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病理学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
动 物 病 理 学 教 案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班级:动医114
学号:20110725220
姓名:宋江鱼 第一节 肺炎
纤维素性肺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纤维素性肺炎的病因
2、掌握“纤维素性肺炎”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
二、教学重点
纤维素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
纤维素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四、教学对象
动物医学专业的全体学生
五、教学方法
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引入新知识。
(二)内容(讲授内容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病变图片)
1.概念
▲纤维素性肺炎:是以肺泡内渗出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急性炎症。
2、病因
常见于某些传染病,如牛的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猪、羊、兔的巴氏杆菌病等。
3、发生机理
引起纤维素性肺炎的病原微生物侵入肺脏途径有三条,主要是气源性感染,也见血源性的淋巴源性的。气源性感染是经过呼吸道,沿支气管树扩散,侵入肺泡并蔓延引起肺炎。在纤维素性肺炎的发生上,某些诱因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感冒、长途运输、吸入有害气体、拥挤等,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病原菌繁殖。
4、病理变化
纤维素性肺炎的病理变化按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各期的变化 反应了病程连续发展的不同阶段。
(1)充血水肿期: 发病的1~2天,肺炎球菌到达肺泡,引起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渗出其中可有少数RBC,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暗红。眼观病变,体积肿大,潮红、质地 稍坚实。切面红色,按压流出许多带血的泡沫状液体。将小块病变组织放入水中呈半沉状态。镜检,病变部肿大、暗红色、质地坚实、切面干燥,色泽与肝脏相似,入水后完全下沉;间质增宽,充满半透明状渗出物。
(2)红色肝样变期:发病3~4天,肺泡壁毛细血管仍呈扩张充血状态,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渗出及红细胞漏出,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素连接成网,可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连。病变肺叶因肺泡中充满渗出物和红细胞,质实如肝,加之肺间质充血,使病变肺叶肿胀呈暗红色,故称红色肝样变期。眼观病变,病变部肿大、暗红色、质地坚实、切面干燥,色泽与肝脏相似,入水后完全下沉;间质增宽,充满半透明状渗出物。镜检,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和支气管腔存有大量交织成网的纤维蛋白,网孔中有大量的红细胞和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脱落的肺泡上皮。
(3)灰色肝样变: 发病的第5~6天,随着纤维素的继续渗
出,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网更加致密,大量中性粒细胞渗 出到肺泡腔。红细胞已被巨噬细胞处理、清除,因肺泡 壁毛细血管受压闭塞,肺泡腔内不再有红细胞漏出病变 肺叶由红色逐渐变为灰白色,肿胀明显、质实如肝,故 称灰色肝样变。外观病变体积肿大,呈灰红或灰黄色、质地坚实、切面干燥,呈细颗粒状,入水后完全下沉。镜检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减退,管腔闭锁;肺泡腔内有 大量网状结构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
(4)
溶解消散期: 发病后的1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增
强。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溶解酶,溶解渗出的纤维素,溶解物由呼吸道咳出或经过淋巴管血管吸收。肺泡内气体进入,实变消失,肺质地变软。
5、结局对机体的影响
畜禽的纤维素性肺炎很少能消散痊愈。当炎症发展迅速,肺组织受损面积较大时,常在肝变期窒息死亡;病程稍长着,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多发生机化,使肺组织致密坚实并呈肉样色,称之为“肉变”;有时纤维素性肺炎继发化脓菌感染,则可形成肺脓肿,严重时导致肺空洞或脓毒败血症。
七、作业
根据书上镜下的病变图片结合自己对文字的描述,以自己的理解画出四个时期中任一一张图片。
第二篇:《动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一 实验性空气栓塞
一、实验目的
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
三、实验内容:
1.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2.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3.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
1.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
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实验二 脱水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引起红细胞形态变化实验,推理说明机体脱水对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
三、实验材料
抗凝血、带凹载玻片、滴管、10%、0.9%、0.1%氯化钠溶液、显微镜
四、实验内容:
1、将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入3块玻片的凹内,数滴即可,勿太多,以防溢出。
2、分别向各玻片凹内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抗凝血1滴。3、片刻后,轮流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直至出现变化为止,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实验报告:记录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引起红细胞变化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三 尸体剖检诊断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动物了尸体剖检方法,包括剖检的准备工作、常见动物动物的剖检术式、各器官及其病理变化的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包装和保存方法、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方法等;培养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 1、动物 鸡、兔
2、器械 剥皮刀、解剖刀、手术刀、肠剪、骨钳、板锯、骨斧、镊子、手术剪、卷尺、磨刀石、注射器、针头、瓷盘(盆或缸)等采集病料常用器具。
3、药品 0.1%新洁尔灭溶液、3%来苏儿溶液、3%碘酊、70%-75%酒精、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药棉、纱布等。
三、实验内容:
一、兔子的剖检
1、检验前准备 先用手术刀或剪子沿下颌骨与第1颈椎处切断颈动脉,放血3-4分钟,将兔致死,用水冲洗兔体被毛,然后用刀在颈部、前肢腕关节及后肢跗关节上方1厘米处皮肤作环形切口,再沿两后肢内侧,绕过肛门挑切开皮肤并断尾,再由助手倒提并分开兔两后肢,一人用双手自阴部上方翻转皮肤,采用脱袜式方式把皮自阴部拉头部,剥去皮,断头,截肢。然后放在盘中开膛。自耻骨开始,沿腹中线用小刀切开腹壁,取出胃、肠、脾,取出心、肺、肝,置于盘中,进行同步检验。
2、内脏的检验 依次对胃、肠、脾、心、肺、肝进行感官检查,注意其大小、色泽,有无病变,尤其是蚓突和圆小囊浆膜下是否有灰白色小结节,经检验兔伪结核病。兔蚓突为盲肠的游离端,比较细,壁厚而内管狭窄,长约10厘米,表面光滑,颜色较淡。圆小囊在回肠与盲肠连接处,由肠管膨大形成的厚壁球囊。
3、胴体的检验 检验者左手握有齿镊子,钳住左侧腹壁肌肉,右手持剪刀撑开右侧腹壁,体腔,再检查体表,注意胴体放血程度,有无出血、黄疸、脓肿等变化,如发现颈部,液浅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深红色并有坏死灶,应考虑野兔热和坏死杆菌病。
二、鸡的剖检 1.胴体检查
(1)检查放血程度 检查胴体体表的颜色和皮下血管(如翅下血管、胸部与鼠蹊部血管)的充盈程度判定放血是否良好。放血良好的健康光禽,皮肤为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看不到皮下的血管,肌肉切面颜色均匀,切断面无血滴渗出。放血不良的光禽,皮肤呈红色,表层血管充血,皮下血管显露,一切断口有血液流出,肌肉颜色不均匀。
(2)检查头部和肛门 观察鸡冠和肉髯,注意有无肿胀、结痂(鸡痘)和异常变化,鸡冠和肉髯呈青紫色或黑色,应注意检查新城疫或禽流感;观察眼球是否下陷,注意虹膜的色泽、瞳孔的形状、大小以及有无锯齿状的白膜或白环(眼型马立克氏病),眼睛和眼眶周围有无肿胀,眼睑内有无干酪样物质(鸡传染性鼻炎、眼型鸡痘);观察鼻孔和口腔的清洁度,注意有无黏性分泌物或干酪性假膜(鸡传染性鼻炎、鸡痘);观察咽喉和气管有无充血和出血,有无纤维蛋白性或干酪性渗出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观察肛门的清洁度,注意是否紧闭,有无炎症。
(3)检查体表 观察皮肤的色泽,注意皮肤上有无结节、结痂和疤(鸡痘、马立克氏病);看胴体有无外伤、水肿、化脓及关节肿大等病变。将白条鸡仰卧放在搪瓷盘中,由胸骨柄到肛门,沿腹中线切开腹壁,并绕肛门一周,在胸前口颈基部切开皮肤,剥离嗉囊,名捕自腹壁开口并取出胃、肠、脾、嗉囊和心、肝等脏器,放在搪瓷盘中待检。2.内脏检查
(1)肝脏 观察其色泽、形状和大小,是否有肿大,有无黄白色斑纹和结节(鸡马立克氏病、鸡白血病、鸡结核病),有无坏死小斑点(禽霍乱等),胆囊有无变化,是否完整。
(2)脾脏 观察是否有充血、肿大、变色和灰白色结节(注意鸡结核病)。(3)心脏 注意心包膜是否粗糙,心包腔是否有积液,心脏是否有出血及赘生物等。
(4)胃 剖检肌胃,剥去角质层,观察有无出血;剪开腺胃,刮去胃内容物,观察腺胃乳头是否肿大,有无出血和溃疡(注意鸡新城疫、禽流感)。(5)肠 视检整个肠管浆膜及肠系膜有无充血、出血、结节,特别注意小肠和盲肠。
(6)卵巢 观察卵巢有无变形、变色、变硬等现象(注意卵黄性腹膜炎),注意卵巢的完整性。
用手术刀钝性剥离肾脏,暴露腰荐神经丛,检查其有无病变,也可自大腿内侧肌肉缝剥离坐骨神经检查。注意神经干的粗细和色泽。检查全净膛光禽体腔内是否有炎性渗出物、赘生物及寄生虫等异常变化。
三、病料的采取
1.剖检前检查 凡发现患畜(包括马、牛、羊及猪等)急性死亡时,必须先用显微镜检查其末梢血液抹片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存在。如怀疑是炭疽,则不可随意剖检,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时方可进行剖检。
2.取材时间 内脏病料的采取,须于死亡后立即进行,最好不超过6h,否则时间过长,由肠内侵入其他细菌,易使尸体腐败,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检出。
3.器械的消毒 刀、剪、镊子、注射器、针头等煮沸消毒30min。器皿(玻璃制品、陶制品等)可用高压灭菌或-干烤灭菌。软木塞、橡皮塞置于0.5%石炭酸水溶液中煮沸10min。采取一种病料,使用一套器械和容器,不可混用。
4.病料采取 应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相应地采取该病常侵害的脏器或内容物。如败血性传染病可采取心、肝、脾、肺、肾、淋巴结、胃、肠等;肠毒血症采取小肠及其内容物;有神经症状的传染病采取脑、脊髓等。如无法估计是哪种传染病,可进行全面采取。检查血清抗体时,采取血液,凝固后析出血清,将血清装入灭菌小瓶送检。为了避免杂菌污染,病变检查应待病料采取完毕后再进行。各种组织及液体的病料采取方法如下。(1)脓汁 用灭菌注射器或吸管抽取或吸出脓肿深部的脓汁,置于灭菌试管中。若为开口的化脓灶或鼻腔时,则用无菌棉签浸蘸后,放在灭菌试管中。(2)淋巴结及内脏 将淋巴结、肺、肝、脾及肾等有病变的部位各采取1~2cm3的小方块,分别置于灭菌试管或平皿中。若为供病理组织切片的材料,应将典型病变部分及相连的健康组织一并切取,组织块的大小每边约2cm左右,同时要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尤其是当病料供色素检查时(如马传贫、马脑炎及焦虫病等),更应注意。(3)血液
血清:以无菌操作吸取血液l0ml,置于灭菌试管中,待血液凝固(经1~2天)析出血清后,吸出血清置于另一灭菌试管内,如供血清学反应时,可于每毫升中加入5%石炭酸水溶液1~2滴。
全血:采取10ml全血,立即注入盛有5%柠檬酸钠lml的灭菌试管中,搓转混合片刻后即可。
心血:心血通常在右心房处采取,先用烧红的铁片或刀片烙烫心肌表面,然后用灭菌的尖刃外科刀自烙烫处刺一小孔,再用灭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出血液,盛于灭菌试管中。
(4)乳汁 乳房先用消毒药水洗净(取乳者的手亦应事先消毒),并把乳房附近的毛刷湿,最初所挤的3—4股乳汁弃去,然后再采集l0ml左右乳汁于灭菌试管中。若仅供显微镜直接染色检查,则可于其中加入0.5%的福尔马林液。
(5)胆汁 先用烧红的刀片或铁片烙烫胆囊表面,再用灭菌吸管或注射器刺人胆囊内吸取胆汁,盛于灭菌试管中。
(6)肠 用烧红刀片或铁片将欲采取的肠表面烙烫后穿一小孔,持灭菌棉签插入肠内,以便采取肠管粘膜或其内容物;亦可用线扎紧一段肠道(约6cm)两端,然后将两端切断,置于灭菌器皿内。
(7)皮肤 取大小约10cmXl0cm的皮肤一块,保存于30%甘油缓冲溶液中,或10%饱和盐水溶液中,或10%福尔马林液中。
(8)胎儿 将流产后的整个胎儿,用塑料薄膜、油布或数层不透水的油纸包紧,装入木箱内,立即送往实验室。
(9)小家畜及家禽 将整个尸体包入不透水塑料薄膜、油纸或油布中,装入木箱内,送往实验室。
(10)骨头 需要完整的骨头标本时,应将附着的肌肉和韧带等全部除去,表面撤上食盐,然后包于浸过5%石炭酸水或0.1%升汞液的纱布或麻布中,装于木箱内送到实验室。
(11)脑、脊髓 如采取脑、脊髓作病毒检查,可将脑、脊髓浸入50%甘油盐水液中或将整个头部割下,包人浸过0.1%升汞液的纱布或油布中,装入木箱或铁桶中送检。
供显微镜检查用的脓汁、血液及粘液;可用载玻片作成抹片;组织块可作成触片,然后在两块玻片之间靠近两端边沿处各垫一根火柴棍或牙签十以免抹片或触片上的病料互相接触。如玻片有多张,可按上法依次垫火柴棍或牙签重叠起来,最上面的一张玻片上的涂、抹面应朝下,最后用细线包扎,玻片上应注明口码,并另附说明。
四、病料的保存
病料采取后,如不能立即检验,或需送往有关单位检验,应当加入适量的保存剂,使病料尽量保持新鲜状态。
1.细菌检验材料的保存 将采取的脏器组织块,保存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或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容器加塞封固。如系液体,可装在封闭的毛细玻管或试管运送。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法是:蒸馏水l00ml,氯化钠38~39g,充分搅拌溶解后,用数层纱布过滤,高压灭菌后备用。
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的配制法是:中性甘油30ml,氯化钠牛5g,碱性磷酸钠l 0g,加蒸馏水至l00ml,混合后高,压灭菌备用。
2.病毒检验材料的保存 将采取的脏器组织块,保存于5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或鸡蛋生理盐水中,容器加塞封固。
5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的配制法是:氯化钠2.5g,酸性磷酸钠0.46g,碱性磷酸钠10.74g,溶于l00ml中性蒸馏水中,加纯中性甘油150ml,中性蒸馏水50ml,混合分装后,高压灭菌备用。
鸡蛋生理盐水的配制法是:先将新鲜的鸡蛋表面用碘酒消毒,然后打开将内容物倾入灭菌容器内,按全蛋9份加入灭菌生理盐水1份,摇匀后用灭菌纱布过滤,再加热至56~58℃,持续30min,第2天及第3天按上法再加热一次,即可应用。
3.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的保存 将采取的脏器组织块放人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中固定;固定液的用量应为送检病料的10倍以上。如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应在24h后换新鲜溶液一次。严寒季节为防病料冻结,可将上述固定好的组织块取出,保存于甘油和10%福尔马林等量混合液中。
五、病料的运送
装病料的容器要一一标号,详细记录,并附病料送检单。病料包装容器要牢固,做到安全稳妥,对于危险材料、怕热或怕冻的材料要分别采取措施。一般病原学检验的材料怕热,应放入加有冰块的保温瓶或冷藏箱内送检,如无冰块,可在保温瓶内放入氯化铵450~500g,加水1500m1,上层放病料,这样能使保温瓶内保持0℃达24h。供病理学检验的材料放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不必冷藏。包装好的病料要尽快运送,长途以空运为宜。实验报告 作尸体剖检报告一份
实验四
大体标本制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病理标本的制作方法,了解标本制作的原理,为学习、科研和临床病理诊断 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
脱脂棉、胶布、石蜡、毛笔、醋酸钾、甘油、蒸馏水、麝香草酚、10%福尔马林、95%酒精、标本瓶(小的)
三、实验内容:
一、取材→固定→加工处理→处理,瓶送与保存。
取材:取材时必须仔细,防止挤压,标本应带有明显的病变或变化,并可适当的修理,使其便于装瓶和观察,体积较小的器官,可将整个留用。必须保持原组织器官的结构完整性。
