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清宫导游词(共)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道观是崂山的太清宫,它是崂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历史。
太清宫的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夫,他因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庙”。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刘若拙武艺高强,宋太祖听说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宫中,刘若拙坚决要求回崂山,宋太祖就赦封他为“华盖真人”,由此给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宫,重修太清宫。太清宫是刘若拙的别院。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太清宫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间建筑。
[太清牌坊]
这里是太清宫牌坊,1997年太清宫出资修建,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虽然它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强烈的装饰、衬托、气氛渲染的风格,自然被广泛地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中来,起到了标识引导、空间分界、装饰美化、纪念颂扬的作用。
太清石坊阳面“崂山太清宫 ”五字为中国宗教局闵志庭道长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本观现任道长刘怀远所题。“阆”字意为“空旷”,庄子外物曾记“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宽阔;“苑”指花园,“阆苑”则指具有“阆风的花园”,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隐《李羲山诗集》中有“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妻)鸾”。“阆苑圣德 ”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
[正门→钟楼→鼓楼→元辰阁→元君阁]
我们现在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大门比以前更加宽敞大方。这个门是2004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开放。大门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也称“山门”,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当初道众聚于山林隐修的痕迹。来到宫观,仙、俗相分的标志就是宫观的山门,按照道教的说法,跨过山门,就意味着踏进了仙界,与立于山门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别、仙俗之别。
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钟楼和左手的鼓楼。俗话说,“晨钟暮鼓”。钟鼓是为了给道士们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勤学苦修,不要偷懒。
钟鼓楼后有两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这是新建成的“元辰阁”和“元君阁”。
元辰阁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称斗老,斗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众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农业节令的神。
两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循环相配而得。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备,喜怒各异,或持枪剑,或抱琴执笏,各显神通,轮流管理人间一年祸福,被尊为值年太岁。
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说,男子得仙称“真人”,女子得仙称“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临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孔林导游词 ·山东曲阜导游词 ·青岛导游词 ·山东泰山导游词
碧霞元君的右边是送子娘娘,古代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赐的,她能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左边是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
殿内两边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但八仙的产生与定型却经历了很长一个过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见于唐宋文人的记载,但他们凑成一个班子是在元代,而这个班子的定型却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这显示了民间造神的随意性。
第二篇:鹿邑太清宫导游词
鹿邑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为老子的诞生地。据史志记载,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始名老子庙。唐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渊为了便于对天下的统治,抬高家族地位,就听从吉善行的建议,认老子为祖宗,派人在汉老子庙的基础上予以扩建,规模如京城王宫,做为皇室家庙。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增建“紫极宫”、“太清楼”,改庙名为“玄元庙”。到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册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在汉李母庙的基础上,扩建成洞霄宫,位置在太清宫北一里。至玄宗李隆基时,太清宫又有增建,规模达到鼎盛,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宫内建筑排列有序,琼楼玉宇,金碧辉煌。太清宫称前宫,洞霄宫称后宫。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隔一河,河上有桥。河名“金水”,桥称“会仙”。
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又亲朝太清宫,为老子上尊号“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改庙名为太清宫,又亲手为五千言《道德经》作注,刻石立于太清宫。该碑至今犹存,和太清宫及其所余历代碑刻一起,于八六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唐一代,皇室常驻五百军士镇守太清宫。
