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00:5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以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首先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事业单位、岗位及岗位管理;分析了相关的内容,对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相关理论做了确切说明;提出了岗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相关因素,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改革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属于社会组织类型,属于上层建筑层面,它是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实现为人民提供各项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但是,由于体制、制度、管理、监督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历史遗留的问题,在当下以经济为主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尤其是在人民与政府之间,因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未能很好的执行而激起了诸多矛盾,也显现了众多问题;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也在不断尝试革新,但效果并不显著,而且以岗位管理为例,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背后隐藏着其表象的运行机制与因果关系,所以,以下就从这些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一、概述

首先,事业单位是1950年代提出的,但未有明确解析;到1952年有了名词表述,比较宽泛,但紧接着不断提出事业单位的经费问题、编制管理问题,直到1963年在《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规定》中从这个角度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凡是为国家创造或者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内 支的单位均为事业编制。之后不断随着社会变迁与制度革新也在不断的赋予其新的内涵。比如,由政府主办管理、脱离市场,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开办经费以财政为主,编制部门实行登记,且属于聘用关系,实行公务员编制等。其次,所谓岗位,具体包括组织目标、组织基本单元、职权与责任及工作。第三,岗位管理不同,它是一种管理理论与实践,通常可以理解为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或流程对以岗位为核心的内容加以管理;其中,包括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工资分配、评估考核、培训与激励,以及岗位动态化调整等。另一方面,岗位管理也集中于对岗位本身的管理,比如基本建设工作、设置原则、分类、结构比例及说明等。

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的相关理论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有三大基本理论作为支撑,包括组织结构设计理论、工作分析理论、定编定员理论。

首先,组织的目的在于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途径就是协调与协作,通过组组织设计的力量,对所要进行的活动目标、任务、流程、权力、责任等进行合理组合与设计,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效力;落实下来就是要在事业单位组组织中,对企业各组织要素进行科学的排列,合理的组合,从管理层次上区分出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等,主要是战略性的部署与提前计划。具体内容包括职能设计、框架设计、协调设计、规范设计、人员设计、激励设计;常用组织结构类型分析包括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超事业部型、矩阵型;并有其对应的特征与优缺点;以直线型为例,需要组织中每一位主管人员直接下属拥有直接职权、组织中每一个人只对他的直接上级负责或报告工作、主管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职权等;其优势在于层级清晰、责任明确、灵活度大、反应速度快,其缺点在于缺乏职能分工,且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其次,工作分析相理论,是针对岗位、职务的分析,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它是在岗位管理分析中应用较多的理论,具体内容是对某实际工作的特征、规范、要求、流程、基本技能、知识、责任、能力等进行区分;属于系统性的工作;对应下来就是在工作中,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实现过程进行辅助性分析的,如工作计划、步骤、流程、原则、环境、设备、辅助手段等方面的分析;另一方面也包括对员工的各项要素的分析,如年龄、性别、经验、知识、爱好、技能等,并利用对各要素的分析,发掘出员工的实际知识结构、倾向、职业素养以及可发展空间等,还会通过知识复用水平等进行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合理调配,这也是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依据。具体程序是明确目标――搜集背景信息――选择工作样本――搜集工作信息――审查分析工作信息――编写工作说明与工作规范。其工作方法具体有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工作日志法、资料分析法、能力要求法以及关键事件法。

第三,定编定员为基本原则本做法,也是工作基础,就是定编定岗定员,所谓的“编制”;通常的方法的按职责、按岗位、按设备、按比例、按预算、按劳动定额等要素进行定员;重点在于动态控制;而且,这种事业单位就是在编制内的按岗位管理,实际上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实际落实。

第四,最为重要的是绩效管理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理论,前者重点在于持续性的提升个人、部门、组织绩效,后者在于从培养开始直到完全退出职业劳动全过程,通常也叫做组织职业生活管理与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问题,也就是培训、知识结构的转化、知识复用、灵活的调配与补充人员等。

三、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改革缺乏动力、工作分析不科学、岗位设置不合理。

(一)改革缺乏动力

在改革中缺乏认知,对改革理解不足,主动性差。

原因说明:其中的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属于行政机关下属单位,而人事管理、用人等权力均在上级部门,因而,在认识上会出现不统一;而又缺乏自主权,情绪消极;再加上按岗聘用、合同制管理,本身就存在淘汰问题,而且基本上的改革就是裁员,所以大多数人存在这样的阴影;另一方面,“老人”心态,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而绩效制则打破了“大锅饭”或“铁饭碗”,所以,职工必然会在收入方面有所改观,尤其是在预期收入与现实收入间的落差,使其对改革抱有某种怀疑、恐惧,不愿意承担改革带来的益处,以及民众的利益。另外,就是现有人员结构、现状因历次机构改革而相对复杂、改革成本也较大,所以,在推动上比较困难。

