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理论复习纲要
UIC体育保健课复习纲要(09冬版)
一、填空题、选择题的复习范围:
1.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WHO提出的健康概念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3.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4.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5.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可用“三良”来衡量,“三良”即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6.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是
(1)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2)对于外界的刺激有良好的应急能力。(3)心理经常处于平衡和满足状态。
7.人体健康的四大基石是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8.减肥的正确方法是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为了起到好的效果,减肥训练的时间一般为1 小时左右。
9.在野外体育活动中,选定营地安扎帐篷时应以安全、避风、近水与平坦为基本原则。10.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11.野外体育活动指导的基本内容包括:传授野外知识、预测危险、对参加者的观察、事故发生时的对策。
12.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生理现象有重力休克、肌肉痉挛、运动中腹痛、极点与第二次呼吸、低血糖症和疲劳等几种。
13.学校体育最本质的特点决定了体育的本质是教育。
14.健康成人每千克体重平均约有75ml血液。运动中受伤后,出血量达到全身血量的30%可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常用的止血方法有:(1)冷敷法;(2)抬高伤肢法;(3)加压包扎法;(4)加垫屈肢止血法;(5)手指直接指压止血法;(6)间接指压法。
15.有氧耐力通常称一般耐力; 无氧耐力通常称速度耐力。
16.高尔夫运动的主要特征:
1、修身养性,磨炼定力;
2、讲求诚信,自我约束;
3、注重礼仪,培养风度;
4、公平竞争,平等交流。
17.在一般情况下,环境湿度为40%~60% 时,最适合运动健身。
18.健身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提倡每周进行2-3次有助于保持肌肉力量和体重的锻炼,如哑铃、各种器械、上楼等。
19.靶心率:又叫“运动中适宜心率范围”,是健身运动中衡量运动强度的重要参数。当人们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保证锻炼的安全性。20.百分之十原则:每周的运动强度或持续运动时间的增加不得超过前一周的10%。是指锻炼者既运用超负荷原则,又避免因过度运动而损伤的一种检测方法。21.网球、高尔夫、保龄球、斯诺克并称“四大绅士运动”。
23.传统功夫急救方法中,对于昏迷的患者,急救时可点掐或针刺的穴位是涌泉、人中、内关等。
24.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一般在室运动场上进行,从事各种身体技术练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25.骨骼、肌肉、关节 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人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收缩为动力,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人体的各种动作。正常成人全身骨头有 206 块。
26.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根据目的不同,分为健身运动处方、健美运动处方、竞技运动处方和康复运动处方等。27.田径运动包括田赛和径赛 两大部分,以及由田赛和径赛的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田径比赛中, 短跑属于无氧运动 , 中长跑属于有氧运动。
28.运动中韧带扭伤的处理方法应是先冷敷,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并将受伤部位高抬;24小时后才可以做轻度的活动和按摩。
29.运动中出现昏厥,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的频率最好保持在每分钟16-18次。
30.脉搏是了解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简易可行的指标,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或运动员的脉搏较慢。正常人的安静脉搏为60-100次/分钟。
31.区别于学校体育的目的,竞技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32.最高心率:是指人体做极限运动时的心搏频率。
33.“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出自《黄帝内经》。34.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奥运会是1932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35.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是:刘长春(短跑项目)。
36.历史上第一个荣获奥运会奖牌的中国运动员是:台湾的杨传广(铁人三项)。
37.国际奥委会于1979年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3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男运动员是:许海峰(射击项目)。
39. 2008 年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的北京举行,它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本届奥运会的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40.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
41.奥林匹克的口号是“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42.体育的功能大体上可分为:健身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娱乐功能、社会情感功能等。
43.为了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每个人不管是在幼儿期、青年期、成年及老年期都应对身体、智能、体能、牙齿、心、肝、肺等组织做定期检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体检查项目要有所侧重。
44.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包括: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的时间带、运动频度和注意事项等。
二、名词解释、简单题、论述题的复习范围: 1.什么是体育?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文化教育活动,受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服务。
狭义的体育(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2.什么是体育教育?
是指促进身体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3.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在友谊、团结、公平竞争基础上的相互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4.什么是有氧运动?
在进行长时间的(大于15分钟,最好是30-60分钟)的、低强度的运动时,身体对氧供给量充足,能够满足“有氧代谢”的需氧量,肌肉运动能量来自于细胞内的有氧代谢(氧化反应),这一类运动称之为有氧运动。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步行、原地跑、有氧健身操等都是有氧运动。
5.在健身房锻炼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遵守器械上指导牌的要求进行锻炼身体,遵循科学健身原理。
2)锻炼时要逐步增大运动量,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做到适当运动,避免因超负荷运动带来不良后果。
3)进入健身房活动,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4)遵守公共卫生与安全准则,文明锻炼,不大声喧哗、嬉闹。6.什么是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由于速度快且爆发力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去提供能量,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无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常见的无氧运动有赛跑、举重、投掷、跳高、拔河、肌力训练等。7.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
依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授和学习新内容所必须遵守的原则。指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的顺序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8.什么是身体素质?
所谓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它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五大素质。9.什么是“极点”? 极点是怎么产生的?
在进行中长距离跑或剧烈运动开始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身体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部发闷、下肢沉重、动作失调、肋下疼痛、想呕吐等现象,不想再跑下去,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极点产生原因: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转入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肉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和呼吸循环系统生理则惰性较大,其活动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造成氧供应不足,二氧化碳和乳酸在体内大量堆积、使神经中枢的工作暂时失调所致。
10.什么是“第二次呼吸”?
在中长距离跑时,往往在开始跑出不久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下肢沉重、动作失调等现象,被称为“极点”。“极点”出现后,继续坚持适当减速跑,加深呼吸,各种不良感觉就会消失,动作就会变得轻松、协调、有力,而且工作能力又会重新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二次呼吸”。
11.体育锻炼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后,易于出现的症状有: A.锻炼后第二天肌肉非常疼痛 B.肌肉痛感随着锻炼的次数逐渐加强
C.在没有有意识地降低体重的情况下体重下降 D.已能完成的练习任务现在完不成了 E.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增加8~10次 F.感冒头疼等病状增多 G.食欲下降 H.淋巴结肿大 I.便秘、腹泻
J.毫无原因地放弃正常体育锻炼 12.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使世界运动员在每4年一次的盛大的体育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聚会在一起,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奥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是“和平、友谊、进步”。13.什么是健康?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善,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14.什么是养生:养生一词最早出自《管子》。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调养、积蓄的意思;生,指人体生命。养生,指调养人体和生活,以求长寿的意思。15.什么是野外体育活动?
野外体育活动是:将青少年带到广阔的自然中,以自然环境为教材的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教育目标的体育活动。
15.野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保障基本措施有:(1)留意天气预报(2)适时添加衣服(3)避免过于疲劳(4)有规律的进食(5)注意饮食卫生(6)注意睡眠姿势(7)注意个人卫生(8)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
(9)保持集体有爱,互相信任、互相帮助(10)一旦发生事故要果断处理
16.身体运动增进健康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哪些?
