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生态体验德育的初步尝试
班级生态体验德育的初步尝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驴子为何死于非命?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出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机械地套用了经验,未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也时常犯这样的错误,老是套用过去的方法、经验,结果就犯了驴子的错误。现在的学生变了,我们的德育也应该有所变化。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学校的德育活动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生态体验德育的核心
1.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大众化的生态体验德育。
道德的核心是公平,公平是调节人与人关系最基本的准绳。长期以来,我们把“利他”、“奉献”和“自我牺牲”等视为道德的核心。我国道德教育应该重新确立两点认识:一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和规范人们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二是道德教育必须更多地贴近“大众道德”。
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他所在的帕甫雷什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一进大门的墙壁上,总是挂着这样的一幅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易懂易做,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
2.理想的德育应该是真实的生态体验德育。
为人诚信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叫人说谎的例子比比皆是。上级检查,突击搞卫生,让学生说:“我们老师从没有让我们罚抄”、“我们每天的放学时间都是按时的”“我们老师从不变相体罚我们”„„
真实的德育应该是生活德育,在平时的细节中进行德育渗透。我班上有个学生做卫生值日工作,开学初,宿舍总打扫不干净,为此我不止一次地找他谈话。这个学生在家从未拖过地,我说男子汉,这点事都做不来。我还特意现身说法地教他如何用力压住拖把,怎样拖得既干净又迅速。以后尽管还有卫生扣分,我总是说:再努力一点,相信你会干好的。将近半个学期下来,现在轮到他值日时我总会比较放心,因为他已经学会了怎样认真负责地把这件事情干好,可见,这种宽容、这种信任会化作一种力量,使学生自省、自律、自策。这就是“用真实的德育走近学生”,学会宽容带来的教育效果。
3.理想的德育应该是有人性的生态体验德育。
人的精神生命应该包含理性生命和感性生命两部分,其中感性生命更关注的是“直观”、是“情绪”、“情感”、“意志”等活动。只有当人的感性生命与理性生命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人性才能趋向完美。可见,德育的任务便在于努力促进人的理性和感性的和谐发展。
可是,一些学校常简单地将德育处理为知识传播和灌输过程,认为只要教给了关于道德的知识,学生就会获得相应的道德认识,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就能外显为一定的道德行为,其实不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明确一个观念: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深化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迫切需要班主任还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其自身全面发展的人性空间,推行人性化管理。
二、如何进行生态体验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和家长打交道,发现家长常这样说:“我们也常管,可就是不听,左耳进,右耳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能力差,“唯我独尊,家人围着转”——自私自利,“花钱大手大脚,毫不可惜”——消费观扭曲„„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只靠空洞的说教,其结果是说起来头头是道,行动起来判若两人。
禅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公案叫做《他不是我》,故事是这样的: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带斗笠,全身汗水淋淋的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荫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趋前探问:
“请问老师父今年贵庚?”
