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责任(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1:2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是责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是责任》。

第一篇:读书是责任

于殿利:阅读是一种责任

可以说,阅读从来没有像时下这样受到过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文化发展滞后、道德诚信滑坡、理想信念缺失等现象;另一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国人的阅读量明显偏低。据2014年的相关报告,中国人年均读书4.77本,韩国人均11本,日本人均40本,俄罗斯人均55本,以色列人均64本。不管抽样调查的数据和实际情况有多大的出入,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中国人的人均阅读量是明显偏少的。

阅读受到普遍关注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各领域、各渠道、各媒体反馈出的阅读之声渐盛,各种阅读推广、阅读节目、阅读奖项、好书推荐、好书评选等活动可谓百花齐放,选出了很多货真价实的好书,传播了很多有意义的理念,这是令包括出版人在内的关心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人们由衷欣喜的一种态势,意味着国家与社会近些年来孜孜不倦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已见成效。阅读本身也成了热议话题,并尝试从学理上进行阐释,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比如知名青少年阅读推广人朱永新先生的最知名的观点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同时,也有些提法值得商榷,例如“阅读是私事”等,从某种角度说,它也不无道理,因为毕竟个人是阅读的主体,个人有选择读与不读,读此读彼,什么时间读,在哪里读等等的自由,更何况还有“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之类的阅读效果差异,以致于似乎看起来阅读的确是私人的事。但是,深究起来,这种看法便似是而非了。从我自身作为人文社科学人、出版人和文化企业管理者的亲身体验,我认为这种说法至少是失之偏颇和不甚全面的。我认为,阅读不只是“小隐私”,而应是“大概念”。阅读和出版一样不应止于自由消遣,而应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一种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责任。

阅读是一种社交方式

人是群体性、社会性或组织性动物,这是人性的最重要特点。人类之所以形成社会,之所以形成社会的各层级组织,包括从家庭到企业和非赢利性组织,再到城市(最早的国家形态)和国家,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单个的人只依靠一己之力无法在地球上生存,而必须以群居的方式,必须以结社成会的方式团结起来,取长补短,以群体的力量和智慧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不要说与豺狼虎豹这样的猛兽相比,人的体格和力量差距有多大,就算是与所谓鳞介虫豸这样的“弱小”动物相比,人的耐力和抵抗力也得自叹弗如。人类能够逐步走到食物链的顶端,靠的决不是强壮的体格,而是不断进化的头脑、不断改良的工具、分工合作和经验传承。

人类自远古以来就是群居的动物,人们只有靠群居才能获得更多的食物和抵御其他掠食者的进攻,人只有组织在一起才能战胜各种威胁,才能生存下去。群体性和社会性是人性的重要特点,诚如19世纪意大利著名思想家、资产阶级革命家朱塞佩·马志尼对意大利工人的一番话颇具代表性:“人是有理性的和合群的动物,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取得一种谁也无法限量的进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赋予人类的生活法则的内容。这些特点构成那种使你们同周围其他生物有别的人性。”(马志尼《论人的责任》,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5页)“正如许多人团结起来齐心协力盖起一幢供天下人居住的广宇的工作比你们各为自己搭个孤零零的茅舍,仅仅靠相互交换一些石头、砖块和灰浆所取得的成就崇高得多一样。”(马志尼《论人的责任》,第84页)人类是强大的,但人是弱小的,人类的强大就来自于弱小的个人之间的联合,国家就是这种联合的最高级形式,“一个国家是自由和平等的人们友好和谐地团结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社团”。

国家是目前为止人类最大的组织,公民及其权利的存在体现在国家之中,“没有国家,你们就没有名称、象征、声音,也没有权利。??那时你们就是私生子”。(马志尼《论人的责任》,第86页)“只有你们的国家,即从阿尔卑斯山一直延伸到西西里岛尽头的辽阔而富饶的意大利,才能实现这些希望。只有听从责任的号令,你们才能得到权利,先要具备得到权利的资格,然后你们才会得到权利。”(马志尼《论人的责任》,第87页)人类之所以能够表现出高出其他动物的智慧、技能和文化,是因为人从群体中传承和学习了大量知识和经验,一旦脱离群体,便得不到传承。普通人不能够离开组织社会而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活存在,所以人的生存具有群体性和社会性,进而一切活动都无法抹煞其社会性。

人性中的群体性和社会性特点还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即动物性,人和动物一样会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相比之下,人类的残酷和残忍高过任何一种动物。像“大屠杀”“杀千刀”“同类相食”“虐囚”“屠猫狂欢”这些无尺度极端行为都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历史上曾经出现或正在上演的。如果不能够正视人性弱点,不对人性加以规范、限制、约束,人类将会在自己创造的各种灾难中挣扎,人间将成地狱,人们生不如死。马志尼说:“如果没有国家,就没有你们可以向其求助的协调一致;一切由追求私利的利己主义所统治,谁占上风,谁就有统治权,因为没有共同的防卫措施来维护大家的利益。”(马志尼《论人的责任》,第86页)

国家作为最大的社会群体或组织,其组织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多个单人的力量整合起来,做单个人干不了的事情;二是把单个人的弱点甚至缺陷屏蔽,甚至化为无。黑格尔说:“国家以它至高无上的意志、伦理精神把整个民族凝聚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国家先于并高于家庭、市民社会,是它们存在的前提,是决定的力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形式。它是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个人只是国家的一些环节,生活在国家中,才能获得个人的人格、自由和价值。”黑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中整体国家观的倾向给予充分发挥,表明了他对古希腊以伦理和整体为特征的城邦国家观的崇尚。

人是群体性、社会性或组织性动物,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群体性、社会性或组织性,读书或阅读自然也不例外。这是由图书和阅读的特点,以及读书或阅读已经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图书这种产品的使用价值在于其内容,而内容的核心在于思想、观点和方法,而思想、观点和方法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或者说是通过语言文字得以表现或表达出来的。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果,也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甚至是人类其他文明成果和伟大发明的基础。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它是顺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之需而产生的,如果人与人之间不需要交流,语言文字断然没有出现的必要和可能,交流之需决定了语言成为人类的社交工具,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图书因此也就具有了社交性和社会性。像德国的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这样的语言和哲学大师甚至都认为,人本身就是一种对话,荷尔德林就有这样的诗句:“人已体验很多。自我们是一种对话,而且能彼此倾听,众多天神得以命名。”(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40页)海德格尔阐释说:“自从时间是它‘所是的时间’以来,我们就是一种对话。??两者——一种对话存在和历史性存在——是同样古老的,是共属一体的,是同一个东西。”(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42页)因此,阅读也就不是纯粹一个人与世隔绝的私属活动,而是通过文字和图书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知识的活动,书写的文本是一种在纸上的对话。

