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吕琢 教育学读书心得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宽容、信任为桥梁,经过耐心、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我们所作出的努力一定会收到成效。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要教师用满腔的爱心,春风化雨,让爱之花常开在后进生心里,那么,转化后进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让我们以春天般的温暖,使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尽快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迟开的花朵”也和其他娇艳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触颇深。“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教育学》读后感
不知不觉工作已将近十年,经历了数不经的考试,每次考试之后,好的成绩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不自觉的就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今天读了《教育学》,内心竟有深深的不安,多年来在我心中树立的工作目标竟轰然倒下。原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出好的成绩,更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成绩只是学生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教师却一叶障目,按照学生的成绩带上了有色眼镜。
如何摆脱这种态度,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能按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爱的界限,要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成为一种义务。师爱是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的能源和灵魂。这种爱不能是表面的应付工作,它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教师如果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这种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排解他们的忧愁,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学生愿意把教师当作益友,从内心深处把教师当做自己排忧解难的朋友。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或示范,或帮助,或促进,使每一堂课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方法。教师关心学生,把爱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能只爱一部分学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不公平的情感。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长远的师爱。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爱以达到教育效果。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喜好而偏待学生,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无遮掩,或进行体罚,更是对学生的侮辱。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使学生精神倍受刺激,造成学生破罐子破摔的心里。教育学家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作为现代的教师,我们要明白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当前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最根本的道德。当然,爱不是肆意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当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争执时,教师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批评可以严厉,但绝不能讽刺、挖苦。“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当我们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第二篇:教育学读书心得
《教育学》读书心得
以前在学校读书时,总能感觉到学校老师和其他的人不一样,能把每个不同家庭出来的学生看的清清楚楚,管理的规规矩矩,而且能传给知识,教授出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不同人才。今天我选择了教育专业,几年来的教学经历,使我发生了很多迷惑,这些在现实中瓜葛我的问题,在学习了《教育学》这本书以后,终于让我找到了清楚的谜底。
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我了解到教育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原则,孔子的“因材施教”,卢梭的自然教育,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等内容。
原来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巧的教学活动中,渗入着人的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展现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道德风范、生活态度、行动习性等,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学生。同时教师也在通过批驳和暗示等方法改正学生的过错。教师对学生的人的品质教育有显形的,也有隐性的,有言传的,也有言教的。教师在学生眼前展现的人的品质自身就是教导资源,教师就是学生的人的品质模范。在事实生涯中,很多教师对如何培育学生的人的品质无奈做出确实的答复。甚至对人的品质是什么也无从谈起。假如一个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人的品质入行比拟全面的描写,也即不能做到全面地懂得学生。卢梭在教育上注意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遵守儿童天然。他觉得儿童好动、好奇,不仅通过感到,而且通过接触什物或事物的活动,通过做、思考与摸索来意识事物和获取知识,能更有效地发展本身的能力与情操。
这就是提倡动脑和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理念。我在书上也看到了我从没见到,从没听过的教学新词、崭新的教学理论: “产婆术”:即在教学中,并不把真知直接教学教学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即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这种“产婆术”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诘问,第二阶段:助产。虽然这样的名词我们(至少是我)没听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值得借鉴的。教学中,同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的质疑、互动,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最后经过老师的推波助澜和孩子的独立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昆体良的教学过程思想:昆体良是古罗马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这种学习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性、条理性等显著的效果。教学中,偶尔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或穿插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道尔顿制: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虽然目前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教学形式,但对我们的教学以及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特朗普制:这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今年以来,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
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老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
还有“克伯屈、伯克、华虚朋”等都是我闻所未闻的新词,我想,不管是哪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优缺点,针对如今的课堂,都是有其借鉴意义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让我的头脑中有了许多的模式,在不断地融合,不断的改造我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因此,对于这本书,我还需好好研读,全面掌握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性质与功能,综合地利用,有主有辅地结合,以便更好改进自己的教学。
第三篇:读书心得·吕雯婧(范文)
魔鬼的可爱
——读 《浮士德》有感
班级:八年级(9)班姓名:吕雯婧指导老师:徐娟正义和邪恶就像一个杯子里的两种液体,早已融合在一起,永远分不开了。
——题记
合上书,方知我的精神上受了怎样的一场洗礼,震撼力太强了!心虚的四处张望,不得不承认,我无法理会书中的深意。所以无法用我理性的一面来阅读,我只能以我感性的一面来阅读。
靡菲斯特,书中的魔鬼,我心中的偶像。
其实,真的不是我的世界观有问题;也不是我脑子有问题,我是真的觉得他很可爱。
言行,举止,处处符合他作为一个魔鬼应有的损人利己之风;一个魔鬼应有的见死不救之性;一个魔鬼应有的处世为人之道。
他突然喜欢邪邪的笑,扬起嘴角,造出一个“靡菲斯特式的微笑”;他喜欢一本正经的整人,不留一丝痕迹;他能见死不救,不论你位高权重,还是卑微低下;他能杀人不眨眼,居高临下的瞥你一眼,让你丧尽尊严。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为他是靡菲斯特,是魔鬼。
即使他是魔鬼,那又能说明什么那?他邪恶?他坏?