老和尚稍微直直腰,答道:
“老衲今年68岁。”
道元关切地说:
“老师父年岁已高,这种工作就让院里其他僧人来做吧。”
哪知典座头也不抬,严肃地回答:
“他不是我。”
“他”当然是“他人”,而不是我,此话的意思显然是指他人的修业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业,他人的体验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原来老和尚把“晒香菇”也看作是参禅的功课呢。道元在那电光火石之间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苦苦思索多年的禅法一下子明了了。
因此我将生态体验教育渗透于德育中,实行了体验“三步曲”,下面我就进行解读:
在体验班会课过程中,全新的体验,全新的感受,带给我全新的起点。它打破了原来德育教育循规蹈矩的格局:读震撼心灵的文章,参与别出心裁的游戏,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用爱去鼓励处于困境中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悟人生,给学生的人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1)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体验。
在平日发现有的学生不守纪律,和老师、班干部有抵触情绪,有些学生从来不参与班级事情,有些学生从小担任班干部养成了骄横的性格。上述情况长此下去,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 利。于是在班中开展人人有岗位的轮换制度,让每个同学扮演一种角色。平日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可轮流当班长,平日不善言谈的同学当卫生监督员、行为管理员,让他们在工作中与人交流,克服封闭的心理。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实践,不断体验,那些不受约束的同学,通过当会值日班长,体验到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理解了老师和班干部的苦心。原先不关心他人、集体的同学,通过实践体验,有了责任感。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发自内心的,是深层次,不是正印证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能力,还改变了以往不良的心理,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2)在活动过程中体验。
如果把掌握知识比喻成建造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的工作交给学生去做。经常看到,正是由于教师不让学生去干这种笨重的建筑工作,才使得学生变得不够机灵,理解力下降的。只有让学生去实际地干,他才会开始掌握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语)。在人需要相互理解班会课中,让两名学生同时把眼睛蒙上,搀扶着走,曲折的路途中教师还要将他们强行分开。那种相互的依靠,握得很紧难以分开的手,让学生和老师深刻地体验到朋友的重要性。
(3)在具体情境中体验。
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欲达到的目标水平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从最近发展区出发,提供问题情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着”。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舞台,让他们参与、倾听、思考、感悟。如:课前布置学生回家为父母洗一次脚,并仔细体验洗脚前、洗脚过程中、洗脚后父母的言谈举止,记录下自己的内心感受,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虽然各人的经历感觉不同,但教育的目标自然达成,连听课老师都身临其境,沉浸其中,参与者、观摩者无不为之动容。
(4)在扮演角色中体验。
《亲子沟通》一课中,心理剧“娇子放学回家”的娇子是一位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扮演此角色后,能主动做一些家务了,家长觉得她好象变了一个人,懂事多了。根据过去的经验发现当学生越明白老师在教育他们,教育效果越不明显。教育也应是“润无细无声”,为了在开始就激发学生体验的兴趣,决定从生活入手。据平日观察、了解发现,班中有的学生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如班中一同学每天放学能主动帮家长熬米汤、热馒头,每天早晨给八十岁的爷爷穿衣服、热牛奶。我借此类例子,激励同学们:“我们班有些同学之所以能生活能力很强,是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和锻炼的结果。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那就要首先从生活开始,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其中体验劳动的滋味,领悟人生的真谛。”身边的事例,老师的鼓励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5)在角色对换中体验。
发生冲突后要善于“心理换位”,经常用“假如我是对方”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仔细考虑自己的每句话、每个行动将会引起对方什么反应,留心对方的言行举止,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变化。才能进行真诚地思想交流,促进情感沟通。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使主体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就要让学生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不断的转变不良的心理。
(6)在交流互动中体验。