固定:固定的目的在于使器官组织不腐败变质,其体积,形态,结构不变,颜色也能长期保存。固定标本的容器应比较宽大,固定液应充足, 其体积至少为标本的5倍。固定标本时,容器底部垫以脱脂棉,漂浮的标本,其上面覆盖浸湿固定液的纱布或脱脂棉,同一容器中不宜同时固定几件标本。胃肠或囊状器官的粘膜病变留作标本时,应剪开展于硬纸上。如需整体固定,保存胆囊或膀胱,可其中填入(注入)固定液或填充脱脂棉。固定标本时间因标本厚度,组织结构不同而异,胃肠壁需固定1~3天,子宫约 3~5天,1~2cm厚的实质器官需5~8天,固定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回色不良,最常用的固定液为甲醛。固定后的标本需经加工处理才能装瓶保存。普通标本制作比较简单,原色标本的制作大多还要进行回色,一般通过酒精回色, 回色时间取决于颜色显现的程度。当颜色显现最鲜艳时即可停止。回色时间一般为1~2h ,回色前标本应在流水中冲洗12~24h。装瓶与保存:这是最后一个步骤,标本应放入大小适当的清结标本瓶(或缸)中,标本装瓶后,注入保存液。原色保存液为甘油,醋酸钾(钠),最后加盖封口,贴标签。原色标本要放在暗处或柜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引起的褪色。
封标本瓶(或缸)口的方法很多: 1.胶布封贴瓶口后,其上再涂一层石蜡。石蜡先溶化, 用毛笔蘸取并迅速涂于胶布表面和边缘。
2.用万能胶(环氧树脂)或白乳胶(聚醋酸乙烯)封口,先将封口胶涂于瓶和盖的磨砂口上,盖紧后其上用较重物品压1~2天。
3.蜂蜡松香封口:将6:4的蜂蜡和松香隔水溶化,用毛笔蘸取并涂于瓶口, 然后将瓶盖在火上烘热在瓶口均匀压紧。冷却后用小刀烤热再将瓶口与瓶盖间的缝隙烫干。
二.普通标本制作法: 首先取材,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即甲醛用水稀释10倍)中,固定时间可适当加长,一般为1~2周或更长,流水 冲洗12~24h 后,吸去标本表面的水分,装瓶,用留水或清水配制10%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最好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在1000ml10%福尔马林液中,加入磷酸氢二钠6.5克,和磷酸二氢钠4克)。
三.原色标本制作法: 原色标本制作方法有多种,现将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第一种方法: 固定液:10%福尔马林
回色液:95%酒精
保存液:醋酸钾: 300克 甘油: 500克
蒸馏水: 1000ml 麝香草酚: 0.5克
固定4~6天,流水冲洗 20~30h ,回色后用纱布沾去标本表面上的酒精 ,装入保存液瓶中封存。
第二种方法:(岂氏法)固定液:福尔马林 100ml 醋酸钾 15克
硫酸钾 15克
蒸馏水 500ml 回色液: 95%酒精
保存液:蒸馏水 900ml 甘油 300ml 醋酸钾 200克
麝香草酸 2克
固定1~2周,冲洗 12~24h ,回色约1~2h , 用蒸馏水洗去标本表面上的酒精,放入保存液中封存。
由于实验室没有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以下实验通过网上查找了部分图片让学生观看.实验五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并能识别常见组织器官血液循环障碍的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充血 一.大体标本
1.肺淤血:多见于左心机能不全。静脉回流受阻,肺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色紫红,质地较坚实,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血液。淤血较久时,则易发生肺水肿,此时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血样液体。肺间质增宽,富含水分。肺组织块投入水中如载重舟。
思考题:用生理学知识分析肺淤血继发水肿的原因。
2.肝淤血:常见于右心衰竭。淤血时体积增大,边缘钝圆,色暗紫红色,切面流出多量暗紫红色血液,淤血较久时,小叶中央部充血呈暗红色,小叶边缘则肿胀或脂变呈黄褐色,形成暗红色与黄褐色相间的斑纹,类似中药槟榔的断面故称“槟榔肝”。
肠淤血:肠壁静脉扩张增粗,充满暗红色血液,形似树枝状。二.切片标本 1.慢性肝淤血
低倍镜下,肝小叶中央部的窦状隙和中央静脉扩张,充满红细胞,肝索受压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边部肝索排列紊乱;高倍镜下,小叶周边部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脂肪变性)。2.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下,肺内小静脉、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及间质内见有淡粉红色的浆液、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成分。高倍镜下见肺泡内的细胞成分主要是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黄褐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3.肾小球动脉充血
低倍镜下找到肾小球皮质部后,转换高倍镜观察,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致肾小球体积膨大,肾球囊狭窄。肾小管间毛细血管也扩张充血。
出血 一.大体标本
1.猪肾点状出血:肾表面及切面上有多数针尖至菜籽大小的出血小点。此标本取至猪瘟病。
2.心内膜斑状出血:心室内膜下出现黑红色斑点,称淤斑。
3.马肝被膜下血肿:肝被膜下与实质之间有大的凝固血块,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包裹。血肿周围实质受压贫血,呈淡黄褐色。
4.血管破裂性出血:乳牛产后子宫中动脉破裂出血,患畜死于失血过多。此标本示血管破裂处。
5.线状出血:肠粘膜皱壁的顶端出血,呈暗红色的线条,称线状出血。6.出血性子宫炎:子宫内膜弥漫性出血,呈暗紫红色。二.切片标本 1.猪脾出血
镜下可见脾窦扩张,充满红细胞。脾索及白髓内均有大量红细胞出现。思考题:出血的概念。2.鼠肺出血
肺脓肿的另一端,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
血栓形成 一.大体标本
1.牛肺静脉红色血栓:肺内扩张的静脉内有一血块,其中心红色,边缘淡黄,(这是因形成时间较久,边缘血红蛋白崩解之故)因发生血栓软化,血管与血栓界线不清。
2.猪心瓣膜上白色血栓:二尖瓣向血流面有一干燥灰白赘生物附着,表面粗糙不平,呈花椰菜样外观。瓣膜变形、缺损。此标本取自慢性猪丹毒患猪。
4.动脉内白色血栓:马前肠系膜动脉根部管腔扩大,管壁肥厚,内膜粗糙不平,内膜上附着干燥灰白片状血栓物质。通过此标本理解血栓形成的条件。
5.肝内混合血栓:肝内扩张的血管内有一血栓,部分灰白(白色血栓),部分暗红(红色血栓)。此标本为牛肝硬变。二.切片标本 1.羊脾混合血栓
低倍镜下见脾脏充血出血,在一至二个极度扩张的脾窦内见有血栓物质。血栓由粉红色索状物和大量红细胞构成。高倍镜下,粉红色血小板条索间见有少量粒细胞。血栓边缘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2.肺微血栓形成
镜下见肺内间质及肺泡隔上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多数血管中见有交织成网状的纤维素,其中网罗有红细胞。此为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表现。
思考题:血栓与死后血凝块如何区别? 梗死 一.大体标本
1.马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呈灰黄色或灰白色,略向表面突起,干燥,质地脆弱,切面呈锥形,锥尖指向肾门部。梗死区与周围组织交界和有红色充血反应带。
2.猪脾出血性梗死:脾脏边缘部有高梁仔至黄豆大小黑红色突起。(质略硬,切面略呈楔形,结构模糊不清)。此标本取自猪瘟。
思考题:从组织学结构分析,脾脏梗死应属贫血性梗死,请分析猪瘟时,脾脏出现出血性梗死的可能原因。
3.肝出血性梗死:肝表面见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斑块,切面不规则。
思考题:用组织解剖学知识解释不同器官的梗死灶具有不同形状的原因。二.切片标本 1.羊脾出血性梗死
低倍镜下见脾脏红白髓界线不清,组织结构被破坏,小血管和血窦扩张充血,大量红细胞堆积于组织内,在一极度扩张的血管内见有一混合血栓。高倍镜下见脾脏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大量红细胞之间散在有细胞核碎片。思考题:梗死与坏死的关系。
实验六 水肿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并能识别常见组织器官水肿的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1.皮下水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增宽,有灰白色半透明物质聚集。2.肺水肿:肺体积增大,被膜紧张,重量增加,切块投入水中如载重舟;切面流出大量血色泡沫状液体;肺间质增宽,其间聚集白色胶冻样水肿液。3.胃粘膜水肿:切面见胃粘膜下有灰白色胶冻样浆液浸润。
4.网膜脂肪胶样水肿:网膜脂肪消失,由胶冻样水肿液填充,网膜呈半透明。多见于全身营养不良,网膜脂肪被大量消耗时。
5.肾盂积水:此标本由于膀胱内肿瘤堵塞泌尿道,使尿液淤积于肾盂。眼观见肾盂、肾盏扩张,呈大小不等的空腔,肾实质萎缩。二.切片标本 肺间质水肿
肺胞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淡粉红色浆液和数量不等的细胞成分;间质扩张,胶原纤维解离、断裂,漂浮于水肿液中,淋巴管扩张充满大量淋巴液。
实验七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并能识别常见组织器官萎缩、变性和坏死的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萎缩 一.大体标本
1.脂肪的浆液性萎缩:机体营养不足时可发生全身性萎缩,脂肪组织的萎缩最早发生,脂肪组织消耗竭尽,为多量的浆液浸润,呈灰白色半透明胶冻样,故又称脂肪组织的胶样萎缩。标本有网膜和黄骨髓。
2.脾萎缩: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边缘锐薄;被膜皱缩增厚,呈灰白色。切面见脾小梁明显,脾髓显著减少呈红褐色。3.压迫性萎缩:
(1).肝:肝表面突起鸡蛋大小充满透明液体的白色囊泡,此即细颈囊尾蚴,是大泡带状绦虫的幼虫。囊泡周围的肝实质因受压萎缩。
(2).肾:肾体积增大,表面高低不平。切面见皮质和髓质界线不清,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厚薄不均。此标本为肾盂积水。
(3).脑:此标本为先天性脑积水。左右大脑半球因积水压迫而未发育,尤以右大脑半球明显。
(4).神经性萎缩:鸡腹腔内有一鸡蛋大小的血肿,因血肿压迫腰荐神经,使其支配的一侧腿部肌肉发生营养不良性萎缩。
(5).睾丸萎缩:一侧睾丸体积显著减小,质地变硬,被膜增厚,呈灰白色。另一侧睾丸代谢性肥大。三.切片标本 1.肝压迫性萎缩
肝脏的转移平滑肌肉瘤压迫肝脏引起肝细胞萎缩。镜下见平滑肌肉瘤细胞周围肝细胞索受压变窄,肝细胞缩小,胞浆深染。2.横纹肌萎缩
镜下见肌纤维变细,肌浆减少,横纹不明显,胞核密集。间质增宽,结缔组织增生。3.肾压迫性萎缩
镜下见肾皮质变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薄。肾小球萎缩及玻璃样变,少数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变性 一.大体标本
1.猪肾肿胀: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颜色苍白浑浊呈水煮样外观。切面,皮髓质界线不清,质脆易碎。
2.猪皮肤水泡:猪蹄部皮肤上见有黄豆至蚕豆大的浅红色溃疡灶,此为皮肤上水泡破裂后所形成。此为猪水泡病的标本,通过此标本可了解细胞肿胀的发展。
3.猪肝脂肪变性:肝体积增大,质软易碎,呈黄褐色、灰褐色或土黄色。肝脂变可发生在小叶中心或小叶周边。若小叶周边脂肪化,小叶中心区淤血,则形成红黄相间的外观,称槟榔肝。
4.马肝脂肪变性:肝脏体积肿大,质地松软脆弱,整个肝脏呈灰黄色或黄色;切面结构模糊,触之有油腻感,因脂变程度有差异,色彩不均匀。5.鸡脂肝症:鸡肝体积肿大,呈土黄色,质地松软易脆,组织中见有血凝块。鸡脂肝症由嗜脂因子缺乏引起,导致肝弥漫脂化,患鸡常因肝破裂出血死亡。
6.猪肺脂肪浸润:肺小叶间质中多量脂肪浸润,肺表面呈黄白网状花纹。7.鸡心脂肪浸润:心外膜见多量淡黄色的脂肪组织围绕。故称脂肪心。思考题:脂肪变性与脂肪浸润的区别。
8.结缔组织透明变性:肝表面见有多量粟粒至高梁籽大的坚硬、灰白色、半透明小结节。此标本取自马肝沙粒症,肉眼所见结节为马圆形线虫的幼虫及外围透明变性的结缔组织构成。
9.牛肝淀粉样变性: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软易脆,色灰褐。
牛肺粘液样变性:肺内有儿头大小的灰白色凉粉样物质蓄积。二.切片标本 1.羊肝颗粒变性
低倍镜下病灶区,胞浆嗜伊红着红色加深,肝细胞索之间的窦状隙缩小甚至闭锁。高倍镜下见肝细胞肿胀,胞浆内充满均匀的粉红色颗粒,局部区域肝细胞肿大更明显,胞浆内颗粒粗大稀疏。胞核无明显变化。2.猪肝水泡变性及颗粒变性
低倍镜下见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红色着染不均,肝窦贫血,狭窄闭锁。高倍镜下见某些肝细胞内充满多量微细颗粒,一些肝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胞浆淡染,清亮,其间有残留的胞浆基质。胞核肿大淡染。3.肾小管脂肪变性
在肾皮质部肾曲小管上皮细胞中可见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4.马肝脂肪变性 低倍镜下,肝索排列紊乱,肝窦狭窄或闭锁;肝组织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高倍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病变严重者,整个胞浆为脂滴占据,胞核被挤于一侧,呈半月形。5.脂肪变性特殊染色
镜下见细胞内空泡被锇酸染成黑色。在普通石蜡切片中,脂滴被有机溶剂溶解呈空泡状,与水泡变性的空泡不易区别,常用冰冻切片做特殊染色做鉴别诊断。
思考题:脂肪变性与细胞肿胀如何鉴别诊断? 6.结缔组织透明变性
此标本为马圆形线虫幼虫外围的结缔组织透明变性。镜下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幼虫结节,结节中心为红染,均质无结构物质,散见有蓝色粉未状钙化物沉着,此为死亡的幼虫;虫体外围有粉红染,均质透明玻璃样外观的物质环绕,其中有少数残存细胞核,此为虫体外结缔组织透明变性。7.肾小球透明变性
此切片组织取自肾盂积水。低倍镜下见肾皮质萎缩,肾小管减少导致肾小球相对集中。高倍镜下见,肾小球的正常组织结构完全丧失,整个肾小球着染伊红呈淡红色均质无结构状态,少量未消失的细胞核浓缩。8.肝淀粉样变
镜下见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萎缩,变形,胞核浓缩或消失。在肝索和肝窦之间沉着有均质状的淡红色物质,此为淀粉样物质。新鲜标本制作的切片用碘反应时,此物质呈红褐色,再加稀硫酸溶液,则变为蓝色或紫色,此反应与淀粉遇碘时的反应相似,故称淀粉样物质。
坏死 一.大体标本
1.马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干燥、坚实、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略向表面突起,切面形成三角椎形,椎尖向肾门,椎底朝表面,梗死区结构模糊,周围出现充血出血的炎症反应带。
2.肌肉蜡样坏死:此标本取自羔羊和牛的硒缺乏症,坏死肌肉浑浊肿胀,干燥坚实,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形似石蜡。
3.结核干酪样坏死:此标本为牛淋巴结结核。眼观淋巴结体积增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切面见皮质和髓质中有白色或灰白色的干酪样或豆腐渣样的坏死物质,质地松软易碎。
4.腹腔脂肪坏死:在黄色有光泽的脂肪组织中出现多个白色不透明、硬固,无光泽的斑块和结节,此为脂肪组织坏死后皂化而形成
5.脑液化性坏死:在丙侧脑的矢状切面上见有黄白色乳汁状的液化坏死灶,坏死组织开始被吸收故显有不规则空隙。
6.牛耳尾干性坏疽:牛耳、尾的皮肤组织坏死后,由于水分被蒸发,被毛脱落变成干固皱缩棕黑色,坏死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以后可因腐离脱落。
7.肺湿性坏疽:肺坏死处湿润,呈污灰、灰绿或暗褐色,坏死组织有腐败臭味。
8.肌肉气性坏疽:此标本取自马恶性水肿的臀部肌肉。肌肉呈棕黑色,触之有捻发音。二.切片标本 1.坏死组织细胞核变化
先用低倍镜找到肝脏的坏死灶,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坏死细胞胞核的如下三种变化: 核溶解:多发生于细胞肿胀的情况下,胞核首先肿大,核染色质溶解,染色变淡,进而仅见核的轮廓,最后完全消失。通过此切片可体会核溶解的全过程。
核浓缩:细胞核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染色加深呈深蓝色。
核碎裂:染色持集聚集变为小的着色深的不均匀的颗粒状物,散布于核内或靠近核膜,随核膜破裂而分散有胞浆中,呈现大小不等的碎块状。2.肌肉蜡样坏死
坏死的肌肉纤维肿胀、断裂、横纹消失,胞浆均质红染或崩解成颗粒状,胞核消失。间质水肿增宽,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单核细胞、浆细胞等浸润。
3.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
病灶处原有的组织结构崩解消失,成为均质、红染、颗粒状的无结构物质,有的病灶中心已发生钙化,外周有结缔组织包裹。
实验八 炎症
一、实验目的
1.识别各类型炎症的眼观和组织学病理变化.2.识别各种炎性细胞的组织学形态.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炎症渗出物 切片标本 1.浆液
此切片为浆液性肺炎,镜下见肺泡腔及支气管内充有粉红色均匀一致的蛋白性渗出液。2.纤维素
此切片为大叶性肺炎。在肺泡腔中见有粉红色丝状物质,交织成丝网状,其间有细胞成分。
3.各种炎症细胞的形态观察(1).中性白细胞
多见于急性炎症早期或化脓性炎症,具有活跃的运动和吞噬能力,主要吞噬细菌、死组织碎片抗原抗体复合。胞浆内含有丰富的嗜中性颗粒,H.E染成淡粉红色,细胞幼年时核呈杆状,成熟后分成2-5叶,故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此切片为肌肉蜂窝织炎。(2).嗜酸性白细胞
主要由骨髓产生,多见于寄生虫病及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炎症灶中,运动能力较弱,有一定吞噬作用,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细胞核一般分为两叶,胞浆丰富,内含有粗大的强嗜酸性颗粒。此切片为猪食盐中毒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3).淋巴细胞
运动能力较弱,没有吞噬作用,多见于急性炎症后期及慢性炎症。细胞体积较小;核较大,圆形,深染;胞浆极少,嗜碱性,在组织切片中不易看见。(4).浆细胞