唐末黄巢起义,太清宫毁于兵事。宋真宗年间重建,又拨国库款重修太清、洞宵二宫,规模比唐时有加。重修时并立有“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会真桥记”等碑刻,碑刻至今尤存。重修后,真宗皇帝亲率满朝文武来太清宫朝拜。真宗所立“先天太后之赞”碑,通高八米,宽二米,二龙幡伏于碑首,神龟支撑碑下,为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的“三御碑”,且书法秀美,石质坚细,至今保存完好,是太清宫所存之琳琅珍品。以后屡修屡废,金元明清各代都有重修碑记。元代中统年间,皇帝又颁发了圣旨和执照,对太清宫予以保护,碑刻今存。至清代重修时,规模尚十分可观,然与唐宋盛时相比,仅存“十一于千百也”。而现在与清时相比,又是仅存“十一于千百也”。太清宫现存主体建筑太极殿五间,铁柱一根,古柏三株,碑刻九件,望月井一眼。洞霄宫仅存清代建筑三圣母殿五间,娃娃殿三间,宋碑一通。
据《后汉书》和《鹿邑县志》记载,太清宫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始名老子庙。当时汉桓帝两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建老子祠,并立老子祠碑。《水经注》载涡水又北,适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汉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文。碑北有双石阙,甚整肃是也。此后,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典籍中都有皇帝亲谒或派大臣拜谒的记载。特别是唐朝帝王,对老子更是尊崇有加,自称是老子后裔,尊老子为圣祖,以老子庙为家庙。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三年(620年)封老子为始祖,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字如帝者居。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666年)幸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堂,称紫极宫。武后武则天于光宅元年(684年)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扩建李母庙为洞霄宫,俗称后宫,其规模相当宏大。唐玄宗李隆基曾两度亲渴老子庙,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加封老子为高上大道,金阙天皇大帝,亲为《道德经》作注,御笔全文镑立《道德经注》碑一通。天宝二年(743年)李隆基下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相传,当时前宫祭祀老子,后宫祭祀李母。两宫相距一里,中间隔有一河,曰清静河,河上有桥,桥曰会仙桥。前宫住道士,后宫住道姑。两宫相商事宜,则以云牌传示,不允私自来往,其规矩之严犹如皇宫。前宫午门耸立,御道直坦,院内以太极殿为中心,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将太极殿环抱其中。唐王室将太清宫奉为家庙,所以其建筑风格颇类长安王宫。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楼台殿阁六百余间,其气势宏伟壮观,建造精致华丽,金碧辉煌。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宋帝好道,宋真宗赵恒自称道君皇帝,拨国库银重建太清宫,规模比唐时更大,并于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亲率群臣朝拜太清宫,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立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会真桥记等碑刻。在这期间,太清宫盛极,来往不绝的不仅有达官贵人,骚人墨客也常来此流连驻足。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辙、范仲淹、欧阳修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尊老崇道、咏物状景的珍贵诗篇。此时的太清宫名声远扬。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胡耀邦、张爱萍、杨得志、朱镕基、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先后游览了这块圣地。
到了宋末,靖康之乱给太清宫带来了灭顶之灾,很多建筑都毁于兵火。到了金代得以重修,但己元气大伤。元朝统一后,重视道教,朝廷颁布保护太清宫的令旨,明确规定太清宫、洞霄宫属国家保护,规定在太清宫方圆四十里内的土地、树木及一切财产属太清宫所有。元代末年,太清宫一带屡患水灾,大部分建筑被毁。直至清康熙年间,才在原址上重建太极殿,但规模已远不如昔日,较之于唐宋,仅存什一也。
1997年,考古专家在太清宫发掘出一处含龙山文化遗址、西周墓葬、东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马坑、唐宋建筑基址、碑刻及明清建筑的大型文物古迹群。该遗址时代早,跨度大,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北京和河南省的10余名考古专家指挥近百名民工还对太清宫前、后宫周围3300多平方米的地面进行了挖掘,发掘出了清晰的唐、宋、金、元太清宫遗址及大量的祭祀器皿。随后,60余位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所及全国最知名的考古专家和老学专家云集鹿邑,研究这次挖掘成果,一致认定,发现的大量祭祀器具证明历代祭老在太清宫、祭李母在后宫,同历代文献记载完全吻合,而那次考古挖掘,被评为1997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而载入史册,震惊海内外。
详细地址:周口市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太清宫镇的东北隅
第三篇:青岛太清宫导游词
导语:太清宫位于山东青岛东50里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太清宫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岛太清宫导游词
1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崂山太清宫。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道观是崂山的太清宫,它是崂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历史。
太清宫的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夫,他因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庙”。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刘若拙武艺高强,宋太祖听说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宫中,刘若拙坚决要求回崂山,宋太祖就赦封他为“华盖真人”,由此给他巨款,敕建“上苑”与上清宫,重修太清宫。太清宫是刘若拙的别院。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太清宫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间建筑。
