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时间:2019-05-12 11:2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第一篇:大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高等院校非中文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受众多,受益面大。要上好这门课,使之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全方位的教学理念和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全方位的教学理念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内容涉及中外古今的经典名著,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知识。其文体亦多种多样,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以及各类应用文体。课程的功能也呈现出多面性。因此,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必须具有全方位、综合性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教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可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的理念

大学语文课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文化”课,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是毫无疑义的。尤其是在教材中所编选的中国古代经典作品,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渗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教育的经典之作。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备文化的理念,把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他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文学的理念

文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达。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感染读者,起到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做人的品位、启迪人生的真理的作用,同时也能愉悦读者的心灵。由此,任课教师在讲文学课时,要有“文学”的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一般知识(如字、词、句及篇章结构等)的讲解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鉴和欣赏,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美的境界,让学生去体验美、欣赏美、享受美。同时通过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的体悟,形成一种健全的理性的人生情怀,使文学更能发挥育人的功能。

3语文的理念

大学语文虽然不同于中学语文,但它毕竟是中学语文的进一步延伸,它同样担负着提高大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只不过要强调的是,“大学语文绝非中小学语文的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听说读写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1]如在说方面,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做到表达得有感情、有技巧、有说服力,富有文学色彩和逻辑性。在写方面,不仅仅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而且还要会写常见的应用文、学科论文、毕业论文等。总之,大学语文应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即能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欣赏与鉴别人类精神产品的感悟和认知能力上发挥作用。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切忌一味地把大学语文上成“文化”课和文学欣赏课,同样要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下功夫,发挥出“语文”课应有的功能。

4适用的理念

这里的“适用”理念,主要是针对大学语文课中的应用文的教学而言的。在大学语文教材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各种应用文的写作。这些应用文对非中文专业类学生而言,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相当多的学生把应用文的写作视为“小儿科”,似乎不值一提。但实际上,不会写或不能规范写作应用文的学生不在少数。而恰好这方面正是学生毕业后从业的缺陷之处。为了满足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任课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有“适用”的理念,突出其应用性,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指导和训练。

5学术的理念

大学语文课与中小学语文课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大学语文课更要注重学术性。不论是教材编写,还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都需要具备学术的眼光,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思考、新信息、新领域,要适时地向学生传授,与学生交流。同时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该学科中的“热点”问题、“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术意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创新的理念

大学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要具有实践和创新的理念。要注重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多动脑、多动眼、多动手,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结合,达到开掘智慧、升华思想、健全人格、增长才干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创新性。要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的特点,“培养学生有更强的现代信息吸收欲望和处事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实现多元发展,成为理论型、思辨型、学术型、创造型的综合性人才”。[2]

以上所列教学理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并非集中体现在每一堂课或某几堂课的教学中,也并非集中体现在课程的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适时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生搬硬套,固守某一模式,而是要全面理解,融会贯通,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以至恰到好处。如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由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其教学功能多样,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必须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才能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根据本门课程的实际,笔者以为大致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语文教材中,编选有大量的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左传》、《史记》、《诗经》、《楚辞》等,[3]甚至还包括现代文中的鲁迅杂文。这些作品较为深奥,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适宜采用讲授法,把经典作品讲深、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不仅能理解其含义,更要从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2赏析法

赏析法主要用于大学语文课程中一些优秀的中外诗歌、散文、电影、戏剧的教学。这些作品文学性、艺术性都很强,其感情强烈,语言优美,抒情味浓。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精力不必放在字、词、句和篇章结构的讲解上,而应以情助讲,从评鉴、欣赏的角度,体味作品的情感和美感,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在心灵中得到文学美、艺术美的享受。

3阅读法

阅读法是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阅读理解作品,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大学语文课程中有关长篇小说(节选)、一般的记叙文、论说文及说明文的教学。这些作品容易理解,教师不必一一列讲,只需提出阅读要求,以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理解作品,完成作业即可。这种方法的运用,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裨益。

