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在音乐体验中的“时间
论在音乐体验中的“时间
音乐的本性决定了其本体时间纹样与客观世界的恒一不变的物理时间流和人的心理时间的多维走向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直接影响到人们体验音乐作品的“时间幻象”,从而建立起个人经验、可感的“此刻”、“现在”。
一、音乐体验与音乐时间的理解
体验,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①。音乐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美的心弦,激发出精神和理想的火花,“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②,寻求精神超越的审美感悟。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一切要素无一不是在时间中展开,没有时间的过程,就没有音乐的存在。时间作为一个物理概念,主要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和持续性的表现”。音乐中的时间是一种主观、内在的时间,是一种“生命的、经验的时间表象”,我们通常说的音乐应该是一个三合一的概念。第一是作曲家创作出的乐谱,第二是表演者表现出的实际音响,第三是听众感受到的音乐。严格地说来,这三个环节都是一个听的过程。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第三个方面,即听众感受音乐的过程时间。
听众听音乐并不单纯是听觉器官的活动,它是一种内、外结合的听觉活动。当听众在用耳朵听音乐的时候,内心的听觉也总是在不断地帮助其对感官听觉做出判断。所以,假如把音乐看作是一种时间过程的话,它实际是一个听过程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它离不开主观的感受、离不开主体的经验。等于可以这样说,它已不再是物理性的客观过程,而是靠人们内心的判断来把握的主观过程。这种判断并不取决于物理性的测量原理,而是取决于音乐自身内部的性质和听众感受的习惯经验。例如我们分别听在物理时间上完全相等的两段音乐,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另一段是快速的谐谑曲;由于音乐的内部性质而造成的听众习惯反应是,谐谑曲比抒情的慢板显得较短。这可能是一种错觉,这种说法或许不科学,但它恰恰体现了音乐时间的独特性。现象学哲学曾对音乐的时间性作过十分深入的论述,其创造人胡塞尔有一句名言:“我正在意识到一个声音,也就是这个声音被给予了。你意识到的声音片段作为当下在你意识中的长短正是你所意识到的它的时间。”这句话十分精彩地揭示出音乐时间的特性,即音乐的时间片段是受内心的意识所支配。也就是说它不能完全用物理性的时钟来计量。
现实的时间,无论是历书性(即一去不返的时间)还是过程性的(即某一段时间),它们都是一种纯粹的、单向的线性过程,可以说是时间的一维体系。然而,音乐的时间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逻辑模式,它并不是一种清晰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虚幻的时间序列。音乐虽然也是有起有落,有开始有结束,但人们却并不习惯于在这开始和结束之间寻找或发现其长度或间隔,而却习惯于通过自己对于音乐形式中所形成的张力的体验,去感觉音响在延续和进行。正如叔本华所说的“音乐是活的时间,音乐所揭示的正是那个‘由生命活动本身标示的时间’,这个时间便是音乐的首要或基本幻象;在这个幻象中,乐曲在进行,和谐在生成,节奏在延续,而这一切活动都是以一个有机的生命结构所应具有的逻辑式样进行的。
苏珊?朗格曾经把时间分为性质和形式两个范畴,她认为时间的性质是指时间对我来说存在的依据,它是由于我们而产生了张力或消除的张力。时间的形式则是指张力的产生和消除的具体的计量,它通过“长度”和“间隔”反映出来。时间的形式是一种客观的过程,它具有清晰度,是非感觉的东西,而“从感觉的角度看,它们只给了时间的性质而非形式。音乐中的时间正是建立在感觉之基础上的,它只可能体现出一种时间的性质,即对我们来说而存在的张力,而永远不可能体现出清晰的一维体系和客观的过程,音乐只是一种虚幻的时间表象,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音乐体验中的‘时间幻象’”。
二、音乐时间幻象
