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读后感(共5则范文)

时间:2019-12-28 14: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业设计》读后感(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业设计》读后感(共)》。

第一篇:《作业设计》读后感(共)

读后感是阅读完一本书的感想和总结,大家在假期阅读的书籍,也要学会书写读后感哦。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作业设计》读后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篇一《作业设计》读后感

凡父母交给我们的孩子,有些可能毫不起眼,有些看似浑浑噩噩,但他们可能都是闪闪发光的珍宝。当教育改革的浪潮被一波又一波地冲击我们的小学,我们开始在这些浪潮中反思自己是否可以看到每个孩子的价值并接纳他们。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一切。而我们最需要走出去的一步就是切实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保证学生学业品质的提升,并尽力让每个孩子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然而目前,学生作业的作业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从学生的立场看到的作业是这样的:超量的作业,孩子苦不堪言;无趣的作业,学生没有兴趣;强加的作业,学生讨厌。本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成绩的保证的作业,让学生产生了厌恶之情。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苦恼不已。在这样的一种大情景下,《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一书“走近”了我。我开始翻开它,了解它,研读它,并为能从中学习经验而感到幸运。本书从作业现状调查入手,分析学生作业心理机制,提出作业设计原则,并分别从常规作业、分层作业、单元作业、长周期作业等方面对作业设计进行具体指导。书中案例丰富,对于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改进中小学作业质量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一、巧设计,注重作业内容多样化有的数学老师以“主题整合,表现本位”为特征的作业设计,注重作业设计的探究性和整合性;还有语文老师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进行趣味性作文设计,关注了学生的生活和需要。作为英语老师,我们现在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希望可以我眺望更远处。在巩固拓展类作业的设计上,我可以帮助学生有更真切的体悟,更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像实践类的作业布置,说成自己做主,在生活中寻找力量。换一种形式,换一种说法,就可能给学生不同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用点心。如以下案例中,作业1,2为巩固性作业,很好地巩固了本课时所学习的关于食物类的单词和重要句型。作业3为实践类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和水平风格去拓展自己知识,并且富有乐趣。

二、巧拓展,注重作业布置有效性,作业布置要注重有效性,要针对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不仅让作业发挥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作用,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学生掌握了部分词汇和句型后,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写英语小诗,小故事;仿写课文等。学生们在编写过程中,可以避免课堂上时间、学生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展现个人独特的思维和个性。二、巧置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作业上,也不例外。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沉浸在一种乐趣当中时,会产生更多的思考,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比如最枯燥的语法的题,只要改变一下形式,引入一些竞赛,增添一点激励,学生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在每课教完之后,布置竞赛性的作业,让学生在竞赛的中爱上作业,爱上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每个学生的作业王国中,都能有无比灿烂的智慧渗透。

篇二《作业设计》读后感

在这个学期中,平时闲着无聊时,会顺手翻开学校为我们准备的每个学期一本阅读书籍,这个学期的书本《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在临近期末时我已经阅读了一次。作业的设计和平时我们的教学生活息息相关,阅读完这本书,感觉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

我们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作业,理想的作业行为除了“完成”和“正确”外,更重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学生作业质量不高,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从作业现状调查入手,基于一周作业扫描的喜好度分析,分析学生作业心理机制,提出作业设计原则,并分别从常规作业、分层作业、单元作业、长周期作业等方面对作业设计进行具体指导。

《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深受启发。但是感触最深的是第二章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中的第四小节---基于心理机制的七个作业设计原则。

结合所读的这本书:

反思我自己教学(现在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过程中,一、对于作业的布置,最主要的目的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熟练的操作过程中加强记忆,提高技能,平时我的这些作业认知要求往往都不高,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回忆课堂中所学知识,对一些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可能在教师讲解之前就已经会了,更不用说经过40分钟的学习,如果在课后还要去做大量的练习,学生会认为这样的作业非常容易,他只是在进行重复操练。这也正是,我最近一直在反思的问题,为什么学生眼中的数学就应该是一看就能得出答案的,如果一遍题读好了之后,没有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就不愿意再多去专研,去思考,读了这个章节,我隐约感觉,孩子的这个习惯和我们平时的作业布置有很大的关系,就像书中建议的,我们应该减少低水平的重复作业,增强作业的可理解性。