(1)培养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
(2)不断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科学知识,遵守运动与健康的各项原则;(3)不断掌握自己身体变化情况;
(4)参加身体运动必须有利于学习、工作和生活;(5)在体育活动中注重与他人交流;(6)加强身体运动后的恢复、调整和保养。17.运动中为什么会出现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即抽筋,指身体某部位肌肉不自主地强力收缩,而且无法很快地放松的现象。可能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持续15分钟以上。多种原因交互影响,主要有:运动前缺乏足够的热身运动;环境温度突然改变;天气炎热、身体水分流失太多或电解质不平衡,身体劳累肌肉疲乏;运动姿势不正确;运动中情绪太过紧张。18.野外体育活动指导员的基本职责
(1)指导员要计划好这次活动的目的、人数、时间、地点、装备、费用、食宿、交通、安全、报名方法、责任声明等。在活动出发前完成活动申请并制定、汇整活动计划书。(2)出发前召开全体队员会议讲解本次活动的基本概况,告诉大家这次活动的起点、途径路线、终点以及沿途的人文环境等情况,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更改活动计划。(3)详细了解每个队员的基本情况以及通讯方式。
(4)让全体队员了解本次活动的基本装备情况,指挥队员们认真进行公用物质的准备工作。(5)出行前需要对每条线路计划有详细的行程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并指定中途遇意外后的下撤线路、交通指南等。
(6)出发前安排好先锋及押后队员,一般应有经验丰富、身强体壮的队员担任,指导员在行进中一般走在先锋后面3~5人位臵。
(7)活动过程中向队员耐心讲解各种装备的使用,保证队员能够正常使用,避免损坏。(8)如果活动线路难度高、参加人数较多的话,应申请增加一个副指导员。
(9)在行进中,指导员应注意隔一段时间报数一次,带出去多少人就必须带回来多少人。(10)指导员与先锋员应经常沟通,不时间地查看地图以校正线路,一旦发现错误应及时更正,甚至原路返回。
19.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正确饮水方法是什么?
一次喝水量不应太多,每次少量,多次补充,并可喝少量淡盐水。不要喝生水,以免引起疾病。在紧张的运动中最好喝温开水。凉水刺激胃肠,使蠕动加强,易引起腹痛、腹泻。过冷刺激还易使咽喉发炎,嗓子嘶哑。20.为什么饭后不宜立即从事剧烈运动?
因为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引起腹腔内器官的血管收缩,肌肉中的血管舒张,血液进行重新分配,大量血液流入肌肉,保证剧烈运动时肌肉工作的需要。腹腔器官的血管收缩,供给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因而,消化腺的分泌减少,同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受到限制,兴奋性降低,胃肠运动也受到抑制,消化能力降低。若饭后马上剧烈运动,不但对消化不利,甚至还会引起腹痛和呕吐。一般认为饭后1小时左右再进行运动较为适宜。
21.引起人体第三种状态(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有:
饮食不合理 ;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 ;紧张程度过高,压力太大 ;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
22.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自身因素:对健康的认知水平,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情绪和精神状态,社交活动(2)遗传因素:遗传史指子代和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的相似,使一切生物共有的基本特征。
(3)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秩序、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教育等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健康状况。
(4)自然环境:人类的各种生命活动都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风雨寒暑、二十四节气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23.怎么样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1)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锻炼积极性;需要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体验运动的愉悦和挑战自我极限的乐趣,让体育活动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2)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明确竞争的意义,面对现实积极参与竞争。
(3)注意提高意志品质,刻苦付诸意志的行为,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磨炼意志品质,不断提高意志力水平。24.运动中如何应对腿部抽筋?
重视预防,在适应环境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做运动,运动前做10—15分钟的热身运动,运动前、中、后都要摄取足够的水分。发送抽筋后要停止运动,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补充水分(运动饮料);慢慢伸展痉挛的肌肉并做适度按摩;有条件可以做热敷或冷敷。25.为什么要测量心率?
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安静心率有显著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它生理情况而不同。正常情况下,脉搏和心率是一致的,在运动中常用测量脉搏替代心率的测定。心率和吸氧量及最大摄氧量呈线性关系,所以心率可以用来控制运动强度。为了保证运动安全,预防突发心脏疾病,同时保证运动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心肺功能,需要对心率进行监测。26.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1)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2)运动时不专心,思想麻痹大意;
3)运动时情绪低下或恐惧,以及过分紧张; 4)运动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等; 5)因为体育场地或器械因素而导致出现运动损伤。6)自然环境以及运动服装不合要求等。27.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1)调畅神志。即通过许多方式如精神内守、涵养道德等保持精神愉悦、心理健康。(2)运动躯体。即通过适度运动躯体,如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太极拳等健身体。(3)适应环境。即适应气候、天气、周围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利避害。“顺四时,适寒暑”。(4)调理饮食。通过按时的各种食物去保健,食疗对人体具有调和阴阳、滋养脏俯、补益气血、调节情感等作用。
(5)气功修炼。通过“吐纳”、“炼气”、“服气”、调身、调息、调心等修炼的方法,发挥人体内的生理潜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
28.野外体育活动主要有哪些项目,试分析野外体育活动有哪些作用。
野外体育活动“海陆空”无所不包,有登山、徒步旅行、攀岩、溪降、溯溪、露营、漂流、钓鱼、滑雪、滑草、定向运动、蹦极、潜水、热气球、自行车等。运动项目按季节可分为夏季和冬季两大类运动。
野外体育活动目的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参与者亲近自然并接受体力、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独立精神和认识、协调事物的能力。综合来讲,主要作用有:(1)野外体育活动是一种享受。(2)能够体验野外生活。
(3)投向大自然的怀抱,享受蓝天、绿野下的时光。(4)培育观察自然的眼光,提高环保意识。(5)学习求生技巧。
(6)培养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
29.在中国语境中,均衡膳食可以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和“红绿黄白黑”两句话。具体指:
“一”就是一天1袋牛乳,或1袋乳酸奶和1碗豆浆。“二”是指主食(碳水化合物)250~300g。
“三”是指3份高蛋白。瘦肉或1个鸡蛋;豆腐,鱼虾。
“四”是四句话,即“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粗细粮搭配,每周吃三四次粗粮、棒子面、老玉米、红薯等;三四五顿,是指每天吃的餐数,重点在七八分饱,不可每餐必饱,“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很有道理。
“五”是500g蔬菜和水果,经常吃新鲜蔬菜对预防癌症就很有效果。“红”是每天1个西红柿,或少许红葡萄酒;红辣椒可以改善情绪。
“黄”指的是胡萝卜、西瓜、红薯、南瓜等。含有维生素A较多,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绿”是绿茶。绿茶中含有多种抗氧自由基物质,可延年益寿,减少动脉硬化。“白”是燕麦粉、燕麦粥。“黑”是黑木耳,可降低血粘度。30.论述体育具有哪些生物功能?
