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
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
仲祥军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电子政务的逐步推行和普及,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机关党建工作,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以及其他日常工作,已经成为今后党建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是党的建设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潮流,以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互联网和社会信息网络设施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利用先进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整合党的建设信息资源,增强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的一种新型的机关党建模式。
一、党建工作电子网络的必然趋势
(一)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是时代的需求,国情的需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组织处于重要的领导地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党的机关和党的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党建工作电子网络,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促进各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创新党务工作新模式,提高党的决策水平和执政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途径。政府机关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
高行政效率”。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发展迅速。全国各级政府部门陆续推出了各种网上办公业务,提高了政府运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电子政务正在逐步推行和普及。机关党务工作是政府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电子政务的要求相适应。因而推行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必然要求,又是广义上的电子政务的一部分。
(二)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是党建工作创新的必然趋势。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创新和改进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方式,构筑了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新平台,已成为探索加强党建工作的新载体,进一步推行党建工作电子网络是党建工作创新的一种必然趋势。电子网络是手段,搞好党务是目的。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去占领。我们必须树立战略眼光,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运用互联网、宽带网、局域网等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使网上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辐射力越来越强,通过开展网上党建理论研究、党建论坛、党建报刊、党建数据库、网上党校、网上党课等活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党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将网站建成执政党建设的重要阵地,促进党建工作的创新。
(三)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是提高党建工作效能的必由之路。
党建办文工作头绪多、强度大、资源浪费严重、办理周期长。应用网络技术后,凡是不涉密的文件,都可以通过网络发送,省力省时省钱。同时基层也通过网络上传报送的文件和信息,缩短了公文办理周期,提升了整体办公效率。党建工作会议不少,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开。通过多种形式的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不断提高我们党建工作的效能,让党建工作在新的时代得到一个更高的提升。
二、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具体实施办法
(一)建立一个系统、高效的网络平台
党建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而高效的工作,它覆盖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员、组织、经费的管理、宣传、组织、交流等经常性的工作、所以我们在将其电子网络化,就需要完整的,系统的把这些内容涵盖合理分配给每个党务工作者。建立一个机关工委的主网站,一个中等企业型的数据库,一个网页形式梯形管理的应用系统以及交流用的论坛,聊天软件,会议等等,将其组织成为一个系统的、高效的网络平台。
1.党组织、党员、党费管理网络化。
各级党组织的换届改选、人员增减,各级党员的调动,去留,需要一个数据库,以WEB的形式,上下各级党组织交互式管理,建立各级党组织管理权限,适时交换数据,定时上下对照,生成各种数据报表,以便年底上报。党费的上交、使用、扣留各级党组织定期上报,在主网站上公布让我们党费的管理系统化,透明化,让各级党组织、党员共同监督、共同管理。
2.党建日常工作、宣传、交流网络化。
党建日常工作文件的发放,可以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会议的通知在网站建立专门的通知栏,网页形式的党务知识宣传、业务知识的考核,以论坛让各级党务工作者交流,上下级提问问题,用聊天软件现场交换意见,小规模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使用网上图文可视会议系统、MSN群聊系统来完成。基层组织参会人员可以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通过配备摄像头与耳麦的计算机来收看收听会议内容,发表意见、下载会议资料、参与投票。
3.党建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网络化。
每年的党建目标考核可以在平时以公示栏的形式增减其各项分数,年底集中汇总,让大家一目了然。各单位可将其准备的台帐,以网页的方式在主网展公布,让各级党组织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党建作风评议可以增加
网上投票,网上意见投诉,网上与投票对象交流等多方式拓宽作风评议范围,增强作风评议的公开、透明、公正。
(一)培养一支既懂机关党建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机关党务干部队伍
1.管理骨干人员培养
在党建工作的管理单位必须建立网络中心,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维护网站系统的日常运行,因为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就要求这些技术人员要不断的进行定期外出专业培训,学习其他的先进管理技术。每级党组织要指定一两名党务工作者,了解学习使用网络,成为网站的下级管理员,网络管理中坚骨干力量,为各级党组织维护管理系统。
2.平常应用人员培养
要组织全体党务工作者学习使用该系统,了解其使用性能,知道其各项功能,每年组织他们集中学习,考核。发放系统使用守则,让他们在不断应用管理中熟悉系统,为系统的运行提出更好的意见,再不断完善更改系统,使其更加完善成熟。
