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传)朝阳区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案例《体验课堂中的快乐 感受教育中的幸福 》
体验课堂中的快乐 感受教育中的幸福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德才兼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定义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以德育为首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怎样才能融学校管理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中,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最终培养出思想道德过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科学文化的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一代新人。朝阳区实验小学提出: “为学生幸福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用“幸福教育”诠释人生——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旅程”,让教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幸福生活”,让校园成为每一位师生的“幸福乐园”。秉承幸福人生从健康起航,幸福人生让道德引航,幸福人生用习惯护航,幸福人生乘能力远航的幸福教育理念,引导师生徜徉在快乐的课堂中,汲取幸福的甘露。
行动之一:兴趣是成功的教育,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秉承马芯兰老校长的从教材教法的改革入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组知识结构,形成不断运动和发展的知识网络。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兴趣是成功的教育,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搭建自主、创新、发展的平台。学生们乐学、善学、会学、爱学,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们爱教、乐教,孩子们在体验中享受着学习生活的成功与快乐。
行动之二: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有机融德的教育有实效。
温总理曾说“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这就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也是各学科教师教育的工作目标。学校提出: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课堂中体验快乐,学有所获,德有所增,能力有所长。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起来,辩起来,聪明起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读起来,写起来,儒雅起来。在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起来,用起来,自信起来。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唱起来,奏起来,快乐起来。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跑起来,跳起来,健康起来。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赏起来,画起来,高雅起来。在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讲起来,动起来,高尚起来。
在科学、综合、信息、劳技等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学起来,做起来,创新起来。
行动之三:信息化的发展成为教育的催化剂
学校将“现代”、“实验”作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元素,在朝阳区教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与扶持下,设计研发了数字化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并在数字校园管理体系中建设了教科研管理平台、德育建设平台、管理业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学校门户和认证中心等系统。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将家庭和学校紧紧的维系在一起。每天,家长可以通过德育平台查看学生课堂上的情况,课堂上随时弹出的德育评星的小窗口方便而快捷。教师们再也不会因“怕耽误时间”而“吝啬”对学生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学生们因为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赞赏使信心倍增,学生们爱学、乐学的情感态度也凸现出来。
此外,信息化的发展让教育活动更加平等化、人性化、个性化,为适应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奠定基础。师生的个人博客、班级新闻、资源共享、对学生的课上、课下的德育评价都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先进”作用,成为对学生进行内化爱国情感、外化爱国行为的资源与展示的平台。教师也可以根据积累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学生“数据”背后的成因。如:心理健康、智力、心理素质、个性气质、考试焦虑、抑郁、焦虑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个性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引导。行动之四:实施“教练式”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优秀 的教师不是聘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优秀的师资才能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建设长效性质量评估与保障机 制
学校立足课堂主渠道,围绕学科课 程标准、及学科育人目标等基本要素,建立起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探索
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得到快乐,促其健康的成长,实现科学育人的目标。
以校长导学为核心开展有机育德的研究
利用校园网络开辟“校长导学”栏目,将行政会诊评价内容上传,开设论坛,教师广泛参与学习研讨,建立“网络沙龙教研机制”,加强了学科教研的横纵联系,形成了“专题诊课-自主评议-深度研讨-过程评价”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保障机制。在“校长导学”这一校本教研过程中,行政人员、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共同研究在教学中如何结合知识点有机育德。班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集体意识、与人合作、良好兴趣的调动、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有效的改善了。而这些思想问题的改善又促进了学生学科习惯的养成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行动之五:加强了功能教室的多元化构建,使课程内容不断具有丰富性。
发展身心健康愉悦的儿童 为创造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学校加强了功能教室的多元化构建,使课程内容不断具有丰富性。以“幸福学园”创建为核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读书会、小小电视台、师生篮球对抗赛、棒球、合唱、舞蹈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金鹏论坛”、“艺术创想”等高级别的科技特色文化活动,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学校成立了兰亭咏诵社、凤飞舞蹈团、德音管弦乐等高水平的学生艺术社团,聘请高级别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学生的艺术素养得以熏习。全国总冠军亲自到学校传授数独课程的技艺,西班牙语、德语、法语等小语种教学日渐兴起,引进外教直接授课。“经历就是财富!”
