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社会工作
“3.01”昆明暴恐事件中的民族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中华民族呈现的是“一体多元”格局,55个少数名族占据着我国的半壁河山。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深刻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全面发展。由此,开展民族社会工作和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至关重要。民族社会工作者从事的是与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相关的社会工作。
3月1日晚9时20分,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3月2日5时,暴力案件已造成29名群众遇难、143名群众受伤。受伤群众已分别被安置在多家医院,各级医疗部门已调集精干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昆明火车站当晚各车次均已发出,昆明市社会秩序稳定。作为一名民族社会工作者,我们有必要从社会工作视角介入“3.01”暴恐事件,做好社工角色定位。
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和价值观,运用知识、方法和技巧去帮助服务对象。具体而言,作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应当承担的角色如下:服务者、支持者、资源筹集和协调者、政策影响者、关系维护者、社会工作发展推动者。综合国内外社工介入的很多研究和经验总结,此次民族社工的角色大致为:
服务者。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职能。在此次事件中,最主要的是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神方面的帮助、排除心理障碍。一位父亲为救女儿被砍成重伤,女儿被他的朋友救出,安然无恙;一对夫妇为了省钱在火车站过夜,丈夫不幸遇害。这么多人瞬间倒下,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精神上都无法承受。民族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等方法,采用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等疗法,用同理、真诚等态度对当事人的心理或行为进行介入。特别是小孩子,民族特工向他们解释新疆分裂势力不代表新疆人,暴恐分子不代表新疆少数民族,不要产生民族仇视的情绪。
支持者。民族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和情绪上给予服务对象关怀和支持;鼓励服务对象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自我发展。事件中,刘某是遇难安保员祖朝文的遗孀,听到丈夫去世的噩耗,她高血压发作,被送到医院急救,情绪波动很大。社工用理解、尊重的态度从事心理辅导及情绪支持,现在,她已经能够与大家商量丈夫的身后事了。丈夫走了,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民族社工利用社区支持网络帮助她申请援助,但更重要的是挖掘她的潜能,增强她的能力,实现内性发展。
资源筹集和协调者。服务对象的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会资源。民族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联络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成员,向他们争取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传递到受助者手中。由于伤员需血量大,就需要社会成员的志愿帮助,挽救伤员生命。不仅伤员需要资源,他们的家庭也需要帮助,民族社工尽可能的使服务对象平等地享用资源,这是奉献的力量,也是民族团结和信任的力量。
需求评估者。此事件,受伤、遇难群众的救治、善后工作,从上到下尤其重视。民族社工不仅要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供服务,还需要对新疆及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需求进行评估。民族社会工作关注少数民族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力图加强民族间和民族文化的理解、沟通。现在民族团结稳定是前提,着力点是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做好民族地区的福利工作。如果地区差距缩小、民族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缩小,那么分裂、恐怖活动是不是减少呢?
