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论文毕业论文-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简介[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12:0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学论文毕业论文-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简介[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学论文毕业论文-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简介[本站推荐]》。

第一篇:中药学论文毕业论文-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简介[本站推荐]

中国药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辅导站)----海南函授站 13 级学生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题目 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简介 作者姓名 ******* 学号_ *********__ 实习单位 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 _ 论文工作时间 : 2015 年 3 月—— 2015年 7 月

声 明

我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完成的。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没有抄袭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论文若有不实处,本人愿意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学 号:

日期:

****年**月**日

目 录

摘要.................................................................4 摘要(Summary).......................................................5 第一章 中药炮制理论的简述.............................................6 1.1 中药炮制的发展及概述..............................................6 1.2 古代中药炮制的工具................................................7 第二章 现代中药炮制技术及设备简介.....................................8 2.1 净制技术..........................................................8 2.2 切制技术.........................................................9 2.3 炮制技术..........................................................9 2.4 包装及贮藏技术....................................................10 2.5 中药制剂新技术简述................................................12 第三章 总结...........................................................12 参考文献...............................................................13

摘 要

中药饮片加工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国古代人从开始使用中药材便开启了中药饮片加工的历史。

根据不同的中药性味特点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的加工,改善药物的性味功用及服用口感,降低毒性增强药物效果,逐步形成完善的中药炮制学科。

随着时代发展,中药炮制出现了更多种的形式,中药炮制的方法也随着现代中药炮制机械的出现有了很多调整。新的炮制设备的出现使中药饮片的质量得到更加充分的保证,生产得以大规模进行。

关键词:中药饮片 炮制

Summar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experienced a long history of years,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use herbal medicines will be ope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Using different methods based on different flavor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and improve the taste of the drug to take effect and texture, reduce the toxicity of drugs to enhance the effect, and gradually form a comple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ciplin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re are more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alo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t of mechanical adjustments.The emergence of new processing equipment so that the qual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o be more fully guaranteed, to large scale production.Key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oked

第一章 中药炮制理论的简述

1.1 中药炮制的发展及概述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自从我们的祖先在生活、生产的实践中认识和积累了医药知识并形如使用和服用中药,便出现了最早的炮制,他们对药材进行最简单的洗涤、打碎、敲成小块等,类似今年我们所讲的净制与切(碎)制。

随着人类发现了火及对火的利用,人们学会了利用火加工食物,开始了熟食,积累一定经验后把火也应用到了药材加工中,学会了用不同的加热方式进行药材炮制,如蒸、煮、炒、炙、煅等。长期的中药使用过程中,人们结合生活中的饮食,发明出用不同的辅料进行炮制方法,如使用油、盐、酒、醋、蜜、姜等。漫长的药材使用历史,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丰富的药材炮制经验,也对使用不同辅料和加工方法的药材特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了古代的中药炮制理论。

从我国现在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到第一部炮炙专著南北朝时代的《雷公炮炙论》、至我国第一部药典唐代《新修本草》,从宋代制度化的政府炮制规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明代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从196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到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全国炮制规范》到各具地方特色的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这些无不是我国劳动人民和医药学专业人士一次次对中药使用方式方法的总结、分析,一次次比较,取长补短,使中药炮制理论趋于更加完善。

二、中药炮制的理论特点、分类及目的

中药炮制的特点是以中药的使用特点为基础的,包括五味归经理论、作用趋势(升降沉浮)理论、毒性理论、七情理论等中医辨症理论。五味所入理论认为“酸、苦、甘、辛、咸”分别主入肝、心、脾、肺、肾五脏。醋制入肝、盐制入肾、蜜制增加补脾益气作用。

中药有一药多用的特点。比如当归可生用,可酒制;山楂可生用、可清炒、可炒焦;麻黄可生用,也可蜜制。不同的用法满足中医辩证论治不同的需要。

中药炮制理论的核心是中国的古代哲学体系,把五味理论与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脏理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相联系;把人体做为一个整体,与世界做为一个整体