古罗马著名神学家和哲学家圣奥古斯丁认为,“字母之发明,使我们甚至得以和不在现场的人对话”。(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史》,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55页)读书或阅读甚至超越一般的社交活动,可以超越时空与自己素不相识的古代先哲、现代名人以及异域作者展开心灵对话。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与人交流是有限的,而超越时空的心灵交流则是无限的,这是读书或阅读这种社交方式之超越性的另一重要体现。16-17世纪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

一、法国著名哲学家勒内·笛卡尔在谈到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体会时讲道:“遍读好书,有如走访著名的古代前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古人向我们谈出的只是他们最精粹的思想。”他接着意犹未尽地进一步指出:“同古人交谈有如旅行异域。”(笛卡尔《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6-7页)

读书或阅读是通过词语与宇宙万物进行对话,认识、了解万物,甚至与万物结下友谊。德国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在谈论语言的本质时说道:“在我们思想的道路上,我们开始时所获悉的在词语上的诗意经验将伴随着我们。我们已经与这种诗意经验一起进入一种对话之中。”古罗马著名演说家、哲学家和政论家西塞罗有一句名言说:“词语是事物的符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诗人斯蒂芬·格奥尔格的诗《词语》,反复被语言学家所引用、研究,其中被称为诗眼的名句“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参见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49-150页),更是阐明了词语不仅是语言,它代表着宇宙万物。因此,我们可以说,阅读词语就是在熟知万物,领略宇宙万物之妙之美。海德格尔对《词语》这首诗给出了这样的评论:“倘若没有如此这般的词语,那么物之整体,亦即‘世界’,便会沉入一片暗冥之中,包括‘我’,即那个把他所遇到的奇迹和梦想带到他的疆域边缘、带向名称之源泉的‘我’,也会沉入一片暗冥之中。”(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第167页)哲学家还有更深的思考,即人们在认识宇宙万物之中,或者说通过宇宙万物,来发现自我。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说,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书中与宇宙万物结识,通过文字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思想交流,这就是阅读的妙处。所以,读书或阅读这种社交活动不会给人以丝毫的孤独感,阿根廷裔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谈到自己阅读的感受时说:“我不记得曾经感到孤独;事实上,在寥寥几次和其他小孩碰面的场合中,我发觉他们的游戏及谈话远不及我所读之书中的冒险和对白有趣。”(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史》,第11页)好书如同好朋友一样,不仅终生受益,而且难以割舍,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同样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他对自己在图书馆的偷书行为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旦我念过了一本书,我就无法承受与它分离之苦。”(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史》,第17页)现代社会出现了“宅男”“宅女”一族,顾名思义,所谓的“宅男”和“宅女”一般都是长时间待在家里,甚至可以一个月不出门不下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她们与世隔绝,而是通过互联网畅游世界,与人交流、交往,或者读书、看电影,如果没有这些关在屋里就可以与世界交往的条件,任何人不可能独处很长时间,这是由人性之社会性特点决定的。

读书是人类必须为之的事业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期便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呐喊,这句著名的呐喊不只是他个人理想的呼唤,还道出了读书或阅读的真谛,即为什么要读书,或者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或阅读不是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的私人爱好,读书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培养竞争能力必须为之的事业,这是由宇宙环境、人性的特点和阅读的性质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令式。这种生存和竞争能力不仅关乎自己的命运,更关乎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国家的命运。

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上天虽然赋予人以“万物之灵”的高贵生活,却没有赋予人得享高贵生活的自然本领,相反,与其他动物相比,人是最没有自然本领的动物,人必须依靠后天的习得培养和练就本领,甚至必须依靠群居的生活方式,才能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才能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在与动物对生存空间等的争夺中,在人类共同体内与其他民族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人是很弱小的,其面临的生存和竞争压力数不胜数,而来自所有方面的威胁,几乎都要靠读书获取知识来破解。这就不难理解阿根廷裔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其代表作之一的《阅读史》中,用一整页的篇幅,以“最后一页”的名义,只抄录了福楼拜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史》,第1页)。而且,这“最后一页”却置于卷首的醒目位置,其警示意义不言自明。

1.阅读使人避免成为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

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的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哲学家赫尔德在研究语言的起源时,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宇宙中的万物尤其是动物都至少有一种足以让其生存下来的能力,他把它称作本能,例如蜘蛛的织网能力、蜜蜂的筑巢能力、鸟的飞翔能力、鱼的潜水能力、各种野兽所独有的凶猛、力量、速度以及牙齿、爪子、眼睛、耳朵甚至鼻子和舌头等特殊能力等,唯独人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平庸,“就本能的强大和可靠而言,人远远比不上动物”(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20页),“人赤裸裸地来到世上,他是一种缺乏本能的动物。就此看来,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第83页)。人无法依靠在各方面都显平庸的本能征服变化莫测的自然灾害和对付豺狼猛兽的侵犯。

赫尔德接着分析道:“这种缺陷决不可能是人的种属特征,除非大自然对他就像最残酷无情的继母一样不公,要知道,自然对于每一种昆虫都是一位最最慈爱的母亲。她给予每一种昆虫它正好需要的东西。”“那么,根据自然的类推”,它就应该也赋予“人所独有的东西”,这种“人所独有的东西”“是人类种属的特征”,“它对于人就像本能对于动物那样重要”,“人所独有的东西”产生于大脑,就是思维和思想,作为哲学家的赫尔德称之为“理性”(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第25页)。“人的所谓理性,就是一切人类力量的总和形式,就是人的感性本质和认知本质、认知本质和意愿本质的结合形式,或更确切地说,是与某种机体组织相联系的唯一积极作用的思维力量。”(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第27页)人类就是凭借着思维或思想的独特力量,一方面利用记忆力、综合、分析和判断力熟悉动物的习性,掌握自然的规律,以规避自身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发明语言和生产工具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语言和工具又反过来促进思想或理性的不断提高。

人类经验和知识的获得光靠一个人、一群人、一代人都还远远不够,处处是凶险,认识无止境,人类必须把难得的经验、知识和技术代代相传,不断积累得愈益强大,人类的生存能力才愈益强大,这是人性的天职。对此,人类的先贤们早有领悟,例如赫尔德就曾指出:“如果每个人只为自己从事发明,无谓的重复劳动就会永无止境地延续下去,进行发明的知性便被剥夺了最宝贵的特质,即生长。”(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第118页)以语言记录为核心的图书和读书就是人类最重要传播知识和传承技能的手段,因为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才能得到可靠、持久的传播和传承。

