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新国十”保险政策 发展现代三农保险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借“新国十”保险政策 发展现代三农保险
------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安中心支公司 孙火平
内容摘要:现在是风险与发展并存的时代,我国农村中不特定的自然灾害和交易风险、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必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保险新产品,全面推进巨灾保险基金、农业保险业信用体系和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体系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在广大农村进行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应对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风险,让保险服务功能融入国计民生和农村经济建设当中,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三农保险、商业养老、巨灾基金、信用、保险服务
一、新国十条的出台背景及历程
保险业发展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保险风险管理的功能,未来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将更加重视保险的作用。中国保险服务业有望在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为改善民生提供支撑、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
2014年年初,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就表示,正与国务院沟通,争取促成国务院发布《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意见》,7月初《意见》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今年8月13日下午,中国政府网全文刊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简称若干意见),俗称新“国十条”。保险业新“国十条”是国务院首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明确保险行业在经济社会中地位,将极大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推动现代三农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国十条对三农保险的影响和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该意见第五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产量,有条件的保价格、保收入的原则,鼓励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愿参保,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健全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拓展“三农”保险广度和深度。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以及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新国十条”对三农保险的影响:
(一)将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今后对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农民心里将更有“底”,不再受“靠天吃饭”影响;
(二)探索天气指数保险、创新三农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增添风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险管理工具;农民将可以选择到更多的“三农”保险产品。农民朋友购买养老保险的选择将更多,例如:将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探索对失独老人保障的新模式、发展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等;其中“减税养老”是投保人领取养老金之日再缴税,这是一种幅度较大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将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并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对农民而言,政府更多购买医疗服务,也意味着农民医疗保障标准和水平将有望提高。这对于大病的救治尤其有益。
(四)将保险资金运用到农村,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教育建设,改善农村的精神面貌。
北京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坦言:““新国十条”最大的意义在于保险地位的上升和明确了保险的地位,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保险业是推手。但与此同时,业界亦希望相关配套具体措施的落地。”多位业界人士分析这次保险业的新国十条蓝图的敲定是在传递鲜明的信号,保险业已经不再是狭义概念上的保险,而将会以一种全新的定位与方式融入服务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格局中。其中,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巨灾保险等险种将会成为新“国十条”单列条款。
由此可知,新国十条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保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柱和发展方向,促进了我国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三、发展现代三农保险的原因和目的
现代保险业发源于十四世纪中叶,几百年来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的金融支柱行业,并且在国际经济发展、金融稳定、产业服务和社会文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新中国保险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投保容易理赔难、特定灾害无险可保、投保意识淡薄等等阻碍着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三农保险还属于保险中的初级阶段,至今为止我国农村除了国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广,其他三农保险产品未进农村或覆盖面极少。究其原因,由于农村保险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覆盖面不宽、农民保险意识较低、保险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村保险业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党中央批示: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保险越重要,如今自然灾害管理、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等问题相继出现,也是新国十条中已经提及的社会发展过程需面临的问题,国家和人民都希望借力于保险机制进行有效的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民群众对保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保险需求日益增强,保险的作用更加突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日趋成熟。加快现代三农保险业的发展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四、现代三农保险的目标
