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温总理讲话看政府反腐决心

时间:2019-05-12 00:1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两会温总理讲话看政府反腐决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两会温总理讲话看政府反腐决心》。

第一篇:从两会温总理讲话看政府反腐决心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两会期间,无论是在线与网友交流,还是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我们的温家宝总理都谈到了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反腐倡廉问题,他指出: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这是中央高层基于中国当前社会形势做出的重要分析,近期一些高权重的官员,譬如陈绍基、黄瑶、刘志军、郑少东等人都纷纷落马,可见我们的党中央已经把反腐工作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昭示了中央反腐的决心。

腐败,从来都是民众怨气最深的地方。从经济角度来说,腐败动摇着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因为任何的腐败最终都要落脚到寻租——设租的关系上,落脚到经济问题上,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如果把这些巨额贪款投入到民生、社保建设中去,那将会提升多少人的生活水平啊!其次,从政治角度来说,腐败的滋生会削弱乃至破坏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腐败是腐败分子对人民利益的非法占有,这必然会使我们党的威信下降,形象扭曲,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加深,最后便直接被人民所抛弃。从思想文化角度来说,腐败严重毒害人们的思想和社会风气,从一定意义上讲,腐败的盛行是以一种腐败文化为基础的,一旦腐败开始泛滥,就会渗透到社会生活深处,对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我们看到:每当掌权者的腐败行为产生了,权利集体的窝案串案就紧接着来了。

正因为腐败带来的种种严重危害,所以我们党在当前房价过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不断尖锐的大背景下严抓反腐工作,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积极开展反腐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建立一套完备的政府部门内外部的纪检体系外,我们更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他们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真真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我觉得每一级的政府都应该设有信访举报部门,并且公开政府的政务实施情况,真正做到在群众面前的廉洁透明;同时,大众媒体也应该不畏强权,勇于曝光政府的贪污腐败和社会的阴暗面,及时而准确的反应人民群众的心声。而从作为一名大学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平时积极关注国家时事政治,关心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重要部门的人事变动,善于对国内外局势进行理性的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更要向廉洁正直的中共党员学习,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以他们为榜样,严格遵守党的规章制度,不贪赃枉法,不私用公物,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汇报人:

第二篇:2007年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从以人为本看政府转变

2007年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从以人为本看政府转变刚刚结束的“两会”是对新一届政府在2003年中工作的总结和对2004年工作的指导与全面部署,“两会”回眸一年来走过的艰难而更坚实的道路,2007年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从以人为本看政府转变。在过去的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更“人”的权利和“民”的利益备受重视的一年。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最突出的施政特色的话,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这八个字是对本届中央政府最好的盛赞。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做的一桩桩亲民、爱民、为民的实事中,从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一系列体恤民生的重大举措中,从广大党员干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挺身而出维护百姓利益中,无不闪耀着“以人为本”的鲜明色彩,无不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浓浓深情,思想汇报《2007年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从以人为本看政府转变》。新一届中央政府体制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方式,已经触及到有关政府治理方式的改造问题,有很多方面甚至触及到中共执政方式的发展、变革和创新,这是一个渐进和扬弃的过程。从建国以来,国家也进行过无数次改革,但过去的改革主要是在精简政府机构规模和人员上,并没有在政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方面发生大变革,原因是国家还没有搞清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职能和主业是什么,而新一届中央政府则在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提出在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思路,明确提出转变政府基本职能,建立市场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方面政府是管理者,另一方面政府还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政府管理人和经济人的角色缠绕在一起,很难搞清,而且政府还大量参与和干预资源配置活动,占有许多能获得高额利润的垄断经济部门,比如,电力、电信、邮电、铁路、民航等,此外,政府审批权利过宽,对社会经济活动干预的情况十分普遍。这样的政府体制状况应该进行根本性变革,政府的主业不是大量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市场交易活动,而是搞市场服务和公共服务,要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市场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权利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

