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国十条”文件
新国十条具体内容全文公布 2010房产新政4月出台
2010新国十条具体内容(房产政策国十条)新国十条具体内容全文
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房价过快上涨的危害性,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采取坚决的措施,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二)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二、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
(三)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的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抓紧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
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的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严格按有关的政策执行。
(四)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财政部、税务总局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税务部门要严格按照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做好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对定价过高、涨幅过快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重点清算和稽查。
三、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五)增加居住用地有效供应。国土资源部要指导督促各地及时制定并公布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供地计划,并切实予以落实。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要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对收回的闲置土地,要优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设。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出让方式,抑制居住用地的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
(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的建设规划,明确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数量和比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快对普通商品住房的规划、开工建设和预销售审批,尽快形成有效供应。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并优先保证供应。城乡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将住房销售价位、套数、套型面积、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以及开竣工时间、违约处罚条款等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确保中小套型住房供应结构比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到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地区,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
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七)确保完成2010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的工作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要尽快下达年度计划及中央补助资金。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等政策,确保完成计划任务。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中央以适当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国有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包括各类棚户区建设、政策性住房建设),并在2010年7月底前向全社会公布。
五、加强市场监管
(八)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专项整治和清理力度,严格依法查处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并限制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新购置土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参与土地竞拍和开发建设过程中,其股东不得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严禁非房地产主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与商业性土地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业务。国有资产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九)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已发放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进行清理,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房屋租赁的管理办法,规范发展租赁市场。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一次检查,及时纠正和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检查处理结果要于2010年6月底之前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十)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各地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统计部门要研究发布能够反映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住房价格变动的信息。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加快制定、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解读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引导居民住房理性消费,形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
第二篇:3551文件新doc
中共怀远县委
关于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 实施“3551强基工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2012.6.2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全县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根据中共蚌埠市委《关于在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实施“1365”工程的意见》(蚌发„2012‟14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在全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实施“3551强基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总体要求,坚持重心下移、一抓到底,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全面实施“3551强基工程”,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着力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为建设富裕、生态、文明、和谐怀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实施“3551强基工程”,就是集中三年时间推进,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年、2013年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年、2014年为基层组织建设总结提升年;通过开展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基层队伍建设、活动阵地建设、制度机制建设、基层党内民主等五项建设活动;促进党组织战斗力、党组织书记素质、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保障水平,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实现“建设富裕、生态、文明、和谐怀远”这一宏伟目标。到2014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在农村,80%以上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树立100个以上党建和城乡结对共建“星级”示范村典型,基本无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满足农村发展需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进一步完善。
——在社区,80%以上社区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全部达到标准;社区党建工作“共驻共建”机制全面落实,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各类组织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能力大为增强;培育创建16个县级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12个市级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凡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的组建率达到100%,党的工作覆盖面100%;凡具备组建工青妇组织的组建率达到100%;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党组织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党组织活动更加规范,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创建100个机关、事业党员服务示范岗(窗口)。
三、工作重点
