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泼墨山水 新浙美版 9册 五年级上册
11泼墨山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泼墨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懂得泼墨方法的运用
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等方式,在泼墨的基础上添画完成一幅泼墨山水画
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学习泼墨山水画的画法
2、难点:泼墨效果的掌握和有效利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盒、水桶等工具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盒、水桶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普通水墨山水和泼墨山水作品各一幅,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2)教师总结出示课题
2、笔墨游戏
(1)教师介绍泼墨的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2)学生尝试在一张宣纸上进行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墨色变化效果(3)教师选三幅不同效果的学生习作,请作者介绍取得效果的创作要领
3、深入教学
(1)观自然、学画法 ① 欣赏大自然中的山水,感受自然美景 观察自然山水,探究山水画画法 提示:近低远高,近浓远淡 ② 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远景、中景、近景知识,及云雾和水的留白方法 ③ 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泼墨山水(2)赏作品,习技巧 ① 比较画家的泼墨山水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画家通过添加小景(树、亭、舟、塔、房、人等)使得画面更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② 课件演示添加小景的方法和规律(少、简、小、干)(3)品诗词、悟画意
欣赏一幅诗配画,感受山水画的人文意境
4、作品欣赏
5、作业练习
在上一个环节创作基础上添加景物丰富画面,完成整件作品 要求:(1)用笔大胆,水分充足(2)山水有远近和浓淡变化
(3)小景添加做到少、简、小
6、作业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拓展延伸:张大千生平介绍
第二篇:8吹吹打打 新浙美版 9册 五年级上册
8吹吹打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察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9、教师小结并布置第二课时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
第三篇:3适合纹样 新浙美版 9册 五年级上册
3适合纹样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2、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构成特点及设计简单的适合纹样
2、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
(教师)课件或视频、范作、图片和实物等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说一说: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2)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观察分析,研学新知
(1)欣赏适合纹样作品,说一说:什么是适合纹样?
(2)欣赏适合纹样作品,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哪些? 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 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 向心式:纹样由外往中心排列 离心式:纹样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曲
(3)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优秀之处。提问以下适合纹样运用了哪种构成形式?
(4)提问:你知道如何创作适合纹样吗?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一个形状和纹样素材,设计适合纹样(2)也可以为一件生活用品设计适合纹样(3)提示
①适合纹样与里面的纹样要适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特点
②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关系,如对比与和谐
1、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举办“适合纹样欣赏会”,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适合纹样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自评,互评。
(2)教师以恰当的语言对适合纹样和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加强在生活中观察与运用适合纹样,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第四篇:6运动会奖杯设计 新浙美版 9册 五年级上册
6运动会奖杯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2、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营造聚焦奖杯的话题情境,在视觉回忆中导入
(1)老师打开奖杯王国的大门,和大家聊天:你看到过哪些比赛的奖杯(如美术、体育、科技等)?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猜一猜: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奖杯?为什么?
(3)教师小结:指出运动会奖杯是体育健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的荣誉,是奋发向上的象征。今天,我们也来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随即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截图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运动会的奖杯上,有的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一些元素为造型,易于辨认,如足球形;有的,背后有着捐赠人或主办方的故事,需要我们研究一番才知
(1)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 3。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有道理即可)
(2)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用泥塑的方式来进行奖杯的设计,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这个奖杯应该怎样做出来?奖杯采用了哪些泥塑方法?
(2)结合示意图或视频,说说:制作过程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教师听取学生回答,并作必要补充,就如何连接做的牢作一些讲解、示范等)
5、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1)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
(2)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
(1)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2)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7、多元赞赏创意的展示评价,在成功体验中超越 采用泥塑展示架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1)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奖杯创意之处(2)学生相互比一比谁的奖杯做的最好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浙美版第9册)-美术教学计划
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五年级新增加2个班,其余5个班经过一年的相处,比较了解。整体纪律较好,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上课说话的人较少,每个班存在少数学生坐不住,不是站起来,就是趴在桌子上,到处转动和同桌或后面的同学说话。就以上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五年级这一阶段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五年级孩子大部分在11岁左右,身心的发育成长造成了他们的一些外部表现: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除此之外,自身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因素。当讲授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厚时,也会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术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着力真善美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等教学内容。
(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
(二)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三)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
1、用绘画和制作表现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2、通过写生,认识一些透视现象。
3、学习浅显的色彩知识和一些简易图案的设计。
4、学习浅显常见美术字的写法。
5、学习浅显的彩墨画知识和技法。
6、学习简单的手工的'基本方法。
难点:
1、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态度,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来的文化,对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一定的了解,及一些正确执笔、运笔与运墨的方法。
4、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提高美术审美能力,体会审美情趣。
2、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欣赏与评述能力。
主要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使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
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4、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l课外拓展方法
1、积极拓展课后内容,如《安全标识》《民间木雕》《彩色的世界》……渗透相关课外知识,增加文化内涵。
2、注重课前准备和课前知识的积累,在信息积累的过程中了解课堂内容。
教学进度表
单元课序
课题
学习领域
美术人文内容
课时
时代新貌
悠悠北山街
综合探索
关注传统、文化探访
安全标识
设计应用
标志设计、安全意识
校园生活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浙美版第9册)-美术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人美版美术教学计划
2.浙美版小学美术课件
3.小学浙美版美术说课稿
4.美术教学计划
5.美术教学计划
6.浙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7.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的教学计划
8.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9.四年级浙美版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