《拍卖人生》课上,一位学生的发言:我是一个意志比较坚强的人,当我遇到强大的竞争者时,我会不停地“战斗”直到“最后一刻”,要让我失败而退缩是不可能的,我反而会很诚恳地向对手表示感谢,因为是他让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人能够超越我,让我败下阵来,这就像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昂说过的一句话:“使自己失败痛若的人,你应该去感谢他”,因为是他让你知道了世界之大,能人倍出,因为是他给了你一次在痛苦和失败中磨炼的机会,这样你的人生才不会空虚,意志才会更加坚强,只有这些才能让你打败你的对手,重新成为王者。这位同学的交流,很快感染了其他学生,让整堂课迅速进入了高潮。
(7)体验延伸。
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一课中,让学生体验生命的最后一天,逐步延伸到珍惜生活的每一天。在体验活动前,我通过不同形式和家长沟通,使家长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转变以往大包大揽的做法。在得到家长的支持后,学生便可自由选择发挥自己的才能。有的学生利用周六、日从早到晚承包全部家务,当一天家庭主妇;有的同学承担家庭小采购;还有的同学学习一项家庭技能,如炒一道菜,整理房间„„体验活动内容丰富,开展得轰轰烈烈,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8)体验怀孕妈妈的生活
体验扛100斤东西爸爸工作,体验老师的上课,体验盲人、聋哑人的痛苦,体验生活中的冲突„„。
体验教育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把体验教育渗透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发展。
体验活动是基础,交流是体验活动的升华,是学生自我教育、互相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活动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写出自己的体验日记。学生由于亲身实践,亲自体验,因此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心理话。为此我专门召开了“当家庭小主人体验人生”的主题班会。会上同学们各抒已见,同学们谈到自己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如学到了如何炒家常菜,如何整理房间,如何讨价还价,更可喜的是同学们悟出了劳动的方法,如购物应货比三家,在家中干活应利用统筹工作法。最让人兴奋的是同学们打开心扉吐露出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许多学生谈到“父母不仅上班还要操持家务,还要关心自己的学习,真是太辛苦了,而自己还常挑肥拣瘦,想想太不应该了。”还有些同学体验到要干好一件事,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些平日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通过购物真实感受到过去行为太奢侈了,太自私了,班会上同学们互相倾诉。由于每个同学有亲身体验,交流更增加了同学间的休验,自我教育效果良好。
总之,开掘多种渠道,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态体验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只有把体验教育和其他教育模式有机结合,才能走出一条有效的教育之路。
其中体验教学围绕“内心体验”这一核心,通过游戏互动、文章感悟、自我反思、小组分享、大组交流和即兴表演等形式,把什么是爱、什么是师爱、如何提高师爱艺术和能力等问题贯穿其中,使爱、平等、理解、尊重、民主、个性发展、人文关怀、精神关爱等一系列理念和方式内化为学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围绕“认识自我、确定自我”,“爱的教育——聆听、赞赏”,“师生之间”和“营造成长环境”四大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合作来体验正确的爱——关心、尊重、理解和责任,在爱与被爱中享受快乐。
第二篇:生态体验,中国式的德育力量(原创)
生态体验,中国式的德育力量
——记2010生态体验年会经验交流所悟所感
陆虹
德育,是给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和自主精神的教育;也是在一个人成长多年以后,能想起的触动心灵的美好瞬间。刘惊铎教授“没有生命感动的教育难以走远”,生态体验式德育研究充盈着生命感动和生命质量。她注重受教育者的自主体验,及当下教育过程中,个体“三重生态”自然生态、类生态、内生态的悄然变化,在体验后感悟,在反思后沉淀,在沉淀后升华。教育体验这一过程是缓慢的,也是刻骨铭心的,在亮丽学生生命的同时,也给予他们更深层次地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思考,以此让学生沉淀自我良性品格。刘惊铎教授“没有感动就没有道德体验,没有体验就无从谈道德教育”。生态体验式德育,在其诞生时人性化、人本位就附属其间,其理论依据和理论创新具有时代的前瞻性。有人说:“不接触当今的企业文化,就不知道中国的德育有多落后!”。我们能不能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的企业文化,多数属于舶来品,它的运行机制必须靠国人生命教育意识来推动,如果有机会,早几年接触生态体验式德育,就会改变这一观点!所以,我们可以伸直了腰说:“中国的德育一点也不落后!生态体验,就是中国
似的德育力量!”
(哈尔滨七十中汇报团队)
感动生命,不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更不是挂在墙上的条例。她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实现。教育很伟大,她肩负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振兴。教育很微小,她是一次心疼的拥抱,一个相视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是一个孩子多年以后还能想起的温暖瞬间。生态体验教育有着自己日臻完善的教育理念,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方法。她提倡教师放弃纸上文字干巴巴的说教,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教育,让孩子在教育中去感动。师生一起相互交融着各自的心灵,诱发生命的感动,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放远他们的人生!
