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1 23:0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病理学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病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篇: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作者:胡洪源

第二篇: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发病学(pathogenesis)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病变(pathological changes)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

超微病理学(ultrastructral pathology)由于电子显微镜问世和超薄切片技术建立,病理研究遂由组织细胞水平推进至亚细胞水平,进而研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了超微结构病理学。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

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核浓缩(pyknosis)特征是核皱缩浓聚,嗜碱性增强。核体积缩小深染。核碎裂(karyorrhexis)表现为核膜破裂,核染色质呈碎块状分散在胞质中。

核溶解(karyolysis)由于非特异性DNA酶和蛋白酶活化,使得DNA和核蛋白酶溶解破坏,细胞内PH降低,和染色质嗜碱性减弱,核淡染,仅能见到核的轮廓,在坏死后一两天内,细胞核完全溶解消失。

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强,合成代谢旺盛,使实质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增生(hyperplasia)组织、器官内实质细胞增殖,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成为增生。化生(metaplasia)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功能障碍,使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度积蓄的现象,常伴有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又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可逆性损伤的一种形式,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可由缺血,缺氧,感染和中毒引起,是钠-钾泵功能降低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淡染、清亮,好发于肝、肾、心等实质器官。

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or fatty change)指非脂肪细胞的实质细胞内中性脂肪(或甘油三酯)的异常蓄积称为脂肪变性。

细动脉硬化症(arteriolosclerosis)在长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影响下,细小动脉管壁,尤其是脑,肾脾的细动脉管壁,可发生玻璃样变,称为细动脉硬化症。

坏死(necrosis)①活体内;②局部细胞死亡;③细胞崩解、结构自溶;④急性炎反应。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①坏死细胞蛋白质凝固;②保持原组织轮廓;③肉眼呈灰白、灰黄;④好发于心、肾、脾。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caseation)①属凝固性坏死;②不见原组织轮廓;③肉眼观似奶酪;④多见于结核病。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①坏死组织呈液态;②蛋白质少、脂质多的组织或溶解酶多的组织。

坏疽(gangrene)①较大范围的坏死;②腐败菌感染;③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④分干性、湿性、气性三种。

凋亡(apoptosis)①活体内;②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③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④无急性炎反应。

机化(organization)①肉芽组织;②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

修复(repair)①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的缺损;②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③修补、恢复缺损的过程。再生(regeneration)①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②修补缺损。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①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②炎细胞浸润;③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①皮肤等组织的离断缺损;②组织的再生或增生所进行修复的过程。

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①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②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①器官或局部组织;②动脉内;③含血量增多。

静脉性充血(淤血)(venous hyperemia(congestion))①局部器官或组织;②静脉血液回流受阻;③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①左心衰竭时;②肺泡腔内;③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槟榔肝(nutmeg liver)①慢性肝淤血;②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③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出血(hemorrhage)

血栓形成(thrombosis)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thrombus)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白色血栓(white thrombus)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固体质块;③呈灰白色。

红色血栓(red thrombus)①延续性血栓的尾部;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呈暗红色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①延续性血栓的体部;②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③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①微循环血管腔内;②由纤维蛋白构成;③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的再通(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①血栓机化、干涸,产生裂隙;②新生内皮细胞被覆;③迷路状沟通的管道;④被阻断的血流恢复。

栓塞(embolism)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栓子(embolus)①随血液流动;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③类型:血栓、脂肪、羊水、气体、肿瘤细胞团等。

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脂肪栓塞(fat embolism)气体栓塞(air embolism)

羊水栓塞(amruotie fluia embolism)

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①由高压迅速转到常(低)压环境;②溶于血液的气体游离;③氮气泡阻塞血管。

梗死(infarct)①动脉血流中断;②无有效侧支循环;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nt)败血性梗死(septic infant)水肿(edema)

炎症(inflammation)①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②对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③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和增生。

变质(alteration)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变性和坏死。

渗出(exudation)①炎症局部组织;②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③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游出(emigration)

增生(proliferation)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③数量增加。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趋化作用(chemotaxis)①白细胞;②向着化学刺激物;③定向移动。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①介导炎症反应;②化学因子;③来自血浆和细胞。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

纤维素性炎(fibrinous inflammation)

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①疏松结缔组织;②弥漫性;③化脓性炎。

化脓性炎(suppurative inflammation)①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②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③化脓性细菌或坏死组织。

脓肿(abscess)①限局性;②化脓性炎;③组织发生溶解坏死。糜烂(erosion)①皮肤、黏膜;②浅表性坏死性缺损。溃疡(ulcer)①皮肤、黏膜;②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窦(sinus)①坏死;②深在性盲管;③开口于表面。瘘(fistula)①坏死;②两端开口的通道。

空洞(cavity)①有自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②较大块坏死;③坏死物经管道排出;④空腔形成。菌血症(bacteriemia)①血液中查到细菌;②无全身中毒症状。

