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精选)

时间:2019-05-12 11:5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精选)》。

第一篇: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精选)

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 基础课教学部 张勇

摘 要: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 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从人性的特征出发,试从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来阐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生命教育 自然生命 精神生命 社会生命 生命教育是自然生命的教育

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和地球上其他有生命的动物一样,人的生命首先具有自然属性,而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生命特征必然遵循生命的规律,都必然会经历从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理解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就要树立健康的理念,要遵循人的生理规律,爱惜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要爱护我们人类的家园,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的人都是唯一的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我特征的生命,任何其他的生命都不可替代。同时,每个人在生命的过程中都会逐渐地感受到生命的脉搏在跳动,生命的力量在释放,逐渐地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何时思考生命的问题却是因人而异的。因此,生命教育的实现基础和出发点就要从唤起生命意识的教育开始。

1.1 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意识就是活着的每个个体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有了对生命本质的清楚认识,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人类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类生物的生命是必然的,但作为每一个鲜活而各异的生命个体却是偶然的,恰如一粒尘埃,但生命的意识恰恰要通过个体的感知才存在,这让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命都必然怀有对生命的感激和尊敬,进而产生极大的敬畏之情。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生命应该具有公平性,在意识到自我生命的珍贵性的同时,也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存在的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进而珍惜生命就要热爱每一个存在的生命。1.2 死亡意识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就一定要涉及到死亡意识的教育。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是任何生命都不可避免的,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要意识到生命的诞生既是伟大而神圣的,也是渺小和脆弱的,和浩瀚无限的宇宙相比,人的生命不过如流星般划过而短暂。由于人类生存的环境还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比如交通、饮食、战争、冲突、犯罪等等各种危险因素的出现都会轻易地导致生命的离去,只有很好地理解了死亡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也正是死亡的存在才凸显出生命的有限性和生命的不可逆性,才更加体现出生命的宝贵。2 生命教育是精神生命的教育

人的生命不仅仅是生理性的自然生命,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命。人的生命最高价值就在于人是真正的精神动物,这是人和其他任何生命的本质区别。人具有意识,具有主体能动性。它是人战胜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源泉。人的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的升华,人的精神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生命意义引领下生命情感、意志和理性的综合,意义是精神的核心、统帅。有意义引导的生命能在追求意义的人生历程中形成丰沛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牢固的信念和理性的精神,因此,精神生命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2.1 情感教育

人具有丰富的情感,情感是人的精神生命中的重要内容,是人的生命力量的真正体现,因此,情感是生命的重要内涵。身体只是生命的工具,是完成人生事业的必备条件,而精神才是生命的主宰,真正体现生命的价值。要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教育,它可以引人振奋,昂扬向上,幸福的人生离不开积极正向的生命情感。2.2 幸福观教育

尽管人人对幸福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幸福却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状态,人之所以拥有美好的精神生命,就在于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没有对幸福的追求,就没有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但同时,幸福又是一种具有主观性的感受,是一种生命历程中的体验,几乎总是和欲望、快乐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正确的幸福观不是以满足自我的欲望的实现为目标,而是要更多的体现出和谐的状态,不仅是自我的和谐,更是自己和他人的和谐,自己和社会的和谐以及自己和自然的和谐。2.3 挫折观教育

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次旅行,一路上总会遭遇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不仅会经历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时候,也会经历狂风暴雨,寒冷彻骨的时候,挫折总是不可避免,世间的万物总是有它的对立面,要学会换个角度思维。挫折尽管会让人失落痛苦悲 伤,但正如古语所说“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能够让人清醒,能够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要培养乐观宽容的心态对待一切事情,正如一位成功的影星所说“我要感谢所有的人和事,包括那些打击我为难我诽谤我的人,没有你们的刺激,我还站不到今天这个领奖台上”。生命教育是社会生命的教育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每个具有生命特征的个体人组成了社会,社会离不开人,同样,人也离不开社会。每个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必然具有社会生命的存在。人的社会生命是实现人之生命价值的根本,价值体现的是一种意义关系,人活着不仅仅是只为自己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而活,最终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是人的社会生命,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3.1 责任意识教育

人应具有责任意识,这是基于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人具有主体能动性,马克思认为,人能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是人高于其它动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正是人能把自己的生命活动作为客体加以认识和改造,使其自身成为全面发展的主体。也就是人首先具有主体意识,进而上升为责任意识。责任意识不仅体现在对自我生命成长的关心,更主要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热情和关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离不开国家的怀抱,要具有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3.2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和感恩。感恩意识体现的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无比热爱和珍惜,更是对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要感恩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感恩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如果每个人都能永怀感恩之心,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和谐而完美的。

参考文献

[1] 刘济良,等.生命的沉思(第1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2] 王北生,等.生命的畅想(第1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3] 刘慧.生命德育论(第1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4](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第2版)[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3.

第二篇:企业文化内涵之我见

企业文化内涵之我见

近段时间,学习了企业文化了第一章,让我初步了解到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课堂老师的讲解与说明,让我明白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者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选择的、以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为特点的、以实现企业和员工生存发展双赢为目标的、管理者认同并推行、全员遵照执行的一种管理模式。而从文化学意义上来分析企业文化,则可以了解到它是一种管理模式稳定地存在一段时间后所形成的文化氛围。

据我查询资料了解,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偏差。第一,外在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一句话或几个词,不是内在本质内容的全部;第二,企业文化中实际存在的糟粕是肯定不会出现在外在表现形式中的;第三,外在表现形式通常比较稳定,不会频繁更改,企业文化的本质内容却因各种因素的时刻变化而处在时刻变化之中。

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

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我认为,企业文化的真义是价值观,企业上下对此种价值观的认同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思维、一种习惯、一种态度。企业制度是一种硬手段,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手段,它使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之中用相同的价值观看待世界。企业文化更像一条纽带,它引领企业上下向着共同的目标奋发!

了解企业文化,我认为对企业的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不论什么样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的灵魂和形象,是一个企业人员自身的魅力.同时是一个企业的战斗力,它是与企业的管理者有关,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企业文化的真义是一种价值观,员工有了价值观,同时也就有了归宿感,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也就有了成就感,这样的企业一定会在世界上有自我的天地.企业要做强做大,企业文化就企业的DNA,就是战斗力.像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才不会败北。这便是我学习了企业文化得到的些许体会的总结。

第三篇:小学生珍爱生命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珍爱生命教育之我见

于集明德小学

胡广田

[ 内容提要 ]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

”这是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的话。儿童品德 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

为人的生命

(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生命主体,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从而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然而,由于

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忽视了教育的这一初衷,学校的德育现状存在着许多

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堂教学上、师生关系上、班级管理上

在教育教学中有些教育者常常忽视学生生命教育,这是违背教育原则 的。在教育上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儿童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事

件及问题为依据,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关注

学生生命的发展。注重引导和激励,使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

发展。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结合起

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一)关注学生生命的需要

(1)设立“心灵对话”平台,了解学生生命需要

(2)美化环境语,创设高雅的校园氛围

(二)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

(1)

