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1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
对于南非非洲国民大会在抵抗种族隔离中的战斗,我的了解微乎其微,对于战争和斗争一类的事情,我丝毫提不起任何兴趣。
曼德拉在书中娓娓道来,一个普通的孩子,经历很多艰苦和历练,在历史的环境中,渐渐走向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斗争事业。
他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随着生活和经历,他在环境的影响下,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虽然也有所怀疑,有所动摇,当母亲去世他不能前去葬礼,儿子车祸,妻子饱受艰苦的时候,他是有过犹豫的,为了自己的信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牵连了家人……但最终他选择了为南非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抗争的事业。27年半的牢狱,都没有能够摧毁他的精神。
在狱中,他见到了自己只在刚出身时抱过一次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外孙女来给他抱的时候,人生的戏剧性让这位老人感慨万千。
信仰,是支撑他一切的支柱。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和国度,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种强大并且伟大的精神力量。
在曼德拉的推荐下,我决定去买一本《战争与和平》,花点时间慢慢去读。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2《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旅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
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
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
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人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
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都代表着对立党派的“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书中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这自传手稿的奇特经历:
我们的安排是,当书稿被安全转移到国外的时候,麦克会秘密通知我们,只有接到书稿已经被安全转到国外的消息后,我们才能把原稿销毁。同时,我们需要先把这部500页的书稿进行妥善处理。我们认为,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书稿埋在院子的花园里。
……在大家就要排队去石料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及时地把书稿掩埋好了。那天上午我走在路上,一直为书稿的安全藏匿而感到莫大的安慰。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书稿的事担心了。
当我那天从石料厂回到牢房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洗澡,而是直接走到院子的南头。我尽量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我被我所见到的情景吓了一大跳。那些囚犯已经沿平行着隔离关押区的墙挖好了地基沟,并真的把排水管给挖了出来。毫无疑问,他们已经发现了书稿。
……
麦克于12月份被释放后,他把记录本(书稿)寄到了英格兰。在南非被软禁了6个月后,他逃出了南非,首先去了卢萨卡,到那里去找奥利佛·塔博,然后又去了伦敦。他在伦敦住了6个月,并同一个打字员一起,重新对书稿进行了整理,最后形成了一份打印稿。……尽管我在监狱里的时候,这个书稿并没有出版,但是,却为这本回忆录打下了基础。
这就是这本书在出版之前的历险,几乎“胎死腹中”!
对于一个自由战士来讲,监狱生活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财富。在长期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一直力争过一种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为此进行了坚定而又十分策略的斗争。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一代伟人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他坚持锻炼身体,热衷于亲近自然的体力劳动;他坚持学习,在恶劣的环境下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学著作,包括中国领导人的一些论著;他积极思考,注重行动,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部不朽的自传。
正是由于这本自传是在艰难的条件和非常的环境下写成的.,这种“非凡”的经历使得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均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分量。
“黑,却是秀美”,这就是“黑色”的性格,也是这本书的本色:温和而坚毅,沉静而明亮。正如一位权威的评论家所说,这本书,“每一位生者都是值得一读的”,因为这是“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人生故事之一”。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3《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
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都代表着反对派的“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
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
书中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这自传手稿的奇特经历:我们的安排是,当书稿被安全转移到国外的时候,麦克会秘密通知我们,只有接到书稿已经被安全转到国外的消息后,我们才能把原稿销毁。同时,我们需要先把这部500页的书稿进行妥善处理。我们认为,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书稿埋在院子的花园里。在大家就要排队去石料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及时地把书稿掩埋好了。那天上午我走在路上,一直为书稿的安全藏匿而感到莫大的安慰。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书稿的事担心了当我那天从石料厂回到牢房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洗澡,而是直接走到院子的南头。我尽量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我被我所见到的情景吓了一大跳。那些囚犯已经沿平行着隔离关押区的墙挖好了地基沟,并真的把排水管给挖了出来。毫无疑问,他们已经发现了书稿。麦克于12月份被释放后,他把记录本(书稿)寄到了英格兰。