阅读对于人而言,就像吸氧一样重要,吸氧维系的是人作为生物体的存在,读书或阅读则既是维系人作为生物体存在的需要,更是维系人作为社会生命体存在的需要。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谈到阅读的体会时写道:“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和处所。我们阅读以求了解或是开窍。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史》,第7页)

2.不读书会沦为智力、思想和文化的侏儒

19-20世纪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20世纪中叶发明了一种被称为“轴心期文明”的历史哲学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他反复强调,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一场在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运动”(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类似的思想几乎通篇贯穿在黑格尔19世纪早期的著名著作《世界史哲学讲演录》(旧译《历史哲学》)中,例如书中就有“从整体上看,世界史中存在的是同一个进程”(《黑格尔全集》第27卷第I分册,《世界史哲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78页)的论述。此后一个多世纪的世界历史发展脉络正在验证两位大师的思想,世界历史的这种“统一运动”正以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且这种“全球化”趋势不再需要大师或专家学者们来阐述,就是乡野村夫也会洞察无遗,因为就连他们也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

然而,让先哲们始料未及的是,“全球化”的“统一运动”并没有为人类创造出比以往历史阶段更多的“和谐”,相反却加剧了各国家、各民族利益竞争的激烈性,从低端的赤裸裸的资源和能源争夺,到隐蔽的人才、科技和信息情报争夺,最后演变成以各种借口作为遮羞布的战争,因为“全球化”意味着无遮拦、无阻碍、无边界,强者可以肆无忌惮地走遍天下,弱者只能任人宰割,真正的强者是智力强大者、思想强大者和文化强大者,科技、教育和文化乃国之根本,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注定要沦为智力、思想和文化方面的侏儒,不会有任何竞争力,更不会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引以为傲的贡献。

作为公民来说,读书是为增强自身的力量,更是为国家培育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生产力,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自觉性,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阅读都是终生的事业。

3.没有可以缺乏阅读而存在的社会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消耗社会资源和财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把努力创造比自己消耗的更多的财富,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如果一个正常人消耗的财富比创造的财富多的话,那么在这个社会中他就是“负数”;如果每个人消耗的财富都比创造的财富多的话,这个社会必将没有东西可以消耗,这个国家就将无法延续下去,这个民族就将无法繁衍下去。

作为社会的人,其一生可以明显地划分三个阶段:学习、工作和退休。学习期就是成长期和积累本领的时期,从另一方面讲,也是纯粹的消耗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说不创造任何价值;工作期就是回报期和创造价值的时期,虽然为了更好的回报和创造价值还要继续学习;退休期就是享受期,享受自己和他人共同创造的价值,也可以说是社会对曾经创造价值之人的回报期。在生命的三个阶段上,有两个阶段处于消耗期,而只有一个阶段是创造期,所以对人的创造性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若要具备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能力,就必须读书,必须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具有先进的思想,有理想有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低耗能、高效率、高素质的合格的生产力。

上学就是读书,老师被称作“教书先生”,学生被称作“读书郎”,这才是教育的本意。所以,受教育是每个人必要的成长经历,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当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加入了教育的行列。”(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第118页)每个人,世世代代都如此,必将永远如此。在校享受的是学校教育,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就是接受社会和实践的教育,无论走到哪里,图书都是最好的教材,一生离不开的教材,书中所涵盖的社会就是一本巨大的人生教科书。阅读文字和阅读社会,都是人生的必修课。对于一个健全的社会而言,全民阅读是其存在的基本依据,诚如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所说:“没有社会可以缺乏阅读而存在。”(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史》,第7页)

4.自我完善: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但是,也必须承认,人还不能也没有完全摆脱动物性,其中利己就是这种动物性鲜明标志之一。从最初的生存压力,到后来的竞争压力,都决定了人身上还不可避免地残留着这种动物性。人类生活的群体性特点又必须对人性给予更高的规定,即利他主义和群体主义精神,因为每个人都只有在利他主义和群体主义中才能实现利己的目的,目前人类最大的群体就是国家,国家利益至上是人类的普遍法则。

关于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关系,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的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有过深入的剖析:“我们终究会看到至少在我们之外有一种结合,在这种结合中,谁也不能不为其他所有人工作,而只为自己工作,或者说,谁也不能只为别人工作,而同时不为自己工作,因为一个成员的成就就是所有成员的成就,一个成员的损失就是所有成员的损失;这种景象通过我们在复杂纷纭的现象中发现的和谐,就会给我们带来由衷的喜悦,使我们的精神大为振奋。”(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4页)可以说,人由于自身的特性,天然地就处于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个人权利与公权力的博弈漩涡中。

人的一生注定是在不断地跟自己的斗争中度过的,是在自己的人性跟动物性的斗争度过的,斗争的过程就是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斗争是艰巨的,甚至是痛苦的,因为人自私自利的思想是很顽固的,有的人甚至为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和共同体的利益乃至生命。17世纪德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塞缪尔·普芬道夫甚至说:“没有哪种动物比人更残忍、更残酷、更倾向于犯破坏社会和平的滔天大罪。因为除了食欲和性欲这些兽类也受其控制的欲望之外,人还受许多兽类所没有的邪恶欲望的驱使。”(塞缪尔·普芬道夫《人和公民的自然法义务》,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88页)因此,人还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必须“知书”而后“达礼”。黑格尔说:“人是知识的这种特定存在和自为存在。”(黑格尔《世界史哲学讲演录》,第82页)知书达礼的人,是有教养之人,“有教养的人是这样一种人,这种人对他所做、所说和所思的一切都知道要盖上普遍性的印记,这种人放弃了自己的特殊性,而按照普遍原理行事”(黑格尔《世界史哲学讲演录》,第43页)。

好在我们“已经有了一种认识自己和在自身之内进行反思的普遍精神”(黑格尔《世界史哲学讲演录》,第82页),个人只有在国家这样的群体中才能得到自由和独立的人格,“国家是已经希求到和认识到的统一,因为国家不是以爱的形式、感觉的形式出现的精神,而是以对普遍东西的希求和认识的形式出现的精神”(黑格尔《世界史哲学讲演录》,第72页)。人是需要有所畏惧的,古人云,无知者无畏。孔子说:人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若要畏圣人言,首先就要读圣贤书。读书可以滋养人,读书可以培养人性。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达成完善,因为人天生就是有缺陷的,但经过人性的增强和动物性的减弱,人性对动物性的不断胜利,人却可以无限地接近人格的完善。费希特说:“完善就是人不能达到的最高目标;但无限完善是人的使命。”(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第12页)

