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媒体公关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2:0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媒体公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媒体公关》。

第一篇: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媒体公关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媒体公关 文/李忠翠

摘 要:当前我国处在突发公共事件最为频繁的时期,每年造成的损失是G D P的6%。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成为摆在我们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而政府的媒体公关是解决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环节。目前政府在媒体公关方面存在诸多误区,政府如何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媒体公关的必要性,提高运用媒体公关的能力已迫在眉睫。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媒体公关

目前我国处在突发公共事件最为频繁的时期,每年造成的损失是GDP的6%。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成为摆在我们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政府的媒体公关是解决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环节。所谓政府媒体公关,就是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进行信息沟通的活动或过程。而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媒体公关,就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进行信息沟通,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或活动。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存在一种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政府依赖媒体将信息通告给公众和引导公众;公众依赖媒体传播的信息来了解事情真相以及各方各面的信息;媒体则依赖公众的反应来强化自己对事件的影响和监督,并依赖政府获得自己难以得到的消息来满足公众的需要。政府、媒体、公众的关系是动态平衡的关系。然而,在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的今天,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面临严峻挑战,政府如何运用媒体与公众沟通显得极为重要和必要。

一、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媒体公关的必要性

1、政府媒体公关是建设诚信政府的需要。诚信政府,就是值得公众信赖的政府。从现代管理学看,公众对于现代的政府信息、社会信息享有当然的知情权。漠视公众的知情权,一方面会导致公众对社会信息产生不当理解;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公众对公共管理者的严重不信任。伤害公众知情权必然有损于政府公信力。非典事件初期和哈尔滨停水事件初期,由于忽视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使社会整体心理产生混乱,进而引发了更大的社会危机。

2、政府媒体公关是尊重传播规律的要求。新闻传播规律是:没有你的声音,就会有别人的声音;以你为主提供情况,你成了信息主渠道,公众就会把你当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别人的声音就无足轻重了;你提供了全部情况,即使有人想造谣也会找不到素材;你在第一时间很快提供了情况,你就能先声夺人,而不会在不利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再被动地“避谣”。政府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将客观真实的信息,要尽早尽快尽可能丰富地全面地满足公众对于信息的多种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满足公众知情的需要,这就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极大尊重。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尊重传播规律的过程,就是尊重公众知情权的过程。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中,政府首先应该信任和尊重公众——信任公众的能力,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3、政府媒体公关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需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通过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件的信息、政府采取的措施等,不仅可缓和公众的紧张情绪,取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还可以在国际、国内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否则,媒体在无法等到权威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或是根据道听信途说去做报道往往对政府不利。社会上出现各种各样的有损政府形象的小道消息和谣言、流言,国际舆论上出现的一些对中国政府的错误解读和批评,都与我们的信息不透明有一定关系。

4、政府媒体公关是化解各种矛盾的需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及时准确的新闻发布,不仅能控制谣言、减少恐慌,增加对政府的信任,并且还有助于危机本身的化解和防范。公众既是突发事件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体。如有关部门新闻封锁、反应迟缓会造成公众更大困惑,甚至怨声载道,这样不仅不利于化解危机,常常还使事态更加严重,或引发其他危机。政府如果将自己所掌握的、涉及公众生命安全与健康的信息,及时充分地告知公众,不仅能稳定民心、还能动员公众力量,促进危机化解。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媒体公关的认识误区

1、新闻报道不如事件处理重要。我国在突发事件处置中,一般是政府或主管部门处理事件本身,地方党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当地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记者采访,成稿后视事件性质请有关部门领导签字审定稿件,再予以播出刊发。这样的工作机制,使处理事件和新闻报道自然而然成为两条工作线。处理事件本身的责任人到位,但这一责任人的宣传意识尚未到位。结果往往是对事件“只处理、不报道”或“先处理、后报道”,或者试图封锁消息,把新闻报道与事件处理分割开来。

2、政府没必要公关。在我国政府官员无论职务高低,其服务对象都是人民群众。无论从党的宗旨、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模式看,官员在面对群众时需要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公关”手段与技巧,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与这种服务关系相匹配的质朴、真诚、坦荡、透明的执政理念和行为特色。在官员与百姓关系的内涵中,都不应有“公关”的色彩。

3、公关等同于攻关。认为政府“公关”就是拉关系、走后门、玩花招、说假话的龌龊之举。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为了保面子、捂盖子,政府向媒体“公关”,其“攻”的对象是新闻媒体,其“攻”的目的是隐瞒真相,逃避责任。湖南嘉禾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

