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举世瞩目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之际,今天我们在宁波召开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现场会,这既是落实年初“1+4”计划、以“线乱拉”治理为主题的第三季度现场会,更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今天会议主要目的是回顾交流“线乱拉”治理这一重点难点,总结分析今年来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示好的经验、做法、成果,改进存在不足,结合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全面部署下一阶段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项工作。
昨天下午,与会代表们分别参观考察了江北慈城和慈溪天元的整治现场,这两个小城镇各有特色,他们在整治过程中非常注重产业的培育和集聚,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可持续,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相信与会代表们一定有不少感悟和收获。
我认为,今年以来,宁波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几方面特点,一是敢于担当有力度,宁波市委市政府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时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唐一军同志、市长裘东耀同志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市长褚银良同志亲力亲为、一线指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转型发展、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二是善于攻坚有办法,针对不同的整治难题,找准方法,精准施策,走出了富有宁波特色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路。比如像今天的会议主题一样,宁波在“线乱拉”治理方面,设立了“奖金池”,激发各个地方整治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三线搭挂”清理,加快去除存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波江北区慈城镇在面对保护与开发这个矛盾时,坚持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既把历史风貌保护下来,又不是机械地静止地保护,而是做到了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统一,非常不容易。我认为慈城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慈城的案例已经成为英国BBC电视台在全球遴选出的18个“传承的英雄”的示范项目,也是中国大陆目前为止唯一的入选项目;三是巧于提炼有特色,宁波市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善于总结经验,借鉴推广成果,比如慈溪市的逍林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做到了“五覆盖”,即证照登记全覆盖、安全设施全覆盖、税务管理全覆盖、劳动监管全覆盖、废料回收全覆盖,通过“五覆盖”,有效整治了“低小散”企业;奉化市的大堰镇总结出了涵盖规划、整治、乡愁、管理四方面内容的“土木三十六计”整治办法。我们很多的经验成果来自于基层,来自于老百姓,来自于一线实践,这些成果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回过头来又指导新的实践;四是勇于创新有突破,比如宁波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非常注重智慧化建设,率先应用了智慧停车APP等运用。另外在创新投融资机制方面,宁波也走出了路子,理清政府、社会、企业的责任边界。政府更多的是做好规划,其他很多工作实际上大量地依靠社会和企业支持。宁波通过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既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也减轻了政府压力。刚才,宁波市、萧山区、江山市、省铁塔公司、省电信公司分别作了交流发言,省通服就智慧化小城镇专题作了一个很好的宣讲,对我们下一步进一步提升整治水平有很好的帮助。另外,今天会上宣布了全省第一批通过验收的36个小城镇,并授予了匾牌,我代表省整治办代表建设厅向首批通过验收的36个小城镇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势头很好,坚定信心,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个简单地要做个回顾。
自去年9月底至今,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刚好一年。一年来,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按照袁家军省长提出的“出样板、出标准、出人才、出模式”要求,处理好面子与里子、政府与市场、当前与长远“三对关系”,高标准定位,高强度推进,基本实现了三年行动计划“抓推进、求突破”的既定目标,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治蓝图全面绘就。
全省1191个小城镇已经全面完成了规划编制和备案工作,对规划进行再审查、再完善、再提升,确保有特色、接地气、能实施。全省计划编制整治项目设计总数20175个,到目前已完成18532个,完成率达到91.9%。其中,列入2017年达标计划的443个小城镇,计划编制整治项目设计8267个,已完成8262个,可以说已基本完成。二是项目建设全面铺开。