毒血症(toxemia)①血液中查不到细菌,但有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②有全身中毒症状。败血症(septicemia)①血液中查到细菌,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②有全身中毒症状。脓血症(pyemia), 又称脓毒血症 ①化脓性细菌;②败血症;③迁徙性脓肿。慢性肉芽肿性炎(chronic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肿瘤(tumor,neoplasm)①致瘤因素;②机体的局部细胞;③基因水平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④克隆性异常增生;⑤形成新生物;⑥常形成局部肿块。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①被覆上皮内(也可为腺上皮)或皮肤表皮层内;②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③未侵破基膜。

异型性(atypia)①肿瘤组织;②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多形性(pleomorphism)

不典型增生(dysplasia)①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②增生的细胞大小不

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③主要发生于皮肤或黏膜上皮。

转移(metastasis)①肿瘤细胞;②通过血管、淋巴管、体腔转移;③他处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腺瘤(adenoma)息肉(polyp)

腺癌(adenocarcinoma)乳头状瘤(papilloma)

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角化珠,癌珠(keratin pearl)类癌(carcinoid)脂肪癌(lipoma)

骨肉瘤(osteosarcoma)癌基因(oncogene)

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

R-S细胞(Reed-Sternberg cell)①一种体积大的双核状或多核状的瘤巨细胞;②瘤细胞胞质丰富;③细胞核呈双叶或多叶状,状似双核或多核细胞;④大嗜酸性核仁,周围有空晕。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①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②累及弹力型及弹力肌型动脉;③内膜脂质沉积及灶性纤维性增厚、深部成分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管壁变硬。高血压(hypertension)

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①压力性负荷增加;②左心室代偿性肥大;③心腔不扩张,甚至略缩小。

风湿病(rheumatism)①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②变态反应性疾病;③主要侵犯结缔组织;④Aschoff小体;⑤临床表现多样。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①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②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③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绒毛心(cor villosum)①纤维蛋白性心包炎;②心包表面渗出的纤维蛋白因心脏冲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s)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①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②心瓣膜器质性病变;③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①冠状动脉病,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②冠状动脉缺血;③心脏病。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①冠状动脉供血中断;②心肌坏死;③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④有突出的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和心电图改变。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①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②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③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④持续数分钟;⑤用药、休息可缓解。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①肺炎球菌;②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性渗出为主的炎;③病变单位为肺段或整个肺大叶;④青壮年;⑤起病急、寒颤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肺实变体征及周围血白细胞增高。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①化脓性细菌;②病变单位为肺小叶,呈灶状散布;③化脓性炎;④小儿和年老体弱者。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①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②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③可并发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①终末支气管以下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②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肺泡间隔破坏;③肺组织弹性减退,容积增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②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③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

肺硅沉着病(silicosis)又称矽肺 ①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粉尘,沉着于肺部;②常见的职业病;③病变:硅结节形成和广泛肺纤维化;④脱离硅尘作业后,肺部病变仍继续发展;⑤重症或晚期病例出现低氧症状和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结核病(tuberculosis)

结核结节(tubercle)①细胞免疫基础;②结核病的一种基本病变;③由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常可见到干酪样坏死;④对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有意义。

肺原发复合征(pulmonary primary complex)①原发性肺结核病;②由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组成;③X线胸片上呈哑铃状阴影。

结核球(tuberculous ball,tuberculoma)①继发性肺结核病的一种较常见类型;②浸润型肺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灶经纤维包裹、结核空洞由干酪样坏死物填满或由多个结核病灶融合形成;③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直径约2~5cm,多为单个,常位于肺上叶;④部分机化和钙化而愈合,也可恶化进展。

胃炎(gastritis)①胃黏膜;②各种炎细胞浸润。慢性消化性溃疡(chronic peptic ulcer)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食道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

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①严重细胞水肿;②细胞肿大呈球形,胞质透明。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 body or Councilman body))①肝炎;②单个细胞死亡(凋亡);③胞质浓缩、胞核固缩以至消失;④深红色、均匀、浓染的圆形小体。

假小叶(pseudolobule)①纤维组织分割、包绕肝细胞团;②肝细胞索排列紊乱;③小叶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二个以上。

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①肝炎;②一个或几个肝细胞坏死;③炎细胞浸润。

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①慢性肝炎;②肝小叶周边的界板肝细胞;③肝细胞坏死、崩解;④炎细胞浸润。

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①肝细胞带状、融合性坏死;②小叶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二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或两个门管区之间;③慢性中度和重度肝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门脉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

坏死后性肝硬化(post necrotic cirrhosis)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①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②原发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③血尿、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晚期肾衰竭。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①细菌感染;②肾小管、肾盂和肾间质为主的化脓性炎;③发热、腰痛、脓尿等;④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①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发病突然,明显血尿、少尿、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快进性肾炎综合征(rapidly progressive nephritic syndrome)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①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②轻微病变性肾小球性肾炎、膜性肾小球性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病(lipoid nephrosis)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①胎盘绒毛普遍性水肿;②大小不等的葡萄状物;③子宫增大常超过妊娠期;④阴道流血或阴道排出水泡状物。

侵袭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①水泡状物;②浸润子宫肌层;③滋养层细胞增生有异型性。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①高度恶性的滋养层细胞肿瘤;②无绒毛或水泡状结构;③成团异型滋养层细胞;④病灶周围常有大片出血、坏死;⑤广泛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其他脏器及组织;⑥血道转移。畸胎瘤(teratoma)①生殖细胞的肿瘤;②2~3个胚层分化。