(二)铸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平台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在把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的同时就必然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网络病毒的感染、网络黑客的攻击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其安全性。1.加强其自身系统的安全,自身系统设计考虑周全减少漏洞,硬软件防火墙的设置,定期专业人员维护管理,定期升级软件打补丁。2.各级人员应用安全,经常性利用正版软件杀毒,将涉密的文件单独保存加密,使用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三、党建工作电子网络化的未来展望
以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新世纪机关党务工作,逐步推广发展具有“互动+搜索+电子商务+博客、播客”功能的网络;实行管理中心虚拟,软件标准统一,硬件实行托管;建设成“党建中的网络、网络中的党建”。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构建创新型的机关电子党务网络;建成上联中直机关工委和中直国家机关工委,平联各省区市机关工委,下通各市县(区)关基层党组织和市机关党建研究会成员,整合运用党建信息资源的网络,以网络指导党建工作;开发先进实用的机关电子党务软件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整合处理技术和有效的工作手段,整合机关党的建设信息资源;健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起具有现代理念的新型电子网络化党建工作平台。
第二篇: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专题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城市街道是在一定区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社会生活形态在基层社会的体制和组织表现。而城市街道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党的城市社区工作的基础,曾一度为解决居民群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加强城市街道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着城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区工作的日益发展,原街道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观念和体制已严重滞后,街道工作已拓展到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推进城市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两个文明建设水平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分析思考
从总体上说,我们的街道、社区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发展还不平衡,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亟须加以研究解决。
1、街道、社区责权不统一,职能不到位。街道干部有责任却无权力,既要依法行政,但又没有执法权,于是造成管理真空,出现“看得到,管不着,责任大,权利小”的软弱现状。
2、街居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支持与配合不够。部分辖区单位不屑与街居联系,街居也不愿自讨没趣,党建工作的对象仅限于抓本街居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故没有发挥社区所有党员的作用和形成大社区、大服务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合力共建的局面。
3、街居党组织力量薄弱。目前,街居支部书记多半年龄老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增大,大部分党员文化程度偏低,不能紧跟新形势的需要,在理解、贯彻新形势下党的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党建活动的开展。
4、党员发展工作不合理。发展党员重点局限在街居干部、离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有的甚至多年未能发展党员。
5、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近几年来,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和待岗职工党员人数不断增加,许多下岗、待岗的党员人在街道,组织关系在原单位,从而导致党员与组织关系的分离。再者,每年还有农村打工族中的党员、待分配的(复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临时过路党员,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形成“口袋党员”,必然影响党员作用的发挥。
6、党委干部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足。市场经济的今天,许多党委干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日益严重,加之经济发展多元化致使的社会经济成份、组织方式、分配方
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使党委干部存在着畏难发愁情绪,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愿深入的调查研究,老办法无法用,新办法不会用,思考不够、方法不多,于是工作明显滞后,出现被动应付现象。
7、党的组织不健全,“空白点”多。社区内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组织关系不好理顺,致使许多个体、私营企业中,存在着“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现象。
二、对策思路探索
为适应城市改革发展和社区建设的要求,我们认为推进和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立一个目标。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建设,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当前当务之急是切实结合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同志提出的社区建设总体要求,确立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总的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加强基层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实际,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和文明社区建设工作新机制,以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扩大党的工作在街道、社区的覆盖面,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和党的工作感召力、渗透力,努力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蔼的新型社区。同时,各级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把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区建设的方针、部署,研究、制定和部署我区社区建设的方法、措施和步骤。
2、强化两种意识。一是强化“属地管理”意识、淡化“隶属管理”意识。只要在我的辖区内、在我这个社区里,不管单位级别有多高,干部职务有多大,社区党组织都应列入管理范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建设。
