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年在家读经心得报告

时间:2019-05-12 13:4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孩子5年在家读经心得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孩子5年在家读经心得报告》。

第一篇:孩子5年在家读经心得报告

孩子5年在家读经心得报告

我是从2005年3月将上小学3年级的儿子(1996年5月4日出生)休学在家读经的,女儿当时3岁半(2001年9月22日出生的)已开始了早教和读经,其后不久将上小学4年级的外甥女也休学邀请到我家,三个孩子一起读经。

儿子从2005年3月至今已经背诵的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孝经》、《论语》、《大学》、《中庸》、《笠翁对韵》、《孟子》、《道德经》、《庄子》选、《易经》以及《心经》、《大悲咒》。熟读了《中医养生启蒙》、《了凡四训》。英文经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3首)《哈罗德游记》(1篇)、《麦帅告子文》、《英语导读1000句》1-12课。

女儿至今已经背诵的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论语》、《道德经》、《易经》以及《心经》、《大悲咒》。英文经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首)、《麦帅告子文》、《仲夏夜之梦》12页。

外甥女从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背诵的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论语》、《孟子》(上1-2章,下全章)、《大学》、《中庸》、《道德经》,熟读了《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陟文》及佛家经典《心经》、《大悲咒》,英文经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首)、《英语导读1000句》1-10课。从近5年的教导孩子读经中我的体会是:

1、读经的速度。要宁慢勿快,一定要熟读、熟背。我们从2005年三月至2007年上半年,给孩子(儿子、外甥女)读经字数很多,每天二三百字,有时甚至400字。字数多了,当然读诵的遍数就少,但孩子们一般读到五六十遍、有时三四十遍就能背了,然后就他们多念几遍,巩固巩固。当天任务第二天检查都能熟背,所以就通过了。接着第二天就继续当天的任务(二三百字、三四百字)。从当时来说,读经速度当然很快。但从2007年初,再返过来复习时,原来熟背的,已经忘记了很多,一直要提示,否则背不下去。我们当时就觉得不怪孩子,我们的方法有问题。随之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基本按照程畏斋读书法,百字百遍读。给三个孩子都打印了《儿童读经遍数记录册》,让他们划“正”字的方法记录读诵遍数,对新书(当天任务100字左右)读够100遍(划满20个“正”字),然后合起书背读100遍(划满20个“正”字),不要3小时就能完成。下午将当天任务和前5天任务(600余字),通读20遍(4个“正”字)。此一方法一直坚持到今。所以从2007年下半年以后读的书,儿子和女儿都很熟。随便抽查,都能背下来。读经越熟,孩子越有成就感,越快乐。只有熟读经典,孩子是不会疲厌的。

2、读经的次第。《易经》小孩子比大孩子易背的多。《孟子》、《庄子》大孩子边理解边背诵要比小孩子快的多。所以,我以后督导的小孩子的读经顺序基本是:《弟子规》、《三字经》、《孝经》、《论语》、《易经》、《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3、读经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弟子规》上说“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三字经》上说“教之道,贵以专”,读经一定要遵循这些原则。读经还是一部一部来,最为上乘。一部一部读,孩子的心是定的,只有定的心(清净心),智慧方可现前。每天读多部经典,儿童会心浮气躁。读经达不到深度,他会觉得读经很苦。一年半载下来,他很可能就不愿读了。

4、读经的目的是为求学问、求智慧。读经应该是为求学问、求智慧的。有的同仁一味追求读经的字数,要孩子在13岁以前背诵30万字,40万字。但这样大量的读经,能够达到精熟吗。可能到后来把孩子教成“门门通,门门松”,“本本有戏,折折不全”。古人说“一经通一切经皆通”,只要孩子对于一部分经典达到了精熟,其他经典也会迎刃而解的。

5、很多人不主张读诵《弟子规》和《三字经》。其实《弟子规》不但要熟读、熟背,而且在父母的身教下逐条慢慢落实于日常生活中,这样孩子以后就很好教。很多父母说的孩子不听话了,孩子有逆反心理等这些问题可能就没有了。《弟子规》经文孩子边背,边可以给孩子讲解,这样慢慢就能解行相应,以后孩子稍长对于《孝经》、《论语》、《孟子》等的经文自己就能体悟、能解。《三字经》是中国文化、历史的概论,熟读经文相当于歌诀,有助于对中国文化、历史的了解。