艺术创造的结果是产生艺术形象进而会带来艺术幻象,幻象是艺术的又一个存在方式,也是各门艺术的基本构成。“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都有脱离尘寰的倾向”③,艺术所创造的最直接的效果,是一种离开现实的“他性”,这是包罗作品因素如事物、动作、陈述、旋律等幻象所造成的效果④。杨小清教授说过:“一首乐曲,不过是一组音符,但如果不通过对听觉反应的虚化处理,我们根本无法体味乐曲中具有生命律动的意味。”其实,这里的“虚化处理”就是指艺术通过抽象的途径来产生艺术幻象。“生命的、经验的时间意象,就是音乐的基本幻象。所有的音乐都创造了一个虚幻的时间序列。”⑤音乐作为一串流动的音符,作为一种可听的艺术,它的基本幻象就是虚幻的时间。朗格在《艺术问题》里也说到:“虚幻时间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就像虚幻的空间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一样,都是它们的构造要素,音乐本身就是由创造它的乐音形式组织起来的。”⑥为了我们直接完整地领悟,通过我们的听垄断了音乐一一单独地组织、充实、形成它,从而展开了时间。它创造了一个似乎通过物质运动形式来计量的时间意象,而这个物质又完全由声音组成,所以它本身就是转瞬即逝的。音乐使时间可听,使时间形式和连续可感。但音乐中的时间不是具体的一段时间,而是一种虚幻的时间意象。
音乐的时间是一种观念的时间,是与人的内心体验相联系的“主观时间”,或称之为“心理时间”。音乐中的这种虚幻的、主观的时间与物理的、时钟的时间是完全不同的。它比物理性的客观时间要广阔得多,复杂得多,也丰富得多。音乐时间的这种虚幻性显示出音乐在诸艺术中唯它所独有的特性。对此,朗格有一段精彩的表述:“这个虚幻的时间并不是由时钟标示的时间,而是由生命活动本身表示的时间,这个时间便是音乐的首要的或基本幻象;在这个幻象中,乐曲在行进,和谐在生成,节奏在延续,而这一切活动都是以一个有机的生命结构所应具有的逻辑式样进行的。”⑦她认为柏格森时间哲学中所阐释的“主观时间”问题很大程度上接近了音乐美学的领域。她甚至认为柏格森所谓的“生命的时间”(也即主观时间)正是音乐时间的原型。
音乐尽管是时间幻象的艺术,但也存在空间幻象,但音乐空间永远不会像虚幻的时间结构那样被完全觉察着创造出来,它实际上“是音乐时间的一种属性,是在多维体系中用以展开时间领域的一种外在形象。”⑧这种空间幻象完全不同于体积现象,也不同于运动中逻辑地包含的空间事实,因为体积现象是一种实在意义上的空间幻象。“空间音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是距离与范围的真正表象。它与时间幻象一样,都是虚幻的意象。因此,朗格小结说:“在音乐中,空间是第二幻象,但无论是第一级还是第二级,它们都是虚幻的,与实际经验不相干的。”⑨时间的展开同时又是空间的形成,在音乐中,时间是基本幻象,空间是二级幻象,空间从属于时间。
黑格尔在《美学》中谈到了音乐和诗的节奏时,也谈到了时间与人自身的存在的关系问题、时间中的隐显与往来的牵涉。黑格尔说:“这两种艺术所用的音调是在时间上绵延的,它们具有一种单纯的外在性,不是用其它具体表现方式可以表现出来的。在空间上并列的东西可以一目了然,但是在时间上这一顷刻刚来,前一顷刻就已过去,时间就是这样在来来往往中永无止境地流转。因此,节拍能在我们的灵魂最深处引起共鸣,从我们自己的本来抽象的与自身统一的主体性方面来感动我们。从这方面来看,音调之所以感动我们的并不在心灵性的内容,不在情感中的具体灵魂;使我们在灵魂最深处受到感动的也不是单就它本身来看的音调;而是这种抽象的主体放到时间里的统一,这种统一和主体方面的类似的统一发生共鸣……通过节奏和韵,感性因素就跳出它的感性范围”⑩。
三、音乐作品的“绵延”及其内在体验
“声音实体运动的领域,是一个纯粹的绵延(或称延续)的领域”{11},音乐音响一直在流动着,音乐时间在变异消失着,以“不在”表示“在”,以“在”表示“不在”{12},那么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只有通过“绵延”才能领悟其完整的音乐形象。
“音乐的绵延,是一种被称为‘活的’、‘经验的’时间意象,也就是我们感觉为由期待变为‘眼前’,又从‘眼前’转变成不可变更的事实的生命片断。这个过程只能通过感觉、紧张和情感得以测量。它与实际的、科学的时间不仅存在着量的不同,而且存在着结构的差异”{13}。对于音乐作品,我们常通过直觉感知其时间长短,顺应我们审美期待的便觉得时间短,否则会觉时间长。帕格森对于直觉生命的意识,无不与其内在于人的时间论相关,而这一时间论便常以音乐为例阐发开来的。
音乐作品是没有“定格”的固态实体,因其是“发生型”或“承续知觉性”的艺术,它的“绝对实体”――物理音响,虽然一直存在着,然而又一直被时间否定着,像我们理解“绵延”状态的时间一样,我们在“现在”(即不断被音流淹没的可听瞬间)向两端伸展灵魂,即期待着不断涌来的音乐时间流,又记住了不断逝去的音乐时间流,“感觉也随之迁转”{14},我们正是依靠“回声记忆”来保持音乐作品的时间整一性,从而感受音乐完整的作品存在。在感受过程中,虽然“听到的是此刻、是个别、是瞬间,但领悟到的却是绵延、是全体、是整一。同时对于审美,只有把音乐作品看成是时间上全体而不分割的绵延态的对象,才是可能的。”{15}