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为性格内向,情绪焦虑的孩子,提供自由释放的空间。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为孩子们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我不再生气》、《我不哭》、《我不怕孤独》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的故事,成为儿童心灵成长的自助宝典。
发展快乐健康成长的儿童
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努力形成学生自我监控的管理机制。健康测试仪让学生轻松面对自己,该仪器置于学校教学楼的大厅,快速、准确、方便地提供学生身高、体重、健康系数、视力等数据,且易于操作,简单明了,深受学生喜爱。2010年底,我们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在受访的1351名学生中,98.2%学生使用过,且熟悉健康仪器的各种功能和操作方法。学生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有82.9%的学生认为自己要加强身体锻炼,77.0%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控制饮食,84.2%的学生则提出自己要保护视力。可见学生不仅关注自己体质数据,而且能简单、客观地分析这些数据,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健康训练室对肥胖儿童进行干预,学校安排体育卫生老师,联系班主任,联合家长,为肥胖生制定训练计划及干预措施,为他们制定个人健康档案袋。老师们开出运动处方,以控制肥胖生的体重增长问题。学校建立“加加明爱眼工作室”,爱眼工作室助学生摘掉小眼镜。
发展个性特长的儿童
为创造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基于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学校加强了功能教室的多元化构建,不仅满足了学校40多个班对专业教室数量的要求,而且进行了个性化装修与装饰,突显了专用教室的功能与美观,满足了现有技能训练类抖空竹、软式垒球、剪纸、中国结艺;德育人文类快乐吧、文明始于习惯、国家名片;艺术社科类生活实验室、神奇的电、音乐快线、经典古诗乐歌咏唱、七彩陶艺、趣味版画等特色课程的需求,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为确保活动效果,2010年底学校进行了调研,有84.9%的学生认为自己每天能有1小时以上的时间参加课外兴趣活动,有18.7%的学生的每天活动时间能达到2小时以上。特别是学校的课外兴趣活动减少了对场地的要求,更加灵活、方便。54.0%的学生指出他们常在本班教室开展活动,有68.2%的学生则在专业教室进行活动,也有74.1%的同学指出他们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有20余种,每项课外兴趣活动都有很多学生参加,显示出自己的偏好。有28%的学生就喜欢技能训练类的活动,11.2%的学生喜欢德育人文类的活动,有22.0%喜欢艺术社科类的活动,动手实践类的活动受到32.8%的学生欢迎。在这些课外活动中,学生取得了很多的收获。77.6%学生受活动的影响,引发了对知识的兴趣,79.3%认为自己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了,56.0%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美的享受,陶冶了情操,70.3%的学生显示出对生活的更加热爱。
2010年9月29日学校召开了“日出朝阳——为幸福人生奠基”大型综合素质展演活动,全校近80%的学生走上了工人体育馆的舞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综品与养不提
合质素在断升。
2011年7月,我校二、四年级120名学生参加了建党90周年《我们的旗帜》大型文艺演出,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总之,在“体验课堂中的快乐 感受教育中的幸福”的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在促进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发展,健康成长、思想道德不断提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在校园内外形成“生生幸福、师师乐教”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在教育中感受幸福
在教育中感受幸福
固城校区 范燕青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情感体验。作为一名教师,要获得作为教师的幸福,在教育中感受幸福,首先要热爱教师职业。
教师能否获得幸福感,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职业境界,需要教师自觉主动的去从事教师事业,进行教育研究.这种能力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激情。
教育激情是教师之于教育事业的真情、情感和情怀,同时也是我们对于教育的认知、执着和坚守。教师的教育激情源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理想与信念,源自于对人的生命发展价值的期待、尊重与敬畏,以及对教育人生、教育幸福的不懈追求。因此,教师教书育人、以生命点化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应当演绎为教育激情燃烧的岁月。
教育激情是优秀教师保持职业操守、事业进取和专业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名师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对人、生命对生命的交互影响,是充满理智对话、激情体验和生命探索的伟大事业。教师劳动与其他社会劳动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未成熟而又相对独立的人,是具体的、发展中的人。因此,教师需要以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和人格,通过示范、激励、感召等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育激情是优秀教师形成教育个性、教学风格和专业自我的内在需求。教师是人格化的教育,是教育活动中具体、生动、独特的个人,是充满教育生命活力和艺术创造的人。教育激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推进器。激情是教师的灵魂,激情是点燃孩子心灵的火炬,名师几乎是激情的代名词。当教师的激情被激发出来、能力被展现出来的时候,努力便成为习惯,奋斗变化为自觉。
