高考语文古文复习必修五(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3:2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语文古文复习必修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古文复习必修五》。

第一篇:高考语文古文复习必修五

必修五

本单元课文篇目有:《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节选)》

知识整理

一、通假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内,通“纳”)2.置之坐上(坐,通“座”)3.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7.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夙遭闵凶(闵,通“悯”)9.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10.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11.常在床蓐(蓐,通“褥”)12.不嗛,辄奋击(嗛,通“慊”)13.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14.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15.庄公寤生(寤,通“牾”)16.佗邑唯命(佗,通“他”)17.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18.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19.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20.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21.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昵”)22.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23.无庸,将自及(庸,通“用”)24.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悌”)25.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26.若阙地及泉(阙,通“掘”)27.永锡尔类(锡,通“赐”)28.其次剔毛发(剔,通“剃”)29.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30.及以至是(以,通“已”)31.及罪至罔加(罔,通“网”)3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33.太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3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

二、实词 1.幸

(1)妇女无所幸(宠幸)(2)故幸来告良(幸亏)2.善

(1)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2)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3.故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连词,所以)(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的)

(3)故遗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副词,特意)(4)无缘无故(缘故)(5)故非有志者不能至(所以)(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7)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8)故人具鸡黍(旧有的、原来的)(9)中原遂多故(事故)4.意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2)今昔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心意)5.如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像,如同)(2)沛公起如厕(往,去)(3)固不如也(不及,赶不上)(4)如今人方为刀俎(现在,双音词)6.辞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辞,告别)(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4)无伤也,请辞于军(致辞)

(5)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辞却)(6)太尉判状,辞甚巽(言辞)7.置

(1)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2)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8.谢

(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2)乃令张良留谢(辞谢,辞别)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9.当

(1)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介词,在„„的时候)(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

10.行

(1)行年四岁(动词,经历)(2)九岁不行(动词,抵挡)11.矜

(1)犹蒙矜育(动词,怜惜)(2)不矜名节(动词,自夸)(3)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12.至

(1)至微至陋(副词,极其)(2)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13.见

(1)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2)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14.拜

(1)拜臣郎中(动词,授官)(2)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5.过

(1)是谁之过与(过错)(2)幸勿为过(责备)(3)过故人庄(经过)16.夙

(1)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2)夙夜忧叹(名词,早晨)17.状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2)太尉判状,辞甚巽(判决书)(3)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逸事状)18.注

(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附着)(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敷上)19.市

(1)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集市,名词)(2)市谷代偿(买,动词)20.固

(1)尚书固负若属耶(难道,副词)

(2)泚固致大凌三百匹(坚决,坚持,形容词)(3)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坚固)(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5)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牢固)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7)蔺相如固制之(坚决)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来)

21.道

(1)有碑仆道(道路,名词)(2)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3)策之不以其道(方法,名词)

(4)传道授业解惑(规律、法则、道理,名词)22.名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字、名称,引申为命名、称名)(2)名不正,言不顺(名义、名分)

(3)山不在高,有仙侧名(名望、名声,引申为闻名、著名)(4)莫名其妙(说出)(5)不名一文(占有)23.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观察)(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24.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战胜)(2)克勤克俭(动词,能够)25.鄙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庸俗,浅陋)(2)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动词,轻视,看不起)26.乘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动词,登,升)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动词,趁着,凭借)(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名词,战车)27.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2)齐师伐我(军队)(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4)若望仆不相师(效法)28.望

(1)任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2)先辈德隆望尊(名望)(3)吾尝跂而望之(眺望)

(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指望)(5)若望仆不相师(责备)

三、虚词 1.以

(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介词,凭借„„身份)(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介词,因)(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介词,把)(4)又以刃刺酒翁(介词,用)

(5)今不忍人无冠暴死,以乱天子边事(连词,因而)

2.然

(1)父利其然也(这样,代词)

(2)沛公然其计,从之(对的,引用为“认为对”,动词)(3)杂然相许(形容词、副词词尾)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连词)(5)太后曰:然(好、对的,表应答之辞)3.其