(一)以深入开展“强基、提质、固本”活动为平台,确保基层组织建设“抓落实”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抓落实”要求,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不断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内活动开展、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统筹推进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不同方式,探索在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农村产业链、重大建设项目工地、产业园区、外出务工经商党员集中点等流动党员聚集地,建立党组织。进一步优化党组织设臵,凡符合设臵党总支或党委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及时调整设臵形式。做好全县社区“两委”集中换届,集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领域长期未换届的基层党组织及时换届。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机关等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完成中心任务的结合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局、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标准,加强各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优结构、保质量、争优秀的标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规范落实发展党员记实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和共青团“推优”、发展农村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流动党员、离退休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及时处臵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三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重点推进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规范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活动阵地,分类推进党建示范点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提升活动阵地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探索 “开放式”活动场所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员信息库建设,打造基层党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二)以深入开展“五个一百工程”活动为统领,确保基层组织建设“求实效”
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求实效”的要求,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五个一百工程”活动。“五个一百工程”活动即:①围绕城乡结对共建,开展“共筑百个示范村”活动;②围绕机制建设,开展“党组织百分制考核”活动;③围绕党员争创,开展“设立百个党员示范岗”活动;④围绕战斗力提升,开展“创建百个先进党组织”活动;⑤围绕服务群众,开展“创建百个致富项目”活动。通过开展“五个一百工程”活动,促进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按照县委提出的“精神大提振,目标大提升、发展大提速”的要求,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以深入开展“实施五项工程,争当五个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为依托,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要求,积极推进载体创新,深入开展“实施五项工程,争当五个先锋”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农村党组织实施“带富工程”,党员争当“致富先锋”。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富工程”、农村基层干部 “素质提升”、农村党员“创业带富”三项工程。全面落实“一定三有”,“四议两公开”等政策措施。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重点,开展创建示范基地、争当服务先锋、百名农技专家下基层等活动。围绕县委确立的“十二五”发展目标要求,重点抓好村党组织书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本领,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行政策、服务民生的能力。
二是社区党组织实施“爱心工程”,党员争当“和谐先锋”。积极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加强村改社区、新建小区党建工作,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由地域性向功能性、服务性转变的要求,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建设文明社区楼宇、争做和谐社区居民等活动,在优化社区管理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上贡献力量、争当先锋。
三是“两新”组织党组织实施“创业工程”,党员争当“兴业先锋”。围绕县委提出的“培育大企业、做强大工业”要求,“两新”组织党组织要开展“双强六好”创建活动,党员要带头亮身份、带头参加争当项目引资人、带头创建诚信企业等活动,使“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称号“响起来”、形象“树起来”、品牌“亮起来”。
四是机关党组织实施“帮扶工程”,党员争当“服务先锋”。县直各单位党组织要扎实推进城乡基层结对共建工作,着力提高党的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干部执行力和制度约束力,使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重点在教育、卫生、农业、科技、住建、土地、信访、财政、税务等涉农、涉企部门单位建设多领域、立体化优质服务示范岗(窗口)。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联系单位,实现联系帮扶全覆盖。县委组织部每年分别直接联系一批“双培双带”基地,进行重点帮扶指导。
五是事业单位党组织实施“表率工程”,党员争当“敬业先锋”。开展百课下乡、百医下乡、百日宣讲,争做创建和谐先锋等活动。文广体新部门突出文化强县、体育强身,争当崇尚文明、促进和谐的表率,创办群众满意的文化事业;医疗卫生单位突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争做道德高尚、技能精湛的表率,创办人民满意医院;中小学校突出深化教育改革、建设和谐校园,争当德艺双馨、育才育人的表率,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四)以深入开展“制度机制建设”为抓手,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受欢迎”
以机制建设为抓手,用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各项目标得到贯彻落实。
一是建立党建考核评价制度,构建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考核评价,健全“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对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加强资源整合,开展党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构建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
二是开展服务民生三帮扶活动,建立党内关爱激励帮扶救助机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和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工作。在就业指导、物资帮助等方面,对低保户等群体开展帮扶;通过财政补助、党费赞助、个人捐助等方式筹措资金,建立县困难党员激励帮扶救助机制;围绕“五个好”目标,进一步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促进薄弱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深入开展党员谈心活动,了解群众心声,让党员感受到党的温暖。
三是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合理确定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在乡镇深入推进“三公示一督查”制度,不断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在村级和社区深入推进党员议事会制度;在“两新”组织积极推行党员民主议事制度。继续做好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搭建党代表经常性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工作平台。探索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工作机制。
四、方法步骤
实施“3551”工程,从2012年6月开始,历时三年。
(一)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年。各级基层党委要从基层党支部入手,重点摸清所属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按照“五个好”标准,对所属基层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下半年,重点理顺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规范党组织设臵形式,推进基层党组织及时换届。全面总结、巩固提升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星级创评,培育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二)2013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深化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务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党务干部待遇和党建工作保障水平,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全覆盖,进一步巩固扩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数量,有序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化进程。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深化年建设,努力实现全县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2014年为基层组织建设总结提升年。2014年6月底前,各级基层党组织要认真总结实施“3551”工程以来,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的好经验,不同领域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好做法。结合“七一”表彰,评选表彰一批在“3551”工程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
2014年7月至年底,各基层党组织要将“3551”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好做法予以制度化,形成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汇编成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做好补缺补差。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领导责任。建立以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党组织也要相应成立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制度、“抓基层党建联系点”工作制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县委组织部要担负起牵头协调、组织实施的具体责任,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二)营造舆论氛围。要通过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县三网(县先锋网、县政府网、县新闻网)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县委“3551强基工程”部署要求,及时推广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加强督查指导。县委派出督查指导组,参与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把基层组织建设列入各级党(工)委工作重点,进行专项督查。各基层党委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检查所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要经常就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开展自查自纠。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全县各级党组织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要结合各自实际,及时研究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工作方案,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不断开创我县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为我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篇: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读后感