(二)工作分析不科学

工作分析不科学,具体表现在工作分析不到位、岗位设置依据不完善、缺乏规范的岗位说明书;

原因说明:实际工作缺乏工作分析项,认识不足,存在瓶颈,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岗位分析,因而在岗位管理中,职责不明、权责不等,往往又带来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阻碍;按照相关试行办法,专来技术岗位的划分多不完善,比如,某农机事业单位,就规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并于内部含有不同等级岗位,因而缺乏指导意见、技术水平要素过于综合,操作难度大;由此也造成了在岗位说明方面的不明确或含糊,尤其是在工作的内容、方法、条件、名称等方面,未明确权限与义务。具体如有名无实、笼统性强、数量少、因人设岗等问题。

(三)岗位设置不合理

在岗位设置方面不合理;表现为岗位分类不科学、岗位结构比例不合理、岗位发展通道存在问题,以及岗位聘用方面的问题。

原因说明:在岗位分类方面,没有分类制度,未明确员工晋升路径、发展通道,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在岗位结构比例上主要是管理、技术、工勤岗位间的比例不平衡,如上面所说的高、中、低就是一种不合理的比例结构,因而结构比例的问题又进一步带来控制的难点与标准确定的麻烦;还有就是双重或多重通道职业生涯发展模式欠缺,未能激发员工工作激情,激发起其内在的潜能,因而未形成适宜的工职业生涯发展模式。

四、解决措施

(一)转变职能,以岗为基

首先,从认识与理念上进行更新与转变;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事业单位的真正职责在于为公共事业服务,也就是说,需要以公务员的身份为人民的生活、生产等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利用自身的智慧生产公共产品,让老百姓、企业、政府、国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将真正的利益让位于老百姓,平息社会上的舆论,化解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

其次,应该认识到在这个开放的世界平台之上,饭碗需要才能来担保,那种混日子的心态已经很难在社会之中立足,而且,那些无聊废话与空话也不能再一次激起人民的认同与服从,人们越来越注重实际、有用、效率等这些带有经济学原则的概念。所以,事业单位要做好思想工作,认识到改革的真正利益所在在于全国人民的永久性福利,转变认知,真正的按照解决问题的需求来以岗管人、将岗位作为基点,从而把人划于岗位之下,并在管理实践中突出人的主体作用,用差异、区别,特殊性与普遍性来把握岗位、员工之间的符合性,从而达到一种双赢,既让员工得到发展,又让人民获得利益,反过来,就是要尽可能多的给人民带来利益,个人才能获得更佳的发展机会。

(二)完善岗位设置、绩效评估制度

首先,需要深入进行岗位分析,利用现代化的系统论思维,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岗位的权责、内容、条件、指标、考核标准等构建一个体系化的岗位管理,从而让工作性质、职责、难易程度、任职等岗位特点、任职条件等获得一个明确的支点,从而发挥出管理的杠杆之力。

其次,具体方法如拟定岗位分析方案、明确要求、确定分析方法,成立专业小组,分担各项任务,并进行组织调查,对各岗位的具体情况加以把握,还有就是对资料进行收集与汇总,并利用数据法进行分析,合理制定岗位相关的体系;通过岗位、说明书来强化与确定岗位、职责间的界限,并通过这些具体内容增加考核评估,让绩效制度派上用场,将事业单位真正的高效运营起来。

(三)以岗为纲,过渡与革新同步

首先,即是编制内设岗时,应该注意编制数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并且严格按照岗位需求进行设置,不能超出编制数;而且在设岗时应该注重分类,如性质、任务、作用、职能等,从而进一步让结构比例合理化,分清主次、轻重,让管理更有对应性,尤其是在类型划分、比例划分方面,只有突出其功能性,才能更好的优化管理;

其次,就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因事设岗,并增加过渡岗位,实现可持续式的渐进革新;并且精简岗位、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真正实现稳定与发展。