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①子宫颈上皮全层皆为癌细胞;②癌细胞尚未穿破上皮基膜。乳腺癌(carcinoma of breast)

非毒性甲状腺肿(nontoxic goiter)

①甲状腺素分泌不足;②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③甲状腺大;④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胶质堆积;⑤见于缺碘等。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yroid)①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发生的恶性瘤;②可有家族性;③发病年龄30岁左右;④90%肿瘤分泌降钙素等;⑤瘤细胞为圆形、多角形或梭形小细胞,呈实体巢状、乳头状排列,间质有淀粉样物质沉着;⑥电镜下:瘤细胞质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黏液水肿(myxoedema)

①少儿、成年人;②甲状腺功能低下;③组织间隙大量氨基多糖沉积;④基础代谢显著低下,多器官功能低下。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①甲状腺滤泡上皮发生的良性瘤;②常见;③多为单发,直径3~5cm,5

有完整包膜并压迫周围组织;④瘤组织结构较一致,形态与甲状腺组织不同;⑤分为滤泡型腺瘤与乳头状腺瘤。

甲状腺癌(carcinoma of thyroid)流行性脑膜炎(meningitis)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

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①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形成吞噬细胞;②包围、浸润和吞噬坏死的神经细胞。

卫星现象(satellitosis)①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胞体周围;②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伤寒(typhoid fever)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阿米巴病(ameboma)①慢性结肠阿米巴病;②肉芽组织过多;③局部包块。干线型肝硬化(pipe stem cirrhosis)

第三篇:病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科学。

2. 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

3. 病理变化:患病时,机体局部或整体在结构、机能和代谢方面出现异常的变化,总称为机体的异常。病理学家将所观察到的结构方面异常称为病理变化或病理损害。

4. 脱落细胞学检查:又称为临床细胞学检查,主要是从有腔器官和管道获取脱落细胞进行检查。最常检查的器官如胸腔或腹腔积液、宫颈或阴道分泌物、尿道、气管及食道的刮取物或冲洗液等。一些内脏器官和体表肿物还可采用细针穿刺,将细针吸取物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其优点是把对人体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

5. 大体检查:也称肉眼观察,主要用肉眼,必要时也可借助放大镜,对病变的器官和组织进行解剖学的大体观察,注意大小、颜色、形状、硬度、质地等变化,大小有时可用尺寸或重量单位来表示。此为简单而易行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有经验的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凭此可作出初步的诊断。

6. 萎缩:已经发育正常的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的影响而引起其实质部分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7. 再生:是指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受损伤破坏后,由局部邻近的并有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发生增生,填补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8. 机化:较大的凝血块、血栓、炎性渗出物的纤维团块、组织坏死灶以及异物等,当其坏死不能完全被吸收时,则渐由周围组织新生的肉芽组织逐渐长入其中,最后使这些无活性的物质被有生命的结缔组织所代替,此过程称为机化。

9.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细胞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细胞数量增多,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10. 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其所处环境的某些因素影响,而转化成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成熟的组织,称为化生。

11. 凝固性坏死:常因局部缺血引起。表现为:坏死区肉眼的正常组织结构模糊或消失,呈灰白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的凝固体。镜下见,早期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轮廓尚存。

12. 干酪样坏死: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彻底崩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只见一些不定形的颗粒状 物质,略带黄色。肉眼见坏死物质均匀细腻,色浅黄,似干酪。

13. 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起初肿胀,随即发生酶

性溶解,形成软化灶。坏死组织分解液化而呈液状,并可形成坏死腔。

14. 脂肪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液化坏死。分为

酶解性脂肪坏死和外伤性脂肪坏死。前者见于急性胰腺炎,表现为不透明的灰白色斑点或斑块。镜下坏死脂肪细胞仅留有模糊混浊的轮廓;后者多见于乳房,镜下可见其中含有大量吞噬脂滴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异物巨细胞。

15. 坏疽:坏疽为组织坏死后又发生了继发性改变的结果。当大块组织坏死后,由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即成为坏疽。

16. 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由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及

纤维结缔组织和各种炎症细胞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和形似鲜嫩的肉芽。镜下见大量的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在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新生的纤维母细胞。

17. 瘢痕组织:是由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的过程。

肉眼呈白色,质地坚韧,镜下常发生玻璃样变。

18. 血栓:在活体心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发生部分

凝固或血液内有形成分析出,称为血栓形成,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块称为血栓。

19. DIC:血液的凝固性增高,在全身微循环内形

成大量由纤维素及血小板构成的微血栓,广泛分布于多种器官组织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即DIC。

20. 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称为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21. 局部贫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血输入减少

称为局部贫血。主要由于动脉,腔狭窄或阻塞、动脉壁受压及动脉痉挛引起。

22. 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腔流出,称为出血。分

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23.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以致肝切面呈现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

24. 炎症: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可引起

机体细胞和各种各样的损伤性变化,与此同时机体的局部和全身也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修复损伤,这种机体的复杂的损伤和防御反应称为炎症。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液体、蛋白质和血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间质、体腔、体表或粘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25. 白细胞边集:随着血流停滞的出现,微血管中的白细胞离开血管的中心部,到达血管的边缘部,称为白细胞边集。并沿着内皮细胞滚动,可与内皮细胞粘附。