4练习法

这种方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用于各类应用文的教学。在已有的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应用文的写作都被列为重要的内容。从文学写作、新闻写作到各种公文写作、应用文写作,甚至包括演讲与口才等,可谓包罗万象、种类繁多。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作一一讲解,难度较大,况且这些应用文的内容并不深奥难懂,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教材就能理解、掌握其内容和方法,以至运用。因此,教师可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行练习。教师通过评阅学生习作,掌握学生学生情况,对带普遍性的一些问题进行集中评讲,让学生自行修改、纠正。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学中用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大学语文虽然不是专业基础课,但它所及文体多样,内容宽泛,涉及中外古今名家名作,其中仍然有很多带有争论性的学术问题值得探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讨论课,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学术上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由此开掘学生的智慧,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

6电教法

电教法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具备了很好的硬件条件。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电教法就十分重要和必要。通过采用电教法,能使大学语文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更清晰、更生动、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大学语文课在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的开设也有较长的历史,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应该臻于成熟。但仍有不少任课教师对上好这门课存有畏难情绪,甚至不愿意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究其原因,固然与这门课程内容的博杂、教学难度大以及学校、师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有关。但同时,也与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使用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关。因此,笔者认为,只要任课教师树立起新的、全面的符合课程实际的教学理念,并采用先进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必将呈现出勃勃生机,绽放出多姿多彩的美丽花朵。

参考文献

[1]蒋述卓.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7.[2]李扬.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62-65.[3]曹顺庆.中华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二篇:有关大学语文之于中学语文教学理念

来源: http://pekinglunwen.com/

在这样一个将实用功利哲学发挥到极致的消费主义年代里,语文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人文使命和审美使命,怎样与时代构成交融和批判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当今人文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近十年内,关于中学教学,政治和语文遭受了近于灭顶之灾的指责(对语文的似乎要更严厉一些),尽管这些指责不乏偏激之词,但从某一个侧面却表明:过往那种沿袭前苏联的中学语文的工具理性教学模式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甚至窒息了中学生和中学教师的审美探知激情。时至今日,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学语文课本进行了数次大规模改编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较之于过去要广阔很多的审美视野,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研讨、评介文学作品的能力,而语文读本的出现,亦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开阔了学生的审美视野,虽主要用于课外阅读,却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高中(包括初中)语文教材的演进,实际上表明了高中语文教学界教学理念的提升,开始逐步摆脱过去那种将教学篇目当成一个个豆腐块的工具论模式,而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理念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而在高中语文(包括初中语文)教学在进行较大规模改革的同时,大学语文的改革却明显滞后了。大学语文到底有着怎样的使命、教学目的,及与高中语文的差异性一直都是不太明朗的。而一部几乎全是文言文的大学语文课本,到底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提供了多大程度的接受空间,实在令人思考。正是出于对现存大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质疑,近年来出现了几套由着名学者编纂的课本,很有新意,如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马原、南帆主编的《大学语文新读本》,都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并没有随着这些有深度的课本的面世而有很大的改观。其实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语文在很多大学里连生存都很成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没有从理论上理清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的关系,学生们在经过12年的语文学习之后,有必要在大学里再学习语文这一课程吗?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 大学语文的基本功能应该明确的是,中学的语文教育为一个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了一定基础,那为什么还要开设大学语文(尤其在众多理工科院校中)呢?实际上,从审美接受来说,中学较注重文本分析,对作品的文化内涵则无时间进行进一步挖掘。与此同时,又囿于课时限制,学生自我体会和总体关照的可能性有限,最终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也许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提高。中学语文当然也选人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但却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其选用的篇目包含了较多数量的说明文和议论文。而大学语文则没有考试的压力,可以在教材的编定和教学重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审美性和人文性。不必局限于单篇诗歌和文章的细致末节的赏析上。不是说文学就没有功利性,但文学最基本的性质是审美性,其教育功能和应用功能则应淡化,那么大学语文中一些教化色彩过重的作品可以剔除,应用类型的作品也可少选,如一定要选的话,可以附录于书后便于学生阅读和自学,但不应占据正常课时。

从以上表述,可以得知,在中学和大学的语文教学中,其教学理念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文学欣赏功底了,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来说,则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大学阶段继续学习语文。比如学生已经了解到了李煜和李清照的脍炙人口的《虞美人》和《一剪梅》等,但这两个词人对词的发展所做的独特贡献以及词的总体文学审美特征可能来不及了解。那么,在大学阶段,就有必要对这两个词人的总体创作进行点评,可以选择另两首作品,结合词的发展特征来讲授,而且不需要对文本进行像中学教学的细致解读,而将重点放在对作品的审美分析上。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一古典文体的整体认识,提高对词的独立鉴赏能力。