第三篇:从习总讲话看中央的反腐力度

尊敬的党支部:

习总书记在政治局常委与记者的见面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习总书记一语切中要害,以自信的风貌,绝对不回避问题,他旗帜鲜明的指出我们党内面临的巨大问题: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四大问题不解决,我们党建工作就不能有大的成就与进展!“打铁还要自身硬”,总书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俚语,为全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将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的指出:党和腐败水火不容!中央反腐决心之大,力度之最,无疑是在按照毛主席“治国在于治吏”的方针前进!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同志:我们要警惕敌人包裹着糖衣的炮弹的进攻,他还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习总书记在上任之初,便通过公开讲话,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今后的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昭示于众,这是一个新的创新。从他的讲话的针对性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腐败的重视和处置力度一定是绝不姑息的!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29

第四篇:从食品安全看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被“食”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政府公信力

政府在我国存在的历史长达数千年,在每个时代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以来,面对满目疮痍、百待废兴的中国,我国领导人认真分析研究,总结过去政府在实行过程中的经验,最终选择了政府的层级管理体制,这同时也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不同地区的不同特殊情况所决定的。政府在我们国家的所起的作用非常重大,在人民眼中政府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是发布行政命令、行政决策、行政法规、行政司法、行政裁决、行政惩处、行政监察等等的唯一主体。在过去,老百姓眼对政府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信任、服从,政府在他们眼中无疑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此时的政府公信力极高。

然而,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本文仅从食品重大安全事件方面来论述),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政府的形象毁于一旦。三聚氰胺奶粉、双汇瘦肉精、染血馒头、塑化剂等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接踵而来,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了严重损害。而此时老百信关心的不仅仅只是自身所受的损害,更多的则是面对这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政府的态度。为什么食品包装打着食品安全的标签里面却是有毒有害的食品?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到底哪里去了?人民究竟要政府来做什么?我们不否认现实社会终会有不安全食品的存在,也许一些商人会为了谋取利益而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可为什么食品安事件会屡禁不止呢?政府在其中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这是不可能的。究竟是什么导致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首先,这与我国政府的设置有一定关系。我国的行政层级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相比是最多的。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生产

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发展,这种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官员规模庞大,行政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第二,不利于信息传递,降低行政回应性;第三,利益主体增多,各层级之间事权难以界定,不利于发挥下级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当前实行的市管县体制,不利于城乡分治和解决“三农”问题;第五,当前行政层级结构设置缺乏法治基础,不利于我国宪政建设。这些对政府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会有一定影响。在者,地方政府不可能成为全能政府,全责政府,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处理好每一件事。

其次,就是政府官员本身为追逐自身利益关企合作,期满社会。对地方党政干部来说,GDP是政绩最容易量化、最无可质疑的指标。GDP的增长的程度对地方党政干部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影响。为了追求GDP,地方政府把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地方政府的重视加上其对资源的控制,导致了 “地方政府公司化”,地方政府对企业,特别是对GDP有重大贡献的大型知名和高增长企业,珍爱有加,百般呵护,倾力支持,使这些企业在资源、税务和行政手续等方面一路绿灯。更有甚者,即便在法律面前,这些企业也无所顾忌,因为地方政府作为执法者站在它们一边,因此企业生产不安全食品,政府就是通行证。

第三,政府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认为很多时候政府同市场、社会组织以及法律之间的关系定位出现错位。首先是地方政府同市场的关系中不是中立的、公正的裁判者,而是为了自身财力的增长偏向于地方企业;其次,地方政府同社会组织的关系中不是平等的合作者,而是家长式的领导者;再次,地方政府同法律得关系中不是受法律约束的行为主体,而是凌驾于法律之上,可以以权代法的行为主体。

第四,我国的选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上是一套,实际操作又是另外一套。现 2

实中的选举是非常虚假的,一些候选人为达目标,不惜采用贿赂选民的方法,更有胜者则是采用胁迫暴力的方法,由此而选出的政府官员能代表人民的意志吗?会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吗?当权力一旦到手,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是自然而然的。

