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中国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
(2017年12月30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部署要求,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根据宪法和法律有关规定,现就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宪法和法律,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并负有管理职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有国有资产监督职责。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是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手段。
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国有资产立法和监督,企业国有资产法颁布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制度初步建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就国有资产管理听取国务院专项工作报告,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有所加强。国务院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产权日益明晰,国有资产管理机制逐步理顺,会计统计等基础工作显著加强。但也要看到,这项工作程序不够规范,内容覆盖不够完整,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有待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是党中央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党和国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基础工作,符合宪法和法律有关规定,符合人民群众期待,对于增加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度、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公信力,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管好人民共同财富、加强人大依法履职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立健全全面规范的国务院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加强人大和全社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使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人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资产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治国。贯彻实施宪法和监督法、预算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报告、依法监督,严格依照法定权限,遵循法定程序,实现正确监督、有效监督。
——坚持问题导向。从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入手,着力解决国有资产底数不够清楚、管理不够公开透明、人大监督所需信息不够充分和监督不够有力等突出问题。
——坚持稳步推进。以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分类施策,区分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不同情况,逐步扩大报告范围、充实报告内容,实现全口径、全覆盖,不断提高监督实效,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三、报告方式和重点
国务院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依法由国务院负责同志进行报告,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报告。
(一)明确报告方式。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年度报告采取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报告全面反映各类国有资产基本情况,专项报告分别反映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等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各类国有资产报告要汇总反映全国情况。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以中央本级情况为重点。在每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届末年份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书面综合报告并口头报告;其他年份在提交书面综合报告的同时就1个专项情况进行口头报告。
(二)突出报告重点。根据各类国有资产性质和管理目标,确定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重点。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重点是:总体资产负债,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风险控制,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境外投资形成的资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等情况。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重点是:资产负债总量,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实施,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效益,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情况。国有自然资源报告重点是:自然资源总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重大制度建设,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情况。
(三)提高报告质量。国务院要采取有力措施,科学、准确、及时掌握境内外国有资产基本情况,切实摸清家底。要建立健全全国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制度,依法明确和规范报告范围、分类、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要求,将本地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国务院汇总,国务院编写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国有资产会计处理,制定完善相关统计制度,确保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国有资产报告结果完整、真实、可靠、可核查。加快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组织开展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和评估确认,统一方法、统一要求,建立全口径国有资产数据库。建立全口径国有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相关部门单位互联互通,全面完整反映各类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效益等基本情况。
四、审议程序和重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监督法、预算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把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审议,推进公开透明,实行全方位监督。
(一)审议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前,组织开展视察或者专题调研,并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收集整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交由国务院研究并在报告中作出回应。国务院的报告应按规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举行20日前提交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在会议举行10日前将修改后报告送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时,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审议报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将审议意见送国务院研究处理。国务院要坚持问题导向,将审议意见分解细化到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和整改,要健全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在6个月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研究处理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整改和问责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视情况需要可以综合运用专题询问、质询和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必要时可依法作出决议。国务院应当在决议规定期限内,将执行决议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审议重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开展国有资产监督时,应侧重以下方面:(1)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国有资产重大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情况;(2)有关法律实施情况;(3)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审议意见和决议落实情况;(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落实党中央有关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情况;(5)国有资本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撑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等情况;(6)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国有资产处置以及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情况;(7)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8)有关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9)其他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重要情况。