关于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的读后感
终于把那厚厚的的一叠文件给阅读完了,整整44页,既枯燥无味,有没有什么新意可言。但是,就是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的的文字说明,字字都揭示了我们国家当前的发展形势,也从中看到了我们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各项问题,坚持不懈的出谋划策,不逃避、不推脱,严格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也看到了我们党坚决领导全部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带领我们全部中华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中,首先是全面总结2010年得收获和留下问题,而最大的重点就是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11-2015年的中国各方面的建设画好了一个蓝图,帮助中国能够更好的、更快的发展下去。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党内部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决策,为2012年十八大中央委员会换届做了一个准备。今天,我将针对这两个方面发表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就当做是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的感悟吧!
不论是2008年得金融危机,还是汶川、玉树的大地震,还是,这几年的中国总是那样的不平静。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不
是最大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受到影响也是必然的;还有汶川、玉树的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无论是给我们中华民族人们的心灵,还是物质财富,都产生了巨大的恶劣影响和损失。所以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是一重加一重.然而在走过的岁月里,他们且歌且行,他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前行!而这次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针对这些做了总结和表彰,这些的确不可磨灭。
而这次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头戏则是制定、商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所以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看来,这次的“十二五”规划制定得相当的完善和周全。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文化繁荣,还是外交方面,都有涉及。特别是关于民生方面,关注的比较多,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面对现在我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我们国家存在着很多隐患,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唾弃的旧模
式。所以,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被放在了首位。还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一规定也是一脉相承的。这样的计划和要求是非常迫切、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为了发展经济,我们牺牲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天空不再湛蓝,河水不再清澈,我们都可以看到;每年的夏天越来越热,每年的冬天越来越冷,气候的异常变化,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全球温室效应加强,臭氧层的空洞区域逐渐增大,我们都能够听到。所以,我国制定这样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利益的,更是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为保护我们共同的母亲而奋斗。
在这次的“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农村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提案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也是相当关注的,因为生在农村的我对我们农村的生活感触很深。我清晰的记得在我寒假放假的那一段时间是怎样痛苦的度过的:手机没有信号,别人电话经常打不进,没信号也不能上网;离镇上较远,交通不发达,所以上街不方便;没有有线,电视只能收到三个台,没有电视可以看;而且更过分的是还经常停电。在现在这个时代,没有电是一个多可怕的事情,交通不发达又是一个多么让人无奈的事情。所以希望这次的“十二五”计划能够彻底的贯彻和实施,特别是这一条,一定要起到实际的成效,让我可以亲自感受到我们党的先进、正确领导,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有一条就是“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也是体
现重视民生的问题,而受惠的群众也比较多,特别是农村,也能深切的感受到。
这次的“十二五”规划,还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重视创新精神、重新重视科教兴国、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在对外方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视国家军事实力的增强。。。这些都是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现状所制定的,科学、有效。所以,只要很好的贯彻落实,相信全面小康社会离我们不会很远了,距离强大的中国也不会很远了。
除了对2011年以及几年后的大致规划,文件中也提到了关于党建的一些措施。而对于党建的问题,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在这次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中,我深切感受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必改、必究的先进政党。这次文件中,有明确的党内赏罚分明。习近平同志在担当国家副主席的几年间,兢兢业业,清明廉政,所以被升为中国共产党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是理所当然的;而中核集团原党组书记和总经理、曾经当选为中纪委委员的康日新,作为一名共产党高级干部,尽然受贿人民币六百六十多万元,开除党籍也是罪有应得。就是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的先进性,就是这一种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一直领导中国走下去,而也只有这样先进的政党,才配领导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走下去。尽管在众多的党员中,依然存在着腐败分子,拿着中国人民给他发的工资挥霍无度,不为人民
群众服务,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主流依旧是清廉的,时刻为人民服务的。我相信,在党内的监督制度不断地完善下,党内的腐败分子会逐渐消亡,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会更加的优秀,并带领中国走上建设由有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看了这一份文件,我真心的希望里面的所有政策都能落实到实处,并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做做表面文章。相信,只要我们全体中国人跟着我们优秀的中国共产党,跟着我们正确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走下去,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很快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和谐中国很快就会出现。
营销1003班(临班0856)尹漫
第四篇:实验十 文件管理教案
试验十
文件系统设计
数计学院教师实验教案
一、实验项目名称:
文件系统设计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一个简单多用户文件系统的设计,加深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及实现。
任务:首先确定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然后利用C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进行调试,得出相应的结果。
三、实验内容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要求设计一个 10 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次用户可保存 10 个文件,一次运行用户可以打开5 个文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 LOGIN 用户登陆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E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②列目录时要列出文件名,物理地址,保护码和文件长度。③源文件可以进行读写保护。
四、实验原理:(设计思想)
①首先应确定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主目录、子目录及活动文件等。主目录和子目录都以文件的形式存放于磁盘,这样便于查找和修改。
②用户创建的文件,可以编号存储于磁盘上。如:file0,file1,file2…并
试验十
文件系统设计
char UserName[SizeOfUser][SizeOfUserName];//用户ID long User;//当前用户标志 struct InfoOfFile { char Name[SizeOfFileName];//文件名 bool safe[3];//Read,Write,Execute long status;//ready,open;}UFD[SizeOfUser][SizeOfFile];long num[SizeOfUser];//保存文件数 long num_open[SizeOfUser];//打开文件数 char z[4]=“rwe”;//保护标记的显示形式
五、参考源代码
六、参考文献:
1、《操作系统教程》,第3版,孙钟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书》,第2版,张尧学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操作系统实验与课程设计》,庞丽萍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附3:实验七文件系统设计源代码)
第五篇:检验科SOP文件(新)
检验科SOP文件
目录
1.检验工作管理程序 2.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3.检验科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4.个人防护程序