二是强化“责任领导”意识,淡化“权力领导”意识。社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很难寻找到一种隶属关系,如何把社区单位、组织、资源凝聚起来,只有靠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影响力、渗透力。社区党组织对社区的领导是一种责任领导,有责任组织、协调、指导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
3、狠抓三项落实。围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街道党委要想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努力把党建工作任务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一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落实。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充分认识推进和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党委成员1人联系1个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从而保证上级党委有关精神的及时贯彻传达。同时,坚持一
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并建立健全督查、考评制度,将党建工作列入居委会和社区的目标管理,实行目标考核,真正意义上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要以改革的精神抓落实。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不可能搞好党建工作的,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并获得规律性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打破旧框框,善于探索新路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努力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不断加强。三是要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博大丰富。我们要进一步端正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克服那种不落实、不切实、不扎实的不良习气,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抓,锲而不舍地抓,务求取得突破,务必取得实效。
4、实现四个变化。一是从组织领导上消除空白,创建新组织。要提高认识,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一样重要来抓,全面摸底,对形成一定规模但未建立党组织的街道社区及时创建新的组织,对已形成党组织的街道社区要加强领导,充实调整支部成员。同时,还要加强对改制企业和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
二是从管理方式上,形成合力,构建新格局。要充分调
动辖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社区党建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管理,形成合力,构成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三是在社会舆论上,正确引导,形成新风尚。要发挥社区党员的带头作风,为居民办实事,解忧难,创建社主义精神文明。
四是要在社会地位上,培养典型,树立新形象。要加强对典型的培养、宣传、推介,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街道、社区的新形象。
作者:肖亮
第三篇:努力探索
努力探索,创新工作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04学年团队工作述职报告
解 艳
一年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各级党团组织的关怀下,我尽力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我校2004少先队考核为优,2005年5月少先队大队部被评为嘉定区红旗大队;我校团总支被评为黄渡镇十佳团总支。我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紧张而又繁琐的工作中我不断地充实、丰富、完善着自己。下面我就一年来思想、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教学工作,尽职尽责。
一年来,我自觉认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爱护学生,以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04年,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政治教学,在教学中,我勤奋钻研、科学施教,开了一节区级研讨课并获得好评。认真参加各种培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小故事,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关心学生,与学生平等共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团队工作努力探索,创新工作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团队工作繁琐而细碎,常规活动与各类活动杂而多。2004学年以来,我在学校团队工作方面,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结合本校工作特点,从团队的自身建设和实践教育入手,努力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光荣感与责任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并为他们实践社会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开展重大节日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一年来,先后利用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三·五”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了系列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在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中,开展了“学英雄雷锋,扬民族精神”学雷锋系列活动;“五·四”青年节,组织组织学生朗诵、演讲比赛,利用休息时间指导学生训练;在校内组织了“与快乐同行”六一歌会暨表彰大会,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结合学校实际和班级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各支部、各中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日小队社区活动,做到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班级活动与学校活动相结合,点面结合,提高了活动的参与率。活动突出了实践教育的优势,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激励青少年树立理想,积极向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1、创建快乐中队。根据2004年区少工委创建区五十佳快乐的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快乐中队”创建活动,形成特色,争创优秀。辅导七(4)小精灵中队和七(5)阳光中队成为嘉定区
百佳快乐中队。其中小精灵中队的案例入选嘉定区快乐七巧板一书,战彩玲老师被评为嘉定区优秀辅导员。
2、召开学校第十次少代会,会议从推荐候选人到选举到会议的举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自主管理的特色。
3、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
组织各支部、各中队通过民族精神代代传征文、学雷锋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