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创设宽松氛围

(2)

关注生命的个性,要进行多元沟通

(3)

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

(1)

关注生命的发展,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2)

关注生命的发展,提炼儿童生命中的故事[ 关键词 ]

小学生

珍爱生命

教育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新课程明确要

求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

标,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生命主体,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

位学生,从而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

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忽视了

教育的这一初衷,学校的德育现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堂教学上,传统的“三中心”观念主导着我们的教育行为,主宰

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生理需要、情感需要,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关注得太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把教学当作是知识的授受过程,只为应付考试而教学,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忽略了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课堂显得机械刻板、沉闷单调,缺乏

生命活力和乐趣。、师生关系上,教师把学生当作一种监管对象,学生稍有“放纵”行

为,教师便不给他好脸色看,不给他台阶下,轻则训斥,重则罚抄作业等,让他内心有所震撼。师生之间缺乏情感沟通与交流,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授

受关系”

。师生关系的疏离和单一化,造成了学生不思进取,对学校、教师、学习的冷漠态度,甚至有抵触、逆反的心理。

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受到压抑,学生生命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上,我们往往注重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缺乏行之有

效的、生动活泼的管理方式,而靠班主任的威严征服、压倒学生。教师不去

思考如何去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成长,总是习惯于搞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所谓的班队活动仅限于写字比赛、画画比赛,或者只是一些关于学习方面和

纪律方面的说教,有的甚至干脆上语文或数学课,剥夺了学生的诸多需要,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枯燥乏味,以至产生厌学、恨学。

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学

生把学习当作是学校、父母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是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

有的学生便出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现象。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象,我们在教育上采取相应的

策略,以儿童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为依据,敏感地捕

捉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

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注重引导和激励,使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关注学生生命的需要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这样的几种需要:

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必

将创造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为

本、因材施教?关注生命的需要,是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首要条件。

(1)设立“心灵对话”平台,了解学生生命需要

在班内或开设“知心信箱”,或设立“悄悄话专栏”,或通过日记形式,设立教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教师经常以谈心、故事暗示、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

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疏导工作。以“心灵对话”为平台,进行有关心理问题的诊治与疏通,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解决心中烦恼。经常与家长取

得联系,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减少“问题孩子”产生的机率,促使他们

健康地成长。

通过设立“心灵对话”平台,使教师亲近学生主体的生命需要,包括生

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从而使教育融入学生心田,激发

“自我实现”的强烈内驱力。

(2)美化环境语,创设高雅的校园氛围

关注儿童在生活中所发出的声音,解放他们的嘴、手,让他们尽情地表

白,我们才能找到儿童需要什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古语说得好:

“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良好品德的形成也一样需要一

个良好的生活氛围。

校园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情趣高雅的德育氛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感召”、“净化”

和“制衡”的作用。

儿童喜欢的学习环境应该是触手可及、举目可视的,应该有自己的参与,有

自己的影子,这样的德育氛围才能引起儿童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于是,“红领巾广播”开播了;校园的板报上有学生的佳作;花草树木上有

学生自制的小标语;走廊上有学生精制的垃圾桶;墙报上有学生可爱的作

品„„我们还在校园的走廊上张贴图画,为学生提供榜样,提供的榜样是可

敬、可亲、可信的,并具有权威性、真实性、感染力,使学生能发现自己与

榜样之间的差距,引导他们向往榜样,仿效榜样,推动他们把榜样的实行当

作自己的典范,促使他们将榜样的精神内化为自己行为,朝着自己的人生目

标努力着。

(二)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

学生的个性是丰富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

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

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自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

走向开放,由内向走向开朗。

(1)

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创设宽松氛围

宽松的氛围,是个性自由流淌的小溪,是个性自由穿透的阳光,是个性

自由翱翔的天空。教师任何时候的严厉训斥、冷嘲热讽,都只会扼杀一个个创 造的萌芽,使学生丧失表现的信心和勇气,无故地产生自责和恐惧心理,使 个性发展陷入依赖、封锁、禁闭的尴尬境地。相反,教师对学生亲切的交谈、信任的注视、宽容的微笑,以及融入尊重、关爱的举手投足,都可以构成一 种宽松的教育氛围,置身于这种氛围,才能产生“如沐春风”的愉悦享受,使自己的个性彰显光彩。(2)关注生命的个性,要进行多元沟通 个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沟通,学生的个性必须在沟通中得以协调。教育 应走出“自我封闭”,拓展沟通交流的时空,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努力与家庭、社区建立多元沟通机制。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的 直接影响,身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有义务、有责任担起家庭教育的 重任,了解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帮 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广播学校等,向家长宣传家教的经验,介绍家长的家教体会,使家长相互学习,改变教育 观念,沟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整体联动教育网络,学 校要与社区联系,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服务,营造更为广阔的教育空 间,引领学生在合作中发展个性,在为社区服务的体验中健全个性、完善个 性。(3)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 功。我们努力创设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水平、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特长培养等方面都满怀信心地去进取,让学生有发展 个性的机遇,有成功的体验。我们采取举办学生个性特长展示的方法,开辟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等学校个性展示 擂台和班级个性展示擂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达到弘扬个性、实现 自我的目的。(三)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 关注生命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关注生命的和 谐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做事的同时,绝不能忽视 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1 关注生命的发展,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个体身心健康的成长离不开挫折,在一定条件下适度的紧张和必要的压 力对提高机体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有益的,挫折能促使个体分析挫折情境 及造成挫折的内外因,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展自己。现在的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的坏习惯,遇到挫折便以 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痛不欲生。为此,我们适当地设置一些挫折情 境磨练学生。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学生周围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 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在学生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我们给予鼓励,在学生陷入挫折情境而不能自拔时,我们给予信心和帮助。受挫的经历会让 学生更加成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自信、更稳健、更长远。2 关注生命的发展,提炼儿童生命中的故事 “生活即教育”,德育课堂应是一个开放的、没有时空界限的生活课堂。新课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及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自编教材,提炼儿童生活中一些典型的、反映儿童思 想面貌的小故事,将是很好的教材。我们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去捕捉儿童生 命中细小的浪花,不断地满足儿童生命发展的需要。(1)收集中外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有着脍炙人口的传统美德故事,与孩子们一 起收集,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从中感受美德、陶冶情操,对学生终身受益。(2)建立“我的故事小档案” 将学生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采用简洁有效的手段整理 个人生活小袋,或由学生自己写,或由老师写,及时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点点滴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3)进行讲故事比赛 利用班队活动课,将学生平时收集的、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德故事讲 给大家听,用故事来教育学生,鼓励自己,发展自己。总之,我们善于捕捉儿童生命中的浪花,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生命,走进 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培养,使学生初步享有一个完整、愉悦的人生,珍视自己的生命,憧憬自己的未来。主要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儿童心理学》 《陶行知现代教育文献》