二、复习阶段练习中,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长度、面积的大小感知很薄弱,练习中的错题,我已经集体校对评讲,但是数字换一换,学生还是错误率比较高,一直很难理解学生的这种状态,再次打开这本书,试图想寻找点可以解释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看到了第53页中第三小点:要以尽可能少的作业量促进可能多的认知投入。是的,这块的屡做屡错,意味着孩子们的认知投入不够,回想反思着,对于孩子每周的课外作业,我很少布置,试想,在面积长度这个认识的过程中,每周有两到三个作业让孩子们实地的去测量,去感知,通过亲身体验,回来一起交流等形式,不仅孩子们的兴趣专注力会投入,对知识的掌握就不会那么困难了,让学生愿意去完成这样有挑战性的作业。对于孩子们的思考习惯是不是也会有进步?接下去的教学中,我想努力试试结合自己本班级的实际情况,采用书本给我们的建议,从作业方面下手,基于孩子的心理机制角度去布置,是不是会有意外的收获,还是有点小期待的。

篇三《作业设计》读后感

反复读来,把这本书的内容归结为几个字:准实优新趣。准,就是作业设计要扣准课标,扣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要集中。实,就是作业设计要有实效性,有实际意义,切实可行,不要花架子。优,就是作业设计要优化,要精心设计,关注学生层次,关注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力求多效。新,就是作业设计要有新意,宝宝不能太老套,设计形式上力求扎实而又不失新意。趣,就是作业设计要讲究情趣,有趣味性,富有创意,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还要有人情味,关注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范畴。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后练习题的地位因教师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不同而变得起伏不定。如何根据课后练习题的不同特点与作用,把课后题的练习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它得到最优应用呢?

首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还应潜心研究每一道课后习题。课后练习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整体。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它具有一般练习题所没有的功能。不少课后练习为教师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暗示了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因此,教师课前要钻研好课后练习,紧扣内容的重难点,发现知识的生成点,确定技能的培养点,从而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语文课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后练习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

其次,利用课后习题,指导学生自学。课前针对课后习题进行预习,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必要。如,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自主预习,将会使课堂教学更简约有效。另外,预习后要及时反馈,摸清起点。

第二篇:《作业设计》读后感

《作业设计》读后感

《作业设计》读后感1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呈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的、无思维价值的练习。教师通过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自觉完成作业。

要让学生带着兴趣,认真地去完成作业。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略有所提升之后,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创新创造能力。前后存在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趣味性的落实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下一步操作的进程和效果。

用作业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是不同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知识、学习中发现的规律、识字认字的新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并定期交流,互相评价。比如可让学生关于课文后续再编写小故事,说说生活中碰到的有趣的事,或者是收集整理生活中认识接触的生字词,如何记忆生字生词等,从而养成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对作业的认真批改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认真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是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保障。教师不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会导致学生认为做不做没关系,反正老师不看,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成果没有人会关注,因而在以后作业时会以交任务的形式来马虎完成,达不到留作业给学生的真正目的。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方面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必须认真批改学生的每道题,每个步骤

除了识字写字题,有些题比如阅读题和看图写话不止一种解法。可能解题的思路不同算的结果相同,尤其是新课程教学中,很多开放题的解法有多种,答案也是多种的,教师不能只凭参考答案来批改学生的作业,必须认真批改学生的每道题在时间充分的情况下,最好事先把布置给学生的题目看一遍或做一遍。同时在批改作业中记录学生做的情况。对写得好、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做错的学生要指出其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避免重复错误,使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的`作业被老师认真地看过了,认真地改过了,有要做好每次作业的动力。

第二,对学生做的作业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在批改作业时都会给学生一个成绩,这个成绩必须是客观的,标准的,不能凭个人对学生的喜爱与否给出。因此在批改作业前必须算好一个题目多少分。这样会使学生为了得到好的成绩而努力学习。订正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必须牢牢抓住这点。我会给作业做得全对的学生100分,并写上日期。对于那些有错误的同学,将作业发还给他们订正,订正完后拿来批改,有错的再改,直到全对了才给日期。

所以我觉得能够将100%的教学热情投入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老师在诚心地教,然后再适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态情况,总结出一套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作业策略单——因材施教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最后认真地批阅精心布置给大家的作业。我们的目标是做到教学中的双赢: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顺心。作者:董俊淼

