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崇高直面人生
感受崇高
直面人生
——读《名人传》有感
初二(8)班李婧妍
那天,寒雨纷飞,天昏地暗,于是我拿来了《名人传》消遣时间。不料,故事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无法自拔,更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名人传》乃出自于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笔下,是一部激发人上进的文学名著,它叙述了三位伟人的一生:德国作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但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中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
这部名著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贝多芬的故事。这位音乐大师是在那鲜为人知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他的一生饱经磨难,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摧残,然而正是磨难造就了他的伟大。他的童年可谓悲惨。当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份后,便常用暴力逼他学音乐,把他关在屋子里练小提琴,从不顾及贝多芬的感受。在贝多芬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的父亲也因此成了一个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全都压到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古怪。但他却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了。当他沉浸在音乐和成就带来的欢乐时,他却耳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痛苦,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地抗争,使他的音乐更上一层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更是写下了不朽的
《欢乐颂》……
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可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悲剧。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的悲惨人生到老年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给世界创造了快乐!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磨难也经常阻碍我前进的道路。但与贝多芬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样渺小。有好几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为此,我总是躲在家里大哭一场,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甚至自暴自弃。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十分幼稚。为什么我不能勇敢地站起来,直面挫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谢上苍给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的机会,好让我拥有更大的勇气向前迈进。
现在,我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等名曲时,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随着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动。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人类社会。他让人们铭记于心的是久传于世的乐章。
在《名人传》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今后我会直面人生,去谱写与凡人非同的命运。
第二篇:直面人生
直面人生,学无止境
写稿人:蒋雅洁 2012年5月3日16:00时,政治经济系法律事务班09届实习总结大会在甲山校区综合教学楼9-302教室举行。
会议由刘进老师主持,到场嘉宾有系主任刘代汉教授、系党支部书记胡安定老师、系党支部副书记唐俊杰老师及在法律专业任课的陈颖老师和陈锋老师。由09级毕业生彭兰兰、关添、牙嫚媛为代表就自己的亲身实习经验做了实习报告。用她们的的亲身经验告诉了10、11级的学弟学妹要在未来的路上直面人生,学无止境。
毕业实习是我们在学校最后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让我们在直接进入社会时有一个小小的过度,让我们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学校会给即将毕业的同学提供实习单位,而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找更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我们法律专业的实习单位大多在法院,检察院等一些司法机关,有些同学会被安排在庭前,有些同学则会被安排在庭后从事一些整理资料的工作。09级的三位同学在上台后都告诉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要有一颗包容大度的心,敢于直面人生。对工作要认真细心,谦虚学习。
在即将毕业的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艰难与险阻,亦看到了光明与坦荡。要怀揣一颗勇敢谦虚的心,从最微小的事做起,不耻下问,不怕困难,直面我们即将到来的未来。要在我们的现在多学一些知识,学无止境。就如郭老师所说:当我们学的少时,我们认为我们有多聪明;当我们学的多时,才知道我们有多无知。
我们要在现有的时间多多汲取知识,不要到了需要时才发觉‘书到用时方恨少’09级的学姐在此次报告中一直强调要学好专业知识,充实自己做好准备,以便面对不期而遇的机会。大放属于我们的光彩,这次报告会让我们这些还没毕业的同学有了对未来进一步的思索。也希望09级毕业生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我们10、11级的同学们要做好准备,勇于面对自己的人生,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尽。
第三篇:感受崇高2
《邓小平》观后感
会计学院班级110060402学号11006040170姓名 张舒平看完《邓小平》这部教学片,我有很深的感悟和启示。也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邓小平同志的人生、思想和态度。他的思想指引着我们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他有很多的英雄事迹,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无比伟大的贡献。经过视频,我了解到了他推翻“两个凡是”的事件,理论创新的前提,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向实际。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断或固定观念出发,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他们之所以能以身作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敢于和能够从实际出发,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就是因为他们真正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高举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批判的旗帜,对先前的各种观念、理论、学说逐一进行检验,修改或者抛弃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过时的东西,不再让那些观念、理论、学说束缚自己的思想与行动。
他也为我们树立了独立思考的观念,不唯书,不唯上,不照搬,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严肃地批判了“左”的思想造成人们头脑僵化的问题,提出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另外,他还恢复了高考制度。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复出后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对“文革”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党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正确方面上来,重新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和平等竞争的原则。邓小平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对科学与教育工作的意见。