自由翱翔的天空。教师任何时候的严厉训斥、冷嘲热讽,都只会扼杀一个个创 造的萌芽,使学生丧失表现的信心和勇气,无故地产生自责和恐惧心理,使 个性发展陷入依赖、封锁、禁闭的尴尬境地。相反,教师对学生亲切的交谈、信任的注视、宽容的微笑,以及融入尊重、关爱的举手投足,都可以构成一 种宽松的教育氛围,置身于这种氛围,才能产生“如沐春风”的愉悦享受,使自己的个性彰显光彩。(2)关注生命的个性,要进行多元沟通 个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沟通,学生的个性必须在沟通中得以协调。教育 应走出“自我封闭”,拓展沟通交流的时空,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努力与家庭、社区建立多元沟通机制。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的 直接影响,身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有义务、有责任担起家庭教育的 重任,了解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帮 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广播学校等,向家长宣传家教的经验,介绍家长的家教体会,使家长相互学习,改变教育 观念,沟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整体联动教育网络,学 校要与社区联系,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服务,营造更为广阔的教育空 间,引领学生在合作中发展个性,在为社区服务的体验中健全个性、完善个 性。(3)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 功。我们努力创设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水平、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特长培养等方面都满怀信心地去进取,让学生有发展 个性的机遇,有成功的体验。我们采取举办学生个性特长展示

第四篇: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教学

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教學 鄭石岩* 生命教育的旨意,在於教導人珍惜生命,開展生涯,實現生活,豐富人生,並發現生命的意義。

人因為生命教育的薰陶,而變得有愛心和智慧,自我功能提升,生活的興致和品質提高,社會適應良好,從而有個幸福成功的人生。

生命教育在於協助人與人之間的了解、互愛與尊重。它對於社會的安定,文化的提升,經濟的發展,以及民主素養的提升,具有正面的作用。

教育的重心應該是生命教育。學校所教的內容,家庭所教導的待人接物,無一不是培養學生認識生命,發展潛能,締造幸福的人生,開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於是,就廣義來看,所有的教育都是生命教育。就狹義言,生命教育在於陶冶個人珍惜生命,開展生涯、實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生命教育包涵甚廣,然而無論那一階段的教育,都沒有生命教育這門課;也沒有一門課可以單獨把生命中最重要的態度、能力和觀念作完整的傳授。於是,它注定要交給每一位老師,採用融入式教學,在平常課堂上進行啟發、體驗、探索和陶冶。

於是生命教育需要一個重心或主題,否則就容易流於空泛,甚至被其他教育主題取代。自從教育部於二000年推動生命教育以來,許多中小學校,把環保教育、兩性平等(或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等等,都列入生命教育,這當然有其道理。不過,這一來生命教育的主題模糊了。相對的,生命教育的教學和陶冶,就有被忽視的危險。當然,環保、兩性、法治、人權都應受重視,且應持續地推動。不過,如果把這些教學內涵,納入生命教育裡,不但疊床架屋,彼此效果不彰,生命教育就會在「我們都在推動」的含糊籠統中被疏忽。於是,生命教育必須有個重心。生命教育的重心

生命教育必須有個明確的教育內涵或重心,教育部因此規劃了十二個主題,供學校教師參考。它包含欣賞生命、做我真好、生於憂患、應變教育與生存教育、敬業樂業、信仰與人生、良心的培養、人活在關係中、能思會辨、生命尊嚴、社會關懷與社會正義、全球倫理與宗教。這些內涵大體已包含生命教育的主要內涵。

不過各級學校學生,身心發展程度不同,生命教育的教材和教學計畫,擬訂不免有困難。而且十二個單元,包容甚多,如果沒有一個理論架構做為主軸,則教師在進行各科融入式教學,學校在擬訂單元教學時,就缺乏貫串全盤的視野。於是,透過課程發展技巧(DACUM)以及,透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驗證,提出生命教育的重心。它包括: ˙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成長。˙生命的實現。˙生命的倫理。

˙生命的興致和快樂。˙生命的意義。

我們可以把這六個重點,視為一座標的橫軸;每一個生命都必須發展這六個基本能力和態度。另一方面,生命教育必須配合學生心智發展的階段和學習能力,才可能把人教好,於是把心智發展的成熟程度,視為座標的縱軸。這一來,生命教育就可以因心智發展階段不同,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教材和教學活動,並兼顧到實用性和現實需要。從而教育部原先規劃的十二個主題,也就自然融入前述生命教育六個重點之中。

此外,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必須視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心智發展的程度來設計,於是我們把它視為一個斜邊。這三條線,正好圍成一個面積,這是生命教育賴以落實的基本範疇,也是生命教育的重心所在。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既已找出它的重心,就得進一步了解其內涵,這樣教學才有著力點,學生的學習始有具體的收獲,茲將六個重點扼要說明如下: 生命的活力

生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面對許多挑戰和調適,因此需要一股強勁的活力。缺乏活力就無法克服困難,展現人生;不能忍受挫折,就會逃避或麻醉自己,造成生命的挫敗。失去活力的人,會顯得退縮、沮喪、憂鬱或自我傷害。現代人生活在快速社會變遷之中,所面臨的是競爭和追求成長。人一旦失去活力,就會產生精神潰敗和自暴自棄的問題。於是培養活力是生命教育的第一個課題。其主要觀念: ˙活力包含精神和身體兩個層面。

˙活力表現出生命的實現、喜悅和創造力。˙活力包括健康、樂觀、耐性和堅毅等因素。˙活力是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培養的。

˙學生透過體驗學習(或經驗學習)較能獲得這方面的能力。

人必須有活力,才能為生存努力。暮氣沉沉、消極悲觀、退卻與僵化等負面的態度,無法振作精神,適應現代生活。教育工作必須以活力的培養為優先,而它的重心是健康、樂觀與堅毅。

培養生命的活力,除了重視身心健康及體育運動之外,應特別重視樂觀思考模式的培養。根據馬丁‧席爾格曼(Martin E.P.Seligman)的研究:樂觀的人在遭遇挫折或逆境時,採取區隔模式思考,悲觀的人則採取擴散模式思考。樂觀與悲觀的思考習慣,往往從父母、師長和同儕的行為中學習而來。生命教育顯然要從身教做起,並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指導。生命的成長

生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從未成熟到成熟,從需要照顧扶持到獨立負責,它的特質是成長。特別是知識與能力方面,更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適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長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結束。

生命必須面對生存環境的不斷改變,所以要不斷學習和成長,才有好的適應能力。為促進生命成長,教學上應注意:

˙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和態度。

˙養成終身學習和隨緣學習的習慣,以適應變遷快速的現代生活。

˙發展良好的自我功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保持良好情緒生活和堅毅的精神力。˙學習人際、合作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成長的重點包括體能、心智功能、人際能力和社會生活等方面。˙主動學習是從模仿、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中建立起來的。