5.实验室使用和操作技术规程 6.实验室分析前工作流程的规范 7.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程序 8.仪器标识控制程序
9.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管理程序 10.检验科标准物质控制程序 11.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 12.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13.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14.检验科内审管理程序 15.检验科室间质评标准操作程序 16.检验报告的管理程序 17.标本管理程序 18.实验室消毒隔离规程 19.废弃物处理程序 20.干湿球温度计操作规程 21.分光光度计标准操作规程 2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规程 23.电热恒温箱的操作规程 24.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25.冰箱、冰柜标准操作规程 26.台式离心机标准操作程序
27.实验室常用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28.移液器校准标准操作程序
29.连续可调式移液器的使用、维护操作程序 30.可调式移液器的标准操作规程 31.高压锅使用的标准操作规范
检验工作管理程序 目的
对检验科工作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检验工作符合规定要求,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和有效的检验报告。2 范围
适用于本科开展的各类医学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3 职责
3.1负责部分样品的采集。
3.2 各实验组收样人员负责各组检验样品的收发。
3.3 实验组负责人组织协调完成检验任务,并负责对检验工作质量的监督。
3.4 检验人员执行检验任务,做好检验记录,填报检验数据。3.5 报告授权审核人负责检验报告的签发。3.6 各实验组负责本组检验报告的发放。
3.7 综合管理组负责检验资料的归档保管(计算机)工作。4 工作程序 4.1 检验工作分类
4.1.1 本科的检验工作,根据标本的来源不同分为采样检验和送样检验,根据工作性质分为常规标本检验和检验质量抽检委托复检。4.1.2 委托复检工作需按下列程序执行:
(1)当面核对标本姓名、性别、年龄及标本质量等资料;(2)按要求进行各项检验;(3)必要时委托方可全程参与检验过程;(4)其余程序与常规检验标本相同。4.2 检验任务的下达
实验组根据《检验申请单》开展常规标本检验和委托复检,根据工作计划开展质量抽检。4.3 采样及样品管理
4.3.1 采样执行本科程序文件《标本采样管理程序》 4.3.2 样品管理
样品接收、分发和保管处理,执行本科程序文件《标本管理程序》和《标本采样管理程序》。样品一旦受理即给予受理编号。4.4 标本检验 4.4.1 检验项目
检验样品的检验项目则根据有关标准或客户要求确定。如果客户要求的某些检验项目我科需要委托给其它实验室时,按《检验工作分包管理程序》执行。4.4.2 检验依据 a.国家标准方法;
b.部颁标准方法和检验规范; c.卫生技术部门推荐使用方法; d.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发表的方法; e.自己研制的方法;
f.自编规程的使用执行《检验方法确认程序》。4.4.3 检验实施
检验科按检验申请单的要求安排检验工作。检验人员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按时完成检验任务,并按程序文件《记录档案管理程序》做好原始记录。
4.5 检验报告的编制、校(复)核和签发按本科程序文件《检验报告管理程序》执行。4.6 客户申诉
委托方或受检方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按本科程序文件《申诉处理程序》执行。4.7 检验周期
由实验室与用户商讨后,确定每一检验项目的检验周期,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必要时予以调整。4.8 现场检验开展
在正常情况下,该检验工作应在本科实验室内进行,而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需要到外部现场进行检验。这种情况应事先提出申请,经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核准后,报科主任批准进行。4.8.1 人员控制
到外部现场检验,必须有不少于2名检验人员参加,检验人员应具有该项检验的检验资格。4.8.2 检验设备和检验材料控制
(1)检验设备和检验中使用并对检验质量有影响的材料,必须从本科携带,并且应该是经过检定、自校或验证的合格品。到达现场后在仪器使用之前,应对检验设备、试剂、材料等进行状态检查,查看是否由于搬运造成了影响,确认仪器状态等正常后方可使用。
(2)当需要使用外部现场所在单位的设备和重要材料时必须按例外许可规定提出申请,申请时应说明原因并附有关设备的证书(或自校报告)和重要材料的验证报告(或记录)。4.8.3 检验方法控制
现场检验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或标准检验方法进行,也可用经本科技术负责人批准的非标准检验方法进行。其他检验方法不得采用。4.8.4 环境条件控制
现场检验的环境条件,应作记录,当环境条件偏离检验要求时,应按标准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校正或停止检验。在特殊情况下,未能进行校正而又需要继续进行检验时,应对环境条件作详细记录并按例外许可申请审批。5 支持性文件
5.1 标本采样管理程序……………………………XXXX/P-26 5.2 标本管理程序…………………………………XXXX/P-27 5.3 检验工作分包管理程序………………………XXXX/P-06 5.4 检验方法确认程序……………………………XXXX/P-19 5.5 检验报告管理程序……………………………XXXX/P-29 5.6 申诉处理程序…………………………………XXXX/P-09 6 记录和表单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医学实验室的特殊环境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序的生物污染,包括对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通常主要由处理污染性物质时的操作不当造成。针对实验室生物污染,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的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防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及规程。
1、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范围适用于科室各专业实验室。
注(1)、本实验室除HIV初筛实验室为二级生物实验室外,其他实验室均为一级生物实验室。
(2)、本科室成立了生物安全小组,由7人组成。
3、职责
3.1、科主任负责任命生物安全小组,指导,规范其工作。3.2、生物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小组日常工作的安排。3.3、生物安全小组负责科室安全的具体工作。
4、工作程序 4.1、生物安全小组组成 4.1.1、科主任指定安全小组组长
4.1.2、经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由科主任命为生物安全小组安全成员。由7人组成。安全小组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科主任可对之罢免。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
4.2.1、生物安全小组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4.2.5、安全小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小组人员。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
4.3.1、对不因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5、安全操作规程
5.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5.1.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 5.1.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 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5.1.3、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
5.1.4、在实验室工作区,病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
5.1.5、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
5.1.6、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不可留长胡须。5.1.7、由实验工作区进入非污染区要洗手,接触污染物后要立即洗手。5.1.8、实验室禁止堆积过多的垃圾,至少应每日清理一次。5.1.9、禁止在实验工作区存放个人物品。
5.1.10、在实验室指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
5.1.11、从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5.1.12、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5.1.13、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5.1.14、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5.1.15、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一定要分开装放。5.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我科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为HIV初筛实验室。5.2.1、与5.1.1~5.1.15相同
5.2.2、实验室入口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5.2.3、禁止非工作人员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5.2.4、工作人员应接受必须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
5.2.5、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5.2.6、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5.2.7、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道的培训,掌握预防职业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5.2.8、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5.2.9、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注射器必须直接分开防入放穿透的容器中,消毒浸泡。由医院专门负责部门人员进行处理。
5.2.10、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5.2.11、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5.2.12、人员暴露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科主任或安全管理小组人员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6、记录《安全记录》
6.1、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记录 6.2、实验室消毒记录
6.3、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
附录1 生物安全术语与定义
1、生物安全:避免危险因子造成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2、生物因子: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3、病原体:可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
