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第六单元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ThereBePeaceOnEarth》
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所选《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取材于《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教材安排这节课,我个人理解为:是在学生已有互动排练二部合唱、自主排练二部、四部合唱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为巩固、提高学生欣赏合唱与排练合唱的水平而设计的。
《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这首被人民称为“世界和平颂”的优美歌曲,由Gill.Jackson作于20世纪50年代。教师本人接触此作品是三年前,一次在网上浏览偶然发现。当时就找到歌词并学习演唱它,并收为资料保存下来。20世纪的世界面临着两个主体:战争和和平,在现今的很多的世界性的和平集会上,我们都可以听到这庄严而动人的旋律:“从我做起,让世界充满和平”。当今在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海啸的震荡下,整个世界并不平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患,而“让世界充满和平,从我做起”仍然是世界人民谈论、关心的永恒话题。《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选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作为学习内容,我分析有以下特点:
1、《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旋律优美动听,较容易将学生带入庄严而又祥和、平安而又甜美的情境,以“期望和平从我做起”之情感染、打动学生,使其情感在音乐审美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2、《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旋律简洁平和,音程起伏跌宕,各声部间节奏基本一致。但这首歌曲的乐句较大,气息较难把握,演唱难度适中。第一声部旋律中有个别音音高在小字二组f上,这在一部分学生的歌唱音域上有一定困难。第二声部的旋律相比较第一声部难度稍微大一点,突出表现在许多的临时变化音。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是一个自然班。他们之前没有上过合唱课,也没有唱过任何一个合唱作品;他们中间个体差异明显,对歌唱的认知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的能力参差不齐。是因为有这次教研活动我临时在我教的四个班里挑出的一个自然班。针对这样一个情况,我选择的是《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选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来作为他们歌唱模块的开篇课。
具体演唱作品时,各声部间的声音在音量、音色、音准上能够达到均衡、统一、和谐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学生们经过前面两课时的学习、实践,他们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且掌握了一些歌唱技巧和合唱知识、技能、经验。水平略高的学生,他们可以带动影响一批能力弱的学生,帮助程度低的学生有所提高。此外,教育的对象是刚过变声期或变声期后阶段不同程度高中学生。还有极个别学生还没有变声,也有学生正在变声。相当多的同学害羞,不敢也不愿意参与歌唱学习,怕唱不好出丑等心理。还有学生认为“只要有嗓音就能唱好歌”,这种认识不免失之偏颇,如不加以纠正将会影响学习。所以在合唱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并提醒学生们在歌唱中健康有效的发声和嗓音的保护。
教学课题: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以积极主动的歌唱心态演唱合唱作品《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感受、体验此作品,并享受合唱的乐趣。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运用比较、合作的方法,有表情地演唱合唱作品《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3.知识与技能:在合唱实践中逐步掌握歌唱中的艺术处理,完成此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的能力。
教学方法:体验合作
教学重点:能以积极的心态动情演唱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教学难点:学会按谱面音乐表情标记演唱作品。
教学用具:钢琴、歌谱、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课前教师深情演唱歌曲《让世界和平》
学生随教师回顾上两节课的知识点。
用歌声吸引学生进入歌唱课堂;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导入歌唱教学。
(二)发声 练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小段简单的旋律:(注意:体会用半打哈欠的发声状态演唱旋律)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唱一小段简单的旋律。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演唱一小段简单的旋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发声练习
下面我们做一下歌唱前的准备:
1.打呵欠、气息练习(教师示范并提醒注意:运用气息,打呵欠同时发u、o、a、i母音,体会打开喉咙发声的感觉)2.音准和英文发音综合练习。
教师提醒注意:每个音上的四个单词音准要保持一致。英文吐字、咬字特点,如:吐字时舌头尽量向前伸等发声技巧;每小节唱出四个字最后归到英文单词BLUE上;)3.音准、和声练习。1)半音练习2)和声练习:
学生在
老师的指导下做发声练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大、小三和弦,并根据老师要求做半音变化练习。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练习打开喉咙,运用气息发声。
第二条发声练习既锻炼了英文吐字发音,同时训练了学生唱大调音阶时音准能力;将吐字、发声、音准练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三种能力同时进步,一举三得。第三条练习曲是为解决“此首合唱曲有很多连续变化音尤其是低声部”音准问题的基础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和声感觉,并通过加强半音变化练习让学生感受和声色彩变化为二声部合唱以及以后多声部合唱曲的学习做预备。
(三)合唱作品排练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处理此歌曲,确定分段演唱计划,认识并处理好速度和力度,掌握好旋律线和换气。(教材P70)
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将歌唱的艺术处理要领应用在歌唱实践中。
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并动情演唱此歌曲第一部分1-16小节。
学习演唱1—16小节。感受、体验1-16小节音乐速度,力度表情的变化。mp(1)—(9)cresc—(12)mf----句尾渐弱。
通过这样的排练使学生能用人声细致再现作品,理解作曲家要通过音乐表达的中心思想。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并动情演唱此歌曲第一部分17—32小节。
总结出乐句在歌唱中注意:句头要清晰,句中要饱满,句尾要轻盈的特点。
学习演唱17-32小节。感受、体验音乐力度f的处理,重点强调father和brother、harmony的吐字和动情歌唱。
4.教师指导并启发学生尝试自己处理作品第二部分。
提醒同学们需注意的问题:48后一拍---56小节与16小节—24小节有何不同,结束句有何特点。
帮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学生尝试自己处理作品第二部分,找出自己解决不好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发挥他们自己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能。
(四)学生进行合唱表演
1.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最佳艺术处理方案,教学生学会按谱面音乐表情记号深情歌唱歌唱。
确定最佳合唱艺术处理方案。用正确歌唱状态,深情歌唱。
培养学生感悟音乐,重视合唱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2.教师指挥,班级合唱。
学生伴奏,其他同学有表情的展示性完整演唱此合唱曲。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发挥他们自己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能,这不仅是表演展示美而且是创造美的环节。
3.提示学生根据前面的听赏,合唱排练,感受、体验、并总结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的题材、中心思想情感。
学生思考并总结。
使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学会及时总结。
小结。
第二篇: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范文]
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自主复习
提示:因为本单元知识量大,知识点集中,向学生布置自主复习的任务。明确复习任务为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具体包括:重点实词、虚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句子翻译、名句积累等。投影出示练习题: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回答
提示:自主练习题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题,需要学生强化记忆。讲评时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要求学生把出错的环节重点记忆,归类整理。合作探究
投影出示问题:
分析归纳《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三篇史传的主旨立意、人物形象、写作特色。教师巡视并参与、指导部分小组的讨论,了解学情,进行调控。学生小组讨论理解内容,进行主旨、人物形象、写法特点的概括,充分讨论后,小组代表进行归纳。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引导、订正。展示交流
1、主旨立意:
1、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着力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2、文章在人物对话中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3、在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学法指导:归纳主旨是在借助注释,联系背景的前提下,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局部剖析进行概括。
2.分析《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陈胜: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敢于斗争,有志有谋。
唐雎:有胆有识、沉着镇静、不畏强暴、机智果敢、据理力争。
诸葛亮:远见卓识、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雄才大略、鞠躬尽瘁,是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学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是在了解作者对文中所写人物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进行提炼。
3.总结《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的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陈涉世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故事情节完整,语言简洁富表现力。
《唐雎不辱使命》:通过对比、衬托、人物对话,突出人物性格,《出师表》:议论、叙述、抒情水乳交融;语言质朴、恳切、精练。学法指导:总结写作特色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欣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学生明确、圈点勾画、记笔记、拓展迁移、总结反思、循序渐进,学有所获,让学生就本节课的内容、写法及感悟体验等仿照例句进行归纳,总结,反思,评价。(可以谈学习本文后从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观看法或体验,引导生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例:陈胜少有壮志,不甘平庸,后来终于成就大事。可见,小时候养成的个性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唐雎智勇双全,谱写了一曲以弱胜强的赞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运用我们的智慧战胜困难,获取成功。
《出师表》一文总结了蜀汉得以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君王的“亲贤臣,远小人”。国家的振兴离不开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要做国家建设的“贤人”。
小组讨论后各抒己见,交流有关学习本文的收获。
第三篇:第八单元感受课
第八单元感受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灌溉、冶炼”等书后词语表中28个词语。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3.复述故事,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我会变”。5.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过程和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西门豹》这个故事。2.学习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大胆想象、小组交流讨论,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对阅读中国古老神话和传说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外主动去搜集阅读神话和传说,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以及传说的丰富的想象和神奇。
2.对阅读中国古老神话和传说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外主动去搜集阅读神话和传说,能把握故事内容,生动清楚地讲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喜悦。3.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学习《古诗两首》
1.读课题猜一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猜猜什么叫乞巧?学生自由猜测。3.介绍乞巧的意思,学生认真听。4.初读古诗读准字音,随文识字。5.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难字多读几遍。6.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8.学生齐读古诗,师生评价。
9.小组内学习生字,给生字注音、组词。10.小组内讨论交流,两首古诗写了什么内容? 11.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二、感受学习《西冂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算命先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4.自读课文,明确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画出生字词语,读准生字字音。
5.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识字的办法,提醒容易写错读错的地方。6.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7.小组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2.指名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教师点评。
二、感受学习《女娲补天》
1.谈话引入课题,“女娲”知道是什么人物吗?学生自由回答。
2.范读课文,提出要求,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3.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教师巡视自读情况。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认读生字,教师巡视。5.同桌相互检查认字情况。
6.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学习《夸父追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自读课文,体会内容。
3.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识字,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4.小组内交流学习情况,教师引导。5.指导学生说说课文什么内容,教师评价。
二、感受《语文园地八》
1.我的发现,指名读一读,教师点拨。2.自己读词语,看看你有什么法现,小组交流。3.日积月累,自由朗读读记记想想自己发现了什么? 4.全班齐读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5.自由读歇后语,说说自己读懂了那几条。6.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歇后语。
7.感受成语故事,小组内自由读,说说讲了一个什么道理。8.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29《古诗两首》认识课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难点:
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教师: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见后)
30.《西门豹》认识课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教学难点:
1.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西门豹的民间故事资料 教师: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课件。生字词课件
31.《女娲补天》认识课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
1.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2.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教学难点:.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2.《夸父追日》认识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语文园地八》认识课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3、我的发现: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日积月累:了解成语构词方式、歇后语的类型,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5、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学习成语,读懂故事,理解寓意。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教师引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故事会,自己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2、分小组互相介绍:每人介绍一个,讲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听讲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讲得清楚、有条理,情节生动、有趣?