信息提供者。暴恐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新疆人。作为民族社工,我们更应该清楚事件的性质,向服务对象输送正确的信息。我们也有责任要求新闻等媒体客观报道实况,尊重少数民族的心理和情绪。与此同时,民族社工与社会各界人士一起提高群众的反恐、防恐意识。
政策影响者。社工一般都是工作在一线上的人,他们更了解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恐怖分子如此猖獗,能够在二线城市昆明制造恐怖活动,是社会安全保障环节出现了问题。政府相关部门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人流量大等地方、国家重大会议的召开等情况,疏忽了治安管理。民族社工在服务中看到很多政策需求,通过政策提高全人类的福祉。
第二篇:社会工作
社工进社区的方案
098328109 刘玉涵
首先,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各级机构都要落实到位以身作则将条例认真传达给居民,让大家正视政策并对此多加关注,尤其是在生活中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政策,更要大家共同关注。对于居家养老这一政策来说,虽然绝大部分居民都对此比较重视,但是仍有少数居民认为这仅仅只是形象工程,所以并未把此事看重。加大宣传力度,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居民利益出发,让居民确信自己真的可以从中获利。
其次,社区工作人员要真诚关爱视居民为亲人,把信誉作生命,服务理念,用心布置社区的每个角落,为社区居民提供优雅的环境,每一处都要精心布置,让居民感到安全、温馨。
社工的主要作用是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问题,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让政府资源更有效率,也让政府服务更加人性化。在提供社会服务时,社工是通过专业知识、手法与价值观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目前多数市民都将社工与义工的概念混淆了,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居民的诉求能通过社工服务得到满足,即使居民不知道社工是什么来的,只要让居民享受到社工服务带来的好处,社工服务的目标也就达到了。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我们应该将专业知识技能运动到实际生活中去,可以进行组织大家进行小组活动,或是一对一的进行个案分析研究。我们社工的服务对象,包括青少年、妇女、低保户、残疾人等,我们主要通过下社区举行活动和对他们进行探访,本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立足社会,发展专业;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宗旨,为他们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他们遇到生活或者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我们可以启动“关爱敲门,诚心交流,真心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项目。专业社工进社区,与空巢老人进行交流,用真诚打动老人让老人向我们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事情,安慰他们孤独的心灵。社工要助人自助,将空巢老人视为自己的亲人,不能出现嫌弃空巢老人的状态,要多和老人唠唠家常帮老人做做家务让老人舒心。
第三篇:2011社会工作
兰州大学2011年MSW考试
社会工作原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10个)接纳自决 个别化 社会福利 小组社会工作 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 越轨 社会角色 标签理论
二、简答题(6个)
1、社会工作的要素。
2、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3、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
4、简述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
5、ABC人格理论。
6、简述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设计(2个)
1、试分析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2、在个案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遵循哪些工作流程,在每个阶段社工应具备的工作技巧和方法。
(这道题是让设计一个社工接案的方案,即在个案过程中,社工应当如何作,以及怎么作才能更好的为案主服务,促成服务目标的达成。)
兰州大学2011年MSW考试
社会工作原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10个)社会性别的主流化 家庭临床模式 矫正社会工作 社区发展 社区照顾
二、简答题(6个)
1、简述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2、叙事治疗模式。
3、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4、简述学习理论的几种学习方法。
5、小组工作的几种模式,及社工在小组工作中的角色。
6、危及介入模式。
三、案例分析(2个)
1、关于父母与青少年关系问题的案例。我记得案例是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书上的原题。在书的57页。
2、关于同性恋的。
案例大意:有一名40多岁的男性,是一名下岗人员,目前在当地一浴场从事按摩工作。在浴场工作了一段时期,他突然有了变性的想法,想去做变性手术成为一名女性。家人知道后,极力反对。为此,妻子和他闹离婚威胁之,其父母更是坚决反对。该男子特别矛盾,一方面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变性。另一方面又不想和家人闹翻。家人也一直努力让其改变其想法,但均告失败。为此,其家人找到社区社工寻求帮助。
问题: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社工,你应当如何应介入此事,以及如何开展工作。
第四篇:社会工作
