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恨歌名著读后有感(共)
长恨歌名著读后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恨歌名著读后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恨歌名著读后有感1《长恨歌》一本上海气息颇浓的书,欲说事,说人,却是先写景,写其他。说弄堂,说流言,说闺阁,若是没耐得下心来看,还以为这是本散文书。看小说一贯跳过景物描写直奔故事发展与人物对话,这本书大篇幅在述景,也难为看下去了。开篇讲述了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以小见大,用一条弄堂反映了整个上海。刚开始看时觉得这些描述有点多余冗杂,而后像是在描绘一幅画面,直到结束这本书时发现整个故事因这些而起也因这些而落。
她叫王琦瑶,一位从上海旧弄堂里走出来的选美小姐,王安忆用一支细腻的笔写出了她四十年的爱恨情仇,求而不得,得而复失,这一幕幕平淡如水的上海往事,谱写了一个女人的长恨歌,同时也成就了王安忆,此书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文笔可见非同一斑。
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伤的,王琦瑶的前半生,美貌和虚荣让她迷失了自我。正如她外婆所说,她自己欺骗自己,旁人也和她合起伙来欺骗她,给了她一场虚幻的美梦。爱丽丝,奢华美丽的背后是多少孤独无望的心灵。王琦瑶的美貌给了她爱情的资本,却毁了她纯粹享受爱情的机会。李将军、康明逊都只是她人生的过客,没能与她相守。
王琦瑶的后半生,她稍稍看清了世界,看淡了很多事情。但她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她了,年代和衰老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爱情和亲情已不复存在,她老了,女儿也远去美国,最终悲惨地离开了世界。
看完后的心情既失落、悲伤,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王琦瑶的人生悲剧是谁造成的?是时代,还是她自己?我认为,时代只是一部分,而她自己,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不要太过于依赖别人给予的生活,只有自己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和生活,日子也就过的踏实和安心。
长恨歌名著读后有感2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写,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写的是人物的经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写——“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主人公王琦瑶曲曲折折的命运便在对往日上海滩文明的描绘中,一步步展开来。故事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从琦瑶豆蔻年华开始,一直到她60多岁被害至死止。
感觉主人公王琦瑶写得并不可爱,一个20年代旧上海的小女子,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命运的缘故辉煌了一次,然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中。仿佛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
书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瑶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瑶的女儿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历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瑶的几个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萨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程先生,其余的都辜负了她。她便在这辜负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后死于谋财害命。由此画了句号。
琦瑶16岁竞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妇,李是军政界要员,不久死于飞机失事;程先生是琦瑶的仰慕者,追随琦瑶终生;康明逊是个顾首顾尾的纨绔子弟,给了琦瑶一段没希望的感情,始乱终弃;老克腊是琦瑶女儿一代的男人,给了琦瑶爱的希望,也导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画最成功的,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丰满、跃然纸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题的。是权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车坐在她身边,身材虽不高大,可那威严的姿态,却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从和听命。”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瑶是恬静美丽的,也是坚强的,她的坚强体现在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的不挣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对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体谅。
《长恨歌》里的爱情也是影影绰绰若有若无。似乎只有程先生对琦瑶的爱情是实打实的。如果说王安忆与张爱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写感情态度上的相似了。细致入微的冷静客观,甚至本应该惊心动魄的激情都是冒着冷气的。
长恨歌名著读后有感3无意中捧起这本书,便不愿放下。优美的笔触,精致而又生动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生智慧和对世事人情的洞悉。《长恨歌》就是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写尽了不夜城的纸醉金迷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现实到让人心疼。小说分成三部分,也刚好是主人公王琦瑶的三个人生阶段。
第一部分以40年代王琦瑶参选上海小姐并获得第三名为高潮,年轻貌美、聪明大气的王琦瑶与纸醉金迷,繁华摩登的上海交相辉映,那时的她风光无限。她选择了有钱有权的李主任,在爱丽丝公寓过着精致而又孤独的日子。在无限的等待与不尽的失望中等来的却是李主任坠机身亡的消息,她选择逃避,回到温柔质朴的邬桥外婆家。
都说人心最经不起撩拨,一拨就动。正是阿二勾起了她对上海的怀念,那颗本就没真正放下的心重又躁动起来,于是回到上海,在平安里开始她的第二阶段人生。平安里是上海弄堂的典型,道尽了人生百态。在这里她爱上康明逊,明知无法名正言顺在一起,就算偷偷摸摸也舍不下那短暂看得见尽头的快乐,飞蛾扑火般热烈而转瞬即逝,怀下孩子又心机“嫁祸”于萨沙,在这两个男人先后逃离,王琦瑶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当年倾心相对苦苦追求她的程先生救世主般登场,无微不至的照料甚至让王琦瑶生出以身相许去报恩的想法。然而孩子出世后康明逊的到来最终让程先生再次离开。
新生的女婴唤作薇薇,随着女儿的`降生而迎来自己的第三段生活。本以为生活多了个寄托,却不料这孩子实在叛逆,凡事跟自己做对,让她费了很多心思,最后薇薇嫁人随夫去了美国。王琦瑶的生命又出现一个男人老克腊,同样的短暂激情和不负责任,王琦瑶甚至卑微到想用金条换取他几年的陪伴,没有如愿。
她一辈子经历了这么几个男人,让她最终意识到男人不可靠。当生活困顿难以为继的时候,那盒金条是她唯一的依靠,却没想到会成为被索命的缘由。可悲!