李克强总理说“老百姓有安全感,社会才有安定感,国家才能稳定发展。”新“国十条”提出保险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这是对全国保险业的总体目标,对于三农保险发展目标从宏观上认为是:
(一)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保险需求;
(二)必须树立为最广大农民群众而发展的理念,着眼于保障农民的生存需要和财产安全、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的经济稳定发展,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
(三)让广大农民群众有安全感。
五、推进现代三农保险快速发展的具体意见
(一)、完善现代三农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首先,建立保险监管协调机制。加快建设以风险为导向的保险监管制度。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加强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提,加快建设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积极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其次,完善和加快现代三农保险服务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对个税递延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实行税收优惠,鼓励保险公司和保险服务中介机构的开展三农保险业务,适当给予保险服务机构保险业务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保险产品的研发费用从税收总予以扣除。再次,加强养老产业和建康保险服务业用地保障。乡政府及村集体通力协助为农民投保及理赔所需的保险服务机构用地的审批,方便农民就近享受三农保险服务,感受近距离的安全感。最后,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于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以及农民养老健康保险等施行保费补贴政策,提高农村参保覆盖力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稳定发展。
(二)、推进保险业的改革,带动三农保险的全面发展。
首先,深化三农保险费率改革,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其次,保险业营销员管理制度改革。之前保险行业营销员参差不齐,就业门槛低下、考核监管不严,当时为推动保险规模发展,对于保险营销员没有严格准入制度,导致投保人对保险行业警惕性极高。社会新闻报道保险业中存在许多“销售误导”、“投保易理赔难”的事情。为树立行业诚实形象问题,加快建立科学、专业的营销员考核制度和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保险营销员的保险服务水平。再次,全面推进农业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保险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度、保险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第四,鼓励对外开放,引进国外保险服务机构开展三农保险,促进三农保险业竞争的良性发展。最后,创新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关注客户需求、改善客户界面、提升客户体验。例如:农民投保告知事项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险产品与理赔服务一键查询服务等。
(三)、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在农村举行保险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在全国农村形成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氛围。积极推动保险行业协会主办“保险爱心传递”和资助农村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使农民了解保险服务功能,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四)、创新三农保险新产品和保险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开展客群需求分析,是创新产品、服务、渠道应用的重要输入。切实增强保险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减少同质低效竞争。推动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供质优价廉、诚信规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未来保险业将会把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鼓励商业保险要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积极探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总之,要把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例如,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丰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工具。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健全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
(五)、发挥保险协会的监管和协调作用,营造 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保险业发展主要在于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秩序,未来商业保险的发展将依赖于市场的培育和市场秩序的形成而取得良好发展。保险行业协会是商业保险业的行业性自律组织,是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法人社团,是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司内控和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保险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首先,采用各种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三农保险,提升保险行业社会形象、展现保险行业精神风貌、宣传三农保险功能和作用;其次,围绕三农保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协调,化解行业内、会员公司间发展、竞争、人员流动,保险公司与农民保户之间等矛盾,协调保险行业与社会其他行业间的关系,从而营造一个良好和和谐的保险市场环境。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六)、改进保险监管方式,防范和化解风险。
围绕“发展、创新、诚信、和谐”四大主题加强保险业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应急预案,优化风险处置流程和制度,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强化责任追究,增强市场约束,防止风险积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健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保险监管派出机构资源,加强基层保险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法制化水平。
六、加强保险风险管理,严控保险欺诈。