26. 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消除,而且还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称败血症。

27.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28. 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为特征。

29. 变质性炎:以变质变化为主,多见于急性炎症,主要发生于肝、肾、心和脑,常由重症感染和中毒引起。变质性炎常常引起实质性器官的功能障碍。

30. 渗出性炎: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和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多见于急性炎症。

31. 急性炎症:持续时间短,仅几天,一般不超过一个月。以渗出和变质性病变为主,炎症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厌食、肌蛋白降解加速、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32. 慢性炎症:持续几周或几月,临床上无急性炎症表观。病理变化特点以增生为主,浸润的炎细胞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33. 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从血液中可查到细菌,称为菌血症。34. 毒血症:细菌的毒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称为毒血症,临床上出观高热和寒战等中毒症状,同时伴有心、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或坏死,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

35. 炎症介质:除了某些致炎因子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外,炎症反应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因子的作用实现的。这些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

36. 脓毒败血症:化脓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脓毒败血症。此时除了有败血症的表现外,可在全身——些脏器中出现多发性栓塞性脓肿,或称转移性脓肿。

37.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和正常组织相比,其增生和分化异常,具有失去正常控制的特点。

38. 肿瘤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就称为异型性。

39. 外生性生长:肿瘤朝向体表或空腔器官的腔内生长,这种生长方式见于良性和恶性肿瘤。有无表皮或上皮基底膜的破坏是鉴别良性和恶性的重要指标。

40. 恶病质:大多数恶性肿瘤的晚期都可以出现严重的消瘦、贫血和衰竭状态,这种综合的临床表现称为恶病质。

41.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病变存在着癌变可能性。

肿瘤的发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生发展过程。癌前病变通常是指增生性病变,其发展成恶性肿瘤的百分率较相应的正常组织高,但并非每例癌前病变必定发展为癌。

42. 原位癌:系指癌变初起不久,癌变局限于表皮

内。如位于粘膜的上皮层内或皮肤的表皮内,但尚未突破基底膜,以及局限肝小叶或乳腺小叶内的癌等。由于癌细胞尚未呈浸润性生长,故又称为“浸润前癌”。

43. 活体组织检查:从肿瘤取出小块组织制成病理

切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以确定病变的性质,作出病理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

44. 畸胎瘤:是来源于三胚层组织多能的胚胎细胞的肿瘤,根据其外观又可分为囊性及实性两种;根据其组织分化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二类。

45.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瘤,是来源于神经鞘细胞

(或称雪旺氏细胞)的良性肿瘤。在颅外,本瘤多见于神经干,特别是四肢的屈侧。

46. 角化珠: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有

相当于基底层的细胞,排列在癌巢的外层,其内为相当于棘细胞层的细胞,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桥,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分化较差的鳞状细胞癌无角化珠形成。

47. 风湿细胞:风湿细胞的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嗜碱性;单核或多核,核大,空泡状,核膜清,染色质集中在核中央,核横切面似鹰眼,纵切面时染色质似毛虫。这种细胞为Aschoff首先描述,故又称Aschoff细胞。

48.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内膜下发生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伴有坏死及钙化,形成粥样斑块,称动脉粥样硬化。它常发生于中、大动脉。

49. 风湿病: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

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关节、皮肤和-血管等部位,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故本病被列为结缔组织病(即胶原病)的一种。

50. 0sler结:在心内膜炎中若侵入血管的细菌在血管内缓慢繁殖,形成血管炎,患者指(趾)端形成粟粒大、紫红色压痛结节。

51. 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在肾动脉硬化时因血

管腔阻塞而发生肾梗死,梗死灶机化而形成凹陷性疤痕过多时,肾体积缩小,称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52. 心绞痛:这是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

起的临时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阵发性疼痛或紧迫感,疼痛常放射至左臂和左肩。每次发作一般3-5分钟,发作可一日数次,也可数日一次,休息或用药可以缓解。

53. 心瓣膜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损伤或先

天性发育异常而造成的心瓣膜变性,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最后常导致心功能不全。

5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患者由于慢性肺、肺血管、胸廓及胸膜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初期引右心代偿性肥厚等一系列代偿性变化,以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及血液循环,较长期较严重的肺动高压,最终导致心脏失代偿,表现以右心扩张,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脏病。

55. Wegener肉芽肿:是以损害上、下呼吸道及肾脏为主的系统性、多部位、多器官侵犯的血管炎,少数病也可以是局限性损伤。其典型病理特征为坏死、纤维素样坏死性小血管炎、肉芽肿三种,临床常见症状是鼻腔分泌物增多或浓涕、鼻塞及鼻衄等。

5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以气道慢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总称。这组疾病常因呼吸道阻塞致呼吸困难、肺功能不全以及肺动脉高压等多种结局引起患者死亡。

57. 桶状胸:多见于慢性肺部疾患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加宽,肋间隙加宽的病理状况。这是由于肺持续处于膨胀状态,体积增加,肺内残气增多,肺活量减少之故。