我读故我在:自我完善与社会完善的思想之炬

健全的社会是人类的理想和追求,什么样的社会才算健全的社会,费希特说,“一切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切社会成员都完全平等”(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第28页)。然而,“所有属于人类的个体都是互相有别的;只有在一点上他们完全相同,这就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完善。完善只决定于一种方式,即它完全自相等同”(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第22页)。

据此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完善是最有可能实现社会平等的,但个人的完善不是目的,不是真正的完善,通过个人的完善而达到社会的完善,通过一个个社会的完善进一步达到人类的完善,才是最终目的和真正的完善。道理很简单,“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为自身而存在的,他是整个人类的一分子,人类发展的链带延续不断,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节点”(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第100页)。因此,费希特得出结论:“共同的完善过程就是我们的社会使命,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别人自由地作用于我们,造成自我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我们把他们作为自由生物,反作用于他们,造成别人完善的过程。”(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第23页)因此,自我完善并通过自我完善促进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完善,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自我完善和促进他人与社会完善有大致的路径可循。自我完善包括知识、思想的完善和道德、人格的完善,亲身实践对此的贡献占极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向他人学习,读书是向他人学习的最重要方式。读书是营养的源泉,而阅读世界这部大书的实践活动对于任何人来说终究是有限的,宇宙世界有如一部浩瀚无边的巨著,每个人倾其一生也只能阅读有限的篇章。阅读他人的著作是最重要的获取间接经验的手段,人通过读书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未曾经历的经验,通过著述向他人传递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心得。

自我完善是从作为或成为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开始的,读书或阅读就是人作为人而存在的证明。笛卡尔有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叫作“我思故我在”。我引申而说:我读故我在。因为有所读才能有所思,才能有所想,读书是思想之源。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一书中,海德格尔指出:“语言乃是人的所有物。人支配语言,用以传达各种经验、决定和情绪。语言被用作理解的工具。作为适用于理解的工具,语言是一种‘财富’。”“唯语言才提供出一种置身于存在者之敞开状态中间的可能性。唯有语言处,才有世界。”(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39页)那么,阅读或读书就是在获取财富,埋头读书无异于闷头发财,阅读量越大,词语就越丰富,财富的积累也就越多;阅读的面越宽,心中的世界也就越宽,心中的世界越宽,越能证明一个人的真实存在,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足以担保——也就是说,语言保证了——人作为历史性的人而存在(原文下有着重号)的可能性”,语言“是那种拥有人之存在的最高可能性的本有事件”(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40页)。“语言是人类此在的最高事件。”(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43页)所以,阅读语言,表明人之存在。

人作为有理性的动物,其理性依靠的是思维和思想活动,人的思想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来自于后天的经验即习得,获取后天经验的过程就是习得或自身接受教育的过程。所以,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人的,他是随着教育过程而逐渐成为人的,这也是人与动物在本能方面的区别。正如黑格尔所精辟地指出的:“人所首先直接是的东西,仅仅是他变得有理性和有自由的可能性,仅仅是规定,仅仅是应当;只有通过管教、教育与陶冶,他才会成为他应当是的人,成为有理性的人。人只不过是他出生以后成为人的可能性。动物则在出生以后很快就成熟了;它的成长多半是一种增强过程。动物在本能上也同样有它需求的一切。人们必定不会把这看作大自然对动物的一种特别善举,以为它很快就结束了它的培育过程;其实那仅仅是一种量的增强过程。人则必须自己学会一切,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应当成为的人,否则,就会仅仅是他过去的那种可能性,而这恰恰是因为人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他必须摆脱那自然的东西。因此,精神是他自身的结果。”(黑格尔《世界史哲学讲演录》,第34-35页)人只有学习和读书才能成为人,因此,海德格尔说:“人是万物中的继承者和学习者。”(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38页)

自我完善是遵循双方向或沿着双轨道展开的,一是向别人学习,一是向别人传授,因为每个人所知道的都是有限的,又有“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之别,每个“先知先觉”的人都有向未知者传输的责任。人类就是靠着互教互学,靠着共同创造的智慧,以及世世代代的积累才达到现在的文明高度的。赫尔德说:“不管是我还是人类的任何一个成员,其行为和思想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整个人类及其全部连续的发展。每个行为都引起一圈或大或小的波纹,每个思想都改变着个别心灵的状态,同时也改变了所有心灵状态的总和。而且,一个人的心灵状态会对其他人的心灵状态产生影响,导致其发生变化。总之,第一颗人类心灵的第一个思想与最后一颗人类心灵的最后一个思想维系在一起。”(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第118页)

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中谈到,人作为自由理性的生物相互之间有两个意向:“首先是传授文化的意向,即用我们受到良好的教育的方面来教育某个人的意向,尽可能使任何别人同我们自己、同我们之内更好的自我拉平的意向;其次是接受文化的意向,即从每个人身上用他受到良好教育,而我们却很欠缺修养的方面来教育我们的意向。”(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第28页)如果不借助于他人的智慧,每个所知甚少的心灵都是黑暗多于光明的,人类就是通过相互帮助,共同积累智慧,才点亮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之光的。赫尔德在畅想编写一部古代语言的词源词典时,充满激情地这样写道:“我们的心灵要掌握多少知识,要达到多么灵活的程度,才能彻底了解那种野性的智慧、大胆的幻想和异时异地的民族感情,并用我们现代人的现代语言把这一切表达出来!然而,正是这样一项工作,不仅可以使我们熟悉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学和思维方式,而且将会照亮人类心灵中朦胧昏暗的领域。”(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第66页)

19世纪意大利思想家、资产阶级革命家朱塞佩·马志尼在致意大利工人的书中写道:“上帝的旨意是,他给予世界的至善和博爱的思想应在不断增长的荣耀中显示出来,永远格外受人崇拜和格外完美地体现出来。你们个人的尘世生活受其狭隘的时间和能力的限制,只能残缺不全地和忽隐忽现地体现上帝的思想。只有人类通过世代相传,普遍受其成员中各个人的才智的哺育,才能够逐渐显示出那种神圣的思想,并加以运用或赞美。于是上帝就赋予你们生命,使你们可以用它来为人类造福,可以用个人的才智去促进你们同胞的才智,可以用你们自己的工作部分地帮助改善集体工作,并帮助世世代代缓慢地从事的发现真理的工作。你们必须教育自己和教育别人,使自己完善,也使别人完善。”(马志尼《论人的责任》,第75页)