对于音乐时间的“具体绵延”,我们还要从音乐作品的时间结构中去分析,只有把那种绵延状态的音乐时间具体化,给以人为的尺度,那么音乐才不会变成“完全无形式”的流动。我们知道,音乐的内部时间结构,与音调节奏和记谱图案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音乐中时间相对性体验几乎无处不在。在时间中活动与变化的事物会给人造成速度节奏与强弱的体验,这种体验与对声音的速度节奏以及体验的相同或相似时,就会产生联觉上的对应性。(当然这种联觉不仅限于那些具有时间过程的事物)
例如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这是一首描写吉尔吉斯草原风光的交响诗。在这首乐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个音乐主题“土著商队”和“俄国军队”在平沙漠漠、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行进着。随着音乐强弱的变化,我们可以感觉马和骆驼的脚步声,渐渐近了又渐渐远去。俄国人的歌声和亚洲人的曲调结合在一起,构成共同的和声,它的回声逐渐消失在草原的空气中。整曲演奏时间约6分钟,在这一时间里我们可以在绵延的音乐里感知一幅美丽的动态的诗情画卷。
在这里或许我们可以借用黑格尔的说法,这已经具体化的时间,表现在音乐中而造成了一个“有生气的结合体”,它由于有时间的长短加上我们阐明的不同性质时间之间的关系,而使音乐作品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实在的约定性”,从康德或帕格森的可思的抽象绵延变成了可感的具体绵延,这一具体绵延也因而可视作是具有“量”的或“数”的基础,可计量可分析的时间图案,如是,音乐表现的内容才得以呈现给审美的心灵。{16}
音乐时间的多层结构在实际的表现中,是无限多样的,既可以有巴赫复调作品那种建立在人为尺度(如节拍)之上的统一时间的扩展(似乎放慢了)和紧缩(似乎加快了)造成的多层结构样式,也可以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较为单纯明澈的多层结构样式,还可以有现代作品“空间”性极大而时间维又多的多层结构样式。但是,没有一个音乐作品的时间是单层或无层的,音乐的本性决定了它自己的本体时间纹样与客观世界的恒一不变的物理时间流和人的心理时间的多维走向之间的复杂关系{17}。这种复杂关系直接影响到人们体验音乐作品的“时间幻象”,从而建立起个人经验、可感的“此刻”、“现在”。
作为鉴赏者的人与音乐作品在时间哲学上的关系,是音乐美学历来讨论的热点,本文抛砖引玉,旨在从鉴赏者的角度更深地挖掘音乐的时间哲学,感受音乐作品的“时间幻象”。
参考文献
[1]黄汉化.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及意义之符号学思考[J],音乐研究2005第4期
[2]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3][德]谢林著,魏庆征译.艺术哲学(上)[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4]柯扬.音乐本质的形而上追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①汉大商务汉语新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与商务印书馆联合出版,1996年12月第一版p818
②德彪西语
③④⑤⑥⑦⑧⑨{11}{14}《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眼M?演.北京?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熏1986.8月第一次印刷
⑩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317-318页
{12}参见J.P.萨特《存在与虚无》p176
{13}{15}{17}罗艺峰《音乐的时间哲学》?眼J?演.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
{16}参阅黑格尔《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三卷上册第354页――“音乐的表现手段的特殊定性”一节
文丽君 陕西教育学院音乐系讲师
(责任编辑 金兆钧)
第二篇:音乐情感的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郭店一中 冉庆丽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这样才能够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