(一)、加强完善保险核保工作机制,建立客户的区分等级制度。社会的发展促进保险市场发展,但保险市场良莠不齐,保险行业内竞争激烈,为争夺市场份额盲目发展业务,导致客户质量下降和保险风险明显增加。甚至部分小型保险机构业务壮大后,后期保险服务跟不上,致使保险客户满意度下降,损害了保险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保险服务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客户区分等级制度,尽管三农保险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尚需严格核保,防止不良客户致使保险公司财物的重大损失。
(二)、完善保险法规体系,将农业保险法制化。2009年颁布实施的《保险法》没有把农业保险写入法条,新国十条已提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但需推动三农保险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在处理三农保险发生的问题时有法可依。
(三)、努力开展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建立公安、乡政府、保险管理机构和保险公司等部门工作合作机制。为迅速解决三农保险事故引起的矛盾纠纷,在乡镇辖区成立农业保险纠纷调解中心。同时重视保险行业协会化解纠纷桥梁作用,促进三农保险有序发展。
(四)、注重承保细节,将保险免责告知义务固定化。保险机构的保险责任和免除责任范围的格式条款众多,对于投保人来说并不知晓,在处理保险诉讼过程中,如果保险人无证据证明已尽到保险法第17条明确提示说明义务,则格式免责条款对于投保人不生效,从而导致非保险责任却要赔偿的案件发生。为使投保人在投保前知道保险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及免除条款内容,保险机构应当:①投保单投保人声明处签字或签章;或启用电子版签字;②免赔条款除了用“黑粗体字”标注,并提示投保人阅读后在免责条款后留一处签字;或单独免责条款签字。③将3G视频运用到对免责条款提示和说明上;④录音电话回访,向投保人履行提示说明义务;⑤网销模式,保存阅读免责条款客户手动点选界面;⑥递送保单服务中留存客户签收保单凭证。以此防范保险诉讼风险。
(五)、保障保险服务机构合理的调查权、复核申请权,让保险事故返璞归真。保险理赔是保险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之一,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坚持损失补偿为原则。这就要求保险机构对于保险事故的调查,但保险机构能调查的权限范围极其有限。例如新干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机动车撞黄牛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件,黄牛当场没有死,后报了交警并认定事故责任,但在损失认定黄牛已死亡,结果只是根据当事人自述黄牛死亡。当保险公司去调查黄牛去向时,被告知牛已贱卖,其他的不予
学习贯彻新国十条有奖征文
配合。两级法院根据交警事故认定内容支持原告诉讼请求(价格另议)。车险的交通事故案件,保险公司对于事故责任无能为力,当事人利益最小化为原则,故意承认全责或放弃复核申请权,最终受损的就是保险公司。
新国十条,在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极力打造保险民生保障网,发展现代三农保险,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第二篇: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
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
据了解,新出台的大病保险实施方案中对新农合大病保险也作了规定。
“参合”居民在一个新农合内已享受新农合补偿,补偿后个人自付的住院费用及特慢病门诊费用达到高额医疗费用的,由大病保险资金对高额医疗费用中合规费用给予报销,多次住院以及多次特慢病门诊费用内可累加计算。
高额医疗费用是指参合居民在新农合内住院或特慢病门诊补偿后累计负担的合规费用中超出起付线部分的医疗费用。
合规医疗费用是指在新农合各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或经转诊到统筹地区外市、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或在新农合各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特慢病医疗费用。其中属于新农合用药和诊疗项目目录的按照分类费用比例标准100%计入报销范围,材料费及其它药品费诊疗费用按照30%计入报销范围,实行按病种定额付费的除外。
2013年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为10000元,今后会根据情况作调整,相关报销范围内费用共分5个费用段:其中,起付线以上至20000元(含20000元)按50%报销;20000元以上至50000元(含50000元)按60%报销;50000元以上至100000元(含100000元)按70%报销;100000元以上至200000元(含200000元)按75%报销;200000元以上按80%报销。转诊到三级以上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以及外出务工等就医认定为享受转外住院政策的,按照上述分段报销比例的50%报销;转诊到二级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按照上述分段报销比例的40%报销;转诊到二级以下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按照上述分段报销比例的30%报销。
相关阅读: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政策解读
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是在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费用给予进一步补偿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枞阳县从2014年5日1日起启动这项工作。现将我县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制度详细解读如下:
一、保费及拔付
参加新农合大病保险的保费,2014年我县的筹资标准为13元/人/年。保费从新农合基金中列支,参合农民个人不再另行缴费。
二、保险范围
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主要是在被保险人因病住院和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在新农合基金补偿后超过2万元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不受病种限制。
合规医疗费用是指实际发生、符合诊疗规范、治疗必需、符合省农合办规定的大病保险报销范围内的医疗费用。
三、下列费用不纳入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范围
1、在Ⅴ类医疗机构发生的医药费用。
2、在省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数据库中无法对应的医疗机构、纳入预警管理的医疗机构以及省外二级以下医院就诊的医疗费用。
3、在非医疗机构发生的所有药品、材料等费用。
4、门、急诊(不含特殊慢性病门诊)发生的医药费用。
5、《安徽省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规定的单味或复方均不支付的中药饮片及药材费用;单味使用不予支付的中药饮片及药材费用。
6、各类器官、组织移植的器官源和组织源费用。
7、参合累计住院日达到150天,从第151天起发生的医药费用(跨150天与151天的当次住院,按照日均住院费用划分150天之前、之后费用)。
8、同时超出《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与《安徽省医疗服务价格》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所产生的医药费用。
9、超出医疗机构所在省《医疗服务价格》规定的收费标准,超出标准部分的医疗服务费用。
10、享受新农合定额补助的住院分娩(含手术产)当次住院发生的医药费用。
11、他方责任的意外伤害、打架斗殴、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刑事犯罪、自伤、自残、自杀(精神病发作、见义勇为或执行救灾救援等公益任务负伤除外)、吸毒、酗酒,戒烟、戒毒、各类非功能性整形与美容、各种医疗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工伤鉴定、伤残鉴定、计划生育病残儿鉴定等原因产生的一切医药费用;出国和出境期间发生的一切医药费用;应当由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和第三方承担的医药费用。