1.读书。从教育中感受幸福,必须以坚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做基础。而读书是增强专业知识的必要来源;也是教师研究、反思的必然通道。“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要达到这一境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与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是教师教育思想形式与发展并以此充分指导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而与教育家的对话,更多的是通过读书来完成的。从读书中教师的学识水平得以提升,以学识水平的提升中使教师更热爱渎书,更热爱教育,更热爱教学研究,更热爱教师职业,并从中充分体验幸福。2.社会、学校给予支持,给以创造幸福的平台。教师的教育研究,是需要社会,学校足够的支持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的。首先,校领导要倡导,鼓励教师追求理想,进行教育研究。教师在校方的支持与肯定下自会“不用扬鞭自奋蹄,”从而更专心的进行教育研究。其次,校方要尽力为教师搭构进行教育研究的平台,如请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学;或者组织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文化沙龙,教师座谈会等活动。让教师们就某一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共同的分析、探讨、辩论,使教师的理论思想在辩论中得以提高,在合作中充分感受教育研究的幸福。并且,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友好合作来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从而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幸福与快乐。
3.教育科研付诸实践。教育科研成果只有付诸实践,才 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研究型的教师一定要进行实践研究。传统的教学方式甚至到现在还有很多教师在使用着,那种助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该彻底改变。新型的研究型教师应做到教师、教材、学生三要素的和谐统一。当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某一成果付诸课堂,当课堂因此而变得生动活泼,当干瘪乏味的教材囚此而变得丰满诗意,当学生因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时,作为教师应该就是最幸福的人了。新型的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传话筒,教书匠,而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人。从教育中感受幸福,必然要求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而不仅仅是把它当作谋生的职业。青年马克思曾经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一书中指出:“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所以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 而作为教师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人类所有的职业都在改造世界,只有教师在创造世界的同时又创造着未来。”只有教师真正的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能积极的投人工作,充分的实现自我价值。
热爱学生,师生之间由爱产生共鸣,充满幸福。教师热 爱自已的教育事业,最直接最本质的表现就是热爱学生。“爱 可以是人的一种情感,也可以是一种态度,还可以是一种行 为。教师的爱是一种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的对其关心、肯定、帮助、保护的爱的行为。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教育成功的基石。它可以弥补教育才能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心中。”热爱学生,不仅是热爱某几个,某一些学生,而是热爱所有的学生,不管他们的学习成绩与否,都一视同仁,真正的用心去关爱他们,去欣赏他们,去肯定他们。当某个差生因有你的肯定与关爱而从此步人正途,奋发向上,你将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那个人,作为教师的你又怎能不为之振奋,倍感幸福?当你付出的爱有了回报,教师节的声声祝福,感冒时的丝丝问候,当你同样受到关注,获得被爱的时候,当你看到有这么多孩子同样深深爱着你的时候,当你的努力有了显著成绩的时候,怎会不觉的这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幸福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带来快乐,教师的幸福可以影响 学生,使学生成为幸福的学生。在幸福的教育中,师生在幸福上是“相互”感染的,幸福不是“独享”的,幸福可以与他人“分享”,当于他人分享幸福时,得到的是双倍的幸福。教育活动是师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生命经历,当教师 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情,全身心的热爱、关心着学生,学生可以感应的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深深影响学生,使学生也同样的以足够的热情来回报教师。
第三篇:在化学实验中体验快乐
在化学实验中体验快乐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 罗 燕
化学学科形成、发展和应用的研究过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初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为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更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它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获得发展。实验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心路历程。所以,我围绕实验这个中心进行了为期六年的研究。在我的实验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我看来,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恰当应用使学生获得了专属于化学学科的快乐体验。
一、体验实验本身的快乐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育,初见试管、烧杯、漏斗、铁架台、酒精灯,学生感到的只是新奇,待把它们一气呵成组装成实验装置,学生再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着实被实验装置的造型美所打动。实验中还有镁带的燃烧、宝石般的胆矾、奇异的铜树这样的千娇百媚,更有氢气爆炸的惊心动魄。有谁能忘记这奇妙的美的感受呢?开辟 “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了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这些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师生关系和谐的快乐
这其中体现了民主教学的原则。由于教师具有对知识的一定权威性,学生常常觉得老师高高在上,使人亲近不得。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容易形成最天然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蹲下来”倾听学生心声的大好时机。有学生学完《空气》之后,联想到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外壳容易生锈,自家的墙壁也容易起皮、发泡,问老师是否与空气污染有关。我在国庆长假期间给他布置了一个社会调查的作业。他首先调查了周边工厂,得知这些工厂以烧锅炉提供蒸汽,他的推测是煤里可能含有超标的硫,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待亲自到堆放煤的地方一看,发现煤周围的地和墙的边缘都被浸染上了一圈淡淡的黄褐色,基本验证了他的猜想。师生间的互动实验过程中,学生被教师准确的实验准备、娴熟的实验技巧、贯穿始终的镇定自若所折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再加上对学生的不断支持和鼓励,有效维持和强化了学习活动。