据统计,全省1191个小城镇计划实施整治项目2.41万个,已开工2.08万个,开工率86.14%;计划总投资1705亿元,已完成投资1055亿元,完成投资进度接近三分之二,61.86%。其中,全省列入2017年达标计划的443个小城镇,计划实施整治项目9851个,到目前已开工9819个,还剩下32个未开工,今年还有两个月时间,请11个设区市加强指导服务,确保今年所有项目必须开工;今年计划总投资595亿元,已完成投资505亿元,完成投资进度84.96%。三是专项行动全面推进。
省卫计委、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经信委等省级相关部门认真地承担起牵头作用,运用现场会、推进会、月通报、双联系等各种举措,扎实推进卫生乡镇创建、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取得了新突破。卫生乡镇创建成效明显。省卫预达标乡镇和市卫乡镇数量分别增加了190个和145个,比例分别提高了约21%和16%,达到50%以上和90.07%。这项工作目前应该说是六个专项行动里最早出成效的。昨天,省卫计委主任杨敬同志作为牵头单位,专门在江山市召开现场会,全面总结、再部署全省小城镇环境整治特别是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昨天我和褚银良副市长在奉化,上周我在丽水跑了庆元、松阳、遂昌、龙泉4个县,感觉现在每个乡镇的环境卫生都很干净,这主要归功于去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所取得的成绩,更可喜的是,这种干净整洁已经成为常态。“道乱占”“车乱开”由乱而治。全省2017年摸排第一阶段整治“道乱占”问题点位10.38万个,已基本完成;第二阶段问题点位7.11万个,已完成5.06万个。“道乱占”“车乱开”治理工作在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牵头下,效果明显。但关键在于后面怎样建立机制,怎样把成果常态化,否则稍一放松,就会反弹。所以我们现在推广街(路)长制,就是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巩固这些成果。“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提前完成。组织召开了全省“低小散”整治经验交流会3次。2017年计划整治提升“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11020家,已整治提升13397家,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年度整治目标任务。四是长效管理全面加强。
大力推广嘉兴经验实行“驻镇规划师”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社会招聘、对口合作、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师等人才扎根乡镇、服务基层。目前,全省1191个小城镇中,有1113个小城镇已聘驻镇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师,平均覆盖率达93.45%,已聘专职与兼职驻镇规划师1316名。其中,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衢州、舟山6个市已实现驻镇规划师全覆盖。规划是龙头,是引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能不能可持续、能不能有活力、能不能有好的成果,规划很重要。专业的事情还是要让专业的人来干。现在已经由6个市实现驻镇规划师全覆盖,希望剩下的5个市再加快落实,争取开第四季度现场会的时实现全省全覆盖。我们还大力推广建立“街长制”,全省已有1106个乡镇、7949条道路立了街(路)长制,设立街(路)长1.26万名,覆盖率达92.86%,“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共建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形成。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有36个小城镇顺利通过年中考核,率先成为全省首批达标乡镇。今天也邀请了这些乡镇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刚才还为他们进行了授牌。应该说,这次年中考核是对各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验。从整治前后的对比情况来看,36个小城镇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脱胎换骨的美丽蝶变,更可喜的是美丽环境正在逐步转化为美丽经济。同志们,美丽环境最终带动美丽经济的发展,让老百姓有真正的获得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这是我们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真正目的所在,所以我们既要面子又要里子,里子就是我们要发展经济,让整治可持续、有活力,让老百姓有实惠。一年来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下周,省委要召开十四届二次全会,这次全会的主题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省委、省政府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加快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毫不松懈。
第二点意见:正视问题,补齐短板,着力加强“线乱拉”治理克难攻坚。