“正如上个世纪一位思想家所说的,人类是个永远学习求知的人。许多个人会死亡,但是他们所揭示的大部分真理,他们所做的大部分善行不会随着他们的死亡而消失;人类会把它珍藏起来,那些在他们的墓地上徘徊的人会从中得到教益。如今我们每个人都降生在以往整个人类所阐述的各种思想和信仰的环境中,并且我们每个人甚至不知不觉地给未来人类的生活增加比较重要的因素。人类教育的发展就像东方的金字塔那样,由每个过路的人在上面增添一块石头而使它们巍然屹立。”(马志尼《论人的责任》,第71页)

没有完善的个人,也没有完善的社会,完善意味着终止,意味着死亡。然而,我们不能停止向着完善努力的脚步,这是每个社会中的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和我们的社会才会无限地接近完善。读书和阅读就是这种努力的表现,个人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创造书香社会,书香社会的形成就是向完善的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

阅读是一种责任,是公民对自己的责任,更是对整个公民共同体责任。责任是严肃的、庄重的,有时甚至是沉重的,但同时它也是轻松的、愉快的。阅读这种责任也同样具有两面性。美国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在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中讲道:“鄙视书,不读书,是深重的罪过。由于这一罪过,一个人将终生受到惩罚;如果这一罪过是由整个民族犯下的话,这一民族就要因此受到自己历史的惩罚。”(约瑟夫·布罗茨基《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漓江出版社1990年版)梁启超先生曾讲: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读书之苦,读书之乐,因此尽在不言中。著名学者、出版家,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之一张元济先生的名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把读书和积德相提并论,个人读书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积德,积德就是一件愉快的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巴达拉科在《领导者性格》一书中指出:“承担责任是一种积极进取、坚定有力和充满感情的行动。”(巴达拉科《领导者性格》,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16页)

让我们愉快地捧起书来,阅读吧。

第二篇:读书是一种责任

读书是一种责任

自古以来,读书似乎就是青少年人的必修课,臂如我们。

一个书生的学业是否有成就,亦决定着全家人心情变化,或是劳动的积极性,甚至于命运。

读书是发掘梦想的起点。

儒家的言行是书,这种书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有人民的思想方式和语言行为;佛家的思想精粹是书,这些书似乎时刻徘徊在人们的嘴边,如“苦海无崖,回头是岸”“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等;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和生活中每个对我们充满希望,曾对我们施与帮助的人这也是书,这让我们不断的修正人生的道路,或许某件小事就能改变我们的一生。

书,不单单是课本,资料,或是诗集小说,它无形却有声。

我们读书不单单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健身体,培养道德,提高素质。曾经,有多少例为高分而早入天堂或是掩盖在高分后的罪恶躯体?读书是一种责任。

这个责任只有在“非强迫”条件下完成才能达到最好效果。读书的历程撰刻着人生的辛酸劳苦,亦有清甜伦乐。

愿意认真负起读书这个责任的人会说,读书陶冶着人,给人无尽的乐趣。对读书满怀抱怨的人会认为读书是件苦差事。

天下间最美之事莫过于读书。

古人以诗会友,我们以书会友。

肩负着读书的责任,我们就应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学校就是我们完成这项任务的引路灯。

读书的责任不是一次考试测验就算完成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坎坷多折的历程,影响着人的一生。

第三篇:读书是一种责任)

读书计划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句英国谚语:“书籍不读如废纸”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爱好读书,善于从中外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所以,我要多读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自身人文涵养。

一、读书目标

(一)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

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人生。

(二)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通过品读美文,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以“营造书香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读书学习,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文明社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二、读书时间安排

确保自己每日有一定的读书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每天看报,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之余开展一次读书会,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每学期做一本读书笔记。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三、阅读安排:

1、《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

4、《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

6、《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读书步骤安排:

(一)根据自身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结合学校推荐的书目及有利于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和水平的书籍有重点地加以阅读,并做好学习记录,撰写读书笔记。

(二)充分利用学校及网络资源。在自己的办公桌等地方张贴促进自己勤奋读书的名言警句,营造具有浓郁读书氛围的学习环境。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推进“营造书香校园、培养人文精神”教师读书计划,扩大阅读者的范围及读书的影响,以形成共同读书的良好氛围。

我讲在读书中树立“以书为友”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把读书看成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习与工作的恰当结合,努力提高与时倶进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个人教育素质。通过读书活动让自己能学会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提高生命质量。

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师生管理,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第四篇:教师读书是一种责任

教师读书是一种责任

读书不是人生必修的功课。有人终身不读一字,却死而无憾;有人一辈子与书籍为伍,仍恨时间太少。读书与否,也不能作为评定智愚优劣的尺度。但以 “传道受业解惑”为职责的老师,却不能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读书是教师的生命所在,读书的力量就是教师的力量。只有读书,教师的心灵之泉才不会枯竭,精神世界才不会空洞。教师以其人格魅力,熏陶着学生。教师高尚的人格的形成,要靠长期的书香浸泡和熏陶。

可是现在很多教师都不读书,他们不读书的几个借口:一是觉得没有时间看书;二是觉得没有兴趣看书;三是觉得没有必要看书;四是觉得学校不提倡读书。教师不读书是一种知识缺水”、精神上的缺 “钙”现象。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万物不能生长;没有水,人们没有活力。钙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元素。缺少钙,人成了软骨头;缺少钙,儿童发育不良。这些道理,我们人人明白,众所周知。可是到实际生活中看看,40%的教师写工作总结要人代笔,的教师写的下水文还不如自己的学生有文采,有新意。放眼校园,又有几位教师能静下心来读书呢?谈起工作,感受是 “苦”和 “烦”,谈起生活,感受是 “累” “酸”。至于工作之余闲暇时间,就只有苦中寻乐了,看电视逛商场,斗地主打麻将,美发店里去美容,隔三岔五上酒楼,上网聊天,找美女看大片。