4、媒体等同于下级。受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封闭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地方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对媒体的认知难于脱离官本位的思想,认为媒体是自己的下级。因为我国的新闻媒体基本上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办的,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工具。所以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领导往往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等待记者来采访,没有主动向媒体公关的意识。

5、媒体公关等同于作秀。有些政府和领导干部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也进行媒体公关,也报道突发事件,但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和事故原因不愿公开透露。报道只有“灾”,没有“害”,甚至把“事故”报道成了“故事”。1998年长江抗洪救灾,各新闻媒体以极大的热情,大张旗鼓地宣传抗洪救灾的大无畏精神,塑造了很多抗洪英雄和榜样。但却没有及时公布人员死亡情况。本来,这次大洪灾死亡人数是历史上最少的,失去了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好机会。

三、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媒体公关的主要对策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中政府及其领导干部自始至终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规律,科学公关,而不能主观臆断。具体来说应该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1、主动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许多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是与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失误分不开的,或者说,有些突发公共事件的出现当地政府部门是负有责任的。因此,事件发生后,许多政府部门及其管理者都试图掩盖真相,逃避责任。一旦被公众发现,反而导致问题升级。因而,危机出现后,政府坦诚承认自己的失误,虚心接受公众的批评,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挽救和改进措施,取得受害者及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恢复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首要工作。这里媒体起着关键作用,政府应急管理者应该明白,新闻媒体的公共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表公众的,有权获得事关公众切身利益和事件的真相。真诚、坦率、勇于负责是政府与媒体交流的唯一正确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逃避责任、掩盖真相、忽视公众的利益与权力只会导致问题升级,甚至带来政府合法性的危机。

2、坦诚相见,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现代政府的管理经验是:公共突发事件传播越真实客观,媒体的作用就越明显,社会公众对媒体的依赖性就越大。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在向媒体披露数据和情况时,必须真实、守信;对于暂时无法确定或明确的事实,也要坦诚对待。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者对于确实不宜公开的情况,要向媒体作出解释说明,以争取其理解和支持。政府尊重媒体舆论监督的权力。媒体的监督,为公众提供了舆论上的支持,使得公众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建立和媒体互信互动的良性关系,同时也表明政府是负责任的,塑造了责任政府形象。要避免采取与媒体对峙的态度,或者“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

3、抢抓时机,掌握舆论的主导权。美国的传播学者在对相互冲突信息的不同呈现顺序的研究中发现,当受众面对两种冲突的信息时,两种信息的不同呈现顺序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即当先呈现信息A,紧接着呈现信息B,且在信息呈现后延迟一段时间再测试态度的改变,受众就会倾向于接受信息A,这就是所谓“首因效应”。政府信息发布越早、越多,就越能掌握主动,控制舆论的走向。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传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出自政府发布的新闻。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引导舆论,即所谓抢占制高点,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先发制人。谁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不求全,只求快求准。通过媒体迅速把有关情况的真相告诉公众,以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争得正确的舆论导向。

4、统一口径,形成基调协调一致。政府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所做的任何反应,必须保证前后所提供的信息是一致的。对外公布的口径只能是一个,必须高度一致,不能提供互相矛盾的信息。为此选择适合的发言人是最明智的选择。在S A R S危机中,以手机短信、网络、口耳相传等形式迅速传递的消息在缺乏权威资讯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某种变形和扭曲。一时之间,白醋、板蓝根、口罩、消毒液、食盐脱销。但自2003年4月以来,国务院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S A R S疫情的基本情况,同时开始每天公布相关数字。今年的南方冰雪灾害在沟通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口径统一”的问题。由于政府方面发布信息的渠道不统一,给救灾工作带来了被动,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降低了救灾效率。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吸取南方抗冰雪灾害的教训,形成了统一的口径。国务院新闻办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以异乎寻常的频率,从各个不同领域,迅速提供权威信息,因而这次大地震并没有造成社会大面积恐慌。可以说,在危机情况下,新闻发言人所代表的政府部门的权威声音就是公众的“定心丸”,是公众理性化的催化剂,越公开,越透明,别有用心的谣传便容易戳穿。