4、评出小组的“故事大王”,帮助同学修改故事,讲得更生动。
5、全班交流,评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对积极发言、口语交际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
6、教师总结:神话、传说故事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它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课后我们可以再选一些故事读一读。
二、教学“习作”
(1)教师:上一节课,同学们互相介绍了自己了解到的神话、传说故事,被神奇的故事所吸引,如果你是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你想变成什么?这节课,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假如我会变”,变成任何人、任何物,编一个故事。(2)明确习作要求:
1.指明学生说说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 教师补充:
2.想象要大胆,可以异想天开。
3.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未来的,还可以是自己设想的。例如:你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内旅行;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并加倍珍惜火星清洁美丽的环境等。习作方法指导:
4.以《女娲补天》为例,讲清习作的方法。5.叙述故事时要有一定的顺序。6.故事中要有人物的真情实感。
7.叙述故事要具体,特别是个别情节要写清楚。8.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9.学生自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10.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里?全班交流。11.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12.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13.举办“假如我是XX”主题班队会。
三、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3.结合词义,说出带点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有部分部首与偏旁相同,但字与字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5.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如:“归”与“旧”;“狠”与“狼”。6.小结:注意区分形近字,正确书写。
四、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读写写”“读读背背” 2.交流: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横排是数字式成语,第二横排是ABAC式,第三横排是AABB式,第四横排是反义词形式。
3.你在课外还能收集到这几种形式吗?试一试。4.读一读,记一记。“读读背背”
1.读一读,你发现这些词和我们学过的词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这种形式叫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就是全句意思的所在。
2.学生结合前部分的故事,理解后部分的比喻。
3.读一读歇后语,你还发现本次出现的歇后语前部分的特点吗? 教师:前部分全是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4.找一找,哪些是历史故事,哪些是神话故事? 5.课外收集歇后语。
五、教学“成语故事”
1.教师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2.学生自由朗读故事。
3.引导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学成语,理解喻义。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5.作业:抄写、背诵“日积月累”。
第四篇: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最终版)
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背起行囊走四方”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及其文化。
2.通过活动感悟对联的语言妙趣和文化韵味,学会创作楹联
二、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培养留心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
四、教法设计
第一,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发动学生搜集、整理、编辑;
第二,在全班交流,在黑板上张贴展示,吟诵欣赏,观摩评价;
第三,学生学写对联,将自己创作的对联在班上交流,或将第三步与第二步合并进行。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看夕阳,落下去又回来,地不老天不荒,岁月长又长。”一曲《走四方》唱红了大江南北,我曾经和着她的旋律,踏上了求学和工作之路。现在想来,歌词给我的感触还很深。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在你走“四方”之前,可曾细心考虑过,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是否已经背起了走四方的行囊?走四方,可揽祖国名胜的风情;走四方,可饱民族风俗的眼福;走四方,可聆听山水的足音;走四方,可感受人文情感的底蕴。走四方,使你人生的阅历丰厚;走四方,使你徜徉于山水而荡涤心胸;走四方,使你亲近自然明确人之责任;走四方,使你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走四方,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走四方,不是盲目的走马观花;走四方,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走四方,不是目空一切眼中无物。走四方,跋山涉水展豪情;走四方,餐霞饮露写风姿;走四方,探幽寻胜增储备;走四方,生花妙笔著华章。
二、交流展示(40分:
1.“家乡风景独好”。都说自己的家乡美,在自己的家乡有很多自然人文风光。
学生介绍 : 家乡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景、风情、风俗。
2、作品展示:小组推荐佳作,师生共品
教学反思:
主备人:审核:复核: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课感受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课感受
周二下午的心理实践课的培训我感到很充实也很满足,一下午的活动让我的汗水得到了挥洒,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刚开始热身活动的名字叫解手链。一开始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拉手围城一个大圆圈,记住自己左右的人的样子,随后,所有人随意走动打乱顺序,喊停时原地不动拉住原来在你旁边的两个人的手,在不松开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我们班以极快的速度解开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理智与冷静。每个人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联系,在这个大社会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他人,同时也是社会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员,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其实并没有什么奇迹,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有它的依据,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认真去想,认真去做。解手链这个游戏作为开场热身游戏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我们整个班级的信心。
活动正式开始后老师把我们班分为两组,让我们各自选出队长并且想出队伍的名字和出场方式,时间为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里我们队伍里的队员各抒己见,通过我们不断的交流和研究最后确定了队名和出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不断交流相互交换意见让队伍离得气氛很快就活跃了起来同时也让队伍变得更加团结更加有活力。
分组后第一个活动是智者千里,要求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风格、姿态走完一小段路程,不得重复。五十多个人,走到第二轮大家就开始绞尽脑汁,这就需要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一能看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舍友同学们都帮你支招,各种千奇百怪的走法都运用上了,所以说,世上本没有困难,即使有,也能被克服!
