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围》观后感
甘肃农业大学
题目:观纪录片《突围》有感
院系:外语学院英语
学号:
姓名:苟恩建
2010级(1)班2010141003
纪录片《突围》是根据李岚清的同名著作改编而成,回忆和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之前、之初,我们国家在艰难年代如何再一次腾飞的历程。看完之后,我再一次对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肃然起敬,对老一辈革命家肃然起敬!
纪录片第一集“再一次看中国”生动准确再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那段艰难历史。如何将开放出去,如何创办经济特区,如何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和资金,如何利用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实施外贸体制,等等,都一一为我们呈现。我国派出去大批对外考察团在西欧、日本、港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和访问,了解自己国家和别的国家的差距,然后回国讨论,找出发展的途径,那就是必须要改革开放。邓小平一次又一次强调,“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变,要变,也只能是越变越开放。”当时,国内有反对的声音,说开放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亲自出面,顶着各种压力,冲破阻力,使得开放顺利进行。邓小平子在访问日本时,时龄七十四岁的他,坐上日本的新干线高速火车,情不自禁地说:“我要让中国的老百姓也坐上这样的火车!”也正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心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顺利实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像这样一些事实,看起来是历史的细节,实际上包含有丰富的内涵,可以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纪录片在展现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的同时,十分注意总结和提取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
对外开放初期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呢?看了纪录片,我的体会主要有三点。第一,“对外开放,国则兴,闭关自守,国则衰”。用邓小平同志的话,就是:“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第二,“对外开放每迈出一步,都要突破重重阻力,打破许多条条框框,是很不容易的,甚至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风险”。第三,要冲破阻力,思想必须解放。思想不解放,寸步难行。“正是邓小平同志带领大家突破„左‟的思想禁锢,”“才„杀开一条血路‟,开辟了一个对外开放的新时代”。纪录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说明了这三点经验教训。很多在今天大家看得很平常的事,当年迈出第一步是何等的艰难!就拿创办“经济特区”来说,极左思潮的干扰十分严重。当时指责特区的议论很多。很多大帽子压下来,说特区是搞资本主义,是“殖民地”、“租界”,甚至说深圳特区就剩下一面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了。这给特区建设者的压力之沉重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形势下,邓小平同志顶住这种压力,一再出来说话,一再强调,“特区姓„社‟不姓„资‟”,“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这个不能变。要变,只能是越变越开放。”建合资饭店也是如此。今天看来很平常,可是当时建“建国饭店”、“兆龙饭店”,也是阻力很大,有人上纲上线甚至把建合资饭店说成是“卖国主义”。也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出面顶住压力,冲破阻力,使这些工程得以顺利进展。回顾这段历史,我想在每个读者心中都会再一次升起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的敬意。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仍然会遇到观念和体制方面的重重阻力,仍然需要解放思想。我们要继续秉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夙兴夜寐、心急如焚、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不怕担风险、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献身精神,为中国的崛起和腾飞继续奋斗!
第二篇:突围——读后感
《突围》——读后感
作为首个中国企业案例系列,《突围》一书引以前车之鉴如何教你(企业)在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可以长盛不衰。该书出于郎咸平教授,而书中案例大部分由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在其指导下完成,重点针对企业经营与战略管理和股市操控等课题的探讨。在我的感官世界里,郎教授是个直言不讳的人,而为民代言,披露现实的风格更加吸引我。
《突围》这本书大概写于2005年,反映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2004年)国内外企业如何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经历荣辱兴衰。概括的讲就是引用案例,通过理论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并且站在客观一面分析各个企业为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胜出或是淘汰的原因。本书共有四大部分,依次是战略分析、战略转型、战略整合和战略控制,而每一部分都有两章组成。9
第一部分“战略分析—我们在哪里?什么是企业应有的战略?”