体育的功能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可以分为: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娱乐功能、社会情感功能)。
体育的生物功能主要包括健身养生、健美和健心等方面的功能。Ⅰ健身养生功能
(1)体育能促进各器官与系统的生长发育,促进结构和机能的改善,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青少年内脏和运动器官的生长发育,可使成年人各器官的结构与机能得到改善。(2)体育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能承受较大生理负荷的体育竞赛和生活劳动。
(3)体育可以提高人适应自然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进能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4)体育能防治疾病,健康身体。不同的疾病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治疗、矫正和预防,使身体康复和健全。
(5)体育能延年益寿,医学专家和学者曾指出,懒动的人没有一个能长寿。因此,体育作为一种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手段是最好的,并可以伴随终生。Ⅱ健美功能
(1)体育可以塑造人的形体美,通过较系统的体育锻炼和一定的专项训练,可以使人的身材匀称、轮廓线条优美、形体健美。
(2)体育可以使皮肤和肌肉健美,一般的体育锻炼项目都可以达到肌肤健美的预期效果。(3)体育可以塑造人的姿态美,体育锻炼可以矫正人体的先天或后天的局部缺陷,而且还可以纠正人体站、坐、走、跑、跳等不正确姿态。
(4)体育可以塑造人体健康美,体育锻炼使人体骨骼粗壮,肌肉发达有力,身体匀称魁梧,人的精神面貌好,给人以“健、力、美”的感觉。Ⅲ 健心功能
(1)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的高尚精神境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要克服运动负荷带来的一些生理和心理困难,而且要善于尊重同伴、对手、裁判和观众等,这可提高个人修养及心理宽容度。
(2)体育锻炼可以很好的调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健康情绪,可以通过打球、跳舞等排遣忧愁和不愉快的事。
(3)体育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遇到突发事件或某种特殊困难时,具有良好体育训练基础、心理品质好的人就不会出现过度的惊惶失措、害怕和束手无策等不正常的情况;相反,他能冷静思考,以最快速度做出较正确的应答性反应。
(4)体育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从生理学看,故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是发展智力的物质基础,而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这种物质基础,促进人的接受能力提高。31.试论述体育锻炼过程中的FIT原则
FIT是次数(Frequency)、强度(Intensity)、和时间(Time)这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我们从事以健康为目的的运动必须采用的基本监控原则。该监控原则中的三个要素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改变其中的一个要素,其他的要素也需要相应改变。要想在安全的锻炼过程中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在体育锻炼中科学地控制每周锻炼的次数、每次运动的强度和每次运动的时间。
次数:表示一个人每周进行身体锻炼的次数。要想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每周至少应该进行3~5次体育锻炼。目前大学开设的体育课一般为每周一次,如果在体育课后不再进行身体锻炼就会影响锻炼效果。作为一名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后期的大学生来说,应该保证每周进行5次的体育锻炼。
强度:对有氧运动的强度控制可以通过测量心率来实现。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心率应该控制在自己最大心率的60%~80%为宜。在力量练习中,可以通过调控练习器械的重量、练习的组数和次数来应用次数、强度和时间的监控原则。运动强度大小的监控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和现有的身体健康素质水平。要使自己现有的身体健康素质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就必须在适应一定的运动强度后,逐渐加大锻炼时的运动强度,即完成一个从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这样一个锻炼的渐进过程。时间:是指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为了提高心肺循环系统的耐力,至少要持续进行20~30分钟的有氧运动。练习的强度会直接影响持续运动的时间,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控制运动时间要比控制运动强度容易得多。教师上中长跑课所采用的手段就是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有时教师要求学时在固定时间里进行持续的有氧运动(控制时间),有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距离(控制强度)。32.运动中肌肉拉伤原因,症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原因:在完成各种动作时,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伸展),其力超过了
肌肉本身所承担的能力可发生主动或被动性肌肉拉伤。
症状:肌肉拉伤后局部疼蒲、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发硬、痉挛、功能障碍,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伸展)时疼痛加重。预防措施:
1)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2)加强易伤部位肌群的韧性及力量的训练。3)被动牵拉肌肉的各种练习,必须注意循序渐进。
治疗:早期: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部。适当制动,防肿、镇痛、减轻炎症。中期:症状较轻者在伤后24小时,可采用外敷伤药、理疗、药物痛点注射、按摩等,加速再生修复。后期:增强和恢复肌肉的功能,常采用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疗(外敷药或熏洗药)。
33.述评近代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程。
随着外国教会来华传教创办学校传播西体育和我国学校体育体制的逐步建立,西方体育运动在近代中国逐步传播与开展起来。1928年中华全国体协派宋如海一个人观摩第9届奥运会。
1932年我国派出了一个3人代表团参加第10届奥运会美国洛杉矶。唯一运动员刘长春没有取得好成绩,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
1936年我国组团143人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除符保卢通过撑杆跳预选赛,其他项目在首轮比赛中惨遭淘汰,但是武术表演受到欧洲人的普遍好评。
1948年我国代表团由王正廷为总领队,董守义为总干事,运动员33人参加第14届伦敦奥运会。所参加足球、篮球、游泳、田径、自行车等项目的比赛惨遭败绩。中国体育代表团因经费不足而无法回国,许多运动员只好流落异乡。
评价: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时期,国人即以体育为自强旗臶,争雄于万国运动会之上以回应东亚病夫之讥。奈何国运不昌、体育亦然,所屡遭败绩是为国家贫弱故。但近代体育人奋力拼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凸显自强不息之中华民族精神,亦顺应国际体育发展趋势,并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
34.试述体育锻炼的环境监控原则
在阳光下锻炼身体,我们可以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它们对人体的健康尤为重要。但是,这些射线和自然环境中的其他有害因素也随时威胁这我们的健康。因此,对锻炼环境的选择与监控就越发不能忽视。
A.太阳射线对人体运动的不良影响
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使表皮细胞破坏,导致皮肤发红、水肿、出现红斑;过量紫外线照射还可以引起光照性皮炎、眼炎、白内障、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精神异常等症状。还可诱发皮肤癌。
红外线对肌体的生物作用主要是热效应,其穿透力较强,常用于消炎、镇痛、改善局部营养、治疗运动创伤、神经痛和某些皮肤病。但是,过强的红外线照射对可使局部组织温度过高甚至发送烧伤。B.热环境中的体育锻炼
气温对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新陈代谢有很大影响。人体温度在37摄氏度时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的生理调节机能是有限的,在运动的时候,体内产生热量会大幅度增加,剧烈运动时比平时增加100倍以上,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很难在短时间内向外散发,聚集时间久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机能失调,甚至死亡。因此,首先尽量避免在酷暑下锻炼,如果在热环境中锻炼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通过增加排含量来增加体热的散发,同时控制练习强度和时间;其次要穿合适的服装,既要防晒还要通风透气,防止热疾病的发生。
C.湿度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它直接影响着水分的蒸发,湿度月大水分越难蒸发。在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湿度为40%~60%,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空气湿度越低越好,当气温高于摄氏25度时,空气湿度以30%为宜。
D.冷环境中的体育锻炼
在寒冷环境下进行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是,冷环境可使肌肉的粘滞性增大,伸展性和弹性降低,工作能力下降,还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当大脑温度下降时,可发生意识丧失,甚至死亡。因此,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病延长其时间,保证体温进一步地升高;其次,不要张大嘴巴呼吸,避免呼吸道感染;再次,注意对手脚,耳朵的保温,防止冻伤发生。
E.避免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大气污染的种类很多,约有100多种,大气中的污染物一般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接触皮肤、粘膜、结膜等危害人体。大气中的臭氧和二氧化碳是影响锻炼效果的两个重要污染物,可导致胸腔发闷、咳嗽、头痛、晕眩及视力下降等,严重的还可导致哮喘。
长期暴露在臭氧含量超标的环境中,会导致肺功能下降。二氧化碳可以减少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数量,降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锻炼效果。在马路边跑步,呼吸带中弥漫着由汽车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对锻炼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应该避免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边走步或跑步。36.论述冬季如何进行身体锻炼与保健。(开放型论述题)
35.论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放型论述题)
各位同学:
上述体育理论知识多为日常生活所应知晓和运用,请熟悉并努力掌握。请认真理解上述问题意涵,答题时不必完全文字照搬,事实和意思相同即可;关于论述题,要求述论结合,思路清晰、逻辑连贯,事实持之有据、评论言之有理,鼓励创新思维。
UIC 体育中心
第二篇:体育理论复习大纲
体育理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
学校体育课程概论
一、填空题
1、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性课程,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3、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4、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
5、体育课程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部分。
6、发展性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达到基本目标后还有余力的学生】制定的,鼓励学生完成和达到体育课程的目标。