(三)推进公开透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监督法等法律规定,及时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及审议意见,国务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全国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保密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的内容除外)。审议报告和有关视察、调研等活动,可以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回应社会关切。
(四)建立健全人大国有资产报告监督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要与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紧密衔接,特别是要与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决算、部门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相结合,条件具备时与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监督工作相结合,建立起多层次多角度、既相互分工又有机衔接的人大国有资产报告和监督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地方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指导。县级以上地方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
五、组织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要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规范化程序化。
(一)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国务院根据报告需要确定年度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起草负责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准确、完整提供其管理的国有资产现状及管理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要健全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依照法定程序组织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做好相关工作。
(二)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按职责分工,负责与国务院相关部门就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具体工作进行沟通协调,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国有资产监督提供服务保障。国务院相关部门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及时总结完善。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不断健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
第二篇:建设新中国
建设新中国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当这首歌的歌声激荡在祖国的蓝天时,我不由得心潮澎湃,神采飞扬,虽然我不曾专门学过,但我却会唱,因为我的心声与歌声产生了共鸣,更因为我也是龙的传人。
每当东方放出了鱼肚色,大地刚刚醒来之时,一队队少先队员,一排排青少年聚集在五星红旗下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随着那激越的歌声,我仿佛看到祖国儿女沸腾的热血,那跳动着的火红的心房。中国红是祖国的庄严与尊贵,我爱祖国,我爱祖国这鲜艳而又庄严的红色。每当红日冉冉升起,在那红色笼罩下的绿色大地——墨绿的大山,青绿的草原,碧绿的湖泊小溪,绿的是那样浓郁,那样秀丽,站在这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大地上,心中有一种汹涌的力量在冲击着我的心田,催我奋发向上,去努力,去创造,去开拓。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这浓郁而又秀丽的绿色。
晴空万里,当天空一片蔚蓝时,祖国向每一个中华儿女伸出自己的臂膀,敞开博大的胸怀,让她的儿女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干。“巡天遥看一千何”,英雄儿女杨利伟第一个登上太空,实现了千年飞天的梦想。“天宫”在太空巡游,“嫦娥”与广寒宫接吻。在人们欢呼之际,我的心中又迸发出那同一个声音: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这深沉而又神秘的蓝色。
然而,并不是每天的天空都是一片碧蓝,它有雪花纷飞,也有阴雨蒙蒙。当天空降下了铅灰色的帷幕,祖国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孩子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历史上的劫难,也不要忘记我们因发展而埋下的祸根,更不要忘记祖国虽然已初步摆脱了极贫极弱,但那些所谓的“民主战士”正虎视眈眈伺机造乱。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给予我们警策的灰色。
孩提时代,我只知道尽情地游戏,尽情地欢笑,尽情地依偎,随着跨入初中的那一天开始,通过学习《语文》、《思想品德》、《历史》------,我不由得不陷入深思,一种新的感情在心中悄悄生长,妈妈给了我生命,是为了让我分享前辈们创造的红日、蓝天、绿地,还是要我们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满足时停滞不前的表现,而奋斗是自己终生努力的方向。今天的我们学知识长本领,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今天我们明事理长见识,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坚强战士鲁迅的“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从我做起,振兴中华”建设新中国创造新辉煌,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祖国人民对我们充满了期盼,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的擦亮眼”,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任重道远,我们站在五星红旗下,向祖国庄严宣誓: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一天并不遥远!
第三篇:建设新中国征文
建设幸福中国
高二(8)班 张修贤 指导老师 常宝泉
在2012年这个春光明媚的春天里,中国政治生活里的一件大事——“两会”召开了。2012年的“两会”成为了幸福中国的新起点。
要想建设幸福中国,就得知道幸福是什么?
幸福有很多种说法,拥有美好的家庭是幸福,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拥有愉快的感受是幸福。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幸福是每个人的共同目标。
每个人的幸福并不都是一成不变的。常常是得到了幸福,又希望得到更大的幸福。
建设我们的“幸福中国”是中华儿女最殷切的希望,但是建设“幸福中国”并不是喊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的付出劳动。
其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当你静静感受身边发生的一切,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幸福的事,例如:“两免一补”使我们的学习和健康得到了保障;“校园建设”使我们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想着想着,突然感觉这就是幸福,这种幸福来自国家、社会、亲人、朋友以及周边所有爱我们的人!假如,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没有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没有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没有老师的辛劳和努力,没有建筑工人的汗水和劳动……我们的幸福只是空中楼阁,我们的幸福只会成为心中一个遥远的梦想。
幸福更是一个心灵深处最美妙的感受,它短暂却又瞬息万变,它寻找不到却又随处可见。
建设幸福中国,既要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行动,更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在追求和建设国家幸福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国富民强的百年梦想,为了让亿万百姓满怀希望的奔向小康社会,我国不仅胜利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还提出了“民生是幸福生活的保障”。从此,中华人民幸福起来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得不再次放大“民生”,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人民的“幸福”。这就是说,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而这绝不再是权宜之计了。我们希望“幸福中国”是:人人都有适应自身发展的工作,家家收入都在增加,处处都有好环境,个个都有健康身体;老百姓不再为住房愁,不再为养老愁,不再为看不起病愁,也不再为孩子上中小学、幼儿园愁。人民是“幸福中国”的主人。建设“幸福中国”,就是要让“幸福中国”的主人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建设我们的幸福中国吧!