(1)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代词,代自己)(2)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那,那些)(3)公问其政(代词,其中)(4)北风其凉(形容词词头)

(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连词,如果,假设)(6)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语气)(7)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8)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助词,不译)(10)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代词,那)

(11)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代词,它的)4.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2)亟请于武公(介词,向)(3)遂寘姜氏于城颍(介词,在)

(4)郑伯克段于鄢(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5.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在那里)(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怎么)(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6.为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2)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3)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4)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干)(5)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6)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7.因

(1)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于是,就)

(3)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介词,趁机)8.且

(1)且大乱,若何(副词,将要)(2)甲者出,太尉笑且入(并列连词,又)(3)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递进连词,而且)

5(4)罪且及副元帅(副词,将要)(5)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副词,几近)

四、活用 名词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名词用作动词)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3.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名词用作动词)4.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5.若入前为寿(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

6.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处罚,名词用作动词)7.道芷阳间行(道,取道,名词用作动词)

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名词用作状语)10.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用作状语)1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道,表方式,名词用作状语)12.躬亲抚养(躬亲,名词用作状语,亲自)13.则刘病日笃(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14.晞一营大噪,尽甲(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1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16.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明白,在这里指识其本名,名词用为动词)18.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旁边,名词作状语)19.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20.多行不义必自毙(名词作动词,符合义)21.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挖遂道)

22.太史公牛马走(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动词活用

23.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动词用作名词)2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使动用法)2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使动用法)26.匀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使动用法)27.无以终余年(终,动词使动用法,使„„结束)28.保卒余年(卒,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

29.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动词用作名词,此处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30.谨拜表以闻(闻,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31.乃我困汝(困,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困)32.以刃刺酒翁,坏酿器(坏,动词使动用法,使„„坏)33.奈何欲以乱败郭氏(败,动词使动用法,使„„败坏)34.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

3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流传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3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动词活用为名词)37.爱共叔段,欲立之(立,使动用法,使„„立)

38.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39.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40.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41.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形容词活用

42.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43.大行不顾细谨(细谨,细枝末节,形容词用作名词)44.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这事)45.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46.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4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作名词,远的地方)48.问其深(深,深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9.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艰险偏远之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1.后世之谬其传(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2.火尚足以明矣(明,照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3.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5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称道)其他活用

55.不得极夫游之乐(极,尽情享受,副词活用为动词)

五、古今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指黄河以北的地区、黄河以南的地区。

2.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指崤山,函谷以东地带。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指意外变故。

4.约为婚姻 ..古义: 指结为亲家。

5.至于成立 ..古义: 到。

6.至于成立 ..古义: 成人自立。

7.九岁不行 ..古义: 不能走路。

8.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义: 优秀人才。

9.则告诉不许 ..古义: 申诉。

今义: 让别人知道。

今义: 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今义: 不可以。

今义: 创立。

今义: 程度副词。

今义: 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今义: 不同寻常;十分,很。

今义: 指山东省。

今义: 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10.臣之辛苦 ..古义: 辛酸苦楚。

11.纵士卒无赖 ..古义: 指横暴。

12.折人手足 ..古义: 指手和脚。

1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 “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今义: 陌生人。

14.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义: 指长者。

15.朱泚幸致货币 ..古义: 指财物。

古义: 求学的人。

17.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 “于” 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为单音词连用。今义: 合用为一个连词。

18.都城过百雉 ..古义: 城邑的城墙。两个词。

19.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 把„„当做。

20.意气..勤勤恳恳....