58.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这是一种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或窒息,呼吸短促(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以上)、紫绀以及血氧分压降低等缺氧现象。但即使高压给氧也难以缓解,提示肺有通气或换气障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较为复杂,病理组织学土有一种较为特殊性变化,即肺的透明膜形成,故又称为透明膜肺或肺透明膜病。但疾病早期不一定有透明膜形成。

59. 肺动脉高压症:正常肺动脉压较低,在安静状态下,约为16/7mmHg,平均收缩压约为12mmHg岣,运动状态时高一些。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达到25mmHg均以上就称为肺动脉高压。

60. 慢性胃炎:由急性胃炎迁延,胆汁返流,螺旋状弯曲杆菌感染所致。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三类。浅表性胃炎常见于胃窦部,病变多呈灶性或弥漫性,胃粘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或糜烂。镜下,慢性炎细胞浸润、充血、水肿,小出血点限于粘膜浅层。表浅上皮坏死、脱落。

61.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

62. 嗜酸性小体:单个肝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除胞浆进一步浓缩外,胞核也浓缩以至消失。最后剩下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

63. 桥接坏死:为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相互连接的肝细胞坏死带。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64. 气球样变:是水样变性的一种。开始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更胀大而呈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称气球样变。

65. 毛玻璃样肝细胞:见于慢性HBsAg携带者:由

于肝细胞内含有大量劭HBsAg,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嗜酸性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毛玻璃样肝细胞”。

66.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

病。其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替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变。病程可长达数年、十数年或更长。本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序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的表现。

67. 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肾小球,主要临床症状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轻重不等的肾功能损伤。

68.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好发于青壮年。光学显

微镜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破坏,血液流入肾小囊并凝固,肾小囊上皮细胞增生,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形成分堵塞于肾小囊腔,即新月体形成。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由于大多数肾小球突然破坏,肾小囊被新月体封闭,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乃至肾衰竭。

69.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由于缺血或中毒引起的主

要损伤肾小管的急性肾脏疾病,小管上皮细胞的凝固性坏死,主要临床表现为少尿和无尿乃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70. 肾盂肾炎:是化脓性细菌直接感染引起的肾脏的化脓性炎症,主要是侵犯肾间质和肾盂粘膜,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血尿、白细胞尿、脓尿和轻重不等的尿路刺激征,晚期可出现肾功能损伤。

71.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是机体重的免疫器

官,各种损伤和抗原物质的刺激,都可引起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导致淋巴结肿大,称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72. 恶性淋巴瘤:是由具有淋巴细胞形态及免疫特

征的肿瘤细胞构成的肿瘤。肿瘤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和造血组织,也可见于结外其他组织内。

73. 镜影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特有的,具有诊断

意义,又称R—S细胞,这种细胞体大、浆丰;核大,双核或多核,核染色质常沿核膜分布、故核膜厚,而核中央呈空泡状;核内有大而嗜酸性核仁当双核的舟—S细胞两核并列,都有大而嗜酸性核仁、大致对称形似镜中之影,故称镜影细胞。

74. 陷窝细胞:细胞体大、浆丰,但胞浆染色淡或

清亮透明;核大呈分叶状,核仁较小。在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胞浆收缩与周围细胞之间形成透明的空隙,好似细胞位于陷窝内,故称陷窝细胞。75.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在B一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淋巴结正常结构完全破坏,由形态大小一致的小淋巴细胞样的瘤细胞代替,本瘤只以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而外周血像、骨髓像均正常者,称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76. 前列腺炎:以炎症为主要病变特点的前列腺疾病称前列腺炎,为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三种。

77. 前列腺癌:好发于老年男性,发生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病理特点:多发生于被膜下,早期呈结节状,后期波及全前列腺,质硬。组织形态:主要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

78. 睾丸炎:睾丸的炎症性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自身免疫、病毒、细菌和螺旋体等,可发生于不同年龄。

79. 那鲍氏囊肿:在子宫颈慢性炎症进展过程中,因结缔组织和鳞状上皮的增生而压迫或阻塞腺管,致使腺体分泌物潴留,腺腔逐渐扩张成囊状,称子宫颈腺体囊肿或称那鲍氏囊肿。

80. 葡萄胎:本病以绒毛间质高度水肿,滋养层不同程度的增生为特征,形成许多水泡,呈葡萄串状,不见胎儿,故称葡萄胎,本病属良性病变。

81. 绒毛膜土皮癌:简称绒癌,是来源于绒毛滋养叶细胞的恶性肿瘤,较常见。育龄妇女均可发生,青年妇女更多见。此癌侵袭性很强,病灶所在处均伴有明显出血坏死,易发生血道转移。

82. 囊性畸胎瘤:属良性,大多数为单侧性。在卵巢生殖细胞瘤中最常见,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肉眼见肿瘤多为囊性,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囊内含毛发团及皮脂样物。囊壁较厚,内侧常有一处突起的结节或称头节,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结节内常有毛发、牙或骨质等。

83. 克汀病:又称呆小病,在胚胎期或婴幼儿期开始发病,主要有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聋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表现。按其发生情况,可分为散发性和地方性两种。