浆细胞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演变而来的,主要见于慢性炎症。浆细胞具有合成免疫球蛋白的能力。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较淋巴细胞略大。胞浆丰富,略嗜碱性,核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核染色质致密呈辐射状排列。(5).单核细胞
病灶中的单核细胞主要由血管渗出,也可是组织原性的。主要见于急性炎症的后期、慢性炎症、非化脓性炎症、病毒病、原虫感染等,能吞噬细菌、组织碎片等较大异物,处理抗原后将抗原信息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单核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H.E染成粉红色,核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染色质颗粒纤维而疏松,着色较浅。(6).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由多个巨噬细胞融合而成,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呈淡红色,胞核形态学特点与巨噬细胞相似,但数量较多,从数个到数十个不等。传染性肉芽肿时核排列在细胞周边,或聚于一侧,称朗罕氏巨细胞;异物肉芽肿时胞核不规则地分布在胞浆中,称异物巨细胞。炎症类型 变质性炎症 一.大体标本:
1.急性变质性肾炎:肾肿大,浑浊,质脆,表面散在有小点出血。在眼观上与单纯的变性或出血不易区别,应做组织学确诊。
2.变质性肝炎:肝脏体积肿大,暗红,表面和切面散在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黄白色或灰白色坏死灶。二.切片标本 变质性肝炎
低倍镜下可见肝组织内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肝窦扩张充血。高倍镜下,见坏死灶内肝组织结构崩解成一片红染无结构物质,上面散见蓝染的细胞核碎片,在坏死灶和周围肝窦内见有少量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等浸润,肝细胞肿胀及脂肪变性。渗出性炎症 一.大体标本
1.牛皮肤浆液性炎:标本有口蹄疫患牛的舌、瘤胃。在舌侧面,瘤胃肉柱上可见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呈灰白色突起,部分水泡破裂后形成圆形溃疡,表面覆有黑褐色结痂。
2.猪皮肤浆液性炎:猪发生水泡病时常在蹄叉部和嘴、鼻部皮肤发生浆液性炎,形成突出于皮肤表面的水泡,内含有淡黄色浑浊的液体,水泡破裂后形成烂斑。
3.浆液性肺炎:肺体积肿大,颜色紫红或灰红色,质地变硬、易碎。切面流出多量带血的浆液。支气管潮红充血,间质增宽,水肿。
4.急性卡他性胃炎:胃粘膜潮红,肿胀,常伴有小点出血,粘膜表面覆有大量灰白半透明的粘液性渗出物。
5.浮膜性肠炎:猪大肠粘膜上有多量黄白色纤维素膜,易于剥落,剥落后见粘膜完整,有充血、肿胀等炎症变化。
6.固膜性肠炎:猪大肠粘膜上有多处突起于表面粗糙的痂样物,呈黄白色或灰黄色。结痂为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组织的混杂物,因坏死常波及深层组织,故难以剥离,若强行剥离,则形成出血的溃疡面。因膜性肠炎常见于仔猪副伤寒和猪瘟。
7.纤维素性心包炎:此标本为牛创伤性心包炎。渗出的纤维蛋白附着在心外膜上,由于心脏病搏动,纤维蛋白形成无数的绒毛状物覆盖于心脏表面,故称“绒毛心”。
8.化脓性肺炎:肺体积增大,质度较硬,切面上见有黄白、浑浊、大小不等的化脓灶。加压时,由病灶实质和气管中流出黄白浑浊的斑点,即为脓汁。
9.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体积肿大,切面见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完全消失,被膜增厚,其内充满黄白色豆腐样物质,淋巴组织被脓汁完全取代。10.出血性淋巴结炎:此标本取自猪瘟。淋巴结体积显著肿大,表面呈暗红色,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外观。
11.出血性肠炎:粘膜肿胀、呈暗紫红色,有点状或圆形出血斑块。12.猪出血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弥漫性出血,粘膜肿胀,呈紫红色。二.切片标本 1.浆液性肺炎
肺泡腔内充有粉红色的渗出液,其中混有少数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及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肺胞壁增厚,毛细胞血管充血,肺泡壁上有少数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内含有红染炎性渗出液,小叶间质增宽,间质及淋巴管内有大量淡红色浆液,其间浸润有少量中性白细胞。间质胶原纤维肿胀,断裂。2.固膜性肠炎
镜下见病变部粘膜及粘膜下层坏死,正常结构消失,呈均质红染无结构状态。坏死组织中混有淡红色丝网状纤维素,周围组织浸润有多量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白细胞;粘膜、粘膜下层及肌层血管充血、组织水肿。3.肌肉蜂窝织炎
肌间结缔组织显著增宽,结构疏松,其间浸润有多量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肌纤维断裂,横纹消失,核浓缩或溶解消失,肌间血管充血、出血。4.化脓性脑炎
由化脓性细胞引起。在脑实质内见有一初期化脓灶,其中浸润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大部分已变性坏死(脓球)。脓肿灶周围小胶质细胞增多,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脑膜增厚,水肿、充血,其中也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增生性炎症 一.大体标本
1.血吸虫性结肠炎:肠壁显著增厚,粘膜皱壁粗大,表面呈颗粒状。此为肠粘膜及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2.副结核性小肠炎:标本取自绵羊副结核病。小肠壁增厚,粘膜皱壁粗大形成脑回样外观。
3.寄生虫性胆道炎:因胆道内肝片吸虫寄生,引起胆道慢性炎症。肉眼可见胆管壁及周围结缔组织增厚,表面呈灰白色粗大条纹,断面呈灰白色圆管状。
4.结核性肉芽肿:见大小不等的增生结节,呈灰白色,切面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干酪样外观。二.切片标本 1.羊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充满肾小囊。血管内皮、间质细胞增生,其间有少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细胞核增多呈富核现象。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变性。2.结核性传染性肉芽肿
镜下见结核性肉芽肿的中心为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物质;周围有大量的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和朗罕氏巨细胞;再外围为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的普通肉芽组织,其中浸润有大量淋巴细胞。3.鸡皮肤异物肉芽肿
真皮内有大量角质蛋白形成的包涵囊肿,角蛋白组织接触诱发上皮样细胞与多核巨细胞增生,形成肉芽肿性炎症。
实验十 肿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形态结构区别要点.2.掌握动物常见肿瘤评理变化的主要特征.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一.肿瘤的外形、质度、颜色、大小
1.外形:肿瘤的外形是多样的,这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有一定关系。生长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突起,呈结节状、息肉状或乳头状。如胆管腺瘤呈绒毛状,地方性血尿膀胱上的肿瘤呈乳头状或菜花状。恶性肿瘤表面常有出血和坏死,如羊耳皮肤鳞癌标本。深层组织的肿瘤常呈结节状、分枝状或囊状,如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呈结节状。若肿瘤细胞在器官组织内呈浸润性生长,则不形成明显的肿块,但使该组织器官弥漫性肿大,如鸡淋巴白血病的“大肝病”,神经纤维瘤形成的粗大条索状。有的肿瘤呈囊状,如鸭卵巢囊腺瘤。2.硬度:肿瘤的硬度与肿瘤组织的种类及实质和间质的比例有关。如粘液瘤、脂肪瘤柔软;纤维瘤、软骨瘤则较硬。
3.色泽:肿瘤的色泽与肿瘤的组织种类、色素、有无出血有关。如黑色素瘤呈深黑色,脂肪瘤呈黄色,纤维瘤呈灰白色,淋巴瘤呈淡红色。4.大小:肿瘤的大小不一致。小的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大的可长到很大,如标本子宫平滑肌瘤有数公斤。二.肿瘤的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是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如标本脂肪瘤呈结节状,周围有完整包膜,与邻近组织的界线清楚。
2.浸润性生长: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如马皮下纤维肉瘤,肿瘤组织向皮下附近组织浸润生长,因而此肿瘤无包膜,与邻近组织无明显界线。
3.外生性生长:是体表、体腔表面或自然管道表面肿瘤的生长方式。如食道乳头瘤,肿瘤由食道内向管腔内生长,呈乳头状结构。三.肿瘤的转移(一).淋巴道转移
1.黄牛恶性间皮瘤淋巴结:此淋巴结为肺门淋巴结,恶性间皮瘤细胞经淋巴液进入肺门淋巴结,引起该淋巴结形成续发性间皮瘤,外观体积肿大,切面呈灰白色。
2.乳腺癌淋巴转移组织切片:可见淋马结的被膜淋巴管扩张,内有肿瘤细胞栓子。(二).血源性转移
马恶性黑色素瘤全身血液性转移:原发瘤常位于尾根部皮下,晚期经血源向远处器官转移,可见肝、心、肺、网膜、淋巴结、肌肉等器官形成转移瘤。
(三).种植性转移
黄牛恶性间质瘤:因种植性转移,在肉膜上可见无数的肿瘤结节。四.肿瘤的组织结构
主要观察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恶性肿瘤则相反。1.皮肤乳头瘤 皮肤乳头瘤是来源于鳞状上皮,向皮肤表面呈树枝状生长的良性肿瘤。镜下见纵切为手指样突起,横切则呈圆形。低倍镜下,每一个乳头的表面,覆盖鳞状上皮细胞即肿瘤的实质,其细胞增生旺盛,层次明显增多,角化层也显著增厚及不全角化。指状突起的中心为血管及结缔组织构成,此即肿瘤间质。高倍镜下见肿瘤细胞体积较大,为多边形,核浆比例正常,不见核分裂,有正常鳞状上皮的层次(角化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肿瘤间质中见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其间缺乏毛发和遥体。因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正常的皮肤上皮异型性很小,故为良性肿瘤。2.膀胱鳞癌
镜下见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并发生癌变。镜下见癌变的鳞状上皮向深层组织浸润生长,被结缔组织间质分割成不规则的巢状或条索状细胞团块,此即为癌巢。癌巢内细胞多面形,相互嵌合,有的癌巢中心可见细胞角化(癌珠),根据以上特点,肿瘤来自鳞状上皮组织。癌巢内细胞形态差异较大,体积大小不等,甚至出现瘤巨细胞,核浆比例上升,核大小、形态不一致,可见大核、双核甚至多核,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核仁肥大。病理性核分裂相多见,可见不对称双极核分裂、三极核分裂、星形或环形核分裂。肿瘤组织内明显坏死及出血。此肿瘤没有正常复层鳞状上皮的层次结构,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相多见,组织内出血坏死,均为恶性肿瘤的特征。3.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是恶性间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镜下见瘤组织内细胞多,纤维成分少。瘤细胞大小不等,呈椭圆形或胖梭形,核肥大深染,核分裂像多,并见有多核巨细胞。肿瘤间质较少,与实质无明显分界,间质内毛细血管较丰富。通过此切片进一步体会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型性。五.常见肿瘤 1.猪淋巴结黑色素肉瘤
此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到淋巴结的转移瘤。镜下见淋巴绝大部分正常组织消失,由肿瘤细胞所取代。瘤细胞松散,呈不规则的片块或条索状,间质疏松。瘤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呈短梭形、多角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深染,易见核分裂,胞浆内有数量不等的棕黑色的黑色素颗粒,密集时把核遮盖。2.淋巴细胞肉瘤
牛肩前淋巴结切片。在低倍镜下见淋巴细胞结构完全消失,为排列松散、形态异常的淋巴瘤细胞代替,被膜上亦有肿瘤细胞浸润。在高倍镜下见细胞呈圆形,胞浆少,核大圆形,染色较深;细胞大小不一,胞浆染色深浅不一致,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3.鸡卵巢腺癌
镜下见癌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巢状,癌细胞成立方、柱状或多边形,核深染,胞浆空泡状,癌巢中心常见充有蛋白液的腔隙,周围细胞多层不规则排列,少数呈单层腺管结构。癌巢间有不均匀分布的结缔组织及丰富的平滑肌纤维。癌实质明显侵犯浆膜。4.牛肺癌
先用低倍镜找到病变处,其特点是很多细胞聚集成团,外有多少不等的结缔组织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巢状结构,癌巢细胞排列成实心团块,或有裂隙,中心常有坏死。高倍镜下,癌细胞形态大小不一致,胞核大而深染,可见核分裂像;胞浆少而淡染。癌组织邻近的肺组织,肺泡腔受压缩小,肺泡壁充血。5.平滑肌肉瘤 镜下见癌细胞丰富呈梭形,纵横交错呈纺织状或漩涡状,核大而深染,椭圆形,两端钝圆,核分裂像多见,胞浆红染。在癌细胞之间有多少不等的纤维组织。
实验十一
心脏病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和识别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眼观和镜检的病理变化特征.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1.猪丹毒溃疡性心内膜炎:猪心脏二尖瓣瓣膜溃烂缺损,其向血液面形成大量灰白色的血栓物质,其炎症实质为固膜性炎。瓣膜附近的心内膜上,见有小的黄色坏死斑。
2.牛创伤性心包炎:心脏因机能加强而显著肥大,心外膜增厚,表面附着多少不等的纤维素,呈“绒毛心”外观。当纤维素被机化后,常引起心包膜和心外膜之间粘连。
3.寄生虫性动脉瘤:马的普通戴氏线虫幼虫常寄生于前肠系膜动脉部的血管内膜下,便该处动脉扩张,胡桃大,切开时见管壁增厚,管腔扩张,内膜粗糙不平,附着红色或灰白色血栓物质及虫体。
4.牛寄生虫性主动脉硬化:牛圆形盘尾丝虫侵犯主动脉,致管壁坏死、钙化,血管壁增厚,变硬,切割有石感。血管内膜粗糙,凹凸不平。5.羔羊白肌病的心肌变性、坏死及钙化:心外膜下心肌变淡,浑浊淡黄色或灰黄色,质地脆弱,以心内膜下特别是右心内膜下、乳头肌及瓣膜附近的心肌最为显著,在心内膜下尚可见乳白色钙化斑点。二.切片标本 1.溃疡性心内膜炎 心瓣膜增厚,瓣膜一侧表面覆盖多量红染物质,其中见有蓝染的细菌丛,这是瓣膜上附着的血栓,血栓下心内膜细胞消失,肉芽组织增生,其中有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2.羔羊白肌病心肌坏死及钙化
镜下见邻近心内膜一侧的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及周围间质深积深蓝染的钙盐。坏死灶内多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并见有单核细胞浸润。3.急性心肌炎
标本为羊链球菌病。心肌间质水肿、增宽,有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受累心肌发生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并见有灶性坏死。4.牛链球菌心内膜炎
牛右心三尖瓣上有血栓团块,其中混有多数蓝色细菌团块及白细胞核碎屑。
实验十二
淋巴结和脾脏病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和识别淋巴结炎和脾炎的眼观和镜检的病理变化特征.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1.淋巴结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理变化,见于局部感染及全身败血症时,根据炎症性质不同,分为几种:
2.单纯性淋巴结炎:多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初期及局部组织器官的急性炎症。淋巴结体积增大,质地柔软,切面湿润多汁,微突起,色潮红,有时有不显著的小点出血,淋巴滤泡明显,呈颗粒状突起。
3.出血性淋巴结炎: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猪瘟、炭疽等。肉眼见淋巴结轻度肿大,弥漫性暗红或黑红色。切面湿润,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呈大理石样外观。
4.化脓性淋巴结炎:见于局部化脓菌感染或全身脓毒败血症时,肉眼见淋巴结肿大,有黄色化脓灶,切面可见脓汁流出。
5.增生性淋巴结炎:常见于结核、副结核、鼻疽、布氏杆菌症等慢性传染病。猪支原体肺炎的肺门淋巴结最为典型,肉眼见肺门淋巴结高度肿大,灰白色,切面灰白色、湿润。
6.急性脾肿大:脾脏显著肿大,暗红或紫红,边缘钝圆,质地柔软,切面突出,结构模糊,红白髓界线不清,脾髓易被刀背刮落。二.切片标本 1.急性淋巴结炎 镜下见淋巴结被膜及实质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明显充血、出血,淋巴窦扩张,充有浆液及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并见有少量红细胞。淋巴细胞增生不明显。2.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
低倍镜下见淋巴组织大量弥漫增生,皮质区扩大,淋巴小结反应中心明显,皮质窦狭窄,髓索增粗,髓质窦中有多量细胞。血管充血不明显。高倍镜下见皮髓质中大量淋巴细胞增生,髓索中有多量浆细胞,淋巴窦内充满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3.急性脾炎
镜下见脾小体显著减少,残存的脾小体与红髓界限不清。红髓充血,其中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脾窦、脾索界限不清,小梁平滑肌稀疏、变性。红髓和白髓中均有大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少数出血性坏死灶。4.慢性脾炎