4、开展了“雅室”评比活动。为了为美化校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适应综合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
“雅室”评比活动,使班级的学习环境大大改观。
5、为培养队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校内开展“我是光荣升旗手”评选活动,通过校领导为光荣升旗手授带,以及全体少先队向旗手致敬,达到增强队员光荣感与责任感的目的。
6、组织筹划六一歌会,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活跃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及特长,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年来,我负责组织和参与组织的较大活动竞赛情况如下:
1、2004年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加黄渡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知识竞赛获三等奖
2、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加“感动”——首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短信作品大赛及 “阳光、健康、快乐”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上知识大赛
3、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捐书、听报告、征文的方式进行4、9月组织师生“千百人捐万本书”活动5、9月组织少先队雏鹰争章
6、组织学生参加“向往F1”学生摄影、征文比赛,获征文比赛三等奖
7、参与组织2004年二十届教师节庆祝活动
8、参与组织十月份运动会
9、组织团员教师参加十月份“走进嘉定”同一首歌的志愿服务活动。
10、10月26日——11月3日组织“我们和灾区人民心连心捐款”
11、11月参与组织“金纬”科技节
12、组织学生参加“喜爱嘉定的理由”数码摄影比赛13、2004年11月组织学生嘉定区中学生道德小故事征集活动获二等奖14、10月组织学生敬老院敬老活动15、10月组织学生参加队长学校知识竞赛获上海市“团体优胜奖”
16、11月协助镇团委举办“青春之约”活动,组织教工团员参加17、1月组织学生参加“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封信”主题征文18、11月组织学生参加“我的媒体主张——未成年人看媒体”征文活动19、10—11月组织学生参加区少先队“快乐七巧板”论坛,“快乐小故事”暨“新风故事”讲故事比赛获二等奖
20、组织学生参加区中学生道德小故事征集活动获二等奖21、11月与同济大学团委开展活动,软件学院志愿者服务队与我校团学干部举行座谈22、11—12月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踢踏舞大赛获区一等奖,并代表区参加市级比赛获最佳创编奖23、12月组织推优入团24、11——12月组织筹备了校第十次少代会25、2005年1月组织学生海啸捐款26、2005年1月组织教工团与部分班主任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开展真情帮困送温暖活动27、2005年1月组织学生看周秦汉唐文明展,参观龙华烈士陵园28、2005年1月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磁浮杯”快乐作文竞赛获组织奖29、2005年1月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少年儿童“中华小当家”参与式主题活动“小小营养师”未来航天食品创想FLASH大赛获创新奖30、2月21日 组织进行“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31、2月24日 组织学校教工团员开展帮困助学基金会捐款活动32、3月组织“学英雄雷锋,扬民族精神”学雷锋系列活动33、3月组织学生为宁蒗彝族捐校服
34、组织团员为社区捐书活动
35、关爱学生工作,组织团干部团员与困难学生,六名老师加入区爱心助学社
36、组织团员教师参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志愿者报名
37、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百万青少年绿色上网公约征集评选活动
38、对队员进行光荣感和责任感教育,开展“我是光荣升旗手”评选活动
39、组织学生参加“今天我们怎样成长”电脑作品大赛获三等奖
40、组织学生参加“放飞梦想,描绘你心目中的汽车城东大厅”黄渡青年主题设计大赛,征集电脑书画作品
41、加强辅导员培训,邀请德研室陆春荀老师做《愿你做个首席队员》讲座42、2005年4月女子篮球社被评为嘉定区中学生“优秀社团”
43、小精灵中队入选嘉定区快乐七巧板一书
44、组织学生参加黄渡镇“用青春的热情唱响汽车城东大厅主旋律”主题演讲获三等奖45、4月组织卫生月主题班会46、4月组织《师恩、师爱、师情——2005年嘉定区青年教师征文、演讲活动》
47、4月适龄团员退团仪式
48、组织联系绿芽文学社外出考察活动
49、组织学生举行以“反法西斯”、“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内容的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活动
50、启动青年教师工作室,开展青年教师论坛与沙龙活动51、5月组织黄渡中学青年教师“五四”社会实践活动,学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外出活动(浙江绍兴)
52、组织推优入团
53、组织开展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和第六次“上海助残周”,召开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残疾学生座谈会,进行经济慰问
54、组织学生参加嘉定区第三次少代会,辅导少代表提案
55、辅导两个中队成为嘉定百佳快乐中队
56、组织5月8日世界红十字纪念日主题班会
57、组织世界无烟日主题班会
58、组织学校雅室评比活动
59、“六一”期间组织学生上网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诚信”活动
60、组织“与快乐同行”六一集会
61、与学校其他部门一起迎接和接受区教育综合督导,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督导。健康校园检查和区行规示范校检查。
62、与其他部门一起协办大型教育活动:2004年秋季运动会、“金纬”科技节、素质教育活动。
(三)发扬团队精神,团结青年教师,加强部门合作,共同打造黄渡中学团队工作品牌。
团队工作牵涉面广,大多数工作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2005年5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被评为嘉定区红旗大队,我校团总支被评为黄渡镇十佳团总支,这里面凝聚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汗水,而是许多部门老师的功劳。一年来,我时刻提醒自己谦虚好学,充分调动团员教师的积极性,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与各部门通力合作,搞好我校团队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2004学年以来,得到总务处、宣传组、语文教研组、音乐老师、计算机老师以及各位辅导员、青年团员教师的大力配合,使我校团队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我校的红领巾踢踏舞取得了嘉定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代表嘉定区参加上海市比赛获最佳创编奖;在音乐老师和辅导员的全力配合下,六一歌会取得圆满成功;与计算机老师合作,组织学生参加黄渡镇“放飞梦想,描绘你心目中的汽车城东大厅”黄渡青年主题设计大赛、嘉定区
“今天我们怎样成长”电脑作品大赛获三等奖;在语文教研组老师的全力配合下,组织多次征文,并获上海市“磁浮杯”快乐作文竞赛获组织奖;由科技老师负责的航模比赛取得全面成功……