84. 粘液性水肿:是少年及成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病人血清T3、T4降低。TSHH升高,基础代谢显著低下,皮下结缔组织中有多量氨基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沉积,并吸附大量水、Na+,而引起粘液水肿,患者皮肤苍白、发凉、粗糙,尤以眼眶周围、面部、手、足背、锁骨上部最为明显。

85.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

于30—50岁女性。主要病变是甲状腺正常结构破坏,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并有淋巴滤泡形成;甲状腺滤泡萎缩,结缔组织增生。病人甲状腺肿大,质硬,橡皮样。早期,甲状腺功能可正常,病变发展,甲状腺结构破坏严重,则表现甲状腺功能低下。血中可查出抗甲状腺微粒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滤泡细胞,TSH受体的自身抗体,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86. 结核球:又称结核瘤,是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的干酪样坏死灶,直径2-5cm,多为一个,有时多个,常位于肺上叶。

87. 树胶样肿:是梅毒的基本病变之一,类似于结

核病的肉芽肿,该肉芽肿韧而有弹性,质实如树胶,故称树胶样肿。镜下结构颇似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但坏死不彻底,周围类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较少,且必有小动脉的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

88. 华-佛综合征:为爆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

此病情凶险,多见于小儿,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皮肤粘膜出现广泛的淤点、淤斑,同时有双侧肾上腺广泛出血,但脑膜的病变轻微。

89. 干线性肝硬化:为血吸虫性肝硬化的特点。长

期重度的血吸虫感染患者的肝脏严重的纤维化导致肝脏变小、变硬,肝表面不平,严重者形成粗大突起的结节。切面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故称为干线性肝硬化。

90. 象皮病:是晚期丝虫病最突出的病变,一般发

生在感染10—15年之后,最常见于下肢,常为双侧性,少数可见于阴囊、阴茎、阴唇、上肢、乳房等处。由于淋巴管道阻塞,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慢性的淋巴水肿,使皮肤和皮下组织明显增厚、粗糙、肥大而下垂,皮纹加深,犹如大象的皮肤外观,故而得名。

第四篇:病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3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颜色通常呈黑色。

4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 5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同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6心衰细胞: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7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切面可见红色的淤血区与黄色的脂变区相间排列,呈槟榔样外观。8炎症: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过程中液体从血管内渗出成分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10蜂窝组织: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1肿瘤:是机体局部组织的正常细胞受到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12异型性: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的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分化的不同,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13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1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15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6原位癌:指癌细胞累积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肿瘤。

17肝硬化: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病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肝变性变硬,形成肝硬化。

18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即高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

19结核结节:结核结节的一种病变;由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常见到干酪性坏死;对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有意义。

20伤寒小结:见于伤寒病;伤寒细胞即巨噬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坏死细胞碎片;伤寒细胞聚集成小结节病灶。

21气球样变性:肝细胞水肿,细胞肿大呈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

22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于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呈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二简答

1肉芽组织的功能和结局有哪些?

毛细血管减少,炎细胞较少或消失,纤维母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作用:机化血凝块、坏死物质;抗感染和保护创面;填补伤口及其他缺损。2坏死的结局有哪些?

A溶解吸收,较小坏死灶由周围血管、淋巴管吸收b分离排出,较大坏死灶周围发生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是坏死组织分离排出c机化,由肉芽组织代替。D包裹、钙化,不能完全机化时通过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绕。3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极其机体的影响。

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质改变。影响:①阻塞血管;②栓塞;③心瓣膜变形;④广泛和微血栓形成。4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

常见栓子有血栓、脂肪、气体、羊水、坏死物或肿瘤细胞等。栓子的运行途径有:来自经脉系统的栓子,随血液回流进入右心,进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栓塞;来自左心的栓子,进入主动脉,可栓塞各级动脉分支;来自肠系膜的栓子可进入门脉;有时可见逆行栓子或交叉栓子。

5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

⑴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⑵病理学基础:①红:充血,淤血;②肿:炎性渗出或增生;③热:充血和代谢增强;④痛: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⑤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6简述肿瘤的生长方式及扩散途径有哪些?

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侵润性生长。扩散途径:直接蔓延;转移途径:淋巴道、血道及种植性转移。

7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期的病理变化特点。

肉眼观:在动脉内膜面见向内膜表面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表层为瓷白色纤维帽,深层为灰黄色质软粥样物,镜下,纤维帽的胶原纤维成玻璃样变性;深层为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亲其内富含细胞外脂质,并见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斑块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侵润。中魔由于板块压迫、平滑肌萎缩、弹力纤维破坏而变薄。8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为三期,①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②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蛋白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小体;③纤维化期(愈合期)。9简述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理变化。

a机能紊乱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断性痉挛;b动脉系统病变期;1细动脉玻变2急性小动脉硬化:内膜纤维组织和弹力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肥大。C内脏病变期1心脏:左心室早期向心性肥大,晚期离心性肥大;2肾脏原发性颗粒型固缩肾;3脑: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4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10试分析消化性溃疡持久不愈的原因.消化性溃疡长期不愈的原因可能有:①造成溃疡的病因和机制长期存在。②溃疡底部小动脉发生闭塞性内膜炎和血栓形成,引起溃疡边缘缺血,不利于溃疡的愈合。③溃疡产生的节律性上腹疼,对大脑皮层是不良刺激,可导致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溃疡愈合。11何谓肝硬化?简要分析肝硬化的发生机制。

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以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内广泛纤维化、肝细胞再生形成结节为基本病理特征,并伴有肝小叶结构和血管的破坏和改建。临床上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门脉高压症等表现。肝硬化的发生机制主要由三个环节:①长期的肝细胞损害。②弥漫性肝纤维化。③肝细胞再生形成结节。12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有哪些?其中哪些病变与其慢性化进程有关?为什么?