关键字:音乐 情感 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自然流露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情感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等等),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情感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例如:在崇高美和欢乐美这一节课中,给学生们欣赏《祝酒歌》,音乐刚响起,有的学生就跟着节奏律动了起来,很显然,他们是很自然的被音乐中欢快热烈的情绪所感染了,所以不由自主的动了起来。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我让学生们说说初步欣赏后的感受,几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1.柔和。2.像水波在荡漾。3.纯净、幽雅。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
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在欣赏完了琵琶曲《十面埋伏》后,同样让学生说说自己初步听过后的感觉,结果几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1.痛苦的回忆。2.欢快热烈地。3.酒狂。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甚至还有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原因在于,平时学生们很少接触琵琶曲,对这些音乐不能进行正确的感知,在加上对音乐的内涵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所以才会出现体验乐曲的情感出现错误的现象。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要想更准确的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还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情感等等。我们只有对作品创作的背景和思想有所了解,才能够真正深入、准确的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例如:在音乐的悲剧美这一单元中,给学生们欣赏勋伯格的《一个华沙幸存者》,必须在欣赏前向学生们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纳粹分子屠杀犹太人的罪行,介绍作者勋伯格也是犹太人出生,他很关注犹太人的生活,并且痛恨纳粹分子的残暴罪行。让学生们了解了创作背景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作品,所以,还要先分别把作品中的三种声音挑出来让学生听一听,并说明这三个声音分别代表着:1.幸存者的叙述,用英语。2.纳粹军官的叫喊声,用德语。3.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即将被送进煤气室时,用希伯来语唱着古老的圣歌。在欣赏的同时,大屏幕投影歌词的中文翻译,让学生对应的翻译欣赏,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准确、深入的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同时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犹太人的同情之情以及对德国法西斯的痛恨和愤怒。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作用于人的感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交流,要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产生愉快、痛苦、愤怒、兴奋、忧愁、哀伤等情感与精神共鸣,达到与音乐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陶冶情操,激发其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积极地与学生产生情感交流,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发展音乐智能呢?