至于读书,只能是三分钟热度,“拿得起”便很快 “放得下”。即使读书,也是一种< “快餐”式阅读。读书不读经典,热衷于时尚杂志;读书不读名著,热衷于时尚杂志;读书不读专业书籍,热衷于幽默笑话荤段子。读书只为休闲催眠,哪里愿为“伊”消得人憔悴;读书只是浮光掠影,哪里来得及细细品味 “吹沙拣金”;读书只为走马观花雾里看花,哪里愿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于是浮躁之风日盛,敷衍之气长存。新课改,新理念,口号喊得惊天动地,实施实践起来悄然无声。袖长才能善舞,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腹有诗书才气生,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情趣的课堂。如果教师本人不读书或不好读书,新理念只是一个美丽的外表而已;如果教师本人不读书或不好读书,他怎会带领学生走进书的天地?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深刻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所以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读书,读书,再读书。但是我们教师为何而读?世俗的观点,学而优则仕,读书可获黄金屋、颜如玉;不入仕也可为雅人,赏菊饮酒,作画吟诗。圣人的观点,读书可养浩然之气,处乱世仍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此基础上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师读书既为提高自己的修养学识也为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提高。

我们教师读什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写过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感叹书真的如海。书籍如此众多,常让我们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惶惑,一种茫然,这是技术时代的阅读带给我们的必然,面临这样一个读书方面的问题,无人例外。既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提醒自己不能为读而读,不能因读而忘己,书如海,只能浮于海上,不能沉于海中。古人可读之书有限,故勤苦读书者多,有勤读如囊萤的匡胤、如映雪的孙康,有苦读如挂角的李密、如削简的公孙弘,悬梁刺股者更是数不胜数。当今时代读书无须如此辛苦,不过没有一定的意志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图个花红热闹总算不得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读

书。一定要有所选择,最好还要按次序列好。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在其《幽梦影》开篇即讲,“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别致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经史子集博涉为佳,天文地理通晓为妙,作为教师在深钻本专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当然是最好的选择。我们教师怎么读?我想一定要做笔记。很多读书大有收获的人共同看法就是不忘读书积累。鲁迅先生说过: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强调: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黄金。张潮在其《幽梦影》中也提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讲读书的积累,一是材料,一是阅历,这一观点与歌德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尊敬的教师们,不要再为不读书寻找借口了。借口的代价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让我们改变对借口的态度吧,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读书中来吧,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应该唤醒那些在沉睡的教师们,回到书架前,享受着书香的滋润。

第五篇:读书是一种责任演讲稿(范文)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主讲:梁安冀

尊敬的领导们、亲爱的同事们下午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然而,据一本读书杂志反映:年平均阅读量,日本人为4本,韩国人为7本,法国人为11本,中国人为0.7本。“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告诉我们,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了,全国有读书“习惯”的人大概只占5%,且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英国人55本和美国的50本。阅读是当前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在世界众多民族中,以色列的读书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却有121位,比例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据说,犹太人在刚开始教孩子读书的时候,会放一罐蜜在旁边,孩子读一句书后,让他舔一口蜜。“书中自有甜如蜜”,这样的引导将会成为孩子不断学习,勇于求知的动力所在。然而,我国全民读书的氛围并不容乐观。走进书店,你会发现80%的书籍都是中小学教辅,真正的经典好书却往往无人问津,更不用说家庭的藏书与阅读了。可见我们整个民族的读书层次是很低的,长此以往我们将拿什么来立足于世界之林呢?作为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我们不应该沉思吗?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篇二:读书是一种力量(演讲稿)定稿 读书,是一种力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是一种力量》。

↘还记得08年的那场灾难吗?还记得那个地震废墟中读书的小女孩吗?她叫邓清清。当老师和官兵们,从垮塌的教学楼废墟中发现她时,大家都惊呆了——她正打着手电筒在废墟里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

↘也许,清清不曾想的太多。突如其来的天灾,带来的是黑暗、是恐惧。她太害怕了,害怕到需要用书来温暖自己,需要用读书这唯一的方式来驱赶身边的梦魇(mèng yǎn)。读书,是一种力量,读书让生命坚强,让无力者有力!

这同样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的不幸是由于21岁时患上的神经元综合症,病痛剥夺了他行走的权利。从此,轮椅代替了双腿;从此,他在这轮椅上一坐就是48年。不能动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他被无助地禁锢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出色地遨游到广袤(guǎng mào)的太空,打开了宇宙的大门。他就是被称之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轮椅禁锢了他的身体,却不能束缚他的思想。他曾说:“在我 21 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他也曾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把宇宙弄个明白——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让残缺的生命,获得了完美和永恒。读书,让悲观者前行。

接下来,让我们重温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伟人。一个世纪前的今天,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上,校长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学生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还有一个同学回答说,为我爸爸而读书,同学们都笑了。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时的校长,满意的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有志者,当效周生!

就是这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读书;就是这一句掷地有声的誓言,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毕生的心血。读书,让生命纯粹,让强者更强!

读书,是一种力量。这力量,犹如一柄利剑,刺破夜空,给人类照亮前行的道路; 这力量,仿佛一把(转载于:读书是一种责任演讲稿)皮尺,无形的丈量你我和智者间的距离,催人奋进!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读书成了你我生命中奢侈(shēchǐ)的事情,读书被一个“忙”字所代替!那束之高阁的经典名著早已被灰尘掩埋,皓月执卷的清幽也已被世俗摒弃!

不知从何时起,世界变了,生活变了。汽车代替了行走,电

然而,在内心的最深处,我们还应该执着于红袖添香的雅致,醉心于午夜读书的清幽。

读书吧!朋友。

我们不必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也不必说,凿壁偷光,囊萤夜读,更不必说,头悬梁,锥刺股!

朋友,读书吧!

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年读一本名著。让我们在《论人生》里,品味人生的价值;在《忏悔录》里,感受人性的光辉;让我们在《国富论》里,追寻资本的奥秘;在《羊皮卷》里,探寻成功的真谛!读书吧,朋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明亮而深邃(shēn,suì),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的行动变得理智而富有创新,唯有读书才能使我们充满力量,唯有读书才能点亮我们的人生。读书吧,这是我们魂牵梦绕的理想,这是我们铿锵有力的誓言!篇三:讲责任演讲稿(终)责任是立人之本

责任是一种忠诚,责任是一种义务,责任是一种压力,责任是一种操守,责任也是一种动力。有人说:责任是一种浸润在人血液里的秉性。责任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团队的精神和灵魂,这是团队的无价之宝。责任,是做事做人能否成功的前提,有了责任,没有做不到的事,没有办不好的事。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每个人都是为某种事业而诞生的,每个在地上行走的人,都有他的事业上和生活中应尽的职责。”