第五,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不合理,监管体制也存在一定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一直是事后防范,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以后才会去调查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意避免以后类似危害的发生。但现代社会科技的法展、工业化的不断进步使得食品领域新的不安全因素不断出现,但这些不安全因素通常都带有很大的隐蔽性,一时难以发现。等到危害危害开始显现的时候通常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结果。为此,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事前防范成为近年来各国食品安全监管普遍采取的做法。所以现在应采取事前防范、事中监管、时候找回的做法。对于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监管职责划分不够明确、科学,分段监管无法实现无缝衔接,检验检测设备相对匮乏,检验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健全,信息传导机制不完善。

第六,政府官员的腐败。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生活中大量存在政府官员收受贿赂的事件。企业为了能给它们生产的不安全食品找到一张永久的通行证,于是想到了用金钱贿赂政府官员的办法,政府官员面对食品安全则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完全不顾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约束。这不仅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同时也成为了老百姓最痛恨的做法。

最后,立法机关制定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完备,执法不严格,导致食品生产者、销售者有机可乘,而最终受害的就是消费者。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并非偶然,有很多政府官员利用自己掌握的职权,在组织人事上,把权力变为商品,在经济管理上,把权力 3

变为谋利的筹码,在意识形态上,把权力变为捞取财物和谋取美色的桥梁,在工作交往中,把权力变为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的机会。政府也许应该在这些食品安全事件过后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重新给人民塑造公正、正义的形象。

我认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其责任也不能完全归于政府,纵然政府内部会有不廉之人存在,纵然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能很好实现,纵然政府官员中存在权钱交易者,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政府好的一面,不能以此就完全否定有好官员的存在。人民群众应该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那些为己谋私的政府官员固然可恨,但总会有受到惩罚的一天,这一点现实生活中对违法乱纪的政府官员惩罚的这一类案件就是很好的证明。虽然政府现在的一些做法很多没有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但我们目前经济取得的重大发展,是政府领导下取得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我们还是应该相信政府,政府也应该站在人民利益的角度上,为人民服务,我相信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好转,将来的中国会变动的更加美好。

经济法学论文作业

论文题目:政府公信力被“食”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政府公信力老师:张强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系 班级:09法学 学号:20090251050 姓名:魏荣余

第五篇: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

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持续多年的大衰退,是美国战后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认识美国社会各个方面的一个好机会。这些年来,关于金融危机的回顾和总结大多注目于华尔街和金融体系,而对于政府在应对危机中的作用,似乎只有政府内部的官员才有深刻反思。当年的财政部长鲍尔森(Hank Paulson)在2010年写了《千钧一发》(On the Brink)回忆录,记叙这一段的经历。但他在2009年总统换届后就离职了,所以故事只有前半段。而另一位政府方面的主角,就是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金融危机爆发时,他正好在“台风中心”,是纽约联邦储蓄银行主席。随后,他担任了2009年至2013年的财政部长。可以说盖特纳在整个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恢复阶段都是美国政府财政金融政策的主导者之一。他在2014年初出版的自传《压力测试》(Stress Test: Reflection on Financial Crisis)是这个过程中政府运作更完整的记录。

在《压力测试》这本书中,作者记叙了2008年以来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好几件大事:金融危机的爆发与遏制,消除恐慌的“压力测试”,欧盟诸国财政危机,美国的经济刺激,金融法规改革以及围绕赤字与国债限额的两党争斗。贯穿全书的主要立场,就是政府在这些经济“非常时期”起着关键作用。没有政府的发力,自由市场就不能从危机中恢复。

