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名家蒋家骏

时间:2019-05-12 00:1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太极拳名家蒋家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太极拳名家蒋家骏》。

第一篇:太极拳名家蒋家骏

蒋家骏-太极拳名家蒋家骏

简介

武术家蒋家俊

蒋家骏,江苏省徐州市人。自幼师从陈家沟陈氏第十八代传人陈照丕习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至五路、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太极门中各种长短器械有6年光景。蒋家骏学拳认真、执著、刻苦,除了得到陈照丕先生的认真指点,还得到陈家其他长辈的指教。后期,他学到了现在甚少人掌握的,被认为是失传了的陈氏传统功夫,其中有“金刚十八拿”和“沾衣十八跌”太极大枪用法。这期间,蒋家骏得到了陈发科之爱女陈豫侠先生及陈金鳌先生的经常指点。

学艺经历

陈豫侠先生对蒋家骏特别器重,称赞他为“后起之秀”。在20世纪60年代初,年轻的蒋家骏,已开始将所学拳艺的心得体会用文字整理出来,其中有《陈氏太极拳拳械式名练法要义说》等文,这些记载他心得的有关陈氏太极拳拳械功夫理法技法方面的内容,是他带着研究精神学拳的表现。

蒋家骏在年轻学拳的同时,就收集不少古拳谱、拳著、其中有《陈氏拳械谱》、《两仪堂拳谱》、《陈氏文修堂拳谱》、《陈氏家乘图要》、《三三六拳谱》、《陈氏太极拳汇宗》等,这给蒋家骏全面学习研究拳学带来极有利的条件。他还做了大量笔记、考证和研究收心得,有30万字之多。

1964年,蒋家骏又拜在太极拳技击家洪均生先生门下,此后40处相随不离。在洪师那里,他既系统学习了陈氏太极拳精深的“理”,也学习了陈氏太极拳缜密的“法”。从洪师处他深深领悟到太极拳的精巧功夫,以巧胜人的本质,深入太极技击的正道。通过40余年的刻苦用功,专一精练,在实践中感受到什么才是太极拳的精髓——技击功夫。

武术理论

中为武术家蒋家俊

应该说,拜在洪均生先生门下后而追随40年,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检验、再实践,继而提高、飞跃,对于能有今天在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与实践方面有较深刻理解的蒋家骏,是非常重要和极其关键的。全面地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武术的武学,脱离实践,或没有足够的实践体会,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武术武学的真谛。蒋家骏非常清楚这点。他认为,光靠文字上的研究和自己活动身体四肢,只能说是学习武术的一个过程,不经过实践,就等于在研习继承中国传统武术武学路上的中途徘徊,永远无法走到终点,就不可能探知武学的真谛。因此,蒋家骏一直在这条路上往前走、不停地往前走,尽管跋涉探求武学真谛的征程是崎岖艰辛的。蒋家骏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练拳二三十遍,即使外出,忙于他事,他也抽空甚至在天未亮的时候在住一空间、在办事的路上、在等待的空余时间,打上几趟拳,做各种的功法练习,运动身体。若在家里,每天早上,除了练拳,他都跟十来个弟子们分别动动手脚,以各种方式方法对抗实践,从不间断。

蒋家骏是一位不多见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武术研究者。他不畏艰辛,不惜流汗,长年累月地实践,潜心研究前人留下的拳谱、拳谚、著作,不断总结经验体会,使他对武学的理论、技理技法、战术战法等内容有较深的认识。

“手眼身法步”是我们在武术界常看到、听到的一名言,它是武术界前辈练武要求的总结,不管什么拳种门派的老师,常以此来强调学武基础要求的多个方面。然而,蒋家骏却提出,应该是“眼手身法步”。他认为,在武术的对抗搏杀中,一位功夫好手要想战胜对方,必须随时注视着对方,眼睛是全身一切行动的总指挥。一个人的反应是根据眼睛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而指挥四肢躯干作相应反应的。因此,眼睛观察的重要性使之应放在首位,放在手动之前。“眼手”与“手眼”一字位置之差,反映了武术家对武术实践应用的理解正确与否,也反映了武术家对现代科学知识的了解水平。这是武学理论概念问题。

蒋家骏认为,螺旋劲与缠丝劲,是太极拳功夫的重要特征,螺旋劲、缠丝劲的习练和应用,表现在拳套的一招一式动作与进攻防守自然反应中。在太极拳招式动作和各种运行转动里,包涵了各种大小不同、方向各异的螺旋转动。这些转动动作,可分为自转与公转两种。在太极拳习练过程,要求动作的螺旋转动并非现在常见到许多习练太极拳者所做的身体随意转动或目的性不明的身体转动,这类型的身体转动是锻练身体的健身活动,非武学研究范畴的内容。因此,太极拳攻防招式动作的螺旋转动,就好比螺丝钉钻进木头、自攻螺丝钻透铝板的作用,也好比一根快速转动的木柱子,能将飞打过来的利器弹走而不致受到击打一样。这种攻防动作的运动形式与运动轨迹,完全符合力学科学的原理,也是武学研究中的一项内容。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如何掌握螺旋圈的大小、方向、力度,又如何配合身体四肢、躯干、颈项各部位与整体的多方向运动,此乃各位太极拳家的实践经验与临场发挥。所有这些理论概论,在蒋家骏的拳械演练与实践中,是可以非常明显看得出来和表达出来的。这就是拳家一动手,便知有没有之道理。

对于作为中国传统武术功夫的太极拳,蒋家骏以辨证的态度,从武学概念的角度来分析太极拳的刚柔关系。他认为,太极拳的柔是“松”、“是“圆”、是“静”;而同时,太极拳与其他的优秀拳种如少林拳、形意拳等,同样有“刚”的一面。太极拳的刚则是“紧”、是“猛”、是“迅”。太极拳的功夫与少林拳、形意拳的功夫一样,其目的是相同的,这就是属于武学范畴的太极拳的本质。

常言道,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但这里说的“柔”能克“刚”中的“柔”,不是“软”,不是全身没有劲力的“柔”和“软”,而是指“柔化”、“柔走”的方法、技巧,是以“松”、“圆”、“静”的方式积蓄、调整自身能力的一种表现。蒋家骏认为,除了说“柔能克刚”、“刚柔相济”,还要增加“以刚克刚”、“以刚克柔”。这要看习练、掌握的功夫。而要做到“松”、“圆”,做得好可真不容易,蒋家骏先生对我说,就是练到现在,他比起老师洪均生,还差得远呢。洪师那种松、柔、圆的感觉,是他一生的追求。

授业方法

武术家蒋家俊

蒋家骏与弟子们的对抗实践,可不是在玩游戏,是实实在在的实战对抗战,蒋家骏一位在江苏淮安的徒弟冯太富回忆十多年前到徐州拜访蒋家骏时,亲眼目睹蒋家骏与弟子刘洪利、鹿士斌等人在徐州云龙公园里试手的情形。他说,被试者不是被蒋师截劲前发腾空一丈余远,就是被其用採捋等手法,借劲使之双脚离地向后摔了一个大跟斗。蒋师化发同时,刚柔相济,时间、方向、角度、方法配合得丝毫不差。他说,那都不是师徒配合着玩,而是随便上,随便摔打,以各种手法腿法摔打。