郎咸平从目前国内的标杆性企业入手,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放眼中国经济的大环境,论述“我们在哪里”和“未来的财富规律是什么”等问题。文章一开始就提起联想,联想在国际化进展裹足不前、主营的PC业务也无法继续提升的压力下,想到了多元化战略。但其结果依然遭遇瓶颈,时至目前(05年左右)尚未摆脱。在这里,郎教授告诉我们并非企业有资金就可以随意投资某个行业(IT),也不能高估自身的实力而盲目的制定计划(联想打入世界500强,几年内营业额从200亿增长到600亿)。由于联想在进入新业务时并没有详细的发展蓝图,未能加以善用和融合该资产导致其资产回报率从2001年的19%下降到2003年的12%。究其根本是因为联想始终抱着那个“哪个行业有潜力。就进入哪个行业”的惯体位性思维。别外一点,在谈到企业是“先做大再做强”还是”先做强再做大”的问题。联想试图通过收购而扩展义务,但结果是一周内联想的CAR由10%下跌至-6%,原因在于联想根基未深,电脑品牌的知名度也仅限于中国大陆,很难开拓海外市场。对此,他认为正确的思维是先做强,然后做大。联想作为一个向高科技迈进的企业,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而盲目扩大企业规模,其结果必然失败。
联想如果想进入世界500强,必须在一下几方面有所突围:
1、认清事情的本质,选择正确的途径,而非盲目推崇和陷于僵化的思维——自主创新。
2、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的快速反应,控制成本,同时拥有一套完善的工序流程制度。
3、拥有整体发展战略,引进海外专业人才,建立与战略想匹配的文化。
4、解决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主营业务的影响。
我们要认清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金融政策尚未稳定;美国对于中国企业的态度捉摸不定;企业家对做大、做强的理念领悟不深。
现阶段国企是经济主流,如果把国企做好卖给大众然后让职业经理人介入,这就类似于英国的藏富于民,直接把财富由国有转给每个百姓。个人觉得这样做更好的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在产权国有的前提下是很好的。这些年来,企业私有化进程不断推进,符合中国产权改革的现实情况。但是,问题在于法律缺位下的合法性和买卖双方自定价格的交易,致使国有财产流入私人口袋。因此,完善法律体质相当的重要和紧迫。
当金融政策掌握企业家的财富,国家该如何应对?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想知道答案。本书认为,不能通过加息解决物价指数居高不下的问题,调整利率在以控制经济过热为目的的宏观调控中没有什么效果。而提高利率会使对利息调整敏感度高的企业(私企)带来打击,从而导致经济衰退。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固定汇率制,这个“动作”企业办不到唯有国家能办到。
相对于联想,韩国的三星、LG、现代将对我们有所启示。就三星而论,它作为电子产业的后来者,完全认清企业与其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去开发若干年后未必领先的产品和技
术,不如花较少的资金直接购买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IT技术是不可能被隐藏的。
第三篇:苏东坡突围
黄州赤壁,一个不起眼的荒凉地方,却是成就苏东坡后期风格的重要里程碑。这样的一个转变是由乌台诗桉为楔子的,苏东坡确实有才,他的名望与成就是当代无人能敌的,他弟弟苏辙曾言:「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余秋雨也在文中提到了,他太完美、太出色,他的锋芒不用特别磨亮便显眼地太过刺眼了,这样的情况,不免引起同代文人与政敌的斜眼。苏东坡像一个被敌人围困在狭小空间的战士,忍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巨大痛苦进行突围,但同时困境磨炼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与山水对话,与古人交谈,向文学领域进军,成就了文学史上一代“大文豪”的美名,完成精神上的突围,同时也成就了余秋雨的这篇《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突围》全贯整篇文章都围绕在“突围”二字。思想的突围,自我的突围。苏东坡受“乌台诗案”的影响被贬谪到黄州。他在黄州寄给友人的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并且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这就是苏东坡突围的含义,而不是单纯指突破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的桎梏。而是指苏东坡在心理上,在文学艺术上的自我“突围”。