二十一世紀的生活,由於生產方式的快速變遷,知識和技術的半衰期縮短,如果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在職場上勢必面臨被淘汰或失業的危機。生命是一個積極成長的過程,務必隨著時代、潮流和不同年齡階段,作新的學習和成長。生命的實現

人都得實現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生涯路。每個人都是唯一的、獨特的,都注定要依自己的根性因緣(包括體能、性向、興趣和特質),去發展其人生。他不可能變成別人,也不可能抄襲別人;他要接納自己,了解自己,實現自己。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特殊的才能,只要透過明朗化經驗(Crystallizing experience)的教學,就能啟發出它的潛能。心理學家迦納(Howard Gardner)提出八種智慧類型:語言智慧型、音樂智慧型、數理邏輯智慧型、空間關係智慧型、肢體動覺智慧型、人際智慧型、內省智慧型、自然觀察智慧型。每一個類型的人,各有其善長,學習的方式不一樣,生命教育必然要秉持因材施教的觀念。每個人的智能傾向不同,發展潛能互異。生命教育應配合多元智慧的教學,啟發個別潛能,協助孩子開展自己的生涯,讓他們都能走出自我實現之路。在這方面,我們要注意的是: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實現,體驗到實現就能帶來歡喜和滿足。˙每個人所具有的潛能要比想像中多。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發現孩子的長才,協助他走上自我實現。˙肯定孩子的才能,建立自信,孩子才會自愛。˙幫助孩子試探和開展其潛能是教育的核心工作。

˙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和風格不同,教學應考慮這項各別差異的因素。

每一個生命之所以覺得有意義、有價值和有樂趣,是因為它實現了它、展現了它的生活與才華。每一個個體都能活出它自己,做一個有用、有價值的人。人能自我肯定,欣賞生命、珍惜人生,都是從實現中得來的。生命的倫理

生命能生存下去,需要一套規範。我們透過生活的規範來保護生命,維持健康,提升生活效能,與人建立和諧的關係,並透過合作和溝通解決生存問題。倫理可分為: ˙修己倫理:培養刻苦、愛心、求真、平衡、延緩報償、挫折容忍力等等。

˙工作倫理:培養明白事理、廣博的見識、多方面的能力、好的工作習慣、勤奮、責任和毅力。

˙家庭倫理:培養孝順、友愛、禮貌、肯做家事和基本生活態度等等。

˙社會倫理:培養民主的素養、守法的態度、社會正義,對國家的愛與責任等等。˙環保倫理:培養環保的觀念、資源的珍惜和對自然的了解、欣賞與維護。

生命的倫理建立在愛與智的培養。人人都應愛惜生命、欣賞生命;生命來自愛,最後也歸屬於愛。愛的本質是給予,而不是佔有。依照弗洛姆(Eric Fromm)的理論,愛包涵四個基本素質,那就是關懷、負責、尊重和了解。無論那一個因素,都必須以知識和智慧,來判斷其正確性,所以愛也是一種能力。每一種倫理都是一種能力,因為它們要以愛和智作基礎。根據葛拉塞(William Glasser)的說法,倫理習慣較好的人,人際支持及自我價值感較高,他們的社會功能好,心理也比較健康。倫理習慣較好者與人合作學習較佳,參與各類活動多,能力的發展亦較好。生命的興致

生命的存續必須是有興致的,這才活得起勁,活得快樂。有興致的人無論在學業、工作、休閒、與人交往都表現得起勁。生命如果缺乏興致,不免會暮氣沉沉,活得沒有朝氣和快樂。有興致的人精神好,活得愉快,生活也跟著豐富起來。興致高的人願意參與活動,創造更多成就。科學家是在興致中研究,文學和藝術家在興致中創作,企業家在興致中經營發展。興致的高低與個人的主動性、思考方式、創意和情緒有關。長期接受填鴨教學,透過威脅和壓力強制學習;缺乏好奇、探究和主動表現的學習;生活經驗狹隘以及情緒低落等等,都足以造成興致的低落。培養興致的重點是: ˙重視樂觀思考模式的陶冶。

˙培養主動、好奇和探究的興致和習慣。

˙學習多方面的能力,以建立信心和參加各項活動的興致。˙重視情緒教育與心理健康。˙培養欣賞、表達和分享的樂趣。

興致屬於情意範疇,因此在教學上要重視身教和體驗學習。現代人生活壓力過大,情緒健康受到影響,不少人有了情緒困擾,諸如緊張、焦慮、憂鬱、沮喪、怠倦等等,都足以對生活興致構成嚴重威脅。生命的意義 人如果有了活下去的意義、價值和目標,就能承受生活的種種挑戰。所謂「參透為何,就能迎接任何」,生命除了要讓自己活下去之外,同時也在尋找它的意義。心理學家弗蘭克(V.Frankl)認為:「生命一旦有了意義,就能健康的生活下去。生命的目的不只是要去追尋一個意義,而是有了意義之後,才能活得好。」

於是,一個人若能懷抱著崇高希望和意義,就能不斷鼓勵自己、指導自己,走出光明的人生路。另一方面,人在不斷發現新的意義中,生命變得既豐富又光彩。個人所懷抱的意義,正是他的人生觀的來源。因此正確的、崇高的、符合人類理性與感性的價值,能帶來幸福和成功。反之,則造成個人的墮落和挫敗。在這方面要把握的是:

˙每個人都需要一套價值系統:包括對真理的奉獻、對人的服務、對生命的愛與拯救、對美的追尋、對宗教的虔誠、對人生的珍惜等等都是高貴的價值。˙高級宗教的信仰是發現生命意義的重要線索。

˙瀕死經驗(Near death experience)的研究和了解,有助於生命意義的建立。

˙學生對生命意義的領悟,可透過身教、閱讀傳記、參訪及體驗活動等來培養。˙宗教教育是值得現代人重視的,宗教是指高級宗教,而非迷信的宗教。

哲學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對宗教研究的結論,發現宗教信仰對於精神生活的提升,有其一定的作用。茲歸納出以下四點:

˙有形的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前者從後者取得它的主要意義,它的根源是愛與智慧。˙人與更高層精神世界會合,是人生的真正目的。

˙宗教的祈禱和感動,給人實在的經驗;宗教能給人情感的滿足和雄渾的精神力量。˙它能給人一種安全、放心和祥和的性情,並產生自在感。以上這六個生命教育的重心,既可以與教育部所擬十二個單元融和銜接,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及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可循這六項重點,分年級擬定生命教育的融入式課程,藉以發展其教材和教學活動。

心智發展階段與生命教育的實施

生命教育的課程、教材和教學設計,必須配合學生心智發展的程度,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這六個重心,在不同年級心智發展階段,都應提出合適的教學目標、教材和教學活動。生命教育內容,可以由淺而深,隨著學生成長的需要,作適當的安排、增加和深化。艾力克遜(Erikson)的人格發展理論

