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方式
授课人:董铭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中美术鉴赏研究课。在本节课内,学生、教师共同收集民间美术、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联系实际生活,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民俗形式,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在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六类,让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调查等,从而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本节课通过调查汇报、交流评价、实践临摹来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的语言、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鉴赏要点。
学生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设计构思:
关注教材的同时以学生为主,把“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研究型学习方式用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多元发展。课前,通过课题小组等研究形式,增强学生鉴别、筛选、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学会合作,体验探究,感受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同时多样的自主研究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特点,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2.简单了解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的关系及民间皮影、北京沙燕风筝等基础知识。
3.了解中国第一次“文化遗产日”活动讯息。
过程和方法:
以“欣赏美、了解美、评价美”为线索,尝试把“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引入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2.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懂得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准备: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作品实物。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由美术课代表、语文课代表、电教课代表负责组合人员。
2.各组负责搜集整理相关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教室版面上,营造出直观的中国民俗文化氛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概念,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民间美术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哪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等。
(三)展示调查报告
每个小组通过课外调查学习、搜集素材、讨论分析,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收获?(各组先找两位代表:一位学生作讲解、一位播放背景课件)播放6个小组课件,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小组介绍后,老师进行补充,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师补充: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培养和传承民风民俗的教具。
刺绣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什物。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剪纸是人门十分熟悉的、用于装饰、烘托节日气氛的一种民间艺术,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四)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解说背景课件,最佳自创作品给以奖励
通过展示调查报告、小组解说,自评、互评、师评,最后评选出最佳解说员、最佳解说背景课件,并分别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讨论思考
学生集体讨论、思考。
为唤起全社会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与行动,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据了解,在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里,各地将积极倡导举行相关的公益活动,如开展
“爱我遗产、优化环境”系列活动,举办文化遗产展和民族传统文化展、专家咨询及文物收藏鉴赏活动等。
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
(六)欣赏拓展
1.现代生活中的民间美术
2.奥运标志与民间美术
提问:奥运标志中的图形与那种民间美术有关?
3.视频欣赏:动画片《奥运吉祥物》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自己尝试制作一幅剪纸作品。
(八)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教学流程
教学线索
教学内容、流程
策略与方法
开始
欣赏导入
1.视频欣赏:
2.出示课题
欣赏、提问
导入新课
欣赏美
民间美术的分类
1.实物展示、辨认
2.民间美术的种类简介:
说一说、认一认
看一看
了解美
民间美术简介
1.概念
2.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
阅读理解、讨论与研究
走进民间美术
学生课件展示
1.年画课件
2.民间玩具课件
学生展示
生生互动
民间美术的特点
一、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二、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
三、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1)独立的符号系统(2)含蓄寓意的表现方法(3)多元的造型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
讨论与研究
欣赏与理解
评价美
传承与创新
议一议:新华社新闻一则
阅读理解
讨论探究
结束
欣赏拓展
1.生活中的民间美术品
2.实践剪纸操作
欣赏拓展,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1.本课尝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课件的展示交流,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的讨论构成了本课的亮点。
2.创设情境、研究主领,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学生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形成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上的学习,学生对民间美术已不再陌生。通过对“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的热烈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如:“把民间艺人请到身边”“从小加强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学校开设民间美术研究型课程”等,一个个金点子充分体现了学生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在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抵制了不良文化的影响。
综观全课,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