繁华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平淡才是生活。女人也应当做太阳,自己发光发亮,不做月亮只会反射别人的光。
长恨歌名著读后有感4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名著读后有感5七月七日长生殿,夜深没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那是一条傍晚梦残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那是一驿积累了江楚流香的亭阁。着一条漫卷的愁丝带,倒映在斜日踏遍碧坪,你轻曼的温柔,异于北疆的风雪交加,你的妖娆更有着确立的江南地区芳韵。江南的水不求回报的将你妆望,绿林陶冶成你的淡雅,天生丽质一朝秀选,却都化为浅浅的历史时间伤云。
夜,静的出奇。
你踏着唐朝宫殿的红地毯,吟着那江南的曲赋信步而成。久睡的长安,投下一片卓丽的云彩,那是江南的水给她织的嫁衣吗?一枝红艳露凝香春风拂槛露华浓,这艳容胜于冬季里贞傲的梅和寺里的明肌香雪。舞曲也多情了,直要披着霓裳一样的羽衣去答复这春来的演唱。君王手上的御笔晃动了。
也许这本来便是中唐的宿命,也许一方爱的曙光即将在冷冬放亮,也许这全是冥冥之中从没休止的转动的命弦。雄伟的望朝金殿,一派王国端重的气韵,也抵不住她轻柔的舞姿,和烂漫季节的回眸一笑。已再没了她的倩影。渐行渐远的车迹,回望这雄伟的金殿,天残害星,月蚀清夜,玉阶生怨
那夜的马嵬驿,在祭奠绝代的红颜。
那夜的马嵬驿,着裳的红树谢了。
那夜的马嵬驿,好美,好凉。
明皇流泪了,哭的凄惨,哀惋。窗,开了,缺月无音,门扉里透着沉沉的鼻息,青松漏着几段光隙。昨天的记忆力,是车如水流马如龙;今天确是伊人归去,此后阳阴。
宫阙里,依然有以前舞动的羽衣,而那影子,在一场浮华以后,悄然离去。夜,确实很孤独,晚初的村店,仅有一声时断时续的幽咽,仅有黑森森的天空下,一袭霓裳滤出的滴滴打车清泪。
红昼月弭,风轻掠。木积香山雪,冷宫阙。竹懈怠,轻纱妆玉阶。伊人眉笼,彤如月。月曳轻波,皎渡仙桥鹊。冷夜谁人解?《长生殿》
有人说:她爱明皇,不喜欢天地。
有人说:她的有着使干万群众一无所有。
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
我恬淡对曰:历史时间非柔媚女人所主,大家只见到明皇沉沦在漫舞飘飘的温柔乡里,却看不见他本身的沉沦。
日月变成流年,她总算化作爱的殉鹊,天上一片澈蓝。长生殿里,或许仅有一对仙侣,在黯淡中抚琴,演唱。
第二篇:名著《红楼梦》读后有感
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有感
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有感1
读《红楼梦》的时候,谁又能忽视那个贯穿全书的主人公,那个出生时就口含着一块美玉的少年呢?