《作业设计》读后感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已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不久我通读了《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由特级教师于永正主编,共分三部分——个性作业思考与实操、另类作业设计及反思、奇思妙想创新与展示。选编文章共有63篇,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来自一线教师的笔下,集合了诸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深入浅出地把自己的作业设计心得呈现给读者,以帮助那些在个性化作业设计方面还没有摸着门道的教师朋友。

自从读了《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明白了对学生作业形式如果稍作酝酿,经常性的变换,学生的作业形式定能焕发出个性的光采,闪动生命的活力,进而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思考的空间,引发学生创新的热情。所谓教育个性,就是教师运用个性化的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和教育的效果。个性化的教学通过形式的个性化(比如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思路等)达到培养具有思维个性的学生,即培养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学生。这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东西。

作业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内化知识,外化素质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语文作业,也不是教师布置,学生抄写,教师批改,学生订正。这种单调,枯燥与无休止的循环往复的抄写,不仅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厌倦情绪,失去了兴趣,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那么,我们个性化设计应该怎样来操作呢?

一要明确要求,二要注意形式,三要作业反馈。

这本书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活”,从个性化的作业训练中,让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别总把视野局限在课本上,同时,教师也应重在认真专研文本。从文本的角度出发,让作业个性化,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这理应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收作业时,却是我最头痛的时候,因为这时的“天经地义”就会大打折扣。深感困惑的我常常无奈地感叹:唉!想让学生爱上作业,真的好难!因为不光是那几个总是懒于写作业的“顽固分子”令我无奈,更让我头痛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至于作业的质量、作业的数量和作业的效果,好像从来都与他们无关。时间长了,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学生对待作业索然无味呢?是不是我布置的作业欠趣味性才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呢?

假期里,我在于永正老师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书中找到了答案,有两点感受比较深刻:

1.透过《米芾学书》故事看问题。

《米芾学书》故事中秀才受到智慧在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秀才随便翻了翻米芾的字”,看似随便,其实秀才在那一翻一看中就发现了米芾习字的问题,也发现了米芾是一个求学上进的人。于是秀才在那么一瞬间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我教你写字,先要用五两银子买我一张去写。”这也体现了秀才的智慧——善于“对症下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只能看到学生的不好,只是一味指责。经常听到教师在检查学生作业的时候有一些抱怨,而后就是惩罚学生重写作业。教师很少考虑学生“不好”的症结在哪里,对此“症状”该如何“下药”考虑得就更少了。举个例子说,教师经常留抄写生字的以巩固词语概念这样的作业,为了让学生记得牢,往往让学生把一个字或词语重复写很多遍。而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往往发现学生的作业“质量”很差——错字多,字迹潦草。原因是什么呢?关键在于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机器”。作业量太大,过多的机械抄写,只能导致学生“小和尚念经”一样的结果——“有手无心”,所以错字成行、潦草难辨也就在所难免了!如果我们像故事中的秀才那样,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变换布置作业的方式、形式,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双休日、“五一”、“十一”长假中,作业采用“实践活动+习作”形式。

现在,小学生的假日很多,除了常规的双休日和寒暑假,还有“五一”、“十一”长假。这些假日,为学生调整身心、接触社会、密切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样的方法值得借鉴,因为这样的作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指导的同时,对巩固学过的知识、拓展知识面、熟练掌握已有的技能等都有帮助,并且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有和大的帮助。

是啊,如果作业缺乏“灵性”之美,只以“量”定,不能让学生乐意为之,那样的作业,对学生的进步能有多大作用呢?我想正面作用没有多少,负面作用却不容我们忽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被“作业的重负”压灭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被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失去了……所以,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也要讲“质”而不是论“量”。我们关注学生写作业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写作业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写作业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过程。

根据所学方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开放式作业方式:

一、设计填空式作业

小学课文丰富多彩,有记事的,有说理的,有写景的……我往往总要求学生将背诵的部分一字不落地抄下来,作业形式单调,让学生乏味。这时我就根据所学方法,要求学生把背诵的课文设计成填空式,这样,就避免了大段大段地抄写,传统地死记硬背,学生多元化的思考也得到很好地发挥。

二、设计问答式作业

不同的.课文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而我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形式,极力摈弃那些繁琐、重复的练习,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去思维,发展作业的兴趣。如:教完《黄河的主人》一课,我要求学生围绕这一课每人设计一道问答题,并作出回答。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有的围绕题目设计,有的围绕每小节的中心句设计,有的围绕插图设计……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只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有一个灵活、善于思考的大脑,即会诱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设计的问答有:

1.课文中“黄河的主人”是谁?