就是在公开的表演会上,蒋家骏对弟子们的演示也是动真格的实战。1988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太极名家研讨会上,蒋家骏与弟子刘洪利分别在白云山与荔湾体育馆的两次内部与公开的太极名家演示会上,他们以太极拳特有的打手用法实验演示,其松柔圆活而又迅猛干脆的攻防化打,使与会者眼前一亮。蒋家骏对太极拳的理解与掌握可不是一般人以嘴巴说说、活动活动身体所能达到的境界,他们的精彩演示,使与会者了解到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面,这是艰辛与汗水的结果。演示后,刘洪利却在床上躺了3天,摔得可不轻。长年累月艰苦的研习训练,实践,使年逾60的蒋家骏先生随时可实战交手或遇敌制敌。同时,他也由此带出一班有实践体会的武学继承人。在热兵器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像蒋家骏先生及其弟子们这样不畏艰辛,甘于刻苦,孜孜不倦以实际行动研习继承似播中国传统截止学武术文化的武学“痴”,真是难能可贵。

在需要动手的时候就能动手,就敢动手,而且勇于战胜对手,这是一个真正的武术家必备的素质,这需要时间、精力、汗水的付出。蒋家骏常提起1995年他带着几位弟子到济南探访洪师,而洪均生先生已90岁高龄,还能在蒋家骏与他过手试验时两人接触的一瞬间,把蒋家骏打个翻跟头之过程,他说,他以为老师已90岁高龄,从力量上不可能与他比,而当老师叫他随便用时,他还不敢发多大劲,谁知双方一接触,他就被老师娴熟而又准确的巧与力的配合运用打翻了,可想而知洪师功夫之高,中国武学之深奥,这使我们看到武学真谛探求路之漫长、之艰苦、之不易。刻苦研拳结硕果

个人影响

蒋家骏不但是位孜孜不倦的武学真谛探求者,还是位充满献身精神的武学文化传播者。蒋家骏的弟子不算多,他对弟子的要求,却是非常严格,不但传拳传艺,更注重传德。蒋家骏说,武术文化的内容很广,除了肢体活动的拳艺,还有拳艺包含的各种文化。他早年跟着几位太极拳大师学艺,老师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灌输的是武术界一贯尊师重道的传统。他学拳艺几十年,对多位先后教导过他的老师,敬爱有加。在我与他的十多年接触中,每当提起陈照丕、陈豫侠、洪均生等老师时,怀念之情、敬爱之念油然而起,老师的谆谆教诲如重现眼前,此情此景亦使我为之感动。他在写回忆洪均生先生的文章后,写到“每念恩师,永铭难忘”,“当我研练拳法有所得时,总感到先师露出慈祥的笑容,似欣慰、似鼓励„„”这些实是蒋家骏情感的真实反映。他常提到,在洪师晚年,他几次带着多名弟子前往山东拜见洪师,他也都是站候在洪师身边,聆听洪师的教导。也正因为蒋家骏自己受此教育,他在教导弟子、学生时,总将品德教育放在前。他认为,传播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将中国传统的良好道德风尚传给学生是第一重要的。

蒋家骏总要将正确的武学概念与拳艺同时传授给弟子与学生,他们说,只教动作不讲道理,讲了道理不以实践而示之,是贻误后人。所以,他的弟子和学生也对蒋老师十分尊敬,师生关系相当密切。

弟子

说来也挺有趣,蒋家骏的不少弟子和学生,当初是不相信太极拳是武术,都认为太极拳只是健身操,经过与之试验功夫,以各种手法实践切磋后,方相信真有太极拳功夫的存在,才拜他为师转而学习太极拳功夫的。如80年代,江苏淮阴的一批习练拳击、散打、其他拳种的小伙子,就是在一次江苏省武术观摩大会观看到蒋家骏演示陈式太极刀法后,分别以各种拳法与蒋家骏比试实验后,才信服太极拳功夫了得,拜蒋家骏为师学艺,而这批小伙子,现在都是当地的武林好手。如淮阴市的冯太富在回忆他们淮阴的师兄弟当年跟蒋家骏学艺这程的文章中,提到他们与蒋家骏试手经过时,这样写到:“„„我第一次徐州与蒋师会面试手„„。我问蒋师,如果对方是练少林拳或者练拳击的人和练太极者交起手来,练太极者应如何应付?蒋师答,应该有办法。„„蒋师说:’好,你随便出拳,不要客气,你可以用劲真打!不要有所顾虑,但我保证不伤害你,你尽管放心。‘有他这句话我心里轻松多了,也没有紧张感了,我摆出拳击架势,左拳不断虚晃以探虚实。但蒋师仍然沉着松静地看着我。我突然发力,一个左滑步上前,同时左直拳快如流星,直冲蒋师的面部。可我左拳还未到蒋师的面部,却见蒋师的右手在我眼前一闪,我的左面部被蒋师的手边化边打击中,我根本来不及反应。虽然蒋师的手只是轻轻地碰了我一下,但仍然使我心里一惊。他出手如此之快,是我意料不到的,我自认出拳速度够快的了„„”冯太富还谈到他继续以其他手法击打蒋家骏而被蒋家骏“后发先至”以採法使其跌地,以及其他的的小伙子使出身解数,甚至个别人以偷袭方式来试验蒋家骏的太极拳功夫。当年淮阴的名拳师许文龙,习拳20年,精于少林拳,后又攻太极推手,与蒋家骏切磋技艺后,被其精妙技艺折服。次日他又电邀盟友王树春前来与蒋家骏再切磋,接触后他们对蒋家骏的太极夫十分钦佩,乃力邀蒋去淮阴传拳。这批小伙子后来也成为武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在当地悉心传授拳艺,教育盲动者。以此方式拜蒋家骏学艺有全国各地的不少武术学好者,广东、安徽、河南、江苏、黑龙江等地都有。

由于有明师指点传艺蒋家骏的弟子学生在全国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和演武大会上,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中弟子鹿士斌、吴华强、刘洪利、谢建军、姚士玉、冯太富、陈广友、陈正平、田有云等分获取金牌、银牌、铜牌,这对人们重新认识太极拳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使人们看到太极拳不但有套路、推手、散手等武功内容和完整的武学体系,而且太极散手的训练技击方法系统是相当完善的。

近些年来,蒋家骏在太极拳武学方面的造诣为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所认知,慕名来邀他去传拳和训练推手、散手者络绎不绝,蒋家骏总是热心指教,诲人不倦。

个人评价

人们赞誉蒋家骏为太极拳的一代名家,蒋家骏却说自己与洪均老师的武学底蕴与技击武艺相比,还相差很远,他总说自己是洪均老师不成材的老学生。这固然是他的谦词,但同时也反映出他不懈追求武学真谛,要把洪师及前辈优秀的武学武艺承袭下来,传播开去的决心。蒋家骏说虽然自己是60岁的人了,但还要不断地探究、实践,为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而尽毕生之力。

第二篇: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总结

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总结

一、起势实战用法(口诀: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在凝)1、杨澄甫:

此为预备动作之姿势,„„尤要精神内因。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2、牛春明:

预备动作,灵活运用。两臂上提是掤劲,即用掤劲接住(粘住)以待势反击,下落是采劲,采敌来力,化力借用,有四两拨千斤之用。3、李雅轩传授陈龙骧

李敏弟:

起势以安静心神,养其虚灵之气,以备对方不测之来手,周身各部都可相机而动,切勿轻视之。4、崔毅士传授崔仲三:

用法(1):对方双手死握我双腕下压,我顺势向下沉肩,缷对方之力。趁着对方回抽瞬间,我力发于肢,提髋紧腰,双臂向前提起送出,破坏对方重心,使之向后倾倒。

用法(2):再如对方双掌向我迎面扑来,或如对方双掌抓我双肩,我以双肩虎口向上接应对方双肘或双臂下侧,将对方向后掀起,随之用双掌攻击对方胸部。

用法(3):对方正手或反手握我双腕,我松腰沉髋,沉肩垂肘,以挑掌动作结合弧形路线,赂内引进化解;使之身体重心前倾,脚跟拔起,力量落空。

用法(4):结合上势动作,我虽已破坏对方重心,但未解脱,此时,我即刻向下、向两侧分掌,使对方处于被动局面,在对方想撤手变化之时,我随之放长击远,双掌向对方胸部推按,以脚、脚、腰之力将对方推出。