生命發展的各個階段,各自發展不同心力。每一種心力在開始發展之後,即持續配合新的心力,不斷發展下去。其各階段的發展情形是: ˙發展信任(○至一歲)˙建立自律(一至三歲)˙主動進取(三至六歲)˙勤奮與好奇(六至十二歲)˙自我認同(十二至二十歲)˙創意與親密(二十至三十五)˙生產的中壯年(三十五至六十)˙生命的晚年(六十歲以後)的因素互異,生命教育和教材、教學和學習活動,必須配合人格發展的階段,方能做得好。茲分別說明如次: 發展信任(0-一歲)

1.生命的幸福奠基在信任與安全感上。

2.孩子最需要的是擁抱和哺育、溫暖和祥和,如果沒有得到一定的滿足,會衍生出︰ ˙對世界之不信任而不安,不能與人合作。˙害怕去嘗試,而失去良好的主動性,依賴性很強。˙不敢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從而孤獨,不敢去愛人。3.這段時間,最常有的不當教育是︰ ˙常換媬母,會變得很黏人。˙父母的衝突。˙疏於保護和溫暖。˙過度的哺乳規律訓練。

˙太少文化刺激而影響智力發展。學習自律(一—三歲)

發展其自律(autonomy)的開始,自律得不到好的發展,生命將會是混亂失控的悲劇。˙訓練大小便過苛和受挫,就不容易發展自律。

˙既要適應生活最基本規範,又不能有創傷的矛盾。發展自律的特質

˙獲得獨立性,嘗試〈個人能做什麼〉檢驗其侷限性。

˙學習表達負面情緒,如妒忌、憤怒、攻擊、破壞,並學會控制它。˙發展自律性,將來才能抉擇、拒絕別人要求。˙學習自我控制和應付環境的能力。錯誤的教育是:

˙保護太過、不肯讓孩子活動,不但影響身體平衡,更會使孩子怯弱。˙為孩子做得太多,造成依賴,壓抑孩子的自律性。˙怕孩子受傷害的態度。主動進取(三—六歲)

1.發展主動進取,是一個人成長的動力,也是道德發展和快樂人生的基礎:

˙過度的紀律要求建立Super-ego,會對自然的衝動感到內疚,怕提問題,盲目服從權威。˙不建立Super-ego,會造成忽略他人。

˙發展能力(competence)和主動性(initiation),及發展接受挑戰,的勇氣和信心。˙性別角色的自然形成。2.最容易犯的錯是︰ ˙管得太嚴或放縱不管。˙沒有帶孩子做事。

˙疏於獎勵他主動參與活動。˙缺乏成功的經驗,信心不足。˙羞辱孩子的性別角色。勤奮與好奇(六—十二歲)

發展勤奮和好奇,這種特質是自我實現的資材,透過它才有健康的自尊和生涯發展。˙發展獨特的心理社會任務,是健全發展的關鍵。對物理和社會環境的了解。˙發展個人價值觀和參與社會任務:接受不同的人。˙勤奮振作是指實現有意義的目標︰ a 樂於學習 b 富於好奇

c 聯想與統整新觀念

˙產生信心、自豪和毅力。1.這段時間的教育應注意︰

˙學習、觀察、教孩子主動嘗試及作實驗。˙參與社團、助人(人際互動)。

˙好奇、思考和活化經驗(crystallizing experience)。˙發展助人的活動,如訪問養老院。˙社會責任的教學——計畫教學。˙發展各項能力和成就感。自我認同(十二—二十歲)

1.自我認同完整,心理比較健康,人格發展趨於健全。生命的充實感與生涯實現的基礎因此奠定。愛人的能力、社會的適應、對人生的珍惜,都因為自我認同而有了基礎。良好的自我認同是:

˙穩定的自我概念。

˙不喪失自我地接納別人。˙較少同儕壓力。

˙接納自己,能作決定。˙有責任感。

2.這階段的教學應注意:

˙反叛性強,教師要懂得處理衝突。˙從優點教導法中建立他的自我認同︰ a 給他成功經驗——認同的動力。

b 發展各種能力與嘗試——發展生涯及認同。c 看出自己的優點。˙學習自己作決定:(自治、自制、成長)a 在一定範圍內,自己作抉擇。b 自己作計畫——讀書計畫。˙主動嘗試的機會

創意與親密(二十—三十五歲)

1.發展創意和親密,使生命變得多采多姿、活力強,並發展幸福婚姻生活和家庭。2.創意是從出生開始一直都在發展。3.創意來自想像

˙想像+事實的精通+溝通→創意的發展。

˙想像+焦慮(孤獨、無助、懼怕)→症狀的出現。1.不要用懼怕來威脅孩子,懼怕是焦慮、緊張之源,任何一個階段用威脅和懼怕督促教學,都會壓抑主動性和創造力。2.形成親密關係的條件是︰ ˙對自己有信心。˙自我承諾與責任。

˙發展生涯,形成自己滿意的生活方式。˙是一個築夢踏實的時代。中年期(三十五—六十歲)

1.是一個生產(generativity)的年代,在事業上發展,在生活上有更大視野的接觸。2.具備適當的愛、工作、娛樂的能力。

3.到了壯年時,開始認識到與子女的漸漸分離,經歷第二次的獨立感。4.對生命死亡的評價會影響後半輩子的生活態度。生命的晚期(六十歲以後)

1.適應晚年的生活:如適應喪偶、戶外活動以保持體能等。2.老人的自我統整,透過回顧過去,發現人生的價值,而感到滿足。反之,則易造成絕望、怨恨、自我否定。

3.在最後的餘生中,更會尋找生命的意義與希望。生命教育應隨著年齡不同,訂出不同的課程與教材。生命教育的課題隨著生命發展階段作適當教學。生命教育是一個人終生的大事,而不是只有學校教育階段才重視它。它必須擴及到社區大學、社會教育、老人教育等層面才正確。柯柏(L 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

他對道德發展之研究,著重在學齡兒童以後的階段。因此,國民教育的生命教育教學,可多借重他的理論。柯柏把道德發展分成三個階段:

(一)前規範階段(preconventional level):

兒童對於好壞、對錯完全視大人反應或事情後果來決定。這可分兩個階段: 1.懲罰和順從取向階段。

2.工具相對主義取向階段:兒童用互惠、交換、公平的觀念來看人與事。

(二)規範階段(Conventional level):

開始注意社會秩序,忠實於規範,把維護家庭、社群和國家看成是一種責任。這又可分為兩個階段:

1.人際和諧或當一個好孩子取向階段。2.法律和秩序取向階段。

(三)後規範、主動和講理的階段(Postconventional, autonomous or principled orientation): 脫離權威以獨立思考道德的價值和規範,這又可分兩個階段: 1.社會契約和守法取向的階段。2.發展普遍妥當的倫理原則階段。

柯柏所提出的理論,大抵符合國小、國中和高中兩個階段。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時,應配合發展階段的特質,確立教學目標,決定教材和教學方法。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