作者用一阙《西江月》写出了贾宝玉的“乖张怪癖”,并且还劝告人们“莫效此儿形状”,但作者又借着风月宝鉴告诉我们不要只看文章正面,还要看背面想要表达的内容,当真事被隐去,我们该突破满纸假语存的字面意思去体会和探索其中的真意。
悲剧是对美好的毁灭,我相信作者写贾宝玉的形象也是如此。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那曾经浪漫的少年作为作者心目中对理想、对纯净、对世间美好的描摹与象征。
作者说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甚至不需要去懂世俗的事情,在贾府外强中干的时候,他心爱的林妹妹都会在心里替他们算计着各项出入,冰雪聪明的林妹妹说如今府上入不敷出,可贾宝玉却觉得总不至于把他们饿死。少年不需要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需要在仕途经济上埋没了美玉的.光芒,所以他纯净得近乎虚假,连物质的事情都不去考虑。
人也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能拥有纯真,拥有无条件的善良,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对他人报以温情的爱。人一旦面临着世俗的谋生,便从珍珠变了鱼眼睛。我相信贾宝玉是一个隐喻,那单纯明亮的少年总有一天会在时光里老去,失去青涩,忘却痴情,踏碎了竹马青梅。
大观园见证着他们生命中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美好,那时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还可以拥有明媚的微笑。最终大厦倾颓,心事被掩埋,唯有白骨如山忘姓氏,所有往日的温柔翻作后来的哀伤。
作者只能让那个他心目中代表着理想的少年选择出家,因为也只有如此,他才能像当年一样相信着美好。不被卷入这世俗的污浊。雪地里大红衣服的他,是个最盛大的收场。红尘茫茫,他看破了这世间的繁华如梦。花朵含苞待放时是羞涩含蓄的美,盛放绽开时是热烈恣意的美,可枯萎时呢?作者不忍写他的枯萎,不忍让他成为乡野村夫,举止粗鄙、斤斤计较,为了五斗米折腰,只能把他送到佛门,归彼大荒。
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有感2
大观园中最素洁的地方非蘅芜院莫属了。院中无多余的花草,只有从西域而来的种种香草;院内也不过是雪白一片,最亮的也只有那土陶瓶里的几朵野菊。她本为一小姑娘,却有着与生俱来的稳重。她是香的,亦是痴的。
薛宝钗她有着令宝玉看呆,令黛玉不及白皙皮肤。她也很美,只是她得美少了些黛玉的俏皮,多了些她独有的冷漠。她与香有着莫名的缘分,她生病时有冷香丸为她带来的冷香,她住的院子里有独特的香料。宝钗她的香,不同于那些胭脂俗粉,她是一种夺冠群芳却又令人感到冷漠的香。她所抽的花名,是牡丹。而她也被众人称为如牡丹般雍容大气的宝姐姐。只要有这位宝姐姐在,诸位大观园中的姊妹亦都信服于她。只因为,她从不会拒绝任何人的'请求,无论那个人是长辈,还是丫鬟,或是一直把她当眼中钉的林黛玉。
薛宝钗笔名“蘅芜君”,而她也能被称为一名真正的“女君子”。她有着君子的才华,一个“东风卷的均匀”使人夸赞;一首螃蟹诗,让黛玉烧诗,令宝玉撕诗!她有着君子的气度,知道湘云拮据,替她承办螃蟹宴;得知邢岫烟当掉了衣服,又用自己的钱,将她的衣服赎回……几乎大观园中的所有人都有过宝钗的恩惠,如此之气度,《红楼》中也只有她一人。她有着君子的智慧,凤姐生病期间,她的妙招不知挣了多少银子;黛玉说错话时,她也只等人少时方教育她……她的智慧,让黛玉敬重,也让众人信服!她拥有一颗八面玲珑晶莹心,让人不得不被她征服。
而她终究也被金玉良缘所迫害,只能独守空闺。她可以与那些小姐一样抽泣,只可惜她是一朵博学敬重的牡丹,她就算再难过也必须将苦咽在肚中。她的一片痴心,却被宝玉所践踏。她太可怜了,因为她没有一个真正懂她的知己!
我多想再让几只蝴蝶飞过,那样她就能再多“快乐的美”一刻了!