4、危害废弃物:有潜在的生物危险、可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5、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100微米的固态或液态微笑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6、一级屏障:是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的隔离,也称一级隔离。如生物安全柜、手套、口罩、眼镜、个体防护装备等。
7、二极屏障: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也称二级隔离。
8、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防护屏障,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附录2 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1、危害等级1(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2、危害等级2(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致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奉贤有限。危害等级3(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危害等级4(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检验科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1目的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制定程序科学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开发和管理,通过采取测试、评估、培训等一系列手段,为实验室每一位人员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岗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习型的团队,为实验室的服务对象提供高效而优质的服务。2 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内能影响检测质量的全部人员。3 职责
3.1医院领导负责检验科主任、副主任的考察和任命。3.2检验科主任对实验室的全面运行和综合管理负责。3.3医院人事部、医教部负责新职工的岗前培训。
3.4检验科管理层负责科学配置人员、合理设岗、技能培训、绩效考评。
3.5各组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本组员工的技术培训及考核工作。3.6文档管理员负责职工档案管理。4工作程序
4.1 检验科管理层的建立
检验科管理层是全科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主要由检验科主任、副主任组成。大型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应由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丰富实验室和/或临床经验的(检验)医师或检验技师担任。一个理想的检验科主任除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有能力跟踪国内、国外检验医学的发展外,还要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能够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和廉洁自律;具有事业心,能够以科室发展为己任;具有一定的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技巧,乐于管理、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人格魅力,能够将全科的人力资源凝聚起来并使其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检验科主任的个人行为和管理行为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检验科主任的任用和在任检验科主任的考察、教育、培养以及竞争上岗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医院领导在决定检验科管理层时,最少要考虑以下因素:
a)实验室管理层中至少要确认一个负责人负管理责任;
b)实验室管理层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个人共同组成;
c)实验室负责人应有能力对实验室提供的服务负责。具体来讲,就是当实验室负责人是一人时,该人就必须要懂业务;当实验室由多人共同负责时,检验科主任可以不懂业务,但检验科副主任必须懂业务,方能确保为实验室的用户提供高效而优质的服务。
4.2 检验科主任在与院领导签订聘用责任书后,需明确任期内,虽无需事必躬亲,但对以下事务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验科的各项工作,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制定、实施服务质量改进标准,并监督检验科的服务表现;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并根据检验科和医院的实际需求配制、开发和利用资源;对检验科的医学服务实行有效管理,负责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安排及控制;规划并指导适合检验科发展的研究计划;对询问者提供可选择试验,提供检验科的各种服务及解释实验室数据的咨询;与相应的认可和管理部门,相关的行政人员,卫生保健团体和接受服务的患者人群等保持有效联系并开展工作;处理来自检验科服务用户的投诉、要求和意见;选择委托实验室并对所有委托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建立符合良好行为规范和相关法规的实验室安全环境;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确保员工得到相应培训,具备相当实践经验;确保员工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4.3检验科主任应依据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检验科人力资源的总量、素质和结构进行规划,系统配置,并确定实验室所有人员的资格和责任。确保在考虑数量时,能够有足够人员以满足所开展工作的需求及履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职责;而在考虑岗位职责时,无论是专业组组长,还是实验室清洁员,都能任用最合适的人员去从事相应岗位;在制定人员的资格要求、权利、义务、任用和奖惩制度时,能因岗设人,知人善任。通过人员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使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具体可依据《检验科管理制度》执行。
4.4实验室管理层为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应重视掌握并保持全部员工的人事技术档案。档案的内容应包括有个人简历、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继续教育及业绩记录;以前工作资料、工作描述;岗前培训考核记录;业务培训记录及培训考核记录;上岗资格审批表;发表论文(复印件)、出版专著、中标课题;资格和能力授权书及确认时间;奖罚记录等。应确保实验室所有人员的记录方便相关人员获取和查阅。检验科主任应严格要求全体人员认真填写《检验科职工个人技术档案卡》。4.5实验室管理层要负责识别和控制本实验室内的特定工作,确保需要特定知识、专门技能、相当经验、具备资格等要求的岗位由授权人员从事工作。因此,凡是HIV初筛实验室人员、检验科关键仪器操作人员、医疗咨询小组成员、检验报告签发人员等等,都必须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签发的上岗证书或检验科主任授权证书方能实施操作。
4.6由于实验室人员在本专业可能是专家,但对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可能知之甚少,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仅凭专业技术尚不足以维持实验室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因此,检验科主任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内容在全科室进行宣贯,确保全部工作人员都接受过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专门培训,并维持全科人员学习这些知识的考核记录。
4.7新职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岗前培训分两种,一种是医德医风岗前培训,由医院人事部、医教部等部门组织,负责介绍医院历史、医院文化、服务理念、规章制度、信息体系、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等内容,以及进行军训及礼仪、拟上岗所需的行为规范培训。培训方式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授课,培训结束由医院人事部负责记录和考核。另一种是实验窒上岗前的技能岗前培训,由各组组长负责对本组新职工进行岗位职责及岗前操作规范和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并对其执行指定工作的能力进行评定。评定时可依据专业作业指导书,当年12月底前对其进行笔试考核和能力检测,考核合格并经检验科主任批准后,方可独立签发报告,并登记存档。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不适应本岗位工作需要的人员,或者在服务客户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人员,或者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能力对比试验等过程中发现严重不合格项的人员,由检验科建议,医院办公室、人事部组织其脱产待岗培训1~3个月,再次培训并重新评审,并在人员技术档案卡上作相应记录。
4.8实验室应努力推进育人工程,制定操作性强并能针对不同级别工作实验室人员需求继续教育培训方案。依据《检验科育人工程之一一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称的人员应分别进行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标准化知识、质量控制和管理知识的培训。质量负责人根据医院的要求结合科室发展的需要,于每年7月制定出下一的在岗职工继续教育计划。继续教育方式可以是:
4.8.1采用本检验科科内培训和外派培训等多种方式对所有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4.8.2安排人员参加医院或大学组织的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4.8.3安排人员参加由省市医学会等单位组织的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
4.8.4向医院申请并安排人员外出参加各类专业学术交流会、研讨会;
4.8.5向医院申请并安排人员外出专业技术学习、进修培训;
4.8.6业余时间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培训学习班或成人教育;
4.8.7科内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专项培训或技术交流会、座谈会、标准和规程应用研讨会等业务学习活动,互传互授相关知识和技术。实验室应保持有进行各类培训后的考核记录:参加本市医学会和外出学习、培训、进修人员,培训结束后应向检验科负责人汇报并上交相关资料存档,必要时举办讲座传授新知识新进展,并记人个人技术档案;检验科组织的内部培训,按培训计划进行考核并记录存档。
4.9实验室应设立负责培训及监督的人员(或机构),本工作由检验科医疗咨询小组成员兼任。实验室负责人要组织他们按规定落实因人制宜的《检验科育人工程之一一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同时还要组织他们按相应的程序,对实验室所有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其能力是否胜任其岗位职责,记录其符合性和不符合性。
4.10实验室应建立有关管理制度,对使用计算机系统、接触患者资料、访问或更改患者检验结果、更改账单、修改计算机程序者的权限做出规定,满足用户要求和充分保障患者的权益。具体参照《计算机系统管理和数据控制程序》执行。
4.11实验室应建立有针对性的控制和防范措施,训练工作人员学会识别各类风险,预防职业暴露等事故的发生及掌握控制事故后果的恶化等技能。具体参照《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执行。
4.12实验室应制定程序,规定进行检验结果的专业判断及评价和对实验室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解释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背景,并有近期工作经验,经检验科主任授权后履行职责。具体由授权签字人和医疗咨询小组成员参照《咨询服务管理程序》执行。