镜下见脾脏的正常组织结构消失,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在增生组织间浸润有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实验十三 呼吸器官病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和识别常见肺炎、肺气肿和肺萎陷的病理形态特征.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1.纤维素性肺炎:标本为传染性胸膜性肺炎的红色及灰色肝变期。肉眼见肺体积增大,硬度增加,色暗红,切面较干燥,呈颗粒状;切块在水中下沉。肺小叶间质增宽,灰白色,其中可见扩张淋巴管的断面,肺膜显著增厚,灰白色,表面粗糙,有附着的纤维素。
2.支气管肺炎:亦称小叶性肺炎,由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初期常表现为小叶性,以后可发展成大叶性。按其炎症性质可表现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化脓性炎及坏疽性炎。
3.浆液性炎症:病变部体积增大,灰红色,质坚实,切面平整,有大量微浑浊带泡沫的浆液性液体流出,切块在水中半沉浮。支气管粘膜红肿,有多量粘液,间质增宽,水肿。
4.卡他性炎症:病变部体积增大,灰红色或灰白色,质度坚实,易碎。切面平整湿润,流出多量灰白色浑浊液体,切块在水中下沉,支气管粘膜红肿,有多量灰白浑浊粘性液体。间质增宽,灰白,多汁。
5.化脓性炎症:且表面、切面见有黄色斑点,加压时可排出粘稠脓液,有时形成大小不等脓肿,并有灰白色脓膜形成,脓液排出后形成空泡。6.坏疽性炎症:肺组织发生坏死和腐败分解,病灶污秽,黄褐或灰红色,外观如粥状。当病灶与支气管相通,腐败分解物排出后,可形成空洞,穿通肺膜时,可造成气胸及脓胸。
7.间质性肺炎:病变部呈黄白色,质地稍变实,表现为结节性、小叶性或大叶性。
牛慢性肺泡气肿:肺体积显著增大,颜色苍白,实质内可见针头至豌豆大小的空泡,切割时发出特殊的爆裂间。切面平滑、干燥、呈海绵状或蜂窝状,切块在水中上浮三分之二以上。
8.牛肺间质气肿:标本为甘薯黑斑病中毒肺,肺体积增大,间质扩张,其中见串珠状排列的小气泡,气泡黄豆至核桃或鸡蛋大,有时可达拳头至小儿头大,肺膜光滑透明,易破裂。二.切片标本
1.纤维素性肺炎红色肝变期
镜下见肺泡壁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有一定数量的中性白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充满粉红染丝网状的纤维素,并可见纤维素穿过肺泡孔与相邻肺泡内的纤维素网连接,肺泡腔内含有大量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细支气管腔内也含有大量纤维素和脱落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小叶间质增宽,有大量纤维素渗出,胶原纤维肿胀、溶解,间质内浸泣有大量崩解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管扩张充满炎性渗出物。2.化脓性支气管肺炎
镜下见部分肺泡腔内充满红色渗出液,其中有漏出的红细胞、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或受压贫血。支气管腔内有粉红色浆液、脱落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支气管壁水肿增宽,支气管周围血管充血。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3.间质性肺炎(绵羊梅迪病)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下层中有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灶状聚集,肺泡壁上有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使肺泡壁增厚,甚至形成结节状。病灶内大部分肺泡内含有粉红色浆液、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部分肺泡扩张,甚至破裂。
实验十四 消化器官病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和识别胃肠炎炎和肝脏的常见病理变化特征.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1.鸡球虫病出血性肠炎:肠壁增厚,质地较硬,粘膜肿胀,广泛出血量暗黑色。
2.纤维素性出血性肠炎:甩壁充血、水肿,出血明显,有大量纤维素附着在粘膜面形成污绿色假膜。
3.副结核慢性增生性肠炎:肠壁增厚,粘膜肥厚折叠成脑回样,不易展平。4.肠穿孔:由直肠检查时引起马直肠破裂,裂口哆开,边缘不整齐。5.胃溃疡:可由微生物、寄生虫或营养因素引起。此标本为猪胃底部溃疡,溃疡大小和形状不一致,表面覆盖污灰色坏死物质,溃疡灶边缘肿胀肥厚。6.肝硬变:主要特征为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呈灰白色网格,小叶轮廓明显。肝脏质地变硬,切开时有抵抗感,体积缩小变形,表面呈颗粒状或结节状。肝常染胆色素,色彩斑驳。有的硬变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平滑,结缔组织弥漫增生,小叶结节不明显。肝片吸虫引起的肝硬变可见胆道增粗。二.切片标本 1.肝硬化
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分割肝小叶,使肝小叶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小岛,称假肝小叶。假肝小叶无中央静脉、中央静脉偏于一侧或有两个中央静脉。假小叶内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脂变甚至坏死。假小叶周围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可见新生的小胆管,其上皮细胞核染色稍深,还可见肝细胞团块或残存肝细胞再生形成的结节,即假胆管。2.肝坏死
镜下见肝小叶中凝固性坏死灶,其中充满大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坏死灶周边残留的肝细胞肿胀和脂变。3.胃溃疡
镜下见溃疡灶表面由少数炎性渗出物,其下为坏死的胃腺上皮组织,固有膜充血、出血,有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4.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肠粘膜表面深浅不一的坏死,甚至深达整个粘膜层。坏死灶表面有大量红细胞和纤维素渗出,坏死灶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坏死灶内血管轮廓尚存,其内有纤维素性血栓。粘膜下层和肌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5.急性卡他性胃炎
胃粘膜表面覆有粘液,粘膜上皮变性、脱落,粘膜层血管充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实验十五 泌尿生殖器官病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和识别各型肾炎、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病理变化特征.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1.急性渗出性肾小球性肾炎:肾脏体积肿大,黄褐色,质地脆弱。被膜容易剥离,切面皮质增厚,在红褐色背景上有无数呈放射状的灰黄色条纹。2.急性肾小球肾炎:猪肾体积肿大,颜色苍白,切面湿润,皮质增宽,皮髓质分界明显。
3.牛间质性肾炎:肾体积肿大、柔软,颜色苍白,被膜容易剥离。切面苍白湿润,皮髓界限模糊,肾实质较坚实。此为间质性肾炎的亚急性阶段。4.皱缩肾(慢性肾小球性肾炎):是急性肾为的转归。眼观肾体积缩小,颜色苍白,质地坚实,表面不平呈颗粒状,被膜难以剥离。切面苍白,皮质变窄,皮髓界限不清,有时可见灰白色条索贯穿皮质与髓质。5.乳牛肾盂肾炎:是一种化脓性肾炎,常由尿路感染引起。眼观肾体积显著肿大,皮质柔软,表面见淡黄色化脓灶。切面肾盂扩张,各有污浊脓液,部分乳头化脓坏死,髓质部尚可见,皮质中亦可见到黄色脓肿灶,周围有红色炎性反应带。
另一标本,肾高度肿大,被膜难剥离,表面有隆起的黄色化脓灶,切面皮质及髓质内有多个黄色化脓灶,由于结缔组织增生显著,肾苍白,质坚实,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液。6.肾盂积水:肾盂和肾盏扩张,同时肾实质萎缩,肾锥体的尖端变宽,形成囊状扩张,常见于泌尿道阻塞。
7.肾囊肿:多见于猪,亦可见于牛和兔,分先天性及后天性囊肿,一般属前者。眼观肾皮质部有单发或多发性囊肿,小的黄豆大或豌豆大,大的的核桃甚至鸡蛋大。囊壁薄而透明,内壁光滑,内含透明淡黄或略淡红色的清亮液体。
8.出血性子宫内膜炎:浆膜无明显变化,切开子宫,见子宫内膜弥漫性出血,呈紫红色,粘膜变性、坏死,上皮脱落。
9.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子宫腔内蓄积大量脓液,子宫腔扩张,子宫体增大。切开子宫后,见脓液呈黄白干酪样,子宫粘膜面粗糙,污秽无光,子宫壁增厚或变薄。
10.卵巢囊肿:此标本为卵泡性囊肿,卵巢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内含清亮液体,囊壁较厚。二.切片标本
1.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
镜下见肾小囊扩张,充满淡红色的浆液和丝网状纤维素,其中混有中性粒细胞和脱落的壁细胞,一些肾小囊中有漏出的红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肾小球细胞成分增多,毛细胞血管闭锁贫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管腔内充满蛋白液。肾小管间毛细血管充血或出血。
2.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镜下见肾小于体积增大,充满肾囊腔,肾小球血管丛内细胞增多,呈富核现象,动脉毛细血管受压贫血。增多的细胞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及浸润的少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3.慢性肾小球肾炎镜下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增厚明显,管腔逐渐狭小,最后完全闭塞,肾小球逐渐被结缔组织取代,发生玻璃样变,最后整个肾小球呈粉红染无结构团块,从而使出球小动脉供血的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增生的纤维组织收缩使病变的肾小球互相靠拢,残存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由立方形变为扁平。中小动脉壁增厚,要发生玻璃样变,管腔狭窄。4.慢性肾盂肾炎
镜下见肾髓质部有数个脓肿灶,周围有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包裹,其中浸润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有一些集合管和肾小管内均见脓细胞团块。5.间质性肾炎
镜下见肾小球周围及肾小管间结缔组织内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其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浆细胞浸润。6.中毒性肾病
镜下见近曲小管广泛凝固性坏死。坏死灶周围肾小管管腔内有蛋白液和细胞管型。
实验十六
神经器官病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和识别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雏鸡脑软化的特点.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对各型脑炎一般肉眼难以判别,在重症时可见蛛网膜及软膜水肿增厚,微浑浊,其血管因充血而显露,有时可见暗红色出血点,脑回增厚,略扁平,脑沟狭窄。脑实质松软,切面潮红湿润,并有血液从血管端流出。在剥开颅腔及切开实质时,可见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有多量浑浊液体。二.切片标本
1.急性非化脓性淋巴细胞性脑炎
血管管套:脑内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水肿。在小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形成管套。血管内皮细胞有肿胀、脱落现象。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元细胞肿胀、苍白,细胞核偏位,尼氏体溶解。一些神经元表现为嗜伊红深染,核固缩或消失。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在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常有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围绕呈卫星现象,小胶质细胞进入坏死的神经细胞内呈嗜神经元现象。在脑实质的其他部位,可见小胶质细胞结节性或弥散性增生。
脑膜增厚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出血,部分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脑膜上浸润有大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以脑沟处最明显。2.急性非化脓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
脑膜增厚,血管充血,血管壁及周围有许多幼稚性嗜酸性粒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脑实质血管数量增多,内皮肿胀变圆或脱落。血管扩张充血,周间隙增宽,浸润多量嗜酸粒细胞,围绕血管形成管套。灰质内见有散在的微小海绵状空腔化区。神经细胞变性,小胶质细胞呈弥漫或结节状增生。3.化脓性脑膜脑炎
脑膜特别是脑沟处脑膜增厚,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渗出,血管扩张充血;可见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及管内血栓形成。在脑膜上与脑室附近的脑组织内小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周间隙水肿增宽。4.化脓性脑炎
镜下见脑灰质内形成化脓灶。
实验十七 营养代谢病病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和识别常见营养代谢病病理特征.二、实验材料
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镜头纸、图画本等
三、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1.横纹肌变性坏死及结缔组织增生(白肌病)
病变多发生于臂、肩胛、胸、背部肌肉及膈肌与腰肌,肉眼见病变肌肉颜色苍白变淡,结构模糊,浑浊蜡样,质度脆弱,有些地方因肌肉结缔组织增生,而出现纵行灰白色条纹。除变性,坏死外,有时可见肌肉出血,在病变都出现暗红色斑块,背腰肌肉最显。2.骨软化与佝偻病
(1).马软骨症头骨:马骨软症时,头骨变化特别明显,由于骨质被破坏,骨样组织增生,因而骨肿胀松软。外观见面骨肿大,下颌骨质增厚,臼齿深埋,骨质易于折断或刺破.干制标本由于结缔纺织已被除去,因而呈现多孔疏松结构。
(2).猪骨软症头骨:头骨扁平,骨肿大,增厚,质度软弱,淡红色;骨质易被刀针等锐器切割或穿透,由于骨质肿大,柔软,尚可见头部肿大,鼻道狭窄及臼齿深埋现象。
(3).仔猪佝偻症:可见长骨短而粗,蘑菇样,骨板增宽不规则,并见出血,骨弯曲易切割,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肿大成肋骨串珠。3.仔猪缺锌病
病变主要见于前后肢、头部、耳和尾部皮肤,病变皮肤因角化不全,显著增厚,起皱、粗糙、呈现裂缝与凹凸不平的褐色厚痂。
二、切片标本 1.骨软症(头骨)
骨组织大部分被破坏、吸收或消失。残留骨质钙盐减少,呈兰色条索或块状,其余大片淡红区域为增生的骨样组织。在淡兰色的骨质残片中可见骨细胞萎缩、消失,仅留下空囊。而染成兰色的钙盐仅在于骨残片的中央,其边缘钙盐已完全消失而成类骨组织,残留骨质的边缘,可见两种细胞:胞浆紫红、核集中一侧或中央。形态不规则的多核破骨细胞和较大而多角形的成骨细跑。表明骨的破坏与再生相互交错进行。残留骨质以外的地方为堆积的骨样组织,、其中有大量的成骨细胞。2.佝偻病(长骨)
软骨细胞肥大区没有钙盐沉着,也没有血管从干骺端侵入此区,缺少这两个条件时,软骨细胞吸收延迟而大量堆积,正常的柱状排列消失,新形成的骨样组织不能钙化而堆积起来,骺板软骨明显增厚。3.化脓性肌炎
肌层有弥散性中性白细胞浸润和多发性小脓肿形成,肌纤维变性、肿胀,局灶性坏死和溶解。中性粒细胞弥散性浸润于坏死灶和脓肿处有大量淡红色的蛋白网丝形成,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4.白肌病(雏鸡)
肌纤维肿胀,横纹与纵纹消失,肌纤维内出现透明变性或空泡变性;严重时见一些肌纤维呈红染均质状,或肌浆破裂,浓缩成团块状的凝固性坏死,胞核固缩、破碎或消失.另一些肌段,肌纤维可呈坏死溶解为空泡网架,在坏死肌段内可见巨噬细胞、假嗜伊红白细胞浸润和成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出现。肌纤维间血管充血、水肿。
第三篇: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彩图详细版
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
实验须知
兽医病理解剖学是形态学科,直观性强,实验部分在本课程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全部实验项目训练后,才可能掌握本门课程的最基本技能,才能真正理解病理解剖的基本理论,因而才谈得上把病理解剖学知识用作为后期各临床诊断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指导和服务于兽医临诊工作。
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尸体剖检和疾病病理学诊断,大体标本的眼观观察,组织切片的光学检查以及临诊病理讨论会这四个部分。
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所观察的各种对象,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静止的,片断的,往往是疾病发展过程某一阶段的一个侧面。因此,必须在病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思考,把观察到的各种病理现象结合起来,把它与发展中的疾病和病理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概念。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窥视病理现象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一、尸体剖检和疾病病理学诊断