第三,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应该有一个好的利用,从而实现优化岗位设置的目的,比如,利用岗位设置环节,能够完善的构建起一个职业发展平台体系,让事业单位的目标与个人的长远发展目标相统一,在大的为人民服务的终极目标之下,突出自身的行为,让自身在为大目标服务的过程中,完善自我,真正达到多方位、多层次的丰富与提升;当然,这一切需要设置好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比如,职业的发展方向、人才的定向培养等等。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真正贯彻与进俱进、实事求是、因时制宜;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遗留了诸多计划经济方面的扭曲,因此,发展动力欠缺、体制僵化、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并且未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职能服务,以及公共产品,真天上做到为人民服务;所以,深化改革势必在行。从岗位管理方面看,仍需进行一番努力探索,制定长期计划,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人事制度革新,并进行职务的相伴转变,实行因事设岗,减少因人设岗的弊端,精简机构与人员配置,合理分配任务,将职责明确说明,进一步推动我国向着完善化的社会方向迈进。

第二篇: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按法定程序产生的,代表事业单位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在代表事业单位法人组织指导事业单位,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和事业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抓好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登记管理,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登记管理、监督检查、服务指导,还存在着一些难点、盲点和误区,不及时解决,将影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兼职情况比较突出。近几年来,我们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发现,各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兼职情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兼职范围广,兼职时间长,兼职人数多,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有继续漫延扩大之势。一些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有的由行政人员兼任;有的由举办单位领导兼任;有的一人身兼多个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舟山市本级登记的300余家事业单位中,有60余家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兼职。其中,有近30名左右的行政人员,或行政部门的领导兼任下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有近40个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兼任了多家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兼职最多的,一人兼了五个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不论处级、科级都由一人兼任。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每一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了解也是有限的,此外,每一个事业单位的服务宗旨、业务范围,也各不相同,有的还具有排它性,在事业单位法人追求社会服务最大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兼职过多,其角色定位与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性”问题,必然会引起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是变更登记不及时。按照《条例》、细则等相关规定,已登记的事业单位,其法定代表人因工作需要发生变更的,应在30个工作日内,到所在登记管理机关,办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手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不及时:有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变动很长时间了,也不及时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等到开展相关业务活动,需要使用法人证书、机构代码证、银行帐号、法定代表人签名或印章等问题时,才想到要变更登记;有的领导变动后,还继续以原法定代表人的名义,开展业务活动;还有极个别单位,任命新的事业单位负责人,是为了解决个别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根本就没有变更现有法定代表人的打算,或者准备等一段时间后,才准备变更法定代表人;有的拟任法定代表人,并不是规定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而是主要出资单位的负责人,即不符合《条例》规定,也违反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要求。总之,在法定代表人的变更中,总有一些单位会因各种情况而拖延。

三是管理措施难落实。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管理,《条例》、细则,以及省组织部、编办、人事厅、财政厅、审计局,2007年联合下发的《浙江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管理暂行办法》等,对法定代表人的条件、权利、义务、责任、产生程序、兼职情况、离任审计、业务培训等,都提出了许多明确和具体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难度比较大,

第三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品种多、类别广、专业性强的特点,但事业单位作为行政机关的下属单位,不是资产管理的一级单位,在管理中存在“散、乱、松、超”等诸多问题,资产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金额都在千万以上,数量成百上千,逐步形成了“统一管理、集体决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局面。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繁杂琐碎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采购、使用、处置、调拨等各个环节,涉及财务核算、资产采购、资产使用、实物管理等诸多部门,导致“重购轻管、重帐面轻实物、重投入轻处置”的现象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职责交叉不清、无专人负责管理、资产登记不全等问题凸显,资产使用效益低下。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2014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单位操作的具体规定。但很多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程序混乱、管理效率低下。

(二)部门职责交叉不清。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相关规定,固定资产实物和财务管理应分别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指派专人负责,各自登记实物资产台帐和财务帐。而有些单位未指定专人负责实物管理,资产台帐由财务部门登记,内控不健全。

(三)帐实核对不及时。为保证固定资产帐实一致,财务部门和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定期核对盘点,对出现的差异及时修改调整。但一些单位未建立定期对帐盘点制度,或有制度却未认真执行,导致帐面数与实际数出现较大差异。

(四)实物登记系统使用不规范。事业单位实物管理使用的是省财政厅开发的国有资产在线登记系统,由于缺乏系统培训,加之平时使用较少,使用人员操作不熟练,配备的扫描枪等很多功能都没有使用。实物管理人员定期将手工填写的出入库单录入登记系统,不仅导致时间上滞后,也容易形成录入差错。