盖特纳对于遏制金融危机的过程的记载相当全面和专业。和鲍尔森的故事一样,盖特纳讲述了那些对他们来说惊心动魄的日子,那些成功与失败的行动,以及很多背后的思考,争论与博弈。他反复强调一条主线:消除市场恐慌,恢复投资者信心是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与恢复的关键,也是政府运作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这个考量压倒其它(如政府支出与赤字,救助肇事者引起的“道德风险”等)。而这个任务也只有政府能够担当。

虽然因为观念和法律限制,政府救援曾有重大失败和失误(例如未能阻止李曼(Lehman Brothers)崩溃而威胁到其它几家投资银行的健全,在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Mutual)倒闭过程中让债权人受到损失因而影响到其它银行债权人的信心等),但总的来说政府的应对是成功的。通过金融救援(TARP法案)对大金融机构注入资本以及进行公开的“压力测试”确认各个银行的健康程度,政府成功地重建了市场信心,制止了资金逃离。虽然美国是金融危机的“震中”和最重的灾区,但美国的金融运作与整体经济的恢复速度都远远高于欧洲。至今,政府金融救援的资金投入已经全部收回还有盈利(最新数据是一百五十亿盈利,相对于七千亿的投入资金)。与九十年代救援墨西哥比索的行动一样,美国政府的信用和金融实力扭转狂澜,实现了“双赢”的结果。尽管如此,对于政府救援的批评还是此起彼伏。盖特纳的书也花了很多篇幅进行辩护。这些辩论的主要焦点是在道德上怎样看待这样的事实: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进行救助,而直接的受益人就是肇事者。而且在此同时他们还享受着优厚的工资,奖金,甚至被撤职时还有“黄金降落伞”。这样的事听起来非常不公平。盖特纳指出:接受救援的金融机构的股东们几乎丧失了所有资本(但他同时主张要保护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因为他们可能抽逃资金引起更大的动荡),而且政府无权改变以前已经签订的待遇合同。不管怎样,这本书显然不能终止这个争论。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又将回到起点。

其实关于政府的角色,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似乎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上面讨论的是一个“理想政府”应该起的作用。但现实中的政府却远非“理想”。盖特纳和鲍尔森的书都包括了关于政府运作的痛苦体验。他们的行动受到种种法律的限制和各方面公众的质疑;想要得到国会授权需要克服重重政治和技术障碍;他们起草的提案被各种势力“搭便车”变得面目全非;漫无止境的国会听证会充满了政治作秀而没有理性的讨论。。这些制度性的问题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使得他们的应对的速度,力度和准确度都大打折扣。其它政府官员,如前国防部长盖兹,在回忆录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愤慨和失望。

但问题是:虽然可以讨论改进政治制度的种种方法,但现实上我们都知道这些弊端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存在。民主政体在执政效率方面就有本质性的弱势(相对于公司管理体制而言),而在现代的经济和科技条件下,民主政体如何适应和改善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且,美国的政治体系本来就是按着低效,稳定的目标设计的,其用意是保护国家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有效地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盖特纳们看来满足于用“华盛顿”的种种缺陷来解释政府干预过程的失败和问题。言下之意是:政府干预本身没有错。错的,需要改进的,是目前的政治运作方式。这等于是说:如果有个上帝的话,他老人家怎样干预也不为过。但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根据目前(及其可预见的将来)的政治体系,我们该如何来看待政府在经济和社会运作中的作用。这次金融危机中,政府的很多表现令人抓狂。谁也不能指望下次会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如何能给予政府更多的权力和信任?