这里是太清宫牌坊,1997年太清宫出资修建,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虽然它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强烈的装饰、衬托、气氛渲染的风格,自然被广泛地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中来,起到了标识引导、空间分界、装饰美化、纪念颂扬的作用。
太清石坊阳面“崂山太清宫 ”五字为中国宗教局闵志庭道长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本观现任道长刘怀远所题。“阆”字意为“空旷”,庄子外物曾记“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宽阔;“苑”指花园,“阆苑”则指具有“阆风的花园”,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隐《李羲山诗集》中有“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妻)鸾”。“阆苑圣德 ”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
我们现在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大门比以前更加宽敞大方。这个门是2004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开放。大门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也称“山门”,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当初道众聚于山林隐修的痕迹。来到宫观,仙、俗相分的标志就是宫观的山门,按照道教的说法,跨过山门,就意味着踏进了仙界,与立于山门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别、仙俗之别。
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钟楼与左手的鼓楼。俗话说,“晨钟暮鼓”。钟鼓是为了给道士们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勤学苦修,不要偷懒。
钟鼓楼后有两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这是新建成的“元辰阁”与“元君阁”。
元辰阁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称斗老,斗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众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农业节令的神。
两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循环相配而得。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备,喜怒各异,或持枪剑,或抱琴执笏,各显神通,轮流管理人间一年祸福,被尊为值年太岁。
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说,男子得仙称“真人”,女子得仙称“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临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右边是送子娘娘,古代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赐的,她能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左边是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
殿内两边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但八仙的产生与定型却经历了很长一个过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见于唐宋文人的记载,但他们凑成一个班子是在元代,而这个班子的定型却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这显示了民间造神的随意性。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的游览到此先告一段落,下面大家自由活动。
青岛太清宫导游词
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游览的太清宫呢,他是属于崂山南线上的一个著名景点,同时也是崂山内规模最大的一座道观。崂山太清宫它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其创始人是江西才子张廉夫,当张廉夫年从终南山云游崂山,在此修建了一所庙,称“三官庙”,又建起了“三清殿”,两殿合成“太清宫”。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来到崂山,续建了“三皇殿”。到了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重修了太清宫,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后又经过了丘处机、张三丰的发扬光大,到了今天才闻名天下。
好了,说着呢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太清宫门前,我们待会呢会从东门进,西门出,全程不走回头路,由于正值旅游旺季景区大,游人多,所以,请大家待会互相提醒,跟着小蒋,以防走散。
大家注意一下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前,首先大家看到的是太清牌坊,又称牌楼,其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
他呢建于1997年,上面写着“崂山太清宫”五个大字,继续前行,我们现在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此正门与2004年4月建成,2005年5月1日正式开放。山门内两侧供奉着道教的四大护法天师:三眼灵光马灵耀、黑虎玄坛赵公明、威灵瘟元帅温琼与南宋名将岳飞。走进山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侧的钟楼与鼓楼。在我国古代有晨钟暮鼓之说,其目的呢是警示众道士勤修苦练,不可虚度光阴。我们继续往前走,大家可以看懂啊在道路的左右两边呢有两座雄伟的建筑,他们分别是元辰阁与元君阁。元辰阁正中供奉的是斗姆元君,元君阁供奉碧霞元君。我们再往前走,好了我们现在已经穿过太清宫的第二个正门——仪门,来到了三官殿的正门前,三官殿主要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也就是我们的三位祖先尧、舜、禹。相传尧敬天爱民,上应天象,风调雨顺,被人尊为“天官”。舜在位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被誉为“地官”。大禹呢继承了父业,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了水患,理所当然地被尊称为“水官”。