相联系起来;把药物的属性与人体属性相联系起来。

中药炮制在古代区分较细,有雷公炮制十七法之说。现代由于加工工具的改进以及药物分析的发展,对于炮制有些比以前区别更细,有些在不影响药物效果的情况下对炮制功能效果相似的使用了同样的炮制方法。并且有些方法炮制的药物已经较少使用。

现代炮制大的分类有:净制、切制、炮制。净制包括挑拣、筛选、刮、刷、风选、水选(洗、润)等;切制包括软化、捣、碾、镑、锉、切制、水飞;炮制包括漂、泡、蒸、炒、煅(淬)、炙、煨、潬、发芽、发酵、制霜及部分法制法;炮炙按使用的辅料又可分酒炙、醋炙、蜜炙、盐炙、姜炙、药汁炙等。

炮制的目的简单来讲为:减毒、增效、方便使用。

1.2 古代中药炮制的工具

中药炮制的工具随着中药材使用的发展而不停的在改进,到目前为止,一些古代使用的工具仍在使用,有一些则被先进的现代文明发明的器械、机械所代替。

一、戥子

一种小型的杆秤,学名戥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是古代称量比较精细的工具,其结构与现在使用的杆称一样,称量范围小,精密度高。其由戥子杆、戥子盘、戥子锤、提绳组成。戥子杆是戥子的关键部件,古代选材有象牙,乌木,青铜,动物硬骨等,现代一般采用黄铜或硬质红木。戥子盘,是放置称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铜铸造而成,也有的是由紫铜板冲压而成。戥子锤,又叫秤铊,也是由青铜铸造。提绳为提起整个戥子及所称物品的绳类物品,相当于杠杆的支点,使用韧性较强的绳子。戥子一直沿用1斤(现在的600克)等于16两(相当于现在的37.5克)的非十进位制单位。直至1959年,国务院才发布了计量单位一律改为10两为1斤(现在的500克)的命令。所以,早期戥子都是按1斤(600克)等于16两设计的。现在的戥子称量都是以克为分度,范围为50克,250克,500克等。目前较传统的中药调剂还在使用戥子作为称量工具。

二、药碾

船型制品,配有扁圆型饼状研具,在药碾槽时往返碾压,达到粉碎的目的,是我国传统碾药用具之一。以生铁、铜或石材制成。用以将药材研碾为细面,以便进一步

制作丸、散、膏、丹等成药。由于现代粉碎机械效率高,粉碎效果好,药碾已很少用来粉碎,多用于制绒。

三、铜杵臼

舂捣药物器皿,常置于售药柜台前备用。又叫铜盅,多用铜制成,少量使用石盅。调剂时把坚硬不易煮出有效成分的药材打碎,一般种子类、矿物类、贝壳类多使用此物品。现在的中药调剂中还在经常使用。

四、药罐 储药工具,多为陶、瓷品。

六、药锅 中药煎煮器皿,古代以陶器居多。现代多为瓷、不锈钢、紫砂等制成。

七、铡刀 以铁、铜制成。目前手工制仍有使用。

八、铜锅 炮制有特殊要求的药材时使用。

九、镑刀 用于镑质地坚硬(多为角质类)药材薄片。

第二章

现代中药炮制技术及设备简介

现代炮制对古人的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加工工具进行改良或重新设计,使生产更简便,产量更大。

2.1 净制技术

净制技术主要分为:清除杂质、除去非药用部位、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其他的加工。

清除杂质包括挑选、颠法、筛选、风选、洗、漂操作。挑选指挑拣去药村中的杂质及霉变品;或按药材大小、精细等规格进行分档。颠法指按药材重量或形状不同用簸箕的原理使不同部分或整、碎部分分离。球形药材杂质可用抛车(螺旋分离器)进行分离。筛选指用不同网眼的网筛把药材的杂质分离或把药材按大小分级,常用振荡式筛药机、摇摆式多级筛和电磁振动筛等。风选用来除去药材中的轻质杂质或把轻质的药材选出来,常用的风选设备有滑栅式风选机及去石机等。药材的洗涤设备主要分两类,一类为多用的滚筒式洗药机,另一类为籽实类药材清洗机。漂泡多用于毒性药材的炮制,多用不锈钢泡药池进行操作。