另一个问题是:怎样增强政府干预金融危机的能力?在盖特纳看来,关键是政府的权限:财权和行政干预权。在财权上,他希望政府有实际上无限的财力,可以为任何债务提供保证(而且不让债权人受到损失),或为任何金融机构注入足够资本。这样,政府就可以支撑起那些“关键机构”,遏制市场恐慌,拔掉金融危机的引信。而行政干预权,则是允许政府接管陷于困境的金融机构并将其“有序地解散”,力求不引起市场混乱。

其实,政府要发挥作用,除了法定的权力以外还有“软实力”,也就是对于金融机构的影响力。这个在金融危机中也有证明。例如很多银行和投资行之间的兼并就是政府背后促成的。这个在鲍尔森的回忆录中有更详细的记叙。在这种过程中,政府的影响力不仅是财力和权力,还有很多其他方面。首先,政府在金融界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所以它在撮合“双赢”交易方面比较令人信服。相比之下,一个银行可以配合政府促成合作,但自己出来“挑头”就没人会听了。其次,银行们现在和今后仰仗政府的地方肯定不少,在危急时刻谁也不敢随便与政府顶牛。所以政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能力也不容小觑。在说服银行接受财务救助TARP条件时,鲍尔森和盖特纳就曾公然以“秋后算账”来威胁。最后,政府还可以用少量资金为风险最高的资产提供担保,为交易扫除最后障碍,如它在贝尔斯登与摩根大通的并购交易中所为(当然那次也涉及到很多法律与政策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一定需要在权力和财力意义上的“大政府”,而需要善于利用影响力,促成双赢合作的“聪明政府”。前总统克林顿几年前出版的“回到工作”中谈到不少这样的例子。但遗憾的是,这个潜力并未得到很多人,包括盖特纳的重视。

比起应对危机,更重要的是防止下一次危机的产生。虽然危机总是来源于意外的因素,所以绝对防范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总是应该吃一堑长一智,至少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为此,就要改革金融体制,堵上已经发现的漏洞。对于这个问题,盖特纳的思考也是以政府为中心的。除了通过权力和财力的增加而提升政府的抗灾能力外,他还提出了建立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定期进行“压力测试”,提高银行和交易商资本储备标准等法规上的改革措施。但是他对于如何发展和增强有利于稳定的市场机制毫无考虑。而离开了市场机制,政府主导的改革必然是笨拙,僵硬的,很可能带来很多副作用。这恐怕也是这个改革法案(Dodd-FrankBill)至今仍有很大争议的原因之一吧。当然,盖特纳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政府部门,有这样的视角也正常。但遗憾的是他与类似知识结构的人似乎主宰了金融改革的决策过程。

下载从两会温总理讲话看政府反腐决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两会温总理讲话看政府反腐决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乡镇治理看政府改革

    从乡镇治理看政府改革 赵树凯 2005年,中国农业税全面取消,基层政府的活动内容和日常行为发生重要变化。但是,基层政府的制度环境没有改变,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也没有改变,政府运行......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政府反腐有决心民众才有耐心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政府反腐有决心民众才有耐心 尽管反腐的力度不小,但反腐的复杂形势仍然要求反腐机构保持清醒而警惕的头脑。反腐败与腐败的较量未有穷期,很多时候,不仅是智......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中央纪委监察部人数增加 反应政府反腐决心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中央纪委监察部人数增加 反应政府反腐决心 2013年10月15日,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简章在万众翘首企盼中发布,在众多招录部门里,中央纪委、监察部门......

    从“老虎苍蝇一起打”看中国反腐体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3年1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

    从“三农”角度看两会(5篇)

    从“三农”角度看两会 又到了两会的日子,今年两会上我觉得大家对“三农问题”的期许格外珍重。 中国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历经考验,完满收官。当中国经济稳步前行的时候,我们的......

    公共行政学从政府职能看政府机构改革

    学 生 实 践 报 告 (文科类) 课程名称: 公共行政 专业班级: M11行政管理 学生学号:1121125040 1121125016 1121125027 1121125028 学生姓名: 史达余、 唐雄、 顾家伟、 陈康 所属......

    从行政法学角度看政府“临时工”问题

    从行政法角度看政府“临时工”问题 马金龙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0300130089 摘要:当前众多政府部门在被媒体曝出不妥行为,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之后,均推说其具体执行者是单位......

    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看当前反腐工作3

    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看当前反腐工作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又遇到新的挑战。中央领导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既置身于多极化、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