12、因突发性疾病流行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大范围急、危、重患者的医药费用。
四、保障水平及标准
在保险期内,被保险人合规医疗费用累计达到2万元以上的,按照《枞阳县新农合大病保险统筹补偿实施方案(2014版)》规定的报销比例赔付大病保险金。
1、起付线。大病保险起付线为2万元。一年只扣除一次。
2、合规可补偿费用计算公式。大病保险合规可补偿费用=参合患者合规的住院及特殊慢性病门诊费用-新农合已补偿费用-原新农合补偿起付线(多次住院的,累计计算)-大病保险起付线。
3、大病保险分段补偿比例。赔付标准实行“分段比例,由低到高,累进补偿”的办法,扣起付线后分段比例为0-2万元段补偿30%、2-5万元段补偿40%、5-10万元段补偿50%、10-15万元段补偿60%、15万元以上段补偿70%(新农合大病保险单次补偿,凡合规可补偿费用中含有省外住院医药费用的,每段补偿比例分别下降5%)。
4、大病保险最高赔付限额为20万元。
5、跨住院的费用计算在出院内,跨结算的费用计算在结算内。
五、报销方法
1、补偿次序。参合患者先办理新农合补偿。符合大病商业保险对象的住院医药费用(含特殊慢性病门诊费用)由管理软件直接结算,实行“一站式”服务。
2、补偿材料。大病商业保险赔付所需相关材料,由商业保险公司负责复印存档,县合医局予以协助提供,不需补偿对象个人再复印材料。
第三篇:三农保险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农业保险因风险损失大、损失频率高,商业化经营举步维艰,难以全面为‚三农‛发展提供市场化的风险解决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财政的政策支持带来了一种制度性的变革,通过保费的补贴来鼓励农民购买保险,把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起来。但是,如何完全发挥政策性农险‚支农、惠农、助农‛的作用,确保农民‚受灾有保‛,减少农民‚因灾返贫‛的机率,却依然是我省面临的一个待解难题。有关人士呼吁——政策性农险需‚大手拉小手‛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没有比天灾更让他们痛心和无奈的了。
今年以来,我县干旱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凸显出来。今年上半年,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 万元,同比增长 %;赔付 万元,同比增长 %,其中,仅政策性玉米保险一项,即支付赔款 万元。
显然,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分散风险的手段,对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民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可实际情况却是:农民想投保,但交不起钱;农民能接受的,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又过高。高赔付导致了农业保险的赔本,赔本又制约了农险的开展和推广。由此,农业保险就在这样的怪圈中徘徊。
‚在发达国家,得益于政府的强大支持,农业保险能够在充分发挥功能的基础上得以发展。而在我国,农业保险却是‘烫手山芋’。‛有业内人士这样形容。
政策支持制度变革
从去年开始,一场干旱潮遍及西北多省。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全球极端天气影响。
鉴于此,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原则,以中央财政支持40%,省财政承担25%,县区财政20%,种植户承担15%的保费筹集方式,政策性玉米保险应运而生。2016年受全球极端干旱天气的影响,张家川县全县有十一个乡镇遭受到大面积的干旱,受灾追最严重马关镇全镇有十七个行政村,共2557户,保了玉米保险9500亩,得知此情况后县,镇两级政府和人保财险张家川支公司农险部人员,积极查勘旱情,合理做出了旱灾赔款,全镇共赔款 万元,及大的挽救农户的损失。
家住张家川县马关镇赵沟村的邵永刚,是一个靠着养殖品种藏香猪来自主创业的年轻人,由于阶段性社会原因,他的生活压力较大。自2015年起,她家先后养了五十年头能繁母猪,靠卖小猪崽有了一些收益,为他自己带来了部分收益。可2016年,其一年中分别有九头母猪得败血症死了,让他损失很大。但令他欣慰的是,2007年10月国家对养殖能繁母猪好政策的出台,他家的五十头母猪都买了保险,人保财险张家川支公司一年中及时赔偿了9000元。而每头60元的保险费,她只出了12元,国家就补贴了48元。
‚保险的功能是分担和补偿损失,而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保险这一风险管理手段,帮助农民把农业风险降低到最小。
政策扶持看法不一
尽管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有了成效,但险种不足、覆盖面不广的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我县仅有能繁母猪险和玉米险,马铃薯保险、冬小麦种植险和农房保险被列为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尚未争取到中央财政的支持。其他的农业保险业务均采取保险机构自营模式,即由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险种包括奶牛养殖险、果树保险。与其他种类的保险相比,农业保险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更需要政策扶持。‛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公司张家川县支公司农险部的负责人认为,补贴农险保费的方式可以使财政投入的资金,通过保险机制得到乘数倍放大。因此,农业保险应坚持‚政策扶持、商业运作‛的战略原则,适当调整各级财政对保费的补贴结构,同时通过立法等措施逐步完善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
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倾向于‚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单独立账、资金封闭管理、保险公司代办‛的模式。因为实行这种模式,保险公司的收益虽然不高,却不用承担风险。
可是,多方政策中却了解到,在中央财政大力扶持的前提下,与保险公司参与的热情相反,基层政府部门却表现得不够积极,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扶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倒挂‛现象。
据介绍,基层对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呈现两大特征:农民对收益较高、风险较大的农产品投保积极性高;地方政府对当地支柱型种植、养殖业投保则表现出很大兴趣。
统筹机制有待完善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贫困人口分散、支持力量薄弱、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抗风险能力差,农民既无力承担商业性保险的高保费,又对政府依赖性过强、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更使得保险有效需求不足。
目前,由于全国各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财政等各项扶持力度存在差异。就我省而言,尽管拟开展地方性政策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但在推动工作开展的组织领导、品种选择、政策支持等方面仍缺乏相应的统筹发展规划,难以形成保证我省农业保险工作长期发展的机制性安排。从而使政策性农业保险不但‚先天发育不好‛,且‚后天营养也不良‛,‚支农、惠农、助农‛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仅凭一两个部门来推动这项工作是很难的,协调起来很难。但牵头太多也不行,头越多就往往会造成最终没‘头’。‛一业内人士无可奈何地说。目前,由于没有省里的制度性安排,我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零零散散,标准不一,推动艰难。