2.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

而后我把这些问题进行汇总,要求全班同学逐一讨论,学生表现积极,尤其是那些设计问题的同学,当他们发现自己设计的问题出现在屏幕上时,是那么自豪!那么兴奋!

三、设计绘画式作业

绘画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绘画式作业更是形式新颖,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为学生大胆思维,放心作画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教古诗《游园不值》一课时,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可谓春意盎然而又含义深刻,满园的春色到底是什么样呢?留给了学生无穷的遐想。于是,我布置学生这样一道作业,每人画一幅画,画出满园春色在你脑中的样子。学生的思绪在腾飞,画笔在驰骋,满园的春色该是多美,多妙,最好的语言也难以描绘,那么让我们跟随孩子的画笔,一起去欣赏。看,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杨柳,一条条清清流淌的潺潺小溪,一簇簇花丛,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一切都在不言中,都在孩子的画里了。

总之,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多得到提高。我希望能再次阅读一遍《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这本书,得到更多的启发。

《作业设计》读后感3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可是,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学生作业单调枯燥,偏重课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摘抄、重复套用,这种封闭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优化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势在必行。

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得到张扬。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思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作业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设计,使每个练习都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作业练习的设计不能为形式而训练,必须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以学生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为了改变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做、玩、观等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对作业保持一种新鲜感。

二、设计灵活性作业 。适当的抄写、朗读背诵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可以更好地起到巩固识字,理解课文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让抄写、背诵这些“枯燥”为“灵活”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改变布置形式的方法让学生感觉抄写不是那么无聊。在每课的生字教完之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给生字做卡片的作业,其实,学生在做卡片的过程中就把生字抄了一遍,但通过变换作业形式,学生对作业自然不再抱怨“又要抄生字了”。还有像布置读书的作业,“把课文读一遍给妈妈听”与“回家读一遍课文”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虽然都是抄和读的作业,但换了一种形式,换了一种说法,就可能给学生不同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布置抄写、诵读作业的时候,不妨多动点脑筋,多花些心思,避免命令式的单一的形式和说法。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语文作业设计趣味性,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如:创作一幅课文插图,变文字为画面,使学生学得更活更实;续写续编课文;把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录音,在班上开展录音朗读比赛;合作表演一段课本小品;根据所学内容班内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已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参与语文作业。

四、设计社会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爱因斯坦主张:“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有合作精神。因此,在设计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时,完全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各种活动交往中,学生的眼光渐渐远大,胸襟渐渐开阔。与此同时,他们的协作交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作业设计上独具匠心,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尝试。作业题就要灵活多样,有声有色,富于趣味,要蕴涵美。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调动学生的兴趣,感受。

如何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观,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还将努力学习,实践探索,真正通过有趣的、多样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使每个学生都爱上作业,都能得以提高。

《作业设计》读后感4

这几天看了《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这本书,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深受启发。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观点是作业的“主动投入”比作业的“完成”和“正确”更重要。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提高成绩的保证。从心理学角度看,作业是教师指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上课以外的时间完成的任务。自我调节领域的研究专家齐默曼明确指出,成功的家庭作业完成需要自我调节学习,在成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我调节设置作业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保持动机、监控过程并对作业结果进行反思。

在科尔诺的意志理论中,家庭作业是学生的工作,它使学生学会如何忍受枯燥,锻炼其意志力,促进其责任感与纪律意识的形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管理自己的作业,包括进行时间规划、作业的环境管理、集中注意力、保持或提高做功课意图的强度、面对困难的作业任务保有恒心、抑制外界干扰因素、对做功课时伴随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等。

美国资深作业研究者库柏认为,对于儿童而言,家庭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性格品质。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自律、遵循作业规范、敢于面对并克服困难、学会坚持、低于诱惑、强化对学习的责任感等积极心理品质。

有效的作业应该是孩子们主动投入的作业,他们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主动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主动挑战自己、锻炼自己……在这样一种积极的状态下完成的作业,才是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的作业行为。

《作业设计》读后感5

“双减”背景下,什么才是理想的作业?作为老师,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布置作业,学生们几乎每天都在写作业,那么,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了我们所期待的发展了吗?