第二个活动是齐眉杆。一队同学同时伸出自己的食指让一根棍子靠在我们的手指之上然后慢慢的把棍子放的队员们的腰部以下,并且中途队员们的手不能离开棍子,不要小瞧这根小小的棍子,想让它老老实实的下去可不是件容易事,在向下放的过程中队员们开始都有些
怕自己的手指离开棍子于是就用力的把手指向棍子上靠,导致棍子本来是向下的结果却是越抬越高,或者是一边高一边低这就是越害怕失去越容易失去的表现,不过最终在的队员们的同心协力下大家一点一点的向下放终于完成了任务,这个活动让我知道了棍子虽小但众心难调的道理,每个人心里都会害怕手指脱离棍子,但是又不能发力而是要随着大家一同将棍子放下去,这就是在考验我们队员们的心理,哪个队的心态平稳那个队就能以最短时间将棍子放下去。
第二个活动是盲人方阵,一个小组的成员在戴上眼罩的前提下用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并且保证正方形每一边上站的人数是相等的,这个活动其实是很难的,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要围出一个正方形需要队友们之间的交流,并且要求队友们要能清楚的理解队友表达的意思还要执行队长下达的命令,开始我们先是一到四报数将队伍分成四份,然后将每组的四号当作节点围成一个正方形,然后我们将绳子用二分法经过两次对折分成了四份然后让四个节点的队员接过四个绳子的对折点然后拉开,在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站的距离有些近绳子并不能够完全展开我们各自慢慢的向后退直到将绳子拉直后停下然后开始整理队形通过手的触感来确定大致的位置然后努力将图形摆好,最后摘下眼罩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围出来的图形四个角不错都差不多是直角但是图形更像是一个长方形而不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活动充分的锻炼了我们大家的听与说的能力在看不见的条件下我们通过自己的表达让队友知道该怎么做这就要求我们表达的清楚明白,不能含糊不清,同时作为听者的我们来说也要认真的听取队友的指令,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个活动最主要的还是耐心,不能着急,越是着急越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图不能让队友们明白自己的意思,总而言之这个活动需要一个平静的心理,才能冷静的处理。
最后的一个活动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鼓动人心”,这个游戏是由一个小鼓和一个排球组成的,要求队员们一人手里拉着一根绳子
将鼓拉起来然后将排球放在鼓面上垫起,一开始我们将人站的很散结果垫起球来球一偏出就接不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队员们开始纷纷想办法不断提出新的站位以求能够更好的颠球,在实践中队员们逐渐发现颠球时存在发力不均匀的问题,在队员们的不断协调下颠球数在不断的增多由一个都连不起来到一下子能连起来好几个,在多次改变位置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我们的站位,让我们组的四个人以两人一组相向而站,然后组里其余的女生站在与这四人相垂直的直线上将绳子拉紧起到支撑的作用,由这四人主要负责将鼓上下摇晃颠球,在确定完方法后我们又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练习,在不断挑战自己创造的记录的过程中我们由原来的一个到最后颠了四个的好成绩,最后在两组比拼的过程中我们率先登场放好心态虽然没能成为颠球数最多的队伍,但我们也从中收获了快乐与友谊!
本次户外心理实践活动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的能量得到了释放同时也让我们班级更加团结,增强了班级同学之间的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也让同学们更好的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中。同时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正如那根小小的棍子,虽然它很小但是想要齐心协力将它放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那个小小的眼罩戴上之后只能凭借听力和触觉配合活动在黑暗中队友的指示和自己平静的内心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做一个合格的表达者才能让队友不迷惑,当然只有做一个安静的听者才能领会队友的意思。当然“鼓动人心”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协调并且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真正的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