5、健全机制,实现政府媒体互动。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起与媒体的互动机制。这种互动机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政府要尊重公众和媒体的知情权,要在第一时间内将危机发生的情况详细地向媒体公布。政府公布的情况要真实可信,否则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心理学家奥尔伯特与波斯曼在《流言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解决流言传播的基本法则,即把“流言的强度和流布量”设定为R,流言主题对于个人的“重要度”设定为I,信息的“暧昧度”为A。公式是:R=I×A。这一法则告诉我们,信息越不透明,流言传播得越快、面积越大。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不管是多么重要的主题,只要暧昧度是零即信息是完全透明的,流言就不会生起。政府公布的情况要真实可信,否则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二是媒体要真实、全面地介绍政府采取的危机处理措施,通过引导公众,为政府采取的危机处理政策赢得支持。这种互动机制的建立有两个关键环节:第一,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近几年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最基本最基础的公关活动。坚持每日公布事实的真相。通过这一制度,从多个层面和各种角度来介绍危机的进展以及采取的措施。同时政府要给媒体以最大的方便去了解事实的真相。第二,建立媒体的社会责任制度。媒体有责任向政府通报自己掌握的可能导致灾难的危机信息,并提醒政府引起注意。有责任保持信息传播的完整性。这是克服危机的重要环节。所谓“保持信息传播的完整性”是指以下内容:传播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传播的过程也必须是完整的,而不是残缺的;传播的受众也应当是完整的,也就是说传播必须面向大众的,而不是只传播给特定的群体。媒体要起到动员和激励公众的平台作用。

总之,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应以积极姿态共同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要增加透明度,畅通渠道,充分发挥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媒体要增加责任感,讲究艺术,不断提高危机传播的引导水平;广大公众也要学会利用媒体,正确认识“媒介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科学建构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使自己的“主观世界”符合“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避免或减少大可不必的“突发公共事件恐慌症”。

第二篇:浅谈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危机公关

浅谈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应对和危机公关

朱海燕

当前,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升,媒体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一种公共力量。

俗语云:“成也萧何败萧何”。若能正确运用媒体力量,则能够帮助政府机关发现问题,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考和舆论支撑。若不能正确运用媒体力量,则不仅损害政府机关的形象,同时也会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因此,政府机关在与媒体的相处中,应形成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会理性、妥善地对待媒体。

当前,在食品安全成为突出问题的形势下,各类突发性安全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监管部门随时都可能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提升媒体的应对能力和水平,是每个机关工作人员的必修课。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在媒体和公关公司工作的经验,就媒体应对和危机公关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的媒体倾向和媒体应对误区

媒体靠广告为生,广告的投放则以媒体的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为准,而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的高低,则直接取决于新闻的看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媒体热衷于追求负面新闻,通过大量刺激的负面新闻吸引公众的眼球。因此,长期以来,在政府机关中逐渐形成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警惕心态。从而在应对媒体过程中却缺乏必要的理性和善意,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采访、故意隐瞒事件真相、粗暴干涉记者正常采访活动等各种现象层出不穷,这不仅不利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也难以树立起政府亲民、爱民和透明、开明的形象,同时也直接造成了在应对媒体时的被动局面。

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处置及应对媒体策略

(一)转变心态,正确对待,高度警惕

当前,随着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舆论环境的巨大变化,一味的躲避、隐瞒、干涉,只会进一步误导记者和公众。因此,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心态,坚持正确对待与高度警惕的原则对待媒体的采访行为:一是热情接待。在公共事件发生后,面对媒体记者的到来,应主动作为,热情接待,要以对普通群众的态度对待记者,要在每一个环节展示政府机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形象,坚决杜绝对记者避而不见、扫地出门或冷眼旁观等现象;二是查明身份。在热情接待的同时,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正当方式,对记者的身份进行核对,即核实记者身份的真实性、所属单位等。若来访人员为假记者,则可婉言拒绝其采访请求,或直接通知公安机关;三是巧妙取证。对于那些乘机违法、蛮横、勒索的不良记者,工作人员可采取偷拍、录音等方法,巧妙取证。在取得充足证据后,可采取报警或扫地出门等方式直接处理;四是问明来意。在正式采访前与记者的交流中,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要弄清记者此行的来意、采访提纲等,并及时将信息报告领导。同时,尽量与记者周旋,为领导准备应对材料争取相应时间。