“线乱拉”治理工作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时任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同志就曾指出“空中蜘蛛网不消灭,小城镇整治就不能算成功”。所以我到建设厅工作以后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7个运营单位去上门对接,沟通协调。7个运营单位也是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参与。面对这块“硬骨头”,各地更是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努力,成效也很明显。一是划清了政策界面,省里出了一个指导意见,11个设区市划清了责任界面,明确了具体的资金分摊比例,这个很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形成了治理模式,比如慈溪天元,慈溪天元提炼出了“线乱拉”整治十法(即共建共享法、多箱合一法、共杆共享法、合理入地法、桥架收纳法、线槽美化法、环境融入法、卡钉固定法、桥架过弄法、箱体渲染法),很有学习借鉴和推广意义;三是加快了治理进度,上次现场会后,“线乱拉”治理明显提档加速。截止10月底,列入2017年达标计划的443个小城镇,“上改下”整治完成率达75.79%,很不容易,架空线路梳理完成率达81.75%,入户线整治完成率达80.86%。最后还有几个月,希望各地包括各个运营商再加把劲,确保今年确定的443个小城镇全部完成“上改下”、架空线和入户线整治工作;四是探索了长效机制,嘉兴市开展了“线乱拉”治理长效机制省级试点。今天会上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强弱电管线建设管理的通知》,这是一个征求意见稿,主要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征求大家意见,大家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改进完善的要提出来,我们会积极吸纳大家的意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各地在推进“线乱拉”整治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融资难、协调难、推进难“三个难”。这“三个难”说明,线乱拉治理工作从全省而言,面上推进还不够平衡。最近,袁家军省长在省铁塔公司专报上,就这一问题又作了专门批示。因为,明年我们马上要迎来5G时代,各地又要大量地拉线、建铁塔,我们不能一面清,一面再乱建。所以,各地各部门、各运营商,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对待这项工作。下面我就解决“三个难”的问题、不平衡的问题,提四个方面要求:
第一,要认清问题在哪里。我想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资金上的问题——要进一步解决好资金哪里来的问题。从面上看,资金仍是首要问题。尽管“线乱拉”治理前期已经形成了“省、属地、运营单位”共同出资的共识,总体明确了治理资金分摊模式。但具体到每个小城镇、每个运营商、每个具体项目,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落实不下去,甚至出现资金到位的情况下,项目因为计划报批问题卡住导致无法实施。所以说有些工作问题,既有地方党委政府的问题,也有各大运营商的问题。我想,双方都要负起各自责任,该政府承担的政府就要担当起来,该运营商承担的就得运营商承担,共同研究解决好出资问题。在这方面,省电力公司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他们积极向北京总部争取对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支持,计划3年安排90亿元资金,明年将投入40亿元。另外,华数公司、长城宽带也都安排了专项资金。今年还有几个月时间,希望其他运营商向他们学习,抓紧向各自总部报告,争取明年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二是技术上的问题——要进一步解决好当前怎么治的问题。“线乱拉”治理牵涉面广、技术标准多,再加上5G时代即将到来,通信技术标准升级换代需求十分迫切,这样就造成既要解决好当前的治理问题,又要考虑到日后的升级需要,治理的技术难度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刚才交流发言的省铁塔公司,去年G20期间在杭州萧山机场周边实施了“塔乱建”治理,又按照互联网大会要求对乌镇主会场周边的铁塔进行了全面清理,消除了视觉污染,成效明显。省铁塔公司还未雨绸缪,专门向省政府提出了5G时代到来以后如何避免“塔乱建”的建议,我觉得非常好。三是管理上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好以后怎么管的问题。很多地方的长效管理没有落到实处,政府该管的没有管,企业该遵守的没有遵守,导致边治理边反弹,个别地方“线乱拉”增速甚至超过治理进展,增量比存量还快,我们怎么治?这里还在治理这里增量比存量还快,说明我们政府没管,运营单位没计划好。今天运营商都在,这件事情我还要再说两句。过去我们都把地面作为资源,这些年来我们认识到空中也是资源。线拉来拉去,既占用了空中资源,又造成了空中秩序混乱,接下去5G时代到来以后,绝不能再出现一边治理一边又乱拉乱建的现象。在治理存量的同时,如何控增量已经成为推进“线乱拉”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治存量,明年要转到治存量和控增量并举的阶段。
第二,要掌握存量怎么治。治好存量仍然是当前线乱拉治理的首要任务。一要围绕目标快速治。从进度来看,“线乱拉”治理进展总体偏慢,有可能成为制约小城镇年底考核达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各地要以列入今年达标计划的443个小城镇为重点,逐个排摸,找准原因,分类施策,加快进度。各大运营商也要主动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确保到年底,整体形象进度达到40%以上,乡镇之间及至所辖行政村之间架空线路治理进度达到60%以上。二要把握方法科学治。线乱拉治理投入大、协调难,要善于探索,把握规律,科学推进,力争用最低的投入成本获取最大的治理效益。省整治办已经按照不同类别乡镇、不同等级道路分类制定了不同整治要求,但有些地方对“线乱拉”治理的具体要求和技术方法把握不够,一味地实行地埋式“上改下”。实际上,那种认为“线乱拉”治理就是要“上改下”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刚才寿剑刚局长就跟我谈了一个观点,我认为完全正确。“线乱拉”治理并不是说要落地,有些地方要落地,有些地方把线理整齐也是一道景。发达国家也不是全部“上改下”,也没必要全部上改下。