生命像一條河流,必須用愛與智慧來沃壯它,不斷的調適,迂迴轉彎,才能越過險阻,漸漸壯大,匯集更多支流,流向寬闊的人生大海,進入高層的精神生活。

生命的真諦是實現,而不是追求;是面對現實的挑戰,從而成長茁壯,而不是逃避。逃避,使人不能面對現實和負起責任,是生命潰敗的主因。面對挑戰,勤奮刻苦,就能從中看到成長,所以生命是苦中作樂,是發展愛心與智慧的過程,最後含笑接納它的豐收。

為了把一個人教成有活力,能不斷成長,實現其生涯,保持喜樂,不斷維持其精神與德道發展,除了要配合不同年齡層,選取教材之外,還要注重教學方法。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包括: 欣賞教學

生命教育的教學,以欣賞的方式進行,效果最好。一般可採取電影欣賞、文學欣賞及其他表演欣賞。欣賞的方式包括:

(一)非表演式與表演式的欣賞教學模式: 1.非表演式的欣賞,如觀賞、閱讀等等。2.表演式(performance),包括表演、戲劇等,邊表演邊欣賞,教學效果更好。

(二)欣賞教學的原則,要依據學生認知程度和教學目標設計: 1.目標是什麼? 2.主題是什麼? 3.欣賞方式如何? 4.使用的媒體如何?

(三)欣賞教學之後,應對生命教育的主題,進行發表、討論和回饋,教學效果才會彰顯。觀察及參觀

觀察法又稱為直觀教學法,有關生命教育的各類議題,可以透過現場參觀,或者提供實物圖片、幻燈片、電影等,供學生觀察,從觀察中獲得啟發,得到正確觀念,了解其中的道理。學生在觀察安寧病房中容易學到慈悲;觀察交通事故傷患中,對自己的生命安全亦多能反省。應用觀察法教學時應注意︰確定觀察的目標;選擇觀察的實物或活動;說明如何觀察、記錄及整理觀察所得資料。觀察的對象除實物及活動之外,旅行參觀也是常用的教學方法。它可分為兩種︰其一為團體旅行參觀,另一為個別旅行參觀。

(一)團體旅行參觀適用下列情況︰

1.全班學生學習的目標相同,須參觀相同的項目。2.對某一學習單元,必須分工合作進行參觀訪問者。3.班級共同設計的學習活動。

(二)個別參觀訪問,則可適用於下列情況︰

1.學生個別設計之需要,例如某生對於生命教育中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興趣或天賦,特別為他安排個人的參觀訪問。

2.配合設計教學之個別設計,或團體設計中分工之需要,由學生單獨參觀訪問。

(三)參觀訪問活動的重要步驟︰ 成功的參觀訪問必須有詳盡的計畫,並須與參觀訪問的機構負責人聯繫,經過學校及學生家長同意後始能進行。

1.計畫︰根據學習的目標決定參觀訪問的地點、時間、參觀的項目、交通、食宿、分工與編組、經費預算等。參觀訪問必須經過學校同意,必要時須經過家長同意,始可進行。2.準備︰由教師指導,對所要參觀研究的單元,多方蒐集資料,研讀討論,作深入了解,對參觀訪問的重點、發現的疑問詳細記錄,並對於如何分工、觀察、發問等詳加準備。3.執行︰執行時應依計畫辦理,經常檢討計畫執行情形,並促進學生分工合作,隨時予以指導。教師在執行計畫之前,必須依計畫逐項檢驗。另外,記得攜帶學生住址、電話等基本資料,以備必要時之聯繫。

4.參觀後的工作︰指導學生整理資料,撰寫報告,寄發謝函,向接受參觀訪問的機構或人員致謝,並對整個學習活動作一評鑑,檢討改進。角色扮演

每個學生都各有其獨特的待人處事態度和不同的價值觀念,亦即每個人的角色都未盡相同,在生命過程中,必須了解別人的角色,才會產生同理、包容和友愛。透過角色扮演,有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角色,從而改進自己,並容納別人的態度。角色扮演與心理劇(psychodrama)不同,心理劇偏重在扮演的角色所遭遇之情緒、態度或價值觀念的表達,從參與者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中,互相直接回饋,而很少讓參與者在扮演之後互相討論彼此的感受和意見。教育上所採用的角色扮演,側重於對情感的發現和認識,並從知能與情緒兩方面著手,以達到了解自己的情緒、情感和價值觀念。因此在扮演之後,接著進行討論,討論修正之後,再繼續扮演,從扮演與討論中,學生對自己和別人的態度、價值和信念有清楚的認識,也正因為彼此互相了解,而使扮演的角色行為逐漸修正改進到彼此都能接受。角色扮演的步驟,依西福特(F.Shaftel)等人的研究,可分為下面幾個步驟︰ 1.準備階段︰說明角色扮演的過程、介紹扮演的故事,使用的故事應具備多面性、發展性、價值判斷性等,好讓學生扮演。例如「張三向李四借錢,約好今天送還,張三於送還李四途中,遇見某甲,某甲因急用而向張三告貸……」根據故事決定學生扮演的角色。2.選擇參與者︰分析故事中的角色,選擇扮演的學生,通常由學生自己決定,亦可依需要,暗示某學生扮演某一角色。3.準備扮演︰決定扮演的起點,分配角色時使學生了解扮演的狀況。

4.選擇觀察員︰說明觀察的要領,包括扮演者的態度、情緒、處理事務的方法、思考的邏輯性及道德性等。5.開始扮演。

6.討論與評估︰對扮演活動做一摘要的敘述,包括活動中所表現待人處事的價值觀念、邏輯推理、道德觀念、符合科學及習慣情形等各項,加以討論及評估。

7.再扮演︰討論之後、扮演者參照討論結果再作扮演,每一次討論都是引發下一次扮演的根源。

8.討論與評估。

9.經驗的分享與類推︰把問題情境與實際經驗結合,歸納為行為規範或解決問題的方法。角色扮演在生命教育及教學上,能引發學生充分的反省,從而發展正確的生命態度和道德意識。有些學生有了心理困擾,也可以透過這種教學,能得到輔導和治療的效果。體驗訓練(laboratory training)體驗訓練又稱為小組訓練,它是教師用來協助學生發現自己的生活意義、發展正確的態度及增進良好人際關係及彼此相互了解的方法︰透過學生們當下參與活動,發現自己的感受,從互動與回饋中,促進人與人之間互相了解及相互同情的能力,引導學生自覺(awareness)。體驗訓練是由學生進行教師安排的團體活動,活動之後再將活動時的感受說出來,或對困擾問題加以討論,從而相互了解、回饋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體驗訓練的主要步驟如次︰