7、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育”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8、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是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是一种有组织、有意识的身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9、体育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还具有【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
10、体育是有【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三个主要方面构成的。
11、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体育的基础,作为体育和【教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又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12、竞技体育的特点是表演技艺高超竞争性强,有严格的规则和场地要求,又是人的【智能、运动才能】 极端发展的表现形式。
13、体育对促进健康的作用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14、体育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身体】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智
能】教育四个方面。
15、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16、体育可以为国家争光,提高民族和国家的【威望和地位】。
17、体育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民的【凝聚力】。
18、我国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19、体育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基本形式。
20、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比赛。
21、大学生坚持早锻炼,不仅可促进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使学生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二、是非判断题
1、凡是能增强体质的活动都是体育运动。(X)
2、竞技体育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体力、智力和运动才能,以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而进行科学训练和竞赛活动。(V)
3、体育的功能就是体育运动对于社会和人类发展所产生的特殊作用和影响。(V)
4、群众体育作为竞技体育的延伸,可以极大丰富人们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X)
5、我国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造就未来的体育骨干,指导普及。(X)6、《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传授知识、掌握、技术、培养良好品德和训练出高水平运动员。(X)
7、体育课程是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中的基本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高校目的的唯一组织形式。(X)8、课外活动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V)
9、高等学校体育课是体育教育的组织形式,它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导过程。(V)
10、高等学校体育是我国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又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需要。(V)
11、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塑造心理品质,但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以及个人的道德品质都不会起积极的作用。(X)
12、体育教育能使大学生获得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牢固的基础。(V)
13、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强体质而进行的训练和比赛。(X)
14、体育的健身功能就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X)
15、群众体育主要是以健身、娱乐、医疗和康复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V)
16、从体育的发展过程看,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宗教庆典和为生存而进行的军事活动。(V)
17、诸如攀、爬、跑、跳、投和涉水等身体运动,都是原始人求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活动技能。这表明了体育与生存需要自古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天然的联系。(V)
18、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育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体育”指体育教育; “广义体育”和体育运动相同。(V)
19、《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规定:学生会和班级所有干部都可以因为积极并认真负责而奖励3至5分。(X)
20、多种多样的班级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大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V)
三、选择题
1、体育起源于(A)
A
生产劳动、宗教庆典和军事活动
B
学校体育、生产劳动和军事活动 C
体育锻炼、军事活动和宗教庆典
D
生产劳动、学校体育和体育锻炼
2、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育用于广义时,通常就是指(B)
A
体育教育
B
体育运动
C
竞技体育
D
健康教育
3、目前普遍认为:现代体育是由下列哪三个主要部分构成?(B)
A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娱乐体育
B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C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娱乐体育
D
娱乐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
4、主要通过哪三种组织形式来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B)
A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辅导
B
体育课、课余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 C
体育课、课余体育训练和社团体育活动 D
体育讲座、课外体育活动和社团体育活动
5、竞技体育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体力、智力和运动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但应以什么为基础?(B)
A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B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C
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
D
提高身体活动的基本能力
6、在原始社会,体育与生存需要之间的天然联系主要表现在(A)
A
谋生与防卫需要
B
宗教与祭祀需要 C
战争与掠夺需要
D
娱乐与游戏需要
7、课间活动或课间操的主要意义是活动躯体,进行(B)
A
充分休息
B
积极性休息
C
消极性休息
D
适应休息
8、体育的教育功能是体育基本的功能,它的作用除表现在学校这个领域外,也影响着(A)
A
整个社会
B
经济领域
C
政治领域
D
军事领域
9、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下列哪方面的需要
(B)
A
增强体质的需要
B
丰富精神和文化的需要 C
提高生物潜能的需要
D
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10、体育的经济功能,最初是由体育本身的发展,间接通过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再转化为(D)
A 政治鼓动力
B 社会感染力
C 精神意志力
D 劳动生产力 11、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是对每个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状态进行检验的具体尺度,是对大学生毕业进行何种评价的重要内容?(C)
A 形态
B 机能
C 个体
D 整体
12、在《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综合评定学生体育成绩的主要内容是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体育课和(B)
A 早操出勤率
B 课外体育锻炼
C 各类比赛取得名次 D 达标成绩
13、根据对2000年争取实现体育强国所进行的目标性预测,为发展我国现代体育,特制定了(B、C)
A
“科技兴体”战略
B
“全民健身”战略 C
“娱乐强身”战略
D
“奥运会”战略
14、课外体育锻炼出勤未达到应出勤的85%者,该学年《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综合成绩最高分应记为(C)
A
60分
B
80分
C
59分
D
65分
15、参评“三好”学生或获奖学金者的资格,《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综合成绩必须达到(D)
A
75分
B
60分
C
70分
D
80分
四、简答题
1、体育(狭义):是与德育、智育、美育相配合的整个教育的一部分,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的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道德意识的教育过程。
2、体育(广义):是为了人类和社会的需要,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是一种有组织、有意识的身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3、体育课的作用:通过课内外体育教学,使学生增强运动促进的健康意识、提高健身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运动和保健技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健身的兴趣,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在各种运动的磨练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等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体育课的培养目标: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5、学校体育:按照学校的育人规律,围绕增强体质这个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全面发展身体,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并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组织三教育过程。
6、群众体育:以健身、娱乐、医疗和康复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7、班级体育锻炼:是指以自然班为单位,或以锻炼小组的形式在下午结束文化专业课后所安排的一招待会课外体育锻炼。
8、实践课教学:是指在运动场或体育馆内进行的身体练习课。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确定的内容了进行的。
9、体育的功能:是体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所产生的特殊作用和影响。
10、普通体育课:为了全面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项目而开设的一种体育课。
11、课余体育训练:是指高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好,并有体育专长的大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的一种专门教育过程。
五、问答题
1、体育课的基本目标(发展目标)都包括哪些领域的目标?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具体分为五个领域: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2、我国高校体育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哪些基本任务来完成的?