各地要认真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做法,灵活运用贴墙走线、檐下或檐上走线、店招广告后走线、地埋敷设、桥架走线等各种方式方法,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线乱拉治理模式,因地制宜解决“空中蜘蛛网”,彻底根除线乱拉的乱象。三要提前谋划有效治。前几天,省电力公司积极主动,提前排出了2018年小城镇电力管线治理项目库,11个设区市要抓紧跟各市的电力部门做好对接。各地要立即行动,提前谋划,及早摸排确定明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实施的“线乱拉”治理项目,及时与相关运营商沟通协调;各大运营商也要早计划、早安排,尽快将政府确定实施的整治项目列入2018年项目库,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三,要懂得增量怎么控。总的思路,是从规划、建设、管理三个方面入手,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管控。规划方面,要做到有规可循。乡镇在编制或修编总体规划时,要将各类管线纳入规划内容,在征求有关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强弱电管线建设的布局要求和强制性内容。在此基础上,各运营单位和管线基础设施权属单位要按照规划要求,以乡镇为单位编制管线建设实施方案,报当地乡镇(街道)政府批准同意,作为日后管线建设活动遵循的主要依据。建设方面,要做到有证可查。根据《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城市、镇规划区范围内开展管线建设活动的,要向当地城市、县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或当地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符合相关条件的,还应当按规定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在乡、村庄规划区内开展管线建设活动的,要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要做到有证可查。管理方面,要做到有人可管。各地要加强对小城镇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管控,逐步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管线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同时,要把“线乱拉”长效管理纳入乡镇“四个平台”建设的综合执法平台,加强对小城镇管线建设的日常巡查,发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参与监督,重点查处违规架设、胡乱附挂、私拉乱接和影响乡容镇貌、城镇秩序的各类管线建设行为,努力实现“线乱拉”日常管理和综合执法的全覆盖。
第四,要看清路子怎么走。互联连通未来,行稳方能致远。线乱拉治理不仅是一贴解决当下“空中蜘蛛网”问题的药方子,更是一把迈进新时代、开启新未来的金钥匙。一要大力推进统筹化治理,因地制宜建立管线基础设施运维模式,鼓励全县域委托1家单位负责日常运维,最好1家,原则上不宜超过3家。传输线缆和入户线缆权属单位要健全线缆运维模式,鼓励对所属线缆实行全县域统一运维,实现智能化、一体化监控。萧山的做法我们大家可以学习。二要大力推进标准化治理。线乱拉的表象是管线乱拉乱挂,根源在于管线规划建设的不规范和管理的缺失。要加快建立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各运营单位参与的项目建设组织机制,规范项目规划、立项、建设、验收、投产等建设程序,实现日常巡检、维护、抢修等标准化运维,努力实现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标准化运维。我厅已与省铁塔公司共同开展5G时代铁塔建设与城镇风貌相协调的相关技术导则编制工作,主要就是为了解决5G到来以后今后的塔到底怎么建的问题。编制完成后会尽快下发给你们,作为指导下一步工作的一个技术依据。三要大力推进智慧化治理,在线乱拉治理、危旧房改造、历史文化保护等各项工作,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领域,要积极应用各类智能手段,全面拥抱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推进智慧城管等智慧化建设,努力打造智慧小城镇。
第三点意见:鼓足干劲,全力冲刺,确保圆满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年度目标任务。
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就小城镇而言,不平衡首先就是指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少小城镇既不如村,更不如城,成为突出短板;不充分就体现在小城镇在联结城乡发展中的战略节点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满足小城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够充分。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矛盾提出新要求。下一阶段,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整治工作放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全局中来思考,放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中来衡量,放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来落实,进一步贯彻落实车俊书记8月4号全省大会上提出的“五个必须”和袁家军省长“四个出”的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力打好年度“收官战”。
(一)树立目标导向,全力确保“全年红”。