除去非药用部位:分去皮壳、去毛、去刺、去芦、去头尾足翅。此类操作多为人工作业,去皮、去刺、去毛、去核可以使用除毛机。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分为去根及去木质茎、去心、去瓤核等。

其他加工:碾捣和制绒。碾捣的目的是便于调剂、制剂,把质地坚硬或形体小的药物进行捣碎,多为矿物类、甲壳类、果实种子类、根茎类(川贝母、法半夏、三七等),菌类(雷丸)。常用设备有电动石碾及各种粉碎机。制绒:大腹皮、艾叶、麻黄等,多用碾盘或碾船炮制。

2.2 切制技术

中药饮片的切制是为了提高汤剂的质量,便于炮炙与制剂,利于调配与贮藏,利于鉴别。切制之前一般先进行药材的软化,根据药材性质及性状的不同,软化可分为:淋、洗、抢水洗、泡、润、蒸煮加热软化等。润药常用的方法为人工润药和使用真空润药机进行润药。

常用饮片的规格:极薄片、薄片、厚片、直片、斜片、丝、段、块。

切制方法:人工切制方法主要使用切药刀、镑刀、刨刀、锉刀、斧头等,现在多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切药机分为剁刀式切药机、旋转式切药机,多功能切药机、镑片机、超微细粉碎机。

切制后的饮片需进行干燥,饮片干燥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类。自然干燥指晒干或阴干,人工干燥指使用烘干设备进行干燥。

人工干燥的设备有:翻板式干燥机、热风干燥机、带式干燥机、远红外干燥装置、隧道式烘箱、电热恒温干燥箱、热风循环烘箱、微波干燥装箱等。从能源使用上分为:燃料型(天然气,油料)、蒸汽型、电能型。

2.3 炮制技术

中药的炮制分:炒、烫、炙、煅、蒸、煮、掸、复制法、发酵法、发芽法、煨法、制霜法、提净法、水飞法。

炒分清炒和辅料炒。清炒根据炒的时间长短及火力大小又分为炒黄、炒焦、为炭。辅料炒指使用辅料与药材共同炒制,炒好后再分离开,辅料不与炒好的饮片同入药,常用麸炒、米炒、土炒等。健脾胃的药多麸炒取“资其谷气”之用;米炒有“润燥而泽”的作用,多用于昆虫类及补益类的药物炒制;土炒一般炒制补脾和健脾胃的药物。

滚筒式炒药机泛应用于药物的炒制、烫制及炙制,常用电或天然气作为热源。

烫:包括砂烫(或叫砂炒),蛤粉烫(炒)、滑石粉烫(炒)等。

炙:指药物中拌入液体辅料,吸收后进行炒炙;或是先将药物炒至一定程度再定量喷洒液体辅料进行炒炙。炙法包括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酒炙升提,醋炙入肝,盐炙入肾,姜炙入脾、温散,蜜炙入肺、甘缓、增益元阳,油炙增强补益作用、利于粉碎。