(载歌载舞的内蒙通辽幼儿园汇报团队)
2010年7月30日,是生态体验年会各实验区的汇报时间。会务组考虑到各参与汇报单位前期付出的辛苦,没有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公平地给大家展示自我的机会。因为是生态体验,所以没有硝烟,只有关爱!就让我们去除浮躁,沉息下来,带着谦诚的态度学习,采摘代表们在汇报中的精彩和亮点,用它弥补
和充实自己的不足。
(贵阳市幼儿师范学校交流体验式职业规划教育)
贵阳市幼儿师范学校的张老师理性而温婉的汇报,向与会代表们介绍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探索和思考。内蒙通辽幼儿园载歌载舞的汇报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打破会议呆板的格局,缤纷了汇报的内容和形式。哈尔滨南岗区教育局组织的群集汇报,彰显了群集智慧的力量,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中职学校分层次分阶段地汇报,内容涵盖全面具体。体验式例话、动物福利主题班会、家长工作经验介绍、学校管理的实践探索、中职学校毕业典礼活动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展示。特别是哈尔滨七十中学的汇报,将生态体验教育融入在校园管理,校本文化特色建设,学校课程研究中,听之让人为之精神一振,原来课题可以这样开展!顺义东风小学和贵州省政府机关幼儿园,在推进课题研究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和思考,给人以深深的启示。金港幼儿园绘声绘色的散文似语言描述,给人以视听享受。参与汇报的12家单位,从不同角度,不同问题的切入点分别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这次实验研究的经验汇聚,怎么会让我没有收获呢?
(专家组点评)
对于已经参加这个课题的各实验基地的教师们来说,从未间断过将课题组专家理论进行教育实践的研究,在教学中践行着感动生命的教育。2010上海年会的经验交流现场,写实了来自心灵的“感动”和“感悟”,它是一个让理论开花结果的现场,果实成熟在每一位参会教师的手里。姚亚萍教授说:“在生态体验课题里,我们是一家人!”。是的,一家人还能区别彼此吗?如果你已加入了生态体验研究,放心大胆地向前走,因为你的身后有着强大的资源支撑。如果你刚加入这个集体,你会感到很多关切的目光,一双双牵着你前行的手!你会发现,在课题里感受的温暖,会不自觉地辐射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家长眼里,社会的舆论中。尼采说:“凡能吸入我著作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是高岗上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作为教师,在生态体验这样高位的科研团队里,感受清新自然的学术氛围,不仅有了教育何处无风景的感慨,也有了靓丽自我的力量,有了教育的激动!无论你就职什么级别、什么层次的学校,生态体验都能激发你为学生做点事,做实事的职业能量!同时,敏感于教育过程中的小感动,将它归结为自
己职场中幸福之源!所以说:生态体验,就是中国式的德育力量!
第三篇:五步教学法初步尝试
五步教学法初步尝试
数学组:戚桂林
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课到底怎么上呢?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值得我们深深思考。为了提高我校总体教学水平,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学跟老师的教有效衔接起来,我校提出“五步教学法”。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现将“五步教学法”在数学中的应用进行反思与总结如下。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一个难题。今年是我第一年教授高中数学课,难度更大、对教材不熟悉、对考纲不熟悉更应该深入学习“五步教学法”改革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完成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转换,让“五步教学法”落实于课堂实践。
今年我教授两个班的数学课,更加有利于“五步教学法”的实施与探索。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基于数学学科的实际特点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可能与学校倡导的“五步教学法”稍微有些出入:(1)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情。学生对学案中哪些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2分钟)
(2)结合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把本课所学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让学生讨论交流。并把问题分配给小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各小组在讨论交流期间完成板书任务。(10分钟)(3)先由一名学生带着其他同学一起回顾上节知识要点,提出本节重点。并让每组选代表讲解本组问题,如果存在缺陷,本组同学优先补充,其他组若有疑问也可提出。适当的时候老师进行精讲点评,达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提高升华。(25分钟)
(4)尽量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自我小结,本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点,思想和方法。(3分钟)(5)当堂检测(5分钟)。