尸检就是对病畜病禽尸体进行系统的或局部的病理剖检和检查,根据尸检所见,结合临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尸检是病理解剖学理论的最重要的来源,又是病理解剖学服务于临诊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各种畜禽的系统剖检程序和方法,病变脏器的检查、描述和记录方法,检查结果的分析综合方法,以及能够正确提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在教学安排上,要在课程内实现基本技能训练,还应要求学生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中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尸检。
要求不怕脏、累等,认真操作尽量避免漏检和误检等
二、大体标本的眼观观察
检查病变脏器要遵循规定的程序和方法。一般来说,先看整个脏器的大小和形状,再看表面和色泽,其后检查质度,观察剖面的组织纹理。若有病灶,则顺序地观察其分布、大小、形状、色泽、质度和剖面纹理及其组成。对病变脏器的描述和记录,原则上也应按此顺序。病变脏器及其邻近组织有病理性联系(如粘连、瘘管、病变蔓延等)时,应首先检查。
病理实验室保存的浸泡标本,均已用甲醛溶液作防腐固定,组织蛋白已凝固,因而和新鲜标本相比,体积稍缩小,其外形还可能有人为改变,质度均变硬实。
非原色保存的标本,固定和保存液均用4%甲醛(即10%的福尔马林溶液),组织中血红蛋白受甲醛作用后变为黑色,因此,含血多的部位和出血区均由红色、暗红色变为黑色,含血少的部位亦显灰色,与黑色物质沉着不能区分。胆红素可溶于水,有此色素浸润的黄疸组织,颜色减退。其他种类的色素不受甲醛溶液的影响而仍现原色。
原色保存的标本,在甲醛溶液固定后曾用乙醇作回色处理,血色素回复到原来的鲜红色。因而,回色和保存合适的标本,其颜色接近原色。
染色标本,因已用染料染色,组织中某些成分可显特定颜色,如脂肪组织用苏丹Ⅲ染色后由原来的洁白色变为红色;淀粉样变的标本用碘溶液处理后,淀粉样物质呈红褐色,而组织呈淡黄色。
三、切片标本的光学显微镜 检查亦应遵循一定的顺序。首先应知道材料的来源、制片的方法和染色的方法,并持切片对着光线做一眼观检查。接着在低倍镜下按顺序观察切片,确定何种组织和病变部位分布,注意有无制片缺陷,如染色不良、切片碎裂等,初步判定病变性质。然后,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代表性部位的组织学(如实质和间质成分,细胞的各组成成分)变化,异物和病理产物,色素和特殊结构物等。观察病灶要从外向内顺序,判明病灶层次,组织和细胞构成,以及病理产物性质等。最后,如果需要鉴别更细微的结构和病理产物,可用油镜观察,要重视培养用低倍镜识别组织病变的能力。
观察组织切片时,一定要通观全片,而且对每一个病变部位都要过细检查。在认真观察后,作出诊断。同时写出病变的描述和绘图。
常规检查的切片是石蜡包埋的、(H-E)染色的切片。在这种染片中,除色素一般不着染之外,其它成分被染成红色或蓝色。染成红色的,称为嗜酸性染色,即被伊红着染,包括有核细胞的细胞浆、红细胞、纤维素、血浆、胶原纤维等;染成蓝色的,称为嗜碱性染色,即苏木精着染,包括含核酸的细胞核、细菌菌块,含酸性粘多糖的粘液和类粘液、软骨的基质,以及钙盐等。分裂增殖旺盛的细胞如癌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的胞浆含较多的核酸物质,可被染成浅蓝色。有些正常或病理成分,需要用特殊染色方法显示。
观察病理切片时,应注意组织和细胞染色特性的改变,包括着染过深、过浅、出现异常染色成分。要从全局、立体的观察病理变化景象,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为诊断依据。
三、临诊-病理讨论会
临诊-病理讨论会 被列为本门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在于增强学生的临诊生产观点,提高运用病理学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病理解剖学理论知识有重要促进作用。
兽医病理学实习指导书实习守则
病理解剖学部分的实验观察是客观的描述所见到的病理变化,并加以讨论.因此在实习时学生应忠实地记录与描绘所见病变,非在教师授意下,决不许虚构.在观察组织学标本(切片)时,应遵循下述守则: 在显微镜状态下:
1、先用低倍镜将切片顺次观察一遍.找到指导书中所指示的病变部位
2、以高倍镜观察病变的详细结构
3、根据指导书中所指定的内容,以彩色铅笔描绘病变.4、在描绘时,单筒显微镜以左眼观察切片,右眼看着绘图纸描绘
5、标本观察时结合幻灯图片观察眼观标本并认真绘出组织学病变 学生在实习时,应爱护仪器与实习器材:
1、微镜使用后妥加保管.2、眼观标本不得任意摇晃,取出或用手(器械)触挟,爱护切片,实习后交还原处 学生在实习前,应做好以下准备 1,图纸(白道林纸或优质新闻纸)2,削好的彩色铅笔(至少红蓝两种)3,预习实习指导书.4,预习有关器官的组织学结构.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肺充血和肝慢性淤血的形态特点
2、掌握血栓的形态特点
3、掌握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肉眼及镜下形态特点
4、熟悉出血的类型及肉眼形态特点
实验内容:观察和绘出显微标本图片
1、动脉充血
2、静脉性充血
3、血栓和栓塞
4、局部贫血和梗死
实验材料:幻灯和镜下标本图片和切片
切片包括:肾充血;肾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淋巴结炎。幻灯片:如下:
图1:肺动脉性充血图片一
肺的动脉性充血: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红细胞,由于充血多见于炎性过程中,故常见炎性细胞、渗出液、出血和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等症状。
图片2
Fig.1.Hyperemia of capillaries of pulmonary alveoli and mononuclear infiltration were shown.Fibrin and red blood cells could be found inside the alveolar spaces.(HE staining, original magnification×200).;Fig.2.Thickened basement membranes of capillaries and widened walls of pulmonary alveoli with fibrinous deposition were detected.(HE staining, original magnification×200);Fig.3.Hyaline-membrane formation was observed.(HE staining, original magnification×200);Fig.4.Epithelium desquamation of bronchioles mucosa could be detected, together with neutrophils and some fibrous thrombosis in the accompanied vessels.(HE staining, original magnification×200).图片3:实物图片 发生充血的组织色泽鲜红,体积轻度增大,代谢旺盛,温度升高,功能增强(如腺体或粘膜的分泌增多等),位于体表时血管有明显的搏动感。
图4:其它充血组织学变化
>动脉性充血
动脉性充血
肺充血(猪)
淋巴结充血(猪)
肠粘膜充血(马)
纤维素性肺炎(猪)
血管反应(猪)
犊牛狂犬病
非特异性急性充血性脾炎(急性脾肿瘤)
非特异反应性增生(增生性脾炎)
血管反应(马)
图5:静脉性淤血肝脏(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 肝表面光滑,被膜紧张,体积稍大。表面及切面可见弥漫分布的棕褐色(原为红色,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棕褐色)与黄色相间的斑纹,在肝的切面上构成网络的图纹,形似槟榔。
[慢性肝淤血] 肝表面光滑,被膜紧张,体积稍大。表面及切面可见弥漫分布的棕褐色(原为红色,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棕褐色)与黄色相间的斑纹,在肝的切面上构成网络的图纹,形似槟榔
图片6:
[慢性肝淤血]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周围的肝窦明显扩张淤血,肝索萎缩、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
图片7:其它充血 淤血
静脉性充血
肺淤血(鹿)
>肺淤血(鸡)
肝淤血(马)
肝淤血(马)
脾淤血(马)
肾淤血(猪)
肾淤血
图片7:
渗出性出血在病理形态上表现斑点状出血
肾出血(猪瘟)
血管反应(猪)
血小板样活性紫癜病
消耗凝固病及出血
非特异性淋巴结出血
血栓
白色血栓(white thrombus):眼观:血小板血栓呈灰白色、质地较坚实的小丘,于心瓣膜紧密相连故又称白色血栓;光镜下:为细小、均匀一致、无结构的血小板团块,血小板兼有微量纤维蛋白和白细胞存在。电镜:可见血小板紧密接触,保持一定轮廓,但颗粒已消失。一般心脏和动脉内的血栓主要是白色血栓,白色血栓牢固地粘附于心瓣膜及血管壁上,不易被血流速度较快的血液冲走。
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原,呈网状横挂于血小板小梁之间,其中网罗有白细胞和大量的红细胞,此凝固成红白相间的层状结构,因此称为混合性血栓(mixture thrombus)
随着血管内混合血栓的形成并组建增大,血流更为缓慢,当管腔完全被阻塞后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发生凝固,形成条索状血凝块,成为红色血栓(red thrombus);又称凝固血栓(coagulation thrombus)。当血栓最后完全阻塞血管腔,导致血流停止后,后部血管腔内血液迅速凝固,形成红色血栓。这种血栓与生理性的凝血作用相同,首先是纤维素析出,而后由红细胞、白细胞凝集形成的血栓
贫血性梗死多发生于肾、心、脑等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这种梗死灶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故又称为白色梗死(white infarction)。梗死灶的形态与阻塞动脉的分布区域一致。如肾贫血性梗死灶呈锥体状,锥底为肾表面,尖端指向 血管堵塞部位,心脏的梗死灶呈不规则的地图状,肠管的梗死灶呈节段状。梗死一般为凝固性坏死,梗死灶稍隆起,略微干燥、硬固,周围有充血出血带。而脑组织的梗死为液化性坏死。镜检梗死组织,原组织结构轮廓尚可辨认,但微细结构模糊不清,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崩解。
[肾贫血性梗死] 肾表面、切面见灰白色、无光泽坏死病灶。病灶略呈三角形,三角形底贴器官被膜,边缘有暗褐色带。呈凝固性坏死改变,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保存
红色梗死(red infarct)或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指局部组织发生梗死的同时伴有明显的出血,故言观呈暗红色。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肺脏和肠管。
眼观:出血性梗死的病灶呈紫红色,体积稍增大,质地硬实,其变化与贫血性梗死的基本情况相同。镜检:除有组织凝固性坏死外,在梗死区内充满大量的红细胞。
[肺出血性梗死]肺脏有双重血液供应,吻合支十分丰富,故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梗死,但如果动脉栓塞的同时,伴有高度的肺淤血,由于静脉压增高,支气管的侧枝循环不易建立,于是血流停止而发生梗死。血液通过损伤的血管壁进入梗死灶,使梗死区陈干红色或紫红色。
[肺出血性梗死] 肺切面被膜下见一境界清楚的略呈三角形的暗褐色病灶,病灶失去正常肺组织的多孔海绵状结构。相
[肺出血性梗死发生机制示意图]
问题:
1、充血和淤血的区别?
2、出血的种类?
3、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区别?
4、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组成;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的定义?
图7-2 淋巴结
①被膜 ②淋巴小结
③胸腺依赖区 ④被膜下淋巴窦 ⑤淋巴索 ⑥髓质淋巴窦
实验
二、组织与细胞的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萎缩,变性,坏死在显微镜下的病变特点,并了解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内容:
1、观察萎缩,变性,坏死的眼观病变特点
3、绘出和观察萎缩,变性,坏死在显微镜下的病变特点
4、了解寄生虫结节的形态学特征 实验材料
图片及病理切片
1肾颗粒变性,2肾脂肪变性。3 肝寄生虫结节 肾贫血性梗死 图片如下:
(1)、萎缩
图一
心肌褐色萎缩 brown atrophy of heart:心肌纤维内可见褐色素沉积,位于核的一极,肌纤维素萎缩。
图二:
心肌萎缩 atrophy of heart muscles:肌纤维直径变小,胞核小而深染,细胞间间隙增宽。
图三:
肌纤维变细,细胞间距增大;胞核变小病深染。
(2)、变性
图一:肾颗粒变性
图二:肾颗粒变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凸入管腔,胞浆混浊,充满细小的蛋白质颗粒。
图四:心肌颗粒变性时
心肌颗粒变性时,心肌纤维肿胀变粗,横纹淡化或消失,肌原纤维模糊不清,在肌原纤维之间可见成串的颗粒状结构,核周隙明显可见
图四:水泡变性
[肝细胞水泡变性] 肝细胞体积增大,变圆,胞浆颜色变浅,疏松
图五 玻璃样变性
肾透明滴状变(猪瘟)
[细胞内玻璃样变]
肝细胞内mallory小体形成,红染,边界清楚。
图六:脾淀粉样变性
脾小梁淀粉样变(马)
镜检:淀粉样物质呈云朵状,淡红
色。沉着部位淋巴细胞减少或消失。
图七:肾淀粉样变性
0
镜检
淀粉样物质主要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肾小球内出现粉红色的团块状物质,严重时肾小球完全被淀粉样物质所取代。有时肾小管基膜上也有沉着。
(3)坏死
图一:
[肾凝固性坏死] 切面可见一灰白色坏死区,干燥,边界清楚,可见暗红色出血带。[肾凝固性坏死] 切面可见一灰白色坏死区,干燥,边界清楚,可见暗红色出血带。
图二:
[肾贫血性梗死]
呈凝固性坏死改变,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保存
问
题:
1、萎缩的原因、定义?
2、变性、坏死的分那几类及其定义?
3、坏死的类型及细胞核和细胞质及间质的变化
第四篇: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目的
病理学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观察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的形态变化和动物实验,尸体解剖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内容并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综合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必要训练。
(一)大体标本
实习中观察的大体标本是取自尸体解剖或手术切除材料,用固定液(通常用10%中性福尔马林)封存在标本瓶中的标本。观察大体标本时,首先要辨认是何种器官或组织,然后与正常器官进行比较(大小,外形,色泽,质地等),找出病变之所在。分析,判断病变性质。并思考其发生,发展和结局。
(二)病理切片
实习用的病理切片是从病变处或并便于正常交界处取下的组织,经过切片(通常为石蜡切片)和染色(一般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制作而成。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外形及染色情况,有时可初步判定是何种组织及病变部位(如溃疡等)。然后,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实质器官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为了进一步观察某些病变的微细结构变化则用高倍镜观察(一般不需要用油镜观察)。
观察病理切片时应与大标本病变联系一并思考。
(三)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地造成各种病理过程中,注意观察动物的变化,记录试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
(四)病理模型及电化教学
实习课中可安排观看病理模型,幻灯片,显微投影,录像,电影等。可以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五)实体解剖见习
三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复习与本次实习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与指导,了解实习内容与要求。
2.实验时严肃认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按实习指导仔细观察标本,课后及时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一
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实验目的
1)复习变性、坏死的概念、原因、类型及修复的过程。
2)掌握肾混浊肿胀、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学特点。实验原理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组织大体结构,找出染色均匀、病变典型的区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实验器材
双目显微镜、病理切片、实验桌 实验内容和要求
绘出高倍镜下的病理变化图
一、肾混浊肿胀
低倍镜观察:首先找到皮质,认出肾小球及近曲小管,然后着重观察近曲小管的变化。
高倍镜观察: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大,突入管腔使管腔狭小呈星芒状,胞浆内充满无数大小相近,伊红染色的小颗粒,有的胞核被胞浆内颗粒遮盖二模糊不清。上皮细胞界限不清楚,少数管腔可见红染的蛋白物质。
二、肝脂肪变性
低倍镜观察:全面观察肝组织,可发现一些肝细胞浆内含有境界清晰,中空无物,大小不等的空泡(制片过程中脂滴被酒精,二甲苯溶解而留下空泡)。空泡大时肝细胞核可被挤压至一侧,与脂肪细胞相似。肝窦明显受压变窄。
高倍镜观察:病变处肝细胞的变化。注意观察病变部位是在肝小叶中心还是在汇管区附近?