今年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岁末将至,各地要充分利用好最后几个月的时间,确保首战告捷。一要冲刺年度目标。今年总的目标任务还是“两个30%”。第一个30%,就是指要有30%以上的小城镇考核达标。各地要加强调查摸排,哪些可以达标、哪些相对滞后,做到心中有数。要对标考核要求,全力以赴冲刺。要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对确实无法按时验收的,要及时调整批次;第二个30%,就是指项目投资进度要完成30%以上。从全省面上情况来看,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但从每个乡镇情况来看,还有不少乡镇进度落后。要把握有利时机,加快进度,确保每个乡镇的总体形象进度都达到30%以上。二要完成专项目标。6个专项行动都有各自的年度目标任务,各地要按照既定目标,加快推进,确保完成。三要对标考核要求。首批达标乡镇要抓好反馈问题整改,加强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成效。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借鉴,重点抓好年底考核乡镇的整治工作,力争考核达标。第二批我们初步考虑在1月份组织考核验收。需要强调的是,各地在整治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全域要求。消灭脏乱差是整治工作的底线,每个小城镇建成区全域范围都要实现干净、整齐、有序,绝不能把落脚点放到几条街道、几个节点、几个项目上。要通过整治,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二)把握客观规律,找准方法提水平。
一要善于探索。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各地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比如在组织实施上,循因施策,实行了创建制、销号制、项目制;在项目建设上,采取EPC等模式,既有效解决筹资难问题,又大大缩短项目周期;在督查推动上,运用暗访、约谈、通报、交叉督查等各种措施,纵深推进工作;还有针对具体问题创新方法的,比如丽水和慈溪天元采用集“路灯、视频监控、微信发射器、充电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路灯杆,平湖运用智能井盖规范管线建设管理,这些做法都十分有效。下一步要继续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整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要善于总结。毛泽东曾经说过,“善于总结经验,就是领导者的任务。”各地要坚持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工作一线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深入总结,精辟提炼,示范推广。像前面提到的奉化大堰镇土木三十六计,衢江区实行的“十全十美”制度发动群众共建,浦江县提出的线乱拉治理20字战法,还有街长制、驻镇规划师制度等等,都是在基层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出来的,朗朗上口,易于推广,真正做到了好听、好懂、好使。三是善于推广。要不断组织各个层面的现场推进会、点评会、大比武,加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让好制度、好方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全面提升。(三)强化组织推动,聚焦问题促整治。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毫不松懈,持续推进。一要强化保障。特别是资金问题,各县(市、区)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一方面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增发政府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渠道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也要开展设计方案比较、砍掉“搭车”项目、优化整治方式等多种措施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算大帐、算长远账、算综合账,要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来优化发展环境,腾出发展空间,才能筑巢引得金凤来,不断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二要强化督导。各地要综合运用动态量化考核、交叉督查、暗访约谈、月度通报、新闻曝光等措施,做到以督促改、名督实导。对排名靠后、落实不力的地区,敢于采用媒体曝光、领导约谈等做法,营造高压态势。目前,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大家要充分依托这个平台,加强综合研判,及时发现落后,倒逼进度。三要强化合力。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各级各部门在小城镇这个平台相互配合、互促共进、合力推进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治危拆违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推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同志们!新思想领航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大家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切实做到用十九大精神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更创新的精神、更担当的勇气、更为民的情怀,全力推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结出丰硕成果,为推进六个浙江建设、实现两个高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