煅:分明煅、煅淬、闷煅。煅淬常用醋、酒、水作为淬液。煅制常用箱式电阻炉或是煅炉,以电为热源,易于控制温度。闷煅常用两铁锅相扣来作业。

蒸:分清蒸、酒蒸、醋蒸、黑豆汁蒸、豆腐蒸等。常用设备为蒸煮锅或是蒸箱,多以蒸汽为热源;大量生产使用回转式蒸药机及卧式热压灭菌柜。

煮:有清水煮、甘草水煮、豆腐煮等煮法。

掸:药物在沸水中短暂煮制,达到种皮与种仁分离的效果。药材的蒸、煮、炖、掸多采用蒸汽夹层锅。

复制法:指药材用一种或数种辅料,按照炮制方法的先后顺序进行多次炮制的操作,多用于毒性药材的炮制,如天南星、白附子等。

发酵法:常用的有六神曲、半夏曲、建神曲、沉香曲,淡豆豉、百药煎等。其中淡豆豉与百药煎是用药料直接发酵,其他几种都是药料与面粉一起发酵。

发芽法:麦芽、谷芽(稻芽)、大豆黄卷等。使用发芽机或简易的发芽缸操作。煨:面裹或草纸裹再进行炒制,然后除去面层或纸层。豆蔻、诃子常用此法炮制。制霜法:分为去油制霜和析出结晶制霜,析出结晶霜主要用于生产西瓜霜,去油制霜多用于去除种子类药物的油脂,制取粉末。去油制霜主要有巴豆、千金子、大风子、木鳖子、柏子仁、瓜蒌子、苦杏仁、苏子等。

提净法:某些矿物药的再结晶方法,如芒硝、硇砂等。

水飞法:制取极细粉的一种方式,利用不溶于水的药物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进行分离,获得细粉。如朱砂、雄黄、滑石、珍珠、炉甘石等。现代技术已经可以把物料粉碎到足够应用的程度,所以水飞现在使用较少。主要有球磨机、乳钵研磨机、棍式微粉机等多种微细粉碎设备。

2.4 包装及贮藏技术

一、包装技术

传统包装方法多用麻袋、苇席、筐、篓、蒲包、木箱木桶纸袋等。为了更好的保证饮片质量,方便运输、利于贮藏,现代技术做出了更多的包装形式来适合不种品类的饮片包装。

编织袋、塑料袋:防潮、防湿、能密封,但抗压性差。

小瓶、小袋:塑料、陶瓷、玻璃制成小包装器具,多用盛装贵 重中药饮片(如西红花、羚羊角片或粉、珍珠粉、西洋参等)。

真空包装:用透气性能低的复合材料制成,适用于易虫蛀、生霉、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及糖分多的中药饮片。

充气包装:使用透气性能低的复合材料制成,药材中充入惰性气体(氮气、二氧碳气体等)适用于花类及易变色易氧化的中药饮片包装。

除氧剂包装:在中药饮片包装内(低透气性包装)放入适量除氧剂及指示剂再密封,用于易虫蛀、氧化、霉变、油败的饮片包装。

无菌包装:对环境要求较高,用于直接入口饮片。防霉效果较好。

二、贮藏技术

传统储藏方法简便易行,经济性及效果都较好。常用的方法有:

密封贮藏法:使用缸、坛、罐、箱、桶等器具,或是堆垛以油布覆盖,现在常用密封袋等包装实现。

通风贮藏法:主要是门窗的持续通风,目前常用排风机及空气过滤等设备。吸湿贮藏法:放入吸湿剂如生石灰、木炭、炉灰、草木灰等。现在小包装使用无水氯化钙、硅胶等吸湿剂,库房常安装除湿机、空调系统等来达到除湿目的。

对抗同贮贮藏法:把防虫类的药材与其他药材混合同贮达到以防虫目的。常用的防虫药物有:花椒、大蒜、吴茱萸、澄茄子、细辛、樟脑、牡丹皮等。

中药饮片的传统贮藏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饮片炮制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出现在中药贮存的使用中:

远红外干燥或微波干燥:可达到杀菌、杀虫、杀虫卵的作用。

气调法贮藏:调整库房内的空气,造成氧气的低浓度或是二氧化碳的高浓度,抑制虫或霉菌的活性。

气体灭菌:主要使用环氧乙烷或其混合气体,可与细菌蛋白质起反应,对各种细菌、霉菌、虫卵杀灭效果十分理想。

钴-60辐射后贮藏,杀虫效果显著,不影响药效,不产生毒性物质和致癌物质。

低温冷藏,成本较高,用于贵重饮片的贮存。中药挥发油熏蒸后贮藏:机理是破坏霉菌结构。无菌包装后贮藏,避免二次污染。

为增强中药饮片的耐存放性,避免药性的减弱,防止生虫霉变,经常是多种综合实施。

2.5 中药制剂新技术简述

中药的现代开发和应用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借鉴西方药剂技术,结合中药的特性,在对中医药传统经验的充分认识、理解、肯定的前提下,对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科技的发展为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理论和新辅料等条件,使中药制造业的发展逐步摆脱工业技术落后、工艺单