病毒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包括:⑴肝细胞病变:变性,水样变性、气球样变。凋亡,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坏死,溶解性坏死,分为①点状坏死;②灶性坏死;③界面性坏死;④碎片状坏死;⑤桥接坏死;⑥亚大片坏死;⑦大块坏死。⑵炎症反应。⑶增生,包括肝细胞再生、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星状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凡是能引起肝小叶结构遭受破坏的进行性病变都有可能使病变慢性化。

13简述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该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镜下,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毛细血管腔狭窄,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渗出。免疫荧光检查,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检查,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三论述

1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瘤 恶性瘤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和外生性 包膜 有 无

继发改变 很少出现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后很少复发 手术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局部压迫或阻塞 较大 可破坏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2试述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年龄>40岁 较少见多见于青少年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 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 肉瘤细胞间多有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3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继发病变。

AS的基本病变:1指纹2纤维斑块3粥样斑块;主要继发病变有:1板块内出血2板块破损3溃疡及血栓形成4钙化5动脉瘤形成 4试述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特点 大叶性肺炎

病变特点 青壮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病变范围 肺段或肺大叶 肺小叶 病变性质 纤维蛋白性炎 化脓性炎 病变特点 分四期,病变一致,无支气管病变 灶状、有支气管病变

临床特征 咳铁锈色痰;实变体征 咳粘液脓性痰;散在湿性罗音 合并症 肺肉质变;中毒性休克 心衰、呼衰、支气管扩散 预后 预后好,多数痊愈 预后差,多为临终前的并发症 5论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

肉眼观,气肿的肺脏显著增大,边缘钝圆,颜色苍白,肺组织柔软弹性减弱,表面常见肋骨压痕,指压后的压痕不易消退,触之捻发音增强,切面肺组织呈蜂窝状,也可见肺大泡的形成。镜下观察可见肺泡明显扩张,肺泡间隔变窄、断裂或消失,扩张的肺泡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囊腔或肺大泡,肺泡间孔扩大。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肺小动脉内膜呈纤维性增厚,管腔狭窄。

6试列举三种可能引起肠道溃疡的传染病,并简述其溃疡的形态特点。

a肠结核:①好发于回盲部;②溃疡呈带状,其长径与肠的长轴相垂直;③溃疡边缘不整齐呈鼠咬状,底部有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b肠伤寒:①好发于回肠末端;②溃疡呈椭圆形,其长径与肠的长轴相平行;③溃疡边缘略隆起,底部不平坦,可被胆汁染成黄绿色,溃疡可深及黏膜下层,甚至肌层。c急性细菌性痢疾:①好发于大肠,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重;②溃疡形状不规则,如地图状。③溃疡浅表、大小不等。

第五篇:病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病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萎缩:atrophy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称为萎缩。2.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4..化生:metaplasia 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者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者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称为变性。

6.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7.玻璃样变:hyaline degeneration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坏死:necrosis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9.凝固样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凝集成灰白或者黄白色、较干燥、坚实的固体,这种坏死称为凝固样坏死。

10.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是凝固样坏死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引起的坏死,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分解彻底,组织结构消失,变成红染颗粒状物质,肉眼呈淡黄色,质松软,似奶酪样物质,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11.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迅速溶解呈液态或者形成坏死腔,这种坏死称为液化性坏死。

12.纤维素样坏死:是间质、胶原纤维以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常见于免疫反应性疾病,病变呈小灶性坏死,原来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一堆边界不清、呈颗粒、小条、小块状物质,HE染色强嗜酸性,似纤维素样变性,由于有组织坏死,所以又称为纤维素样坏死。13.窦道:sinus 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

14.瘘管:fistula体表与空腔脏器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瘘管。

15.机化:organization 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物质的过程称为机化。16.凋亡:apoptosis 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

第三章 再生与修复 1.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由于其肉眼呈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似鲜嫩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2.瘢痕组织:scar tissue 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3.瘢痕疙瘩(keloid):瘢痕组织中胶原形成过多,成为大而不规则的硬块称为瘢痕疙瘩。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又称被动性充血 passive hyperemia,简称淤血 congestion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淤血。

2.心力衰竭细胞 heart failure cell 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或出血,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3.槟榔肝:nutmeg liver 慢性肝淤血时,肝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淤血呈红色,由于淤血缺氧,部分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呈黄色,以致肝切面呈现红黄相间,似槟榔状花环,故称槟榔肝。

4.血栓形成:thrombosis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

5.血栓:thrombus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

6.血栓机化再通:organization and 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血栓形成后,从血管壁向血栓长入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随即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长入血栓,逐渐加以取代血栓的过程,为血栓机化。血栓机化中的新生内皮细胞,被覆于血栓干涸产生的裂隙内,形成迷路状但是可以相互沟通的管道,使血栓上下游的血流得以部分的沟通,称为再通。7.栓塞:embolism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并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8.梗死:infarction 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第五章:炎症 1.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目的的局部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变质: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3.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