(五)固定资产登记不全面。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单位金额1000元以上的资产均应列入固定资产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采购人员不了解此项规定,未到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出入库登记手续,将固定资产采购支出和其他支出一起报支,形成应计未计固定资产。

(六)资产配置不科学。省财政厅对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制订了明确的标准,但很多单位都存在超标配置资产;达到报废年限应报废的资产,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未达到报废年限但功能落后的资产,闲置不用造成资源浪费等现象。

三、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固定资产是一个单位业务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但很多单位领导认为固定资产是死的,而流动资产是活的,更重视流动资产而轻固定资产,或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

(二)岗位责任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流程,导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遗漏滞后等现象出现。

(三)宣传培训不深入。只在新制度出台时进行培训解读,缺乏持续、系统的宣传培训计划,就会导致工作人员理解不全面、技能不熟练的现象,不能在单位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四)监督检查不及时。监督不力就会导致工作松懈、无人负责的现象。不组织专项检查,就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单位存在的问题,资产管理单位就缺少加强管理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四、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科学的流程是保障工作畅通的关键,通过流程表的形式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予以程序化、格式化,便于操作。二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对涉及资产管理的各个部门和人员,应明确分工、职责清晰,确保有人干事、事有人干。三要明确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严格执行财政厅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及时办理资产报废处置手续,不超标、超编配置资产。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考核。一要责任到人。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要落实使用保管人,不能出现空挂资产。二要物跟岗走。根据岗位需要配置固定资产,如果发生人员变动,应办理好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能出现物随人走的现象。三要加强惩处。对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损毁,应照价赔偿,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加大宣传培训检查力度。加强事前事中的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对于熟悉制度、执行制度大有裨益。一是财政部门应加强登记系统使用培训,实行人员上岗证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全过程跟踪培训。二是资产管理单位应加强政策宣传,强化资产管理意识。三是上级部门定期进行检查,让资产管理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四)形成健全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以制度为基础,以系统为支撑,以人员为核心,以标准为底线,建立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袁小燕

工作单位: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计财处 联系电话:0513-85796245

第四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21世纪的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逐年增加,因此需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更好的改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能得以确保。目前事业单位需要重视的是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本文将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针对事业单位对内部与外部的管理不够严格,管理机构中缺少专业人才,固定资产的配置需要改进并且存在浪费现象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落实其各项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障,伴随着我国公共服务的快速进展,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固定资产在不断增加,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变得复杂,也就意味着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水平需要提升,社会也需要更加高层面的公共服务。因此如何做到科学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得固定资产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是目前事业单位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够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进步。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监督松懈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整。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将管理重点置于单位公用及项目经费上,而忽略了需要重视管理的固定资产,从而缺少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条例,造成固定资产缺失了很多类似于台账或者实物登记账等信息,后续也没有领用记录,如果出现问题,则很难将界定责任范围。除此之外,固定资产外部监督松懈。

(二)机构设置不健全,缺少专业人才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机构设置不完整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例如本单位,固定资产是由财务、设备、总务等多部门共同兼管,缺少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多部门管理的诟病就是如果产生问题,很难分清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责任要如何划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更是很难达到一致,缺少了有力的监督以及有效的控制。

(三)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就目前的事业单位而言,缺少统一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再加上机构设置的不完整,某些单位、部门可能会盲目的争抢项目设备,而没有考虑到项目本身所需。此外,另有一些单位一味追求高配置或是相互攀比,忽略自身实际需求,没有考虑好设备的最佳配置参数就盲目购置,是的资产未能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效率也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四)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事业单位由于受到自身体制的影响,有着较为严格的采购、管理流程,加之有些采购项目需要上级单位代为采购。以本单位为例,固定资产等采购分自购和上级主管部门采购两种途径。属于自购资产的,在资产到位后,由采购人员负责验收入库,同时办理相应的报销手续。而属于上级单位采购的资产,采购部门则需要凭借上级单位开出资产调拨单,核对无误后办理相关入库、登账手续。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自购资产从资产入库到会计入账之间的时间差很短,而上级单位代为采购的资产,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监督松懈的问题,首先是要完善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此一来事业单位的固定管理工作也能做到有理可依。其次,需要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招收专业的相关管理人才,确保各项管理只能有序进行,国有资产的安全才能得以保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能趋于规范。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条例,协助各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配置,此外还需要对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强化员工专业知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流畅运行。