6、教儿教女先教己。在教育自己孩子读经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是一次重新的教育,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获益不少。父母首先要端心正念,言行相符,所作至诚。对于《弟子规》的经句不能深解意趣的话,建议听听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这主要是讲给父母听得。我们大人听过后,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慢慢我们就会有教育孩子正确的知见。以上是我粗略的一点心得,不足之处请诸位同仁指正。

第二篇:几篇读经多年孩子的心得感受

发几篇读经多年孩子的心得感受给大家参考(2010-08-12 06:49)转载 标签: 圣贤 读经教育 王财贵经典学校 杂谈

在智慧中成长

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有过困难有过障碍,每当在瓶颈处时有过泄气,但现在知道这是在磨练自己!在老师同学的提携鼓舞下,我一步步的在智慧中成长!来此也有快两年了!自我感觉长进也是不小,目标已明确,也已立志,但要去努力!常常自我提醒:读书是否心、口、眼、耳四到?日常生活等是否依理性而行?等等„„

说说我读经典以来的历程吧!肯定犯过错误!当然也是因犯错而改正错误才长进!比如说学习任务没完成!老师罚我加夜班!因为原因只有两个:

一、是没认真读,二、是内容难背!因为没完成任务挨罚所以才会认真更好的完成任务!

以前还有遇到一点不顺心,就是不愿意的毛病!言行举止不注意!说话不会说,听话听一半等„„记得去年因为说话的原因,搞的连吴老师都对我说,真不爱听你说话!不过好的是,来这儿到现在没犯过什么大错误!回忆起去年的那些事,真觉得自己好傻!也许是不懂事吧!

回想到以前,刚来的时候,生活方面不能完全自立!比如衣服不会洗,鞋也不会 刷,好多活也不会干!好多该明白的事也不明白!还有吃饭挑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后来知道有不明白的事要靠学习阅读才能明白!

学习上现在也能自觉了!生活上就可以完全自立!

在将近两年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会干了很多活,背了经典,也尽己所能的改善自己!读书时常常读着读着就突然感知到一些意思!有的呢似乎理解了,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现在试想,如果就这样把经典背完,到解经的时候应该就既能理解也能表达了吧!再想想如果现在还去上所谓的“义务学校”一直到大学,可能连找个工作都麻烦!这样算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23或24岁,用这20年来读经典,就光读经典,进社会的话一定了不得!比起来好象上学等于浪费时间!而且那些什么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都是用分数来评你是否认真学习!但再认真的学生,不一定代表他聪明或能答题!所以这样判断是错误的。

而再想想我们,与世隔绝,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安静又无外界干扰的好地方学习,读经典,生活,玩耍,真应该去珍惜呀!

经典会给人智慧!曾经把读书当成功课任务!而现在已情不自禁,乐在其中!

读经典为的是培养人才,是为了让读经的我们成器,成为国家栋梁!虽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思想家和所谓的“栋梁”,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位安其本份的君子!我知道每一个智慧之人都会去经历一条生命学问之路,而这就是我们将来所要经历的!这也许是从没读经典到读经后的体悟吧!想想虽然自读以后变化蛮大的,但要通过智慧的洗涤去精进!人要从小立志,只有立了志才会去努力。如果有一个人他没有自己的理想,成功的机会就会很少或擦肩而过!如果有自己的理想的人就会多出一半!当然不单只有理想,还要付出努力和辛劳!就像我们圣贤的教诲。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是为自己找到心灵家园与精神家园,也是文化家园!宋泽馨(十一周岁)2009.11.14

读经四年 十本书之后

其实随着自己性情的怠惰,此篇是不想写的,但先生命之曰:人若非生而知之者,则多是勉强而行之。经典教育在家自学,也需要一些实例,这是人之常情,这里没有夸耀,或许能给后来学人一些借鉴,实应为之。闻此则不可不写,细来想想,人本该归于理性的,不是想不想写而是应不应该写,所以我又再次翻开斜风细雨的过去,重温一下历史.算是对过去的反省和对未来的展望,对期许我的人一个小小的交代,也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读经好多年孩子的感受,可以从我身上吸取些经验,少走些弯路,亦可知道这是厚积薄发的教育。看成果不在当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抓住老实,大量,快乐读经的基本理念,不要在现实上有过高的要求,他不发倒好,只薄发一点点就足以让你大吃一惊,就足以高出同龄人一大节!