最近,我关注了不少有关作业设计的书籍,这本《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就是其中之一。全书分为六章,分别为:从学生的立场看作业;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突破被动与枯燥,分层作业:适合每一类学生的思维旅程;单元作业:实现学生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长周期作业:在坚持中探究与表达。

乍一看到本书的封面上“学生心理机制”几个字,我有一些困惑:什么是学生的心理机制?作业设计为什么是以学生心理机制为基础的?它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对整本书的阅读。读完书之后,我明白了这本书里的“学生心理机制”特指“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文中用了两个例子来阐述:学生A到家休息一会后马上拿出作业本,看好开始做作业的时间,有条理地开始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先留着,做完再来攻克那些难题,做完作业,他仔细地检查,改正了一些错误,最后,记下完成作业的时间。而学生B到家后,先吃东西,又看了一会电视,然后才开始写作业,但没写几道题,他就坐不住了,又找出零食吃了起来,等到吃过晚饭,他还有将近一半的作业没有完成。妈妈不停地催促他快点写,并帮他检查错误。为什么学生A和学生B的作业行为与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异?因为他们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作业心理机制看似很抽象,但事实上,当我们试图回答“学生是如何完成作业的?”“学生作业完成的结果怎样?”“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而有的学生却不能?”等若干问题时,我们其实就是在探讨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是指学生完成作业时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以及该过程中影响学生作业完成的心理结构与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往说作业设计的时候,我们往往从教师的角度、从知识点完成的角度、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考量,而这本书把视角聚焦于学生,探究学生完成作业的心理机制。书中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作业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积极影响包括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有利于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负面效应包括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厌烦情绪,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也导致了一些不良品质的产生,如抄袭、作弊等。

本书还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七个作业设计原则:

(1)要从学生视角理解作业的特征;

(2)要关注学生作业品质的养成;

(3)要以尽可能少的作业量促进尽可能多的认知投入;

(4)让学生有更积极的作业情感体验;

(5)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和选择;

(6)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知识的关联和应用;

(7)让作业成为学生与他人共同走过的一段旅程。

书中提到的第七个作业设计原则“让作业成为学生与他人共同走过的一段旅程”,这段特别文艺的描述让我很感兴趣。在大家的.印象里作业常常被定义为是“一个人的战斗”,我们常常把作业是否独立完成看作是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一个标准,学生需要一个人去思考、解决问题,管理自己的情感。为何让作业成为与他人共同走过的一段旅程?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人的生活环境中,与周围的人交往是一种需求,即使是在象牙塔的学生也一样,他们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来表达情感、思想及困难。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对于这个设计原则,我个人觉得应是因人而异,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分层作业。我也经常用到这个原则,比如我在布置英语书面表达作业之后,对于程度较弱的学生,我会要求他们仿写即可,或者下课单独和他们聊一聊文章的结构、内容和细节等,通过我们共同的交流,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帮助他们增强写作的自信。疫情期间,我们曾经布置了让学生们在家学做一道菜,并且用英文描述,用小视频记录的方式呈现的作业。孩子们纷纷邀请家人帮忙,让家长也参与到作业中,这样的作业不仅与真实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也让孩子们增进了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书中还谈到了单元作业和长周期作业的设计,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去阅读。

理想的作业到底是什么?读了这本书后,我得到的答案是:理想的作业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理想的作业需要切实减少作业量,保证作业品质,同时关注拓展性作业和分层作业的设计。理想的作业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在作业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第三篇:《作业设计》读后感

这几天看了《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这本书,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深受启发。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观点是作业的“主动投入”比作业的“完成”和“正确”更重要。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提高成绩的保证。从心理学角度看,作业是教师指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上课以外的时间完成的任务。自我调节领域的研究专家齐默曼明确指出,成功的家庭作业完成需要自我调节学习,在成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我调节设置作业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保持动机、监控过程并对作业结果进行反思。

在科尔诺的意志理论中,家庭作业是学生的工作,它使学生学会如何忍受枯燥,锻炼其意志力,促进其责任感与纪律意识的形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管理自己的作业,包括进行时间规划、作业的环境管理、集中注意力、保持或提高做功课意图的强度、面对困难的作业任务保有恒心、抑制外界干扰因素、对做功课时伴随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等。