目的:以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为基本手段,提高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身体,增强大学生体质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任务:
(1)促进大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3)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理想、守纪律、受文化的合格人才;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个性的发展,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勇敢、顽强、创造力、竞争力、社会公德和较高的体育修养等优良品质。
(4)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群众体育骨干和优秀体育人才,促进体育的进一步普及。
3、体育课教学的特点是什么?有几种类型和组织形式?
(1)特点:除在室内讲授体育理论知识外,主要是在室外进行,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指导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密切结合,使身体承受一定的负荷,从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习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类型:理论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包括新授、复习、综合、考核课;电化教学课,包括体育理论知识的录音和录相、基本技术、基本动作的录相、重大国内、外比赛、运动会录相和影片。
(3)组织形式:普通体育课、专项体育课、专项提高课、选修课、保健体育课。
4、课外体育锻炼有哪几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作用是什么?
(1)早操: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特殊的作用。
(2)课间操: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躯体和大脑疲劳,从而以充沛的精力继续进行文化课学习。
(3)班级体育锻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体育课所布置的课外作业练习都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使课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得到复习、巩固和提高。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第三章
健康测量与自我评价
一 填空题
1、对身体健康的评价一般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体能】三个方面。
2、身体形态的测量主要是对人体外部形态,包括【体重】、【长度】、【宽度】、【厚度】及【围度】在内的各种测量。
3、心理健康测量应包括【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有无情感】方面的失调和焦虑等方面。
4、身体机能主要测试指标有【安静脉搏】、【运动后即刻脉搏的测定】、【血压】、【肺活量】、【台阶试验】、【最大摄氧量】、【12分钟跑】、【2400米跑】。
5、体能测定项目包括【坐位体前屈】、俯卧背伸、【50米跑】、【立定跳远】、【握力】、【一分钟仰卧起坐】、俯卧撑、3000米健步走。
二 选择题
1、几种常用的的心理健康评价量表(ABCD):
A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B 焦虑自评量表(SAS)
C 自评抑郁量表
D 抑郁状态问卷(SDS,DSI)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大学各年级必测三个项目(ACE):
A 身高
B 坐位体前屈
C 体重
D 立定跳远
E 肺活量 E 台阶试验
F 肺活量
3、哪项不是身体机能主要测试指标?(E)
A 脉搏
B 血压
C 台阶试验
D 2400米跑
E 立定跳远
4、身体形态主要测试指标有(ACE)
A 身高
B 坐位体前屈
C 体重
D 胸围
E 皮褶厚度
三 简答题
1、身体形态测量的意义:通过形态测量,不但可以提供研究人体生长发育规律的重要数据,而且也为分析个体发育特征和评价个体发育水平提供不可缺少的依据。
2、运动后即刻脉搏的测定方法:运动后的即刻脉搏,必须在运动结束后I5秒以内(包括测量时间)测量,通常测量10秒钟脉率,再换算成1分钟脉率。
3、肺活量体重指数: 计算公式:肺活量(毫升)/体重(千克)=评定指数
指数标准:男为60;女为50。若低于此标准的为呼吸功能差。、立定跳远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下肢肌肉快速收缩发出的力,是完成许多位移运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5、握力测试方法:将握力计指针调至0位。受试者手持握力计,转动握距调节钮,使食指第二关节屈成近90度的距离,此为受试者的理想握距。测试时两脚自然分开(约一脚距离),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用有力手(利手)以最大力量紧握上下两个把柄。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牛顿为单位,不记小数。
6、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人格发展健全,智力、情感、意志行为活动正常,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完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7、胸围指数:计算公式:胸围(厘米)—身高/2=评定指数
指数标准:男1-3厘米;女0-2厘米。
大于该标准胸廓肌肉发育良好,反之发育较差。
8、哈佛台阶试验指数:此指数是检查评定心血管功能的指数。是反应心血管耐力的定量负荷试验。
计算公式:台阶运动持续时(秒)/2×恢复期三次脉搏之和×100=评定指数
指数指标:90以上为优;80-90为良;65-79为中上;55-64为中下;55以下为差。
四、问答题
1、简述身高质量(BMI)指数及采用此方法的优缺点:
BMI是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体重指数,即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它是反映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给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采用此方法的优缺点
由于它计算方便,便于应用,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对不同程度肥胖者的初步筛查和诊断。它的突出优点,一是计算方便,便于使用;二是随着年龄变化趋势稳定,基本上不受体格、机能因素的影响;三是从总体上反映身体充实度,既不受皮下脂肪分布个体差异的影响,也不会像皮褶厚度那样,在特别胖的人身上无法获得准确的测量值。它的缺点在于,不适用于身体健壮的或体重过轻的人。
2、简述坐位体前屈及测试方法:
(1)测量意义:测试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和柔韧性。
(2)测试方法:首先根据受试者脚的大小调节标尺的高度,使受试者脚尖接近标尺背面下沿。测试时,受试者坐在平地上(有垫物),两腿伸直,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10到15厘米,踩在测量计平板上,然后两手并拢,两臂和手伸直,渐渐使上体前屈,用两手中指尖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前滑(不得有突然前振的动作),直到不能继续前伸时为上止。做两次,记录最好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测试计的0点以前为负值,0点以后为正值。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工作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体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组织实施。
(2)《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体育教研部门、教务部门、校医院(医务室)、学工部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标准》的测试应与学生的健康体检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测试。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对达到及格以上成绩的学生颁发证章。《标准》的实施工作记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3)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
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O分者按肄业处理
(4)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奖学分评选,毕业时《标准》成绩可记为满分,但不评定等级。
(5)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者,奖励5分,计入学年《标准》总成绩。
(6)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①评价指标中400米(5O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
②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
(7)各地、各学校在实施《标准》时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要认真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对生病学生实行缓测或免测。
(8)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均直接将本校各年级《标准》测试数据,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网址中文域名: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英文域名:www.xiexiebang.com),报送至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上报数据的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上报测试数据的工具软件,由学校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免费下载使用。
