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浙江省高职考语文试题
-
高职考语文必备错别字(大全五篇)
高职考语文必备错别字 鞠躬尽瘁巧言令色 如火如荼随声附和 一筹莫展 阿谀奉承按部就班 称颂瞠目结舌 出类拔萃 出奇制胜出人头地 揣摩川流不息 粗制滥造 寸草春晖待价而沽
-
2009年浙江省语文中考试题
更多中考试卷请到 http://www.xiexiebang.com/zhongkao 免费下载 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温州市卷)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
-
(无错误版)浙江省2016年10月学考语文试题(含5篇)
浙江省2016年10月学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
-
2012年浙江省高职考试语文模拟试卷[5篇材料]
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意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C【解析】A、B、D三项所给词语中带点字的汉字注音完全正确,C项中“度量”和“风
-
2011年山东省高职考试语文试题
2011年山东省高职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他认为自怨自艾ài和自暴自弃,不只是消极,更是对人类意志力的亵è渎。 ..xi...
B这时候叶子与 -
2012福建高职单招《语文》试题
2012福建高职单招《语文》试题 福鼎七中:夏增银 第I卷(共18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包庇(b
-
对口高考高职语文试题5篇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对口高考高职语文试题 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24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八年级第一阶段考语文试题
2014年春季八年级第一阶段考语文试题
(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者:林昆鹏审题者:林彩虹谢艳玲)
一、、积累·运用(25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那年 -
高三周考语文试题
安铺中学高三周考语文试题(7)一.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作家们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B
-
考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范文合集
考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现如今,我们都离不开试题,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考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希望
-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2018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一、(30分)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语句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追,(suó)到我国唐代,在“茶圣”陆羽撰写的《
-
浙江省2018年11月选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8年11月选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全球气
-
湖北省2012年高职统考语文试题[大全五篇]
机密★启用前 2012年湖北省高职统考 语文 本试题卷共8页,三大题2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
2016济南市学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16 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殷红(yīn) 庇护(bì) 青睐(lài) 所向披靡(mǐ) .....B.酝酿(niàng) 模样(mó) 慰藉(jiâ) 锲而
-
2011年成考高起点语文试题(精选5篇)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恶心厌恶恶贯满盈 ...B 模型模样模棱两可 ...C 剥削瘦削削足适履 ...D 荷花荷载荷枪实弹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
-
华约自主招生考语文试题
2011年华约自主招生样卷理科语文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什么意见?” 1.下列对小说人物的分析与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十二点的列车 “我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该轮到你了,我A.《十 -
高职应用语文
高职应用语文
内容推荐
《高等职业院校规划创新教材:高职应用语文》突破以往以文学发展史或文学体裁编排的传统编写模式,从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养着眼,提炼出“志存高远” -
高职语文总结
《高职语文》课程学习总结 Xx团队 xxx 根据学校教学安排,本学期开设了《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采用“3D”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强化“动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