邓小平同志还有一项重要的成果,就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解决了文化大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为那些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冤枉的人们平反。在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把土地包给租,包给个人都是可以的,这不会影响到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然而有人就是揪住了这个问题不放,而邓小平的回答是让事实说话。他曾经说过“黄猫白猫,只要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是对人民有好处的措施办法都应该试试。“凤阳县”的大包干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也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指出:“全党要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他指出:“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只有科学技术实现了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的现代化,而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关键是在教育。”他把教育列为当时的头等大事,这个理论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看完《邓小平》,我感受到光荣的使命召唤着我们,党和人民寄厚望于我们。我们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本着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篇:直面人生迎接挑战
直面人生迎接挑战
时代不同了,教育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从半世纪前的“野外放养”,转变成如今的“温室精养”。“放养”不一定好,“精养”也不一定坏,但父母和老师不应该忽视孩子的人格培养和挫折教育,同学们也应该有走出温室直面风雨的胆气与能力。
每家的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哪一条是通向成功的道路?答案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可以预见的是,成功之路肯定是一条人生独立之路。这条路上再没有爸爸妈妈接送;这条路上再没有爷爷奶奶关切;这条路上你需要自己付出,自己获得,酸甜苦辣都要自己扛,因为这条崎岖道路还有个别名叫“现实社会”。
总有一天,你要离开校园,总有一天,你要离开父母自己组建家庭,学业是用来完成的,而人生是用来亲历和体验的。成功有无数种定义,你总会找到你自己的成功。但是这个成功不是靠别人的评价,而是来自你自己内心的强大。
常言道:无以成人,何以成才?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同学们,走出温室,直面风雨,迎接挑战。
第五篇:感受崇高——罗曼罗兰《名人传》 赏析
感受崇高——罗曼罗兰《名人传》赏析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罗曼·罗兰
就像有时候我们听到一支过去唱过的歌会引起很多回忆一样,有时看到一本过去读过的书我们会莫名的感动。一想起《名人传》中那些伟大而高贵的灵魂,我就不由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在我身体中碰撞。虽然也许我并不能真正读懂这本虽然单薄,分量却很重的小书。然而我相信,每一个接触到它的人,都会多多少少的体验到书中那种迫人的激情,那种对于生命的丰满和崇高的追求。
在生活海洋的波涛和风暴中,总有一本书在陪伴着你,心情沮丧的时候,面对挫折的时候,怀疑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的时候,就找出来翻读一下,它会安慰、鼓舞你,使你洗掉疲惫,抹去忧伤,重新上路。对于我,这本书就是《名人传》!它我是精神和力量的源泉。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于对名人们的生平做任何夸耀的叙述,也没有像大多数传记家们一样追溯名人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受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伟大的命运之歌。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贝多芬传》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谁又能想象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
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欢乐!”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怕。最终他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驾于他的时代。于是,他稍稍平静了一些。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则从低处看他。他始终是单身。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从未得到过女人的爱。在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维多利亚科洛纳的友情,曾闪过一道纯洁而冷峻的星光。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炽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贝多芬的悲愤是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米开朗基罗则忧郁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开他。他在自己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米开朗基罗传》
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米开朗基罗
贝多芬的痛苦来自病痛的折磨,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来自他充满矛盾的灵魂:他既无残疾,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毁于战乱。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一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的长寿,一生渴望爱情,写出大量火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他一生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要为那些没完成作品忍受内心的谴责;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尽管米开朗基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最伟大的计划,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从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严,人的意志;从摩西和奴隶身上看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是神灵,但他表现的却是现实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纹,白色的双眉异常浓密,一部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苍老的面庞变得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从二十岁时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尔从军时的呆板严肃,到现在的他改变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锐利深沉,显得坦白直率、胸无城府却又明察秋毫。”——《托尔斯泰传》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的。”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
罗曼罗兰说:生活是严酷的,对于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这大概就是对于托尔斯泰行为的最好注解。
在《名人传》的开头,罗曼罗兰大声疾呼:“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他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中国人苏轼的名言: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的同学,都能寻找到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