4.13实验室所有人员均应遵守对患者的临床及非临床资料保密的承诺。具体参照《信息保护程序》执行。
个人防护程序
1.目的
规范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穿戴以及脱卸。2.使用范围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3.具体要求
3.1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
3.1.1口罩:应使用N95型口罩或12---16层棉纱口罩,最好使用防溅口罩{如3 1860型}如有胡须应刮去,使用应始终保持口罩与脸紧贴。一次性使用口罩应在使用后4小时丢弃,不能重复使用,不能与他人共同使用。如口罩遭到分泌物飞溅或弄湿,应严格洗手后,带上清洁手套更换。
3.1.2防护面罩:实验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应佩带防护面罩,防护面罩要求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飞溅功能,重复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消毒。3.1.3防护服:实验人员工作时应穿戴一次性防护服。最好是连体式,防水及抗静电性能好,无过滤作用。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面部、腰部应有弹性收口或拉绳收口。
3.1.4手套和鞋套:鞋套应为一次性防水鞋套。手套为一次性胶乳手套,须戴两副,外层手套应根据需要及时更换。3.2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
3.2.1进入清洁区前穿上普通白大衣和实验室专用鞋。
3.2.2进入清洁区时穿戴一次性口罩,手术帽,一次性隔离衣、两副胶乳手套和两副一次性鞋套。注意将手套和鞋套分别套在袖口和裤口外。
3.2.3戴N95口罩及防护面罩、穿防水隔离服、防水鞋套、再戴外层手套。
3.3个人防护用品脱卸顺序
3.3.1完成实验后,在半污染区先用75%乙醇溶液消毒外层手套,然后脱掉外层手套{在脱另一只手套时,手指只能接触手套的里部}。3.3.2着内层手套依次脱掉防护面罩、N95口罩、防水鞋套及防水隔离服{脱隔离服时,不要接触隔离服的外表面,应从里反脱,以保里面超外}。将脱掉的物品放入专用消毒袋中就地高压消毒。防护面罩等重复使用的物品立即放入消毒液内,按有关规定消毒处理。3.3.3脱掉外层一次性鞋套,用75%乙醇溶液消毒内层手套。3.3.4戴者手套脱掉一次性口罩、手术帽、内层鞋套、然后脱掉一次性隔离衣及手套,放入消毒袋高压消毒。
3.3.5用消毒巾擦拭面部,用碘伏彻底消毒双手,并用流动水冲洗。
实验室操作技术规程
1.目的
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操作人员,实验对象和环境安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安全运转及在此环境下的检测工作。3.职责
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的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4.具体要求: 4.1概述
4.1.1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用于对检验者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样品的各项实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4.1.1.1具备操作资质的人员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工作,其他任何人未经许可禁止进入实验室。
4.1.1.2在实验室内的一切活动,必须遵照生物安全手册的规定进行。4.1.1.3实验室内污染的空气需通过高效过滤器后方能排出室外。4.1.1.4实验室内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公共污水系统。
4.1.1.5实验室的所有废弃品,必须通过高压灭菌后才能处理和清洗。必须携出实验室的中间实验材料、更换维修的仪器设备、也只有在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才能携出实验室。4.1.1.6实验室内准备二级全排式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造成污染的能够置于生物安全柜内的实验操作,置其内进行,以保证实验室内空间的安全。
4.1.2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要求
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首先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包括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止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检测样品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4.1.3实验室工作的质量要求
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即:实验产生的各项结果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必须明确完整。4.2组织管理与职责 4.2.1组织框架图
单位法人{或授权}负责人(李琴)
↓
实验室负责人(邓林)
↓
生物安全员(王静)
↓
实验室工作人员
4.2.2职责
4.2.2.1单位法人{或授权}负责人
(1)负责组织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立项、选址,施工队的资质验证。(2)组所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制定管理制度,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3)负责组织对造成外环境污染、实验室污染、人身伤害事故的调查与处理。4.2.2.2实验室负责人
(1)组织制定安全手册、操作规程等文件。
(2)按照上述文件要求组织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保证实验室运行的安全和实验室工作质量的准确可靠。
(3)组织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熟知微生物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掌握实验室设备的特殊要求并熟练操作,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决定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格。4.2.2.3生物安全员
(1)对技术方法、化学品、材料与设备定期进行内部安全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安全与卫生政策与标准。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停止工作并上报实验室负责人。(2)与有关人员讨论研究安全政策的问题。
(3)确认所有工作人员都具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资格。(4)为所有人员提供连续性的安全要教育与指导。
(5)针对操作程序、技术方法和各种条件要求的变更,以及新设备的引进,为全体工作人员提供最新的安全文献和信息资料。(6)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各项技术参数,组织对实验室装备的常规保养。
(7)所有可能涉及潜在传染性或有毒物质泄露的意外事件与事故,即使没有人员受伤或暴露,也要予以调查,并向实验室负责人员和安全委员会报告调查结果和提出建议。
(8)当任何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疾病或缺勤与工作有关,并被记录为可能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时,协助随访调查其疾病或缺勤情况。(9)确保在发生传染性物质溅洒其他事件时,监督消毒净化程序得到正确执行;并对这类意外事件和事故进行详细的书面记录。(10)确保任何需要修理和维护的仪器设备在消毒与净化之后方可运出实验室。
生物安全员由主管检验师以上的人员承担,必须具备如下资质:具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对操作的微生物有全面、完整的了解;具有组织实验室工作的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4.2.2.4实验室工作人员
(1)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只允许进行实验室目的规定的操作,与此无关的活动一律不得进行。
(2)必须按规定进行个人防护,方得进入实验室。
(3)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每项工作完成之后,必须清理和清洁台面,离开实验室
(4)注意个人的健康状况,出现身体不适情况,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5)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访客和喧哗。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1)必须了解实验室安全原理,熟悉本手册的各项规定,熟记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应对措施。
(2)掌握病原微生物操作的基本要求,正确、安全地实用标本,避免污染,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3)必须熟悉相关实验的国家标准,能够完成标准所规定的任务。(4)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向生物安全员汇报。4.2.3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
新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进入实验室工作的资格。培训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进行,并指定熟悉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担任辅导。培训内容包括:
(1)相关检验的国家诊断标准、处理原则以及本手册内容。(2)实验室所有设备的使用方法。(3)个人防护方法。(4)实验室基本技术。(5)实验室消毒净化的方法。4.2.4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格考试
新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后,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考核。通过考核后,还须与有资格的工作人员一同工作3个月,才能获得独立进行实验室操作的正式资格。4.2.5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适合工作状态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出现下列情况,不应进入实验室: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患发热性疾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的状况:妊娠:已经在实验室内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4.3实验室操作规程 4.3.1启动实验室
开始工作前半小时。开启实验室主电源,使实验室及生物安全柜投入运行。
开启顺序:①开启屋顶风机②开启全排风③开启空调④开启安全柜⑤打开房间紫外线灯。4.3.2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个人防护,才能进入实验室区域:(1)在更衣室中换穿工作服和工作鞋。(2)在清洁区内,根据实验要求做好防护。
(3)实验中需使用腐蚀性试剂时,在胶乳手套外加带一次性塑料手套;需要进行可能造成污染材料飞溅的操作时,需加戴防护面罩。4.3.3进入实验室
4.3.3.1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时,每进入一道门,应将此门关好,再开启下一道门。
4.3.3.2进入实验室后,关闭房间紫外线灯。4.3.3.3检查实验室运转是否正常。4.3.3.4做好开始实验的各项准备。4.3.4启用标本、试剂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才将标本和试剂从冰箱中取出,直接放入生物安全柜中。用完立即归位,使其在冰箱外停留的时间尽可能短。4.3.5操作
4.3.5.1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洗涤时避免液体材料飞溅。吸取、稀释液体时,将吸管插入试管底部,用吸球缓慢吸取,避免产生汽泡或汽溶胶。