在南非被软禁了6个月后,他逃出了南非,首先去了卢萨卡,到那里去找奥利佛·塔博,然后又去了伦敦。他在伦敦住了6个月,并同一个打字员一起,重新对书稿进行了整理,最后形成了一份打印稿。尽管我在监狱里的时候,这个书稿并没有出版,但是,却为这本回忆录打下了基础。这就是这本书在出版之前的历险,几乎“胎死腹中”!对于一个自由战士来讲,监狱生活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财富。
在长期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一直力争过一种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为此进行了坚定而又十分策略的斗争。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一代伟人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他坚持锻炼身体,热衷于亲近自然的体力劳动;他坚持学习,在恶劣的环境下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学著作,包括中国领导人的一些论著;他积极思考,注重行动,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部不朽的自传。正是由于这本自传是在艰难的条件和非常的环境下写成的,这种“非凡”的经历使得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均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分量。
“黑,却是秀美”,这就是“黑色”的性格,也是这本书的本色:温和而坚毅,沉静而明亮。正如一位权威的评论家所说,这本书,“每一位生者都是值得一读的”,因为这是“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人生故事之一”。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4《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
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
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
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
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都代表着“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5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我通常很难读完一本厚达500多页的书,但是这本书我读完了仍旧意犹未尽。
如果向一位可敬的老先生请教曾经影响他青年时代的书,他很可能会向你介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革命小说,保尔曾经是一个时代的人的偶像。但是我从没有读完过那本伟大的自传体小说,我曾经怀疑我是不是不喜欢那些长长的名字。
关于为什么会喜欢这本《漫漫自由路》我想了许多,有几点或许值得记下来。
1. 曼德拉一直是我喜欢的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好印象。
2. 曼德拉是我生活的时代的人,我能感觉到他的生活。当看到他与政府谈判时,我能联想到我在那个时代已经开始在同一个星球的另一个角落到处跑了,我们同时生活在这个世界。
3. 曼德拉的斗争不是外国的侵略,而是国内的社会不公平。抵抗侵略的战争离我的距离已经远了,尽管不能忘记历史,但还是感觉很远;但是曼德拉关于社会不平等的斗争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启示,因为我们现在也面临着社会的不公平。
4. 我很敬佩曼德拉,因为他的朴实、真诚、博爱、隐忍、忠诚,他的人格在感染我,不是伟大而是平凡。5. 我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我能感受到他在地球另一端的心跳。我们的学校经常拿革命遗迹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那不曾谋面的英雄来对青少年进行德育,但是我们似乎没有看到多好的效果,我想这和两者的差距太远可能有关系吧。每当我看到曼德拉的照片总是被他的儒雅风度所倾服,总会想起周总理的形象,是那么的慈祥、泰然……说实话,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我的感受,大概这种形象就是一个伟人的全部精华毫无虚瑕的表现吧。慈祥的脸庞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棱角,褶皱的皮肤也没有了昔日的光泽,明亮的双眼却更加的突显出睿智和博爱的光芒。我有幸和他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没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叹。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相关文章:
1.自由路漫漫美文
2.双语作文漫漫自由路
3.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4.《漫漫自由路》读后感作文
5.抒情散文《人生漫漫路漫漫》
6.时光漫漫的散文
7.漫漫长夜的美文
8.风雨漫漫中国魂
9.路漫漫的作文600字
第二篇: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旅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
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
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
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人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
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都代表着反对党的“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书中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这自传手稿的奇特经历:
我们的安排是,当书稿被安全转移到国外的时候,麦克会秘密通知我们,只有接到书稿已经被安全转到国外的消息后,我们才能把原稿销毁。同时,我们需要先把这部500页的书稿进行妥善处理。我们认为,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书稿埋在院子的花园里。
……在大家就要排队去石料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及时地把书稿掩埋好了。那天上午我走在路上,一直为书稿的安全藏匿而感到莫大的安慰。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书稿的事担心了。
当我那天从石料厂回到牢房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洗澡,而是直接走到院子的南头。我尽量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我被我所见到的情景吓了一大跳。那些囚犯已经沿平行着隔离关押区的墙挖好了地基沟,并真的把排水管给挖了出来。毫无疑问,他们已经发现了书稿。
……
麦克于12月份被释放后,他把记录本(书稿)寄到了英格兰。在南非被软禁了6个月后,他逃出了南非,首先去了卢萨卡,到那里去找奥利佛·塔博,然后又去了伦敦。他在伦敦住了6个月,并同一个打字员一起,重新对书稿进行了整理,最后形成了一份打印稿。……尽管我在监狱里的时候,这个书稿并没有出版,但是,却为这本回忆录打下了基础。
这就是这本书在出版之前的历险,几乎“胎死腹中”!