三、渗透想象的快乐
化学学习中,学生苦于对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想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分子、原子、电子的结构和运动,学生仍感力不从心。如果借助氨水使酚酞变红和教室洒香水等简单的实验后,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想象这些分子的运动是“长着翅膀的小精灵在飞翔”,这个“小精灵”还能分化成更多的“小小精灵”······能够水到渠成地说明、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又如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学生将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试管,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了活的知识,这和以往生硬的记忆相比,的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探索实验的快乐
对实验的好奇心,刺激了学生的探索行为。即使是实验中的失误,教师也不要放弃机会,鼓励学生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后,通入石灰水中检验,没有看到预期的浑浊现象。这其中孕育了一个讨论的大好时机: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个,究竟是二氧化碳不纯?带有什么杂质?抑或是石灰水已变质?学生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体验着探索自然的快乐。讲氧气时,有少数学生呼吸到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得到的氧气,发现有明显的异味,这样很容易争论得知集气瓶中不是纯净的氧气,自然会去探索这个热分解反应的副反应,不再是只注意反应的某一局部,而从事物的全局来考虑,培养起敏锐的洞察力和全局思考问题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已初步具备科学家的思维品质,虽显稚嫩,却着实可喜。
五、创新实验的快乐
由于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质疑→实验观察→推理→创新”的过程。如设计区分食盐水和酒精溶液的实验方案,可以利用密度、气味、沸点、导电性、挥发性、可燃性来区分,也可以根据AgNO3等试剂对溶液的特殊反应现象来区分,还可以根据生物细胞对溶液反应等去设计。又如讲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得知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性质相似,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二氧化硫是否与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与另一种碱溶液石灰水反应呢?现象一样吗?能够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的创新。
化学实验能最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协同活动,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习兴趣更持久,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通畅。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精神等方面受到全面的教育,对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利用好现成的教育资源,通过实验使学习群体增强凝聚力。
通过长期的观察,体验实验的快乐,有利于知识的获得,更有利于体验成功,获得良好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快乐
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课堂学习由原来的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但仍有少部分学生被动参与甚至游离于学习之外,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合作的快乐、探究的乐趣,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成了一种苦难、一种磨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成功,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探索。1.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具备的优秀品质有哪些? 2.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有哪些特点?3.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最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4.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本文拟对上述四方面问题加以探索,以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所推动。
一、做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呢?美国教育家保罗•韦地花了40年的时间收集到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信中内容都是关于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保罗•韦地在这些信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12种素质,这12种素质为: 1.友善的态度。“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
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老师应对我们有礼貌。我们也是人。”
3.耐心。“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在您听来也许可笑,但只有您肯听,我才能向您学习。”
4.兴趣广泛。“他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我立刻就喜欢他了。他走进来,把名字写在黑板上,马上开始讲课。你能看得出他是熟悉教学工作的。他衣着整洁,事事都安排得有条不紊。他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瞧着他,我没什么反感。他尽力使自己显得自然。”
6.公正。“老师,只要您保持公正,您对我尽量严格。表面上即使我反对严格,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您严格。”
7.幽默感。“他讲课生动风趣,幽默活泼,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他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老师只和好学生谈话,难道他不知道我也正在努力吗?”