4.3.5.2离心时,应使用双盖封闭式离心机和全封闭试管,每管离心液总量低于最高容量1个刻度单位:平衡时不得有液体渗陋到管套中,离心机使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擦洗消毒。4.3.6观察结果
不打开容器的观察允许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否则,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观察结果。
4.3.7准予携出实验室的材料
确保不含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才可以从实验室携出。容器表面应用75%乙醇消毒。4.3.8实验室清洁
每一实验步骤完成后,均应清理台面。所有用过的试剂均应归还原位;使过的吸管等长形器材放入储存污物的盒内;锋利品放入专用的污物盒;纸巾软物品放入污物袋;在台面上喷洒75%乙醇,保持20分钟,然后以纸巾擦干。实验室的其他表面,也应经常用75%乙醇擦拭。4.3.9污染物品处理
放置污染物品的容器装满时,应更换新的容器。实验结束后,对用过的污染物品进行高压消毒。4.3.10更换工作服。
工作完毕的更衣顺序是,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套5分钟,然后依次除去口罩、防护服、鞋套,放入高压消毒袋内,再次浸泡手套后除去手套,用75%酒精棉球擦面部裸露部位。4.3.1实验室消毒
每次工作完毕,生物安全柜内用75%酒精擦拭台面,消毒液消毒地面,开启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后,逐一关闭实验室送风和通风设备{关闭顺序与开启顺序相反}。4.4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 4.4.1实验记录
在实验室内,实验记录应使用铅笔书写。记录内容应简明扼要,包括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和实验的基本条件等提示记忆的内容,并较详细地记载观察到的实际现象及数据结果。要求字迹应清晰,数字成行成列,以避免录入错误。4.4.2实验记录带出实验室
将上述记录在纸张上的实验记录应用80 福尔马林,密闭熏蒸消毒6小时后方可带出实验室。或阁着实验室玻璃窗由清洁区工作人员抄录一份。4.4.3实验记录录入计算机 实验记录必须在实验结束后24小时内录入计算机。记录准确的实验报告和录入时间。再按照由实验室带出的书写记录,准确地记载实验结果和数据。录入后,书写记录保存1周,以备查验。实验记录录入后,一般不得修改。因数据记录错误,录入错误,或实际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改变,必须更改记录时,不要删除已经录入的描述和数据,而应录入新的描写和数据,并注明更改原因。4.4.4实验室记录备份
每月一次,将上月计算机的实验记录做出备份,备份的实验记录不得修改。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实验记录,核对备份与原始的实验记录,对记录中的缺陷提出修改意见。4.4.5实验记录的保存年限
实验记录保存一年。已使用的实验记录(出具报告,发表论文,或以其他方式引用),在使用后再保存一年。如无特殊必要,备份的实验记录一般永久保存。4.4.6出具实验报告
在需要出具正式实验报告的场合,报告由实验者填写署名,交实验室负责人记录核对后签字,再由单位签发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发出。4.5标本保管规则 4.5.1标本进入实验室
4.5.1.1出实验室采集的标本,本实验室统一登记编号,能反映出标本的来源、种类、性质、目的等相关信息。
4.5.1.2有关单位送检的标本由实验室统一登记编号,注明送检单位、送检时间、种类、性质、实验目的等相关信息。4.5.2标本的保管
根据标本的性质、目的进行保存,每分标本分两份,一份检测时使用,另一份备用。标本因各种原因损失时,启用后备标本,并重新备份。4.5.3标本的销毁
确定不用的标本,采用高压灭菌后焚烧的方式销毁。4.6实验室装备保养 4.6.1实验室定期保养
实验室的定期保养按照提供实验室设备厂商的规定进行,主要是对机械和电器部分进行维护。
4.6.2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的保养由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有专业人员进行。生物安全柜的滤器必须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定期由专业人员更换,其它仪器设备也应根据实际需要清洁保养。4.6.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更换
仪器设备需要更新,需要离开实验室进行维修,或损坏需要更换,以及必须临时进入实验室使用,使用完毕后必须撤出实验室的贵重仪器,在撤出实验室之前必须以恰当的方式严格消毒,方可处理或重新投入使用。
4.7实验室安全性检测
实验室内,每2个月以细菌培养的方式进行安全性检测。生物安全柜内放置平板培养基2个,实验室4角和中间各放置1个,半污染区放置2个。将平皿敞开5分钟,然后盖上,每平板菌落数平均不得超过2个,超过标准,需要对实验室或污染部位进行甲醛熏蒸消毒。4.8意外情况处理
4.8.1实验室意外事件的处理原则
4.8.1.1造成或可能造成实验室污染,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实验室报告,由实验室负责人处理。例如实验过程中。由于标本、试剂益处溅落造成操作台或地面的污染等,应立即喷洒消毒液并覆盖浸透消毒液的纸巾,待消毒液彻底浸泡30分钟后,对污染的物品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物品高压灭菌。并填写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意外情况登记与处理记录表,实验室负责人应指导这些处理活动,并检查处理效果。4.8.1.2实验室事故可能造成气溶胶污染,如压力容器或管道破裂、离心机事故等,应立即关闭实验室,张贴禁止入内的标识。用消毒液喷雾和紫外线照射污染的区域,24小时再进行终末消毒,实验室负责人除立即采取对应措施外,应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填写意外情况登记与处理记录表。
4.8.1.3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没有强毒微生物时,在实验室内受到意外伤害,如割伤、烧伤、烫伤等,在实验室内昏倒或发生身体严重不适,也有实验室负责人处理。令受到伤害的人员立即停止工作,用消毒液清洗未破损的平凡表面,伤口以碘伏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由在同一实验室内人员或派人迅速着装进入实验室,清除造成伤害的原因,清理实验材料,帮助受伤人员紧急处理并撤离实验室。受到伤害的人员应进行治疗并休息,在身体状况未恢复之前,不得重新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在经过整理,消除了造成伤害的故障之后,方可重新使用。
4.8.1.4伤害事故可能导致被强毒微生物感染,例如针头刺破、锐器割伤、黏膜暴露等途径接触到感染性液体,或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培养物、污染材料溅落身体表面,意外接种等情况,首先进行局部处理,用肥皂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清水冲洗,用消毒液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暴露的黏膜应尽快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实验室负责人应向上级部门报告,对受伤害者进行隔离观察,同时根据情况预防性用药,并写出职业暴露后预防感染的评价和处理方案。4.8.2实验室人员的隔离观察
发生可疑的实验室感染事故时,应对被感染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如果判定为法定的传染病感染,应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同时给予有效的隔离治疗。
实验室分析前工作流程的规范
对实验室分析前工作流程的规范
1、申请项目的选择。医生对申请检验项目的选择与结果的阳性预测值与诊断特异性有关,合理的项目选择是现代循怔医学的要求,由于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择习惯不同,不同病人要求检验的项目不同,因此应在规范的基础上又有选择的灵活性。我们在设计申请单时根据不同诊断价值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诊断系列又进行高、中、低不同项目的组合,医生在选择项目时既直观又灵活。
2、患者的知情同意。各种检查的目的、标本的采集方法、可能的误差、收费等信息是患者应该知道的权利,有些项目涉及患者个人隐私,有些项目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甚至医疗合同。医护人员往往由于各种因素对此不够重视,有时甚至导致医患纠纷。对于住院患者我们采用书面表格形式供患者了解并签字确认;门诊患者在申请单上注明免责声明,采血窗口张贴收费标准、注意事项、有疑问时当天提出免费复查及免责声明;某些检验项目在报告单上注明阳性或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提示的价值,以免医生或患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3、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是实验室前质控的重要环节,包括生活习惯与条件如饮食、饮酒、饮料、用药、劳动与运动、工作条件、精神情绪、抽血时间、生理病理状况等。有资料显示一顿标准餐后对生化指标造成的影响为5%-50%;大量饮酒后GGT升高一倍以上,TCHO、TG升高40%;长期坚持锻炼者血清中CK、AST、LDH升高;大部分生化项目的日间变化在5%-10%,ALT在一天的生理变化达5%-30%,酸性磷酸酶日间变异达50%-100%。许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患者不知道,甚至临床医生也不了解,因此抽血前的告知非常重要。对此我们印制了包含标本采集前患者注意事项的宣传单,对于住院患者作为住院须知发给患者,门诊病人在导医台,采血窗口,体液室窗口等张贴和发放,在检验申请单上标示注明,采血后再发给一份。另外标本采集的时间相对固定,住院患者早晨7-8点,门诊患者7-9点,尽量减少生理时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标本采集时的姿势。人体在不同的姿势时水,电解质在血管和组织的分布不同,对血液中的成分影响很大,如直立位时,水,电解质从血管渗入组织,血液浓缩,血清蛋白,酶,血细胞压积,激素等平均升高5%-8%,从直立位转入坐位需要15分钟的平衡。当人体位置从坐位转入仰卧位,水,电解质重回血管,血液稀释,血液成分降低10%-15%。因此标准的采血位应该是坐位。对于门诊病人,我们要求病人坐在椅子上排队等候,住院病人一般要求坐位抽血,重病人仰卧位抽血,并在报告单注明。
5、止血带的使用。使用止血带时,静脉血回流受阻,从组织中回流的水,电解质减少,血液浓缩。
因此使用止血带后应尽量在1分钟内完成消毒,穿刺。这要求采血人员具备熟练的采血技巧,快速穿刺,穿刺后放开止血带让血液流通后再采集,以防血液浓缩。
6、抗凝剂的使用。不同的抗凝剂选择是保证实验准确性的基础,抗凝剂的使用不当将对检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使用混有EDTA的血浆测电解质对钾,钙,镁影响巨大,测某些酶CK,ALP等出现假性降低,这些错误常见于拿错抗凝管或将一管血倒入另一管。测凝血四项时抗凝剂与血液的稀释比例不当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有很好的商品化采血管,可以实现抗凝剂使用的标准化。
7、标本的污染。最常见到错误是护士在输液前或输液时从输液管放血,混入少量液体,实验室不易察觉,还有采血人员在病人输液的同侧静脉抽血混入输液的液体,造成差错或事故隐患。
8、采血的技术。采血技术不当常造成溶血或组织液混入。常见的错误是消毒后酒精未干穿刺后混入酒精造成溶血;抽血时用力过猛,血液进入注射器腔过快造成溶血;多次穿刺血液渗入组织从组织抽取血液;抽血针头过大发生溶血等。
9、特殊标本的采集。许多检验对标本采集有特殊的要求,主要是对临床医生和病人的告知,常规标本如粪,尿,痰,细菌培养等将标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直接印制在申请单的下面,病人会很重视也会认真执行的,经常举办临床与检验交流会向临床医生宣传交流也有很好的效果。
10、标本的预处理。标本的分类,分离,预处理也是发生差错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主要是落实标本分理的责任制,由专人负责标本分类分离。所有标本的标签码与申请单对应,标本从采集到分离,检验,保存的整个环节有可追溯性,责任落实后,差错率明显下降。
11、急诊标本的采集。急诊检验是急诊病人病情的特殊要求,在遵循标本采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急事急办,我们制定了急诊检验绿色通道,所有急诊检验标本由病人所在科室护士采集并送检,检验科收到后优先检验,及时报告,保证急诊检验的快速性,准确性。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新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
2范围
适用于开展新检验项目和需要删减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