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在其位谋其职,虽然团队的工作杂而多,但我对工作不提要求,不讲条件,尽自己的力量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并且在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非常规工作。一年来,几乎每个月都要参加黄渡镇组织的大合唱排练代表黄渡镇参加演出,甚至在正月放假期间也参加了排练与演出。并且每个星期天的上午还要参加黄渡镇管乐队的训练。并为黄渡镇庆祝第二十届教师节、建国五十五周年国庆升旗仪式、以及2005年经济工作会议撰写了主持词。参加了十月份“走进嘉定”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的志愿服务活动。
不过我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校共青团的工作还开展的很不够,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团的工作,取得团工作的长足进步。希望各位老师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我的工作,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述职人:解艳
2005年6月28日
第四篇:网络化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网络化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网络化英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人以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也有利于创新意识。本文主要回顾了一年来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的作法和体会。
【关键词】参与意识,合作学习,学科整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兴起、传播和普及,人类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划时代的变革。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它离不开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利用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确实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根据教育部最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要求和高一新教材的特点。下面谈谈我在运用多媒体网络化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网络化英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现代教学理念中的学生观,其核心思想是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据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在武汉大学讲演时,竟从皮包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按住公鸡的头,强逼它吃事先放在桌上的一把米,可公鸡只叫不吃。陶先生松开手,退后几步,给公鸡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结果公鸡自己吃起米来。陶行知先生在讲演时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这真是教育学上的经典比喻。的确,“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相差悬殊,尤其是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学习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介绍者和组织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课堂真正地成为了学生的课堂。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取材颇为广泛,文章包含了大量的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以及政治、佛教、名胜等多种背景知识,还可能涉及到科学技术的某个分支,即一些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识。学生若不具备这些知识,阅读中就容易出现理解困难。许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我在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有目的的进行“网上冲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在学习高中英语第一册(下)时,开学第一周我把整个学期和各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印发给学生(见附件1),要求学生自
由组合成十个小组并推选出小组负责人,每个小组经过商讨挑选一个自己所喜爱的主题。待学生明确目标后,我就指导学生到互联网上搜寻与主题有关的素材,并把找到的素材保存下来并进行整理编辑,最后由本小组推选的代表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或讲解。在此期时,可能有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应适时、适当的给予辅导,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完成搜集任务。这个环节,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找到获取信息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又譬如在学习高一第14单元“节日”这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依据该单元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课堂教学的网络课件。课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节日。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精美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一些民族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泼水节,火把节等),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从中体会到中国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人热爱家乡、重视亲情、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第二部分:国外节日。介绍国外节日并附有精美图片(如:美国的万圣节,日本的盂兰盆节,墨西哥的亡灵节,复活节等)。学生可以阅读各种国外节日来历和其庆祝方式,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外国节日和习俗,树立尊重他人风俗习惯的意识。第三部分:学生作业展示。
一是课件展示:即在上本单元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上收集有关节日的信息和图片,再把自己找到的信息和图进行分类,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制作成课件上传给老师。老师把学生的课件和自己的网页进行超连接,上课时由制作小组的学生代表逐一向其他组的同学介绍自己从网上搜索到的节日并让全体同学欣赏他们的杰作。
二是文章展示:即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创立自己所梦想的新节日,并将新节日的名称、日期、意义以及如何开展庆祝活动等内容写成书面文字进行展示。依据这一课件组织教学,学生可以阅读原汁原味的英语,并在欣赏中外节日,了解中外节日的来历及世界各国各地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中获取知识,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