①古义: 情意。

今义: 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②古义: 诚恳,恳切。

21.夫人情贪生恶死 ..古义: 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22.无乃与仆私心相刺谬乎 ..古义: 自己的内心。

23.下流多谤议 ..古义: 负罪受辱的处境。

2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 言论。

六、句式 1.省略句

(1)沛公欲王关中(沛公欲王(于)关中)(2)欲呼张良与俱去(欲呼张良与(之)俱去)(3)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则与一生彘肩)(4)谨拜表以闻(谨拜表以闻(陛下))

(5)逮奉圣朝,沐浴清华(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华)(6)则告诉不许(则告诉(陛下)不许)

今义: 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今义: 下游;卑鄙龌龊。

今义: 利己的念头。

今义: 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今义: 勤劳而踏实。①②

今义: 身心劳苦。

今义: 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今义: 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今义: 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今义: 指钱。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今义: 京城,京都。

今义: 认为。

8(7)少仕伪朝(少仕(于)伪朝)

(8)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注(于)槊上,植(于)市门外)(9)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为(我)白尚书)

(10)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农以(之)告谌)(11)吏以告泚,泚取视(吏以(之)告泚)

(12)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使(之)勿知)(1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而又不随(之)以怠)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15)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16)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汗未尝不发(于)背沾(于)衣也)2.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2)客何为者(客为何者)(3)沛公安在(沛公在安)(4)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5)乱天子边,欲谁归罪(乱天子边,欲归罪谁)(6)汝将何以视天地(汝将以何视天地)(7)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何厌)(8)敢问何谓也(敢问谓何也)(9)君何患焉(君患何焉)(10)其是之谓乎(其是谓之乎)3.被动句

(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2)公见人被暴害(公见人被暴害(“被”表被动)

(3)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于”)表被动)(4)重为乡党所笑(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5)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被”表被动))4.定语后置

邠人偷嗜暴恶者(偷嗜暴恶之邠人)

七、课内作文素材挖掘

1.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参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非机动车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只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游褒禅山记》)素材运用示例: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2.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游褒禅山记》)素材运用示例:可用于“自信”“不可盲从”等话题。

3.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 9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游褒禅山记》)

素材运用示例: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

4.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视为榜样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

素材运用示例: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可以适用的角度:抗争、勇气、信心、财富等。

5.“神舟载人飞船”已成为另航天史上的骄傲,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但是,我们不能不为他的这种为科学而甘愿冒险的精神所感动。科学是需要人作出牺牲的,甚至包括生命的。他和中国古代的万户一样,都是科学探索的勇士。

素材运用示例: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适用角度:“勇敢”“探索”“坚韧”等。

6.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素材运用示例: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年入古稀的他,依然奔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间。„„七十多岁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跑道上迈着矫健而执著的步伐。对于他来说跑道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适用角度:“执著”“创新”“奉献”等。

7.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证,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目标指向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而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崇尚经济法治,把法律作为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调节的最主要手段,其他各种手段也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范围,并要求整个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与之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一套完备的市场规则,形成和维护高度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素材运用示例:适用角度:“公平”“良性竞争”“双赢”“遵守规则”等。

第二篇:语文复习-古文《五柳先生传》篇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shì酒

辄zhã

短褐hâ

箪dān 晏yàn如

黔qián

俦chóu

觞shā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2)因以为号焉

以为:以之为。(3)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4)性嗜酒

嗜:特别爱好。(5)亲旧知其如此

旧:这时指旧交、旧友。(6)造饮辄尽

造:往、到。辄:就。(7)期在必醉

期:期望。

(8)曾不吝情去留

曾:竟,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9)衔觞赋诗

觞:酒杯。(10)环堵萧然

萧然:空寂。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用原文填空并翻译。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2.五柳先生传

三、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四、古今异义:

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五、一词多义:

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

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六、词语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七、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应为“因以<之>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九、【重点句子译文】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他特别喜欢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心里很坦然。

7、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8、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评赞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10、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十、【理解课文内容】

1、人物形象: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15、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1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17、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

18、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作者 “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20、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好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体现。

(2)饮酒。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著文章。其目的“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他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

21、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礼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第三篇:高考语文复习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 2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拜为上卿

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4.臣请就汤镬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为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8.单于出猎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9.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皆授官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10.匈奴与汉和亲

和亲: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使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11.《后汉书》: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宋时的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全书主要记述了从公元25年起至公元220年的195年的历史。

12.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

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14.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阴阳: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个概念。

15.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16.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官吏初到任。语出《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蓟。”