一、产品技术含量低、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慢、竞争力弱等问题。也使中药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目前出现的中药制剂技术繁多,有些处于实验阶段,有的已经可以小批量生产,有的也已经用于工业生产。常见的主要有超临界液体萃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超微细粉碎技术、喷雾干燥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微胶囊技术、冷冻干燥技术、中药缓释控制技术、中药靶向制剂技术等。

第三章 总结

中药炮制是世界传统药学体系中较完整的体系,中药炮制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千百年来维护中华民族世代健康繁衍的中医药理论。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也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现代社会以西医理论无法解释的亚健康问题等现状。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治病的基础,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

中药的炮制是保证中药质量,增强药物疗效有效方式,也是中医辩证诊治用药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药饮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要求我们利用现代科技、工艺、设备促进中药炮制更健康发展,更加完善传统的中药理论。

参考文献 王琦,王龙虎.现代中药炮制与质量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2 谢秀琼等.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3 杨中林.中药炮制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4 胡昌江.临床中药炮制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3

第二篇: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摘要】以中药学特点为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实践,对中药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中药学; 教学效果; 探究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等难题的需要。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骨伤、眼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而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医学方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内容,而药学方面则包括药理、化学、炮制、药用植物等。在教授学科交叉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各科之间的相关联系,若某些方面讲解不清楚的话,常常影响学生的理解。大部分人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总觉得内容多而杂,特别容易混,不容易记住,结果考试考不好,要用用不上。因此,保证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学好中药学,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实行全方位多学科联系式教学

中药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药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的性能、炮制、配伍、应用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这些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是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指导,必须保证讲好。尤其是每一节的总概述部分一定要讲细讲透,对这一类药物的功效主治相同之处要认真地加以罗列和讲述,然后再把每味药的特点讲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当堂课就能记住每一类药的大致功效和主治,即使是记不住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课后稍一复习就能够牢记。第二,中药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等内容。对这些具体药物也应采取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讲授方法,对其中某些(约250 种)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有重点地讲深讲透。由于中药学的涉及面广,应与相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方剂学、植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运用联系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产生发散思维,将中药学活学透,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在学科内,如将中药治病的多种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是中药的性能,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这是学习中药的基础,学生不仅要掌握它们的概念、作用,还要明确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学科间,植物的门、纲、目、科、属、种,其药性,主要功效,有效部位,以及对其的鉴定分析等[2]。

2学为主、教为辅的自学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在开课前老师应布置自学思考题,并对要点难点给予提示。例如火麻仁的临床应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火麻仁的药性:味甘,性平,归脾、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临床上用于肠燥便秘。中药是服务于中医的学科,在中医的指导下,对疾病进行治疗。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中药有关临床的实例。在期末考试包含自学的内容,可检查自学的效果,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3寓教于娱乐式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及互联网的相关资源,查找一些有趣的与中药学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比如在考试前,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基础知识智力竞赛,在老师帮助下,由班级干部组织,按团小组分成4个竞赛组,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竞赛形式,既达到了复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反应速度,同时也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素质有所提高。4课堂讨论式教学

在课堂上,直接讲授中药学,学生多觉得乏味,无趣。适当以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一方面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简单有趣的故事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如果某一时段课堂气氛沉闷,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听课感到疲劳或内容确实相对枯燥时,适时讲述,可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此外,可以给学生布置讨论专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登台讲解,老师总结。学生论文由老师批改后作为考核成绩,并鼓励学生发表论文。这种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写作水平、语言表达及演讲应变能力都有所提高。给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提供多的机会和更为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性发展。