网络课与传统课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量身定做课件,有利于转换课堂角色,真正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切入点,自己决定学习浏览的先后顺序,控制学习时间的长短,掌握听、看的速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二、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强大的多媒体播放功能,不仅把原汁原味的英语,和中、英文歌曲带入了课堂,让学生们始终沉浸在英语环境中,而且能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使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增加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网络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其多元化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
第四、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解答学生的疑问,宏观控制教学进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将课件放到教师个人的教学网站上,还
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总之,网络教学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老师教的生动,学生学的主动,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网络化英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当今社会,发扬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行的。
为促使学生“合作学习”,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不等的若干个小组,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英语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形式 :
1.要求和鼓励学生们进行协作。首先一个小组的同学共同选定一个主体,然后共同对一个主体进行相互探讨。学生们根据各自特长分头负责不同内容。比如:有的同学负责材料收集,有的同学负责写作或编辑,有的同学负责作品的制作或网页制作。
2.在选取了相同或相近题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和交流使自己的选题更加完美。
3.通过电脑作品来展示小组成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从网上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课件发送到学校网站,共全班学生共享。
4.通过学习园地展示小组成果。将学生习作或作品打印出来张贴到规定的场所,供全班欣赏。
实践表明:1.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地积极的去完成。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不仅使他们的语言习得和应用得到了提升,还使他们由原来的听讲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参与者,激发了学生内在动力,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最终愉快的收获。另外,高中生的心理、生理日趋成熟,他们对事物逐渐有了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和观点。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他们一个独立地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在分配小组时,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学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他们个人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人人平等,我不比别人差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是每个学生的坚强后盾,大大地消除了一些后进生的自卑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3.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培养了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内学生相互讲述对某一任务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高涨、积极的状态中。同时,小组活动中学生间互帮互助,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理解材料的机会,进而也能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英语语言学习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网络化英语教学有利于建立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及优势互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试验和探索中,我十分重视和信息技术教师的交流和勾通。目的在于:
1.不断提高教师个人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2.及时了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知识及时在英语学习中得到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各课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们感悟到人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家如此,学生们也是如此。
3.引导学生明确网络教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上网,不是为技术学习,而是为能力学习。
我深知,网络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曾经在所任两个班级学生中做过这样的调查:学生中有40%的人家里有电脑,上过网,20%左右的人经常上网,其余的没有接触过电脑。另有60%的同学不会完电脑。当问及上网能做什么时,一些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的内容,如看新闻、查资料、听音乐、玩游戏等等。于是,我为经常上网的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堂作业,在网上查找有关“奥运”的内容,为一篇“奥运会运动”文章搜集素材,结果只有近
10%的学生找到了一些有关资料和文章,其他同学却不知道找什么、如何去找。可见,组织好多媒体网络英语课单靠英语教师本身是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向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求援。经常商讨和他们达成共识,互相帮助,共同探索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譬如:
1).当学生们初学电脑打字和建立word文档时,没有实际学生会感到厌倦。我就适当布置一些英语书面表达的作业,让学生们用电脑完成提交给老师。
2).在学生们学习发e-mail时,我就结合英语教材中现代交友多种方式流行的一种通过e-mail进行交友、联系,在网络教室完成这一课的内容。
3).当学生们学习引擎搜索时,我为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在网上查找有关动物保护的内容和图片,并用word文档进行编辑。
4).得知学生们要学习power point时,我把他们分成小组,并选定主体,每组完成一个多媒体课件。经过近一年的学科整合,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学生,都能独立并较为熟练地操作电脑,运用信息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了几十个多媒体英语课件,并建立了班级网站。