走出三官殿,我们会看到一块大石头,上面雕刻着“逢仙桥”三个字。相传宋代的道长刘若拙除夕迎神,在这里遇到了一位白须飘飘的老翁,于是他走上前来与老翁交谈。正想问其姓名时,老翁却不见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两个脚印。于是刘若拙认为自己遇到了仙人,所以就将此桥称为“逢仙桥”。过了逢仙桥我们就已经来到了山上,我们首先会看到的是康有为石刻,上面还有丘祖殿、文昌阁、财神殿。由于时间有限呢我们就不上去了。好了,大家现在呢跟着我往左拐,此时大家会看到这里有一颗弯弯曲曲的榆树,因为它是唐朝道长李哲玄亲手栽植的,所以呢称之为“唐榆”,又因为它树干盘曲,形状似龙头,又被称为“龙头榆”。
参观完龙头榆,我们再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大殿就是太清宫三大殿的主殿三清殿。三清殿是道教供奉主神“三清“的地方,正殿内供奉的是三清真神。中间的这位是玉清----元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征洪元;右边的这位是上清----灵宝天尊,他怀抱如意,象征混元,左边这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手持宝扇,象征太初。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
在三清殿的外侧,大家看到的这尊神像是镇坛王灵官。在他的东西有两个配殿,东配殿内供奉的是“东华帝君”。西殿供奉的是西王母。
走出三清殿向右拐,我们看到的这个殿堂叫关岳祠,这里供奉的是汉代关羽与宋代忠将岳飞。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崇尚“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继续前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泉就是崂山四大名泉之一的“神水泉”。传说大旱三年泉水不涸,大涝三年不溢。
好了,现在接下来呢我们前往三皇殿,进入三皇殿院内,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颗近7米高、0.6米粗的耐冬,它的树龄呢有600多年了,这棵树呢也就是《聊斋志异》“香玉篇”中“绛雪”的化身。再看走边这株,是由耐冬嫁接的重瓣白花茶,是崂山稀有的茶花品种。
在这两颗树的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三皇殿了。走入殿内,大家看到中间手里擎着太极图的就是天王,也就是伏羲氏;旁边那个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农氏;另一边手握笏板的是人皇轩辕氏。关于这三位老祖先的传说很多,如伏羲制八卦、神农尝百草、轩辕黄帝做兵器、造舟车等,他们都被尊为开创华夏文明的先祖。在正殿的屋檐下大家可以看到此处有两块碑刻。东边是成吉思汗赦谕丘处机的护教文,西边是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的金虎符文,他们至今已有780年的历史了,是崂山庙宇现存碑记中最古老的两块,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走出三皇殿,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高大的树木,这是一颗桧柏树,是由汉代的才子张廉夫亲手栽植。树上寄生了一颗凌霄树,像龙一样缠在树干上,这一奇景被称为“汉柏凌霄”。在这棵树的北面的第一个树杈上还有一颗小树,经鉴定是一颗刺楸。这一奇迹被称为“三树一体”。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的游览到此先告一段落,现在有30分钟的自由浏览时间,大家可以去海印寺遗址看看,游览完毕后我们在太清牌坊前集合。
第四篇:太清宫导游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道观是崂山的太清宫,它是崂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历史。
太清宫的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夫,他因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庙”。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刘若拙武艺高强,宋太祖听说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宫中,刘若拙坚决要求回崂山,宋太祖就赦封他为“华盖真人”,由此给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宫,重修太清宫。太清宫是刘若拙的别院。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太清宫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间建筑。
[太清牌坊]
这里是太清宫牌坊,1997年太清宫出资修建,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虽然它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强烈的装饰、衬托、气氛渲染的风格,自然被广泛地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中来,起到了标识引导、空间分界、装饰美化、纪念颂扬的作用。
太清石坊阳面“崂山太清宫 ”五字为中国宗教局闵志庭道长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本观现任道长刘怀远所题。“阆”字意为“空旷”,庄子外物曾记“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宽阔;“苑”指花园,“阆苑”则指具有“阆风的花园”,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隐《李羲山诗集》中有“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妻)鸾”。“阆苑圣德 ”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
[正门→钟楼→鼓楼→元辰阁→元君阁]
我们现在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大门比以前更加宽敞大方。这个门是20xx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开放。大门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也称“山门”,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当初道众聚于山林隐修的痕迹。来到宫观,仙、俗相分的标志就是宫观的山门,按照道教的说法,跨过山门,就意味着踏进了仙界,与立于山门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别、仙俗之别。
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钟楼和左手的鼓楼。俗话说,“晨钟暮鼓”。钟鼓是为了给道士们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勤学苦修,不要偷懒。
钟鼓楼后有两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这是新建成的“元辰阁”和“元君阁”。
元辰阁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称斗老,斗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众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农业节令的神。