责任感强弱决定一个团队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追求环境。所以,我们常说责任重于泰山。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必须具有负责的素质。责任意味着放弃“小我”,关注“大我”,经常把“小我”融汇于“大我”。放弃了责任,就放弃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意义。责任不仅会让一个有责任的人失去什么,相反,会使他赢得崛起的机会,会使整个团队赢得崛起的机会!事实上,只有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才有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生命之本——信誉和尊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担当,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问心无愧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价值观念也趋向多元。这些变化对人们的责任心不可避免地产生着影响,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不良的。不良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一些人颠倒了是非、善恶、美丑的观念,责任心发生了畸变。比如,有些人责任观念淡薄,为图小利而不惜做出有损人格的事情;有些人把辛勤劳动、艰苦奋斗 视为不合时宜的“傻帽”行为,而把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看成是“人的天然本性”;更有少数人以违法乱纪、挥霍浪费、骄奢淫逸来显示其拥有的特权与显赫的地位。缺乏责任心必然导致不良无德的行为,不仅使一些领导干部走上了犯罪道路,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社会和谐。

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仅在认识上而且在行为上都是和谐统一的。责任需要泰山乔岳伟岸的意志品质才能担当。“天塌下来也要只身去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可以不富有,但不可以没有责任;人可以不扬名立万,但不可以规避责任;责任应是一个人与生俱来并要与时俱进的品格。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人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负责任,尽职尽责。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品质,是做人的根本。作为涿州昆仑燃气普通的一员,责任心体现在及时认真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多讲奉献少讲索取!有了高度的责任心,一切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那么的苍白而空洞,佛自在心中!

责任意识,就是要知道自己这个岗位、这个环节在全局中,在整个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自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责任意识,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形成意志和品格,就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创造出第一流的业绩。责任让人坚强,责任让人勇敢,责任让人去创新,责任也让人知道关怀和理解。有的责任担当起来很难,有的却很容易,无论难还是容易,不在于工作的类别,而在于做的人。只要你想做,你愿意做,你就可能做得更好。

责任意识就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真抓实干的工作方法。责任意识就是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的认真态度。责任意识就是对工作高度的负责任,努力将工作落到实处的进取精神。“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心决定质量”,充分说明了责任意识对于我们工作的重要意义。如何做好份内应做的事,怎样做才算尽到“责任”,我个人认为:确保工作质量及效果靠的是责任意识。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而大多是体现在关键时刻、平时工作、细微之处。我们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公司上下干部职工高度的责任感。广大干部职工在平时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努力将工作落到实处,在细微之处上能把握细节。我们只有增强责任感,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迎难而上,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真抓实干,切实克服推诿、拖拉、随意、应付的不良作风,高质高效地落实好各项任务指标,我们的工作质量及效果就一定会有保障,我们的工作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高度的责任心作为立人之本,以崇高的责任感作为道德的追求,知荣明耻,分清是非,就能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那么,一股股清风正气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健康与和谐,涿州昆仑燃气的明天将会在你我的共同努力下,更加灿烂辉煌!篇四:有一种人生叫奉献(爱心与责任演讲稿)有一种人生叫奉献(爱心与责任演讲稿)

各位同行肯定都有深刻的体会,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等等。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和刺激感。而且目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来说还比较低。教师贫瘦的工资无法使自己的饭碗浮起富有的油花。生活环境的艰难无法使所有教师都摆脱贫穷。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薄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我给大家说几则小故事吧。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身受聋哑盲三重残障,7岁前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一片混沌之中。在她7岁时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沙利文老师,沙利文用超常的耐心和爱心,将海沦从一个无知、粗鲁、暴躁、易受伤害的“小动物”培养成一位作家,可想而知,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困难,当然也是一个充满了爱的过程。试想,如果没有爱,怎能在黑暗的心灵中灌注光明?如果没有爱,怎能在残缺的肢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正如冰心女士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大家一定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吧,那个充满阴霾的下午,两点二十八分,那一刻,无数的房屋倒塌,无数的鲜花凋零,无数的生命消亡,就在那一刻却有无数的教师用自己的生命挽救学生的生命。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雷鸣般的巨响,雪崩般的砖瓦砸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喷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却定格为永恒。他就是谭千秋老师,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处贫民区的200名少年被锁定为社会学教授的研究对象,当时众多学者和教授认为这些酗酒、滋事、吸毒的孩子是“毫无前途”的。可25年过去了,这些孩子除了少数不知去向或是死亡,其他的都在各行各业从事正当工作,部分还成为佼佼者。这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家庭环境极差的孩子拥有了正常的人生?他们共同提到的,是一位教师。是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使这些被认为是社会垃圾的贫民区少年走上了正路。看,一位教师,他创造了什么? 在我的身边,也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为学生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在工作中,他们注重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教育境界。

比如刘老师,每次上课以前他总是早早的走进教室,抽时间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中午休息时他也总是和学生泡在一起,精心批阅学生的作业,和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每到重点的地方,刘老师总会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容易记错的地方,刘老师会在黑板上不厌其烦的板演,提醒每一个学生注意每一个细节。他从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管学生的基础怎样,总是在执著的付出着,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的学到点什么?所以班上的学生们学得好,记得牢。

还有蔡老师,课间里,蔡老师总会把一本作业本远远的拿在左手里,因为她的眼睛花了,再加上一年级孩子的字又写得小,所以只能这样才能仔细,一本又一本„„在办公室里,蔡老师批作业的速度是慢的,但就在我们放松的时候,蔡老师如挑山工一般,执著地走着她的折线,也正因为如此,她从没有耽误过一个学生一次作业的批改。

如果说蔡老师对作业的批改是认真的,那么对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付出更让我敬佩的是梅老师。她利用休息时间给成绩差的学生一个一个的辅导,同时,她也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倾注了更多的爱,帮他们管生活费,替他们买药,带着他们一起上学、回家。

我们办公室里的张老师在学生们做错了时,很少会狂风暴雨,有的只是和风细雨,用张老师的话说:“毕竟还是些小孩子。”于是,在张老师的和风细雨的谈话中,在张老师一个个有趣但却极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中,孩子们体会到张老师的良苦用心,棵棵小苗正在茁壮的成长。

有目共睹的是黄老师,无论接受怎样的一个差班,经过她一段时间的教育,都会成为一个成绩出众的班级。大家可曾指导她有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学校真是数不胜数。

看到这么多老师的付出后我明白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老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那么教师职业是苦是乐?它能够给我们教师带来幸福的体验吗?现在请大家把你的右手放在胸口,静静的闭上眼睛。感觉到了吗?那砰砰的心跳正是我们为教育事业奉献后,收获到快乐的回音。