实践使我体会到:信息技术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帮助提高本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益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ËÄ¡¢ 网络化英语教学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数量多,教师只能满足大多数的需求,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个体特征得不到体现。网络化英语教学的优势使得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网络技术保证了一人一台计算机,使学生能够共同享有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完成学习。例如,在学习高中英语第一册(下)Unit17语法—主谓一致时,我先设计出学习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拓展目标。基础目标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主谓一致的基本用法;拓展目标为较高目标,即在完成基础目标的前提下,继续学习主谓一致的补充内容,如主谓一致的一些特殊用法。基础目标和拓展目标的练习设计又各自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初级练习。第三部分为中级练习,第四部分为高级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先让全体学生做初、中级练习,学生可以边做练习边核对答案,及时纠正错误。基本达标学生即可以转入拓
展目标的练习,未掌握的学生则继续初、中级练习,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监控,或者到学生单机前,随时帮助有疑问的学生。这样,课堂教学就可以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了。
教学体会:
经过近一年的试验,我感到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2.自主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这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
3.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因材施教
我们以往都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网络化英语教学可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克服了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张杰: 《E学习模式》《英语周报》教师版 2002第七期
谢金芬:《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英语周报》教师版 2004第36期。
何可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第五篇:社区党建工作探索
社区党建工作探索
随着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当前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但是,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才刚刚起步,街道、社区的管理体制尚在逐步理顺,发展还很不平衡,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亟待研究解决。究竟如何切准实际,建立什么样的体系,才能保证社区党建工作富有成效的开展。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在构建社区党建网络,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是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兼并、破产、重组以及党政机关的机构精简,使相当一批企事业单位职工下岗、离岗或是转入其它行业,造成了大批流动党员;另一方面,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大量“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社会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不断兴起,且绝大多数没有建立党组织,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原有的“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垂直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党建工作要求建立一种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而市场经济的活动是以横为主,纵横结合的,新时期的社区党建是一种包含了单位党建、街道党建的“大党建”,是一种吸引社区内各种力量与资源参与党建的“大党建”,因此,也必然应该是纵横结合,多向网络型的网络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构建社区网络化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核心作用
在新形势下,面对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努力探索社区网络化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1、街道党工委要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街道党工委是区委派出机构,委员会成员由区委任命,向区委负责,它是本街道的领导核心,是街道社区内具有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的信息核心;社区党建则是以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街道辖区内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是街道党建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因此,社区党建工作主要是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在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在参与社区内具有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和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能通过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党建研究会、联谊会等形式来共同商讨社区党建工作的问题,由意见相同的单位参加,不强求一律。工作方法不能以组织行为来要求大家去开展工作,而是以典型示范,发挥先进来带动大家参与社区党建工作。
2、要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社区党组织的活动也必须纵横活动相结合,呈现出开放性和相对的不稳定性。新时期的社区党建,要不同于传统街道党组织形态的单向垂直型简单领导模式(即区委单向垂直领导街道党工委的工作,街道党工委又单向垂直领导居民区党支部的工作,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只能机械执行上级指示,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新模式便是网络型的结构形态。从单向垂直型发展成为多向网络型(即区委、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各层面之间不再仅仅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下命令与执行命令的被动联系,而是职权分明、各司其职、互相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发展的新型关系)在组织系统上有了拓展,把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组织体系横向延伸,使社区中的各类新生组织和“下管”组织(如新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社区组织、托管代管协管等组织)中的党建和建党工作都能有效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范围内,为清除基层党建工作的“盲点”提供组织保证。