三、肉芽组织
低倍镜观察:表层为淡性渗出物,由纤维素,炎细胞及坏死五只构成。其下方为炎性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毛细血管与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排列方向与表面垂直,近表面处成弓状突起。深层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与表面平行,为瘢痕组织。
高倍镜观察:新生毛细血管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肥大,向腔内突出。纤维母细胞位于毛细血管之间,细胞较大,呈椭圆形,梭形或星芒状,核大淡然,有1~2个核仁,胞浆略嗜碱性。纤维母细胞逐渐成熟,变成长梭形,胞浆减少,核也呈长梭形,深染,此为纤维细胞。
四、干酪样坏死(肺,肾或淋巴结结核标本)
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灶状粉染区。
高倍镜观察:干酪样坏死成粉红色,细颗粒状,无定型,其中有的可混有核碎屑。坏死周边可见结核改变。实验报告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实验目的
1)复习充血的类型、机理,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2)掌握典型的肝淤血和肺淤血的病理特征。实验原理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组织大体结构,找出染色均匀、病变典型的区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实验器材
双目显微镜、病理切片、实验桌 实验内容和要求
绘出高倍镜下的病理变化图 1.肺或肝淤血
肺淤血:低倍镜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红细胞,肺泡间隔因而增宽。肺泡腔内有淡红色的漏出液,形成肺水肿,肺泡内和肺间质中有时可以见到多少不等的心力衰竭细胞。高倍镜观察心力衰竭细胞的胞浆内含有棕黄色颗粒的含铁血黄素。
肝淤血:低倍镜观察: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可萎缩消失,或浆泡内出现圆形空炮(脂肪变形)。有时校也中央区也可见纤维组织增多,并向周围小叶伸展。2.混合血栓
肉眼:切片内见官腔已闭塞。低倍镜观察:见血管腔内为染成粉红色之小梁,小梁呈分支状,淤血管壁紧密相连,小梁周边可看细胞成分。
高倍镜观察:粉红色小梁即血小板梁,小梁之间有身粉红色细网状的纤维素,其中网罗了大量红细胞和少许白细胞。实验报告
实验三
炎 症
实验目的
1)复习炎症的原因、类型、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阑尾炎、炎性息肉的镜下形态学特点。实验原理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组织大体结构,找出染色均匀、病变典型的区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实验器材
双目显微镜、病理切片、实验桌 实验内容和要求
绘出高倍镜下的病理变化图 1. 各种炎症细胞
中性粒细胞(大叶性肺炎之灰肝期):低倍镜观察:见肺泡腔内主要为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渗出。高倍镜观察:中性粒细胞胞浆染成淡粉红色,HE染色中中性颗粒不明显,胞核紫蓝色,分叶状(2~3叶居多),有的细胞胞浆已溶解破坏。
浆细胞,淋巴细胞(慢性宫颈炎):低倍镜观察:见发炎组织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高倍镜观察:大多数细胞呈椭圆形,核偏位于一侧,核染色质呈车轮状排列,细胞之胞浆丰富,呈嗜碱性染色,此即浆细胞。淋巴细胞体积较小,核呈圆形,脓染,胞浆极少。
嗜酸性粒细胞(肉呀组织):低倍镜观察:见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核呈椭圆或肾形,常偏于细胞一则。高倍镜观察:核染色质分布均匀,着色较浅。
2、纤维素性心包炎
肉眼:深粉红色为心肌炎,淡蓝色处为心内膜,心外膜显著增厚,起表面有淡粉红色之纤维素。低倍镜观察:心外膜有一带状染成粉红色或浅粉红色、形状不整之物质,此即纤维素。高倍镜观察:纤维俗呈细网状、颗粒状、团块状不定形结构,呈浓淡不均之粉红色。其中甲扎少量破碎之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向内可见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纤维细胞及疏松的结蒂组织,在向内可见心肌。
3、炎性息肉(宫颈息肉)低倍镜观察:见息肉表面被覆单层柱状上皮,有处上皮已坏死脱落损坏。芥蒂组织间质充血、水肿并伴有腺体增生及炎细胞浸润。高倍镜观察:腺体及炎细胞形态。实验报告
实验四 肿瘤
(一)实验目的
1)复习肿瘤的概念、病因、特性、类型;
2)掌握乳头状瘤、鳞癌、腺癌的病理学特点。
实验原理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组织大体结构,找出染色均匀、病变典型的区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实验器材
双目显微镜、病理切片、实验桌 实验内容和要求
绘出高倍镜下的病理变化图
1、息肉状腺瘤 低倍镜观察:见瘤组织由多数腺腔及间质构成。腺腔之大小、形状轻度不等。高倍镜观察:瘤细胞之形态与正常之大肠腺上皮相似,细胞分化程度高,呈柱状并有多数杯状细胞,细胞之大小、形状较规整。间质量少,有结缔组织和血管构成,其中有炎细胞浸润。
2、乳头状瘤
低倍镜观察:见多数分支乳头状结构。乳头表面由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乳头中心为纤维组织、血管。高倍镜观察:选纵切的乳头观察其结构。乳头表面为鳞状上皮角化层、向下依次为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排列规则,无侵入间质现象。间质随上皮长入乳头内,其中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3、鳞状细胞癌
低倍镜观察:见多数癌细胞集团,呈片装货索条状排列,此即癌巢,位于结缔组织间质中。高倍镜观察:癌巢内之癌细胞具有鳞状上皮细胞的某些特征,分化较好的癌巢中央有粉红色同心圆性排列之角化珠,即癌珠。间质中常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4、腺癌
低倍镜观察:见癌细胞呈腺管状排列,官腔大小不等,腺上皮排列层次紊乱,细胞形态不一,和分裂像易见。粘膜下层及肌层弈有癌组织浸润。高倍镜观察癌细胞形态。实验报告
实验五
肿瘤
(二)实验目的
1)复习肿瘤的概念、病因、特性、类型; 2)掌握平滑肌瘤、纤维肉瘤的病理学特点。实验原理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组织大体结构,找出染色均匀、病变典型的区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实验器材
双目显微镜、病理切片、实验桌 实验内容和要求
绘出高倍镜下的病理变化图
1、平滑肌瘤
低倍镜观察:瘤实质由形态较一致的长梭形瘤细胞所构成,呈纵横交错排列,间质为少许血管和疏松结缔组织。高倍镜观察瘤细胞形态,细胞核呈长杆状,两端略顿圆,胞浆红染。
2、纤维肉瘤
低倍镜观察:瘤细胞分散存在,无巢状结构,细胞丰富、纤维少、瘤细胞与纤维母细胞近似。高倍镜观察:瘤细胞多呈梭形,核呈椭圆形、圆形、不整形,核大小及不一致,核分裂像多,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肿瘤内含少量胶原纤维,毛细血管丰富。实验报告
实习六
心血管系统疾病
实验目的
1)复习风湿病、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掌握风湿性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
实验原理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组织大体结构,找出染色均匀、病变典型的区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实验器材
双目显微镜、病理切片、实验桌 实验内容和要求
绘出高倍镜下的病理变化图
1、风湿性心肌炎
低倍镜观察:首先找到心肌组织,然后在心肌纤维之间找到心肌间质。减小血管旁有成簇的病灶,此即风湿小体。高倍镜观察:典型的风湿小体中央有少量伊红色碎块状纤维素样坏死,周边有风湿细胞。该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碱性,单核或双核,核膜清楚,染色质浓集于中心,呈枭眼状,病灶内尚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2、动脉粥样性硬化
低倍镜观察:首先找到主动脉内膜,观察最突出的病变所在处。见斑块表面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并有玻璃样变性。在内膜深层近中膜处,可见又多量均匀无结构的红染物质构成的病灶,其中有一些无一定排列方向的针状空隙(胆固醇结晶),此即粥样性斑块。其中上可见吞噬了类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高倍镜观察泡沫细胞。实验报告
实验七
呼吸系统疾病
实验目的
1)复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2)掌握肺气肿、大叶性肺炎镜下形态学特点。实验原理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组织大体结构,找出染色均匀、病变典型的区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实验器材
双目显微镜、病理切片、实验桌 实验内容和要求
绘出高倍镜下的病理变化图
1、大叶性肺炎
红色肝样变期:低倍镜观察:肺普遍性实变,肺泡腔均充满大量渗出物,主要是纤维素及红细胞,而中性粒细胞较少。高倍镜观察:肺泡腔内渗出物的形态。纤维素常借肺泡壁之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相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灰色肝样变期:与红色肝样变起比较,渗出物有何不同?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情况如何?胸膜有无变化?
2、小叶性肺炎
低倍镜观察:病变呈灶状分布,多数实变区内有小织奇观。高倍镜观察:病灶中少数支气管粘膜上皮已破坏,部分脱落至管腔中,其中以可见炎性渗出物。支气管周围之肺组织实变,肺泡腔内也充满渗出物,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肺泡壁有充血及炎细胞浸润。
3、肺癌
肺燕麦细胞癌:低倍镜观察:癌细胞密集呈片或呈编制状排列,癌细胞体积小、胞浆少、嗜碱性、常为短梭形、核呈圆形或短梭形、浓染,和分裂像多见。高倍镜详细观察癌细胞形态。
肺鳞状细胞癌: 低倍镜观察:切片重大部分肺组织结构消失,为多数癌细胞巢所代替,个别癌巢中央可见角化珠。实验报告
实验八
消化系统疾病
实验目的
1)复习慢性胃炎、溃疡病、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2)掌握溃疡、肝炎、肝硬化的镜下形态学特点。实验原理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组织大体结构,找出染色均匀、病变典型的区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实验器材
双目显微镜、病理切片、实验桌 实验内容和要求
绘出高倍镜下的病理变化图
1、慢性胃溃疡
先用肉眼观察切片,见标本中央部有缺损,即溃疡部。低倍镜观察:溃疡表面为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依次向下为肉芽组织,深部则见大量纤维组织,其中胶原纤维较多,代替了原来之肌层。高倍镜观察:详细观察上述各层改变,并注意观察小血管壁有物变化。
2、门脉性感硬变
肉眼见切片组织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组成。低倍镜观察: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代以大小不
一、略呈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集团,其四周有纤维包绕,此即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大小不等,有者萎缩,有者近乎正常,有者体积增大。肝细胞索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损或偏位。贾晓叶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可见新生的小管壁及炎细胞浸润。高倍镜观察:再生之肝细胞体较大、深染,可有双核。
3、肝细胞癌
低倍镜观察:有许多大小不等排列成条索装货腺腔样的细胞团,其间为血窦。高倍镜观察:癌细胞分化较高者级似肝细胞,分化较低者,癌细胞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核大浓染,可见核分裂相继多核瘤巨细胞。实验报告
实验九
泌尿系统疾病
实验目的
1)复习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2)掌握急进新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镜下形态学特点。实验原理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组织大体结构,找出染色均匀、病变典型的区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实验器材
双目显微镜、病理切片、实验桌 实验内容和要求
绘出高倍镜下的病理变化图
1、急性肾小球肾炎
低倍镜观察: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内的细胞数目显著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管腔内可见各种管型。间质血管扩张充血。高倍镜观察:肾小球内细胞数目增多(光镜下不一区分细胞种类),毛细雪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部分肾球囊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核浆液渗出。
2、慢性肾小球肾炎
低倍镜观察:首先观看全片,然后者中观察肾皮质的各种变化。部分肾小球体积缩小,毛细血管丛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玻璃样变性,甚至呈伊红色物结构之小球。病变附近之肾小管萎缩,故使上述肾小球呈相对集中排列,部分肾小球呈代偿性肥大,其所属肾小管亦有扩张现象。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小动壁轻度增厚。高倍镜观察纤维化、玻璃样变的肾小球形态。实验报告
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课程编号:
3102114
系
别:
中医系
教 研 室:
形态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
李晓勇
陈丽娟
适用班级:
05级中医康复班
使用教材: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病理学》 实验学时:
二零零六
年 二 月
第五篇:病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1 第2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与组织适应、变性的常见类型及形态变化。
2、掌握坏死的形态变化及其后果。
3、掌握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
大体标本目录:
1、心脏褐色萎缩
2、脑萎缩
3、肾萎缩(肾盂积水)
4、心肌肥大
5、脂肪肝
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
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
8、脑液化性坏死
9、足干性坏疽
10、脾被膜玻璃样变
病理切片目录:
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
2、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3、肝细胞脂肪变性
4、细动脉玻璃样变
5、脾被膜玻璃样变
6、肉芽组织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心脏褐色萎缩:心脏体积变小(正常心脏大小相当于本人的右拳),心外膜微皱似增厚,冠状动脉弯曲呈蛇行状。心肌切面呈棕褐色,左心壁稍薄。
2.脑萎缩:大脑标本(蛛网膜及软脑膜已被剥除),两半球对称,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宽,尤以额叶为明显。本例脑萎缩系脑动脉硬化所致。
3.肾萎缩(肾盂积水):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见肾盂及肾盏明显扩张,肾实质 萎缩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多数标本可见肾盂出口处(或输尿管内)有结石嵌顿。试根据标本分析肾皮质属哪种萎缩?其发生机理如何?
4.心肌肥大: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切面左心室壁明显增厚(正常1cm左右),乳头肌明显增粗;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5.脂肪肝:标本为肝脏的冠状切面,体积略为增大或正常,边缘较钝,包膜光滑(如标本在新鲜时切制,可见因肝实质肿胀而出现的包膜外翻现象),肝组织呈黄色,有油腻感,质地均匀。
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脾表面坏死区边界清楚,周边出血带为棕黄色;切面见坏死区为三角形或楔形,灰白色,质密而干燥。其立体形状为锥体形,尖端指向脾门,底位于脾的表面。
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灰白至淡黄色,质松软、脆;坏死物经输尿管排出后继发空洞形成。
8.脑液化性坏死:大脑冠状切面,内囊附近之脑组织发生大片不规则液化、坏死,状似豆渣或破絮样,质软,大部份液化脱失,仅残留疏松之絮网状结构。
9.足干性坏疽:标本为外科截除之肢体,足趾、足背、足底均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坏死区干燥、皮肤皱缩,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
10.脾包膜玻璃样变:脾脏体积增大(由于慢性淤血),部分被膜明显增厚、呈灰白色。切面显示增厚的被膜呈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俗称“糖衣脾”。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透亮、淡染,重度水肿时,细胞膨大如气球,称为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
2.肾曲管上皮细胞水肿
肾曲管上皮(主要是近曲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胞质内布满淡伊红色的细颗粒,部分胞质已破溃脱落入曲管腔,细胞核的结构仍清晰。3.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多数圆形空泡,其边界清楚(该空泡为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去形成。如用冰冻切片,用脂溶性染料染色可使之着色),空泡大小不等。空泡较大时核常被挤至一边。血窦明显受压。上述变化以小叶中央区为甚。4.细动脉玻璃样变
脾细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5.脾包膜玻璃样变
增厚的脾包膜系由大量增生的胶原纤维组成,它们互相融合,呈均匀一致的无结构的毛玻璃样结构,其中残存极少量纤维细胞。6.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肉芽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组成。浅表部分毛细血管,方向与表面垂直,组织结构疏松,其中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深部之肉芽组织排列渐趋紧密,细胞及毛细血管腔缩小、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增多。
实验2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所致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2、掌握血栓的形态特点,并联系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3、掌握栓塞和梗死的形态特点、发生发展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4、了解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相互关系。
大体标本目录:
1、肝淤血(槟榔肝)
2、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
3、脾淤血
4、心瓣膜赘生物
5、心脏混合血栓
6、脑出血
7、心肌梗死
8、脾贫血性梗死
9、肠出血性梗死
病理切片目录:
1、慢性肝淤血
2、慢性肺淤血
3、混合血栓
4、机化血栓
5、心肌梗死
6、肺出血性梗死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肝淤血(槟榔肝):肝的冠状切面,表面光滑,包膜紧张,肝体积较肿大。切面可见均匀而弥漫分布的紫红色小点(肝小叶的中央区),它的周围呈灰黄色(小叶的边缘区),部分区域的紫红色小点相互融合,形成红黄相间的条索状结构,极似槟榔(一种中药材)的切面,故称肝淤血为槟榔肝。肝静脉扩张。
2、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肺的冠状切面,见表面胸膜大致菲薄、透明,并暴露出其下黑色的斑点及铁锈色的斑点(是什么?).肺组织切面呈均匀的淡棕黄色,并有散在的铁锈色斑点,肺组织较坚实(为什么?)。
3、脾淤血: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包膜增厚,切面见脾组织呈暗红色、灰白色条纹(即脾小梁)增多,并可见散在的铁锈色细小颗粒,脾小体不易看到
4、心瓣膜赘生物: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三尖瓣)上见单行排列、直径1~2mm大小的灰白色疣状赘生物,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所在之瓣膜可正常或有不同类型的病变(赘生物的本质是什么?)
