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体育舞蹈之锅庄舞
民族体育舞蹈之锅庄舞
同大部分同学一样,在进入这一学年的体育课堂之前,我并不知道什么是锅庄舞,或者更为严谨的说,在进入兰州大学之前,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锅庄舞。只是对那个能歌善舞,沉稳豪爽的民族以及那个与碧天相连的青藏高原充满了向往之情。在一年的锅庄舞学习之后,我才终于慢慢对锅庄舞有所了解,连带的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到此时,我才意思到以前的那些认识与想法是多么浅薄。
与锅庄舞的初识,是在出来学校的视野广场上,许多人围成一个圆圈跳着一种我不知道名字也没有见过的舞蹈,当时第一感觉就是神秘,是的,锅庄舞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神秘!这种神秘感在随着我一次次看到它而与日俱增,后来认识了以为同学,她因为选修体育民族舞蹈课而对此有一定的认知,在她的描述下,我终于知道了锅庄舞这个神奇的存在,对,对锅庄舞的第二感觉就是神奇。一直只知道藏族是个古老悠久的民族,而我对藏族的文化只停留在藏舞的层面上。这一次,锅庄舞啊,就让我产生了心向往之的想法。终于到这一学年,我们也可以选修这门课了。所以,我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来到了这个课堂。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产生的土壤和创造并享用它的主人。锅庄舞文化植根于生活在青藏高原这片高天厚土之上的藏族民间,是该民族长期同自然沟通及社会交往的结果,是他们智慧的沉淀。锅庄舞以集体性的群众圆圈舞形式出现,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地域而产生几百种不同风格。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从一些藏族的同学那里了解到,锅庄,藏语称为“卓”。人们这样赞誉锅庄舞内容之丰富,“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锅庄舞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藏族人民喜欢在藏装上佩挂饰品,常用金银珠宝装饰一身,大方、高贵、典雅,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韵味。当穿起袖长、腰宽、搭襟、肥大的藏装跳起锅庄舞时,个性、力量与美便能得到统一结合。
锅庄舞是一种文化,因为作为一种舞蹈样式,它已经在藏族民间流行了千百年,早已被世人所认知。
锅庄舞是一种时尚,因为在国内许多重大活动的舞台上,它是一股重要的曲艺势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锅庄舞更是一种风情,因为当藏族青年男女间互生爱慕情意时,常会情不自禁地舞起来,用“身体语言”传递爱的信息;夫妻牵手跳锅庄舞,一生一世相伴走;朋友间共跳锅庄舞,友谊地久天长;中外游客跳锅庄舞,则是表达对雪山圣地的喜爱和对藏族同胞盛情款待的感谢。
锅庄舞形式多样,反映劳动生活的叫“羊毛锅庄”;反映婚庆的叫“吉庆锅庄”;表现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锅庄”(模拟兔子跳的动作)、“醉酒锅庄”(有模仿醉酒神态,显示身体灵巧的嬉戏动作)。“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除次之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她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近几年,锅庄舞渐渐走上了大众的舞台,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首先,锅庄舞作为大众健身的一种形式走进了都市人群,茶余饭后,人们走出家门,露天的广场上,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锅庄舞。其次,各种各样的锅庄节或是锅庄舞比赛也促进了锅庄舞的推广。最后,校园内的锅庄舞更是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在汉区的许多中小学,甚至各大高校都将锅庄引入了校园,锅庄舞走进校园,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而更为重要的是,只要青年人接受,相信锅庄舞这一民族的奇葩会很好地传承下去。
这一学期体育课的另一部分,便是时下全民健身运动很流行的广场舞。我觉得广场舞还是挺简单的,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孩子来说,虽然刚开始觉得眼花缭乱,怎样走步伐、怎样舞臂、两者怎样协调、怎样踏上音乐的节拍都是问题,可是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先从步伐开始,共有多少步,每步怎么走,怎样把动作联系起来,再学手臂的动作以及手脚协调,最后再跟音乐的节拍,反反复复几个来回基本会了,以后慢慢的学起来也变得很轻松容易了。慢慢的就发现,其实广场舞也不是我们最开始所想的是那些老婆婆们才跳的嘛,像我们这种正年少的学生也很适合。它给人们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极好的场所。每每想到这些,我的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夕阳西下,夜募降临,人们就来到广场小区等活动场所,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大家整齐划一地伸腿、甩手、扭腰、转身、轻松欢快地翩翩起舞,陶醉在美妙动听的旋肄中,不知不觉,一个又一个难忘夜晚就这样度过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安稳的和面。