讲我,得先从我父亲开始,父亲是硕士毕业,自小刻苦用功,他们的年代,犹其在农村出一两个大学生是极不容易的,父亲在校时主修食品工程系。毕业后,分配至山东大家乐食品公司,经多年努力,任工厂技术厂长,后又被多家中外合资食品企业聘为总经理,厂长技术顾问,后来自己开设食品厂,事业道路可谓一帆风顺,大学之学可谓学以致用,不存在专科不对路之问题,但这些都不足以让我引以为傲,我佩服父亲能在复杂的尘世,颠倒的社会中,冷静思考,觉人生之不足。父亲说:上了近二十年学,不可谓不用功,不可谓不努力,可就没有学到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懂得怎样做人。人都立不住,纵使你有再好的技术,何以过的塌实!?于是父亲就在思考何以先让我学会做人,可能是缘分吧,上下求索的父母把我引上了这条路,而一发不可收拾。

四年了,有过彷徨,有过挫折,而又何尝不是在彷徨挫折中长进,摆脱这个彷徨后,进入下一个彷徨,经历这个挫折后又迎来下一个挫折,而何时才能不彷徨?我想终在不远的一天,待我生命立住,学问立住时,彷徨会灰飞湮灭,那时的挫折也就并非挫折了,想孔子厄陈蔡,七日不食仍弦歌不绝,他心灵何曾感到过压抑,只是有时悲悯地感叹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方有万变无穷之妙用,此时外在的打击对他而言已不叫做挫折,世上无难事,何况所谓的打击!? 别人说我是持之以恒了4年,我倒不如说自己是死皮赖脸的坚持了4年。三十万字,十本书只不过是数量上可以使人起虚荣心的东西,自己心灵上的长进又有谁能看的到呢?从最初,晚上爬墙去上网,早恋,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到现在一路走来起起落落。正如前面所讲一个彷徨接着一个彷徨,一个挫折接着一个挫折,所以说,往事只堪哀。实为自作孽亦没什么真哀。若不是早期人少,要知道刚开自学班时,大孩子只有五人,要不是老师管的松,父母和老师关系好,早被学校除名了。直到现在看着以前朝夕相处的好多好朋友一路远去,真替他们惋惜。可是这些事不是自己能解决的,我何尝不想有一两同窗与我共勉。可老师说:没人和你读了呀!我想说:本来应该有的!此时心理不是骄傲而是感性上的凄凉。

习惯了有些大人们挑剔的目光,他们用自己心目中的圣人,君子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读经的孩子,他们会失望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读经的孩子也是孩子,我很佩服欣赏一位姓康的老师,他有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孩子,让他们不犯错,使他们行为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而不知他们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真正明白,若只是做为一个习惯的直觉反应来培养,当下显现的的确很好,而真正踏入社会,接触到真实的善恶美丑,种种本末倒置,是非不明的生活,他会茫然失措,为什么?肚子里没有东西啊!”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如没有真正的认识和抑制力,那些外在的好习惯是经不住风吹雨打的,真正的通情达理是通过心灵的开发而自然自觉成全的,否则只是现实的婆气和拖沓,虚有其表,甚者,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

我把一路所见所闻所感而认为对的道理写下来,现在的学堂纪律严明,老师又善于开导学生,再加上老实大量读经之根本,学长学弟之间互相勉励提携,一片春意盎然。纵使有些小打小闹亦不足为训,我认为也像我一样,小时侯打打闹闹很正常,俩好朋友前五分钟打得鸡飞狗跳,后五分钟就跨着膀子称兄道弟了,但原则性的问题,犯则严惩,一旦集体有了大秩序,就看我们的外在表现,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是不太具备的。外在行为规范的提倡要有,但不必花太多时间心思。在生活中常纠正,多引导就好,但我知道我们现在没有的以后总会有,但现在我们有的是大部分人现在没有以后也很难有的。

学堂的发展和我们的长进一样,在原则之外,总是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没有自己经历过,真正认识到错误,是很难一步到位的,我不会再犯以前的错误,同样学堂也是在发展中一步步完善。

我不是书呆子哦,随着自己理解力的增强,以前学过的才艺,全在脑子中浮现,整合,从而得到升华,每天写毛笔,闲时练琴,画画,唱段京剧,却是自己调节生活的方式,而这些才艺,也在不知不觉融贯,飞速长进着,若说这种方式会读成书呆子,只有一种可能——他本身就呆,但通过读书变成书呆子,也比呆子强好多吧!