5、心脏混合血栓:血栓位于左心房内,表面干燥、粗糙、无光泽,易碎,灰白中夹杂少数暗红色区
6、脑出血:大脑冠状切面近内囊区可见暗红色区(固定后呈灰黑色)出血区,质软、脆;可破入侧脑室。(多由何种疾病引起?)
7、心肌梗死:左心室前壁可见灰白、灰黄色病灶,质较硬、干燥、无光泽;梗死灶不规则,呈地图状。试问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8、脾贫血性梗死:脾的切面,包膜下可见一个或多个灰白色楔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尖端指向脾门,质致密,变灶四周围以出血带。其余部位的脾组织呈现淤血性变化。
9、肠出血性梗死:小肠一段。病变处肠壁肿胀、增厚,呈暗红或黑褐色,浆膜面干燥而粗糙,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粘膜皱襞肿胀、无光泽,部分区域粘膜表层已脱落,部分粘膜皱襞间有灰白色物覆盖。病变区与正常肠组织有明显的分界。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肝淤血 congestion of the liver
肝小叶结构尚存,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血窦扩张,充满红细胞,肝细胞索因受压而变细,甚至消失。有的肝小叶中央之淤血区扩展而与附近小叶的淤血区互相连接。小叶周围区域的肝细胞索完整,肝细胞有些正常,有些脂肪变,血窦不扩大。
2、慢性肺淤血 chronic pulmonary congestion of the lung 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肺泡腔内含心衰细胞或含铁血黄素;部分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水肿液;部分肺泡壁内可见红染的胶原纤维束(硬化)。
3、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us
低倍镜下见伊红色小梁状条纹和浅红色区相交织。伊红色小梁由许多已崩解而凝集成颗粒状的血小板所组成,其边缘处有许多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血小板小梁之间的浅红色部分为纤维蛋白构成的细网状结构,其中网罗着许多红细胞。
4、机化血栓 organized thrombus
低倍镜下见血管的腔已消失,为淡伊红色富于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所替代(机化)。高倍镜下见管腔中的结缔组织中有大小不一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部分区域尚有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腔隙,有的表面已有血管内皮细胞覆盖。腔内可见红细胞(再通)。部分切片尚可见小部分未机化的血栓残存。
5、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 梗死灶由肉芽组织取代,并形成瘢痕组织,可见炎细胞浸润。
6、肺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 of the lung
肉眼观察,切片中一部分组织疏松呈紫红色,另一部分组织致密呈暗红色(梗死区),紫红色区内,肺泡结构清楚、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有许多红、白细胞及纤维蛋白。在暗红色梗死区内见肺泡结构不清,肺泡上皮细胞核消失,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部分血管尚保存。所有的肺泡腔全为血细胞所充满。在梗死区边缘可见多量白细胞呈不规则分布,其中多数为中性粒细胞和一些淋巴细胞。
实验3 第4章 炎症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各类炎症的形态特点
2、掌握各种炎症细胞的镜下特点。
大体标本目录:
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绒毛心)
2、支气管假膜
3、肠管假膜
4、流行性出血性(肾)
5、蜂窝织性阑尾炎
6、肝脓肿
7、鼻炎性息肉
8、肠黏膜炎性息肉
9、宫颈炎性息肉
10、慢性扁桃体炎
11、肺炎性假瘤
病理切片目录:
1、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2、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3、宫颈炎性息肉
大体标本观察指导:
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绒毛心):心包壁层已被剪去,心外膜(脏层)表面粗糙,覆以一层灰黄色渗出物,呈破絮状或条索状,分布大致均匀,似毛巾的表面。
2、支气管假膜:与气管、支气管剥离,呈灰白色
3、肠管假膜:从肠管剥离的灰白色、污秽的膜样物,由纤维素性渗出物、坏死的黏膜上皮和细菌等凝固形成。
4、出血性炎(流行性出血热——肾):肾体积增大,髓质呈暗红色,髓放线条纹消失;皮质因贫血呈苍白色,皮、髓质对照分明;肾盂黏膜有不同程度出血,严重者波及整个肾盏。
5、蜂窝织性阑尾炎:阑尾增粗(为什么?),浆膜面失去光泽,附着灰白或淡黄色脓苔,粗糙、污秽,小静脉因显著淤血而清晰可见。横断面上:管壁增厚,管腔扩张或狭小,腔内含黄白色脓液或被粪石堵塞。
6、肝脓肿:在肝的切面可见一较大脓腔,近于圆形,腔内脓液在制作标本时流失;脓肿壁为较厚的灰白色纤维结缔组织。另见多个早期小脓肿。
7、鼻炎性息肉:标本取自于鼻腔,椭圆形,灰白色,表面光滑,略呈半透明状,质地细嫩,软、脆,似鲜荔枝样。
8、肠黏膜炎性息肉:肠黏膜多发性息肉,突出于黏膜表面
9、宫颈炎性息肉 :宫颈管内见突出于表面的增生性肿物,根部带蒂。
10、肺炎性假瘤:肺组织切面见灰白色肿物,分界清楚,由炎性增生所致,并非真性肿瘤。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蜂窝织性阑尾炎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此为阑尾的横切面,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充血,结构疏松,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布弥漫。腔内积有纤维蛋白性脓性渗出物,部分区域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粘膜下部分区域结构疏松明显,可见伊红均质的水肿液积集,浆膜表面附有少量纤维蛋白及脓细胞。
2、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心外膜(有脂肪组织和血管)被纤维素及炎性渗出物取代;纤维素为红染的细网状或片状物质。
3.炎性息肉(宫颈或鼻)inflammatory polyp
肉眼见组织呈瓜子形,较窄的一端有蒂。镜下除蒂部外,组织四周均有被覆上皮覆盖(鳞状或柱状,后者部分区域有增生),间质较疏松(为什么?),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有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以及少量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尤其以顶端为明显。蒂部组织较致密,有较大血管。
思考题:
1.根据标本和切片所见,如何从病理形态上诊断炎症病变。
2.分别从病变的形态和后果比较:
(1)浆膜的纤维蛋白性炎及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2)脓肿及蜂窝织炎;
(3)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
实验4 第5章 肿瘤
目的要求:
1、熟悉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生长方式和转移途经。
2、掌握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及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学区别。
3、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4、熟悉常见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生长方式。
5、掌握癌与肉瘤的主要形态学区别。
6、熟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的形态特征。
大体标本目录:
1、皮肤乳头状瘤(乳头状)
2、阴茎鳞形细胞癌(菜花状)
3、结肠多发性腺瘤(息肉状)
4、手指黄色纤维瘤(蕈状)
5、脂 肪 瘤(分叶状)
6、甲状腺腺瘤(结节状)
7、胃癌、大肠癌(溃疡状)
8、子宫平滑肌瘤(球形)
9、肺转移性癌(血道转移)
10、肝转移性胃癌(血道转移)
11、纤维瘤
12、海绵状血管瘤
13、纤维肉瘤
1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5、脂肪肉瘤
16、骨肉瘤
17、畸胎瘤
病理切片目录:
1、肿瘤细胞异型性(横纹肌肉瘤)
2、淋巴结转移癌
3、大肠腺瘤 33#
4、大肠腺癌 34#
5、皮肤高分化鳞癌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皮肤乳头状瘤:肿瘤突出于皮肤表面,呈外生乳头状生长,无浸润现象。
2、阴茎鳞形细胞癌:阴茎头部被灰红色菜花状肿块取代,切面见肿瘤呈乳头状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有的标本可见肿瘤侵及、破坏尿道及海绵体。
3、息肉状肠腺瘤:肿瘤位于肠黏膜面,向肠腔内呈外生性生长,形成息肉状或乳头状突起,根部有蒂与黏膜相连,无浸润现象。呈乳头或绒毛状者易癌变。
4、手指黄色纤维瘤:肿瘤位于手指背面,外生性生长,呈蕈状,无浸润现象。
5、脂肪瘤:肿瘤呈扁圆形或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黄色,质地柔软有油腻感(似正常脂肪组织);切面见瘤组织内有纤细之纤维组织间隔。
6、甲状腺腺瘤:肿瘤呈球形或结节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呈膨胀性生长,切面呈灰白色,实性,质地均匀,常并发出血、囊性变。
7、胃癌、大肠癌(溃疡状):胃(肠)黏膜面有一大溃疡(直径常>2cm);溃疡外形不规则或呈皿状、火山口状;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及坏死。
8、子宫平滑肌瘤(球形):标本可见正常子宫结构,在子宫肌壁间、黏膜下或浆膜下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球形结节,境界清楚,质韧;切面灰白色,可见旋涡状或编织状条纹,肿瘤无包膜,周围正常平滑肌组织可呈受压状改变。平滑肌瘤可伴有黏液变性或红色变性等。
9、肺转移性癌(血道转移):肺表面及切面有多个散在分布的球形肿瘤结节,分界清楚,但无包膜形成。
10、肝转移性胃癌(血道转移):肝脏切面见多个球形结节,分界清楚。肿瘤中央可有坏死出血,靠近包膜之肿瘤结节中央可见“癌脐”。
11、纤维瘤:肿瘤呈球形或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色,可见编织状的条纹,质地硬韧。
12、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呈紫红色(固定标本为暗褐色),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质地软。切面见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腔隙,内含血液(血凝块),其间有薄的间隔,状似海绵。
13、纤维肉瘤:肿瘤呈结节状,可有假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或棕黄色,质韧,也可呈鱼肉状,质地柔软,常可继发出血、坏死。
1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多呈结节状,无包膜,切面灰白或灰黄色,鱼肉状。
15、脂肪肉瘤:肿瘤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可有薄层不完整包膜;分化较好者切面呈黄色,似脂肪组织;分化较差者可呈黏液样或鱼肉样改变;生长于腹膜后时肿瘤体积较大。
16、骨肉瘤:骨骺端呈梭形膨大,骨髓腔及骨骺端有广泛的灰白色肿瘤组织,骨髓腔破坏或消失而代之以瘤组织。肿瘤侵犯破坏骨皮质,骨外膜被掀起并形成新生骨,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新生骨内有许多新生骨小梁和小血管与骨表面垂直呈放射状;骨肉瘤组织中肿瘤性骨质杂以黄白色,质坚硬。
17、畸胎瘤: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残基中潜在生殖细胞的肿瘤,往往含有二个或二个以上胚层的多种瘤组织成分。常见于卵巢和睾丸,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面多呈单房囊状,囊壁上常有一结节状隆起,结节内有多种瘤组织成分。囊内有皮脂、毛发、骨、软骨、黏液、浆液、牙齿等。可分为良性、恶性,良性者多为囊性,各种组织基本分化成熟,故称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性者多为实性,含分化不成熟的胚胎样组织,又称为未成熟实性畸胎瘤。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横纹肌肉瘤)30# 瘤细胞大小不一,可见较多的瘤巨细胞(单核或多核);形状不一致,畸形怪状;胞质嗜碱性增强;瘤细胞核:1)大,大小不一,可出现巨核;2)数目不一,单核、双核或多核;3)形状不一,出现畸形怪状;4)染色不一,核染色深,深浅不一,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常堆积于核膜下,使核膜增厚;5)核分裂像增多,病理性核分裂常见,常呈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核分裂的标志:染色质浓集,着色更深;核膜消失,边缘不光滑)核/浆比例增大。
2、淋巴结转移性癌 39#(1)大部分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代之大量肿瘤组织;(2)肿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癌巢),其间有纤维间质;(3)癌细胞有明显异型性。
(4)部分癌巢中央有坏死,呈一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3、大肠腺瘤 33#(1)肿瘤的实质为大小、形状不一的增生腺体,排列不规则,腺体间为纤维血管组织(肿瘤间质),其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
(2)瘤细胞似正常细胞或稍大,无恶性特征:1)腺上皮细胞基本上是单层排列;2)有很多黏液分泌细胞,核位于基底部,胞浆上方有黏液分泌空泡,呈杯状,似正常杯状细胞;(3)核/浆比例基本正常;
(4)核和整个瘤细胞的排列整齐,核分裂像少。
4、大肠腺癌 34#(1)癌细胞排列成腺体状(每个腺体均为一个癌巢),但腺体(癌巢)染色深,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癌组织浸润到黏膜下层和肌层。(2)癌细胞排列成多层,异型性明显;(3)核排列方向紊乱(极性消失),不一定在基底部;(4)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增大;(5)核分裂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6)无杯状细胞。
5、皮肤高分化鳞癌
见大小形状不一的癌巢(肿瘤实质),边界清楚,癌巢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肿瘤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癌巢由分化较好的似鳞状细胞的癌细胞构成,癌细胞层次分明,最外周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其内主要细胞成分是棘层细胞,有的可见细胞间桥,癌巢中央棘层细胞逐渐变薄、变梭,细胞成熟并产生角化物,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角化珠,其内可见紫兰色钙盐沉积。
思考题:
1、如何从形态上区别肿瘤的良恶性?
2、体表的肿瘤如何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初步确定它是良性还是恶性?
3、良性和恶性肿瘤对机体危害各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肿瘤转移?常见肿瘤转移的方式有哪些?
5、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形态上有何异同?
6、认识肿瘤转移的规律有什么实践意义?