如果说这一学期的锅庄带给了我一场文化的飨宴,那期间穿插教学的广场舞便是一场健美、健心、健脑、健体的餐后娱乐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带给我这一学年愉快而又难忘的回忆!在这里,衷心的谢谢优雅的陈老师,带我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舞蹈世界。
第二篇:锅庄舞论文
我对锅庄舞的认识和感悟
内容摘要: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关键词:锅庄舞、认识、感悟
锅庄舞简介
锅庄,藏语称为“卓”。人们这样赞誉锅庄舞内容之丰富,“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
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在迪庆香格里拉,有的地方称锅庄为“擦拉”(意为玩艺),在部分地方称锅庄为“卓”(意为舞蹈)。它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
锅庄舞的历史起源
锅庄舞起源于西藏,分布于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藏族,约有人口5416021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兑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娃”(青
海、云南等地区)。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其中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除供奶、肉外,还是交通运载的“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
原地区经济的联系。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是藏族文化的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除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锅庄舞舞蹈风格
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也有将之区分成“群众锅庄”和“喇嘛锅庄”、城镇锅庄和农牧区锅庄的。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和新锅庄之分,古旧锅庄带有祭祀性质,宗教界和老人大都比较喜欢此调,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如《莲花生大师的诞生》、《建立桑耶寺》、《金碧辉煌的寺院》、《银光闪烁的王宫》、《福气财运降此地》、《丰收啊丰收》等,跳这种舞时,只能唱专用歌词,不能改动,舞蹈一般都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
新锅庄的歌词内容、舞姿都比较灵活,多反映生产劳动,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活动,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坝子的上方》等,新锅庄是青年人喜爱的歌舞。锅庄舞的舞步分为“郭卓”(走舞)和“枯卓”(转舞)两大类。“郭卓”的步伐是单相的朝左起步,左右两脚共举七步为一节,这样轮回起动,由慢转快,步数不变,舞步比较简单,参跳人易学,故人数甚众。“枯卓”的舞姿多样,种类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六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
我对锅庄舞的感悟
学习锅庄舞将近一年了,我对锅庄舞也有很多感悟。首先,锅庄舞不同于其他舞蹈,它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它是藏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自己创造的。
每次学锅庄舞,总能感受到一种欢快感,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锅庄舞节奏都是欢快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总能在舞蹈中感受到他们劳作时的欢快,民风的淳朴,勤劳换来的丰收,和对大自然的感恩。又能感受到一种神圣感,他们以他们独特的舞步,真挚而热情的的感情,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感激,以及崇拜。这是多么纯洁而美好。
结语
锅庄舞很好,本身很美好,也带给了我们很多。
第三篇:锅庄舞比赛总结
抓喜秀龙乡炭窑沟小学2014年春季学期
锅庄舞比赛总结
根据抓喜秀龙乡辅导站和炭窑沟小学的工作安排,4月份开展锅庄舞比赛。为了展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文明高雅、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副科组组织了本次锅庄舞比赛活动,现将本次比赛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安排炭窑沟小学副科教研组和班主任老师做好准备工作,要求教研组制定锅庄舞比赛的实施方案,班主任组织班级学生参加训练,努力争取好的成绩。
二、制定了锅庄舞比赛的实施方案。副科教研组在请示校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成立了领导小组、评委组、音响协调组、统计组等,努力使本次比赛活动圆满成功;还制定了评分办法及标准、奖项设置等。