(二)健全机制,准备充分,高度统一

俗话说:“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应对突发公共关系事件中不会自乱阵脚,从而从容应对:一是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关系事件的组织机构,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在事件发生后,由组长牵头及时商讨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防止事件发生时各部门手忙脚乱,无从下手;二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由单位一把手自己担任和指定特定人员担任单位新闻发言人,防止事件发生了却无人打仗或打乱仗;三是单位全体人员必须高度统一口径,任何个人在未得到单位授权的情况下,严禁接受任何媒体的任何形式的采访,以此防止意见、观点不统一。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防止工作人员私下与媒体记者就采访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四是建立完善舆情监控。要建立对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报道的涉及本单位的负面新闻的监控机制,制定专人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向领导报告,以此做好应对准备;五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视,在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将信息报送至地方党委宣传部,与宣传部共同研究对策,共同处理公共关系事件。

(三)反应迅速,及时回应,主动公开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作为政府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向蜂拥而至的媒体通报事件的发生和处置始末,避免因隐瞒事件真相而造成公众恐慌或对政府的不信任:一是及时报告。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将事件的详细信息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统一指挥处置行动;二是及时通报。在事件发生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记者,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事件的直接处置部门迅速起草新闻通稿,在上级部门审查后,及时向媒体发布,快速稳定媒体记者和公众的情绪,防止谣言的散布;三是及时续报。对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处置措施、阶段性效果、事件的最新进展等及时向媒体通报,通报内容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后方可向媒体公布;四是及时反馈。在事件处置完毕后,要及时向媒体通报事件的各种详细信息,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事件责任人的处理结果,进一步建立责任型政府部门的形象。

(四)坚持真实,避免模糊,勇于面对

当前,各级政府、各部门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就要求政府部门不仅要勇于面对媒体,更要解答媒体的疑问,避免模糊不清、模凌两可的信息传递给公众。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说真话。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新闻发言人切忌说“无可奉告”。要坚持说“正确的真话”。因此,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前,要与单位决策人进行深入沟通,明确决策者的意图,吃透相关政策,正确把握单位的立场,新闻发言人的任何一个观点都代表着单位的观点,因此,新闻发言人必须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在接受采访时,切忌夹带私人感情,要将决策者的真实意思毫无保留、篡改的表达出来;二是态度诚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新闻发言人有可能不清楚某一具体采访事项,因此,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要态度陈恳,坦陈观点,新闻发言人可以说“不知道”,但绝不能说谎。因为一旦谎言被揭穿,那将又是一个相当负面的突发事件;三是准确把握。对于记者的提问,切忌盲目回答。应进一步思考其意图、预计其影响,要准确把握问题的方向、内容和关键细节。对于原则性问题,不能有丝毫差错,在回答时应有理有据,锋芒毕露;对于记者提问的内容,必须清楚、明了,避免遭受模糊概念的误导;四是随机应变。为获取更多更详细的信息,记者在采访中总是会提出一些非常棘手和尖锐的问题。这时,作为新闻发言人,就更要站稳自己的立场,高清记者的意图,避实就虚,去繁就简,若实在难以回答,就采取缓兵之计,将问题推到下一次,但千万不要认为记者会把这个问题放下。

(五)有章可循,有进有退,从容应对

从2008年5月1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新闻媒体在采集政府信息方面,有了非常明确的法规依据。若有记者借助这项规定胡搅蛮缠,政府部门可采取以下六项措施:

一是政府信息公开是一般原则,但是,对某些特殊信息政府有权不予公开。根据《条例》,政府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和参与,经法定程序解密并删除涉密内容后,予以公开;二是记者在采访报道时,无权要求政府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规定,行政机关对申请人申请公开与本人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的政府信息,可以不予提供;对申请人申请的政府信息,如公开可能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按规定不予提供,可告知申请人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三是《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所以,国务院办公厅规定凡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如果新闻记者因刺探国家秘密而触犯了刑法,那么,按照国家安全法和刑法的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四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条例》,政府可以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五是《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如果属于法定公开的事项,新闻记者可以直截了当,要求政府信息发布机关公布有关信息;如果属于申请公开的事项,那么,新闻记者应当通过申请人要求政府信息发布机关公布有关信息;六是政府信息的发布具有法定程序。在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动物疫情,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统计信息等政府信息,必须严格根据法律、其他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政府发布有关信息。如果记者不了解信息发布的程序,可以拒绝其作出莽撞的行为。