2.试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计划经济模式,同时也在社会福利方面形成城乡二元体制。在城镇建立了以就业为基础的单位社会福利制度,而在农村实行以经济为基础的有限的社会保护机制。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的“单位制福利”,是一种典型的内部再分配的身份制待遇,而少数社会弱势群体被界定为传统的民政对象,他们依靠的是剩余性的、基于有限财政扶持的救助型福利与相关服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社会保障制度有了相应改革,社会福利的发展也呈现多元化的局面。由于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和日益增加的社会需要,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服务体制已经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和需要。因此,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改善经济发展效益的前提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多元化不仅体现为社会福利服务管理体制的变化,也表现为福利单位所有制、资金来源、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更大弹性上。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和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政府积极强调并努力推行“以人为本”的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体制,强调要关注人民生活,注重解决与公民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城市贫困、改善公共服务模式和促进就业发展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积极地敢于政策。
总的来看,中国自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是影响并推动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但是我们仍不可忽视政治环境与全球化趋势等因素的对国家社会福利体制与社会政策发展轨迹的影响与制约。
第五篇:社会工作
一、掌握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即社会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
二、掌握欧美社会工作的主要实践及其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英国的伊利莎白济贫法(1601年颁布济贫法案)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A 政府负起了社会救济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这在某种意义上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立了一个合法性前提。B 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C 它确定了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这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作是社会工业职业化的开端。D 《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3、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1)汉堡制:1788年在德国汉堡市实施的一种有特色的救济制度。(2)爱尔伯福制:1852年,仿效“汉堡制”并加以改良。
4、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1)建立成立理事会以协调政府与民间慈善组织的活动,于是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建立于1869年在伦敦成立。(2)慈善组织会社的实践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的贡献:A.“会社”创造的派友善访问员访问救济申请者,依据调查情况,实施个别化处理,这种“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B.“会社”促进救济机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协调合作,为社区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5、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1884年英国伦敦东部贫民区首创于汤恩比馆。
“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A 以社区为工作场所,为后来的社区工作方法积累了实践经验。B 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和对社区环境的改造。C 强调以社区实际需要开展工作,发动、组织或配合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三、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的定义
社会工作哲学以及价值观的具体化,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经常会遭遇伦理冲突或困境,而此时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观优先考虑。
四、面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时的决策指导原则
1、保证生命原则:每个人的生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2、差别平等原则:对处于权力不平等的人,应有不同的对待标准。
3、案主自决原则:尊重个人自决,但是对于每个人的自决仍有最低标准,即自决但不可以多却自己的生命,不可以伤害到别人。
4、最小伤害原则:在冲突发生时,如果有选择机会,应该选择一个限制最小,最容易恢复到原本生活性能的安置环境。
5、生活质量原则:以维持案主基本的生活质量为主,不可因冲突发生而牺牲案主生活的安定及水准。
6、隐私和保密原则:对案主的信息具有保密责任,以确保案主隐私的保证及专业关系的维持。
7、真诚原则:无论案主的个性及特质怎样、遭遇的问题及陷入的困境如何,都必须真诚面对,摈除个人价值观及理念。
六、家庭结构图和生态图:生态图是用图示的方式,展示案主的生态系统,即案主的社会生活全貌。它不仅清楚的呈现个人、家庭之内部的关联,而且也呈现个人的社会系统与外在世界间关系的消长
八、社会政策是政府为影响人民生活福祉所采取的行动
包括:(1)提供有关医疗健康、住宅、社会保障、就业、家庭等社会福利的措施
(2)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以规范雇主、公私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或其他相关单位等应如何保障受雇者或服务对象的权益、应如何推动社会福利服务(3)政府透过税收制度来提供社会福利,如儿童、老人或身心障碍者所缴税收可部分减免。
五、个案工作:一种助人自助的工作历程,是以个人或个别家庭为服务对象。其
目的是帮助人们解决本身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协助过程中,个案工作