1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多指政事而言。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8.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臣愿奉璧往使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拜送书于庭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予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信义安所见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旃毛并咽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员径八尺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似酒尊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捧” 双手捧着(2)“按” 审察、查看(3)“熟” 仔细(4)“廷” 朝廷(5)“否” 不给(6)“现” 表现(7)“叛” 背叛(8)“毡” 毛织的毡毯(9)“弆” 收藏(10)“无” 没有(11)“沾” 沾湿 “襟” 衣襟 “诀” 辞别(12)“已” 已经

(13)“圆” 圆周(14)“樽” 酒器(15)“擒” 擒拿、捕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窃计欲亡走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遗赵王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在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均之二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请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如奉璧奏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礼节甚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于是秦王不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位在廉颇之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武帝嘉其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因厚赂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武复穷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独有女弟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游于三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遂通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公车特征拜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再迁为太史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又多豪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视事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上书乞骸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私下(2)送给(3)理亏(4)权衡、比较(5)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6)捧着(7)傲慢(8)招待、款待(9)身边的侍从(10)高兴、喜悦(11)上(12)誓同生死的朋友(13)赞许(14)赠送礼物(15)暗中(16)陷于困境(17)妹妹(18)游学(19)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20)汉代官署名(21)升官

(22)豪族大户(23)官员到职工作(24)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7)兄弟亲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亲密地接近。

(8)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答案(1)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2)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3)扬言。(4)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5)相抵押。(6)栽培,提拔。(7)做了皇上的侍臣。(8)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9)篆,篆文;文,花纹。

21.解释下列多义词

(1)负

(2)使

(3)征

(4)观

答案(1)依仗/使……承担/违背/辜负/背(2)使者/派

(3)应验/表现/出征/证明/征收/征召/征讨(4)学习/宫殿/景象/道观/观察

2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间至赵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廷见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肉袒负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怒发上冲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臣乃敢上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舍相如广成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赵王鼓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王必欲急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且庸人尚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毕礼而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单于壮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舆归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空以身膏草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杖汉节牧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衡少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妙尽璇机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3)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4)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5)名词作动词,上前。(6)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7)名词作动词,献上。(8)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9)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10)名词作动词,弹。(11)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12)名词作动词,用刀杀。(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14)形容词作动词,逼迫。(1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7)形容词作动词,尊重。(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壮烈)。(20)名词作动词,用车子拉着。(21)使动用法,使……肥美。(22)名词作动词,拄着。(23)意动用法,以……为奇。(24)形容词作动词,擅长。(25)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3.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相如因持璧却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伺者因此觉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以讽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于今无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连词,于是,就(2)介词,趁机(3)介词,通过(4)介词,凭借(5)介词,因为(6)介词,依据、凭借(7)机会

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蔺相如者,赵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何以知燕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不辱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者……也(2)被动句,“见”,被

(3)定语后置句(4)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5)状语后置句(6)被动句,见……于……(7)固定句式,“孰与”译为“和……相比,哪一个”(8)定语后置句,“留在汉匈奴使者”(9)被动句(10)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权衡(或“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请求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解析 “之”,这;“负”,使动用法。

2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让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解析 “见……于”,表被动;“间”,名词活用为状语。

27.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抵押。

解析 “当”是抵押的意思。

28.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武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在壮年时出使,等到回到汉朝,胡须头发全白了。

解析 “凡”译为“共”;“以”介词,在。

29.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邓骘认为他才华出众,多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解析 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30.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让公车特地指名征召,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调动官职后,担任太史令。

解析 雅,素常;征,征召;拜,任命,授予官职。

第四篇:必修古文翻译

必修·文言文翻译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它对晋国不合礼节,并且在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冒昧地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过别的国家使远方的国家成为自己的边地,您知道这事困难,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过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使者往来,提供他们缺乏的物资,您也没有坏处。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已经在东方使郑国成为边地,又想扩张它西方的边地,如果不损害秦国,将在哪里取得这些土地呢?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不仁义;失去了自己结交的人,不明智;用混乱代替整齐,不合用武之道(或:不勇敢)。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得树木高大的,一定巩固它的根本;希望水流长远的,一定疏浚它的源头;想着国家安定的,一定积累自己的德行。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所有的帝王,继承上天重大的使命,没有人不是深切忧患因而治国之道显著,功业完成因而德行衰退。