第三篇:读后有感
读《芦花荡》后有感
席君恒
这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的一个小故事,记述着当时人民群众为保护革命队伍、守护家园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一件小事。
故事场景一反往常的硝烟战火,而描写一个看似与战争毫无相关的“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的老头子为了部队的供给,为了部队的后续力量,一次次的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给战争中的战士和群众带来生的希望。文章中有几处不和谐场景,唯美的家园画面描写与当时的战争年代相背离;即将步入残年老头与凶悍的手持武器的敌人相对比;单纯的小女孩与其残酷经历的相矛盾。通过这几个打破常理与愿相违的实例,激发读者内心的不平,引起读者对战争的厌恶、对侵略者的痛恨、为保卫家乡誓死抵抗之情。
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的环境中更加能反衬出其人生的光辉,通过写老头的顽强,表现出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恰恰是我们这代人缺少的,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保护祖国的将来,不畏强敌,凭借自己一计之强捍卫者自己的尊严,捍卫着祖国的尊严。面对强敌的层层围追堵截、面对敌人的优良武器他没有丢失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在看到将被自己带进部队的小女孩受伤时让他自责的丢了自己曾有的勇气。这篇文章着重描写这一个老头,将近六十岁,按说应该在家园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才是白洋淀真正的主人,他对家园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老头子的过于自信自尊,使他自信万无一失,因为这一次女孩子的受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读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通过描写老人来间接赞美英勇的中国人。从苇塘的歌声可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读这篇小说,可以感受到,顽强无畏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第四篇:读后有感
读《商鞅变法》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商鞅变法》一文,深有感触。
文章介绍了战国初年,秦国因国力衰微,常遭中原大国欺负。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决心改变秦国的现状。当时卫国人公孙鞅(又名商鞅)认为秦国要想强盛,唯有变法图新。于是,秦孝公就命公孙鞅任左庶长,统令变法之事。
公元前359年,公孙鞅颁布了新的法令。可是,老百姓却认为又是一阵风似的把戏,都不以为然。公孙鞅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军士在南门竖立了一根又粗又长的木头,并贴了一张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两金子。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聚集到南门议论,却没人扛木头。公孙鞅又让军士贴了一张告示,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这回刚把告示贴了上去不久,就有一个彪形大汉说:“我来!”一口气将木头扛到了北门。没想到公孙鞅果真把五十两赏金送到了大汉手中,大家一看,看来官府这次是言出必行了。于是全国百姓都知道一个叫公孙鞅的官儿非常守信,全国上下也都响应了他的变法号召。
看了这则故事后,我不禁想起了贪玩不爱写作业的自己。有一次,我为了要跟着妈妈出去玩,就答应妈妈,回来后写一篇日记。我如愿以偿的和妈妈出去了,可是回来后又懒的写,于是就拿出了以前写下的稍作修改交给了妈妈,竟然糊弄过去了。现在看来,多不应该呀!
我既然已答应妈妈,就应该信守承诺再写一篇日记,可是我却将做人最重要的“诚信”二字抛在脑后。公孙鞅为了国家能做到信守承诺,而我却为了玩,而没有守信。想一想真是惭愧!我以后也要想公孙鞅一样,做到诚实守信,把我们祖祖辈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传承下去!
第五篇:读《长恨歌》有感
读《长恨歌》有感
-----------为你疯,为你狂
如果未来的你可以像教授一样,永远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出现,那我就可以像千颂依那样,即使知道终有一天会分开,也要抛开一切和你在一起:如果未来的你可以像金叹那样对胆小的我勇敢的伸出手,要我跟你一起走,那我就可以像恩尚那样,即使清楚我们之间隔万重山,万重水,也要翻越世上所有的障碍来到你身旁,如果这一切你都不曾做到,那你也一定要想玄宗那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纵然不能真的白头到老,也要日也将我记牢。
读罢《长恨歌》,才明白什么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才明白这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一句纯粹的空话,如果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在一起,那“在一起”又有什么含义,那那些所谓“在一起”的时光,究竟是时光开的玩笑。还是彼此的幻想。
自马嵬坡一别,从此阴阳两相隔,从此不见美人面,不见帝王像,没有双人情,只有单人泪,玉环为了玄宗可以“花冠不整”,可以“泪阑干”,玄宗为了玉环可以“孤灯挑尽未成眠”,为什么这样的爱情还要被世人唾弃,为什么这样的恋人还要被历史讽刺。人去楼空,朝代更替,当一段感情被记忆上锁,被历史尘封,还有谁愿意打开那个朝代,搜索那两个人。
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是人自己的选择,如果是早就知道的结局,那人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也许我们总是在等,等待一个或许永远不会关的门,一段或许永远走不完的旅程,如果你打开那扇门,踏上那段旅程,你或许永远都不想回头,即使路人笑你,你也会笑着回击,用你的最炙热的心,你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幸福的可能,你只需带上你的单纯,在这一条通往未知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直到遇到那个愿意带你回家的人。
我可以不向往“星星”般的爱恋,也可以不向往“继承者”般的梦幻,但我一定向往杨李恋,即使伤透了心,也无所畏惧,因为我知道,终点始终有你,与我风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