美国资深作业研究者库柏认为,对于儿童而言,家庭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性格品质。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自律、遵循作业规范、敢于面对并克服困难、学会坚持、低于诱惑、强化对学习的责任感等积极心理品质。

有效的作业应该是孩子们主动投入的作业,他们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主动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主动挑战自己、锻炼自己……在这样一种积极的状态下完成的作业,才是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的作业行为。

第四篇:作业1:大设计 读后感

谈时间物理学对人文哲学的冲击——《大设计》读后感姓名:宁魁学号: GS1102414 ———————————————————————————

谈时间物理学对人文哲学的冲击

——《大设计》读后感

姓名:宁魁学号: GS110241

4怀着对霍金其他书籍一样激动的心情,读了霍金的《大设计》,整个阅读过程愉快而顺畅。这本著作解释了很多经典的物理学问题: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同时,霍金的这本书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了最近几年来以绝对光速宇宙观为基础的思考过程的正确性。书中把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打通,提出M理论,从不同领域阐述物质、能量、信息、规律的统一和四种力的统一,彻底打破了物质/意识,有神/无神的两分法的浆糊理论。在本书中,霍金运用的大量比喻手法配合插图可有效调动人们的抽象性思维,使得许多在物理学中违反常理的规律在这本书中以更为清楚,更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现出来。本文仅从书中反常理规律对人文科学方面的时间哲学的冲击谈谈读这本书的一点收获。

当牛顿和伽利略所创造的绝对时间宇宙观被现代物理学所发现的绝对光速宇宙观终结后,新的时间思想随之诞生。然而,可以想象的是,在哲学深入人心的今天,告别哲学的宣传所得到质疑和批评远比获得的支持要多得多。在这本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的确,正如当今科学中的许多概念,它似乎违反常识。但常识是基于日常经验之上,而非基于通过一些无比美妙的技术被揭示的宇宙之上,这些技术中有一部分使得我们得以窥探原子或者观测早期宇宙。”即宇宙有这样一个特点,也就是它描述了宇宙的边界条件:光速是宇宙万物速度的边界,它不可逾越;微观世界的边界是不确定的,粒子小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时空的边界是黑洞,时空在黑洞处无限弯曲。但宇宙之道在这些边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违反常理。这是现代物理学对人文思想的冲击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在对人文思想的形成顺序方面,许多物理学中违反常理的规律在《大设计》中以更加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一个物

理学方法,即费恩曼历史求和。这是一个与我们的常规认识相反的,同时又是一个在现代物理学中行之有效方法和规律。通常我们所理解的因果关系是有因才有果,即先因后果。按照这样的时间思维方式,某件事情必定是由前至后、由古至今形成的。我们会自然地认为过去某个时间所发生的事件造成了今天的某个结果,而今天我们所做的事必然会在未来产生某种结果。

但是,物理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却不是这样描述事件的发展规律的。不确定性原理认为人们现在所做的某件事不会有完全确定的后果,而是有许多种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以几率的方式与之前的事情相联系。用这样的原理来看某个事件的结果,它不会是由于某一个单一的原因所致,而是由可以到达这个结果的所有可能的历史路径的综合结果共同导致的。书中,费恩曼历史求和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要弄清楚一个事件的因果关系,就一定要等到事件发生,只有事件发生后,所有的通向结果的历史路径才得以确定,我们才可以得到导致事件发生的综合因素。

关于这一点,这本著作中也有清楚的论述:

“这个观念导致一种和传统的概念根本不同的宇宙观,要求我们调整思索宇宙历史的方式。为了在宇宙学中作预言,我们需要计算此刻这个宇宙的不同状态的概率。在物理学中,人们通常对一个系统假定某一初始态,利用有关的数学方程向时间的前方演化。宇宙学中通常假定宇宙有一单独明确的历史,人们可以利用物理学定律去计算这个历史如何随时间发展。我们将此称作宇宙学的‘从底到顶’的方法。”