二、文学知识和文学鉴赏的结合—— 大学语文的教学手段关于大学语文教材,一直都有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即是否有必要按文学史脉络编排。的确,在很多大学语文教材中,是按历朝历代面面俱到数人头排名篇的,缺少一个目标上的明确定位。而目前由于大学语文普遍不受重视的实际情况,很多中文学者不愿讲授大学语文,很多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急促地走上了讲台,他们在讲课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在本科乃至硕士阶段的文学史授课方式带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中,但这种授课方式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又有一定难度,而且重点不突出,而像中学教学那样按文体分类,着眼于文章学的思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等,对于大学语文来说显得缺少新意,也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初衷不太符合。

就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情况来说,文学史的思路不应完全摒弃,对于大学生来说,即使是理工科的大学生,也应该具有一定文学史知识,而鉴于这些学生长于理论思维的优势,给予一定的文学知识讲授,反而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学习兴趣。这里所说的文学知识和文学鉴赏的结合,不是单纯的文学史知识和文学鉴赏的结合,而是说在授课过程中,审美视野可适当扩大一些,既有一定的文学史和文化知识,也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具体授课中,教师们可以制作一些课件,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中学课本中已经选人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多从人类异化的角度来讲授这部作品,学生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可能仍不太了解。

到了大学之后,语文教学完全可以结合更多的现代主义作品(可分为精读和泛读,加大文本的选人),从文化思潮和文学演进的角度来讲授现代主义,但又不是像中文系的学生那样系统的学习外国文学史。

在此之前,可以结合《红与黑》等作品来讲授一下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也有利于学生了解一大批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再结合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学生就对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有就可以独立进行西方文学作品的鉴赏了。而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即是大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的,进行太过细致的文本讲解可能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树立现代人格。培养人文素质— — 大学语文的终极目标自古中国存在着“文以载道”的文艺观,文学承担着相当沉重的道德义务,而实际上文学更多是属于审美的艺术范畴,对美的本质力量的追求,对现代人格的宏扬,应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中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方面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大学语文不应该与中学语文对立起来,而应该互通有无,互相弥补。不是说中学语文不具备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而是说,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面临着专业化的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的现代人格和审美能力,就应该进一步学习语文,而不应仅在本专业的圈子里打转。

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性和品格,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协调,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和追求,这些都是现代性话题,难道不是一个现代大学生应该注意的吗?大学的专业性导向在过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专门人才,但忽视文科教育也导致了一些大学缺少世界性的全局眼光,而少了文化内涵的沉淀。

这方面,清华大学有着惨痛的教训,清华的学生以专业严谨着称,同时也被贯以“工匠”的恶名。造就世界一流的大学,无法想像在没有深厚的人文背景的情况下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文以载道意义上的道德培养、思想培养,而是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培养,那些在文学长廊中熠熠生辉的经典作品难道对大学生们真的就没有吸引力了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尽管网上的文学作品多粗糙,但大学生却很喜欢,原因复杂,未必没有对文学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一原因。当西方初人中学的孩子就开始欣赏“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样具有哲学意味的句子的时候,我们又何必怀疑中国大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即在于此。从表面看来,大学语文并不具备太大的实用性,但实际上,一个文学修养很高的理工科学生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写作能力,而文学审美修养的提高往往也可以促进自身专业的进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很多国际知名的科学家那里找到佐证。

大学语文的终极目标即在于:树立现代人格,培养人文素质,并不在于给予学生多少立竿见影的„实用“15知识。如果还仅仅局限于从培养学生实用写作的功利角度,这门课程的存在本身就是可疑的,谁知道它明天是不是被别的更具有前瞻性的本专业课程所挤掉呢?