(二)强化责任意识

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后,所需要做的就是对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强化,促进工作的展开。事业单位可以建立考核制度,将个人的考核业绩与资产管理的效果进行连接,进行相应的奖惩,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责任意识。如果管理人员松懈本职工作,那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并且事业单位需要定期检查资产的去向,因此可以建立不定期盘查制度,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查,这样出其不意的检查更具真实性,针对其中的盘亏或者盘盈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内在原因,并且妥善解决,这样才能够促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更有成效。

(三)强化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等情况,科学的资产配置理念是事业单位必须有的,从而制定出合理一致的资产配置标准,准确分析目前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资产设备,从而购置适宜的相关项目设备。其次,一套严格的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手续是事业单位必须配备的,购买相关设备的过程需要透明,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对于发现资产运用不合理情况需要严肃对待,此外对于小金额的物品采购可以由有关部门直接决定,但如果物品的金额较大,则需要管理部门的仔细讨论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程序,并且需要配备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在采购的过程中将责任明确。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起到维持单位流畅运行的作用,保证了业务以及其他服务功能能够顺利展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需要顺应时势的变化,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设置专业的管理部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让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够有质的飞跃。

第五篇:事业单位纳税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纳税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国家税收制度的完善,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纳税问题。受各种因素影响,事业单位在纳税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事业单位纳税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增值税、房产税的具体管理方面提出税收管理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纳税管理;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8-9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运转中涉税业务越来越多。目前税务机关对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相对宽松,但事业单位应正视税收问题,主动提高纳税意识,做好税务筹划,合理合法纳税,降低税务风险。

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是指在业务活动中对涉税业务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可能带来的损失。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而面临的税务检查补税、加收滞纳金和罚款,影响经济利益和声誉;二是没有统筹考虑,未按相关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进行备案,承担过高的税负,缴纳了过多税款。

一、事业单位纳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现状分析

1.主动纳税意识不强,税收筹划重视不够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主要来源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多属免税收入,主动纳税认识模糊,意识薄弱。因单位性质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部分事业单位规避纳税义务,常将应税收入视作免税事业收入,不按税法规定纳税申报,更不思考如何税收筹划。

2.事业单位的财务统管有税收责任弱化可能

近年来,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进行了财务统管,将下属二级事业单位的收支纳入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各单位保留一两名会计作为报账员,主要负责单位的报销单据收集整理报送,只记录备查账。财务统管后使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容易脱节,一方面会计核算中心主要工作是根据报送单据进行事后核算,对二级单位财务税务了解、管控指导有限;另一方面二级单位因人员削减和工作岗位转换弱化了财税管理,二者都缺乏税收考量、办税节税的动力和积极性不足。

3.事业单位与税收征管机关缺乏沟通

纳税筹划不仅是事业单位内部核算与组织协调的问题,还与税收征管机关密切相连,纳税筹划最终需要税务机关的认可。在税务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常忽视与税务机关沟通,闭门造车落入节税陷阱,筹划过于灵活而被税务机关补税罚款。此外税务机关对事业单位的税收法规宣传不够,常有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不能及时享受或超期沿用,加之部分政策出台就存在空档期,存在诸多税务问题。

4.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不严

事业单位使用较多的是非税收入票据与往来结算票据,这些票据都由财政部门印制、管理和发放。对于应税项目则应当使用税务机关管理的税务发票。一些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缺乏严格认真的态度,对一些隐性税源缺乏认识,非税收入与应税收入的票据模糊使用、串票混用。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对票据管理各司其政,“铁路警察各管理一段”,缺乏沟通与衔接,没有完全发挥“以票控税清费”的作用。

5.涉税会计人才缺乏,税收筹划能力较弱

涉税业务需要财会人员具有丰富的税收知识和工作实践积累。因工作需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熟悉财政法规、预算管理业务,对涉税业务接触不多。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简单,不确定性低,因此财务岗位上的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税务知识,掌握的技能明显不足,业务视野窄,协调能力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涉税业务效率低下。此外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呈边缘化趋势,上升空间窄速度慢,对工作学习积极性有影响,对自身的要求也不高。

(二)近期纳税实务难点

1.增值税

增值税是税务机关对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的单位与个人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2016 年 5 月,“营改增”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推行,营改增工作完成最后一步,所有营业税纳税人成为了增值税纳税人。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服务收入,销售自办刊物杂志、技术咨询和转让、出租房产、处置固定资产等业务都属于增值税的纳税范围。