5中药与西药比较教学

在中医理论为指导下,对中药进行学习,对于中药的功效理解起到重要作用。中药能防治疾病是由其内在的各种特性所决定的。药物的性能就是指药物与治疗的有关的性质和功能。在现代医学技术的诊断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疾病进行治疗,以中药和西药的之间进行比较,加深记忆。通过实验来验证中医基础理论,便于学生加深理解中医理论,中药功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为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兴趣教学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除了善于运用一些方法、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中药学以外,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任课教师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本学科、本课程、本教材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创造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例如应本学科的特点,增加户外实习,辨认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的采摘、加工等,加深印象。

7注重与学生交流

作为教师,应该要在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学到应学的是关键,学生是最权威的评判者,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的教师的要求,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鉴于广东是有着诸多侨乡的省份,港、澳、台、马来西亚等留学生众多,他们与内地的普通本科生不一样,在学习中具有自身特点,对教学有着进一步的难度。在学生学习方面中药学内容繁多,而且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材所收载的药物较多,按照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药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很容易分不清,学生常感到力不从心。而在教学方面,中药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教材内容简单,而某些大纲要求掌握或熟悉的药物在临床中已经很少用,不能适应现代临床需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改善。

8认真做好教学计划

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教学现存问题,知道学生的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新的教学计划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确保了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是学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中药学是职业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其特殊性决定了现在的高校中的职业教育专业学科设置不仅要遵循各种的教育规律,同时也要遵循市场对人才需求规律,突出职业教育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甚明确的或者说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定位上的指向性偏差,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对实践环节的弱化方面,这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影响。这样严重影响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接轨,加强教学中的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应废除不利于中药专业发展的旧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主导地位,老师的辅助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明确的展现,不断提高文化和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上的积极性。

第三篇: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

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对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战国时代。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在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某些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

对有些炮制方法还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讨论。继之,缪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常用的炮制方法,在他的著作《炮制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中药炮制事业,使中药炮制事业发展很快。各地有关部门都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文字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制订、出版了炮制规范。同时,国家在药典中也收载了中药炮制内容,并相继出版了一批炮制专著。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学》等。在科研方面,目前全国有许多中医药研究机构都开展了对中药炮制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科研队伍。在生产方面,中药炮制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药物饮片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技术的革新,炮制生产设备已逐步机械化,如滚动式洗药机,去皮机、镑片机、切片机,各种类型的电动炒药锅等。这些将朝着自动化、联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疾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多端,症候的表现不一,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病病理各异,故立方遣药及炮制品的选用都应考虑这些因素。如:女贞子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且药性较平和,养阴而不腻,清热而不损阳气,实为滋阴补肾之良药。但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方法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主要依据。炮制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2.1中药净制与疗效

中药净制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因此,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入药。从古至今,医药学家对中药的净制都非常重视。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入药,《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2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然而,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的干燥带来困难。利用蒸气软化药材,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切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饮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2.3干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

2.4湿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湿热炮制为水火共制的一类炮制方法。常用的有蒸法、煮法、煽法。此外,还有提净法。部分复制药物仍离不开蒸、煮的方法。蒸法和煮法在古代文献中记载较多,用得非常普遍。清代《医方集解》云:“半夏用醋煮者,醋能开胃散水,敛热解毒也,使暑气湿气俱从小便下降。”清代《本草新编》有“寒水制硫黄,非制其热,制其毒也。去毒则硫黄性纯,但有功而无过,可用之而得宜也”的记载。湿热法炮制药物,其特点是加热温度比较恒定,受热较均匀,因此较易控制火候,加热时间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煮法和煽法水量也很重要。若上述条件掌握不好,往往造成药物火候“不及”或“太过”,影响疗效。火候不及,达不到熟用目的;火候太过,则会降低疗效或丧失疗效。如何首乌,蒸制时间太短,服后可出现便溏或腹泻,甚至有轻微腹痛现象。桑螵蛸、天麻蒸的时间过长,则会“上水”,不但难干燥,且会降低疗效。川乌煮制时间太短,则达不到去毒效果;水量应适中,若水过少,则水煮中后还砂到火候要求,水过多则损失药效。