对于媒体的来访,政府部门应在高度警惕、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媒体的采访行为。一味的拒绝媒体正当的采访,只会使事件进一步恶化。如某地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若监管部门拒绝媒体采访,不向外公布事件信息,只能促使媒体通过普通群众了解片面的信息,无法还原事件的真相,从而在事件的处置和舆论的引导上,造成了监管部门的被动局面。因此,政府部门应正确认识媒体的作用,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打造“阳光政务”。

(朱海燕——泸县质监局办公室工作人员)

第三篇:“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工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容

(一)自然灾害:破坏性地震;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如干旱、洪涝、大风、浓雾、冰雪、暴雨、雷电等。

(二)事故灾难:生产类,如危险化学品事故、矿山事故、建筑施工突发事故等;交通类,如交通运营、道路抢险、桥梁突发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等;市政设施类,如公共供水突发事件、重特大电力突发事件、燃气事故等;社会环境类,如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中毒类,如食物中毒事件、职业中毒事件等;疫病类,如重特大传染病疫情、重大动物疫病等。

(四)社会安全事件:突发恐怖袭击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公共场所滋事事件、民族宗教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校园安全事件等。

二、组织保障

(一)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社区书记

副组长:社区主任

成 员:社区“两委”成员

(二)应急值班室

社区在警务室(或相关办公室)设立社区应急值班室,并开通应急电话,向群众公布应急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应急行动时,应急值班室安排专人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三)信息接报员

每个社区确定2?3人为应急信息接报员,负责接报群众上报的突发公共事件和向上级及时报送信息。现阶段,信息接报员原则上由社区主任、专职副书记或治保主任担任,联系电话对外公布,并保持通信畅通。

(四)应急自救分队

以民兵联防队、志愿者队伍为基础,分设义务消防、红十字救护、义务医疗等小分队,指定具体负责人,明确各小分队紧急救援任务、职责,并公布联系电话。

三、应急宣传和预测预警

(一)应急宣传

1.社区通过广播、宣传栏、致居(村)民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居(村)民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将社区应急值

班室、信息接报员和应急自救小分队的主要人员、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制作成宣传标识悬挂、张贴在社区醒目位置,或制作成便民卡片发至每家每户,便于居(村)民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及时上报信息。

(二)预测预警

1.社区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定期组织查找安全隐患,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社区网站、警报器、宣传车或居民小组长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

(一)社区每一个居(村)民都有向上级机关举报突发公共事件隐患和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信息的权利和义务。

(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现场发现者应在第一时间向社区应急值班室或信息接报员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时要报警。

(三)社区应急值班室或信息接报员在接报后10分钟内向街道应急值班室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时要报警。

(四)报告内容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伤亡或损失等简要情况。

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一)到达现场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社区书记、主任应立即带应急小分队成员赶到现场,并快速进行先期紧急处置。

(二)快速报告

向街道应急值班室或报警,要求增派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现场救援。

(三)投入先期救援

1.救援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先救伤员,后救物资,避免人员更多伤亡;二是量力而行,在现场应急资源不足或高危险状态下,应同时注意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等待上级专业救援队伍现场增援。

2.重点救援对象:将孤、老、病、残和五保户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优先安置。

3.疏散转移现场人员:及时组织疏散转移现场人员至安全地带或紧急避难所。

4.控制现场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二次事故。

(四)协助上级处置

1.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上级领导共同开展先期处置。

2.协助先期赶到现场的相关部门应急队伍开展应急处置。

3.为上级现场指挥部提供指挥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室、社区警务室等),为相关部门的应急队伍提供后勤保障等。

六、应急保障工作

(一)应急物资储备

1.社区,特别是事故频发的社区,必须储备一定的应急物资。如防火、防汛抗旱、抗震救灾等必需的应急物资。

2.社区应为应急小分队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和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手电筒、喇叭、雨衣等。

3.负责应急物资和场所的临时征用和借用。如单位或个人的小型汽车、货车、农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或场所,在上级救援队伍未到达现场时,可依法临时征用,用于现场急送伤病员或现场应急处置。若有损坏,按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二)应急避难场所

1.社区辖区内的各类学校应为社区抗灾救灾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辖区内的中学、小学、幼儿园等。

2.选择附近的公园、广场、校园等公共设施,以及其他开阔地带作为避难场地。

3.驻社区企业的空置厂房或其他房屋可临时征用使用。

七、灾后恢复重建和善后处理

(一)负责灾后恢复与重建,社区应根据所在地实际和抗灾救灾经验制定具体措施,迅速组织居(村)民灾后自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负责做好死伤者的善后处理和对死者家属的抚恤工作。