首先,要能够拓展音乐空间,感知多种音乐情感。我曾对两届高一新生都坐了调查,让每个人写下自己喜欢的歌曲、歌手、音乐类型等,结果95%的学生都写的周杰伦、艾微尔以及一些韩国组合和明星,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学生会喜欢古典音乐、戏曲艺术,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本里的歌曲。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拓展音乐空间,正确选择课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不同情感的音乐内容,使学生能正确的辨别哪些音乐作品符合自己的欣赏水平,有利于音乐智能的提高。
其次,要重视情境教学、引发真实情感。同样,在音乐的悲剧美这一单元,我选择了电影《辛德勒名单》当中的一段作为导入,视频上再现了战争的残酷,纳粹军官的残暴,加上背景音乐的衬托,很多女生在课堂上就留下了眼泪。这种情境的导入使学生们的情感完全投入到了音乐作品中,从而对整节可所有作品的欣赏都能够深入、准确的进行。音乐来源于情感,又是表现情感的载体。音乐不仅能描绘让人心动的情境,还能激发人的表现、创造能力。当学生的情感投入进去后,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鼓励其进行艺术情境再创作。在拉丁美洲音乐的欣赏中,学生对拉丁舞蹈的节奏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创作节奏型,并把自己的节奏配上课本上的音乐,然后表演给全班同学看,结果完成的效果非常好。
第三,展开联想翅膀、诱发心中美感。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在心里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向前进行。” 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事物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的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感觉,体验到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联想。在高一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欣赏钢琴曲《少女的祈祷》,让学生自由的想象,脑海中浮现的什么样的画面,教师可以通过作品的旋律、曲调帮助学生们联想,但不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在享受了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在音乐表现智能上得到了发展。
总之,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这样才能够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当然,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个性也有差异,所以每个人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中都会渗透着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
综上所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在情感上有了深刻、正确的理解,才能对音乐有更完整的理解。在音乐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到音乐特有的魅力,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只有重视的音乐中的情感体验,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喜欢音乐、了解音乐,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从音乐欣赏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第三篇: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
《我很整洁》案例分析
新疆呼图壁县一小
黄玉玲
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中有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作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正在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新课程标准也指明了活动性是本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别与以往思品课单纯说教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门课程的活动性是值得许多教师探讨和深思的地方。
一、案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我很整洁》。
在本课堂的设计中,始终体现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一个主题思想。现截取几个片断,来说明体现这一主题思想的具体做法。
活动
二、议一议,做一做,我会整洁
师:老师来问一问这位小朋友,你今天这么整洁,早上起来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我洗了脸刷了牙,穿了整齐的衣服,还梳了头。(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用课件展示每天要做的内容)
师:(面向全体)小朋友们想一想,除了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以外,你们觉得鳘在还要做些什么?能让自己变的整洁呢?除了我们鳘在要做到这些外,经常还要做什么?
(把课件的表格补充完成)生:我每天还要洗 手、洗脚 生:经常要洗头
生:经常要洗澡,换衣服 生:头发生了还要理理发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你们还忘了一件事,看看(老师伸出双手)如果我们的„„
生:(抢)还要经常剪指甲
师:对极了!指甲长了容易长细菌,(出示课件:长满细菌的手指)这样就会很不卫生。
师:以上这几样是我们为了整洁而每天和经常要做到的。在这些事情中,哪些是你自己会做的?
生:我会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梳头、穿衣服。师:你真行!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呢? 生:我会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梳头、洗澡、剪指甲。师:你也很能干,那老师问问你们,(问那个刚回签问题同学)你平时是怎么洗脸的?你来做一做。(学生示范只洗一个脸面)。
师:像你这样是不是能把脸都洗干净了?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还要洗耳朵,耳朵后面。师:真好,还有吗?
生:还要冼眼睛,脖子,还有鼻孔呢? 师:好极了!
生:洗完脸还要擦干净手。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加起来就完整了,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给大家示范正确的洗脸方法。
师:这就是正确洗脸方法,小朋友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遍,两只手并起来当毛巾,来,我们先洗 脸,再洗眼睛,耳朵擦一擦,耳朵后面洗一洗,还有脖子别忘记了,最后擦擦鼻孔。好了小脸洗干净了吗?
生:(齐答)洗干净了。
师:你们平常是自己洗脸的吗?在洗脸的时候,你有什么麻烦吗?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帮他。
生:我毛巾老是拧不干。
生:你可以用小毛巾,也可以把毛巾摊开来,一点一点拧。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以后你就可以照他的办法试一试了。
生:我脖子后面擦不到怎么办?