三、比赛结果和取得的成绩。经过评委组客观公正的评分和统计组的认真统计核算,最终得到比赛结果:一等奖为六年级;二等奖为三年级;三等奖为二年级。从本次活动的开展中绝大部分同学学会了跳锅庄舞,动作姿势优美协调;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避免了学生羞涩的心理;训练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跳藏族舞蹈有了一定的基础;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美情趣;特别是展示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工作的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本次比赛的乐曲和动作均为《羌塘锅庄》,比较老套,似乎不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为此,我们打算在下一阶段给学生教教《华锐锅庄舞》;极个别同学的动作不太协调,不太规范,今后的阳光体育活动中要及时纠正;由于地缘缘故,学生服装不能统一,这是本次比赛最大的遗憾,不能很好地突出藏族特色。
抓喜秀龙乡炭窑沟小学开展锅庄舞比赛
工
作
简
报
2014年第1期
(总第1期)抓喜秀龙乡炭窑沟小学副科教研组编
2014年4月29日
2014年4月22日下午,在抓喜秀龙乡炭窑沟小学操场内,开展了有炭窑沟小学全体师生参加的锅庄舞比赛活动,有五个年级参加了比赛,共有73名学生和11名教师参加。
为了展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文明高雅、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副科教研组组织了本次锅庄舞比赛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安排副科教研组和各年级班主任认真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加紧对学生动作的训练,要求做到动作统一、规范、优美、协调。经过两个多月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收获了较好的成绩。
经过评委组客观公正的评分和统计组的认真统计核算,最终得到比赛结果:一等奖为六年级;二等奖为三年级;三等奖为二年级。从本次活动的开展中绝大部分同学学会了跳锅庄舞,动作姿势优美协调;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避免了学生羞涩的心理;训练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跳藏族舞蹈有了一定的基础;锻炼了学生 的身体,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美情趣。
比赛结束后校长许天海同志作了总结讲话,要求同学们积极锻炼身体,勤奋努力学习,认真练好本领,做一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第四篇:牛仔舞体育舞蹈心得
牛仔舞学习心得
在结束了一个寒假以后,终于迎来了第二个学期的体育舞蹈课程,也就是大学期间最后的一个学期的体育学习内容。不擅长这一学科的我,虽然谈不上有多热爱体育舞蹈,但是想想这是最后的体育课,就还是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舍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还算是比较认真地跟着老师学习的。
这个学期学习的是牛仔舞,也叫捷舞,起源于美国,是由一种叫“吉特巴”的舞蹈发展而来,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 中所有的难度动作,增加了一些技巧。,一般是舞蹈比赛中最后进行的舞蹈,因为牛仔舞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正好可以考验选手的体能。因为自己身体本来就特别僵硬,身体不协调,而且上个学期学习的其他舞蹈到期末的时候,动作也不能做得十分流畅,所以刚开始对这一活泼欢快的大幅度舞种的学习也没有很强大的信心。
因此,学习的过程也是有一点艰辛的。
老师在第一节课教我们最基础的原地踏步,一步一拍。“跑啊跳,跑啊跳”,看这老师做得动作时那么顺畅,心里想着可能也不怎么难,可是真到了自己要做动作的时候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也辩不出是先跳还是后跳了,到底是什么时候应该踩下去把自己弹起来了。不过,在老师的教导并且反复了不知多少次以后终于算是有点样子了。
然后就是并合步,可以说是牛仔舞中的核心步子了,大量的舞步都是从并和步演变来的。要点是脚掌落地,这样步子就会很轻。如果用脚跟落地,会发出很笨的声音。一只脚落地以后,另一脚的弹跳可以让步子看起来更轻盈。同样又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了。我看着自己脚下凌乱笨拙的动作,那可真是没把自己绊倒那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什么“摇摆”、“六八步”和一些需要两个人配合起来的动作,也全都是乱糟糟的,就好像自己学的与老师跳的完全都不是一种舞蹈,却还是硬着头皮跟着做。虽然老师说,‘只要节拍准确,就没有跳错的舞步’,但还是觉得自己的不对,踩的步子和身体的姿态都奇奇怪怪的,却总是觉得怎样练习都得不到什么改善。
就在这样还跳得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这一个学期也很快就要到达尾声了。总结一下这一个学年的体育舞蹈的学习,我个人还是觉得非常好的,也觉得老师所教的内容非常实用,老师也特别幽默随和,还很耐心负责,严格但不严厉让我收获了很多。虽然总是跳得不太好,但是上课的时候还是很欢乐的,和同学之间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谊,老师也向我们展现了她最真实的一面,还与我们谈心。
在最后,我想谢谢老师,也想谢谢我的舞伴,并且,我很庆幸我当初选择了体育舞蹈这门课程!