用法(5):我双手进攻对方胸部,对方处于被动局面,对方由内外分拨我双掌时,我即时松肩肘,双手拿住对方双腕,迅速下落使之身体重心前倾,趁对方身体前倾时,起腿以膝关节顶撞对方。

二、揽雀尾(掤、捋、挤、按)实战用法(口诀:掤捋挤按雀尾生)

(一)左掤右掤实战用法 1、杨振基:

《太极体用全书》上说:“敌人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横劲向前往上掤去。”这里的掤法是向前向上转腰横出,用的是横劲。

掤手是杨式拳的总手之一,也是推手中的接手。意念在腕的上缘,打手时一般以腕部与人相接,劲点也在腕的上缘。掤手在杨式太极拳中使用最多,也最有效。2、杨振铎:

左掤:设对方以右掌或拳向我击来,我即将左臂提起,用掤劲(粘劲)将对方之臂架起,使其不得接近我胸,如果以腰带臂,使臂、手齐向外翻,变掌心向外,即可将对方之臂握住,利用采劲将其力引化至一侧,使其落空,失去重心,必为我制。

右掤(双手掤):设对方以左掌向我击来,我急上右腿,以右臂置对方左臂近肘处,并以左手掌心侧向外,接住对方腕部,握住对方手腕,再以右臂向上掤起,而左手在下面用采的手法向下采,再加以按劲,此时就会使对方两臂之间的肘部处于上提、下压被撅之势,轻则被动双脚离地,重则定被撅断臂。3、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实战中,如右手抓住对方右手腕,则上左步,此时有两种击法; 用法(1):如自己左手在对方手臂下,则用左小臂横劲对方胸腋部; 用法(2):如果自己左手在对方手臂上,则用左手臂掤对方臂部及胸口。

4、董英杰传授 董虎岭:

对方从右侧面左拳打我胁部,我速向右转身,同时右手抬起将其拨开。对方继续用右手击我胸部,我左手提起将其掤开,同时左脚横迈一步,弓腿,两腿坐实。避过对方攻势后,我右手从下往内绕一小圈,转到对方胸部,右脚上步弓腿,全身整劲向其掤去。

(二)捋式的实战用法

1、杨振基:

《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说:“设敌人用左手击我侧肋部„„速将我右腕肘间,侧贴彼肘节上,侧仰左腕,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内向胸前、左侧捋来”。捋是拖腕捋肘,施用时,顺对方的来力,向里引进,使对方力量落空,即转腰将对方向一侧捋出。

捋对方的手臂时要管住对方的腕、肘关节。杨式太极拳在推手中有一条重要原则是管活的,不管死的。意思是管住了对方身上活动的关节,则对方转动不灵,不易走化。就手臂而言,腕和肘是活动的关节,捋对方时,管住了这两个关节,就容易拿住对方。

捋式右手意念在手掌,劲点在掌下缘。左手意念在手背,劲点在手背或虎口处。实施捋法时,注意与对方“贴随”,因为捋时左手是用手背粘人,必须与对方贴住。才能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粘连贴随这里重点突出“贴随”二字。2、杨振铎:

由前式,对方感觉我有撅意之前,很快坠肘欲走,我即由左向右转身,速将我之右臂向内翻转,搭在对方之肘臂部上方,由右向左向下压,握住对方手腕之左手向上提,这样一压一提,使对方之肘关节处于向下被撅之势,这自然会使对方失去重心,难以自制。3、傅钟文:

我即向内胸前、向左侧捋来,那么他的根力就被拔起,身体也就随着倾斜了。

偏着:如对手要抽臂回去,我即乘势前按;

如对手用靠进攻,我即垫左步、右足虚步(脚尖点地)、含胸、用右手击对方左肩,使之向左跌出。

(三)挤式实战用法

1、杨振基:

《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说,由捋式对方往回抽其臂,我则乘其抽臂之际,随出挤之。

挤法是使用合劲和长劲。合劲是两手合成一劲施于对方身上,长劲是全身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臂,串成一劲,伸腰长往而发。直线发劲。挤法是直线发劲的。杨式太极拳发放时“曲中求直”,看准对方的焦点、重心线,得机得势,直线发劲,不走弧形。

左手按住右前臂时,不能用手指或腕根,要用手心。用手指易打折自误,用腕根易滑动,使不上劲,用手心贴住右小臂,助力方便。

挤式意念在右手背至右肘一侧,劲点在右小臂外侧。左手劲点在手心。

2、杨振铎:

由前式,当对方察觉我有下撅之意,即往回抽其左臂,我将顺势速将右臂向里翻,掌心向内,并以左手搭在右手腕臂之间,掌心向外,乘其抽臂之际,向前挤出,彼自当跌出。3、董英杰传授 董虎岭:

接上捋式,对方因不得力,欲将手抽回,我右手心翻向上,将其黏住,不使走脱,左手心翻向上,合于右腕上。乘其抽回之际,我弓前腿,蹬后腿,发劲挤出。

(四)按式实战用法 1、杨振基: 《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由前势,设敌人乘势从左侧来挤,我即将两腕从左侧往上用提劲,空其挤力。”“速用两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接去。”“伸左腿,腰也同时往前进攻,眼神随动往前从上送去。”按手使用的是提劲与长劲。提劲为向上向左引化对方来力,以获得发长劲的机会。演练时两手开按的距离是自己两肩的宽度,使用时两手按的位置是对方腕肘的位置,同时贯彻管活不管死的原则。

直线进攻。按法在得机得势时,对准对方的焦点,直线按逼,不走弧形,以获得最快的速度。按手的机关在腰,发按劲靠腰的长往进攻,不是单靠手的力量。2、杨振铎:

设对方在我未挤出之前又有准备,继以坠肘摆脱,我即以左手掌心向外搭在对方手臂近腕处,右手同时也以掌心向外搭在对方上手为甲,下手为乙,如二人对敌乙执右拳直打四之胸部,甲自己右膊下招起双手手,绕外边转上,与乙膊靠接,以意连气往外推去。右足同时往前上一步,左足在后蹬劲将乙打出。掤、捋、挤、按、由揽雀尾内变化换劲化劲是也。2、杨振铭:

太极拳之揽雀尾内中含有掤、捋、挤、按四法,掤是用粘劲,捋是拔其根力,挤是敌人被捋而抽回其臂时顺势将敌人挤出,按是设有敌人以右脚在前用右拳击我胸部,我急用右手在敌人右腕下向上化一小圈转正,粘住敌腕,同时上右脚一步弓腿坐实,左手亦随同粘住敌人之右肘上,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用沉劲将敌人按住,按时需要虚灵顶劲,眼神贯注敌力。3、牛春明:

1、掤:对方用右手袭我胸部,即提右手腕,贴对方腕,用横劲向前往上掤之。

2、捋:对方用双手正面击来,以右肘腕间,贴对方手肘,用左手接对方腕背,两臂随腰转动,而往左捋,顺对方来势,用捋劲化解,对方用力愈大,愈失重心。

3、挤:交手时,对方进攻之手失势而想往回拗时,则双手随之跟进。

4、按:对方用挤劲进攻,则用捋劲化之,对方若被捋空,随即乘机按进。

4、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掤式用法:实战中,对方用手击来,我先用双手掤架,再借势掤发敌人。

捋式用法:接上掤式,如我已掤开对方右手,对方换用左拳击我腹部(肋部),我则用右小臂粘贴对方肘部,同时用左手采抓对方左腕,向左则用腰腿劲捋之,致其前跌。

挤式用法:接前式,对方被捋后,如向下抽回其被捋之手,我则屈右膝,伸腰腿,顺势向前挤出,至已劲贴上对方时,顺小臂向外上翻出,击对方面部。

按式用法:此式用法可举两例:

(1)接上式如对方双手下压我小臂,我可把两手从左右向后分化,空缓其来势,待其劲将断时,两手再按其胸部;

(2)接挤式,如对方从左侧挤来,我则将两手左右上提,缓冲其来势,接着再用双手按之。腕部,控制其腕,肘两关节,向前推去。

(五)揽雀尾综合用法

1、杨澄甫:

上手为甲,下手为乙,如二人对敌乙执右拳直打四之胸部,甲自己右膊下招起双手手,绕外边转上,与乙膊靠接,以意连气往外推去。右足同时往前上一步,左足在后蹬劲将乙打出。掤、捋、挤、按、由揽雀尾内变化换劲化劲是也。

2、杨振铭:

太极拳之揽雀尾内中含有掤、捋、挤、按四法,掤是用粘劲,捋是拔其根力,挤是敌人被捋而抽回其臂时顺势将敌人挤出,按是设有敌人以右脚在前用右拳击我胸部,我急用右手在敌人右腕下向上化一小圈转正,粘住敌腕,同时上右脚一步弓腿坐实,左手亦随同粘住敌人之右肘上,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用沉劲将敌人按住,按时需要虚灵顶劲,眼神贯注敌力。

3、牛春明:

1、掤:对方用右手袭我胸部,即提右手腕,贴对方腕,用横劲向前往上掤之。

2、捋:对方用双手正面击来,以右肘腕间,贴对方手肘,用左手接对方腕背,两臂随腰转动,而往左捋,顺对方来势,用捋劲化解,对方用力愈大,愈失重心。

3、挤:交手时,对方进攻之手失势而想往回拗时,则双手随之跟进。

4、按:对方用挤劲进攻,则用捋劲化之,对方若被捋空,随即乘机按进。

4、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掤式用法:实战中,对方用手击来,我先用双手掤架,再借势掤发敌人。

捋式用法:接上掤式,如我已掤开对方右手,对方换用左拳击我腹部(肋部),我则用右小臂粘贴对方肘部,同时用左手采抓对方左腕,向左则用腰腿劲捋之,致其前跌。

挤式用法:接前式,对方被捋后,如向下抽回其被捋之手,我则屈右膝,伸腰腿,顺势向前挤出,至已劲贴上对方时,顺小臂向外上翻出,击对方面部。

按式用法:此式用法可举两例:

(1)接上式如对方双手下压我小臂,我可把两手从左右向后分化,空缓其来势,待其劲将断时,两手再按其胸部;

动挥全臂,由上往下压,化中有打;拦法,整个手臂随腰行动,追、封、打合一;捶,及时跟上;三法合一,一瞬间连环连击出,让人防不胜防。搬拦两动作意念和劲点在手臂外侧,捶的动作意念和劲点在拳面。

4、杨振铎:

设有人用右手击来,我即以右手逐渐握拳以腰带臂由右向左以俯腕握捶将对方右手之力化于左侧,或由左向右转身以腰带臂以翻腕握捶将对方之左手之力化于右侧,此谓之搬。

左手以掌拦击对方之右手,谓之拦。当对方空出前胸,我即以右捶随腰腿一致向对方打击,此谓之捶。此上为搬拦捶之用法。

5、牛春明:

对方以右拳击我胸腹,我以右拳将其右拳压住,我以折叠劲化除来势,并以左掌迎击面部。对方用左手接我左掌,我急以右拳击其胸、腹。这种连环手法又叫“紧三拳”或“紧三捶”。

6、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技击时,如用右足蹬人腿部,左肘抓人臂,对方出右拳击来,我则左手向下沉化,如对方手转至我手外部,似击我胸部,我则将左手向上往左拦去,上左步用右拳击其胸口。

7、傅钟文:

此拳妙用,全在化对手击来的右拳,先用我的右手腕,黏他的右手腕,从左肋上搬到右肋下,这时恐怕对手抽臂换步,我即将左手直前随步追去,含有开劲。拦他的右手时,即速将我右拳,向对手胸前击去,那末对手来不及躲避,必为我所击中,所以此拳的妙用,全在搬拦的合乎方法。

偏着:如对手右掌击来力量特别大,我即乘其劲势,听其劲(高、低、左、右)随机,我右臂往右搬,左手向左拦对方右小臂,即以我右拳猛击对方。

八、如封似闭实战用法(口诀:如封似闭护正中)

1、杨澄甫:

如甲右手打乙,乙用左手封挡,甲的左手从自己右膊下边往前逼住乙左手腕,甲右手速抽回,再去按乙左横肘上,双手按劲往前推去,左足在前作弓式,右足在后为直线,足根不可欠起,其根在足。

2、杨振铭:

由搬拦捶式,设敌人以右足在前,用左手推我右拳,我即含胸松胯,坐在右腿,同时仰左手在自己右肘下穿出,向敌人左手腕格去粘住,右手速抽回,放在敌之左肘上,左手即翻转速弓左腿,双手向前按去,使敌不得走化又不得分开,如即如封似闭之谓。

如敌人含胸缷我按力,并向前弓腿,用右拳向我头部用横劲击来,我急向后闪身,用右手把握敌右手腕用左肘放在敌人右肘上,向我右方用横劲击去,旋用左手握住敌右腕,向我左方挒开,以牵动敌人根力,随急翻左手,右手置于自己左腕内侧向敌人胸部挤去,此变法也。

3、杨振基:

《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说此式的用法是:对方以左手握我右拳,我即仰左手穿过右肘下,以手心缘肘护臂,向敌左手腕格去。如对方想换手按来,我即将右拳伸开,向怀内抽拆,至两手心朝里斜交。如一斜交十字封条形,使对方不得进。分开两手,以手心按住对方肘腕,照按式用长劲按去。

此式有以守为攻的内容:

(1)对方握住我右手,我以左手助右手脱手,以双手封闭对方来手。这是守。此时左手与对方左手相粘,我右手向怀内抽拆后即找对方的肘,转为攻击。一分即合,了防即攻,相连不败。

(2)脱手法用左挒手配合,两手交叉时成左右挒手随机使用。(3)左手伸穿时,意念在大拇指一侧,劲点在腕根;两手分开时,意念在全掌,按出时劲点在掌心。

4、杨振铎:

设对方以右手握我右拳,我即仰左手穿过右肘下,以左手沿肘护臂向对方左手腕击去。

如对方欲换手按来,我即将右拳伸开,向怀内抽回,两手斜交,如一斜交十字封条形,使对方不得进。此谓之封。

速以我之右手搭在对方左肘上,转身弓腿双手向前按出,使其不得走化与分开,此谓之闭。

5、牛春明:

对方推我右拳或肘,我以左手由右肘外接住其左腕,掤住来势,顺其力

劲,甲同时飞右腿扬打乙胸,左足千万立实,倘敌自后打,用转身摆莲腿亦好。

2、杨振铭:

由退步跨虎式,变转身摆莲,左脚坐实,右脚尖点地,设敌人以左脚在前用左拳击我腹部,我急含胸松腰胯,用左手在敌腕下翻上握住敌之左腕,用右手由敌之左肘下转上搭在敌之左膊上,向左侧履来,使敌失去重心,同时飞起右脚用横劲向敌人腹部分去。

如敌人以右拳直击我面部,我急用右手在敌腕下转上握住敌之右腕,右脚急向左斜角退一步,重心坐于右腿,左手搭在敌人右肘上,向右转身用腰手合劲向下撅去。此变法也。

3、杨振基:

根据《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述,此式用法是:对方在我前面用左手打来,我以双手粘住对方左腕肘,向左履带,用右脚背向对方胁部用横劲踢去。拳式中的右转体有以左脚和双手刮向对方意识。此式意念