3、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在深切的忧患中,一定竭尽真诚来对待臣下;已经实现志向,就会放纵情绪傲慢待人。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真诚那么敌对的吴越也会成为一体,傲慢待人那么亲人也会成为陌生人。

5、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他们,用威严的气势震慑他们,(百姓)最终苟且免于处罚却不会感念长上的仁爱,表面恭顺却不会内心诚服。

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于有多大,可怕的是百姓的力量;水能承载船也能掀翻船,是应该深切慎重对待的道理。

7、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到因身处高位而会危险不安,就想到谦虚地约束自己。想到因言路堵塞而会受到蒙蔽,就想到虚心地采纳臣下的意见。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选拔有能力的人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听从它,那么智慧的人竭尽自己的谋略,勇敢的人竭尽自己的力量,仁爱的人传播自己的恩惠,诚信的人献出自己的忠诚。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计策没有确定,寻找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权衡这两个计策,宁愿答应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秦王担心他打破玉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召来官吏察看地图。

必修〃文言文翻译〃精华语句〃张庆丰直译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的确担心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玉璧回去,从小路到赵国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希望大王您和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崇高的道义。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厉害呢?

8、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武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两人存在。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先考虑国家的急难,后考虑私人的恩怨。

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像我这样鄙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宽容我到这地步啊。

司马迁《鸿门宴》

1、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见识浅短的人劝我说:“把守关口,不要接纳诸侯,关中的土地可以全部统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防备其他强盗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希望项伯您全部(详细)说明我不敢违背项王的恩德。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进去上前祝寿,祝寿完毕,请求用剑舞蹈,趁沛公在座位上的机会攻击他,杀掉他。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我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

庄子《秋水》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在这时,河伯乐呵呵地自己高兴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顺着水流向东前行,到了北海,面向东方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话说,“听说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况且我曾经听说小看孔子学问、轻视伯夷道义的人,开始我不相信。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将长久地被有见识的人取笑。

必修四·24句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

1、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责怪你吧?

2、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周任有这样的话说:“施展能力就担任职务,不能这样的人就辞职。”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危险却不扶持,跌倒却不搀扶,那么将哪里用得着那个助手呢?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跑出,龟甲玉器在盒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痛恨那种避免说“想这样”却一定为这样做找接口的做法。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孔丘听说,诸侯大夫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财产不平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不安定。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像这样,所以远方的人不臣服,就整治礼乐德政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就使他们安定。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内荒年,就向河东转移河内的百姓,向河内转移河东的粮食。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不可以,只是不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养活生者、为死者办丧事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推行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就不在路上头顶肩背东西了。

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人穿丝绸的衣服,吃肉,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却还不统一天下,不会有这种事。

6、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百姓死了,就说:“不是我,是年成。”这和刺人杀死他,说“不是我,是兵器”有何不同呢?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您如果不归罪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归附了。

孙文《<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1、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然而这场战斗,烈士的鲜血四处飞溅,浩然正气充满天地,草木为他们饱含悲痛,风云因他们改变了颜色。

2、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那么这场战斗的价值,简直可以使天地震惊,使鬼神哭泣,和武昌革命的战斗一起长存。

3、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像历史记载田横的事,虽然凭司马迁善于给游侠写传记的能力,也不能给五百人写传记,就更令人悲痛了。

4、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当时我正因为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

5、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我写这篇序,既为牺牲的烈士哀痛,也用它来勉励读过这本书的国民。

欧阳修《秋声赋》

1、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草被它吹拂就颜色变了,树被它吹动就叶子落了。

2、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必修〃文言文翻译〃精华语句〃张庆丰直译

秋天,是执掌刑法的官吏,在季节上属于阴;又是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

3、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人作为动物,是万物的灵长。各种忧患使他的心灵感动,各种事务使他的身体劳累。

4、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更何况思考自己力量达不到的,忧虑自己智力不能做的?