10.伸缩性。“老师,请您记得,不久之前您也是学生,您是否有时也会忘带东西,在班上您是否样样得第一?”
11.宽容。“他装着不知道我得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完成我的作业了,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这些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领悟,并真正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二、打造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他们所喜爱的课堂上,会有以下肢体特征:1.脸庞红润,这说明学生的情感受到了触动。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的小脸才会通红,否则只会木然呆坐。2.眼睛发光,这是学生产生智力冲动的表现。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时,当学生的情感闸门被打开时,学生的眼睛才会炯炯有神,否则只会发直、发呆。3.举手踊跃,这说明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参与意识,并已将此意识化为积极的行动。当学生真正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人,有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时,就会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去主动争取每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4.发言积极,这说明学生有了极强的表达欲望,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学生想要“我口表我心”,坦陈己见、畅所欲言,才能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的特征我们已有所认知,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此类课堂呢?这需要我们的老师多开动脑筋,激发创新性,比如在课堂中引用故事,让课堂充满幽默;比如创设多方对话的课堂,实现多方互动;比如将游戏融入课堂,让课堂充满激情;比如创设表演型的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成长等等。
三、选择受欢迎的教学模式
现代化的教育势必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应与时俱进,选择切合时代特点、具有现代气息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供选择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讨论式教学。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交互式教学。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实践式教学。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境式教学。这一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5.讲座式教学。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多种模式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营造受欢迎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但客观而论,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课堂的参与者。这些孩子们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上课精神饱满,发言积极,专注的眼神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求,思维也在知识的碰撞中散发出绚丽的火花。这些孩子往往个性比较张扬,敢于表达,又乐于表达,成了课堂的主宰。一类是课堂的跟随者。这些学生很认真,也很专心,小眼睛一直追随着老师和发言的同学,不时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但却很少参与课堂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沉浸在课堂的智慧中,又似乎有种“事不关己”的感觉。一类是课堂的游离者,即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爱讲悄悄话的学生。他们或是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或是管束不住自己,身不由己;或是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或是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等。
老师们都有同感,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惹人喜爱,调皮的学生让人烦恼。但是,老师却不能像艺术品鉴赏者和评论者那样,褒优贬劣、吹毛求疵。老师应该是艺术品的生产者--用优劣不等的原料,制作出同样精美的艺术品来。打造受欢迎的课堂氛围,其目的就是要把所有学生的心神吸引到课堂上,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师生亲近与沟通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在学校,教师成为学生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把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由此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与肯定,甚至只是默默的关注和静静的陪伴。这时,师长般的引导,朋友般的交流,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并不需要不平等前提下的好心行为,不需要远离他们时代的苦大仇深的疾风厉雨的教育和忆苦思甜式的老掉牙的劝说。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平等,才能催生新的感动和唤醒。
2.培养良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也是使课堂形成良好氛围的关键之一。友好、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不出来,可以问:“谁来帮帮他(她)、谁能帮助他(她)、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她)。”这样,久而久之,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就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了。
3.以积极情绪感染学生。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它具有调节功能和信号功能,情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情感通过它的外部表现来感染人,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情感体验,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带着充满信心的愉快、乐观的情绪走进教室执教,教师的情感表现就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信心的感觉。由教师的情感而影响形成学生的快乐情绪,可以推动学生去战胜自我,克制自己,会努力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良好课堂氛围得以形成。
4.创造灵动的教室环境。灵动的教室环境是放飞心灵的舞台。环境育人,行为感人。为了冲击学生的视觉,影响学生的认知,引领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舒适的、愉悦的学习环境,要敢于打破传统,敢于大胆创新,变“洁白四壁”为“多彩世界”,变“静态教室”为“灵动教室”,让学生在灵动的教室里茁壮成长,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场所,也应该是最有效率的场所。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土,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形成以“平等、民主、和谐、互助、共进”为特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观念发生转变,由学习的“仆人”变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方法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第五篇: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学习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学习
一个小女孩低着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在她面前,是一条可以逃生的路,但她却不能迈出一步。身边的几个孩子也都不敢抬头,一个男人的声音咆哮起来:“你们没有自己的概念,是不是?你是一个奴隶,对不对?”女孩子点点头,一些孩子抽泣起来。一旦被抓,孩子们就会被罚堆柴火,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总会有个蓄意捣乱的人来破坏他们的劳动成果。除此之外,他们还时时面临着被“绞死”或被“殴打”的威胁。