按这一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不能理解为一堂课的五个环节,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一堂课的五个步骤。而应该理解为上好一堂课应该完成的五个任务。当然,这些任务更多的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的过程是一切,就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来说,五步法中,最重要的,是二、三两个部分。我个人认为,这正是体现“五步教学法”理念的精华。众所周知,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教师的思考代替的学生的思考,教师的教学过程游离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外,甚至强行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谓“教师天花乱缀,学生昏昏欲睡”。如果说,我们必须改变些什么的话,那么,将课堂还给学生是第一位的。有效实施“五步教学法”精神,将有效改变教学过程,从而现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
在目前“五步教学法”大环境下,学案能引导学生进行自学,阅读教材,寻找疑点和难点,进行小结归纳,尝试做练习,使学生课前积极主动做好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并在学案中用双色笔注出,课后通过复习,反馈训练,重视错误并能自行改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另外,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让他们课前的学习变的更加主动积极。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积极引导学生对对数的运算,对数函数的性质应用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训练,进行自我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五步教学法”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反思、善于总结,逐渐形成“五步教学法”下具有自己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按照五步教学法实施教学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所带班级的实情,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让“五步教学法”的改革稳步前行。
第四篇:中小学生生态体验德育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生态体验德育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要发展,德育要先行。在这样一个高速进步的时代中,德育的方式逐一变得多种多样,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生态体验式主题教育是一种崭新的德育形式,它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体验者树立崭新的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由于生态体验主题教育是直接指向班级管理和学生身上存在的真问题,是针对于学生自身的,所以教育活动能在学生在不设防的心态之下,进入体验之境,体悟自己的行为,在对话与反思中澄明思想,提升道德境界。它是一种新型的适合现代教学的德育模式。
我是一名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的新老师,跟孩子们接触自然成了我做班主任后的头等大事。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中我发现,班里大多的孩子都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得他们娇气十足。而爸爸妈妈的常年在外,使得他们与父母之间感情淡漠。代沟、距离,使得多数孩子对父母的爱知之甚少,甚至在有些孩子眼里,他们和父母之间似乎只剩下金钱关系。在外奔波劳碌的父母对此毫无对策,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对此丝毫未觉,在如此状况下,我便萌生了教会孩子如何体谅父母,感恩父母的想法。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我召开了一节以《感恩的心,感谢父母》为主题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在班里做了份问卷调查,内容是有关父母生日、喜好、鞋号等基本问题的。由于学生是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被调查,因此,调查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明性。在参与活动的全班六十四名
学生中,竟有十四人完全不能动笔。孩子与父母间所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不亲密,源自于不了解。要感恩父母,首先要感知父母,要对父母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要对父母的付出有所认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对活动做了如下设计:
一、感受我们的来之不易。让孩子们以咬手指来切实的体验疼痛,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想象妈妈带我们来到世界上时所遭受的痛苦。
体验疼痛之前,孩子们从没想到过,他们是在妈妈忍受了如此大痛苦的情况下带他们来到世界上的。所以父母养他们是应该的想法取代了他们从一出生就亏欠父母的想法。体验疼痛过后,对父母的伟大,他们有了新一步的认识。
二、演一演心中的父母。以家长会后为演出背景,让他们来尽情演绎一下自己的父母。在表演的过程中,让他们发觉,其实所有父母都是一样的,并不是只有自己的父母才是高标准、严要求。
在一些孩子的深情演绎后,很多孩子在别人的表演中看到了自己。他们小声的在那鸣不平,言无辜;都在那抱怨父母只看重成绩,不了解自己。随机抽选同学发言,让他们说说自己对类似事件的看法,无一例外的都是埋怨父母的严格,以及自己的痛苦。父母真的是只为自己吗?你们有理解过父母吗?这个问题呼之欲出,因此下一环节顺理成章。