者与案主之间维持着面对面或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和
技巧,协助失调的个人,改善环境,增进实际生活适应能力;调适社会关系,建
立良性互动网络;调适自我功能,促进人格发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态,来认识
及面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善用社会资源和机会,来解决问题,以及提
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质素。
七、掌握什么是小组工作:
美国小组工作专业人员协会的界定,小组工作是指一类在小组情境中助人或
完成任务的广泛的专业实践,由有专业能力的工作者利用小组理论和过程去协助
由互相依赖的个体组成的小组,达到个人的、人际的、或任务有关的目标。
九、儿童的需要: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这是儿童发展的第一需要,也
称之为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需要。
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适当的身心医
疗照顾、预防保健服务及健康照顾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获得良好家
庭生活的需要。家庭是社会化的基础,是长大成“人”的基础,家庭要为儿童提
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管教的环境。
4、满足学习的需要。维护儿童的受教育
权利,保证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文化娱乐是儿童社会化、接受社会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
6、拥有社会
生活能力的需要。这些能力包括道德选择能力、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技巧、生活
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价值观等。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健康的人
际交往圈子和被承认与尊重的需求。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保障儿童人身
安全、个人权以及免于被伤害等权利。
十、常见问题及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
(一)常见儿童问题:
1、环境对儿童的伤害:(1)贫穷问题(2)环境污染对儿
童的伤害,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1/3的疾病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40%发生
在只占全球人口10%的5岁以下的孩子身上。(3)儿童营养问题(4)童工等非
法现象。
2、儿童发展障碍:(1)学习压力和智力发展问题(2)代际冲突带来的儿童发展障碍(3)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困惑(4)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问题(5)
未成年人犯罪(6)特殊境况中的儿童问题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
论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
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一、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妇女的婚姻家庭问题: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单亲母亲家庭(单亲母亲家庭往往面临诸多困
难: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贫困化、就业再婚困难、社会歧视、缺乏针
对单亲母亲家庭的社会保障等)
2、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对妇女造成身心伤害的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
(一)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1)主要表现为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等(2)受虐妇女综合症(3)低自尊(4)有严重的罪恶感和心理压力(5)没有人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二)拐卖妇女
3、妇女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一)妇女的就业问题
(二)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
(三)妇
女参政的问题
(四)妇女贫困问题
4、推进性别平等工作(1)马克思主义妇女
观(2)男女平等是一项基本国策
(3)社会性别主流化是这一国策的实施途径和具体策略
一、社会工作的分类:
工作手法(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政策 社会工作行政 社区工作 小组工作 个案
工作)
社会问题(贫穷 失业 疾病 婚姻家庭 吸毒 酗酒 犯罪 劳工)
工作对象(儿童 青少年 妇女 老年 院舍 学校 医院 企业)
二、社会工作的特征和本质
·社会工作的特征:
1、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认为互动不当是造成人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
—整体视角
2、社会工作始终尊重人的独特性,以个体为服务的出发点。——尊重视角·社会工作的本质:助人
三、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标志:里奇蒙在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标志着专业
社会工作的诞生。
四、掌握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
1、弗洛伊德与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构成(1)本我代表欲望,遵守快乐原则(2)自我代表理性或者共识,遵守现实原则
(3)超我代表良心以及社会中对特定行为的期望和标准,遵循道德原则
·个体成长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过程
2、人格结构成长的五个阶段:(1)口唇期(0到18个月):满足来自与口唇相
关的活动。
(2)肛门期(18个月到3岁):从排泄过程获得感官满足。(3)性征期(3岁到
6岁):与异性父母建立亲密关系,与同性父母建立认同,满足途经在生殖器官