他能在夜深人静时,静静思考别人的事,他能为了自己一族在上帝面前不卑不亢,他能轻蔑的对人类说:“造孽的不是人类自己吗?”他能在主角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跑出来逗他开心。真是个奇怪的魔鬼,奇怪到让人要忍不住爱她。
相比之下,表面上善良,可亲,无私,高尚的人类和上帝却原形毕露。
当面称兄道弟,暗地里互相猜忌;当面谦和礼让,暗地里私打算盘;当面夸你多好多好,暗地里说你高傲讨厌;表面上是要好的朋友,实际上暗地耍小聪明。遇到脏活累活,推给别人,嘴里还嚷着要给别人锻炼的机会。
这就是“正义”
这就是可笑的,肮脏的人类所说的“正义”友情,爱情,亲情。在魔鬼靡菲斯特眼里都是谎话,每个人类都是一个个圆了的谎。
靡菲斯特从不。爱你,他会好好爱你;恨你,他会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走到你跟前大声地说:“我恨你,我会让你活不下去。”他看见主角,直白而不假惺惺的说:“你好,我是魔鬼。”他在使唤人,录用人时,邪笑着说:“我就是自私的,邪恶的,把人的尊严踩在脚下的魔鬼。”
也许,人人心里都有邪恶的一面,但人和魔鬼不同的是:魔鬼把邪恶挂在脸上,于是,他们就是邪恶的;而人把邪恶藏在心里,于是,人类就是善良的。
可是,这“善良”与“邪恶”的标签贴的合适吗?我不禁想问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是举着剑的你寻仇的威力大,还是你笑里藏刀的威力大。我不知道说自己邪恶的人是否邪恶。我只知道,说自己善良的人绝不一定就是善良的。网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善良的人摘下面具,你连跪下的机会都没有。”
我甚至有种念头,或许善良与否仅在于心口是否一致,因为若连自己的心都无法挂念在脸上,你这人又如何谈得上是善良?
我认为我就是邪恶的,我向往成为靡菲斯特那样的魔鬼。因为在我心中也曾出现过许许多多本不属于我,并不善良的一些想法。可是现在想想,这才是正义的另一种诠释,不是吗?
正邪在一念之间,这是《浮士德》教我的。
第四篇:小学教育学读书心得
《小学教育学》读书心得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半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培之以能,持之以恒。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记得刚开始,由于对孩子的性格特点等比较生疏、管理起来甚觉棘手、安排下的不少事情,自己认为太简单了,但让孩子们去做却往往不合己意,真让人感到憋气。有时还会出现不知用什么语气向孩子们解释的一句话、一件事……我困顿、我迷茫。在不断摸索中,我模模糊糊地懂得:要想使孩子们适应你,顺着你的指点去做,自己首先应该适应孩子们,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这就必须走近孩子们,和他们打成一片。这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学校的艺术节上,当快到我们班节目时,我照例去告知孩子们做好准备,却看见班里的于跃同学面带愁容。我看到她十分为难,又不敢对我说。于是我上前亲切地问:“需要老师帮助吗?跟老师说一说好吗?”她把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后,原来是校服上衣的拉锁坏了。我立刻领着她在别的年级班上找了一件合适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还送上一句:“老师相信你能行”。这时,从她面带微笑的表情中我发现了她的愉快。最后,我们班的合唱没有因为校服而受影响,而是顺利完成了。通过这件事,该生在学习上也有了显著提高。总之,一声问候,一次帮助,一句句苦口婆心的教导,都会融洽师生的感情,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有时还会得到意外收获。
二、培之以能,持之以恒。
俗语说:“心急吃不上热豆腐”。和小孩相处,的确不能急躁,不耐烦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对于优生少,差生多的班级,更是如此。对于差生,我们要先了解其病根。比如一些贪玩、多动,但脑子灵活的学生;思考问题较迟钝、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以及年纪小、不懂得学习、上课常常做小动作的学生,我们都要了解其 1
病根,对症下药。首先与家长取得了联系,家校结合,共同努力,促其进步。其次,与差生交朋友,吃偏饭、多提问、常辅导。在我班有一个同学,数学成绩很不理想,我在课堂上就经常让他回答问题,课后耐心辅导,期中考试后居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再次,发现细微进步,立刻表扬、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最后,开展一帮一活动,优生与差生交朋友,鼓励优生争当小老师。总之,转差工作是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需要老师像母亲一样耐心细致,像朋友一样真诚热情地培植自信心,培养持久力。除此之外,树之以秀,促进百花争妍,形成带动力。例如:在班上树立各方面的“学生秀”,定期评选“最遵守纪律的”、“最助人为乐的”、“学习最认真的”、“书写最漂亮的”、“跑步最快的”“一人一绝技最妙的”等一系列“学生秀”活动,促进学生发挥特长,激发学生积极性,使班里成绩全面增强。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班主任,我将紧跟时代步伐,率先垂范、虚心求教,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使班级工作更上新台阶而不断努力。
第五篇: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吕琢 讲稿
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吕琢 讲稿
一、统一思想,坚定继续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信心
1、中央已经明确表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2、严峻的人口形势要求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不松劲。
3、改革的性质决定了稳定加强基层计生队伍建设不减力。
二、汉寿人口计生工作形势
1、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2、计划生育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3、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
4、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逐渐形成。
5、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完善。人口形势不容乐观,人口计生工作任重道远。人口与发展: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1、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人口问题更加复杂。
3、计生工作更加艰巨。
4、保障条件逐步弱化(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2.自然资源与环境
3、中国的人口思想
(一)传统人口思想
(1)、增殖人口观 管仲、孔子、孟子、墨子是其代表人物。(2)、适度人口思想 商鞅、韩非是其代表人物(3)、限制人口思想 杜佑(唐朝)、洪亮吉是其代表人物。近代人口思想 梁启超、严复是其代表人物。
现代人口思想 现代人口思想以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人口思想为主,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是其代表。
马寅初《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 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早期人口社会学思想
1、斯宾塞:社会生物学的人口社会学思想
2、杜蒙特: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人口变化
3、涂尔干: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人口增长 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二)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社会学家明确把人口变量放入社会学研究 ? 第二阶段:开始系统地用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人口问题
?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各国人口社会学的专题研究蓬勃发展。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发展 ? 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为研究中国人口的实践做开创性的尝试 ?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1957年)提出适当制约人口的思想 ?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口社会学研究重新起步阶段 ?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研究已经开始走向世界。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人口理论与计划生育》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什么是人口?人口不是指单个的人,也不是指抽象的人,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的人的总和。从古至今,人口是构成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最基本要素,是一切国家或社会所有问题的起点。