对于一个自由战士来讲,监狱生活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财富。在长期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一直力争过一种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为此进行了坚定而又十分策略的斗争。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一代伟人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他坚持锻炼身体,热衷于亲近自然的体力劳动;他坚持学习,在恶劣的环境下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学著作,包括中国领导人的一些论著;他积极思考,注重行动,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部不朽的自传。
正是由于这本自传是在艰难的条件和非常的环境下写成的,这种“非凡”的经历使得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均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分量。
“黑,却是秀美”,这就是“黑色”的性格,也是这本书的本色:温和而坚毅,沉静而明亮。正如一位权威的评论家所说,这本书,“每一位生者都是值得一读的”,因为这是“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人生故事之一”。
第三篇:曼德拉传漫漫自由路观后感
曼德拉传漫漫自由路观后感
昨天用平板看完了这个电影,最开始我看到曼德拉背叛自己的妻子跟另一个人结婚的时候我感觉挺不好的,不过这个我在中期明白了因为他原来的妻子不支持他所相信的,但是他后来的是支持他的,的确,他是正确的。
然后他在1964年入狱,我记得很清楚,是因为我爸爸也是这年出生的。
其实从我角度来看,我以为,他一开始只是享受那种一呼万应的感觉而已,并不是什么非常的为了未来而战,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而战,在法官宣布他们不是死刑而是终身监禁时候他们透露出来的喜悦都显示出他们也是一个“人”而已,后来的战斗是他被推向了一个地方,那是舆论的顶峰,他下不来的,如果下来他将死于“自己人”之手。我说这个并不是批判他而已,只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然而我佩服他的地方是他的决断和做事的方法,如果他没有这种手段的话,那他也不会是一个领导者。
这要说到作为一个喜欢足球的却不是球迷的人,这个人就是我。我总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足球,并没有别人的热爱足球,我很看不上那些自己不踢足球也没有跟哪些队伍有羁绊却谈论着爱哪个球星哪个队的人,我最烦这种人,装什么球迷,我不是球迷,我喜欢看球,我喜欢看球场上球员精彩的表演,无论哪方。反正不能理解那些人,但是确实现实生活中这些人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他们盲从,不知道什么却表现的很追随。是的,他们正享受着这个过程,给自己找一个心理寄托,主要是因为他们内心太空虚……
然而我这么说,是不是在说我自己心理折射出来的什么想法呢,我不想去推敲。
一个人越想表现出来的,恰恰是缺少的。这点很重要,也很正确对每个人。
……不是观后感吗,对了,还有我有点理解出来黑人歌曲里面的那些情愫,狂野,激情,正因为他们经历了很多,才有了那样的情感,就像中国流行歌曲全是关于软绵绵的爱情的,因为在中国除了爱情,就没有什么能让人痛苦的东西。不过,也有一些歌曲是关于理想青春活着的,是因为最近就业形势不好,人民压力太大,城市房价太高,是不是想看一个国家最近的状况就可以通过top歌曲单去看?
而且最近事情变得简单,只要去做,就有得到,去做吧。
第四篇:漫漫考研路
一、数学,我138分。课本:同济的高数上下,同济的线代(可用李永乐的线代讲义代替),浙大的概率论。其他: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李永乐的660题,十年真题,李永乐经典400题。关于复习全书,我推荐李永乐的,我还买了文登的复习全书(蓝色的),但是个人感觉技巧性太强,不太合适。
二、英语,我66分。1994年后的所有真题,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当课本看的。黄皮书的作文80篇。星火的单词,单词和1994到2004年的真题一块儿看。新东方的完型和新题型训练,这本书很有用,主要是新题型部分,一定要看做法。还有一些买了,但是觉得没有必要做的,比如黄皮书的阅读训练和完型训练,最后的冲刺题,这些都是买了,但没怎么做,基本没什么用。
三、政治,我65分。政治我买的书最多,但是正真用到的只有没几本。先说用到的,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我觉得比大纲好用。精讲精练比大纲先出版,而且里面重点部分用绿色字体表示的,不重要的内容也会标出来,我觉得看起来很方便。而大纲的话,所有字体都一样,密密麻麻的,很不好看。配套精讲精练的是肖秀荣的1600题,基本上是看一章做一章的,到后面内容少的可以看两章做两章。1600题至少要看两遍以上。时事政治我用的也是肖秀荣的,这个只需要在考前3天左右把里面的习题看看就行了。最后冲刺用的是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任汝芬的最后四套卷,20天20题。把所有的选择题做几遍,然后挑一本把所有大题背出来,这些就差不多了。基本上每套都会压中至少3道大题,很有用的。我最后没有背政治大题,特别后悔。政治我还买了其他很多书,比如教育部出的大纲,风中劲草系列,肖秀荣一整个系列的书等等,但是都没什么用,都几乎没看过。
四、专业课,我133分。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试卷都不一样,所以我只说我考的,也就是上交的核专业。课本是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和核反应堆热工分析。看完书后把历年真题全部做一遍,把答案背出来,考试有很大一部分题都是历年的真题。有需要的可以给我留邮箱。
最后给学弟学妹们一个忠告,既然决定了考研,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想我这样的学渣都能考高分,你们也一定可以的。PS:本人之前除了大一拿了点奖学金,之后一直成绩巨烂,考试基本靠突击,考研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开始复习前什么都不会。
第五篇:漫漫读书路
漫漫读书路
班
吴培仰
潮州市枫溪区 枫一小学
601人生有很多路。有的人走教书的路,有的人走建筑的路,有的人走成功的路,有的人走失败的路······我走的是一条充满阳光的路——读书。
我选择了读书的道路,因为读书是引导我走向成功的向导。
我的路里装着无数本书。它,带我环游书的世界,漫游知识的海洋。《动物世界》让我看到了蕴含生命的奥秘;《童年》让我感受到作者的悲惨人生,让我觉得我是幸福的;《海的女儿》让我热泪盈眶;《三国演义》让我觉得胆战心惊;《西游记》让我也想三打白骨精;《一千零一夜》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童话故事》让我走进了童话世界,让我做了一次主人公,领略到童话世界的神奇;《历史故事》让我看到了远古时期人类与动物是怎样相依相存······
流连书海,我仿佛走进童话世界,幻想我就是童话中的白雪公主,身边跟着七个小矮人······我也像他们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这茫茫的书海里,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知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之路,是我通往成功的道路。我知道,成功要靠汗水浇灌,成功要用知识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