1.將學生編組,通常以十二人為原則。

2.進行由教師預先設計的活動,活動性質以能產生對抗、排斥、無秩序、強烈競爭、不公平等反應為原則。

3.活動完畢,讓學生把感受說出來,並討論困擾發生的原因。

(二)注意事項︰

進行這項人格發展的教學,必須具有接納的氣氛,並給予學生安全感,教師不宜在活動中發表感受或在討論中批評、責備學生。這項教學方法能否發揮效果與教師能否提供安全和諧的教室氣氛有密切的關係。

根據白克和穆頓(Black & Mounton)所提出進行試驗訓練的過程是遭遇困擾(dilemma)、發現(invention)、回饋(feedback)、類化(generalization)。析言之,學生的困擾或苦惱是從學生的活動中發現出來,它對學生所造成的情緒、偏見、固執,都能因彼此說出感受而回饋、學習、改進,從而發展良好的人格。探究(inquiry)教學

對於生命的意義、成長、倫理和實現,採取探究教學,經由蒐集資料和討論,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探究教學主要在於發展學生求真的方法和習慣,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independent learners),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探究所面臨的問題。就生命教育而言,探究的目的在於就上述六個生命教育範疇,作探究和思考,以形成正確的態度和能力。根據史其曼(R.Suchman)的理論,探究教學的原則︰ 1.學生因面臨困惑的問題而產生探究的動機。2.須主動蒐集資料,構思解決問題的態度。3.教師必須指導學生認清問題。

4.教師應指導學生探究的過程,從蒐集資料、提出假設、考驗假設而至問題獲得解決。5.探究所重視的是方法及過程的訓練,因此教學必須是靈活有彈性的。討論法

討論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指導學生事先蒐集資料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從學生的發表及彼此討論中,不但可以促進對生命的思考,更可幫助整理所學,構成系統的觀念。討論法除用來討論生命教育有關的問題之外,亦用來蒐集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培養發表自我發現及綜合不同意見的能力。

(一)常用的方式如次︰

1.圓桌討論會(round table discussion)︰將班級學生分成小組,每組五到十人,圍坐成圓形或方形,進行發表討論。

2.代表討論會(panel)︰由班上選出四至六位同學,就預訂之題目,經充分準備後,在台上進行發表討論,並有學生擔任主持人,引導討論會的進行,其餘學生則當聽眾。

3.研討會(symposium)︰其組成方式與代表討論會相同,惟發言人發言之後,其他參加人員亦可發言討論,這種方式較上項代表討論會為正式。

4.辯論會(debate)︰即選定一個題目,分成兩小組進行辯論。

(二)使用以上討論或辯論,教師應注意的原則為︰

1.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題目,題目應有趣,並適合學生的能力。

2.決定參與討論會的人選,有些學生善於發表,有些則不善辭令,選定人選時宜作調配。3.協助學生熟習準備資料的方法及資料來源。4.指導擔任主持人的學生。主持人的重要任務︰ ˙介紹題目,說明進行的程序。˙介紹參與討論人員。

˙控制每一位發言者的時間。˙從聽眾發問中歸納發問的問題。˙鼓勵發言。˙摘要討論結果。˙適時結束討論會。

5.指導學生作筆記及評鑑討論會。6.應將討論會結論作一摘述與總評。腦力激發會議

生命教育上的課題,透過學生的腦力激盪,會有更深的體驗和反省效果,因為它生動、多元並能引發學生活潑思考。腦力激發會議(brainstorming session)又稱為腦力震盪術。在教學上,用以引發學生創造思考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亦可透過這種技術,從學生的創造思考中,獲得改進生命教育教材及教學的意見,或共同構想解決學習上所遭遇的問題。進行的方式是先由教師說明問題,必要時可以加插引言或觀看一段影片,然後每一位學生就自己的意見即席提出,所有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均被接受,由一位擔任記錄的學生記下,彼此不互相討論和批評,直到意見發表完畢,再行整理、討論、歸納。腦力激盪術主要目的是蒐集意見,在彼此發表意見時,互相激發,而提出更多創造性意見。進行中教師必須從旁指導,必要時加入意見,以激發學生思考。為確保會議順利進行,教師應注意︰

1.學生的態度要認真。

2.自由發言不能與嬉戲混為一談。

3.避免少數學生獨佔發言。班級討論會 班級討論(class discussion)或稱為班會(classroom meeting),是由全班學生參加的討論會。用以訓練學生討論的能力,培養思考的習慣,發展及改變態度、進行價值教學、培養感受性、養成自信自重及綜合歸納的能力。生命教育中有關價值觀念、生活適應、人際關係、珍愛生命之教學等,都可使用。

(一)班級討論會應注意︰ 1.選擇的題目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適合學生的能力。

2.討論前應有充分的準備,準備項目包括議程、討論提綱、慎選合適的主席,並應指導學生事先閱讀資料(必要時可以分組準備)。

3.進行討論前宜以生動故事、專題報告、角色扮演、影片及設計好的活動,作為討論的引媒,引發學生思考與靈感。

4.開始討論時應鼓勵踴躍發言,並以重複問題要點或發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做正確的討論。5.為引發學生作高度精確思考,教師應對膚淺矛盾的意見或論述,有技巧地做支持性疑問,讓學生有檢討自己意見的機會。

6.討論時要維持開放的氣氛,且討論的意見或結論,是學生共同創造思考的結果而非教師指示的內容。

(二)柯拉克(L.H.Clark)提出教師教學檢查項目如次︰ 1.引導討論而非專斷的指示。2.詳細說明題目。3.引發學生熱烈討論。4.討論不離題意。

5.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

6.使害羞的學生也能表達意見,保持接納的氣氛。7.防止少數學生壟斷。

8.有技巧地處理少數人發言過多情形。9.保持討論會自由開放的氣氛。10.避免無謂的討論。

11.提示討論的主題與子題。12.必要時應作摘要說明。13.在適當的時間予以結束。

14.學生對完成預定目標感到滿意。15.學生自己認為討論是成功的。在生命教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發學生體驗、同理和思考,才能觸動情意與認知的結合,培養生命的正確態度和適應能力。透過體驗、認知和省發,從而發展學生的活力、成長、倫理、快樂,以實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是生命教育的宗旨。結論

生命從誕生開始,就不斷學習和成長。透過適應、體驗使精神力增強,心智得到啟發,並用它來面對自己的遭遇,能解決問題,從而帶來豐收的喜樂。生命的歷程是艱難的,所以要不斷學習和歷練;生命同時也是孤寂的,所以要發展愛和互助。我相信生命教育的核心課題是智慧與愛,它正是我們大腦的內容與結構,理智的系統和感情的系統。生命的展現,只有透過智慧與愛,才能落實。生命的意義也建立在這兩個因素上,因為它讓我們學會自愛,並看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為使生命得到好的發展和幸福,生命教育包含了生命的活力、成長、實現、倫理、快樂和意義,這六個向度不是只有學生才學習它,而是從出生到老死都要面對它。因此生命教育是一生之事,也是每一個人活到老學到老的事。因此在教育與學習上,必須考慮不同的人生階段,發展不同的學習內涵、課程和教學,才能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第五篇: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之我见