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是相辅相成的,与此同时,中学语文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不是仅为大学语文打基础而存在的,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生动的互动关系,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两者却有些脱节,一个明显例证就是课本中有大量重复性的篇目,即使大学教师再怎么花样百出、舌灿莲花,也是有限的。

因此,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编定科学的、适合大学教育的语文课文应是当务之急,而大学语文教学也会是一项长期和艰苦的工作。

第三篇:现代诗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现代诗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南江县大河中学 2010-9-14 16:1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诗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自文字发明之前便已产生,历经数千年,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这些作品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高度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风俗民情提供了一定线索,作者的爱国情怀亦使后人纷纷效仿。诗歌发展到今天,也同样为我们展示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古今诗歌都具有抒情性、形象性、音乐美、含蓄美等特点,抓住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诗歌在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诗歌除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外,还在潜移默化、转变学生的思想以及对青少年进行关注教育、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文本教学的特殊作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搞好诗歌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考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通常都是建立在对教育目的、教学功能和学科教学特点、课程性质等认识及个人背景知识基础上的。这些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枯燥无味,很难吸收消化的。因此,诗歌的教学理念首先应该体现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文字欣赏和审美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其次还要体现文学的价值观、人文教育观和现代人才观。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把握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理念,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诗歌的美育作用,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应当重视的一个方面。本课题的探讨目的和意义正在于此,即如何把握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当前高中语文课本中,诗歌主要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板块,本文就从现代诗歌入手来探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理念及方

法。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的体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时至今日,诗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古代诗词有相当大的差别,尤其是新诗与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语言环境很近,学生了解起来容易得多。因此,古代诗歌的教学和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又有所差别。以往的新诗教学理念往往是建立在对教育目的、教育功能和学科教学特点、课程性质等的认识及个人背景知识基础之上的,新的教学理念首先是表现在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文学欣赏和审美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其次是体现文学的价值

观、人文教育观和现代人才观。

新诗具有韵律自由、形式自由、内涵开放、追求美感、随意自然、意象经营重于修辞的特点。跟古代诗歌教学一样,抓住新诗的特点进行教学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诵读

古诗要读,新诗也要读。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是学生对一首诗进行体会感悟的基础,从诵读中使学生“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抓住诗歌的音乐美特征指导学生诵读,可以感受到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有助于理解诗歌。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诵读这首词的时候语气是随着诗人的情感变化而不断地在变化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谁主沉浮?”[①] 在词的上阙诵读中注意语调节奏,突出诗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远近结合、动静交错、绿红辉映的景致,能够使听者脑海中浮现出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浪遏飞舟?”[②] 在这个地方的朗读感情极为重要,读出诗中的气势,才能表现出“同学少年”的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才能读懂诗中那种豪情壮志。一首好诗,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经典的词语,都必须反复诵读才能入其境、得其趣、悟其味,才能增强学生自己对诗歌的感性认识和建立比较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古诗要读,新诗也要读。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是学生对一首诗进行体会感悟的基础,从诵读中使学生“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抓住诗歌的音乐美特征指导学生诵读,可以感受到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有助于理解诗歌。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诵读这首词的时候语气是随着诗人的情感变化而不断地在变化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谁主沉浮?”[①] 在词的上阙诵读中注意语调节奏,突出诗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远近结合、动静交错、绿红辉映的景致,能够使听者脑海中浮现出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浪遏飞舟?”[②] 在这个地方的朗读感情极为重要,读出诗中的气势,才能表现出“同学少年”的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才能读懂诗中那种豪情壮志。一首好诗,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经典的词语,都必须反复诵读才能入其境、得其趣、悟其味,才能增强学生自己对诗歌的感性认识和建立比较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有多种,听录音、听范读、齐读、分散读、自由读、请朗读好的同学示范读……可根据条件和学生水平自由灵活地选择其中的一种。当然,仅仅是靠课本中所选取的那几篇新诗来提高对新诗的诵读体会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外诵读一些现当代名家经典诗作,如徐志摩、舒婷等人的作品,指导学生课外诵读的时候也要针对学生的喜好去介绍,可以进行开小灶的个别指导,不然赶着鸭子上架,“逼”学生都去诵读某一个诗人的作品只能使学生对新诗,对教师反感。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对新诗从量上便有了积累,相信学习新诗不会再成为难题了。

(2)理解

引导学生学习一篇新诗,同样要使学生明白这首诗的内容。新诗不比古诗那样难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和特定的价值。对于新诗产生与发展的脉络、风格与流派、重要的作者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创作方法、鉴赏规律等都是有必要讲解的,这样会使学生对于课外遇到的新诗也可以自行学习。对于一些字词的讲解可以省去,毕竟新诗的用词绝大多数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如果也像古诗那样讲解一些字词的意思难免会使

