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城镇化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们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前,正值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省委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下的加大投资关键时期,省委举办这次培训班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培训过程中,**书记、**省长分别作了辅导报告,不少专家进行了深入讲解,参训同志交流了学习体会,听后受益匪浅,收获颇多。经营城市,理念要树起来,城市建设和管理都是要花钱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必须要在经营城市上做文章。城投公司是经营城市的一个基础所在,可以探索建立。经营城市需要技巧,确保把每一块土地的价值都发挥到极致,具体卖哪块地,何时卖,怎么卖,都要算好账。土地先规划,先配套,再挂牌,再出让,就能卖出个好价钱,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地价、房价也要适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水涨船高,地价高了,房价就高;房价太高,老百姓就会买不起房,就难以引人留人,就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结合所听、所看、所思、所悟,下面,我就做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谈四点体会。
一、规划先行,做优顶层设计
重在两方面:一是规划编制,二是规划执行。规划编制要讲科学。为什么政府换届,规划就跟着换届?为什么一茬领导一茬规划?很大程度上就因为规划编制不科学,不切实际,可执行性太差。规划是管长远的,很多时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但是搞不好是会留遗憾的,会遗臭万年的。所以,必须要注意规划的编制,特别是现在正处于“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力亲为。规划编制既要注意请高水平编制单位,又要多听取当地人的意见,进行充分论证。因为前者是作家,知道怎么写文章,后者是知情人,有料。如果二者不结合,文章写的再好,也是空洞无物;规划编的再好,也只是个一时画,只能纸上画之,墙上挂之。规划编制要注意当地产业结构、人口状况和环境容量,比如**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注定会留的多一些。
新型城镇化以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为要求,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我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乡村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居地,还兼具维护生态多样性、保护乡土文化、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稳定城乡关系等多种功能。京津冀城市群为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我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不突出,同样存在规划统筹力度不够、城镇化率较低、城镇经济规模和质量不高、生产要素聚集能力不强、吸引辐射功能较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等短板。统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做到城乡资源合理流动.二、着力推进产业发展高端化,强化城乡发展产业支撑。
要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清真食品加工主导产业,推动整合提升、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和城乡统筹的产业支撑。要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提前谋划、加快建设食品园区;要用好点状供地政策加快解决用地问题,督促项目实施主体加大自筹资金力度,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园区产业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有效衔接,大力引进、培育发展食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园区产业链、供应链,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利用“生态+”、“互联网+”等模式开发农业多重功能,加快推进一产“接二连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等;挖掘放大乡村资源优势和农业特色,加强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竞争力的农业地理标志品牌。壮大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以乡带村,积极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立足于补缺补短补软的目标导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为着力点抓好新农村建设,把生态建设摆在第一位,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势;要科学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着力提升农村设施水平,全面加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承载能力,实现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掘并用好民族文化资源,在城镇化建设中突显民族特色,传承红色文化,保留乡土味道,全面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和发展内涵;要着力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积极与上级对接,加大跑办力度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乡级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乡村群众提升生活便利度和舒适度需求。同时,以本斋村为核心打造示范点,搞好特色街区和新民居建设,以点带面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加强建设配套资金保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四、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到脱贫不松劲、摘帽不解甲,高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以村为单位、一户一台账全面查漏补缺,盯紧有返贫风险、边缘易致贫等重点群体,加强边缘人口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二是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坚定不移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运动、农村散煤治理、国土绿化行动等,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整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村更加宜居。三是坚定不移创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组织体系,创新管理、监管、服务方式,大力推进网格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深化乡镇街道改革和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画好三条控制线,落实规划一盘棋。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保证城镇化与乡村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各类规划应有机衔接、统筹管理,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精准对标对表全国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坚持严控“四区一线”,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突出功能定位,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短板。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守住底线至关重要。具体说来,始终坚持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要高度重视防范各类风险,用城乡融合发展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器作用。另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城乡一盘棋的整体谋划思路。无论是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还是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增收机制,本质上都是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引导城乡两者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补充、互相服务,促使城乡共同体在经济、社会、资源、空间、生态等方面持续稳定发展,使乡村成为各类优质资源聚集、乡村经济振兴、乡土文化繁荣、人居环境优美的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