4.假膜性炎: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发生在粘膜的、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其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粘膜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这种炎症就为假膜性炎,例如白喉、菌痢等。

5.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发生在疏松组织(皮下 肌肉 阑尾)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一般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它们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能降解透明质酸和纤维蛋白,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道蔓延扩散造成弥漫浸润,使病变于周围正常组织分别不清。

6绒毛心: cor villosum 又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 fibrinous pericarditis 心包纤维素炎症时,渗出的纤维蛋白不能被分解吸收,心脏搏动使心包的脏壁两层渗出的纤维蛋白上呈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7.菌血症:bacteremia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血液内可查出细菌,但临床上无中毒症状,称为菌血症。

8.毒血症:toxemia 指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入血,引起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心 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等。

9.败血症:septicemia 指毒力强的细菌入血,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和心肝肾的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还常有皮肤和粘膜的出血斑点和全身淋巴结的肿大。10.脓毒血症:pyemia 即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临床上除表现败血症的表现外,在体内同时或先后产生多发性脓肿。

第六章:肿瘤 1.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发生基因调控异常,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异型性:atypia 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3.异位内分泌综合症:ectopic endocrine syndrome 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的临床症状,4.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产生)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可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产生某些物质间接引起的。

5.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上皮组织癌变后,癌组织未穿透基底膜时称为原位癌。6.非典型性增生(dysplasia,atypical hyperplasia):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当除去刺激因素后上皮可恢复正常。

7.恶病质(cachexia):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称为恶病质。

8.角化珠:keratin preal 在分化好的鳞癌的癌巢中央可出现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物质,称为角化珠,又称癌珠。是诊断高分化鳞癌的重要依据。

9.畸胎瘤:teratoma 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多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根据其外观又可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种,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可分为成熟型(良)畸胎瘤和不成熟型(恶)畸胎瘤。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续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3.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为高血压病时的心脏改变,表现为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腔不扩大,而主要是心肌纤维发生代偿性肥大。4.风湿小体(Aschoff body):又称风湿性肉芽肿,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其出现提示风湿活动。典型的风湿小体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聚集成群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细胞。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

2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因肺组织弹性减弱而过度充气,呈永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致使肺容积增大的病理状态。3.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由于肺泡腔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少或功能缺陷,释放的蛋白溶解酶不足以使渗出的纤维素完全溶解吸收,故由肉芽组织长入机化,使病变肺组织形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4.硅结节(silicotic nodule):硅肺时在肺及肺门淋巴结内形成的境界清晰的圆形、椭圆形结节,直径2-5mm,灰白色质硬,有砂粒感。根据病程的进展和结节成份的变化,可分为细胞性结节、纤维性结节和玻璃样结节。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1.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属于弥漫浸润型胃癌。当癌组织向胃壁弥漫浸润时致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大多消失,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

2.Krukenberg瘤:为卵巢的转移性粘液癌,多为双侧性。最常由胃癌浸润胃壁后浆膜层种植性转移至卵巢,也可由大肠癌种植灶转移所致。

3.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指肝细胞坏死灶融合后呈带状向小叶内伸展构成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中央静脉间或两个汇管区间,呈桥状连接坏死带,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4.假小叶(pseudolobule):常被视为肝硬化的重要组织学标志。是指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霍奇金淋巴瘤的典型R-S细胞的双核呈面对面的排列,彼此对称,形成镜影样结构,该细胞的出现具有诊断意义。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1.新月体(crescent):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损伤,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纤维蛋白等漏出到肾球囊并凝集,刺激壁层细胞增生。早期主要由增生的肾小囊上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蛋白组成,称为细胞性新月体;进而上述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并产生胶原纤维,形成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后期细胞成分完全被纤维组织代替,形成纤维性或硬化性新月体。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

1.卫星现象(satellitosis):每以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病变的神经元的现象。2.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当神经元发生死亡后,常见其胞质被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包围、吞噬,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第十六章 传染病

1.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伤寒病时,一些增生活跃的巨噬细胞胞质内常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可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typhoid nodule),伤寒肉芽肿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下载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病理学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

    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萎缩:是发育正常的细胞、......

    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词解释 问答(详细)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名词解释 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

    病理学总结

    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总结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适应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改变。 适应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

    病理学自荐信

    您好!我是一名湖北医学院病理学04届大四学生,马上就要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这将关系到我的前途,所以我做了一次慎重的选择,贵医院一直是我的第一就业目标,因此我决定......

    病理学指南(草案)

    TCNAS-GLXX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病理学检查领域的指南 Guidance on the Medical Laboratory Quality and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Criteria in the Field of......

    病理学学习心得

    病理学学习心得 摘要: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正因如此,病理学一直......

    病理学题库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一、名词解释 1、肥大 2、增生 3、萎缩 4、化生 5、变性 6、脂肪变性 7、虎斑心 8、坏死 9、失活组织 10、坏疽 11、溃疡 12、空洞 13、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