苏东坡走出“乌台诗案”阴霾。在黄州赤壁完成了中国文化史最伟大的转变之一,即从政治文人蜕变为纯粹文人。苏东坡“突围”的标志即是前后《赤壁赋》的诞生。苏东坡突围。突何围?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化作品中一直有贬官文化成分,这成分挥之不去。于是,情由贬生,文由情显,景由文名。很多古迹遗存正因为这些迁客骚人的墨韵点染而名扬千古。譬如岳阳楼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浔阳江畔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贬官文化还衍生另一种文化——隐士文化。人世之积极性被排挤和打击,士大夫们不由得渴望归隐,转而寄情于山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自然是一种无奈的超脱。贬官文化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政治情结,因此“人世不得而转念出世”是一种怪诞的逻辑,但苏东坡没有陷入其中,他成功地以坦荡、豪放与达观突围了。在《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客人便是贬官文化的生动体现者,因为渺小,所以不犯天道,所以无为逍遥。而智慧的苏东坡却悟到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哲思。认为不必愁思前路,而应好好活在当下。对于贬谪,他已无愁与苦,即使流放海角天涯,也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荡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洒脱。
苏东坡突围,是一种双向思维,有如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味地追求美,处处皆美,美即丑了。道家给了中华文化一种双向思维,让传统思想主流也能流淌一点鲜活的血液。这样相反相成地看待事物,才能保持事物独立的美。王国维先生曾论述词的境界大小在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无我”为上品,“无我之境”有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以花之态度现出人之怅惘,高妙至极。“无我”乃是我独立于事物牵缚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观中透着理性,从容里暗含敏锐。这才是突围之道,苏东坡深谙此道。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全文之旨在此晶现,同时,亦是我最喜爱的一段。对于成熟的阐述,作者给了多方面的切割研磨,就像砖石经过车工之后的亮彩。抽象,却又很实际。实际在作者给的抽象概念很明确,大致上可以类推得知;抽象在,这样的成熟有谁可以做到呢?苏东坡终究成为一个完人,在于他体现了这种近乎完美的生命情调。以此为前提,经典方能诞生。方能有无晴无雨的生命认识。
「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这些经历改变了苏东坡的处世的态度,也改变了他作品的风格。来到黄州以后他所写作的内容不再是年轻时充斥着抱负心的政治暗喻,而是展现出一种苍凉孤寂,却又与大自然为朋,豁达的人生观。《定**》当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访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在这里,他的心境已同大自然合而为一,而他所叙述的主旨,也转变成了宽广的人生忧患的展现。他的作品也逐渐回归纯朴原始,与大自然为伍。欧阳脩说:「文穷而后工」,这些惨痛的人生经历使苏东坡愈发地成熟,也使他的作品昇华成为一种更纯粹的文学。