和劲点在两掌和右脚面。

4、杨振铎:

设我前后受敌,情况紧急。我即使右脚在原地,向右后方悬起左脚,随身转动,先以两手及左腿用旋风势,向对方下部扫去。再用两手右履,用右脚横踢对方腰部。

5、牛春明:

在技击上,以横劲摆踢,谓“柔腰百折若无骨,撒去满身都是手。”比如对方由身后来击,我就以旋风般旋转身体,以手脚向敌人上下部还击,两手或挒或采或掤,并以右脚用横劲踢之,使对方上下受攻难以招架;如对方以右拳击来,则以右手向右引领,并以左手推其肘,旋转身躯,再用右脚踢其腹或胸。

6、郑曼青传授 陈龙骧、李敏弟:

用法(1)接上势,我右手采抓对方右手腕,左手抄于右臂上,用掌向前斜击对方面部,如果对方仍向前追击,我闪身假避之,并将身后右圆转,至原来方向时,再用右手采抓对方右手,同时用右脚缘踢

对方右肋部或腰部,这是败中取胜之法,如能应用得势,甚为巧妙迅猛。

用法(2)对方右手击我胸部,我右手采抓对方来手,同时用右脚缘踢其肋部或腰部。

7、崔毅士传授 崔仲三:

对方以右拳进击时,我以右掌握其腕,左掌虎口卡其上臂形成撅臂之式,同时向右转体,以左脚勾挂对方一起,使之倾倒将其制服。

8、董英杰传授 董虎岭:

接退步跨虎式,设对方右拳向我头部打来,我左手往右,右手往左,我左手往右,右手往左,收置身前保护胸部,如对方右脚横扫来,我速右转身退步避开,此时仍面向对方,右脚抬起,左脚坐实。趁对方扫空之时,我右脚往右向其胯部横踢,如对方再左右手打来,我两手同时往左捋,手足并用。

9、傅钟文:

接前势,如前有对手,而又有对手自我身后用右手打来,在前后都要守的紧急情况下,我即将右脚就原地旋转,左脚向后方悬起随身旋转,同时用两手及左腿用旋风之势,以手脚一起向对手的上下部刮去,旋转一周,仍转到原来的位置,紧接将在前面对手的右肘腕粘住,随即绕到对手的腕的里裆,往左用履带挒抽回,同时急用右足背向对手胸肋部用横劲踢去。

二十五、弯弓射虎实战用法(口诀:弯弓射虎挑打胸)

1、杨澄甫:

如乙右掌打来劲大,甲随用右手靠接住,同时左掌拂乙右肘,可用提劲往右高处粘提,将乙足根领活,然后甲用按劲向斜下打去。

2、杨振铭:

设敌人以右脚在前用右掌向我面部击来,我急上右脚半步,用右手背接住敌人右腕,同时用左手握住敌肘,向右后方斜角用提劲粘住,以牵动敌人这根力。

如敌人抽回其臂,我顺势翻右手握住敌右腕,左手握住敌右肘,用沉劲向我右膝外侧采下,敌人失去重心,左脚必向前冲一步,如敌人向后退回右脚一步,我急随上右脚半步,敌向右转身,并坠肘抬起右手扣住我之右腕,并用左手搭在我右膊上移右手放在我左腕上,用挤法击来,我急含胸坐退,坠肘反右腕用沉劲放在敌人右腕上,同时将左手放在敌人右肘上,向前微动,用合劲向敌人胸部按去,此连续变化也。

3、杨振基:

根据《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述,此式用法是:对方往回撤身,我双手粘住对方,左手沉住对方右肘部,右拳向前击去。也可用右臂上提对方左臂里侧,左拳沉住对方右肘部向对方胸腹击去。如果对方用右掌向我面部击来,我摆好步法,以右背接对方右腕,用左手握对方肘部用提劲粘住,牵动对方的根力。

此式意念先在双掌,双手由左向右转时,在右腕小指一侧,握拳时意念在拳,双拳打出时,意念和劲点在两拳面。

4、杨振铎:

设对方以两手击我未遂,欲后撤,我即坐腿上步,用左手搭对方肘部,右手握对方腕部,向我右侧用提劲粘住,拔其根力。再由向向左以沉劲随之转动弓出右腿,用合劲以双手握拳,右拳击对方头部,左拳击对方胸部。

5、牛春明:

对方左侧击来,我即将腰向右转,以避开其来势,用左拳击之,右拳为辅,形如射虎。又如对方将右臂向右推,我顺其来势向右送,即以右拳转至对方右肋下,用腰劲攻之,左拳击其胸或背部。

6、李雅轩传授 陈龙骧、李敏弟:

假定对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我即以右臂向右挂开,同时出左拳击其胸肋部。

7、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对方用右拳击我胸部,我右手勾抓其右手腕,左手按击其右肩,身体向右偏转,乘势提拿对方,使其落空,并顺势用双手发之,如对方左手外合我右手,我双手借腰腿势随化随转,击其胸口。

8、董英杰传授 董虎岭:

对方右手自前打来,我双手往右将来手拿住,右脚上步,我双手顺势稍向上提起,以消其力。对方被拿住,必更出力抵抗,我作弯弓势,随一撒手,将他连手带人整个射出。

以上内容摘自太极拳论坛,内容不是很全面,后面有几式没有找到 请各位谅解。

第三篇:台湾廖白先生评太极拳名家

台湾廖白先生评太极拳名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中说拳的越来越多,而且对于很多人练是为了说。鄙人虽功夫一般,但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至少还积累了点浅见。这几天对孙门争论的挺激烈,其实真是浪费精神。老一辈的拳家我还是见过不少,如杨松山、杨奎山、刘志清、郝家俊、马礼堂、李天骥、沙国正、何福生、周元龙、顾留馨、万籁声等等,不一一枚举了,提起孙禄堂先生,老练家子们没有一个不服的,皆认为孙禄堂先生是绝顶的功夫。这本来就是早已盖棺论定的事。就象多少年后,人们争论当年贝利、马拉多那会不会踢足球一样,吵的天翻地覆,简直是太无聊了。据我多年的见识,孙门的情况正如周元龙先生所说:真正的传人极少。因为孙氏拳多少年来都是师选徒,而不是徒找师。记名弟子很多,但不教你真东西。这与钱无关,全在缘份。真正得孙氏拳真传的,据说除了孙存周外,上海只有支燮堂。支燮堂有个弟子寿关顺,功夫确实超凡。上海还有一位老中医程大夫,是孙门传人,注意是姓程而不是陈。程传给了原浙江省武术队教练、省传统武术挖整负责人凌耀华孙氏八卦盘根和孙氏太极拳。凌得孙氏拳之一鳞半爪,功夫脱俗。此外,北京的孙剑云据说尚有其先人的形迹,至于其内容如何不得而知。天津的张烈,也许是他太聪明了,他的拳理与孙氏拳的拳理大相径庭,完全是他自己的一套。功夫到也有一些,但是未能脱俗。与张烈谈拳,他最得意的似乎是如何使用胡椒面外加钢丝锁。黄万祥真正的师傅是万良,万良解放后一直被管制。黄万祥是有功夫的,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但是按照我的体认,也只能算是俗中佼佼、庸中铮铮。谈不上超凡。安徽的余永年很难算是孙门的正宗传人,至多只能算是旁系。余永年有功夫,但保守的很。其他的如白普山,人很软,推手马马乎乎。童旭东在研究历史方面狠下些功夫,有人说他胡吹,倒也不是,我和他见过几面,他确实掌握不少资料。不过他几乎没有什么功夫,当老板的人,尽忙他的项目了。张振华以前就认识,天生不是练拳的料,根本不懂拳。以前有个小刘还行,也是很一般。开封还有几个练孙氏拳的,小魏、小马、小时,名字忘了。不过那时他们几个还是真有些功夫。如果练拳一直没仍下,现在够得上人物了。这是我了解的孙门的大致情况。我说这些话,孙门的人要骂我,一门心思要贬低孙门的人也要骂我,笑骂随他便,反正这是我的亲身经验。