2、人口理论研究的对象:就是人口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揭示的是人口本身及人口与外部关 1 系发展的规律。
3、人口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科学知识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手中的有力武器,让大家了解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与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与家庭生活等之间的关系,了解世界与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增强人口忧患意识,更好地理解、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口的四个基本观点:
(1)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2)“两种生产”的观点;
(3)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观点;
(4)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的观点。二)毛泽东的人口思想
1、要正视人口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2、人口多非控制不行,要有计划的生育。
3、实行计划生育,一要政府认真抓,二要坚持群众路线。
4、提倡男女平等,改变重男轻女风俗。
(三)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1、要进行新的人口普查。
2、加大宣传,破除封建迷信。
3、在节育具体办法上,主张避孕,反对人工流产。我国人口现状
春运图 人山人海 有何感想?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外人口对照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 会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饥饿 贫困 疾病 失业 失学 交通堵塞 贫民窟 环境污染 犯罪 战争 资源枯竭„„
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采取什么对策?中国、印度控制生育政策 中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国策提出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人口过少,出现负增长 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鼓励生育政策
结论:
1、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不利影响:住房,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难,社会治安问题等
有利影响: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可以活跃城市商业,大力支持城市建设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人口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进城打工 进城求学 农村人口 迁移 寻求发展机遇 改善生活条件 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不利影响:无人照顾老人,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负担,农业生产劳力短缺等 有利影响:增加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市场,扩大了城乡交流,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1.不同时期: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2、主要表现
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 数量增多,分布集中,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 客 2 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地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
一、粮食问题:
1.全球每天有8亿人在忍受饥饿,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目前全球约30个国家陷入粮食危机。我国的粮食问题
(2)我国现有的粮食问题:
我国人口基数大,粮食供应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仍处薄弱的平衡状态。(3)解决粮食问题,必需提倡:节约粮食 中国人口与环境
人口与可耕地关系 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的1/3 第二部分 世界人口及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
1、世界人口增长率:
2、世界人口结构:
一、我国人口问题的状况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公报:见《人民日报》2001年3月29日第一版:
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即12.9533亿
人口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1.07%(1990年7月1日至2000年 11月1日)。
2、中国人口问题三大高峰将来临:第一是人口的总量。第二是人口的就业问题,第三是老龄化人口问题。
3、“入世”中国“人”问题凸显(1)??人口大国的困扰:
挑战之一:人口绝对数量继续增加,人口素质急待提高;
挑战之二:贫穷现象还很严重; 挑战之三: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挑战之四: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化。(2)?WTO敲响“救人”警钟。(3)农民问题始终是首要问题。
第三部分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任重道远
1、《人口计划生育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即立法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论述为根本指导思想,(2)基本原则: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除了应遵循立法的一般原则外,还应遵循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履行法定责任的原则、法制统一的原则以及依法维权的原则。
2、《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7个特点:
A 体现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B 体现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C 强调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D 体现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E 强调严格依法行政; F 坚持分类指导; G 借鉴国际有益经验
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几个重点问题:(1)《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什么要对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作出规定?(2)《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什么要强调稳定现行生育政策?(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与义务做了哪些规定?(4)《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了哪些生育管理与服务制度?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任重道远
1、“莫让无限吃有限”
水资源问题
1、水的重要性。
2、水的消耗:(1)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 ⑴生物学规律 ⑵经济基础方面