生:我有一个好办法,用手拉住毛巾的两头,把毛巾放在脖子后面,再来回拉就行了。(边说边示范)
师:(老师鼓掌)这个办法真是太妙了。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正确地洗脸,也解决了洗脸中碰到的麻烦事。接下去让我们再来说说怎样正确的洗脸,也解决了洗脸中碰到的麻烦事。接下去让我们再来说说怎样刷牙?你平常是怎么刷的?(学生示范横横地刷),你们是怎么刷的?(大多数学生示范的都是横横地刷,也有人认为要上下刷)。
师:你们平时的刷牙方法对吧?老师请来范晓萱姐姐来告诉我们正确的刷牙方法。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认真学哦!(课件播放:范晓萱的刷牙教学)
师:看了录像,大家知道正确地刷牙了吗? 生:知道了。
师:好像还不是很确定哦!来拿出小牙刷跟着老师一起再做一做。小朋友们来刷牙,先来刷上排牙,从上往下刷刷刷,再来刷刷下排牙,从下往上刷刷刷,牙齿的里面别忘记,要把牙刷竖起来,后面的牙齿这样刷。
师:唉!老师觉得这样刷牙好像太麻烦了,有时候我来不及了,我就这样乱刷刷几下好咧!你们说行不行?
生: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 ?(假装很奇怪,很不明白)生:这样你就刷不干净牙齿了。
生:你这样乱刷的话,牙齿里面的虫子就不能杀死了,你的牙齿就要被穹蛀掉了。
师:是啊!我们不认真刷牙的话,就不能保护好牙齿了。我们和别人说话,张口露小洁白的牙齿,给人的印像多么好,(课件出示整齐洁白的牙齿)相反的如果张口出现在别人面前的是满口蛀牙,那多难看啊!牙齿好坏跟我们健康也很有关系么!所以小朋友可千万不要跟老师一样有偷懒的想法,我们每天认认真真的刷牙,把不正确的刷牙方法改过来,不要让蛀牙危害到我们。
二、课后反思
1、引活动于教学中,突出课程“活动性”的特点。新课程有三个特点,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本课程的显现形态的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所以在教案的书写形式上也跟以前有所不同,是以“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的方式来安排的,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五一节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活动性”这一特点,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如:先让他们谈怎样流行洗脸,如何解决洗脸中的麻烦事,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教会学生正确的洗脸方法。把学生融入教6学中,让他们参与学习,而不是成为知识的接收者。
2、在与儿童生活世界联系中,构建课程的意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最大程度上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本环节也体现教师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镜头,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忘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通过切身的体会,学生的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品德得到发展。
3、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
在本课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第四篇:在体验中感悟(精选)
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收获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态体验式家长会
设计理念:
以往的家长会都是老师讲,家长听的“一言堂”形式,本次生态体验式家长会,我们请家长以饱满的热情,全息沉静,回归童真,以孩子的心为导航,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教师工作增进彼此感情,从而配合老师开展好班内各项工作。
二、活动目标:
1.让家长通过本次生态体验活动,反思自己在以往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错误行为。
2.引导家长从不同角度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配合老师开展班内工作。
三、活动对象:全园家长﹑老师
四、活动时间:2010年3月13日
五、活动准备:老师语言设计、幼儿作品、幼儿在园生活实录照片、摄像1人,记录1人,家长活动反思问卷。
六、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本次家长会,我代表全体老师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看着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童心是块宝,充满了幻想,充满了企盼,渴望着赞许,渴望着鼓励,渴望着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童真世界吧!
2.请家长抽签围桌而坐,闭上眼睛,做三次深呼吸,然后老师将大家带入体验之境。
亲验活动1:蒙氏走线活动:
A.播放优美舒缓的乐曲,请全体家长进行蒙氏走线。
B.亲验活动后进行开放式对话:您认为蒙氏走线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C.体验之思:蒙氏走线是蒙氏教学活动开始前的预备活动,是让幼儿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在线上慢慢行走,走线活动是为了让幼儿静下心来,集中精神,提高专注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亲验活动2:线上游戏——静寂游戏
A.默想闻花香,请大家闭上眼睛均匀呼吸,听到老师轻轻的呼唤声,就睁开眼睛来拿学具,并安静地回到座位。B.开放式对话:静寂游戏的益处是什么?