2.5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

用辅料制药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酒醋溃的记载。以后辅料种类逐渐增多,较系统地阐述辅料作用的首推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但以明、清时期资料较多。明代《证治准绳》在论述黄柏的炮制作用时指出:“生用则降实火,熟用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而不伤。”这说明用不同辅料炮制后其适应症、作用部位以及副作用都会发生变化。中药加入辅料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可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尽量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

3.炮制与药性的关系

中药通过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异致功效、用途发生相应的改变,运用于临床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

三、中药炮制的作用与目的 1.洁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

原药材含有非药用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夹有泥沙、杂物;动物的皮、肉、骨、筋、角等残留腐肉、恶血。使用前进行清除杂物,洗去泥沙、污垢,筛去灰屑,除去霉烂变质之物和非药用部位,可使药物清洁纯净,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

2.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如切成片、丝、段、块等,便于调剂时分配制量和配方。矿物类、贝壳类、动物骨甲类如自然钢、磁石、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便于调剂和制剂,而且在短时间内又不易煎出有效治疗的成分,因此必须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使其质地变脆变酥,易于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部分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其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为了达到医疗上用药安全,历代对有毒药物的炮制都非常重视,各代都有较好的除毒方法,如:草乌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方法,以降低毒性。

4.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医采用寒、热、湿、凉及辛、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性和味如果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给病人带来不利的一面。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为了适应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病情的需要,一方面可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中药往往通过炒、蜜炙等方法来缓和药性,故有“甘能缓”,“麸炒以缓其药性”的说法。

5.增强药物的疗效

中药通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而增强疗效。明代《医宗粹言》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箱子、凡药用子者俱要炒过,入煎方得味出。”这便是现代“适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因为种子被有硬壳,炒后种皮破裂,有效物质就便于煎出。另一方面是药物之间相互配合起协同作用,起到增强疗效的效果,如款冬花和紫苑等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经蜜炙后其作用增强。再: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分从而提高疗效。如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作用是走而不守,但如经用酒制后,就能上行而清上焦热邪引起的牙痛、口舌生疮等,即转降为升。又如紫胡入经分散(入心包、肝、胆、三焦),如果经用醋制后,就可专入肝经,让其专治肝脏疾病。

6.矫味矫臭,以利服用

动物类或其它具有腥气异味的药物,往往不被病人所接受。为了便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相应的炮制方法来去掉其不良的气味,如用酒制乌梢蛇,用醋制乳香等都是为去掉其腥味或异味。

7.有利于保存药效和贮藏

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当中,都经过干燥处理,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有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如蒸、炒可杀虫卵,防止孵化,亦为便于贮存。植物的种子类经过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萌发,而便于保存不易变质。含有特殊成分的药物经加热处理,可破坏酶的活性,避免有效成分被酶解损失。

第四篇:中药饮片炮制、配方、代煎管理制度

中药饮片炮制、配方、代煎等管理制度

一、中药饮片炮制

1、中药饮片调剂室应当有与调剂量相适应的面积,配备通风、调温、调湿、防潮、防虫、防鼠、除尘设施,工作场地、操作台面应当保持清洁卫生。

2、中药饮片调剂室的药斗等储存中药饮片的容器应当排列合理,有品名标签。药品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名称。标签和药品要相符。

3、中药饮片装斗时要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

二、中药饮片配方

1、医院调剂用计量器具应当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规定定期校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方和调剂。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应当由处方医生确认(“双签字”)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3、中药饮片调配后,必须经复核后方可发出。二级以上医院应当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调剂复核工作,复核率应当达到100%。

4、医院应当定期对中药饮片调剂质量进行抽查并记录检查结果。中药饮片调配每剂重量误差应当在±5%以内。

5、调配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应给付炮制品。如在审方时对处方有疑问,必须经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方可调配。处方保存两年备查。