三、听一听父母的心声。配乐朗诵,引用台湾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抒情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来道出千千万万为人父母者的心声。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强烈 10 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从这样简单文字里,孩子们听出了为人父母者的百般无奈。由于这些话是孩子们在不设访的心态之下来静心倾听的,他们没有抵触心理,因此其效果明显高于父母们在教育过后的苦心说教。有的孩子的确因为挨打挨骂而痛恨父母,可是这个时候他们很清楚地明白了父母在打骂他们的时候的那种心痛。他们听出的正是全天下为人父母者在打过自己孩子后的所思所想,并能体会到那毫不夸张的说,简直就是打在他们身上,疼在父母心里。体验效果和前一小品演绎效果形成鲜明对比,对心灵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随后在此基础上提问,引发深一步的思考:我们的痛,我们的感受有父母一起承担,可父母的感受我们有体会过吗?你能感受到父母在打骂过你之后的心情吗?谁能告诉我,你父母在打过你之后都做了些什么样的补偿。
问题提出后,孩子们不再一味的去述说自己父母的不是,而是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其实细心找,他们都不难发现,父母强权后的补偿总是出现在他们的身边。也许那补偿它小得不起眼,小得平时根本无法觉察,但这个时候的他们却能体会,那代表着父母的一份良苦用心。
四、算一算感恩帐。在体会到了父母的感情后,再来算一算这感恩帐,直白的数字会带给他们很直观的答案。
在孩子们拿笔计算自己一个月的学习用品费、生活零用钱、生活费等各项花费时,超出他们想象的庞大数字告诉了他们父母的爱。他们从自己的花销在全家总收入支出比例中所占的比例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他们的父母赚多赚少,父母的辛苦所得大多花在了他们身上。这个数字很明白的敲醒了那些认为父母和他们只是金钱关系的孩子,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才是家里的消费大户,他们才是父母辛苦挣钱的原动力。这个时候再来说,无论父母是否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无论他们是否打过我们,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的最爱就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了。
五、感一感父母言。在孩子们经历了前面一系列的心灵冲撞后,这个时候再来听听他们的父母所要对他们说的,势必就会取得不同一般的效果了。
一段段平实的话语,一句句温馨的祝愿,平安、健康、快乐、幸福,这些字眼无时不刻的不在撞击孩子们的心灵。他们将过去的生态阅历、未来的生命梦想都收摄于当下的心灵震撼,进入了心灵世界,当然就能诱发生命感动。听到了自己父母感言的孩子,无不落下了感动的泪水。此时不再存在别人父母和自己父母的差别,在他们的心里,所有的父母都一样了。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想说的话,对父母感恩的话,那些源于真实感受的内心话语。
父母此时不再是他们谈之就厌烦,就满腔怨言的对象,而是真真正正、发自内府的感恩对象了。通过了这样一系列的引导思考后,通过了这一系列的自身体验后,他们的感恩之情呼之欲出。这个时候说也许就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感情了,因此提醒于课堂完结时,做一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一种感恩的表现。生活中的小事,学习上的进步,这一切都列入了努力的范围,为孩子没的奋斗指明了方向。
最后在歌唱父母的歌声中结束本次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感动中走向未来,在感恩中走近父母。
生态德育不是由教育者强加给受教育者的,而应是由体验者自己在三重生态关系中养成的。在生态体验教育活动中,体验者经历着感情触动——眼界打开——心灵洞开——生命感动——美善意识涌流等教育与成长历程。如同刘惊铎教授所说的:“体验是无害的,只有真真正正体验过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真诚的希望我们能通过生态体验这一载体,创设和谐美善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用心灵去感动,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时代少年。
第五篇:生态德育:体验生命温暖的旅程-德育
生态德育:体验生命温暖的旅程
昨天是我县观鸟节开幕式,在大雨中来自全县一百多所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完成了开幕式,开幕式的场面大,参加人员多,商业广告氛围浓,本来写了篇关于开幕式的真实文章,刚好有朋友说我喜欢找领导的毛病,所以就用去年应我的推荐,朋友为我县生态德育写的一篇文章,回味观鸟的真实内涵,希望形式主义越少越好,生态德育活动花架子越少越好,参加主办者的辛苦越来越少,参与者的怨气越来越少,希望观鸟活动真正意义上的活动,培养学生淡定精神,让学生做一个心静之人,淡定低调之人,吃苦耐劳之人,热爱自然之人,诚实谦虚之人,感恩珍爱生命之人,让观鸟活动回归本真,还原生态德育的本来面目。
生态德育——体验生命温暖的旅程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瓶颈。一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破解德育难题的方式方法,努力践行生态道德教育,通过生态体验,诱发生命感动,唤醒生命自觉,用教育者的人文情怀关照学生走过一段温暖的生命之旅。
一、三省吾身,审视学校德育现状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惯性冲击和应试教育的强势挤压,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以下态势:
一是教条化。学校为德育而德育,贴在墙上的是警句,挂在嘴边的是训诫,拿在手中的是规范,给学生造成了视觉上的盲点、听觉上的麻木和心理上的逆反。学生个性各有差异,道德基础不尽相同,而规范标准整齐划一,让鲜活的生命个体变成了俯首帖耳的躯体。这种教条式德育,导致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能力薄弱,某些受教育者的行为被规约但德性并没有培养起来,一旦找到释放的触点,便会引起报复性反弹。
二是边缘化。应试教育仍然是当前教育创新的痼疾,学校屈于社会的各种评价压力,迫于家长对孩子过高的升学期望,仍然将追求升学率作为提高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的主要标杆,重“智”而轻“德”,学校德育工作在有意无意间被演绎为仅仅是教育孩子勤奋读书的一项辅助工具,没有将其最根本的促进学生良好品行养成、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教育功能加以凸显和扩大。