下面再谈谈杨氏的情况。有人说杨氏到了杨澄甫先生时,就没真东西了。这是胡说八道。杨澄甫先生的功夫是非常厉害的。散手、推手都行。当年杨澄甫先生去广州,李济深不仅借给他一幢小洋楼,还送给他两个小姐(相当于现在的二奶)。没真功夫,哪能有这种待遇。这事不是我胡说,广州的朋友马志斌也知道的很清楚。根据我的体会杨氏太极练的好的还是在上海。比较出色的田照临一支,田的徒弟叶大密一支,褚桂亭一支,此外还有位姚师傅据说是武汇川的徒弟都有功夫,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但脱俗的高手也没有见到。相比而言,金仁霖的推手功夫确实很高。蔡松芳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神,与金仁霖相仲伯。褚桂亭的传人葛先生发人的功夫很好,打出去咚咚的响。傅钟文不跟外人推手,不知其底细。田照临的徒孙李歌清,触人甚轻,发力生脆,但是得进他的点,应变差一些,也算是好手了。北京练杨氏的,解放后两大支,崔毅士、汪永泉。说实话与上海练杨氏的比差了一节。两边的练法也不一样。崔毅士是个踮脚,靠在树上跟徒弟玩推手,看着都别扭。汪永泉是说拳的主儿,北京话老头儿拳,老头儿玩玩的玩艺儿,离实用远了点。仲浩群说魏树人有功夫,不知是按照什么标准。根据我的体会,基本没什么功夫,推手恐怕还不如白普山,比金仁霖、蔡松芳就差远了。北京人懒,在公园里尽是凑在一起说拳的,上海人讲究实际,在公园里练的多说的少。看来北京人要骂我了。北京练杨氏的还喜欢空谈高境界,什么空啊、意啊。这点倒与上海吴式的马岳梁一支很相似。先谈些,吴、武、陈式的情况以后再谈。

吴式太极拳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历史,吴鉴泉的功夫比杨澄甫差了一节。不过吴鉴泉不保守,时间一久,他的后人的功夫倒出来。上海的赵寿村、吴耀宗都是好手。常远亭的传人功夫也好。大名鼎鼎的马殿臣就是一位代表。仔细体味他们几家的味道也不同。赵寿村、吴耀宗还有些硬的东西隐隐的在里面,有点咯噔劲。常家传下来的东西,好象更柔软。马岳梁的东西要更硬一些,招也外在。可是他却喜欢演示气,所谓凌空劲。吴式太极拳各支的东西用来健身挺好,基本都不合技击。听说这几年出了位严子元专去打老头儿,没见过面。吴公仪与陈克夫的录影,实在没什么东西,比现在的散打还没有内容。确实谈不上输赢。这几年吴家的人猛吹这件事,这不是不打自招说自己没东西吗?这本是件丑事,还拿出来吹,不知道一些人是怎么想的。说这些话,练吴式的要恨我。练吴式的推手有好手。但跟汪永泉的玩艺儿相似,玩玩劲还行,不能真用。为什么这么说,前面有位朋友已经点明了,生理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骨头、筋、肌肉的性状没有大的改变,再高的技巧也只能是玩,派不上真场面。北京练吴式出名的有两个半,杨禹庭、王子英、吴图南。有人吹王培生,王培生八十年代初是北京推手队的教练,但是当时的队员牛胜先不服他,根本不听他的,牛胜先只服李天骥。王培生有气,跟牛胜先推手,连推七次,牛胜先赢了七次。王培生窝了口气,没办法走吧。83年牛胜先拿了全国推手冠军,从此牛胜先就成了北京推手队的教练。所以上了真场面,只会玩玩劲就不行了。杨禹庭活着的时候,没听说他推手好,我曾亲耳听他说他只会套,不会推。不知道是不是对外保守。王子英能推两下子,但不能打,也没教出什么徒弟。吴图南有吴式的基础,也有杨少侯的技术。只能算半个吴式。吴图南也没教出象样的徒弟,什么于志钧、陈惠良等,功夫太一般了。吴式推手好的是刘晚仓,老头有真功夫。刘晚仓的功夫算得上是俗中佼佼了。大成拳的姚宗勋、王选杰都怕刘晚仓。刘晚仓让给带过话,他们就是不敢来。刘晚仓尤善发人,如果遇到功夫差点的,真能把对方发出去离地一尺多高。刘三爷的手法也多,招熟的很,本力又大,推手、散手都好。现在小马,马长勋还有点三爷的味道,但功夫比三爷差了一截了。练吴式的功夫好的还有一位北戴河的李经五,不过李经五也跟陈发科练陈式。李经五的架子不好看,但是推手不错,尤其棚劲好。有人说他能用气发人,没体验过。李经五推手时喜欢把两手垂在下面,身子微微一转,就把人送出去了。吴式中的现在最有风头的是大名鼎鼎的李秉慈,可是唯独他没有什么功夫。如果吴式朝着他的路子发展,就要全毁了。

仲浩群对于我评价汪永泉的功夫耿耿于怀,认为我贬低了汪老。仲浩群真是个文人,怕是即没有参加过对抗性比较强的比赛也没有经历几次真正的搏斗。所以对于真功夫三个字的含义与我不同。关于功夫脱俗是个什么样子,我暂不想在这里做具体的描写。因为,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但是,这样的人现在还有,而且不久中央电视台就会进行介绍。这比我在这说效果要好。那时再讨论什么是脱俗的功夫吧。汪永泉的功夫属于俗手。当然是有些功夫的俗手。朱怀元、孙德善、高德元以及前面有人提到的赵洪普、石明都是有功夫的,但都没有脱俗,都是俗手。要吹,也都有些资本。孙德善在地坛当年也是非常著名的,名气不在刘晚仓之下。我曾亲眼见孙德善让几个人排成一个纵队来推他,他让谁出去,谁就一准被发出去,排队的人并非都是他的徒弟。所以并不是作秀。作为玩艺儿,这手功夫够得上高妙。但这也只能作为玩艺儿。朱怀元粘人的功夫也可以说是高超,当时一块玩的有位翁师傅,看见朱怀元了,从后面拍了下朱怀元的肩膀,结果怎么着,手拿不下来了,一步一趋地跟着朱怀元屁股后面走,惹得大家都笑。这沾劲,能让老翁的手找不着着力点,够传神的吧。但还是俗手,因为拍他的人是老翁而不是泰森。在一定强度、一定力度的对抗范围内,技巧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近乎于神。中国足球队也是这样,自己练着玩的时候,球也漂亮着那,好象不比人家差多少,可是到世界杯上,就跟不会踢一样。对抗性强到一定程度,玩艺儿就没了。作为健身,走走意、玩玩劲挺好。作为修身就欠些,作为实用就差的远了。