3职责
3.1 科主任审核《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新检验项目评审表》。3.2 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新增检验项目的准备、试运行和对试运行情况的评审。
3.3 项目负责人进行新增检验项目的试运行。3.4 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删减检验项目的评审。
4工作程序 4.1新项目的立项
根据工作需要,技术负责人填写《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由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和新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批。4.2 新项目试运行
(1)新项目试运行的准备工作按《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的要求执行。
(2)拟开展的新检验项目的试运行具体参照《检验结果质量控制程序》进行。
(3)试运行结束后,新项目负责人对检验结果填入《新检验项目评审表》,交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审。4.3新项目的评审
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确认其结果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并将评审结果报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和新项目管理委员会 批准。支持性文件 5.1 检验方法确认程序 5.2 仪器设备采购控制程序 5.3 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6记录表格
6.1 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
6.2 新检验项目评审表
仪器标识控制程序
1.目的
正确标识实验室仪器 2 范围
科室所有仪器设备的标识。3 职责
3.1 科室质量主管负责仪器标识批准。3.2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仪器标识的具体实施。4 工作程序
4.1 临检科实验室每台仪器设备都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状态,每台仪器设备的标识应由仪器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执行此过程。4.2 仪器设备标识的原则采用“合格”(绿);“准用”(黄)和“停用”(红)三色标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贴“合格”标志: 经校准、检定(包括自检)合格者; 设备不必检定,经检查功能正常者; 设备无法检定,经比对或鉴定适用者。符合下列条件者,贴“准用”标志: 仪器合格但现不用于常规检查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贴“停用”标志: 仪器设备损坏者;
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不合格者; 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 检测设备超过检定周期者。
4.3 仪器的标识经科室仪器负责人、器械处工程师和厂商工程师共同对仪器进行检定,检定后按仪器设备标识原则对每台仪器设备进行标识。
4.4 仪器鉴定的仪器标识证应包括“合格证(准用证及停用证)、仪器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期和所在科室等内容”,并用相应颜色区分。4.5 仪器设备标识有效期的时间应根据仪器设备设计原理、性能及稳定程度而定。一般比较稳定的仪器如尿液分析仪,仪器设备标识有效期为一年;特别灵敏的仪器如血液分析仪,仪器设备标识有效期为半年。仪器设备在功能损坏、每次大修或长途搬运仪器功能可能改变时,应重新对仪器设备进行标识。
4.6 临检科仪器设备标识的范围包括各种分析仪器设备如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各种辅助仪器设备如冰箱、天平、离心机等;各种应用仪器设备如计算机。
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管理程序
一、目的
加强实验室管理,保证各种试验仪器的安全使用及化学试剂的安全保存和充足备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各室的工作人员。
三、职责
检验科所有检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管理制度。
四、工作程序
1.未经本室人员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本室内器材。
2.冰箱内禁放私人物品,禁放强酸、强碱试剂禁放挥发性的物品,过热物品应冷却后放入,暂放标本、菌种与试剂分区放置。
3.用生物孢子检测指示剂定期检查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至少每月一次将高压后的生物孢子送至供应室检测灭菌效果。
4.每日工作开始,在打开孵箱或冰箱等控温设备前。观察当时设备的指示温度并及时记录。
5.使用CO2培养箱,须每日在打开培养箱前观察箱内CO2浓度的指示,并及时记录。
6.定期检查试剂是否过期,不得使用过期试剂。
7.所有新进的化学试剂均由指定的专人负责登记入库。并在专用的位置存放。
8.使用试剂时,要在相应的试剂使用记录本上详细登记。9.负责管理化学试剂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化学试剂的状态、数量及存放情况。
10.如果出现试剂质量问题。及时与厂家联系,并进行更换。
五、此标准操作变更程序:
如果本操作程序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存在问题,则应向科室负责人提出,科室负责人则召集所有与本程序有关的人员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变更本程序。
检验科标准物质控制程序 目的
对检验科实验室所用的标准物质进行控制和管理。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控制、仪器校准、分析方法比对及评价、技术仲裁和实验室能力测试等所用标准物质和基准物质的采购、保管、使用等工作的管理。3 职责
3.1 质量管理组负责实验室标准物质的采购计划、验收、保管、发放。
3.2 质量管理组监督各项目或仪器相关负责人员对所领用的标准物质的保管和正确使用。
3.3院设备科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工作程序
4.1标准物质采购计划
4.1.1各项目或仪器负责人应于每年底,上报质控组其所需标准物质的需求。质量管理组汇总后,于年底编制检验科的《标准物质采购计划》,由技术负责人复核签署,主任批准,报院设备科实施采购。
4.1.2标准物质采购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浓度范围、介质、数量、申购人员姓名、申购日期、建议的供货厂商等。4.2 标准物质的购买
4.2.1经批准后的标准物质采购计划,由院设备科按《仪器设备采购控制程序》进行供应厂商调查、采购等。购买的标准物质必须是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物质。4.3 标准物质的管理
4.3.1标准物质购进后,由质量管理组组织验收,包括外观、保质期及证书等。并填写《检验试剂标准物质耗材验收单》,验收合格后,质量管理组填写《主要标准物质表》。4.3.2标准物质包括基准物和标准物。
4.3.3基准物包括基准溶液、定值物、校准物、质评物等。要用作实验室的校准工作或绘制校准曲线。对于基准物,需填写《基准物使用情况表》。
4.3.4标准物包括标准溶液、非定值校准物、质控物等。用于控制检验分析的质量,开展室内质量控制。验收后,由质量管理组交付使用人员,在日常工作使用后填写《标准物使用情况表》。
4.3.5质量管理组对未被领用的标准物质,要按证书中规定的保存条件、保存期限妥善管理,失效报废时应予以记录。4.4 标准物质的使用
4.4.1使用人在使用前,要仔细阅读标准物质所附证书上的内容,了解量值特点、化学组成、稀释方法、基体和标准值的测定条件。4.4.2用于室内控制的标准物质,使用人员要在规定期限内,将测定值及质控图上报质控组,质控组负责人应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存档。5 支持性文件 5.1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5.2 仪器设备采购控制程序 记录表格 6.1 主要标准物质表 6.2 标准物质采购计划 6.3 基准物质使用情况表 6.4 标准物质使用情况表 6.5 检验试剂标准物质耗材验收单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
概述
采取有效措施,对检验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以提高检验工作能力,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职责
质量负责人组织完成上级下达的样品考核任务;负责审批质量控制活动计划;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
质控组负责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组织质量控制活动的实施;负责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各检验科室主任组织本室人员完成上级下达的样品考核任务和比对、能力验证试验,督促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要求;审核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结果。
检验人员完成质控活动中应承担的检验工作; 要求
可能时实验室应确定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可以选用的监控技术方法:
a.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比对计划应符合GB/T15483的要求;
b.使用相应的参考物质,有证书说明其材料的特性;
c.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反复检验,如人员、方法、设备和检验地点的比对检验; d.对保留样品再次检验; e.使用已经明确建立的、经规定的、性能已确定的且被有关方面普遍接受的协议标准或方法;
f.将供应商或制造商提供的关于试剂、程序或检验系统的溯源性的说明形成文件。
质量监控计计划及其实施和评审
具体质量监控计划应在计划或项目计划中体现,由质控组制定和组织实施,实施情况应记录并整理分析报告。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监控计划及其使用的监控方法和监控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并向每年的管理评审报告,以利不断改进提高。所有记录由质控组整理交由资料管理员保管。支持性文件
《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为保证每个样本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科室特制定本程序,各实验室应当认真遵照执行!
室内质控流程如下:
选购质控品→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设定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失控判断规则→日常工作前质控测定→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质控数据的管理
1)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目的:对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目的
对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开展的检验项目。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3.2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3.3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3.4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
4工作程序
4.1标本接受的质量控制
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样品的核收、登记及保存程序》中的有关规定对标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标本处理。
4.2标本前处理的质量控制
标本接收人员收到标本后,要及时分发标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标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