地带。(4)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从相对平静到青春期躁动。(5)生殖器期
(青春期到成年):发展成熟的性特征。·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前三个阶段的发展
状况对以后一生的人格发展都起着关键作用。
五、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行为主义(behaviorism)学派
(1)强调环境反应对个体行为的影响(2)巴甫洛夫(Pavlov)经典条件反射:
人可透过学习两种刺激之间的表面关联(前后出现),学习对一种本来没有直接
联系的刺激产生反(3)斯金纳(Skinner)操作性条件反射:可透过强化和惩罚的过程来改变个体行为
2、社会认知学派:(1)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大
主动性(2)班图拉(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观察和模仿的过程,个体
参与构建学习环境和反应,个体的认知功能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个体
认知能力决定了个体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寻找要学习和模仿的对象(4)认知能力
使个体在模仿时有选择性(5)个体认知能力会影响观察和模仿的质量和水平
六、社会环境的构成:
1、家庭
2、朋辈群体
3、组织
4、社区
5、社会
七、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七大原则:
1、个别化
2、有目的的情感表达
3、适度的感情介入
4、接纳
5、非评判态度
6、案主自决
7、保密
十一、掌握社区的概念: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它通过组织成员
有计划参与集体行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在参与过程中,让成员形
成社区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
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最终实现更公平、民主及和谐的社会。
八、会谈技巧:支持性技巧、引导性技巧、影响性技巧
(1)支持性技巧: 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可帮助案主开启话题,令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主动地参与个案工作的过程。(表达专注、主动倾听、同理心、鼓励支持)
(2)引领性技巧:引领性技巧是指工作者引导案主具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技巧。(提问、澄清、对焦、摘要)
(3)影响性技巧:影响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九、小组的分类: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持小组、心理治疗小组、任务小组
十、小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不同任务
1、计划阶段:计划阶段需要完成确定小组目的、招募成员、组织小组、进行小组活动方案设计、准备所需设备、经费等任务。
2、开始阶段:包括小组最初的几次活动,需处理的内容有:介绍成员、澄清小组的目的和内容、引导小组发展,尤其是第一次见面很重要。
3、中间阶段:中间阶段就是协助成员达成小组目的4、结束阶段:设计内容帮助成员面对真实情境,透过各种方式演练帮助成员有所准备,让成员讨论对小组结束的感受并为未来做计划。
十二、社区需要的分类:(1)感觉到的需要:居民所感觉到的需要。(2)社区调查:如问卷、电话访问等(3)个别拜访:居民和社区领袖、社区团体、政府部门(4)居民小组和居民大会
(1)表达了的需要:居民实际的行为而表达出来的需要。(2)从服务的使用情况了解居民的需求,如求过于供,医院门诊部的长队等;如供过于求,(3)是否服务过多或不受欢迎(4)社会指标法,如某区老人人口比例偏高
(1)规范性需要:业已建立起来的标准与实际存在的状况比较之下所产生的需要。如有政策规定多少人口需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等是否达到标准等
(2)比较性的需要:根据某种特征所作比较后发现的不足。如同样是空巢老人,是否享受同样的补贴
十、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探索和准备
(一)了解社区一般背景:(1)社区环境分析:以社会规划和市政学的观点把握社区(2)社区人口分析:包括一般人口和特殊人口(3)社区资源分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二)发现社区问题和需要
(三)建立目标及其标准:(1)确定目标应该考虑:问题是否严重或需要是否急迫,涉及社区成员的多少及资源状况,成功可能性大小等等。(2)社区工作应该在一些大目标下制定次目标,而次目标要具体、可测、有效。
(四)选择可行方案
第二阶段:计划执行:
(一)联系群众和发动群众
(二)建立组织和联系组织
(三)迈向计划目标第三阶段:撤离、评估和反思
十三、社会工作行政有两个层面,即政府层面和机构层面。
十四、非政府组织的特征(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十五、非政府组织常用的三种战略(借力发展战略、兼并战略、联盟战略)
十六、判断哪些是志愿者: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志愿者
是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或政府的强制,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十六、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政策是社会政策中最基本且重要的一环,包括:(1)社会保险:是人民需缴纳社会保险费以防因事故发生而导致经济不安全——基本保障,是社会保障的主体(2)社会津贴:是以政府税收为财源,提供均等现金给人民——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社会保障(3)社会救助:其领取资格需经过资产调查,符合低收入标准者才可领取或是其他服务——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
十七、发达工业国家的福利国家类型
发达工业国家的三大福利国家类型:
1、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低收入者依赖国家,而经济能力较好者可从市场购买服务,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2、保守组合主义福利国家:政府给付的取得资格主要是依据个人过去所缴社会保险费及职业身份,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普及式的政府给予,高度均等的给付水平,如挪威、瑞典、丹麦、荷兰等
是吧、掌握我国关于儿童的年龄界定
我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