(9)高职、高专类学校参照有关要求执行。
(10)教育部每年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标准》的基本情况;每学年对教育部直属高校本科新生《标准》测试结果,按生源所在地进行统计,并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进行公布。
(11)各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标准》的情况,要认真检查监督。要将《标准》的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并作为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评优、表彰的基本依据。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分。
(12)为保证《标准》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各地、各学校招标、选用的《标准》测试器材必须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相关认证机构认证合格的产品。(13)本办法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浙江理工大学体育理论复习专题
一、健身跑知识点
健身跑就是指以健身为目的的一种慢跑和快走的体育运动。它不受性别、年龄、体质强弱和场地条件的限制,可以因人而异。它也不同于竞技长跑运动。健身跑既是有氧代谢运动,又是对人体最佳的良性刺激,因此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健身跑的要求是:长、慢、远,即时间要长,跑的速度要慢,跑的距离要远。现今我国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打破过去中长跑教学的模式,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目的,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为出发点,由竞技中长跑教学改为健身跑改为健身跑教学,并解除了学生对中长跑的畏惧感和反感,受到师生的欢迎。
心血管功能可以靠良性刺激来改善和提高,健身跑就是对人体进行良性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第一,它是有氧代谢运动,第二,健身跑运动时的心率始终控制在120次至160次/分钟,而这一锻炼强度经研究表明能有效刺激心脏。关于锻炼强度的经验法则是:最高可能心率=220-你的年龄;能从有氧锻炼中会的收益的心率=60%的最高可能心率。
健身跑的特点是:跑的速度慢,跑的距离长,不超过心脏的承受力,不易出现心脏的异常生理反应,更不会对心脏有损伤。经常性参加健身跑的人,每分钟的脉搏(特别是晨脉)可下降到60至66次(一般人是72至84次)。
健身跑的呼吸方法要自然而有节律,最好用鼻子和半张开嘴吸气,有利于对空气加温和加湿,同时,鼻毛和分泌物可以把灰尘和细菌阻挡住,对呼吸道起到了保护作用,呼出的气体用嘴。健身跑呼吸的特点简单来讲就是不急促,途中能正常地说出话来。健身跑的呼吸要与跑步的节奏相吻合,一般采用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经常从事健身跑的青少年,可以使骨密质增厚,并促进骨骼的生长,变得更结实,身体也相对长得高,还能防止驼背和脊柱侧弯。
青年学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用饥饿的方法,不但不能减肥,而且还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经常进行较长距离的健身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就必然促使加快新陈代谢来补充营养,同时也加快了脂肪的分解来补充养料,身体脂肪减少了,自然也就达到了减肥的目的。
健身跑的技术与竞技中长跑是有区别的,健身跑的技术特点是:步伐轻快富有弹性,脚掌柔和着地,身体重心起伏小,左右不晃动,步幅小,上下肢协调配合,直线性好。健身跑的着装往往被人们忽视,结果不但达不到健身效果,反而影响了健康。值得提示的是:健身跑时,有人穿硬底鞋或高跟鞋,则造成脚底、踝关节疼痛和脚扭伤。
有人认为,健身跑本身就是一种慢跑,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纯是小题大做,没有必要。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健身跑速度虽然慢,但总的能量消耗还是很大的,生理负荷也是较重的,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系统,都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而在运动后,有一定的机体疲劳,心跳、呼吸也比较急促,需要通过整理活动使身体逐渐恢复到跑前正常状态,整理活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
健身跑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每天练习,每周也不得少于四次。每次的持续时间最起码应在15分钟以上,否则短暂的运动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讲,饭后2-3个小时,是进行健身跑的最佳时间。
健身跑常见的伤病主要有:腹痛、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痛、骨膜炎、腿抽筋等。健身跑时出现腹痛很常见,一般的处理方法是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慢跑速或走路,深呼吸,疼痛就能有效缓解。
二、体质健康测试知识点
1、健康新概念:健康不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的、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完美状态,这就是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
2、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原苏联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从1951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1954年,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4、197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替代了《劳卫制》,要求在学校广泛实施。5、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6、2007年正式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以教育行政的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与实施。
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总分的计算:各评价指标按权重系数得分之和
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10、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满足社会发展对人体健康的需要;发展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
11、身高标准体重是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的密度,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
12、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与体重、身高、胸围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3、肺活量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肺活量(ml)/体重(kg)
14、握力主要反映了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同时也与其他肌群的力量有关,而且还是反映肌肉总体力量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15、握力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握力(kg)/体重(kg)X100
16、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下肢肌肉的爆发力
17、耐力素质测试是国内外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最简便的方法之一。长期进行耐力素质锻炼的作用:使心脏体积增大,心肌增厚;使心脏容积增大;使心博迟缓,每博输出量大
18、测试和评价的结果是自己的事,不要同其他同学比,应着眼于自己的进步与提高。
1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结果最终解释不仅是你得了多少分,而且还是对你身体健康现状的分析。
2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
第四篇:武术理论复习指导纲要
理论考试复习指导纲要
一、填空题型:
1、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示范时,尤其是分解示范和领做示范都拌有口令。一般采用的口令有三种。即:常用口令、间有分解动作的口令和提示性口令。
2、在最新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难度的分值为2分,其中动作难度的分值为1.4分,连接难度的分值为0.6分。
3、武术教学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本身独立的特点。其特点有三:一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二、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
三、结合攻防动作进行讲解与示范。
4、武术运动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
5、南拳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节短势烈的拳术。南拳的拳种和流派颇多,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其动作朴实刚劲,步法稳固,拳势激烈,常以发声吐气助长发力。