三是封闭化。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多方力量,动用各种资源,才能达到育人目的。而学校德育工作往往过多地拘囿于校内,造成了一种封闭的管理体系,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无法真正建立,学校既缺乏校外德育途径的参与,又不能与外界进行合理的信息交流,道德教育的系统放大效应无法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的合力便难以形成。
诸如此类,导致了教育的失效或无效。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一方面不断对人的思想、人格、心理等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网络文化所催生的负面效应对既有的价值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撞击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中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逐步形成和巩固的关键时期,如何构建新形势下富有特色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穿透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具有健康心智、健全人格的青少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思考。
二、推陈致新,开启生态体验之旅
教育不在于哲学上的穷究,而在于生命中的体验。随着人们生命意识的凸显和生态意识的觉醒,教育观必将完成从机械论到生命论的转化。基于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理念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新认识,我们尝试冲破固化德育的樊篱,对学生进行生态体验式教育,即: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德育的生命成长出发,以活动为载体,用智慧与行动引导,促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生长、发展、提升自己的生态道德素养,从而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鸟儿是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也是我们当地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几年,我县广泛开展了以“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全县有36所学校成立了46支观鸟队,以爱鸟、护鸟、观鸟、摄鸟、写鸟、说鸟、画鸟、唱鸟、舞鸟为主要内容的“九鸟”生态体验系列活动有声有色,其中,观鸟摄鸟比赛已逐渐成为宣传地方特色和爱鸟文化的环保盛会。
2012年6月,我县成功举办了京山观鸟节暨湖北省第五届野生鸟类观鸟摄鸟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支观鸟队参与了此项活动,《湖北日报》、凤凰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京山县的观鸟活动和生态德育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9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了在京山县拍摄的以观鸟为主题的专题片《走进绿林》;10月,京山观鸟队应邀参加洞庭湖国际观鸟大赛,一举荣获最高奖“雏鹰奖”。
“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在实践中升华,心灵在体验中放飞,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合作能力明显提高,爱心责任感与日俱增。爱家乡、爱集体、讲文明、守纪律、诚实守信、保护环境、爱护资源等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富有爱心、责任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等情感价值观得以彰显。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以“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启示下,全县各中小学校深切感受到生态德育的魅力,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发掘当地资源,践行生态德育,开展课题研究。“百灵鸟工程”、“大课间活动”、“野外生存训练”、“休闲教育模式”等各具特色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与此同时,由全县6所学校参与的教育部“十二五”重点教科研课题《生态体验:感动师生生命的德育模式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而今,“湖北京山,观鸟天堂”的口号日渐唱响,京山县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爱鸟护鸟志愿者向往的地方。也正是在此前提下,京山观鸟品牌最终得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认可,京山县被授予“中国观鸟之乡”称号。
三、不拘一格,创建生态德育模式
“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效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尊重学生生命的自然成长规律,尊崇生态环境对造就生命成长的重要性,营造生态型的教育环境,创新德育策略,通过体验式教育,实现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为了让生态德育成为学校常态化的教育实践,我们确立了“三维架构”,开展了“四个建设”,用生态体验德育模式共建师生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三维架构”即校外生态体验、校本课程培育、校园文化熏陶。其中“自然是大课堂,社会是大舞台,学校是主阵地,学生是主角色”。“三维架构”的生态德育理念是:通过生态体验,诱发生命感动,弘扬生命正气,唤醒生命自觉,追求生命梦想。
“四个建设”的核心是“创设生态课堂,搭建体验舞台,据守德育阵地,坚持以生为本”,具体内容为:
(一)开展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教师的生态德育意识是生态德育目标实现的前提,首先应加强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素质。我们每学期都要聘请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生态德育知识培训,我们还连续三年组织观鸟教师到广东深圳、武汉沉湖、四川雅安等地观摩学习,培训教师150多人次。其次是加强对教师生态德育工作情况的考核评估,把生态德育绩效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
(二)开展生态体验的项目建设。生态体验教育需要构建课内与课外融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城区与乡镇契合、教育与社会联合的全方位、立体化模式,我们一方面引导各个学校开发周边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内引外联,建起了县“中小学生活动中心”、“亚太城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野外素质拓展训练营地”、“青少年观鸟站”等多个生态体验场所,这些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生态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多样化的自然、人文景观,在生命深处积淀难忘的生命感动和生态阅历。我们还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环保节日、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等活动,并配合有关部门和宣传媒介,加大生态道德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的感召力。
(三)开展校本课程的特色建设。只有努力促进“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参与式”教育的融合,才能使生态德育收到实效。学校既要注重学科渗透,更要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需要,其次要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我们组织专家、师生和家长编写的《观鸟》乡土教材,在全省小学4——6年级中推广使用,这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成功案例,还有《休闲教育》、《坪坝史话》、《绿林旅游》等各校本土化的教材上课表、进课堂,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能,其地域特色和育人效果都相当明显。
(四)开展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学校要在物质、精神、制度乃至行为等各个层面注重办学特色,突出育人功能,使其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通过创建“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等活动,树起催人奋进的旗帜。通过“洁、丽、雅”,弘扬“真、善、美”。校园要能给人一种“目之所及皆有意,身之所处都舒心”的愉悦感受。学生在彰显办学特色和个性魅力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真实,对于品格的养成具有诱发和唤醒的积极作用。如京山小学的“和美”校园文化建设,既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表象,又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内涵,是办学特色与育人功能的有机融合。
四、研精致思,感悟生态德育智慧
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体验式教育活动,它是现代教育智慧的结晶,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它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
(一)德育的本质是为人的而不是人为的。把学生束缚在校园里,禁锢在课堂上和书本中,让学生不加思考地接受既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其本身是缺乏道德意义的。学校德育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融入德育活动,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自觉追求德性的进步,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生态体验是有效能的德育。在生态体验教育活动中,体验者经历着感情触动——眼界打开——心灵洞开——生命感动——美善意识涌流等教育与成长历程,诱发了生命感动,弘扬了生命正气,唤醒了生命自觉,在传统德育失效或无效的情形下,生态德育不失为一剂“良药”。
(三)教育应回归本真。生态体验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是关注和尊重生命个体的教育,是遵循现代教育规律的理论探索,是自主与规范最自然的结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态觉悟已不仅意味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觉醒,追求自然生态的平衡,而且在更深层意义上带来了整个人文精神、世界观、价值观的觉醒,引起对人的精神的重新建构。
(四)教育是一段温暖的旅程,要给予学生心灵的慰藉。“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理应成为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伦理学认为,一切道德教育只有以体验为基础时才是有意义的。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而达到心智成熟的生态德育方式,正是教育的理想性与功用性的价值体现。
践行教育理想,追求教育品质,用先进的文化、发展的理念、宽阔的视野和多彩的活动去拓展生态德育空间,让教育充满诗意,我们一路汗水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