就拿农房保险来说,由于没有统一的政策支撑,我省的农房保险便出现了各地参保情况、保额不一的状况。同样差不多的一间农房,仅一条沟之隔,所属州(市)不同,赔付的金额便有所不同,最高的已到6000元,而最低的只有2000元。
在希望政府‚拉一把‛的现状下,省财政厅已向省政府建议成立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由省财政厅、农业厅、保监局、省金融办、民政、地税、人保等10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制定全省农业保险政策,协调各部门,决定农业保险工作的重大事项。
完善体系分担风险
目前,我国尚没有明确的关于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仅《保险法》第155条有‚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法规另行规定。‛2008年,财政部下发的《中央财政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为政策性农险提供了相关制度保障。
农业保险的高风险性更多地体现在较长周期内。从中外经验看,一次大面积的灾害,往往会吃掉农业保险多年的积累。
‚虽然我们已经开展农业保险业务20多年,但该业务多数年份都是负债经营。‛分析个中原因,‚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承保面太低,达不到保险大数法则的要求,规模小,一旦遭遇大面积自然灾害,农业保险自身微薄的准备金很难补偿其损失。‛
推广农业保险应采取几条腿同时走路的方针:对部分关系国计民生、收益不高的产业,如冬小麦、玉米等,应突出政府扶持作用;对经济附加值较高、有一定盈利能力,符合保险大数法则的产品,可采取保险公司代办或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的模式。
由此看来,要走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这盘棋,似乎还需要打一套完整的‚组合拳‛,更需要由政府的‚大手‛拉一拉农户的‚小手‛,从而增加政策性农险的保障效应。这样,不但做到了事后的‚送炭‛,还完善了事前的‚添花‛,让农户得保障、保险公司有‚饭‛吃、政府减了负。
第四篇:三农保险
【摘要】:“三农”保险不仅是规避农民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农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本文以某地级市为例,从政策性“三农”保险和商业性“三农”保险两个方面,分析了“三农”保险的发展现状,剖析了业务运行中存在的矛盾与困难,并从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基层农行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三农”业务发展的具体措施。
“三农”保险是农业保险(农作物保险)、农村保险(农村范围的商业财产保险)和农民保险(农民人身保险)的总称。“三农”保险的发展,有助于规避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对提高“三农”业务发展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了解“三农”保险发展情况,有针
贵州作为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省份,农村的基础地位及农业‘弱质性’的产业特点,决定了省内农村和农民需要多方面的风险保障。”近日,贵州保监局局长李翰辉表示,“十二五”时期,贵州保险业将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户有需求、公司可经营的农业保险业务,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努力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
据介绍,近年来,贵州保险业一直积极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农房保险让百姓安居
李翰辉表示,贵州保监局一直将农房保险工作当作服务“三农”的一件大事来抓,继在黔东南州台山开展农房保险试点以后,目前已覆盖到全省包括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等3个市(州)的20个县市,经办的保险公司也从人保财险1家扩展为人保财险、太平洋(7.53,-0.25,-3.21%)产险、平安产险、大地保险、国寿财险5家。
与其他省份不同的是,木结构民房占据了贵州农村住房的很大比例。以首先开展农房保险试点的黔东南州为例,该州91.9%的农房为木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不但失火频率高,而且发生火灾后,由于农民住宅较密集,极易蔓延,往往一烧就是几十户、上百户。此外,贵州地区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也对农房安全带来了很大风险。
目前,贵州省农房保险试点采取了政府统筹、公司经营的农房统保方式,运作模式主要是政府推动、财政补助、市场运作、群众自愿。截至11月末,2011年共承保农房65.44万户,承担风险保障91.38亿元,本年累计已决赔款884万元,为农房恢复重建、减轻财政救灾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种养植保险保百姓所得
“贵州保监局在调研分析和试点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交流,积极营造外部发展环境,指导辖内保险机构在烤烟、能繁母猪等涉农保险工作上争取打开新局面,进一步提高保险业服务‘三农’的能力。”李翰辉表示,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都是涉及农民生计问题的重要行业,也是贵州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将这一类保险做好,就是为百姓的生计提供保障,让农民不再因灾返贫、因灾致贫,让百姓劳有所得。
据介绍,在落实中央政策性农险方面,贵州保监局一直与贵州省农委、财政厅等部门沟通协调,促成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与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联合下发《贵州省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实施细则》,为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奠定基础;同时,指导承保公司人保财险贵州省分公司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积极推动能繁母猪保险承保,努力做好理赔服务。截至11月底,今年全省已承保能繁母猪 12.1万头,承保金额1.43亿元,已支付赔款185万元。
此外,贵州市是一个烤烟大省,很大一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也来自于烤烟。贵州保监局通过加强与烟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保险机制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烟草种植中。继2010年在盘县开展烤烟保险的基础上,贵州保监局联合贵州省烟草专卖局于今年6月出台《贵州省烤烟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政策性烤烟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共计承保烤烟30多万亩,为18540户烤烟种植户提供风险保障16029万元,保险责任涵盖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病虫害等烤烟种植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同时,计划2012年起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2013年在全省全面推广,努力为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氛围。
小额人身险使百姓安心
“作为金融扶贫手段之一,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开展意义重大。”李翰辉表示,贵州省农村人口占70.1%,是全国唯一城镇化率不到30%的省份,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第30位,由此,在贵州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对于提高农民保险意识、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安全、扩大保险覆盖面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