实验5 第14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发生发展及其后果。
2、掌握高血压病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后果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在不同脏器所引起的后果及其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大体标本目录:
1、二尖瓣狭窄
2、主动脉粥样硬化
3、脑动脉粥样硬化
4、高血压性心脏病
5、原发性固缩肾
6、高血压脑出血
病理切片目录:
1、主动脉粥样硬化
2、风湿性心肌炎
3、原发性高血压肾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瓣膜增厚、变硬、变形,无弹性;有的标本二尖瓣相互粘连,二尖瓣口缩小呈鱼口状或裂隙状,而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室萎缩。
2、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内膜见散在分布的黄色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平坦或微隆起;有的标本内膜上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蜡滴状突起的斑块(纤维斑块);有时内膜上散在大小不等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见斑块表面覆以纤维帽,深层有多量黄色粥糜样物(粥样斑块),粥样斑块常继发斑块内出血、破裂形成粥瘤样溃疡或有钙盐沉着。
3、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呈大小、粗细不等,管壁增厚变硬,透过外膜隐约可见管壁内散在分布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粥样斑块,动脉外观呈节段性或串珠状变化。
4、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左心室肌壁明显增厚达2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腔不扩大,称向心性肥大;(如左心腔明显扩张,左心室肌壁明显变薄,乳头肌和肉柱变细,称为离心性肥大)。
5、原发性固缩肾: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约50g~100g,(正常120g~140g),质地变硬,表面见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突起;切面皮质变薄,≤2mm(正常3mm~5mm),皮髓质交界处的肾小动脉壁增厚变硬,呈鱼口状哆开。
6、高血压脑出血:脑内囊处(为什么此处易出血?)见一出血病灶呈暗红色或灰褐色(固定后呈黑色),血液可破入侧脑室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 主动脉粥样硬化 41# 内膜凸起部分为增厚的内膜。呈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即纤维帽);纤维帽的深部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其中有较多呈针状空隙的胆固醇结晶(粥样病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中膜萎缩。2. 风湿性心肌炎 40# 心肌间质内血管附近可见成堆细胞构成的梭形病灶,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风湿小体中央可见少量红染无结构、呈碎片状的纤维素样坏死物,附近有成团的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风湿细胞大,核大,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或纵切面呈毛虫状。风湿细胞可为单核或多核。3. 原发性高血压肾 43# 一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其相应的肾小管萎缩、消失,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一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代偿性扩张;入球动脉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
实验6 第15章 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并了解两种肺炎的异同。
2、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熟悉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硅肺、肺癌、鼻咽癌的病变特点。大体标本目录: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肺气肿
4、支气管扩张
5、中央型肺癌
6、周围型肺癌
病理切片目录:
1、大叶性肺炎(灰肝期)
2、小叶性肺炎
3、硅肺
4、肺癌
5、肺气肿
6、鼻咽癌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病变肺叶肿大,灰白色,质实如肝,切面实性、灰白、干燥、颗粒状,表面黏附有灰白色渗出物。
2、小叶性肺炎:肺切面散在灰黄色实变病灶,边界不清,似“梅花”斑状,以下叶背侧多见;病灶大小不等,直径多在1.0cm左右(相当于肺小叶范围);病灶中央常见一至两个扩张的细支气管断面。
3、肺气肿:气肿肺呈弥漫性膨大,边缘钝圆,色苍白,比重变轻;肺组织柔软而弹性差,压痕不易消退;切面呈蜂窝状,部分可见直径超过1cm的大泡(大泡性肺气肿)。
4、支气管扩张症:肺切面可见部分支气管呈圆柱或囊状扩张,延伸至肺膜下;扩张的支气管壁增厚、灰白色,管腔可见脓性分泌物。
5、中央型肺癌:肺门部可见一灰白色肿块,与主(叶)支气管关系密切,形状不规则,支气管壁被癌组织侵犯破坏,肿瘤与肺组织分界不清;切面 灰白色、干燥、质脆。
6、周围型肺癌:肺叶周边部近胸膜处见单个结节或球形肿块,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肿瘤直径2cm~8cm,灰白色,边界较清楚,无包膜。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低倍镜:肺组织结构存在,肺泡腔内见炎性渗出物;肺泡壁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高倍镜:肺泡腔内渗出物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红染细网状的纤维蛋白,有的纤维蛋白通过肺泡间孔相连;部分肺泡腔内纤维蛋白溶解,中性粒细胞变性,有单核细胞渗出;肺泡腔内渗出物较多者,肺泡壁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而渗出物少或溶解者,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并见扩张。2.小叶性肺炎
低倍镜:肺组织内可见弥漫散在的灶性病变,病灶间肺泡腔代偿性扩张;病变中心细支气管腔内有炎性渗出物,管壁充血,炎细胞浸润,其周围肺泡腔内可见炎性水肿和渗出物。高倍镜:病变细支气管壁的纤毛柱状上皮脱落,管腔内、管壁及周围肺泡腔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纤维蛋白及个别单核细胞;部分病灶已超过细支气管所属小叶范围;病灶间肺泡腔扩张,有多少不等的浆液和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3.硅肺
低倍镜:肺组织中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红染的圆形病灶,大部分间质已纤维化,有较多棕黑色的碳末沉着。
高倍镜:圆形病灶为硅结节。主要由呈同心圆状或旋涡状排列的、红染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似“洋葱皮”样结构;间质纤维化明显。4.肺癌
鳞癌:肺组织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癌巢,部分癌巢中央有大片坏死;癌细胞有明显异型性,癌细胞间可见少量细胞间桥,部分癌巢内有少量角化物;间质有出血、炎细胞浸润。
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癌细胞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胞质少,核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深染,有的癌细胞一端稍尖,形如燕麦。5.肺气肿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均膨胀扩大;肺泡间隔变窄,部分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互相融合成较大囊腔;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
6.鼻咽癌(泡状核细胞癌)
肿瘤呈巢状,大部分细胞大,胞质较多,染色淡,核大而圆或椭圆形,呈泡状,核仁明显。少数细胞较小,染色深,或呈梭形。间质内纤维组织丰富。癌巢及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此型过去称淋巴上皮癌)。
实验7
第16章 消化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结局及合并症。
2、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熟悉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4、熟悉原发性肝癌、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的肉眼形态,了解其组织学类型。
5、了解克隆病的病理变化。
大体标本目录:
1、胃溃疡
2、门脉性肝硬化
3、食管癌
4、胃癌
5、大肠癌
6、原发性肝癌
病理切片目录:
1、胃溃疡
2、门脉性肝硬化
3、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4、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5、肝细胞性肝癌
6、克隆病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胃溃疡:胃小弯近幽门处黏膜面有一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病灶,直径在2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溃疡较深,底部平坦而干净。周围黏膜皱襞自溃疡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
2、门脉性肝硬化: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及切面呈小结节状,结节大小比较一致,直径<0.5cm,最大不超过 1.0cm,呈灰白色;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纤维组织包绕,纤维间隔较窄,宽窄比较一致。
3、食管癌:(1)髓质型:食管壁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切面癌组织呈灰白色,质地较软似脑髓,表面可有浅表溃疡形成。
(2)蕈伞型:肿瘤为卵圆型扁平肿块,如蘑菇状突入食管腔。
(3)溃疡型:肿瘤溃疡形成,溃疡外形不整,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深达肌层。(4)缩窄型:癌组织沿食管壁内浸润生长,常累及食管全周,形成明显的环形狭窄,黏膜皱襞消失;食管壁增厚变硬,癌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4、胃癌:(1)息肉型:癌组织向黏膜表面呈息肉状突入胃腔内,癌组织呈灰白色,质脆。(2)溃疡型:胃黏膜面有一大溃疡)直径常>2cm);溃疡外形不规则或呈皿状、火山口状;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及坏死。
(3)浸润型:癌组织向胃壁内局限或弥漫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胃壁增厚变硬,当弥漫浸润时,胃腔变小,黏膜皱襞大部分消失,胃壁增厚变硬,胃的形状似皮革袋状,称“革囊胃”。
5、大肠癌:(1)隆起型:肿瘤向肠腔内突出,呈菜花状或息肉状,灰白,质脆,可有出血坏死。
(2)溃疡型:肿块表面有明显溃疡形成,外观似火山口状,中央有坏死;边缘呈围堤状隆起,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3)侵袭型: 癌组织向肠壁弥漫浸润性生长,常累及肠管全周,使局部增厚;肿瘤伴纤维组织增生,使肠管周径缩小,形成环状狭窄。
(4)胶样型: 癌组织沿肠壁浸润性生长,并向肠腔内突出;肿瘤外观及切面呈灰白、半透明、胶冻状。
6、原发性肝癌:(1)巨块型:肿瘤为一圆形实体肿块;瘤组织质软、脆,常有出血坏死;瘤体周边常有多个散在的小的卫星状瘤结节。
(2)多结节型:瘤结节多个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有的可融合成较大的瘤结节;被膜下的瘤结节向表面隆起,有时可见出血。
(3)弥漫型:癌组织在肝内弥漫性生长,无明显结节形成,常伴有肝硬化。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胃溃疡切片中央有一漏斗形缺损即为溃疡,两侧为正常胃组织;溃疡底部从上至下由四层结构组成:
(1)炎性渗出层:主要由纤维素网及中性粒细胞组成;(2)坏死层:为深红色、颗粒状无结构的坏死物质;
(3)肉芽组织层:为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其间有不等量的炎细胞浸润;
(4)疤痕层:为大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其内可见小动脉壁内膜增厚,管腔变窄。
2、门脉性肝硬化
(1)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
(2)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有肝细胞再生(肝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略呈嗜碱性,核大,深染,可有双核);部分肝细胞有脂肪变性;
(3)假小叶内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中央静脉;(4)部分假小叶内可见门管区结构;(5)假小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绕(纤维间隔); 纤维间隔内见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
3、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广泛变性,以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为主(为何种变性?);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见散在的点状坏死;部分肝细胞有嗜酸性变,有时可见嗜酸性小体。门管区及肝小叶内点状坏死处可见炎细胞浸润。
点状坏死区中性粒细胞浸润 点状坏死区中性粒细胞浸润。
4、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广泛坏死,结构破坏消失,残留肝小叶的轮廓支架及少许零星的肝细胞和小胆管(汇管区附近)。坏死区内有多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吞噬细胞碎片和脂褐素的吞噬细胞。汇管区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5.肝细胞性肝癌
癌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着色红(若分化差可呈嗜碱性),核圆形,大小不等,染色深,核仁明显可见,有时形成瘤巨细胞,核分裂相可见。癌细胞排列成索状或片状,结构紊乱,癌细胞索之间为丰富的血窦,纤维间质少,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与出血。癌肿边缘的肝组织受压萎缩,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肿瘤组织以外的肝组织有肝硬化改变。
实验8 第17章 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肾细胞癌、膀胱癌的病变特点及组织学类型。
大体标本目录:
1、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盂肾炎
4、肾细胞癌
5、膀胱移行细胞癌
6、肾母细胞瘤
病理切片目录: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3、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4、慢性肾盂肾炎
5、肾透明细胞癌
6、膀胱移行细胞癌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肾弥漫性增大,颜色苍白(为什么?),切面皮质增厚,纹理模糊。
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细颗粒肾):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坚实,表面高低不平,呈颗粒状。切面见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条纹模糊,个别小动脉口哆开,管壁增厚,肾盂周围的脂肪组织增多。
3、慢性肾盂肾炎:表面: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的凹陷性瘢痕;肾体积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切面:可见皮髓界限较模糊、肾乳头萎缩,肾盂肾盏因瘢痕收缩而变形,肾盂黏膜增厚、粗糙。
4、肾细胞癌:肿瘤位于肾的一极,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3cm-15cm;切面:分界清楚有假包膜,呈红、黄、灰、白等相间的多色性改变(因出血、坏死、钙化)。
5、肾母细胞瘤:通常为单侧,约5%-10%为双侧,肿瘤多呈巨大球形,有时占据大部分腹腔,肿瘤界限清楚,压迫周围肾组织可形成假包膜。切面:质地不一和颜色多样化(本瘤特点)。部分呈灰白色,质硬;部分呈黏液样,质软;部分呈鱼肉状,似肉瘤;部分可见透明软骨样组织并常有钙化、大片出血和液化性坏死区;有时形成囊腔。有时肿瘤穿破肾脏被膜而侵犯肾周围组织。
6、膀胱移行细胞癌:位于膀胱侧壁或三角区,分化好者,体积较小,乳头明显,有的呈息肉状、有蒂;分化差者,体积大,呈菜花、溃疡或斑块状,宽基无蒂,有出血、坏死或继发感染。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70# 肾小球:病变广泛,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系膜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程度增生(这两种细胞光镜下不易区别),伴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毛细血管管腔狭小甚至闭塞,肾球囊变窄;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有细胞水肿,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细胞管型; 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水肿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2、慢性硬化肾小球肾炎 71#(1)部分肾小球不同程度纤维化,最终变为红染、均质、无结构的玻璃样小体,相应的肾小管萎缩以至消失,萎缩区域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取代,入球小动脉玻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另一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相应肾小管不同程度扩张,其中可见较多红染、均质的蛋白管型;
(2)肾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3)间质小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呈洋葱皮样,管腔变窄。
3、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72#(1)大部分肾小球囊内可见新月体或环状体,由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形成,其内含有渗出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等成分;细胞性新月体可最终转变为纤维性新月体;
(2)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与增生的“新月体”互相黏连,毛细血管丛可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肾球囊闭塞;
(3)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内可见管型;
(4)肾间质内血管扩张、充血,灶性炎细胞浸润。
4、慢性肾盂肾炎 73#(1)肾盂黏膜增厚,细胞层次增多,黏膜下水肿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肾间质慢性化脓性炎症,间质明显纤维化,有多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有时有淋巴滤泡形成;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并可有小脓肿形成;
(3)肾小管坏死、萎缩,少数肾小管扩张有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部分肾小管内可见白细胞管型;
(4)肾小球:晚期病变波及肾小球,表现为肾球囊周围纤维化,最终包绕肾小球使其纤维化、玻璃样变性。
5、肾透明细胞癌
癌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轮廓清楚;胞质丰富,因富含糖原和脂质在HE染色时呈清亮透明状;胞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边缘;纤维间质少,但血管丰富,常有坏死、出血等继发改变。
6、膀胱移行细胞癌
I级:呈乳头状结构,被覆上皮层次增多,排列紊乱,癌细胞及其核大小不等,可见核分裂像;癌组织较少向深部浸润。
III级:无乳头状结构,癌细胞呈紊乱的巢状或团块状排列;癌细胞分化极低,完全失去移行细胞的特点,大小、形态不一,核分裂像多见;癌组织深部浸润及周围组织器官侵袭。
思考题:
1、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有哪些?
2、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与病理上有些什么特点?
3、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有什么不同。
第19章 传染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归、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征及其发展、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及其病变特征。
2、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脑、乙脑、血吸虫病的病变特征,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肺外器官结核的病变特征。大体标本目录:
1、肺结核原发综合征
2、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4、干酪样肺炎
5、肺结核球
6、肾结核
7、肠伤寒(髓样肿胀期)
8、流行性出血热(肾)
9、细菌性痢疾 病理切片目录:
1、肺结核
2、肠伤寒
3、流行性脑膜炎
4、流行性乙型脑炎
5、细菌性痢疾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肺结核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即肺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1)原发灶:肺中部(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肺膜处,直径约1cm-1.5cm,圆形,灰黄色。(2)原发灶内结核杆菌沿淋巴管蔓延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X片可见)
(3)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肿大,切面灰黄,严重时多个淋巴结肿大甚至相互融合。
2、粟粒性肺结核:肺表面和切面可见大量散在、均匀分布、大小一致、境界清楚、灰白带黄、圆形的粟粒大小的结节状病灶。
3、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可见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空洞内壁有干酪样坏死物,外层为较厚的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空洞附近肺组织显著的纤维组织增生,胸膜增厚。
4、干酪样肺炎:肺切面散在分布大小不
一、灰黄色的不规则形干酪样坏死灶,根据病变大小有小叶性、大叶性干酪样肺炎之分,肉眼形态与细菌性小叶性或大叶性肺炎相似;大叶性干酪样肺炎的病变肺叶肿大,切面呈黄色干酪样,坏死物液化排出后可形成急性空洞;小叶性干酪样肺炎的病灶弥散分布于一叶肺,大小比较一致,色灰黄。
5、结核球:肺内可见一个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病灶直径2cm-5cm,一般位于肺上叶;病灶往往呈分层结构,形似洋葱皮样。
6、肾结核:肾体积增大,切面皮髓质分界不清,肾实质内有大小不一的干酪样坏死灶,部分坏死物液化破溃入肾盂、肾盏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空洞内可见干酪样坏死物。
7、肠伤寒
髓样肿胀期:肠黏膜淋巴组织肿胀,形成椭圆形(集合淋巴小结)或圆形(孤立淋巴小结)隆起,突出于黏膜表面,形成脑回样结构。
坏死期: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心发生坏死,坏死物质凝结成灰白干燥的痂皮,因坏死的边缘部分仍呈髓样肿胀状态,固可呈围堤状隆起。
溃疡期:坏死物脱落后,形成与原来淋巴组织大小形态一致的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整齐,椭圆形者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愈合后一般不引起肠管狭窄。
8、流行性出血热(肾):肾体积增大,髓质呈暗红色,髓放线条纹消失;皮质因贫血呈苍白色,皮髓质对照分明;肾盂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者可波及到整个肾盏。
9、细菌性痢疾:(肠管)假膜呈灰白或灰黄色,似“糠皮”样;假膜主要由纤维素、坏死的肠黏膜、细菌、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等构成。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肺结核
肺组织中有散在的结节状病灶,即结核结节;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一个或多个郎罕巨细胞,周围为环形或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外层为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围绕。郎罕巨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淡红染,多核,排列在细胞的边缘呈花环状、马蹄形或密集于胞体一侧;类上皮细胞胞质丰富、淡红染,细胞界限不清,有分枝与邻近细胞相连,胞核似“冬瓜”、“黄瓜”样,染色质细。
2、肠伤寒
肠黏膜层内淋巴小结中有大量增生的巨噬细胞(即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寒小结;伤寒细胞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核位于中央或偏欲胞体一侧;胞质内常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坏死细胞碎片。
3、流行性脑膜炎
见蛛网膜下腔增宽,有大量脓性渗出物积聚;渗出物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血管扩张充血;脑实质变化不明显。流行性乙型脑炎
(1)脑实质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加宽,脑组织水肿,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
(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细胞肿胀、胞质内空泡形成,核偏位,另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及神经细胞卫星现象。
(3)软化灶形成: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状软化灶,呈圆形,界清。
(4)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
5、细菌性痢疾
整个肠黏膜有假膜覆盖,黏膜上皮及腺体大片消失;假膜主要由纤维素、坏死的肠黏膜、细菌、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等构成,部分有脱落;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有明显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