6、武术源于我国古代的狩猎和战争,它是搏斗技术与经验的总结。7、1958年国家体委制定了第一部以流动面较广的长拳、太极拳、南拳为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
8、在古代传统养身中,人们为了抵御大自然的侵袭、防病健身所出现的导引术、气功,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可以称为中国传统健身术或体育养身方法,但其不属于武术的范畴。
9、在最新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将裁判组分成了三组,即A、B和C组。其中A组评判动作质量,B组评判演练风格,C组评判动作难度。
10、唐
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时,裴旻
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有与 李白 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
11、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体育会等武术组织。1910 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1918
年成立“中华武术会”,1926 年成立“致柔拳社”、“武当太极拳社”等武术团体,它们对武术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2、太极拳是一种 柔和、缓慢、轻灵 的拳术。它以太极十三势为其基本动作。
13、武术套路运动是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急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
14、武术个人项目竞赛场地为长14米,宽8米,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
15、长拳是以拳、掌、勾为其基本手型和弓、马、仆、虚、歇步为其基本步型,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
16、棍术乃长器械的一种,棍的最低长度同本人身高。它以劈、扫、戳、挑、撩、拨等棍法为主,并配合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套路。练棍要求手臂圆熟,身棍合一,体现出勇猛,快速有力,棍打一大片的特点。
17、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性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逐步开展的有散手、推手、短兵三项。
18、意想运动是通过有意想象复现所要完成的动作和套路。意想中参与运动的有关肌肉产生微弱变化,人的心理状态是跃跃预试。
19、对练是在单人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攻防的假设性实战练习。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20、武术个人项目的比赛场地为长14 米、宽 8 米;集体项目的场地长为 16
米、宽为14 米。
21、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主要运动形式的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2、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包括 散打、太极推手、和 短兵 三项。、、;
23、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常用的讲解的方法形象化讲解,口诀化讲解,单字化讲解 和
术语化讲解。
24、象形拳是以攻防动结合模拟各种动物形态或人物形象所组成的拳术。常见的有螳螂拳、鹰爪拳、猴拳等。
25、棍术扫棍力点在棍前端,点棍力点在棍梢,撩棍力点在棍前端,劈棍力点在棍前端。
26、武术初学者在做弓步时常出现后脚拔跟,掀掌;后腿屈膝等问题;在做虚步时则容易出现弯腰和上体前俯,虚实不清、后腿蹲不下去等问题。
27、唐
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时,裴旻
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有与 李白 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
二、判断题型
1、宋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中华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三节棍属于软器械,双节棍属短器械。(×)
3、武术竞赛中的集体表演是以8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练。(×)
4、在武术套路比赛中,器械接触线外地面或身体某一部位在空间超越了场地,不应判为出界而扣分。(√)
5、在最新套路竞赛规则中,倒地或器械掉地一次均被扣除0.3分。(√)
6、武术授课普遍采用的基本形式是串联形式。(×)
7、在需要进行分解示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是先分解,后完整。(×)
8、推掌的力点在掌沿。(×)
9、在武术图解文字说明中,左(右)或右(左)是左右同时的意思。(×)
10、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规定武术传统项目的单练不得少于50秒。×
11、武术教学结构为闭环结构。√
12、“武举制”最初始于秦朝。×
13、砸拳的力点在拳背。√
14、在最新套路竞赛规则中,器械的任何部位触及场外扣0.1分。×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60年发行第一枚武术邮票,其画面是太极拳。√
16、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凡是身体正面行进的动作,可做侧面示范。√
17、在武术图解中的虚线或实线表示该部位下一动行进的路线。√
18、截拳道的创始人为香港著名武星成龙。×
19、意想运动是通过有意想象复现所要完成的动作和套路。√ 20、在最新套路竞赛规则中,器械的任何部位触及场外扣0.1分。× 21、1953年,我国各地体育院系开始把武术列入正式课程。×
22、在需要进行分解示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是先分解,后完整。(×)
23、简化太极拳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
24、形意拳属于内家拳的范畴。(√)
25、在一个动作里含有擒纵或拿打的特征,这类动作可采用分解示范教学。(√)26、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27、1955年,我国各地体育院系开始把武术列入正式课程。(×)(√)
29、分解教学法与完整教学法应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应遵循先分解后完整的原则进行。(×)
28、集体表演是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表演,可变换队形与团案和采用音乐伴奏。
三、选择题
1、时期乃中国传统武术大发展时期,各种流派林立,拳种纷呈。D
A、秦朝 B、三国 C、唐宋 D、明清
2、下列腿法中,属于屈伸性腿法。A
A、鞭腿 B、正踢腿 C、侧踢腿 D、外摆腿
3、年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着武术将首先在亚洲扎下根基,走进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D
A、1984 B、1985 C、1986 D、1987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60年发行第一枚武术邮票,其画面是
。B
A、形意拳 B、太极拳 C、八卦掌 D、剑术
5、系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所创。A
A、五禽戏 B、八段锦 C、十二段锦 D、导引养身功
6、下列哪种拳术属于象形拳? C
A、南拳 B、通臂拳 C、醉拳 D、侠拳
7、《中国武术史料集刊》,为 有关机构编辑,旨为出版《中国武术史》做准备。A A、台湾 B、香港 C、北京 D、四川 8、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 C。
A、中华武士会 B、致柔拳社 C、精武体育会 D、武当太极拳社
9、《中国武术史料集刊》,为 A 有关机构编辑,旨为出版《中国武术史》做准备。A、台湾 B、香港 C、北京 D、四川
10、A 系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所创。
A、五禽戏 B、八段锦 C、十二段锦 D、导引养身功
11、“武术”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 B 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文选》中,但不具有今天武术概念所具有的意义。
A、秦朝 B、南朝 C、北朝 D、三国
12、在最新武术竞赛规则中,难度的分值为2分,其中连接难度的分值为 B。
A、0.5 B、0.6 C、0.7 D、0.8
13、太极拳中的揽雀尾是由 D 种技法组成的。
A、1 B、2 C、3 D、4
14、C 属于象形拳。
A、形意拳 B、地躺拳 C、武松脱靠拳 D、迷踪拳
四、简答题型
1、简述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的位置有何规律?
答:(1)、教师可以在横队的排头、排尾连线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位置示范;(2)、教师可以在相向而立的二列横队之间的空地位置示范;(3)、教师可以在半圆弧形或马鞍形的队形中间位置示范。总之,无论采用哪种队形,教师都应设法使学生比较清晰地观察到示范动作。
2、解释在武术活动中,练武者行抱拳礼的动作要求及其含义。
答:即右拳左掌相抱,曲臂前伸,正立,目注受礼者,以示敬意。这种礼示:右手握拳表示尚武,以武会友;左掌曲拇指、余指伸直并拢,表示不自大和四海武林同道团结齐心、发展武术(1分)。
3、简述武术的教育价值。
答:武术是一种武技,学习武术对人还有一种武德的教育作用。武德可以理解为掌握武技的人所应具备的道德,是习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律体系。在学习武术时应注重武德,可以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为自我修养的提高、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4、简述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有哪些?
答:(1)、基本技法;(2)、动作规格;(3)、攻防技术;(4)、关键环节;(5)、易犯错误。
5、试写出简化太极拳24势动作名称。
6、武术套路教学中常用的纠错的方法有哪些?