学生厌恶。

诗是诗人个性化创作的结晶,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流露。不一定每篇诗都是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或者是政治因素有关联,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歌时没有必要把每一篇诗歌都跟社会背景和政治因素联系在一起,那样便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作者的本意。诗歌是具有跳跃性、象征性等特点的,不同的人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社会阅历的不同、学识多少的不同而对同一首诗歌有不同的见解,高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最活跃的年代,对一首诗歌的理解有偏差是正常的,但即使有偏差,也应该善意地去指出,才能使该学生在以后学识不断增加、社会阅历丰富之后真正领悟该诗的含义,所谓感悟是具有瞬间性的。在指导学生理解新诗时用开放性的思维和态度,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触诗的纯与美。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就是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物,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比如“月”、“大雁”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诗歌意象,因为古诗发展时间长,人们对各种诗歌意象进行了总结,学生们在平时的文言知识积累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诗歌意象,因此,对古诗的意象进行简略的评述即可。在新诗中也同样有着大量的意象,但因新诗的发展时间较短,对于一些诗歌意象代表着一些新事物,新诗派别中的朦胧诗、抽象诗等更是创造了大量的新的意象,人们对于新诗中的意象所指都不是很明了。比如《我爱这土地》,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整首诗的形象的核心是一只不懈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死后连羽毛都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如果单纯地从这首诗去看,是很难想出小鸟这个意象究竟是代表的什么。根据相关材料可以得知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诗,诗人把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这只热爱土地的小鸟表现出来。如果不发挥想象,是难以把这个意象表达得如此精妙的。因此,理解了诗歌中的意象也就算是把这首诗歌读懂了。

结论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个特殊体裁,在文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指导学生学好诗歌,既是对诗歌传统的继承,又是熏陶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途径。在当前高中语文课本中,诗歌所占的篇幅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文化的进步发展,诗歌教学的方法和理念也应随时代而前进。

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认识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诗歌的引入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它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可以培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那么如何适应新教材的变革,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事现代诗歌的教学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诗歌教学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带人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中,让他们的心灵首先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抗日战争了解不够具体、全面,感情不容易投入,在上课开始时,我说了这样的一段话:“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面对日本鬼子对中国人民的烧杀抢掠、对我国领土的肆意践踏,眼含热泪、怀着诚挚的感情,对祖**亲唱出了一曲爱国主义恋歌——《我爱这土地》!”通过这段导语创设情境,渲染氛围,一下子就把学生带人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进人丁全民族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氛围之中,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强烈共鸣,学习进入了状态,而对于理解这首诗的主旨也便容易得多。

二、加强朗读训练

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霏”意思就是诗歌借助于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句子,构建具有审美的意象,表现诗人强烈而凝炼的情感。通过朗读让学生领略诗歌的气势、韵味和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朗诵应讲究方法,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如初读,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 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当然对诗歌更高要求的朗诵,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必定是在对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之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而把握诵读的感情,洋溢着朗读的渴望。同时还应注意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诵,应根据每一步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朗诵要求。

三、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形象思维

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如“请同学们团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现代诗歌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现代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当然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刻地领悟诗歌的内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置这种机会。如问: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向同学大声朗读出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请找出你认为写得较好的诗句或词语,并简要说明原因。经过我的多次实践,这种情况下学生皆能有所发现并不时有精彩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词句的理解,往往具体而深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我们有时可以在找准整首诗歌的关键之后,再找一个小的,贴近学生生活、情感的切入点,作为进入一首诗的楔子。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独特的个性化解读,甚至要引导学生有独特阅读体验。新课标指出“文学作品得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鼓励学生积极的,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诗歌尤其如此。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要处处都落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和情感体验,要防止将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向。