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之我见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民族中学

杨杰

2011年12月8日

0 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之我见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本文在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联系教学实际,从学科本身、教材编排、文本材料、课堂教学等四个方面着重阐述了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真正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我见

从国内外生命教育历程来看,它是从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而目前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有低龄化倾向,危机事件频发正暴露出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存在问题。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着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意识、生存价值的思索、理解与尊重,完全可以因材施教,渗透生命教育。

一、语文学科本身包含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可见,语文 不只是简单的语言文字课,它具有人文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语文教学离开了“人”而崇尚“文”。在传统观念中,我们面对教育对象,仅仅是把他们作为缺少生命的知识容器,而不是当作活生生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从对象的生长和生成规律去设计;教学也常常为社会习俗所左右,偏离教育对象的本体。

其实,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首要是生命意识。语文教学是一个丰富人文精神、完善个性生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感性体悟和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树立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无限热爱和珍惜的过程。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方方面面的思想,当然也承载着对人的生命的关注;语文教学因为学科的特点——语言文字的人性化、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更是浸润着对人的生命的无限关注。无论是美丽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还是“太阳跃出地平线为旦,太阳照在树上为杲,太阳照在树中间为東(东)„„”之类的说文解字,都表明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人固然可以一点一滴地学知识,但一点一滴的知识是缺少整体生命的。知识只有成为整体状态的时候,特别是对学生的个体有整体意义的时候,它才呈现出其“生命”。整体知识可以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激动人心的语文活动、美丽的诗文或者是隽永的故事,它们或是沿着伟人追寻的足迹,或是 依据自然构筑的桥梁园林,或是关照生活需求的现实杂谈,从而对学生产生永不枯竭的强大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样,在语文教学的世界里,两个生命——学生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激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学乐章。

所以说,语文的本质就是展示生命,展示每个独特的生命特质。语文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碰撞,是一个用生命阐释生命,用生命来补养生命,是完善一群有血有肉生命个体自我的历程。

二、了解教材编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目前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以人教版为例)编排体现了语文课程观、语文素养观、语文教学观。语文课程观中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表明语文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说它不是一个“死”的工具,而是一个“活”的工具,这个工具的“活”,就在于它蕴涵着博大的文化历史内涵,凝聚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丰富情感。在编排中强调了“体现时代特色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语文素养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听说读写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与情感素养(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审美情操)这三个维度。语文教学观则在于: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简而言之,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话语文本。可见,教材的编排意图上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再则,人教版语文教材大单元安排上大都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体系编排,贯穿整个体例的还是“人”,只要我们作为教学有心人,就不难发现处处有“人”的痕迹,常常有生命的话题。例如七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侧重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第二单元课文侧重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有的阐述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则以成长为主题,从他人的成长道路上得到鼓舞、激励、鞭策和警示;还有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选文,或写普通人,或写伟人,他们的经历都显示了深厚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揭示了人生意义。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则直接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散文,描写生命界的多种现象,表达珍爱生命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紧扣文本材料,挖掘文本的生命意识

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关于生命话题的作品,如《谈生命》、《热爱生命》、《再塑生命》、《人生》、《生命 生命》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受作品的生命情怀,领悟生命的可贵。

冰心的《谈生命》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痛苦和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这是作者积几十年的经验写成精警之句,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对宇宙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列举了一只飞蛾、一棵瓜苗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说明这些小生命无论如何怎样卑微,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从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严肃思考:一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二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四、重视课堂教学渗透,点燃学生的生命火花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实现文道结合原则,根据课文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机渗透。

《再塑生命》中的海伦·凯勒,一位因病导致又聋又哑又瞎的小女孩,厄运几乎毁了她,但她没有放弃自己,她不愿在别人同情的目光里过一辈子,于是她用行动向别人证明,即使是一个残疾人,依然可以做一个出色的人,她珍惜一分一秒的生命,用自己的笔写下了对生命的感悟,写下了失去光明后在黑暗中、在寂静中“看”到的最美丽的风景,“听”到的最美丽的声音。这就足以引起中学生的思考: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我们是否都能热爱生命?

《登上地球之巅》叙述了中国登山队员完成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文中的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处于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感人的短信。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开展生命讨论,进行生命交流,探究文本中的生命意义。作业就可以这样设计:以刘连满为例,联系现实生命,写一篇心得体会。

对生命的热爱,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的热爱,还包含着对地球上所有生灵的呵护和疼惜。我们平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子欣赏昆虫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踩成两截后的挣扎,欣赏受伤的蝴蝶无助的颤抖,将脚踏入校园草 皮等等现象,笔者认为其人格构成还不够完美,因为真正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是珍惜生命的。

因此,在充满对生命尊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主阵地,挖掘文本中的生命教育元素,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不管今后遇到怎样的人生挫折,他都不会轻易放弃生命,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他都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乐趣。

附作者简介:

杨杰,1978年10月出生,纳西族,云南省丽江人。1999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毕业后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余年。先后担任校团委书记、年级组长等职务。2011年9月份开始从事教务处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上倡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教学过程中注重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跟学生交朋友,主动融入学生群体中,深受学生欢迎和拥护,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并有多人获奖,所教学科成绩可喜。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表彰。曾有作品《三生教育教案》获云南省三生教育主题活动优秀奖,论文《班主任工作之我见》获第三届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学成果全国评选活动二等奖,论文《健康生活伴我行》获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二等奖。

下载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之我见

    教育之我见 聊城二中徐文莹 我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光教会了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教的学生有多少考上名牌大学。而是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人的基础教育。诚实、善良、懂得珍惜、......

    扬生命教育风帆,促学校内涵发展

    扬生命教育风帆 促学校内涵发展襄城区新集中学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鹤子川脚下,与名胜古迹隆中毗邻,学校创建于1992年,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今,在人人争创特色学校的大环境中,农......

    敬畏生命伦理的内涵及其对生命教育的意义

    敬畏生命伦理的内涵及其对生命教育的意义 摘要:敬畏生命的伦理是第一次尝试将伦理学当中的内容和观点拓展到自然界的生命当中,这种以避免和减少人类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为主要......

    丰富生命内涵 建设文明单位

    丰富生命内涵建设文明单位 创建文明单位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姜好成,男,1966年生,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卫贤镇卫贤村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鹤壁市优秀教......

    浅谈文明礼仪教育之我见

    浅谈文明礼仪教育之我见 灯塔中心小学 黄芳 少年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教育,是家庭、学校甚至于全社会的首要任务。它要求我们少年儿童进行人生观、......

    赏识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之我见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土城子总校 江万里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毛山东总校史桂珍【摘要}】 赏识教育是现代教育中必然的产物,教师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

    和谐教育之我见

    和谐教育之我见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也应是其中之重要部分。 教育始终应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资源,对教育资源的调配和使用应体现国家的意志并始终符合......

    教育传播学之我见

    教育传播学之我见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传播学呢?对于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