正如费恩曼历史求和方法说述,宇宙现在处于一个特别的态的概率幅度由将来自所有满足无边界条件和结束于问题的态的历史叠加而获得。换言之,在宇宙学中人们不应该从底往上遵循着宇宙的历史,因为那假定了存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具有明确定义的起点和演化。相反地,人们要从顶到底地跟随历史,从现在时刻回溯。在大设计中也有“自古至今”的论述,这同时也是费恩曼历史求和的推论,因为如果不是过去某一个因素导致了事件的结果,那么人们也就无法追究已发生事件的单一历史原因。

按照传统,这是哲学要回答的问题,但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在我们探索知识的旅途中,科学家已成为高擎火炬者。科学现象是先于哲学存在的,科学领先于哲学是固然。

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这本书中,霍金和蒙洛迪诺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他们认为,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并进一步解释为,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

综上所述,在关于哲学和物理学的关系中,《大设计》中表达出的应该是物理学替代哲学的思想,霍金在尝试着称其为“人择原理”他自己则充当哲学家来完成哲学对现代物理学的思想解释。埋葬哲学是一场革命,但由于“哲学家跟不上科学的发展”,这并不是哲学本身的缺陷,即哲学的绝对时间背景,而是物理学的现实先于哲学出现的事实。

在哲学被埋葬之后一定需要适应新型宇宙观的人文思想。哲学退出历史舞台后,新的人文思想需要一个新的名字,《大设计》中尝试将其称作“人择原理”。听上去像一个科学定律而不是学科的名字。但它究竟能否表达绝对时间宇宙观和绝对光速宇宙观之间的本质差别,未来将以何种方式称呼这样一种人文思想,对我来说充满了兴奋的期待。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代,那个时代的“霍金们”可以走进老子、孔子的世界,走得更远,从而超越“人择原理”来对时间、对空间、对宇宙有更清晰的地位。

人们一直尝试在有限的生命中,发现和理解无限的真理,人类生命的个体虽然是有限的,但心却是无限的,无量的宇宙都可以纳入心的视野中,渺小和宏大都统一在了一起。如果哲学已死,那么人力生命的个体从哪里来,又要到

哪里去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物理学课题。正如这本书的第一章开篇指出的那样,“众多的宇宙从无中创生。它们的创生不需要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或上帝的干预。毋宁说,这些多重宇宙从物理定律自然地发生。它们是科学的预言。每个宇宙在后来,也就是说,在像现在这个时刻,即在它创生许久之后,具有许多可能的历史和可能的状态。这些状态中的大多数完全不像我们观察到的宇宙,完全不适宜于任何生命形式的存在。只有非常少的可让像我们这样的生物存在。因而,我们的存在从这个大量集合中只选取出那些和我们存在相协调的宇宙。尽管在宇宙的尺度下,我们是弱小和微不足道的,然而这使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万物之灵。”

那么,人类终将去向何方呢,在“从顶到底”的思维方式中,顶又有没有尽头呢?如果说每一个社会的现在状态即为现在的顶,那么宇宙有没有顶,又会在何时到达?通篇阅读《大设计》,在得到充分的精神震撼之余,产生了更多对人生、对宇宙的思考。总体来说,虽不能充分理解这篇大作,但读起来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种情感上的升华。它更注重人文思想的演变的历史,不但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读物,更像一部颠覆传统思想的哲学著作。

第五篇:作业——《麦克白》读后感

英雄的悲剧堕落

——《麦克白》读后感

莎士比亚作品中麦克白本来是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安邦定国的英雄,曾为苏格兰立下赫赫战功。他出身将门,受过良好的教育,仪表堂堂,文武兼备,胸怀壮志;在平叛御外的沙场上,他骁勇善战,不畏敌军的罪恶气焰,挥舞宝剑一路砍杀,直到砍下叛匪麦克唐华德的头颅。在国王、朝臣和人民的心目中,他是个建立了统一天下殊勋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将军。这些都表明,他曾具有正义的立场和美好的心灵。但我们必须看到,在他的赫赫战功面前,君主邓肯却是个坐享其成的庸碌之辈,具有雄才大略的麦克白是不会长期甘居这种人之下的。于是,随着加官晋爵、地位的擢升,潜藏的野心也蠢蠢欲动。女巫的话煽起了他的野心,邓肯的家天下又催发了他弑君的念头,但善良的天性使他迟迟不敢行动,最终在妻子的怂恿和协助下,才完成了弑君的行动。这一切都暴露了麦克白的善良天性,遭受良心的折磨便是在所难免的了。