两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循环相配而得。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备,喜怒各异,或持枪剑,或抱琴执笏,各显神通,轮流管理人间一年祸福,被尊为值年太岁。
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说,男子得仙称“真人”,女子得仙称“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临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36;#36;孔林导游词 ·山东曲阜导游词 ·青岛导游词 ·山东泰山导游词
碧霞元君的右边是送子娘娘,古代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赐的,她能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左边是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
殿内两边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但八仙的产生与定型却经历了很长一个过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见于唐宋文人的记载,但他们凑成一个班子是在元代,而这个班子的定型却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这显示了民间造神的随意性。
第五篇:最新青岛崂山太清宫导游词
[太清宫的由来]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道观是崂山的太清宫,它是崂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历史。太清宫的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夫,他因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庙”。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刘若拙武艺高强,宋太祖听说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宫中,刘若拙坚决要求回崂山,宋太祖就赦封他为“华盖真人”,由此给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宫,重修太清宫。太清宫是刘若拙的别院。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太清宫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间建筑。[太清牌坊]这里是太清宫牌坊,1997年太清宫出资修建,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虽然它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强烈的装饰、衬托、气氛渲染的风格,自然被广泛地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中来,起到了标识引导、空间分界、装饰美化、纪念颂扬的作用。太清石坊阳面“崂山太清宫”五字为中国宗教局闵志庭道长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本观现任道长刘怀远所题。“阆”字意为“空旷”,庄子外物曾记“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宽阔;“苑”指花园,“阆苑”则指具有“阆风的花园”,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隐《李羲山诗集》中有“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妻)鸾”。“阆苑圣德”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正门→钟楼→鼓楼→元辰阁→元君阁]我们现在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大门比以前更加宽敞大方。这个门是2004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开放。大门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也称“山门”,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当初道众聚于山林隐修的痕迹。来到宫观,仙、俗相分的标志就是宫观的山门,按照道教的说法,跨过山门,就意味着踏进了仙界,与立于山门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别、仙俗之别。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钟楼和左手的鼓楼。俗话说,“晨钟暮鼓”。钟鼓是为了给道士们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勤学苦修,不要偷懒。钟鼓楼后有两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这是新建成的“元辰阁”和“元君阁”。元辰阁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称斗老,斗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众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农业节令的神。两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循环相配而得。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备,喜怒各异,或持枪剑,或抱琴执笏,各显神通,轮流管理人间一年祸福,被尊为值年太岁。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说,男子得仙称“真人”,女子得仙称“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临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碧霞元君的右边是送子娘娘,古代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赐的,她能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左边是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殿内两边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但八仙的产生与定型却经历了很长一个过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见于唐宋文人的记载,但他们凑成一个班子是在元代,而这个班子的定型却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这显示了民间造神的随意性。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