说起武式太极拳,其理论贡献不能不提。李亦畲的五字诀,是真正从实践中来的理论,所以能对实践有实际的指导作用。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这是武式太极拳的特色。说这话,有人说我是话里有话,明褒暗贬。但是又能让我说什么呢?到现在为止,我所遇到的武式传人的拳术造诣还不如前面几派。郝少如在上海就没教出什么象样的徒弟。天津么家桢的工夫太一般了。姚继祖的工夫是可以的,看见他能发人。小孙(名字是建国吧?忘了)的功夫很好,邯郸联谊会上见过。乔松茂一门心思的给自己提大辈,搭过两回手,江湖的很。第一次使暗脚,没得手。第二次看有人围过来看,忽然莫名其妙的哈哈一笑,煞有介事地说:“不错,不错!”象演戏一样了事。薛乃印就更没什么功夫,好面子、讲虚荣,真本事一点没有,钱倒有一些,是个武林中的混子。吴文翰也是个说拳的,基本上没什么功夫,推手还不如魏树人。高连成的推手还马马乎乎,继承了些姚继祖的东西。但还是顶,手法还是比较熟的。还有王善德是靠打笔墨官司出名,能侃不能练,口气倒是挺大,劲僵的很,没有真功夫。武式前辈对太极拳贡献很大,又是儒生,应该修养不错。但是传到今天,真是没落了。当然,我接触的人很有限,可能武式的高人我没有接触到,不能以偏盖全说武式太极拳不行。一些隐藏在民间的高手,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得到的。这里也有缘分。

小贾已经介绍了寿关顺,不过我一直觉得象寿关顺这样的人最好是不要用文字来描写,很容易引起误解出偏差。据一位朋友讲中央电视台准备专门做寿关顺的节目,我本想在他做出来功夫给大家看后再讨论他,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争吵。不错,寿关顺的功夫是脱俗了。几十年来我遇到的功夫脱俗的高手也只有

一、两位,寿关顺是其中之一。实事求是的说寿关顺是学过许多门派的东西的,只是他的功夫的基础是孙门的,他的内功完全是从支燮堂那得来的。支燮堂去世时他还没有来得及系统的学习孙门的用法,他的推手技术来自杨式,以后又学过拦手(上海叫操拳)、绵拳,与心意拳的人也经常交流,所以他这人融会了多种技艺,没有门派之见。有人说寿关顺完整地继承了孙禄堂先生的拳学,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据童旭东讲孙存周先生也只是继承了孙禄堂先生拳学的一部分,有个说法,不到十之二、三。支燮堂先生是得到了孙门真传,但是得到的掌握的东西不可能比孙存周先生更多。因为童旭东说支燮堂先生跟孙禄堂先生也就是三年,而且也不是天天在一起。所以介绍人物时一定要力求准确、客观。寿关顺是有神通的,小贾介绍了一些,不过在这里我不想做进一步的具体介绍,还是那句话容易引起误解。当年李天骥对外一个说法,对内又是一种说法。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怕对外界介绍内家艺业时,话说不准一点儿都会引起很大的误会,需要加上很多解释。尤其是自己没有练到的时候,是很难解释确切的。但是既然说寿关顺的功夫脱俗那与俗手就不是在一个层次上,完全是质的区别。这不仅仅是实用不实用的问题,确实是层次问题。无论是人体的功能还是骨头、筋、肌肉的性状都已发生质的变化。

陈式太极拳的陈发科先生是位令人神往的人物,虽然我没见过他,但他的拳照实在是漂亮。那劲势超过了杨澄甫先生早年的水平,与杨澄甫晚年拳照的水平相仲伯,确实是好。陈发科的传人我见过一些,没有一个能打出陈发科那股劲势。陈正雷、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都比陈发科差远了。老一辈的田秀臣架子还不错,推手就不行。冯志强的推手靠力气,连摔带顶,散手几乎不懂。冯志强上了点岁数后也大谈养生了,结果现在他的身体还是很糟。天坛的李师傅、老刘、地坛的老邓功夫也有一些,他们都不服冯志强。但是也没觉出他们比冯志强强在什么地方。话说回来,跟冯志强学的人还是要感谢他,因为他的东西好赚钱,这是一有陈式太极拳这块招牌,二有冯志强的名人招牌,三是冯志强的推手中摔交的玩艺儿比较多,这也是陈式的特点,掌握起来用起来都快。其实真对陈式有研究的还是济南洪均生的一支。洪均生自己的功夫并不高,但他真研究,教出来的学生水平比他高。象老刘、小李、小张、小蒋以及再小一辈的小黄等都不错。虽然都是俗手,不过功夫还是有的,推手尤其好。小蒋在《武林》上不断介绍太极拳的散手,其实那只能用来玩。真正的太极拳散手练法小蒋并不懂。陈式的洪派架子用来锻炼身体比陈家沟的架子要好。陈兆丕的功夫比陈发科差着一节,我在西单体育场见到陈兆丕最后一次出来打拳时,金鸡独立腿已经抬不起来了,身体很糟。练太极拳起码要做到活着的时候有精神,死的时候要快,不拖累人。长寿不在练不练拳,遗传和环境最主要。所以我从来不拿寿命长短论造诣。陈兆奎功夫是很一般的,推手也是喜欢使拌子,结果碰到个懂点摔交的自己就栽了。他也是靠他父亲的名声吃饭。马虹、陈正雷只能表演,无论是推手还是散手都不行。陈小旺推手还马马乎乎,步太死,但马步扎的还比较结实,推一般人还是可以的,但他不懂散手。还有一个王西安本力不小,有些力气。他推手是跤劲、跤拌加力气,同样也不懂散手。都说陈式太极拳古朴,这种古朴体现在哪儿呢?体现在步上,陈式太极拳的步不是用拳的步,而是用杆或用枪的步。拳脚相交,至少是两个拳头两只脚,可用来同时使用的武器至少是“四对四”,加上近身时的膝肘肩胯臀以及头则可同时用来使用的武器就更多。所以拳步既要稳更要活。绝不能死,步一死就要挨打。但是两枪相对,是一对一,两条腿以及膝肘等一般够不着对方,用不上,所以对步的要求重点是稳固,在灵活上的要求不如拳脚那么高。陈式太极拳的步是杆步,陈式太极拳原是作为用杆的基础功夫,所以陈式太极拳的步不是很灵活。在这样的基础上练散手是要吃亏的。或者说你练的东西与你用时的东西必然要脱节。说这话,练陈式的一定不爱听,但是如果撇开门派,从道理上技术上分析分析,也许火气会小一些。练陈式的特点是上功夫较快,但很少有人能以轻制重,哪怕是玩玩劲,他们也很难做到,在这点上他们不如杨、吴。从技术特点上说,陈式推手可以称为柔跤。

李玉琳先生本是位了不起的大武术家,功夫非常好。但是他的儿子李天骥是个有头脑的人,就是不许宣传他父亲,李天骥在国家体委几十年,从他哪儿就把他父亲的名声冷冻起来了。为什么?李天骥明白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在国家体委坐稳。现在的年轻人对解放后中国的政治环境没有感性认识,那时即使是文革前也是政治背景决定一切,在旧社会做过事的人,如果不知道收敛,想不到的灾难就会不断而来。李玉琳曾随李景林去山东国术馆,并担任国术馆的教务长。李景林是什么人?是被鲁迅点过名的大军阀,是鲁迅骂过的镇压群众的哙子手,以后又投靠了蒋介石。这样的人虽然对武术有重大贡献,但是在那种政治形势下,谁敢跟他沾边啊。所以,李天骥很聪明,把他父亲冷冻起来,他尽量不提他父亲的事。别人提起来了,他也尽量压住。这样实际上就是保护了他父亲。所以现在的人没有几个知道李玉琳的,即使知道这个名字也不知道他的功夫到底怎样。天津人称李玉琳是“铁胳膊李”,咋一听以为李玉琳是练硬功的,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是因为李玉琳的胳膊就象杨澄甫说的棉裹铁一样,特别重!不用说打在人身上必受内伤,就是抬,一般也没有人能抬的动。杨澄甫先生的五虎将没有一个能推过李玉琳的,北京武术圈的三老四少更抬不动李玉琳的胳膊,推手就更没门了。所以,自从有推手比赛以来牛胜先的学生的成绩相对比较突出,他这里面还是有传承上的诀窍的。牛胜先是李玉琳的徒孙。我看他们的特点主要是形意拳的三体式桩步和劈拳的钻翻劲并结合进了太极拳的手法。他们发人常常能把人打的象飞起来一样。不过在比赛中他们的这种用法常常被判为犯规,所以,大牛的弟子经常是打翻的对手自己反倒丢分。所以,我常疑问推手能用来比赛吗?大牛这派推手是作为散手的基础,能与散手结合的比较自然。但是用于推手比赛则要被扣分。吴图南、汪永泉这派推手,劲玩的精巧细腻,但需要双方配合,双方都要按照不丢不顶的意思走意。挨打的时候也不许硬抗,要顺着对方的劲出去,玩的是道理。但是很难用于比赛,比赛中对方玩命一抱一顶,你不能讲对方不懂劲啊。但是面对这样的对抗强度自己又没办法,只好自己出去吧。所以也不能适应比赛。于是现在的太极拳推手比赛越来越朝着一种四不象的对抗形式上发展。推手本是技击训练的辅助手段,如今却成为一种独立的竞赛形式,这玩艺儿不变形才怪呢!