经济发达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 ⑶上层建筑领域 婚姻生育观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人口政策
⑷其它因素 战争、自然灾害等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自然、社会、经济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 有人认为:“人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人口越多,人力资源就越丰富,从而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人多力量大。”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从人做为生产者与消费的者角度看:
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却只有一段时间
一、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1.影响生育率 2.影响死亡率 气候.水.土壤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二、就业问题
严峻的就业形势,严重的失业问题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根据预测,到2050年,60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即4亿左右。其中70至79岁的“中老年”人口将近2亿,80及80岁以上的“老老年”人口也将达5000万。一般问题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2、人口素质偏低
3、农村人口多
4、人口分布不平衡
5、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新生儿每分钟增加24人,每小时增加1472人,每天增加4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12.9亿.从1990年到2000年,10年中,年平均增长为1279万人。
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据调查,我国的农业人口占70%以上,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农业人口在总人数中的比重都不到10%。
说明了我国人口的什么特点?我国农村人口多
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
男女比例失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升高趋势,每出生100名活 4 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数,至2000年达到119.92,严重偏离103-107的正常值范围。本世纪三、四十年代20岁—49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多万。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一、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一、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出生率超过死亡率。
二、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降低出生率。
三、实行计划生育可有效降低出生率 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
农村人口多 人口老龄化 人口分布不平衡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 新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偏低 一般特点
农村人口多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二、我国人口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二)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
(三)我国人口素质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
200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 12.6583亿;若加上香港澳门、台湾:12.9533亿。2000年6月30日:世界总人口为:61亿。中国大陆人口占世界人口: 20.75%。小结:我国的人口结构
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稠密,西部稀少 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 人口素质偏低
讨论:有的人认为:人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人多力量大,人多资源越丰富,从而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人口越多越好。也有人认为,人口越少越好 反映: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人均占有量少 反映:人口多给就业带来压力 计划生育——我国的基本国策 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 , 提高人口素质 要求: 晚婚 晚育 少生 优生
晚婚?男25,女23 晚育?妇女24岁以后生育 如何做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作为基本国策长抓不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了人口总数的70%以上。因此,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而且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受经费制约的问题突出 二是流动人口治理难的问题较大。三是私早婚问题越来越突出。
四是婚姻登记及治理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
五是村级计划生育组织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较为突出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是要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
(二)是要建立计划生育工作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经费支持。(三)是要完善流动人口治理制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治理。
(四)是要加强婚姻登记治理,加大私早婚治理力度。(五)是要强化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我县计生工作的作法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切实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推进“三型”社会建立。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切实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建设。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围绕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计生家庭保障水平。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切实强化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集中力量解决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当前,迫切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1、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2、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
3、扩大贫困地区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
4、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高势头;
5、巩固和完善“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体系;
6、加快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
7、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体制。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那么,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