五、品味语言,获得感悟

诗歌语言不同于日常口语,也不同于普通的散文化的语言,而表现出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人们常提及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好,好在形象,生动:把春风吹拂、草绿花开、一派生机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绿”字中含蓄着诗人对春天来到的欣喜之情。所以我在“一词”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上课时,我们在诗歌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话中抽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学生把抽后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六、抓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感情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思想的客观事物。郑敏有过十分精当的比喻,她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块块的预制板。”指出了意象即是诗歌的基本成分这一事实,一首诗也就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意象系统。可以这样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作者要表现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如: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这都是一些客观事物,但入得诗来,注入了作家的感情,则为诗中的意象了,这些意象则象征着特定内容: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被战乱、贫困、苦难所袭的国土和人民,“悲愤的河流”象征着苦难民族、人民的历史等。通过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我们就体味到了诗人的深沉的爱国之情。也看到了一个充满深沉炽热的爱国之情的诗人形象。

七、模仿写诗,学以致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诗歌毕竟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是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讲好一篇诗是一种艺术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独创精神,不断在教学上进行探索、改革,让现代诗歌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

第四篇:幼儿园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方法

2013年幼儿园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方法

一、教学理念

21世纪的孩子,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们聪明、好动、调皮、好探索,不喜欢受老师、成人的束缚。巫山地处重庆边陲,经济较落后,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导致我县留守儿童也较多。留守儿童常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容易孤僻,常有不友好、超正常行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理念势在必行。我们通过参加幼儿国培计划、与各区县园校研讨交流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情况,创新教学理念。以 “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以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尊重、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加强留守儿童的关注关爱,努力营造宽松、和谐、信任的人际环境。按照教学大纲,小红花幼儿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制定特色教研课题,明确班级学期目标并认真实施到位,严格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以“关爱、教育、发展”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突出科学启蒙,寓教于乐,加强礼仪、礼貌方面的引导,适时开展一系列文娱活动,在互动、游戏、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健康的人格形成,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教学经验与方法

1、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个性与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认识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

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尊重儿童的独立个性,尊重幼儿的独特兴趣,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个儿童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2、正确看待儿童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理解、耐心引导孩子的日常性错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认知,得到真正的发展。

3、根据实际,制定班级特色教学计划。让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计划。协助教师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支持和服务教师的个性教学。

4、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教工作能力水平。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我园加强幼教师资培训,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定期开展教学业务调研,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邀请公安、消防、卫生系统专业人员进行讲座,更新知识和观念,帮助教师们转换观念、提高技能。

5、开展兴趣教学,培养良好习惯。我们针对幼儿喜欢简单重复的特点,尽量从生活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具体真实的生活情景,改编、创编了一些简单、重复而有趣味的儿歌,并在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使语言同时成为幼儿的学习工具,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卫生、生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1)品德培养:为了激发幼儿的爱心,利用《好娃娃》

这首儿歌让幼儿学会关心长辈。“爷爷奶奶年纪大,头发白花花,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搬凳坐,我给奶奶倒杯茶,爷爷奶奶齐声把我夸!”孩子们根据儿歌的内容创编动作,很快就记住了儿歌内容,灌输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2)生活习惯培养。利用儿歌《摇呀摇》帮助幼儿。“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小花被,盖盖好,两只小手放放好;闭眼睛,轻轻拍,娃娃不少也不闹。”儿歌以拟人化的口吻,明确了幼儿自己睡觉时该做什么。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卫生习惯培养。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利用儿歌《洗手歌》来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卷袖子,洗小手,自来水,细细流。左手搓,右手搓,细菌无处躲。手心搓,手背搓,看看谁的小手最干净。”为幼儿每次洗手的时候,哼着《洗手歌》,按照儿歌的内容步骤洗手,久而久之,幼儿养成了勤洗手良好的卫生习惯。

(4)学习习惯培养。我们注意对幼儿学习习惯的指导,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学好样》这首儿歌就引导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幼儿在重复念儿歌的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如何走、如何坐、如何唱,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坚实基础。

6、启动爱心教育 开展各项活动。我们从情感入手,启

动 “爱心”的教育活动,结合“教师节”、“儿童节”、“元旦节”广泛开展各位文娱主题活动,幼儿亲身参与活动,组织、准备、承担角色,激发了幼儿关爱、互助的情感,幼儿的自制力、自信心等得到培养和锻练,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7、优化硬件,树立整体环境观。除了创建平等、宽松的心理氛围以外,努力创建安全、和谐、开放的的整体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其它电教手段,为幼儿提供更为立体、全面的信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8、加强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的因素。通过每日电话追踪,每周板报,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幼儿教育科学方式,强化安全、疾病预防等的科普,不断培养、巩固、发展家园共育机制。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日