C.体验之思:蒙台梭利认为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心理过程存在的心理特征,并使心理过程顺利进行的一种保证,注意力是一个人所有能力产生的源头和基础,我们本学期将通过蒙氏数学活动培养幼儿专心做某事的良好习惯。亲验活动3:也做一回孩子。
A.请全体家长和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a.土豆丝、土豆片
b.小熊小熊上山坡
B.请问通过这个游戏能开发幼儿的那些智能?
C.体验之思:多元智能能理论和传统的理论不同,传统的智能理论认为人脑是一台计算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脑中有许多台计算机,而
且每台计算机有各自的功能。刚刚这个游戏就促进了幼儿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智能的发展。亲验活动4:请家长写出孩子的二十个优点 体验之思:
A.在分享孩子优点的同时,我们融入了更多的亲情,孩子这么都应归功于您日常的榜样作用,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和修行好的人在一起,就能够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B.我们能用发现的眼光对待孩子,也同样用这样的眼光对待家人和朋友,并及时将这些发现的优点表达出来。
C.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变化,那昨天的优点放在今天,孩子都有可能不认同,所以我们要保持高调的教育,在赞美声中引领孩子成长
七、请家长欣赏幼儿在园表现的精采照片,感受幼儿在园的幸福时光。
结束:希望我们组织的这次体验式家长给您一定启示,希望您改变“望子成龙”的急躁心理,同我们一起在欣赏、理解、信任中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越飞越高。
八、发放家长活动反思问卷
九、效果分析:
老师:本次家长会形式新颖,打破常规的“一言堂”的形式,让家长全身投入活动,亲身体验反思自我,在教育观念上有所改变,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家长(张艺骞妈妈):以前总觉得开家长会就是听老师讲,可我
觉得这次很好,把所有的家长投入其中,参与体验,谈其感受,觉得很不错。
家长(侯雨娇爸爸):很感谢幼儿园举办一次这样体验形式的家长会,让我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的感受,我以后要对我女儿多一些耐心,多与她沟通。
家长(王浩妈妈):这次活动,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我反思自己以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争于求成,重结果不重过程,希望幼儿园多开展类似这样的活动。
通辽市幼儿园
田文松
第五篇:在体验中成长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学会,也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曲折,或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我依然尝试,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洗衣服,尝试着学习五笔打字……一次次的尝试,是体验,也是生活不变的准则。
从小,我的数学就是弱项,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是小数点掉了,就是计算错误,不是多写了零,就是少写了单位,在这个数学高手云集的班里,是——惨!
……又是一次数学竞赛,对于这种比赛,我已经麻木了,心底,早已认定了不参加这个选项,这种注定失败的尝试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但,看着大家欢天喜地的报名,却有些不是滋味,或许,是不认输的劲头复苏了,我居然作出了这次尝试。
我便做出百倍的努力,一遍又一遍的看老师画过的题型,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做题方法…… 考试到了,一道道题从眼前飘过,我无奈的摊开手,攻克着一个个难关,可是,那一个个方块字,一个个数学符号,却并没有让我得到一点点启发,再读题,还是一脑袋糨糊,根本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我叹气,看着三角形,一长串数字发愁,时间慢慢流逝,我慢慢灰心,抱怨着自己为什么要报这次比赛,明明就是给自己已经失落的心雪上加霜,只是给成绩再添上一笔浓重的红。
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攥紧的手已经冰凉,指尖的冷汗还没有退去,心中的伤已近无法言喻。几天之后,卷子如飞雪一般洒落,果然,是惨不忍睹。心中静默,我在思考:这次尝试真的就只有失败吗?真的只是让我尝到失败的苦头吗?不,不是!另一个声音尖声叫起,在失败中才会有收获,正是在尝试的失败中,才会是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才是值得在意的吧!……我静静的思考,在思考中得到了答案。
我虽失败,但我虽败犹荣,这一次尝试,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蜕变,是一次成长的过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在尝试中,或赢或输,都是一次成长的暗示,我,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学会将心释放,笑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