自贵州省在2009年4月被纳入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区域以来,贵州保监局通过调研总结试点经验,就营造外部发展环境、调动各方积极性、完善保险消费者保护机制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积极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截至2011年11月,已批准中国人寿(17.62,-0.23,-1.29%)、太平洋寿险贵州分公司在全省9个地区的49个县69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地区覆盖农业人口273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0%。2011年1月-11月,全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250.03万元,同比增长73.25%,承担了96.06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赔款1095.3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6.22%、104.28%。
李翰辉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户普遍对商业保险有了一定认识,逐步认同以商业保险机制化解生产、生活面临的风险,同时保险的保障功能也得到初步发挥。此外,通过试点工作的不断推开,保险工作也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支持,这对于保险业积极提升服务“三农”能力、保障百姓生产生活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贵州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农业保险是组织农业灾害损失补偿的重要形式,也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研究和发展农业保险,对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贵州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如何摆脱自然灾害对贵州农业发展的困扰,增强农村社会经济的抗灾应变能力,直接关系到贵州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处于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贵州农业,迫切需要保险保障。
一、贵州开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首先,贵州农村的基础地位及农业“弱质性”的产业特点,决定了贵州农业发展需要一种为其提供灾害补偿的风险保障制度。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但是作为“露天工厂”的农业,其生产易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而遭到破坏。贵州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旱、涝、冻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每年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数以万计。加之以往为了追求经济发展,曾一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生产条件脆弱。近年来贵州各级政府已采取一系列减灾防损、救灾救济手段,但由于灾害事故频繁、受灾面较大以及灾后损失补偿程度较低等原因,农民灾后恢复农业生
贵州六盘水市将大力发展“三农”险等三类保险
近日,记者从六盘水市保险行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六盘水市保险行业将大力发展“三农”保险、责任险、适应本地区需求的业务等三类保险。以提高保险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扩大保险的社会覆盖面。
十六大以来,六盘水市保险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均增速达26.6%。目前,全市共有11家保险机构,保险从业人员1300人,2003年至2006年累计交纳税收3000多万元。但六盘水市保险行业起步晚,基础差,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保险覆盖面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保险业的需要。
对此,全市保险行业工作会议提出,提高保险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扩大保险的社会覆盖面。大力发展“三农”保险,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按照“政府支持、农民工自愿、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原则努力为农民工提供保险服务。大力发展责任险,服务“和谐六盘水”建设,保险业要结合实际,建立各级党委政府组织推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保险公司市场运作的互动机制,整合资源,以发展责任险为突破,提高平安建设的成效。大力发展适应本地区需求的业务,结合六盘水煤炭产业,研究推进煤炭行业建立工作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障机制,提高煤炭行业的风险保障水平,围绕公路、铁路等工程和项目建设,发展建筑工程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业务,借助凉都品牌,发展旅行社责任保险、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为六盘水旅游发展提供保险保障。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意见 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引进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充保险;积极发展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房、农机等多个领域,具有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核保理赔简单等特点的财产性小额保险,以及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等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稳步推进农村保险网点建设,支持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农村保险中介业务;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合作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贵州:保险中介积极服务经济发展 2011年,贵州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中介的优势和特点,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风险顾问的角色,助推校方责任险发展。北京华育、北京联合、长城保险经纪等3家在黔保险经纪分支机构积极充当地方教育部门风险管理顾问,助推校方责任保险发展。截至11月末,全省9个地、州、市全部开展了校方责任险工作,为510万中小学生提供了约1500亿元的风险保障。