达芬奇有一句这样的名言: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也许,只有那成千上万的农民了解最深吧!人们常把农民说做没有素质,却可曾知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米饭、蔬菜,都是他们一双手种出来的啊!我们可曾知他们的汗水浸湿了衣裳,得到的却只是一小叠报酬呢?虽然这样,他们却仍然很幸福,因为他们为人民作出了贡献。
其实,幸福很简单,不需要那样举一大堆数字来说明,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且不辜负所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幸福了,只有你幸福了,国家才可以幸福,以为只有一小片一小片土地,一个一个人,才可以汇成一个国家啊。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正是幸福生活的建设者和开拓者。首先,我们要好好学习,只要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我们才有实质力量,其次,在生活上勤劳朴素,做事一丝不苟,更要提高自身修养,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才能肩负起建设幸福中国的重任,创造美好未来!今日莘莘子学,明日国家栋梁。让我们胸怀大志,敢于拼搏,为成就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吧!让我们坚定信念,执着追求,为振兴中华,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读书!点评:作文紧紧扣住“建设幸福中国”这个主题,层次清晰,内容详实,引用得当,作文以小见大,让人们真切的看到祖国的日新月异,让人在祖国的变化中真切感到幸福,享受幸福。
指导老师:常宝泉 联系电话:***
第四篇:五位一体和建设美丽新中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前进号角。“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继往开来的崭新篇章
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奋进中拓展;壮丽的篇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续写。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尝试,到逐渐深化,最终趋于完善的过程。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何进行总体布局,是一个重大战略课题。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奠基者,不仅领导中国人民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集中体现在提出了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把建设“四个现代化”、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确立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邓小平在设计“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总体布局的概念,明确了“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的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方针。党的十五大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标志着“三位一体”总布局的初步形成。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政治文明”的科学命题,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总布局更加明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相继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中央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生态文明建设这个薄弱环节。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胡锦涛同志在“7·23”重要讲话中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加以阐述和部署,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
一次拓展就是一种探索接力,一次拓展就是一次理论跨越。从“四个现代化”“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丰富和完善。
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历史的风雨中走来,在时代的潮流中前行,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科学发展观在精神内核上高度契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真正落实:强调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发展”的第一要义;强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强调要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协调,统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顺应世界“绿色文明”发展潮流的历史进步。当今世界,绿色文明、低碳经济、清洁发展已成为潮流和模式,世界各国都在寻求金融危机之后向何处去的答案,希望依靠绿色文明,实现“弯道超车”,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中拔得头筹。从“人定胜天”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五位一体”总布局成功超越了“黄色文明”“黑色文明”,是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是党的先进性在解决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上的实践性提升,是我们党对更高级形态人类文明模式的主动探索和科学实践。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庄严回应。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中国发展的选项,强大富裕了却付出环境恶化的代价,同样不是人们的希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保生态”,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态权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的新期待。“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断满足人民生态需求,对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做出了庄严回应,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进一步拓展。
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布局是规律,是路径,也是指向。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五大建设互为条件、缺一不可,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经济建设是根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物质基础。“治国之实,本于财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政治建设是保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政治保证。“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只有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始终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文化建设是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社会建设是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发展载体。“万物并生,天人合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改革创新的路径抉择
一条新的时代之路已经铺就,一部新的历史篇章开始谱写。身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前行在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征程中,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奋发有为地实施“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伟大战略。
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科学发展观以其对时代风云的准确把握、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领域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统筹推进“五位
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尽管我们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途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站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战略高度,以宏大视野和创新精神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伟大事业推进伟大工程,以伟大工程支撑伟大事业,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起前行,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建设新中国的读后感(定稿)
建设新中国的读后感
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我知道幸福中国是指: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接力棒上,刻写了这明了的文字: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能“不花钱,有学上”,这对所有农村的孩子,下岗职工的孩子,是一件多么大的喜事呀!以前这些孩子都怕听到“学费”两个字。“学费”就是卖家里的粮食、鸡蛋、老母鸡。不得已还要辍学,离开心爱的学校,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外出打工。现在国家实行“三免一补”的好政策,小学阶段国家免出课本费,杂费和文具费等,让每一位孩子有学上,痛苦的小鱼变成了快乐幸福的小鱼。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把“看病难,看病贵”,老百姓反映最激烈的问题解决掉。现在90%以上的城乡人口有了基本医疗费保障,这些都让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我们小学生每年只需交20元钱医保费,生病住院也有了保障。
这两天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幸福是朴实的,是琐碎的,但它却看得见,摸得着,我为生活在中国而感到幸福。
祖国,是无数孩子的妈妈,每个人都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成长。现在,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在一个环境特好的学校里学习。这一切,又是谁给我们的呀?是的,是咱们的祖国——中国。
一个幸福的家庭,每一天都充满着欢笑,没有争吵,没有忧愁。祖国给了我一个幸福和快乐的家,我在家过得非常开心。
在节假日时,爸爸妈妈总会带着我和弟弟到外边玩耍:到美丽的环城湖边散步、到游乐园玩游戏、到公园里那宽阔的草坪上放风筝、到超市买各种食品、文具等等。
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我都在美丽的校园里渡过,那是多么快乐的日子!在学校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能交到知心的朋友,能与小伙伴快乐游戏。不必为学杂费发愁,不必因繁重的作业而苦恼;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季有空调为伴,多媒体教室里我们可以享受现代化教学的美感,图书室众多图书让我们尽情地在知识海洋里遨游 ……
是的,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我多么幸运!因为,我生活在一个伟大的祖国里,祖国带给我一个幸福的家,一个欢乐无比的学校,每天都过着高兴、愉快的日子。我就是在如此伟大祖国的怀抱里健康、幸福、茁壮地成长!我更愿意与中华儿女一起建设更加幸福的中国。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转载自百分网http://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