6、罂粟壳不得单方发药,必须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处方方可调配,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3—6克。处方保存三年备查。

医院进行临方炮制,应当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条件和设施,严格遵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并填写“饮片炮制加工及验收记录”,经医院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三、中药饮片代煎

医院开展中药饮片煎煮服务,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及设备,卫生状况良好,具有通风、调温、冷藏等设施。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中药饮片煎煮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并严格执行。

中药饮片煎煮液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无毒、卫生、不易破损,并符合有关规定。

第五篇: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来源】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

净制冬虫夏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低温干燥,低温灭菌即得。

冬虫夏草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低温干燥,低温灭菌,粉碎即得。

冬虫夏草纯粉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低温干燥,低温灭菌,粉碎,纯粉压制成片即得。

【性状】 净制冬虫夏草 本品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冬虫夏草粉 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粉末。气微腥,味微苦。

冬虫夏草纯粉片 为冬虫夏草纯粉压制的片,淡黄色至黄褐色。气微腥,味微苦。

【鉴别】(1)本品子座横切面:周围由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又有数个线形的子囊孢子。中央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子座顶端横切面见不到子囊壳。虫体横切面不规则形,四周为虫体的躯壳,其上着生长短不一的锐刺毛和长线毛,有的似分枝状,躯壳内为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5ml,超声处理30 分钟,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冬虫夏草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杂质

照杂质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A)检查,不得检出砂石、植物、金属类等异物;不得检出着色剂;显微鉴别不得检出动、植物组织、矿物和其他掺伪物特征。不得有霉变、异味。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9.0%

/ 2

总灰分 照灰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K)测定,不得过5.0%。

酸不溶性灰分

照灰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K)测定,不得过1.0%。

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III C)检查,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不得过100 cfu;大肠菌群:每1g应小于100个;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活螨:不得检出。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pH6.5)[取0.01mol/L磷酸二氢钠68.5ml与0.01mol/L磷酸氢二钠31.5ml,混合(pH 6.5)]-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腺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腺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90%甲醇制成每1ml含20u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90%甲醇10ml,密塞,摇匀,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9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腺苷(C10H13N5O4)不得少于0.010%。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用于肾虚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咯血。

【用法与用量】 3-9 g,内服。

【包装】药用玻瓶、亚克力盒或铝塑包装。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青海省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0年12月7日印发

/ 2

下载中药学论文毕业论文-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简介[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学论文毕业论文-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简介[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炮制方法简介

    1. 蒸法:是将净药物加入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用水蒸气蒸制的一类操作。蒸制品应色泽黑润,内无生心,未蒸透者不得超过3%,含水分不得超过13%.分清蒸,酒蒸,醋蒸,黑豆汁蒸,豆腐......

    中药炮制技术试卷

    中药炮制技术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 1、下列名称不是指“中药炮制”的是D A、炮炙 B、炮制 D、修治 D、本草 2、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B A、神农本草经B、雷公炮......

    中药学简史论文

    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学会怎样发展 ——史晓飒(20120222020)《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药学专著,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

    中药学论文(合集5篇)

    中药学论文 [关键词] 中药;安全性;思考 论文摘要:中药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毒性低、安全,事实上也是如此。安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

    药学,中药学简介[五篇]

    药学、中药学专业简介 药学与医学技术系现开设药学专业、药学专业(生物制药方向)、中药学专业。 (一)药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等领域从事鉴定......

    中药炮制技术实验教案

    中药炮制技术实验教案 实验一 观看中药炮制技术相关教学录像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中药炮制各种方法的操作方法、炮制目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内容 1、观看中药炮......

    中药饮片市场质量管理探讨论文

    一、中药饮片市场质量管理的困境与化学药品相比,中药饮片的质量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首先,作为中药饮片的原材料,中药材的质量对中药饮片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中药材质量受......

    关于蒙药独特传统炮制技术简述

    [论文关键词]蒙药 传统炮制 独特工艺[论文摘要]蒙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蒙古族人民在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慢长实践以及同其他民族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