第五篇:浅析兰州大学锅庄舞现状及其意义
兰州大学
浅析兰州大学锅庄舞现状及其意义
摘要:“锅庄舞”走进兰州大学,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给学生带来一种更轻松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不错的健身运动;让学生更了解藏族的文化,使得藏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播,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又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受到学校同学、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关键字:锅庄舞 现状 意义
正文: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如今在城镇中,为了便于外民族接受,将知名度比较高的“锅庄”一词用来称呼所有的藏族圆圈舞。
1996年体育学被正式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的一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二级学科也被高度重视。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我们这一代不容推卸的责任。正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脆弱,所以有必要去巩固它。如果今天由于建设力量的不足而裹足不前,明天的任务将变得更加艰巨甚至不可能完成。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兰州大学于2005年6月开设了“锅庄舞”体育舞蹈课程,2006年3月成立了锅庄舞协会。受到了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锅庄舞”进校园,让同学们有机会了解“锅庄”、学习“锅庄”并对藏民族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随后,“锅庄舞”在兰州大学校园迅速普及,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
锅庄舞在我校主要有两种形式,这在上文已经提到,一是“体育舞蹈课程”,另一种是“锅庄舞协会”。
(1)体育舞蹈课程
2005年6月,锅庄舞作为选修课进入大二的体育课堂,兰大西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所的主任毕研洁教授就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刚开始时有六个班共180名女生在健美操课上学习锅庄舞,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随后在10月的教学评估中,学生们的锅庄舞表演引起了广泛关注。说到为什么会把锅庄舞引入大学课堂,从事体育教育事业24年的毕老师谈到,现在大学的体育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西方的体育教学模式。诚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很成熟,对学生的体能锻炼也有很大作用,可对于大多数非体育专业的学生,那些跑、跳等项目显得太枯燥,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女生身上。所以毕老师也一直在想,怎样利用西北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把它们与大众体育结合起来。在2004年底的时候,毕老师认识了兰州大学藏缅阿尔泰———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所所长宗喀·漾正冈布教授,一同来到宗喀老师的家乡青海湟中县,和藏族同胞一起欢度藏历新年,参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村运会。回来后毕老师把几种流行于藏区的传统娱乐健身项目整理规范,经过多次试验论证,首先将藏族游戏“冈朵”(脚石)引入了大学体育课堂,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锻炼了体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随后,毕老师准备把藏族锅庄舞引入体育课堂,他们深入藏区考察,体验原汁原味的锅
庄舞,感受藏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他带领体育部教师多次到青海和甘南藏区采风,用DV拍下那些画面,回来后,他开始研究各种锅庄的原生态动作风格,并加以归类整合,现已整理出拉卜楞锅庄、玉树锅庄、嘉绒锅庄、昌都锅庄等25小套,之后又将这些舞蹈动作编成四套成套的动作,还制作选编了很多藏族音乐。现在兰大体育教研部共有20多名老师在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而毕老师也设想将其作为一个对外窗口,今后开发出更多的适合于大众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同时把这些西北特色的活动项目推广到其他高校。毕老师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挖掘、整理和研究锅庄舞这项依然活着的藏族文化遗产工作中,使其最终成为真正的西部民族体育舞蹈。
我校引进锅庄舞是在保持原生态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融合了本民族其他类型的舞蹈以及相邻民族的舞蹈,精心挖掘、整理,逐渐将原有文化吸收纳入现代体育文化概念中,使其与大众体育健身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性的健身与更大成分的娱乐、休闲、竞技有机地融合,最终形成以锅庄舞为原型的西部民族体育舞蹈发展模式。
(2)锅庄舞协会
2006年3月28日兰州大学锅庄舞协会在榆中校区,秉承“弘扬民族文化,舞动雪域风情;增进民族团结,丰富校园文化”的宗旨,在校内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五年里,不断的发展壮大,并2007年11月13日成立了兰州大学锅庄舞协会医学校区分会。现已拥有三届会员400多人,现设有会长、副会长、教练团、实践部、宣传部、策划部、医学分会等部门。锅庄舞协会在校内以周五教授锅庄舞动作,周六在视野小广场进行锅庄舞晚会带动校园气氛为主要活动,校外以宣传兰州大学、锅庄舞文化和藏文化交流为主要活动内容。协会积极组织活动,锻炼会员,带动广大师生,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并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活动在给同学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对藏文化的了解。这对增进民族友谊和维护名族团结又十分重要的意义。
协会在校内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异常活跃,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2006年“十一”期间与民族友好协会联谊,赴金崖慰问演出;
2007年5月,与榆中一中联合举办千人锅庄活动;
2007年7月至8月,协会赴拉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2007年9月24日晚,应邀参加化学与化工学院迎新篝火晚会;
2008年10月,协会去夏河桑科草原采风,并学习拉卜楞寺锅庄;
2008年10月,协会二十余名会员应校小体育教研部通知去校本部参加“甘肃省兰州市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2008年11月,协会参加甘肃省首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近期组织了“藏文化活动月”,展示藏族的民族风采,宣传藏文化知识;参加过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和兰州市首届大学生运动会。
2009年6月,参加甘肃省
[2]曾哈子.浅谈“锅庄舞”走进大学校园.网易博客.2008-06-17
[3]简波、齐莹.藏族锅庄舞的文化底蕴及其价值开发.青海湖网.2010-09-26
[4]毕研洁.体育视角下的藏族锅庄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
[5]作者不详.兰州大学锅庄舞协会.百度百科
[6]作者不详.“锅庄舞”跳火兰大校园.兰州大学新闻网
浅析兰州大学锅庄舞现状及其意义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09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班
林安涛
201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