答: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常用的纠错的方法有:慢解领做法,语言提控法,静站体验法,助、阻合力法,保护帮助法,附设条件法,素质补缺法,讲示攻防法,对比求异法和避免干扰法等等。
7、试析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及涵盖方面。
答:武术内外兼修言简意赅地反映了其文化属性,使武术超越了一般的体育技能的层面,它以阴阳哲学为基础,体现了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1分),如武术整体运动观、阴阳变化观等(1分)。“内外兼修”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武术锻炼最求外在的形健和内在的神韵,以达到身心兼备(1分);
二、武术强调练“外”,又强调练“内”。通过武术锻炼可以外强筋骨,更可提高神经系统和内脏功能。亦即所谓的“内外兼修”的整体运动观(1分);
三、武术最求德艺双修,既强调技术的精益求精,同时还强调武德修养(1分)。
五、问答题型
1、简略说明看图自学武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
(一)看图方法:
1、先看分解动作图和身体各部(包括器械)运动路线,然后详细阅读文字说明,初步了解动作过程和要领;
2、按照图和文字说明的顺序边看边做,学会几个或一组动作;
3、掌握动作的上下肢配合,反复练习,使之熟练;
4、按照要领和要求反复体会动作;
5、每看图学完一组动作后,要连接起来复习,然后再与前组所学动作一起复习巩固;
6、为提高学习效果,可以三人一组,其中一人阅读图解,一人做动作,一人检查,然后互授。
(二)注意事项:
1、通过图解学练武术动作和套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反复实践,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才能逐步掌握武术图解知识的规律。
2、遇到复杂的动作时,可先学下肢动作,再学上肢动作,然后上下协调配合起来。
3、武术运动中的“眼法”,要求运动时做到“眼随手动”;静止时的“目随视注”。但在图解文字说明中只写到“目随视注”,而未写明运动过程中“眼随手动”的变化。这一点在学会动作后的练习中有特别注意。
4、有些书上的插图并没有将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全部用箭头表示出来,因此,要详细阅读文字说明,一面漏做或错做动作。
5、初学时,要定好方向,不要经常变换位置。否则,容易弄错方向,影响学习效果。
2、试写出“冲拳”的动作说明、要点与要求、练习步骤、易犯错误和纠正办法。
答:
一、动作说明:冲拳分平拳与立拳两种。两脚左右开立,抱拳于腰间,挺胸、收腹、直腰,右拳从腰间向前猛力冲出,转腰、顺肩,在肘关节过腰后,右前臂内旋,力达拳面,臂伸直,高于肩平。同时左肘向后牵拉,左右可交替进行。
二、要点与要求:出拳要快速有力,有寸劲,做好拧腰、顺肩、急旋臂的动作。
三、练习步骤:
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快速有力。
2、结合各种步型、步法和腿法做冲拳练习。
四、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冲拳时肘外展,使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前脚先不着地,等支撑腿下蹲后再以脚尖虚点地面成虚步。
2、冲拳无力。
纠正办法:强调紧握拳和肩下沉,冲拳时,前臂要内旋,动作快速。
3、冲拳过高和过低。
纠正方法:可在练习人前面设一与肩同高的目标,强调向目标击打。
3、试写出“正压腿”的动作说明、要点与要求、练习步骤、易犯错误和纠正办法。(自己找)
4、写出“虚步”的动作方法、要点与要求、练习步骤、易犯错误和纠正办法。
答:
一、动作方法:两脚前后开立,右脚外展45度,屈膝半蹲,左脚脚尖虚点地面,膝微屈,重心落于后腿上。眼向前平视,左右脚可交替进行。
二、要点与要求:挺胸、塌腰、虚实分明。
三、练习步骤:
1、可先手扶一定高度的物体进行练习;或先把姿势放高一些,然后逐渐按规格要求做正确的动作。
2、逐渐延长练习时间。
3、可结合手型、手法练习。
四、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虚实不清。
纠正方法:前脚先不着地,等支撑腿下蹲后再以脚尖虚点地面成虚步。
2、后退蹲不下去。
纠正办法:可做单腿屈蹲或双腿负重屈蹲等练习,以发展下肢力量。
5、简述《中华新武术》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
答:《中华新武术》的“新”的意义之一在于它被确定为当时在全国推行的“正式体操”(2分),从此西方的“体操”概念与中国传统的武术不是名义上而是实质上结合在一起了(1
分)。它不仅对学校,对社会,乃至对当时的北京体育研究社等民间武术社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分)。
《中华新武术》的“新”还体现在实施教材的教学方法上(1分)。它借鉴西方兵操配以口令的形式,从简单易学的武术基本动作入门,先单式教练,后连贯成套教练(1分);既有单操团体教练,又有对操团体教练(1分)。教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至今仍是院校武术的经典教法(1分)。
《中华新武术》不仅在教学法方面对近、现代中国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倡导者在吸收“兵式体操”的时候,也认同了西“体操”的运动形式(1分)。接受了西方体育的竞技思想(1分)。
如果《中华新武术》仅为军警之术,如果《中华新武术》没有列入学校体育,如果《中华新武术》的倡导者们不再作武术表演和竞技的探索,那么《中华新武术》只能停留在兵操阶段(2分),西方的体育科学思想和方法就不可能通过武术这个渠道融入中国主流社会的教育和体育之中去(1分)。《中华新武术》是先驱者们探索救国图存的众多尝试中的一种,虽然它不可能从本质上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面貌,它的命运是短暂的,有其悲剧性的一面(1分),然而,它对武术的贡献却是突破性的,它成功地将西方体操的方式、体育教学的方法(1分),以及竞技运动的思想注入传统武术之中,给中国武术留下了深深的印迹(1分)。
第五篇:复习纲要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指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总的原则,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这就是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精神现象是物质派生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第二性的。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2)运动、发展的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承认事物的矛盾与否认事物的矛盾的对立。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真理的客观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第三,关于同一对象的真理,只能有一个。
6、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1)根本的对立表现在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心史观则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唯物史观主张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唯心史观则把精神的东西当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心史观则主张少数杰出人物创造并决定历史,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7、当代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新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新科学技术革命必须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不断变革着人的实践活动方式。
(4)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产生着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8、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引起两极分化。
9、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及灭亡的全部过程。
10、二次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1)经济危机周期缩短,爆发频繁。
(2)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3)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4)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调节和影响的办法
(1)通过国有或半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施加影响。
(2)国家的宏观计划调节。
(3)运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施加影响。
(4)国家的货币信用调节措施。
(5)国际经济调节措施。
1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1)在历史上看,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现象。
(2)从理论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符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从实践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建立健全的五大机制
(1)“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2)党和政府各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
(3)引导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
(4)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5)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机制。
1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1)深化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需要。
(2)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3)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环节。
(4)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1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座大山。因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16、辛亥革命的经验与教训
(1)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缺乏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勇气和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他们不能号召和凝聚全国的革命力量。
(2)他们没有深入农村,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毛泽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3)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坚持进行到底。
17、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1)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2)必须分清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势力。
(3)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4)新民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18、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1)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
(2)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
(3)强调要注意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4)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及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必须坚持和发扬。
19、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
(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与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克服来自“左”或右的干扰,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0、简述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3)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21、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要求。
(3)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22、在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3)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23、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1)要扩大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
(2)进一步建立社会保险基金。
(3)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加快社会保障方法。
(5)发展商业性保障业,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
24、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它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
(2)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
(3)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
(4)战后跨国大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
28、格局转换时期的特点
(1)与以前世界格局的转换通过战争进行不同,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没有爆发战争。
(2)虽然格局的转换没有经过战争,但世界并不太平,大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争夺对地区事务、国际事务主导权的斗争依然激烈,各大力量都在增强实力,以使自己在新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或者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建立新格局。
29、邓小平新的时代主题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1)使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主流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2)对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也为我国制订跨世纪发展的国际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在国际斗争中有利于团结最广泛的民主进步力量和人民群众,为实现人类共同目标而努力。
30、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
(1)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和解决,反对以在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一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垄断国际事务;
(2)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一种特定的模式强加于人;
(3)互相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
(4)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31、把国际恐怖活动降到最低程度的途径
一是必须继续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发达国家必须根据安理会的有关决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切实帮助他们提高反恐能力。
三是恐怖主义应注重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把重点放在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上,特别是当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必须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