“营改增”对事业单位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一般纳税人可以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款,但是增加了进项税抵扣认证的环节,且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征收管理规定多,涉税工作量和税务风险明显加大。这对过去缴纳营业税,较少涉及增值税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2.房产税

房产税以城镇的经营性房屋为征税对象,以房屋的租金收入或计税余值为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事业单位的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对外出租房产取得的租金收入需要缴纳增值税和房产税。

因各种原因,部分事业单位对房租收入把握模糊,账务处理不规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出租房管理部?T不提供完整的收入和代收费用情况,欠收、账外抵扣,使房租收入成为“小金库”,滋生违规违纪现象;房租收入使用票据不规范,有的直接开具财政票据资金缴入政府非税专户,有的开具税务发票资金单位留用。上述处理或是逃避房产税纳税义务,或是逃避财政监管,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

二、改进事业单位税收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事业单位要重视税务工作

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税务机关正逐步完善税收政策,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早已从单一财政拨款转为收入来源多样化,涉税收入增加,涉税的风险相应增加。单位负责人要重视纳税义务,及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新动态,提高依法纳税的意识,做好税收统筹安排。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涉税工作的沟通协调

事业单位的涉税工作需要单位负责人、相关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共同参与。事业单位要加强税务知识的宣传,做好内部沟通,通过举办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单位职工了解税收政策法规,得到理解和普遍支持,为税收管理营造良好的内部发展空间。只有各部门统一认识,财务人员参与管理,部门间沟通、配合与协调,才能事前从源头做好涉税工作。

(三)加强同税务机关的联系沟通,主动提出合理的利益诉求

经费不足仍是困扰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事业单位从事教育、医疗卫生、科研工作,从服务于社会的角度看,事业单位取得的收入应合理减轻税收负担。税收制度改革立足于整个国民经济,出台的政策法规和事业单位未必完全匹配。在目前“营改增”试点期间,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通过主管部门加强与税务机关沟通,以期在计税项目、税率、税收减免等方面做出更加合理、细化、操作性强的规定。同时也使税务机关更了解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涉税工作中得到税务机关的支持。

(四)完善事业单位的票据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对税务风险要有清醒认识,自觉进行发票合法性审核,改变以往利用拥有多种票据资源优势,使用不同票据改变各项收入的资金属性,规避应税事项的现象。各主管部门应厘清票据使用的项目与范围,财政部门管理的往来结算和非税收入票据,需要健全和完善事前审批,事后报备制度。财税部门应尽快衔接,明确应税收入必须使用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发票,做好发票领用、核销工作,真正实现“以票管税清费”。

(五)引进和培养熟悉税收业务的人才

税收业务是一个专业性和实践性强,涉及多领域的工作,需要纳税人对税法、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等相关政策的掌握和实际业务的了解。一个单位税收管理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会计人员。为此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确保涉税岗位的会计人员能胜任相关工作;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税收政策、纳税申报和票据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办税人员的业务水平;健全激励机制,尊重专业人员的意见,鼓励其发挥最大限度工作潜能,各尽其用,使其个人和单位都得以更好的发展。

(六)税收实务难点的处理

1.增值税

“营改增”后,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增值税征收率为3%,税收负担明显减轻。

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行进项抵扣,税负可能会加重。主要因为事业单位是以社会公益目的,从事教科文卫等活动的社会组织,事业支出的人员支出、劳务费、咨询费、差旅费等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只有少量办公用品和固定资产购置可取得专用发票。如经办人税务意识较差,发票开具不规范或报账不及时,最终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很小。

事业单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不同的纳税人身份所带来的税负变化和自身管理能力综合权衡,做出最符合单位利益的选择。结合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核算和税收实务能力,多数事业单位还是选择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为宜。

此外,在实务中还应特别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效性,依规去税务机关履行备案等手续,实现税收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2.房产税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政府系统重点领域廉政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严格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地产管理。由省管局会同省财政厅等部?T牵头制定管理办法,对省级行政单位(含参公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房产、地产实施统一管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出借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收益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严禁体外循环。

据此项规定和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出租收入,在缴纳了增值税与房产税后,余额缴入政府非税收入专户,纳入预算管理。

从单位属性的公益性、服务性及所处的环境考虑,事业单位都需要不断提高税收管理能力,合理规避纳税风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合理纳税,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作者简介:

王伟民,男,山东烟台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行财处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审计。

下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