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项训练默写
-
八年级古诗理解默写专项训练
考号: 姓名: 分数: 2012年中考八年级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综合检测题 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每题2分)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默写专项训练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默写专项训练
(满分100 、时间35分钟 )姓名成绩
一、根据提示,填写句子。45分
1、,,,执策而临之。
2、,高斋闻雁来。
3、转觉鸬鹚毛色下,。
4、,怅望青田云水遥。
5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情景默写专项训练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用夸张的手法写杨贵妃,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六宫他
-
开放式默写训练范文
文章来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开放式默写训练1.写出两句与船有关的古诗句:(1)_。(2)_。2.写出你喜欢的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词:3.写出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送别诗句:4.写出一句咏莲的古
-
古诗默写专项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默写专项复习一.原文默写。 1.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2. ,洪波涌起。 3. 幸甚至哉,。 4.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5. 我寄愁心与明月,。 6. 杨花落尽子规啼,。 7.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项训练 高丘二中 李帅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 。 2、 李商隐《无题》的 , 是诗中的警句,现常用来赞誉那些为事业,为他
-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题
l 《南园》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情怀的句子(反面写投笔从戎的必要性)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l 《梦江南》以写景表现女主人公离愁的句子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
-
高二语文备课组诗歌默写专项训练(一)
高二语文备课组诗歌默写专项训练(一)
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猎》2、今夜鄜州月,____________________。 遥怜小儿女,
___ -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题
理解中复习古诗文默写 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 l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旧事物必然将被新事物取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l 《孙权劝学》说明不能
-
八年级下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教师专用
《马说》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 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
-
2018年高考 复习名篇名句默写专项训练
2018年高考 复习名篇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一)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蓬”“雁”自比,暗写出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
九年级上默写训练
九年级语文(上)默写训练
班级姓名
一、根据原文填空。
1、野语有之曰:。 2、征蓬出汉塞, 3、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 4、春蚕到死丝方尽,。晓镜但愁云鬓改,。 蓬山此去 -
2011中考诗句默写训练
2011中考诗句默写训练 (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 。 (5)潭中鱼
-
v1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题
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旧事物必然将被新事物取代的诗句是: 2 《孙权劝学》说明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句子是: 4有
-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之默写专项训练
4、《沁园春雪》中上阕写北国雪景。先总后分,总写的句子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之默写专项训练
学习目标:1、理解赏析诗词;2、准确默写诗词。
一、直接默写:
1、运交华盖欲何 -
《登高》理解性默写训练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
-
高三默写和阅读训练5篇
高三周考语文练习试卷 一、 默写练习1. 携来百侣曾游, 。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 她是有 , , 。 4. 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 5. 那榆荫下的一潭, 。 ,沉淀着
-
2012年初升高名句默写训练[推荐]
初中诗文名句分类默写 姓名 一、直接默写 (一)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根据上下句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1.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问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