气势如虹的《赤壁赋》,是苏子与客人的对话,也是苏东坡其自身悲观与乐观的交锋。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到“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实现了其人生态度的飞跃。自此,那个颓废、消沉、抑郁的苏东坡倒下了,一个乐观、洒脱、豪迈、豁达的苏东坡跃然于世。苏东坡以不屈的意志冲破了桎梏与囚笼、锁链与监牢的束缚,似雄鹰般坚毅顽强地飞向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晴空,也似那暴风雨中避过一次次风雷和怒涛侵袭的海燕,冲出乌云,划破云霄,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现实毕竟归于涩意,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尽受了官场的炼狱洗礼,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在艰苦的中垦荒种地中,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当身边的繁华似潮水般退去,往昔的得意如梦一般消失得不留痕迹。只有眼前南国的山水,静默,静默,提醒着生活的继续。强烈的反差,巨大的转折,往往最能体现文化大师和“文化群小”的本质区别。烈火不会毁灭真金,而只会让它更加光彩夺目。清贫得不能再清贫的生活,寂寥得不能再寂寥的山水,和苏东坡本人以及他的遭际一起,用智者的沉默,把文化酵得愈醇愈浓。
寂寞让世人难耐,只有智慧之人,才能体味到这寂寞中的清纯和朴实;荣华惹世人追逐,只有高洁之人,才能看透这荣华背后的无奈与疲惫;灾变令世人痛苦,只有明达之人,才能领悟这灾变之外的永恒与淡然。智慧如苏东坡,高洁如苏东坡,明达如苏东坡,才能由挣扎而超脱,由突围而升华。
所以,生命是一江奔流不息的春水,它从最高处发源。有着勃勃的生气,蜿蜒曲折,但却永不停息。其实,我们只是宇宙大气中的一息,最终会落叶归根。生命中不会总是快乐的,时常会夹杂些痛苦,它们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也未尝不美丽。苏东坡的突围,也许是快乐最好的理由。伟人如是,常人亦如是。然而我之确信,在于生命中够多的云翳,终将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苏东坡之突围,不仅是生命对压迫的突围、文化对时代的突围,更是他的心灵对自我的突围。当潮流洗去了偏激,潮流才能成为主流。苏东坡之幸,幸在他及时地迈进了最高境界。他的锐气,已不再是小小的锋芒,而是蕴藏于厚重之中、洋溢于旷达之间的不竭内力;而正是这并不显山露水的内力,让苏东坡的文章如奔涌的热血,随着时代的脉搏,一波一波地,向后世涌进。参考文献
am00000.(2016年12月16日).山居笔记.检索来源: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item/%E5%B1%B1%E5%B1%85%E7%AC%94%E8%AE%B0
Riana.(2011年8月1日).《余秋雨:蘇東坡突圍》閱後心得.检索来源: 痞客帮: http://vampirewei.pixnet.net/blog/post/34598987-%E3%80%8A%E4%BD%99%E7%A7%8B%E9%9B%A8%EF%BC%9A%E8%98%87%E6%9D%B1%E5%9D%A1%E7%AA%81%E5%9C%8D%E3%80%8B%E9%96%B1%E5%BE%8C%E5%BF%83%E5%BE%97 太阳下的风.(2016年7月14日).苏东坡突围.检索来源: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item/%E8%8B%8F%E4%B8%9C%E5%9D%A1%E7%AA%81%E5%9B%B4 张筱星.(2015年10月15日).《苏东坡突围》读书笔记.检索来源: 第一文库网: http:// 曹慧琳.(2017, 3 12).读《苏东坡突围》有感.Retrieved from 第一文库网: http:// 林郁芳.(1995年8月10日).山居筆記-蘇東坡突圍.检索来源: 中学生网站: http:// 苏东坡:我们何以突围.(2017年3月12日).检索来源: 第一文库网: http:// 苏东坡突围.(2016).检索来源: 范文网: http:// 陳毓.(2013年1月11日).〈蘇東坡突圍〉─現實燃燒後的新我.检索来源: 痞客邦: http://leisurely770.pixnet.net/blog/post/215742713-%E3%80%88%E8%98%87%E6%9D%B1%E5%9D%A1%E7%AA%81%E5%9C%8D%E3%80%89%E2%94%80%E7%8F%BE%E5%AF%A6%E7%87%83%E7%87%92%E5%BE%8C%E7%9A%84%E6%96%B0%E6%88%91
第四篇:《戒烟的男人》读后感 和《无法突围的时尚》的观后感