第四篇:名家指导太极拳养生介绍高端养生馆

名家指导太极拳养生介绍/高端养生馆

太极拳,是依据阴阳之理、经络学说及道家导引、吐纳方法综合创造而成的一套符合人体结构与自然规律的,融技击、祛病养生及修心悟道为一体的拳术。它立足实战技击,通过催僵化柔、导引气血达到养生祛病之功效,体现出道家文化中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的思想哲学。

太极道,是在太极拳的理法基础上,以技击为传承,以养生为应用,以哲学为方向,将道德经和太极理法进行经世致用,从修身入手,齐家、治企,从而内圣外王,达到人生的和谐圆满。

君临天下国医养生馆为推广普及太极拳法及太极道养生,广邀京城太极养生界大家名师,开设太极道养生培训班,传授正统太极武术技法及道家养生功法。

第五篇:太极名家刘伟老师吴式太极拳培训班

太极名家刘伟老师吴式太极拳培训班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文体局和老协举办的太极名家刘伟老师吴式太极拳培训班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开幕青县原县长张主席致辞学员表演吴式太极拳24式李晖老师率香港代表团表演吴式太极拳45式黑龙江浙江代表团表演吴式太极拳45式河北代表团表演吴式太极拳45式刘伟精通各式太极拳,尤其擅长吴式拳,曾蝉联九届全国武术比赛吴式太极拳冠军,在国际、国内太极拳赛荣获三十余枚金牌。1988年中国武术研究院研究编制《四式太极拳》规定套路,刘伟是吴式太极拳技术标准示范者。由于运动成绩出色,刘伟被保送到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系学习,而四年大学生活,造就了他理性缜密的思考和感性通畅的表达。但是刘伟说,'我在民间习练武术的经历是我的源泉。传统武术是武术的根,没有根一切都不存在。'于是他婉拒了学院让他留校任教的决定。六运会和七运会,刘伟两次被李连杰的师傅、时任北京武术队主教练的吴彬招致麾下,负责太极拳的教练工作。对太极拳有着无比热爱、工作认真的刘伟带出了世界冠军孔祥东、全国冠军范雪萍。他任教时,后成为武打明星的吴京也在他的队中。招待晚宴周飞龙师兄给刘伟老师敬酒黑龙江妹子好酒量世界武术锦标赛冠军李晖老师和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虞志荣师傅青县领导与刘伟老师合影晚上刘伟老师继续讲座师傅带着我们师兄弟五点半起来,到盘古广场晨练师傅虞志荣今年85岁,师从杨炳诚大师学习吴式太极拳已有60余年,义务教学吴式太极拳42年,被评为十位最美嘉兴人之一师傅出生在上海,其父亲开铸造厂,算得上是上海小开,兄弟俩人皆从小习武,先练少林武术,后练吴式太极拳基本功扎实,虽85岁高龄,仍能健步如飞,劈一字马师傅表演吴式太极拳30式曲春艳表演竞赛套路刘伟老师虞志荣师傅合影刘伟老师周剑师弟合影刘伟老师崔允年师姐合影刘伟老师曲春艳师妹合影陈静惠周剑合影虞志荣师傅陈静惠合影黑龙江代表团崔允年吕荣华与师傅虞志荣合影黑龙江代表团崔允年吕荣华曲春艳与刘伟老师合影刘伟老师刘杰秘书长合影刘杰许春英夫妻与刘伟老师合影刘伟老师许春英合影刘伟老师吕荣华合影刘伟老师陈静惠合影李晖老师吕荣华合影张主席虎哥与刘伟老师合影刘伟老师指导张主席刘伟老师这两天的课程,所有学员都一一指导过,大家都受益良多!言传身教一丝不苟香港代表团与刘伟老师合影浙江代表团与刘伟老师合影河北浙江代表团与刘伟老师合影河北香港代表团与刘伟老师合影河北黑龙江代表团与刘伟老师合影虞志荣师傅杜向阳师弟合影盘古寺左钟楼右鼓楼盘古神像这对联认识吗?可以查字典五百年出土文物梨园太极绿色大棚蔬菜水果猜猜这是什么?现代农业大开眼界什么水果?农业产业化今天吃草香港美女喜欢吃素所以很年轻来张合影向阳一向向美女周剑可不是吃素的,与美女合影也要争先恐后!盘古开天地,圣地学太极,传承先人志,强身又健体不忘初心,念念不忘,心念还要手练,常练常新招熟渐悟,道法自然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武不吃苦,肯定不靠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打虎上山虞志荣师傅还是苏州评谈副高职称,习主席当浙江省委书记时还接见过香港代表团斜飞式香港代表团撸小步八卦掌八封掌,香港代表团会各种武术,全能马兰花公园合影大合照感谢刘伟老师悉心教导,感谢李晖老师精心策划,感谢许春英刘杰夫妻细心安排,谢谢各地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苦练吴式太极拳!欢迎各位明年五一到海宁!

下载太极拳名家蒋家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极拳名家蒋家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家推荐

    名家介绍 辛晓娟,笔名步非烟,笔名来自于皇甫枚所著的唐代的传奇《步飞烟》。当代的女性武侠小说作家,被称为“北大才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

    【名家讲堂】扎西:什么是太极拳的虚实开合(五篇范文)

    【名家讲堂】扎西:什么是太极拳的虚实开合 因此,大学堂将扎西老师谈太极拳的虚实开合的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能解答各位拳友的疑难困惑,对各位拳友学拳有所助益。 太极拳的实质是阴......

    【名家讲堂】梅墨生:太极拳要练的就是“一气而已”

    【名家讲堂】梅墨生:太极拳要练的就是“一气而已” 名家工坊 7月17日,感恩太极大学堂第五期名家工作坊邀请著名太极拳家梅墨生先生为大家做了以“传统太极拳的练法、要点、核......

    太极拳(本站推荐)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孙子兵法读书心得冯洪波专家评语:[作者阅读《孙子兵法》一书后结合自身的创业历史从企业谋道、企业制将之道、企业治众之道、企业同心之道等六个方面谈......

    名家经典语录集锦范文大全

    名家经典语录集锦 整理:王旭川 一、 木心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

    国学名家推荐

    一、1998北大百年校庆推荐书目 (1)应读书目: 周易 诗经 老子/老子 论语 孙子兵法/孙子 孟子/孟子 庄子/庄子 史记/司马迁 坛经/惠能 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 唐诗三百首/孙洙 宋词三百首......

    美术名家

    王朝晖,1964年生,天津市人。师从孙伯翔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联授予天津市“文艺新星”,“天......

    名家如何尊师

    名家如何尊师 一年一度教师节, 尊师重教仍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民国时,名人名家却有独特的尊师敬师故事,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感慨感动感佩。 黄兴与梁鼎芬的师生情 黄兴在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