二是参与服务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三农”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江泰保险经纪贵阳分公司和北京天易保险经纪贵州分公司共同为总投资额达72亿元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供保险经纪服务工作;北京天易保险经纪贵州分公司积极参与贵州省烤烟种植保险试点工作相关程序;江泰保险经纪贵阳分公司为贵州省内各旅游社提供保险风险管理服务,促进旅行社责任保险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突出,“三农”保险业务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其风险和农民的受灾损失,传统的救助办法主要是靠政府财政补贴和社会救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从历史发展和现状来看,单纯依靠商业保险的市场手段,“三农”保险不但无法满足其发展对保险的需要,而且自身也会陷于经营困境。因此,构建适宜贵州省情的“三农”保险体系,即实行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三农”保险发展模式,将为农民建立起一道“防火墙”,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从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建立和完善三农保险的组织体系。成立政策性“三农”保险公司,为经营“三农”保险的商业性的保险公司给予税收优惠和有关费用补贴及再保险支持,与具有多年经营“三农”保险经验的保险公司联营合作,充分利用经营“三农”保险的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在发挥政策性“三农”保险公司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重视由农民自愿组建“三农”保险互助合作组织,在政府、保险人与农民之间形成互动机制,确保三方利益,且能够很好的克服信息不对称时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遇到特大的自然灾害难以承受巨额损失时,通过组建巨灾风险基金弥补损失。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明确“三农”保险支持力度分级对待。建议对技术含量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保费补贴应在60%~100%;对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保费补贴可以归为第二等级,补贴范围在40%~60%之间,;房屋、机械及个人医疗、责任、意外伤害和养老保险同样是“三农”保险的开展范围,为鼓励保险机构的积极性,发挥“以险养险”的功效,其补贴值为40%以下。为“三农”的巨灾风险设立政府“三农”巨灾风险基金,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与各市、州、地政府共同筹集,设立地方性的“三农”巨灾风险基金。
营造“三农”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三农”保险的制度环境可以界定为制度“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要求政府对“三农”保险高度重视,确保“三农”保险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合理地进行“三农”保险组织体系与经
营体系的创新及政府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等方面。“软环境”属于意识形态体系,即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组织意识和诚信意识,为“三农”保险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
实行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三农”保险发展模式。经营模式上,实行政策性“三农”保险公司和商业性保险公司共同参与。建立“三农”保险公司,并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由“三农”保险公司主导三农保险业务,商业保险公司发挥辅助或补充作用。业务内容上,实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并存。首先,扩大“三农”保险的经营范围,即允许“三农”保险公司在经营政策性保险业务的同时经营一些商业性业务,以政策性保险业务为主,实现以险养险,减轻财政负担。其次,在现行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中引入政策性“三农”保险机制,以商业性保险业务为主,鼓励其开展“三农”保险业务。
今年上半年,贵州保险业紧密围绕“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保险市场整体运行良好,实现保费收入72.86亿元,同比增长13.51%,实现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一是保险业实力提升较快。财产险公司承保盈利状况持续改善,全省12家财产险公司账面全部实现承保盈利;人身险公司短期险赔付率大幅下降。全省保险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企财险发展明显加快,能繁母猪保险、森林保险与烤烟保险试点等“三农”保险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和突破。二是业务发展整体较稳。车险业务平稳发展,为财产险公司的平稳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非车险业务快速增长,拉动财产险公司保费快速增长,增速全国第三位。人身险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续期保费较快增长,保持了业务的平稳发展。三是转变发展方式趋势较好。财产险公司非车险发展加速,工程险、企财险、责任险、意外险对财产险公司的保费增量贡献率达到35.11%。人身险公司大力发展期交业务,标准保费增长率12.58%,高于全国8.97个百分点。短期险赔付率、退保率等监管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各项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五篇:创新农业保险 支持三农发展[定稿]
创新农业保险 支持“三农”发展
2015-03-1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中的第五条指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对农业保险支持“三农”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全国第一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农险”)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问题,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努力开拓创新,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着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积极开拓农险新险种、新领域,安信农险的农业保险产品(含涉农险)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林木、农机装备、渔船、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农民人身意外伤害、食品流通和安全九个方面,其中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水稻、小麦、油菜、生猪、能繁母猪、林木、设施大棚保险的覆盖率达100%,做到“应保尽保”,地方特色农产品如西甜瓜、绿叶蔬菜、淡水养殖、白山羊等也得到了较全面的保障。农业保险保障程度达48%,深度达1.2%,位居全国前列。上海农业保险已为本市76万户籍农民、18万外来务农人员、27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60余家家庭农场、78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满足了农户的不同需求。
二、积极探索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