记得初中时候就开始抽烟了。怎么开始的?好象别人抽了,我就跟着抽了。这么也应该算是时尚了吧。当时人都比较呆呆的。人家这样,自己也就这样(也算从小就是时尚一族了!)。后来,大家(同学)整天打牌,赌博的那种;以至再到后来什么都可以去赌。现在赌徒的性格应该是哪个时候养成的吧!有了赌,就没有抽烟了,算是戒了。其实那个年代,就那么几个零用钱,能省吃减用剩下几个发展一下兴趣就不错了,当然不会是那么全面的,来个五毒具全!“找个pLMM捶捶背、叼着带过滤嘴的香烟、打着麻将”。这种生活在那时是不可想象。另外,当时还小,还不知道“ 女人真是个好东西!”®。不过,对于一个初中生,当时也没有这种时尚。等到上了大学。乖乖珑缔东!还是真是一个多资多彩的世界啊!那压抑的多年的,终于可以释放了,我是成年人了吗!玩个痛快!吃个痛快!赌个痛快!最大的发现莫过于知道“ 女人真是个好东西!”®,就从我第一眼见到她开始。天空在旋转,空气在凝结,没有声音。寂静!只听见心跳的寂静!一段恋情——我生命中第一段恋情;一段我最重要的恋情;一段维持了4年的恋情,开始了。大学生谈恋爱在当时还是时尚的。该散的还是会散的。在最后一次努力(很形而上学的那种)后,我被好友拖走,搞酒;其实不如说灌自己来得更恰当。在大量的酒精作用下,晕乎晕乎的,一切都不想,大脑象是个空白:“天空也在旋转,空气也在凝结,没有声音。寂静!是只听见心跳的寂静!”。朋友递上一只烟,我接过来,烧了起来。大放厥词:“酒是个好东西啊!”“烟也是个好东西啊!”。那一年,许多朋友都分手了,大多数是在大学谈的。我们潇洒的围坐在茶馆与酒吧,“茶我要糯米茶;酒我要82年的波耳多,不加冰;拿包五彩缤纷;没有?就555吧、扁特醇的!”其实,(我们)能懂什么?玩的就是味!“pLMM你不要看我哦!我是狼,夜晚吃人的狼!”。在放纵与失恋的主旋律下,未尝不能掀起一场时尚了?大起后大落,痛苦后的平静。那些沉淀下的是真理,还是本身的别无选择:“男人以事业为重!”。多年了,“做个事业有成的男人”我一直以此为任。当我们追求什么的时候,会学习到很多(其实无非就是懂得理智的思考而已)。可是时尚能够让我们理智的思考?那一瞬的悸动和那一刻的寂静,可以吗?现在我不抽烟了,不过不是绝对的;就是那种不带烟、不带火的那种人。在晚上9点半以后,在氛围比较好的酒吧里,耳中听着那些我喜欢的歌曲,我会点上一根,狠狠的吸上一口,“让天空去旋转;让空气去凝结;没有声音。寂静!寂静!那是只听见心跳的寂静!”。或许,这在不久也会成为一种时尚!
注:“ 女人真是个好东西”® 引自4月30日麦香红茶的《在抑郁的天空下纵情》,版权所有哦。
另外,夏侯雨琴的文章不错,大家可以去读读。
第五篇:《陈凌澜的突围》观后感
停下是为了下一站的出发《陈凌澜的突围》观后感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一副五彩斑斓的画卷,描绘着最迷人的人生风景;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曲华美的乐章,跳跃着最悦耳动听的音符;更有人说青春是一本情节曲折的书,诉说着最感人肺腑的故事。你的青春是什么?《陈凌澜的突围》带你走进汽修学子的梦想世界,感受不一样的励志青春。
与青春一样,梦想也是多姿多彩的,为梦想奋斗的人生也是多姿多彩的。六个主人公,六个不同的梦想,还有六个不同的奋斗历程,却诠释着一个共同的人生主题——奋斗!2012年,以万通学子为原型,倾力打造了六集城市奋斗季系列微电影,记录汽修学子在城市中的奋斗历程,展现万通学子拼搏、奋斗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积极地向大众传达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正能量”。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你都能在这里感受到情感共鸣,找到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内心归属。影片自开拍以来,就赢来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受众的密切关注,引发“奋斗”微话题的讨论和奋斗热潮。故事朴实的态度、真挚的情感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学子的共鸣。
青春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奋斗也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陈凌澜的突围》又一次点燃广大有志青年澎湃的激情。《陈凌澜的突围》故事依然取自万通学子,延续奋斗主题,讲述感人至深的青春励志故事。
青春是短暂而宝贵的,唯有奋斗才能够洗礼出最靓丽的色彩,诠释生命的真谛。在奋斗的征途中,你从来不寂寞,因为有那么多的人与你一路同行,指引着你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