志在高远,不辍耕耘,教师为崇高而走来,来追求人生的价值,教师为平凡走去,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 携起手来,共唱奉献的旋律。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辛勤耕耘,用我们的爱心、细心、热心、关心,去换起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吧篇五:价值源于责任演讲稿

价值源于责任演讲稿

“责任”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责任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了责任,也就有了尊严和使命。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世界上根本没有不用承担责任的工作的.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我们的价值体现于责任中,所以今天我从这几方面讲一下如何尽责:

一、责任成就事业的基础,尽责从小事做起

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立足之本,人活在这个社会上,即使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他也会和各种团队、组织和人员发生往来,在这个过程中,责任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责任,组织不会聘用你,团队不会让你加盟,搭档不愿意与你共事,朋友不愿意与你往来,亲人不愿给你信任,你最终将被这个社会抛弃。在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太多,但是有才华又有责任的人却不多。只有责任和能力共有的人,才是企业和公司发展最需要的。

一个人的工作做的好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人的一生必须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社会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就放弃了生活,也将被生活所放弃。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正如书中所说的“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我们 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并享受工作乐趣,取得成绩的快乐。

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个烟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任何一项事业,不管是平凡还是伟大,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无形的精神力量,引藏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和职业升华的机会。工作无小事,我们每个人做的工作,有很多看似都是一些小事,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费力就能完成的。做与不做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责任。简单的说,按时上下班、开会、执行公司的制度等一些工作上的小事,真正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人。如果做得不是很好,说到本质就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首先是对自己单位和职业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把每件小事做好,体现的才是责任感,而只有具备了责任感的人,才能铸造完美的细节把每个小事当成大事来策划,最终才能环环相扣,整体和谐顺畅。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二、用感恩之心做人,尽职之心做事

做人与做事是辩证统一的,用感恩之心做人,以尽责之心做事,是一种正确与积极的心态。

用感恩之心做人。从本义上理解,“感恩”是一种认同,回报和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也是一个人所愿意承担责任的最基本的支柱。古语有言:“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道德准则。拥有感恩的心,能帮迷途之人找到新的航向,能赋予飘零生命春的新绿。心怀感恩,可让人幡然醒悟,也可助人重新振作!感恩是一种态度,感恩是一种心态,感恩是一种精神,感恩也是一种豁达。

在接受社会与公司、自然赋予的同时,我们是否扪心自问?是否应有所付出。让我们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和领导的教诲,感恩朋友与同事的帮助,感恩团队的协作,感恩大自然的给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的对待每一天,带给别人温暖与快乐,相信,我们的人生会充满灿烂与阳光。

以尽责之心做事。卓越源于主动,主动始于感恩,以感恩和责任之心对待工作,你会发现,你身上积蓄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职场亦如此,感恩是一种能力,责任是一种操守,更是获得能量与能力的途径。伊泰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与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伊泰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与物质的基础。心怀感恩与责任,会把工作中的抱怨转化为一种内驱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一点点的改变,会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在提升中完善,每天进步一小步,人生才能不断地升华与丰盈。

常怀感恩与责任心,我们会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就能更客观看待与处理问题,有效缓解各种矛盾,融合人际关系,赢得他人尊重。就能做到与企业荣辱与共,与团队齐心协力,和同事团结互助,形成良性氛围,促进工作有利开展。在做事中常怀感恩与责任,学会享受过程,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把责任落到实处,在做事中不断学习、成长、历练,努力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你会感受,工作着并快乐着。积极回报社会与工作,把工作做到最好,把它作为奋斗目标与前行方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挑战,让感恩与责任融入生命,我们会在工作中收获更多。

三、尽责就是勇于承担责任

责任会带来不同的人生状态,并创造不同的人生世界!勇于负责任,是每一个成功者的第一素质。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建立起责任观,会让领导与同事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许多人把应承担的责任推给领导,认为自己只是机器上的一颗螺钉,并没有什么权力,所以也不用去承担什么责任,特别是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敢或不愿挺身而出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事实上,我们做每一份工作的态度和成效都有可能会得到密切关注,而这又可能会对自己整个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只有做好眼前的工作,未来的发展才会水到渠成!

不要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拒绝接受任务。一位成功人士曾这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我所需要的员工是具有进取精神、敢于

承担高难度工作任务的人。”而那些勇于向高难度工作挑战的员工始终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15美元赔偿他。在当时,15美元是个不小的数目,用那笔钱足可以买125只母鸡!小男孩向父亲说了这件事,当然是希望父亲会替他承担这份责任。可是他没想到,一直对他宠爱有加的父亲却要他自己来负责。父亲拿出15美元,严肃地对儿子说:“这笔钱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一年后你必须还给我。因为,承担自己的过错是一个人的责任,你不能逃避。”小男孩为了还钱,就放弃了平日里热衷的各种游戏,把课余时间都利用起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经过半年左右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挣够了15美元,并把它还给了父亲。父亲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他就是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后来里根总统在回忆这件事时说:“一个人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承担责任,能让我们赢得成功。

下载读书是责任(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是责任(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什么是责任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 责任胜于能力,是因为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能力或许可以让你胜任工作,责任......

    国旗下讲话:读书是一种责任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最强大的教育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作为一种传统美德——爱读书是世界上所有有大成者,或者普通凡人的共同的追求与享受。读书,可以......

    责任是天

    牢固树立“责任是天”的观念在本职岗位上成事发光——在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刘志辉同志们:为期三天的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各位代表的共同努......

    公益是一份责任

    唐山龙文教育将“爱”进行到底 ——公益是一份责任 2011年12月25日,龙文教育天元校区隆重举行了开业一周年的庆典活动。参加此次庆典活动的有龙文教育相关领导、教职员工、龙......

    读书是福

    读书是福一个人从降临人世间起就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涯。一出生我们就用纯净的双眼阅读着这个新的环境,在我们空白的人生画卷上写下了第一次的阅读体会——新奇、无忧无虑;慢慢......

    读书体会责任第一

    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专业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好妥善处理后进行 责任与细节 读《责任第一》有感 随着公司“多......

    责任至上读书心得体会

    责任至上读书心得体会 公司开展读书活动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这次董事长推荐我们读《责任至上》这么一本书。读完之后,我真正的明白了什么叫“责任”。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但......

    《工作就是责任》读书考试题

    《工作就是责任》考试题 一、选择题1. “割草工的客户关系管理”说明。 A.责任是最大的价值B.重大责任需要企业重大投入 C.岗位责任是工作的基础 D.都不是 2.“责任是人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