一是巩固保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继续发挥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保障“菜篮子”的作用,以均衡播种、均衡上市、均衡价格为目标,以绿叶菜市场零售价与约定价同比例降幅为标准,参考CPI指数变化作为理赔依据,对夏季和冬季生产绿叶菜的农民进行成本价补偿。截至目前,该险种已累计为上海市69.57万亩的淡季绿叶菜提供了保险保障,支付赔款超过6000万元。2014年春节期间,恰逢暖冬,菜价偏低,冬淡保险为此支付赔款近3000万元,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稳定了绿叶菜的生产。二是探索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松江家庭农场模式已向全国推广,生猪价格关系到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保障 1 家庭农场收入的稳定,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松江试点,该险种以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为理赔依据,市场低迷时补偿农户损失。三是探索气象指数保险。安信农险联合上海市气象局分析了上海近五十年的气象数据,研发以高温和降水量为指数的保险新产品,在全国首次推出露地种植绿叶菜气象指数保险。保险期间,采用绿叶菜整个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和累计降水量作为理赔依据,一旦达到合同约定的起赔点,即按保单约定的标准进行理赔,弥补蔬菜种植保险查勘定损难、理赔时间长等缺点,鼓励种植户提高防灾防损能力和灾后的救灾积极性。险种推出以来,在九个郊区县累计承保面积6076亩次,出险面积757.2亩次,涉及合作社36户次,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
三、拓展涉农保险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继续推进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解决农民及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项目运行至今,已为2249笔贷款提供信用担保,保障贷款金额共计12.83亿元。该险种的推出大大缩短了银行放贷时间,由过去的1至2个月缩短至5天。二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市食安办和食药监局的推动下,在各区县食安监管部门的配合下,安信农险试点推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覆盖全市60%以上的固定办酒会所,保障就餐人数超过600万人次,提供了累计超过62.6亿元的保险保障,已形成涵盖冷鲜鸡食用、盒饭配送、为老助餐、餐饮饭店、超市卖场、食品生产等九大方面的食品安全保险保障体系。三是在全国首创菜农高温人身意外险。参保者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因中暑引起死亡伤残,可得到最高金额为20万元的赔偿。四是积极探索生鲜农产品电商保险。如推出大闸蟹品质保险,保障网购消费者的利益。
四、建立农业保险大灾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一是推动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建立。2014年,上海正式颁布实施《上海市农业保险大灾(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暂行办法》(沪府办〔2014〕50号),明确规定农险赔付率超过90%为大灾,超过150%为巨灾。保险机构在90%~150%范围内购买再保险时,市财政予以60%的保费补贴,最高不超过800万元,超过150%部分由农业保险机构使用对应区间的再保险赔款摊回部分和农业保险大灾(巨灾)风险准备金承担后,差额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一事一议解决,初步建立了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二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再保市场资源分散风险。合理评估上海农业生产风险,购买合适的再保险来分散种养两业险风险。依靠国际再保险公司力量研发气象指数保险,控制指数类保险的系统风险。三是贯彻落实财政部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定计提、使用、管理大灾准备金。四是积极参与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的筹建。
五、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形成区县“三农”保险服务中心、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村“三农”保险服务点(农业保险协保员)点面结合的三级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做到“管理到区县、机构到乡镇、网络到村组、服务到农户”。二是积极培养农险服务队伍,探索创建农险导师制,以农险专业传承为抓手,促进青年农险人才的成长;以工作规范、任务明确、奖惩分明为目标建设协保员队伍,提高协保员的服务水平。三是推进承保理赔服务标准化建设,用1至2年时间规范农险业务流程,在承保、核保、报案、立案、定损、理算、理赔、单证管理等环节形成企业标准。四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借助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民一点通”“一村一网”来落实农业保险“五公开、三到户”。同时推广GPS技术、无人机技术在农险业务中的应用,完善能繁母猪保险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农险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
六、健全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市、区(县)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委员会建设,依托政府各部门力量,建立推委会定期沟通交流机制,推动涉农商业险发展,实施“同等条件、优先承保”的倾斜政策,以效益较好的商业险来弥补农险效益的不足,提高农险抗风险能力,促进“以险养险”工作。二是与市气象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历史气象数据支撑农险发展,开展上海露地蔬菜种植气象指数保险创新研究,共享气象预警平台,将风险预警、防灾减损、灾后处理等与气象服务工作相结合,及时向农户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三是与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立联动机制。农业 保险服务热线主动对接12316热线,做到无缝转接、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方便农户报案,增强保险公司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四是与市农委共建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将承保数据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数据比对、公示,提高保险数量的准确性。五是积极争取政府项目扶持,在气象保险指数研发、能繁母猪信息化建设、无人机查勘研究等方面争取到农业部、市农委的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推动农险创新工作。
七、积极接受政府管理事务委托
参与新农合医疗保险第三方管理。在闵行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安信农险通过公开竞标,成为崇明新农合医疗保险的第三方管理机构。形成了“基本+补充”的第三方管理形态,继续采取“DRGS+临床路径”的管理手段和“实时结报+二卡合一”的服务模式,合理控制农民医药费的支出。
参与病死猪数据比对核实工作。安信农险接受市农委、市财政局委托,在浦东、崇明、奉贤、金山四个养猪大区(县)试点病死猪数据比对核实工作,利用生猪和能繁母猪养殖保险数据资源进行比对分析,定期到现场核实病死猪只数,提高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发放的准确性。
作者简介:何荣勋,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农业保险部总经理。
作者: 何荣勋
来源: 《上海保险》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