5、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他鲜润的红颜变成枯木般憔悴,乌亮的黑发变成星星般花白是应该的啊。

必修五·30句

李密《陈情表》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出生成为婴儿六个月,慈祥的父亲离开了我;长到四岁的年龄,舅舅剥夺了母亲的志向。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伯父叔父,有缺少兄弟,家门衰落,福份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先前的太守叫逵的举荐我为孝廉,后来的刺史叫荣的推荐我为秀才。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承蒙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责任,这不是我牺牲生命能报答的(恩典)。

5、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况且我年轻时在非法的朝廷做官,在中央部门任职,本来是谋求仕途通达,不重视名誉节操。

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我没有祖母,无法到今天;祖母没有我,无法过完晚年。

7、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希望陛下同情我的诚心,同意我微小的心愿,或许祖母幸运,安度晚年。

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内心充满像犬马对于主人一样的惶恐之情,恭敬地上表来使您知道。

归有光《项脊轩志》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在前面开辟四扇窗户,在庭院周围砌上围墙,来挡住南边的阳光,阳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又在庭院内交错种植兰花桂花竹子树木,过去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景色。

3、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一天,祖母探望我说:“我的孩子,好久看不到你的影子,为何整天在这里默不作声,很像个女孩子?”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来上朝的,将来你一定会用到它!

5、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屋共四次遭到火灾,能不烧坏,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6、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庭院里有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在死的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直立像一把大伞了。

司马迁《报任安书》

1、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先前承蒙您给我书信,用待人谨慎、把举荐贤才作为要务的道理教导我。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人本来要死去,有人死的意义比泰山重大,有人死的意义比鸿毛轻微,因为追求的不同。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代富有显贵但姓名湮没的人,不能全部记录,只有卓越杰出的人被称道。

4、《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三百篇,大多是贤人圣人抒发愤懑的作品。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想用它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的变化,成就自成一家的学说。

《渔父》

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全世界都混浊但我独自清白,大家都喝醉了但我独自清醒,因此被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圣人不被外物拘束,能够和世界一起变化。

庄子《逍遥游》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这只鸟,大海运动的时候就将向南海迁徙;南海,是天池。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向南海迁徙,拍击起三千里的浪花,乘着旋风向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本来的颜色吗?还是它遥远到没有尽头呢?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背靠着青天因而没有什么阻碍它,然后才开始将计划向南飞行。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到郊野去的人,一天就返回,肚子还是充实的。

6、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全世界都称赞他却不更加努力,全世界都责难他却不更加沮丧。

7、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像那顺应天地的本性,驾驭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变化,来在无限宇宙中遨游的人,他将依赖什么呢!王羲之《兰亭集序》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水流,掩映环绕周围。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无稽的,把长寿和夭亡看作等同是虚妄之谈。

第五篇:人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

1(1)目吴会于云间 目 为名词作动词 恭疏短引 疏 名词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犹有未树也(树、n.作v.树立)

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臣少仕伪朝。仕:名词作动词,做官。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谨拜表以闻。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 星 为名词作状语

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上 下 为名词作状语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飞。下,落下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2(1)“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为使动 腾蛟起凤 腾 起 为使动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 屈 窜 为使动 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具以表闻。闻:使动用法,使„„闻,拜表以闻。使„„知道。

(2)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 带为意动用法

3(1)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 为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怪、adj.作n.怪异的事物)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正、adj.作n.正道

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下载高考语文古文复习必修五(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古文复习必修五(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假期作业必修五unit3复习

    高二寒假作业《必修五Unit4》(1300) 设计人: 李莉审核人:高二英语组序号:3 Ⅰ单词拼写:将答案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We are____(乐观的)that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will unify i......

    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唐诗(五)6

    1 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 2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3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 愁黯黯独成眠。 身......

    高考古文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人物传记写作特点】 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如姓名→籍贯→管职→经历→事件。 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 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

    古文复习课

    -游山西村 1.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

    语文必修五文言总结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

    打印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免费版教案全集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计划 【教材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古文阅读训练五

    古文阅读训练五 (10年北京卷)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①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