第五篇:初级钢琴教学理念和方法

广州爱乐初级钢琴教学理念和方法

2009-12-26 01:49:22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317

次 评论:0条

爱乐钢琴教学理念及方法---钢琴基础教学内容

首先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及手型,然后是对手指技巧演奏方法的学习。具体包括如下:

一、落指:落指是以手臂自然重量放松弹奏的重力来训练手指支撑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学习钢琴弹奏的第一课。具体的落指练习时间则要根据学生手指的支撑站立能力是否切实的培养起来为准。入门阶段要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全过程中,采用爱乐八字方法最有效:“听、看、唱、数,慢、松、拱、抬。”让学员能辨别好的声音。

二、非连奏发:要有结实清晰的声音,主要靠指掌关节的挥动,并且拱好手型。

三、小连线: 二音连线、三音连线、四音连线、五音连线等等,首先二音连线的弹奏要领——第一个音:力往下、声音弹深、声音较强、声音较长、垂直用力;第二个音:力往上、声音较浅、声音较弱、尾音较短、横向用力(手要勾)。三音连线及多音连线的口诀:

三音连线:落—连—提

四音连线:落—连—连—提 五音连线:落—连—连—连—提

以此类推„„

四、跳音:由于音乐作品特性不同的要求,产生出演奏技法不同的各种跳音奏法。如:手指跳音(活泼明快,轻盈流畅);手腕跳音(明亮轻盈,晶莹剔透);肘部跳音(结实有力,挺拔干脆);大臂跳音(结实强壮,浑厚宏亮)。虽然跳音有多样的一面,但清脆、明亮、集中而富有弹性是跳音演奏的基本特性。它的弹奏要点是:

1、指尖牢,坚而富有弹性;

2、指触面小,3、触键快,离键快

4、力量向上,贴键演奏,配合第一关节“拔键”的动作,可使声音集中富有弹性。

五、歌唱性奏法:从声音效果到触键方式与非连奏的奏法恰好相反。它对手指头触键方式的要求不是暴发性的快速挥动,而是训练有素的缓慢触摸,其触键要点是:

1、手躺下来

2、指肚触键

3、贴键演奏

4、横向用力

5、缓速触键

6、臂重转移

六、并且还要注意在歌唱性奏法中的段落层次(力度的设计)、句子语气、音乐方向、左右手层次、音与音之间的张力等等。

七、在各阶段运用好爱乐的教学理念:

八字方法:听看唱数,慢松拱抬。

三个注重:注重基础,注重声音,注重音乐表现。

三句秘诀:慢练,照谱练,分手练。

七句要求:小心翼翼,精雕细刻;感悟优美,歌唱流畅;外柔内刚,层次清楚;

强而不硬,弱而不虚;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想象丰富,热血沸腾;

燃烧激情,震撼心灵!

下载大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装饰基础教学理念与方法探议

    装饰基础教学理念与方法探议 摘 要: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装饰基础课是向专业设计过渡型的课程。在了解时代特征,对现代设计教学经验进行比较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如何取得良好的......

    教学思想与理念

    教学思想与理念 本着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不断的外显中去内化知识,......

    大学语文与写作

    一、 哲学概说 1、中国古代无哲学学科,哲意为“智” 2、哲学源自19世纪日本人翻译自希腊,而“哲”文化则与人类文明并进,大于文字时期。 3、 基本问题: (1)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人类认......

    我与大学语文

    我与大学语文 说起语文,像每一个中华子孙一样,从咿呀学语起,我就开始学着去接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从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开始,从每一组或同义或同音的词组开始,从每一句可能有着......

    对照企业培训的理念与方法

    对照企业培训的理念与方法,分析比较传统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差异。一、企业培训的目的、理念与方法企业培训是指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

    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

    《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心得体会 灌水中学 曲 爽 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 暑假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一书,对于高效课堂的理解更深一层。......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4】

    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宋华 摘要:本文从学校教育中独立设置语文学科的意义着手,首先对素质与素质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语文教学的本......

    与专业结合 改革“大学语文”教学

    与专业结合 改革“大学语文”教学——以职业学院商务贸易类专业为例------------------发表日期:2008年12月6日出处:科技经济市场 2007/06作者: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卫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