这并不是电影片段,而是美国亚拉巴马州科斯比训练营中的一堂逼真的历史课。科斯比训练营的老师们试图通过真实地再现当年的环境,让四、五年级的孩子们装扮成奴隶,亲身体验被像货物一样贩卖的滋味,还要与追捕他们的人斗志斗勇。通过这种“情境再现”的课程,孩子们可以真实地体验到历史,是单凭书本教学无法获得的。一堂课就是一段生活,一段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课堂是“乐园”,学生乐在其中,兴趣盎然,理想的课堂生活是“创造坊”,给学生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去体验去探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体验的意义。体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以及缄默性等特点,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个人领悟和情感意义的生成,能够突显学生在学习中无人可替代的主体地位。把“体验学习”引入 课堂教学中来,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作为市“十一五”课题《小学体验学习研究》研究的一分子,通过学习当代世界最杰出的体验学习专家库伯教授的论著以及在南通大学王灿明教授等的指导下,对数学课堂中的体验学习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初步的探索。笔者认为要上好“体验学习”型数学课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选择适当的体验方法,科学设计体验情境是上好数学“体验学习”课的前提
所谓“体验学习”课是指通过学生亲自经历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经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习中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发展、成功的乐趣,而且还使他们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创新精神、综合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合作精神等诸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发现,进行数学教学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生活实际问题。体验的方式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教师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或者十几种方法综合应用,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考虑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因素。必须考虑教师作为教的主体的优势和不足,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状况、原有的社会环境,考虑学生的特点、身心发展实际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实际的思维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因素,以利因材施教。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去选择适当的方法。教学目标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从教学内容出发拟定的。我们所选择的方法必须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使方法与内容相适应。三是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形式主义。
教学方法确定后,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体验情境:一是设计的的体验情境要充分反映教学内容的实际。二是设计体验情境要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三是设计体验情境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在经历、思维、能力、兴趣、知识体系等方面的特点。四是设计体验情境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三角青形转化为过去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一般规律。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试着将两个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就拼出了一个长方形。从而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这时老师及时提出新问题:是不是不管哪种三角形在计算面积时都具有这一规律呢?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新的矛盾再次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们剪的剪,拼的拼。
又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袜子,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如通过每个学生尝试“抱25千克的大米”等活动,让学生来感知体验1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掌握,不是依靠教师“教”,而是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把数学当作现成的理论来教,而要以“体验”为载体,帮助学生架起思维和建构的平台,开阔同学的视野,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二、教师转变观念,摆正好位置,是上好数学“体验学习”课的保证
1、教师应当是体验活动的组织者、领导都。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体验活动的目标,激发动力,端正态度。教师安排体验活动的时机要合适,难度、时间、作业量要适当。
2、教师应当是体验活动的指导者、古县者、合作者。有些体验体验活动要求教师能够进行示范,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有时还应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成功的体验。
3、教师应当是体验活动的鼓励者、评价者。这是体验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角色。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去主动学习、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主动性、独立性;另一方面,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和体验结束后及时自主评价,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批评、修正错误,强化自身的优势。
教师在摆正了自身的位置以后,还应在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在认识上要注意和防止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将学习性的体验等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存在的意义。二是限制体验主体的自由,由于教师过多的干预,致使本来以学生为主的体验变成了在教师操纵下的一种没有自主判断、没有行为决策自由的活动,丧失了数学“体验学习”课型的价值。三是应用“体验学习”课型的频率和难易程度失当,不顾教学内容的需要,过频、过难地采用“体验学习”课型,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我们的研究才刚起步,因而还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回答,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探索。如,怎样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地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和创新;怎样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怎样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为优化环境的关系,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互补作用以及我们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确保学生的体验、感悟,同时又能兼顾基础知识的落实,实施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效果最佳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