3、不断创新社区党建组织载体和活动载体。通过创建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组、社区党建
工作联席会议、社区流动党员联络站等新型党的组织载体,组织、团结和凝聚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下岗党员、待岗党员、离岗党员、转岗党员等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和管理。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小区”、“绿色小区”、“文明小区’等活动,妥善地把党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目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活动形式,吸引、团结、凝聚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把党和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化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社区网络化党组织的构建、社区党的建设不断上新台阶,更好地完成党在社区的各项任务。
三、积极探索社区网络化党建格局的新路子
1、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党建组织网络。
(1)建立党建责任区,将党的工作向全社区覆盖。我们拟在社区划分党建责任区,由街道党工委委员分工负责。责任人要对责任区内的居民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每季度全面走访一遍。责任人要对责任区内的居民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每季度全面走访一遍。责任人的职责是通报街道党工委近期的中心工作,了解居民区及社区单位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听取社区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动员责任区内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2)建立社区性组织,将党的工作向社区单位渗透。建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社区党建研究会、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社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社区党委(党支部)书记联席会、社区企业家联谊会、社区志愿者总队等社区性的组织,按其性质分别由街道党工委的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建立社区党课制度,街道党工委领导定期到实行“双重领导”的单位,如派出所、工商所以及街道医院上党课,增强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
(3)建立党的联络员制度,将党的工作向新建居民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辐射。根据市委关于消除党的基层组织“空白点”的要求,坚持做到居民小区建到哪里,就把党的工作辐射到哪里;新经济组织在哪里经营,就把党的联络员派到哪里;新社会组织在哪里活动,就把党员骨干派到哪里。街道和居民区党支部定期将联络员召集起来开会,交流经验,沟通情况,布置任务。切实做到哪里有人民群众,哪里就有党的活动。
(4)建立党员楼组长、党员接待日制度,将党的工作向居民楼组、家庭拓展。要求居民区每一个楼组都安排一名退休职工党员担任楼组长,另外再选派一名在职党员担任副组长,为楼组文明建设和日常管理出谋划策。在各居民区,设立了党员接待日,在双休日有在职党员接待居民群众来访。同时完善社区、小区、楼组三级信息网络,建立社情民意月报制度。
2、突出服务,不断拓宽社区党建工作新领域。
(1)把党的工作深入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去。通过建设“再就业工程”、“凝聚力工程”、“送温暖工程”等,切实解决社区成员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把党的工作深入到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的具体过程中去。通过“五个必访”制度、“结对子”活动、“司法援助”活动、“法律咨询”活动等,深入细致地做好下待岗人员、严惩疾病患者、家庭邻里矛盾激化对象、生活特殊困难家庭、知青子女、缺损家庭的孩子等各类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动态,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为确保一方平安作出贡献。
(3)把党的工作深入到社区成员自我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去。通过指导居民区建立居民议事会,居委会实行事务公开,居民区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探索进行居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居民直接选送的试点,坚持居委会干部向居民报告工作制度等,调动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从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社区管理工作,提升社区管理的水平。
(4)把党的工作深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活动中去。通过组织社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开展争创文明系活动,包括争做9创)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
职工、文明班组、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学校、文明摊位、文明集市、文明科室、文明机关等,全面推进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3、建立社区党建组织领导新机制。
(1)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机制。街道党工委既要争当主角,全力以赴,又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要进一步打破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主导、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以社区单位党组织为依托、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社区工作领导格局。
(2)建立资源共享、事业共创、利益共得的工作机制。利用社区资源,建立青少年基地、全民健身点、社区图书室、安置再就业基地、专业志愿者服务队等。利用这些阵地和组织,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抓住社区内科研单位转制的机遇,加强合作,联手开发,使街道经济和转制单位的效益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3)建立横向监督、群众参与的考评机制。对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情况,将过去自上而下为主的垂直考核,转变为由街道党工委牵头,以横向监督为纽带,以社区成员参与为动力,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新的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