(三)协助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事故调查工作。

(四)协助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赈灾工作。

(五)及时统计上报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情况。

八、培训、演练和奖惩

1.培训。社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居(村)民提供减灾知识和技能培训,将防灾减灾教育培训纳入社区干部、居(村)民小组长、居(村)民代表的培训内容,特别是要加强对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应急小分队成员的专门培训。

2.演练。社区每年不定期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专项演练,由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深入发动群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社区应急救援能力。

3.奖惩。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工作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谈政府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谈政府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台风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这些都给政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下面谈以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政府应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一整套完善预测机制,其中,既有预防科技预测,又有应对社会矛盾的预测,加大科技投入,严把预测之口。

第二,加大对公共应急突发事件的知识宣传,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时本能地减少损失,如针对煤矿事件,老百姓应该知道如何避免损失。

第三,严格执行各项应对措施,对防碍执行予以处罚,必要时给予法律上地惩罚,加强落实。第四,加强事故发生后反馈,事后,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向上级报,采取防治扩大危害性手段。第五,国家财政要留有必要地应急突发事件资金,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支援。

第六,加大政府人员地配备,做到事故发生后派出兵将上阵,加大公务员队伍素质。

第七,完善各部门协调机制,当事故发生时,各部门联合成一个有机体,减少不必要地浪费,尽早努力抢救。

第七,我们要形成官民同心地国民已知自救。

第八,完善相应法律,用法律手段制止不必要地突发事件,加强依法性。

第十,政府各部门之间有一个有机指挥机制,遇事不乱,有序进行处理,避免不必要损失。

第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合治理机制之中。

为我们现代化创造更美好和谐的明天。(2006年申论试卷)

7、避免主旨句概括过大或过虚,产生一种务虚和不真实的感觉,这是常见的毛病。如

重视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提高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

二、坚持政党统一体制。

三、完善应急预案。

四、提高执政能力。(2006年试卷)

从标题看,作者所反映的主旨内容使明确的,但是,表现主旨句的观点太务虚,与标题的主题不相符。如何成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

一、发展经济是基础。

二、政治稳定是核心。

三、完善法律是保障。

四、组织能力是关键。(2006年试卷)

第五篇:网络时代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中与媒体

网络时代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中与媒体??沟通策略分析----

以“袁厉害事件”为例

论文提纲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方法

1.2研究范畴

第二章、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与媒体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意识问题+管理机制))

2.1、没有有效地整合新旧媒体的传播力度

2.2、地方政府缺乏与媒体沟通互动的意识

2.3、地方政府媒体沟通策略失当,公关意识缺乏

2.4、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备

第三章、网络时代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媒体沟通策略

第一节、地方政府部门及时进行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并加大力度

1.1、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1.2、有效整合各种媒体,扩大突发事件信息的公开渠道

第二节、地方政府部门要与媒体进行良性沟通互动

2.1、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2、关注网络民意,引导网络舆论

2.3、利用新媒体,如微博进行地方政府公关活动

第三节、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机制(与媒体沟通策略??)重复??

3.1、危机潜伏期:做好危机预警

3.2、危机爆发期: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3.3、危机扩散期:政府与媒体积极沟通引导公众舆论

3.4、危机消退期:建立事后补救机制和惩处机制

第四节、加强地方政府专业化媒体管理团队的建设和培养

4.1、健全地方政府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

4.2、地方政府组建危机应对小组

五、.结束语

论文结构??

下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媒体公关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媒体公关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媒体融合助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转型

    媒体融合助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转型 2015-01-11邬建红传媒评论 核心阅读 在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重大变化的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不仅......

    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制度1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对院内外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保障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避免和减少人......

    突发公共事件中强化政府诚信责任的途径

    突发公共事件中强化政府诚信责任的途径 摘 要: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面临着“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新观念、新体制、新机制的挑战。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浅析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关危机处理

    浅析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危机公关处理 —以“云南孟连群众围警事件”为例 课 程: 公共关系学 教 师: 梅燕京 学 号: 2013015015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姓 名:陈 琪学 院: 马克思主义......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的应对与沟通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的应对与沟通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危害。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自查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自查报告为了强化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幼儿人身、饮食安全,保证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我园针对自身状况进行详细周密的自查。现将自查状况汇总如下......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讨论稿) 为建立健全公司)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切实提高保障公司的 安全运营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降......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合集5篇)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 一、目 的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