他所向往到手的王位与其说给他带来了荣耀和幸福,给他带来的是食之无味,寝食难安,心灵被 “折磨得没有一刻平静的安息”。“觉得还是跟已死的人在一起倒要幸福得多”(三幕二场)。这都是人性和良心在他身上还没有完全丧尽的表现。也正是麦克白的心灵上这种痛苦的挣扎赢得了我们的怜悯之情。但不管良心在怎样啃啮他的心灵,一个人一旦走上了邪恶的道路,要想回头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愿意或不愿意地一直走下去,走到罪恶的尽头。为了巩固他的不义的既得利益,染着邓肯鲜血的双手还未洗尽,又插入班柯的血泊中;将麦克德夫满门抄斩。这使他在人们心目中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这时的麦克白似乎完全丧失了天理良心,但良心又促使他看见了满头染血的班柯鬼魂;见鬼、怕鬼、驱鬼的言行,表明麦克白仍在受着犯罪感的折磨。在战场上与麦克德夫遭遇时,他不无悔恨地说: “我在一切人中间,最不愿意看见你。可是你回去吧,我的灵魂里沾着你一家人的血,已经太多了。”表明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摆脱良心的谴责。到统治晚年,内心斗争的风暴渐次趋向平息,他自食其果,在痛苦中回忆当年的幸福情景,无限忧伤地为自己画出了一个永远被人唾弃遭人咒骂的凄凉晚景:

我已经活得够长久了;我的生命已经日就枯萎,像一片雕谢的黄叶;凡是老年人所应该享有的尊荣、敬爱、服从和一大群的朋友,我是没有希望再得到的了;代替这一切的,只有低声而深刻的诅咒,口头上的恭维和一些违心的假话。

(第五幕第三场)

这段独白,道出了麦克白的寂寞、无助和绝望。他是以杀戮的罪行剥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荒谬的生活目的使他付出了一切代价,却丧失了人生最可贵的价值。麦克白最后对自己结局的这种领悟,更加深了他的处境的悲剧性。

甚至在听到麦克白夫人的死讯之后,麦克白也是那样无动于衷,因为人生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场虚无: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进,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 无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第五幕第五场)

毫无疑问,这是精神的毁灭,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在绝望之中对人生的彻底否定。莎士比亚深刻地揭示出,在生命结束之前,麦克白对于人生意义的信念已经崩溃,精神上已经先死了。

但是,人们在痛定思痛之余,还是要为他惋惜,因为,麦克白天性善良,野心并非他生性中的主要东西,只是由于种种际遇,才使野心逐渐膨胀起来。麦克白事前事后都经受着天理与人欲、良心与野心的激烈交战,始终感到内疚悔恨,巴望有一天会终止这种痛苦。正是因为麦克白的悲剧是英雄的悲剧,作品才拥有了更深刻的价值。

下载《作业设计》读后感(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业设计》读后感(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业1:大设计 读后感范文

    谈时间物理学对人文哲学的冲击——《大设计》读后感 姓名:宁魁 学号: GS1102414 ——————————————————————————— 谈时间物理学对人文哲学的冲击 —......

    字体设计作业(共五篇)

    作业考核 字体设计 一、字体设计文字内容 1.“秦皇汉武”“QinHuang HanWu” 2.“藏珍品茗”“CangZhen PinMing” 二、字体设计创意要求 1.文字的可识别性、可读性 文字与......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业设计(共5篇)

    wǒ huì dú 三、 我会 读。 水井进口叫声叫好亲人 乡亲主席主人上面面前战士 战斗......

    读后感作业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马克思作业 实践论读后感[共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实 践 论 与 我 摘要:毛泽东的《实践论》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它是一个具有“中国性格”实践论,与中华文化、......

    作业设计

    一、在线上填上与马有关的成语 .比喻富有经验,熟悉情况,称为;比喻光阴迅速,谓________ ;说年老雄心在,称为________;祝事业有成,则言____ 二、名胜古迹对联考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读后感封光

    《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读后感 板浦高级中学封光 习题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成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它是学生把......

    环境教育作业设计(共五篇)

    第一课人口、资源与环境 答题: 1地球的命运有哪些? 答:地球的命运应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