其实回过头来看,我的每一步,都是在验证王教授的理论,也是越走越感觉到王教授的不容易,光网络回复集成整理起来就足足有两大本那么厚,该说的都说了,该回答的都回答了,可问题还在,为什么,没有坚持去做呗!所谓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就像赵升君老师那句单纯而富有实践哲理的话:“读经,读经,读经就好!”所以老子感慨:“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王教授何等德量,何等见识,路已明朗,走就好了,难免小坎坷,只要认准目标,终会成功,你会越来越塌实,像我这种问题少年都觉得踏实都变的没问题,更何况大家。那不懂怎么办?现在我进入复习默写,什么不懂!?是越来越懂,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快乐,这又印证了王教授的话,我已知自己的的路该如何走,这也是王教授早已安排好的,剩下的就是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向前走吧。

就像一位朋友开玩笑说:“肚子里三十多万字经典,哪怕作贼,也要作像萧十一郎那样劫富济贫的大盗,作杀人犯,也要专杀贪官污吏”这固然只是个笑话。

一路走来,沐浴着圣贤的荣光,而在背完最后一本书那一瞬间,不是狂喜,而是释然,平淡,这个句号终于画上了,而肩膀上不自觉又有了一点小小的责任感,而这又是我不忍翻开过去的另一个原因。

对这一路,关注,期许我,和我伤害,辜负的人,尽力报答,以后偿还。

此篇仅献给我过世一年的姥姥 愿他平安谐乐

王丘山(十六周岁)己丑九月初十

十八岁的回忆录 在没来这里之前,在大部分人眼里,我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孩子,不会惹是生非,无需家长老师的过多担心,成绩偶尔不太稳定,除了成绩别无不好的地方,可是我做出的这一切只是为了逃避父母的责罚,老师的训斥,在我心里,我不想做个好学生,不想循规蹈矩,不想坐在那里老老实实学习,我想做个坏学生,想成绩超烂,可是害怕父母的责罚,初三初四时,常会因考的不如他们的意愿而受到严厉的责罚,那时我的成绩可以让我轻松考到一所很好的高中,可„„

心里有再多怨恨,再多不满,再多委屈都无法发泄,从小便不跟父母谈心,那时最想的就是逃离那个家,不要回去。初四毕业时,父母嫌成绩不好,我在家里呆了两个月,不敢出去玩,不敢上网,不敢看电视,只能听他们安排给我的任务。可是那样烂的成绩我还是顺利考上了高中,进入了一个很好的班级,上了高中,我成了一名住校生,在家的时间少了很多很多,虽然我早已知父母的责罚是为了我好,是恨铁不成钢,可依旧对他们有着怨恨,化解不了,因为家庭关系,让我变得表里不一,让我成为一个虚伪的人,但我偏偏讨厌这样的人,我甚至讨厌自己。

当初因为不想上学来到这里开始读经,一切开始发生了变化,我渐渐发现自己的性格不再那么暴躁,那些未能融化的冰,开始渐渐消融了,我开始对父母怀有感激之情,开始渐渐想念他们,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注意到了白发早已爬上了他们的头,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或许是离家远了,或许是我渐渐放下了过去,或是我不用再面对那一次次可恶的考试„„种种原因让我醒悟,我渐渐体会到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境,我亲爱的父母已开始慢慢变老了。

我开始慢慢正视过去,正视自己。曾经的我自卑着,厌恶着自己,懦弱着,逃避着过去,现在的我一点点改变着自己,可以勇敢承认自己的不足,不再浮躁,不再骄傲,我知道骄傲只是我伪装自卑的面具,我慢慢摘下了那沉重的面具,内心中曾经并不光彩的一面渐渐淡化消失了,我开始是真正的自己了,内心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我终于直视自己的过去,不再自暴自弃,一切开始回复正常。虽然在这过程中,也曾有走过错的时候,但我只认定了好好读经这个方向,只是一心读经,虽然在这过程中并没有看出读经发挥多大的作用,但确实是经典的力量帮了我很多很多。如果当初不来读经,改变自己的这条路,对我而言,可能还要经历更多苦难,浪费更多时间。经典让我的内心逐渐归于平静,心情不再有很大的波动,看开了很多,也明白了好多,曾经杂乱的思想逐渐简单单纯,心思少了很多,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毅力恒心。

曾经的我怀有一个大的理想:我要开办公司,要把公司开进世界500强的行列中,我知道那时的理想只是单纯的来源于我想出人头地,我想有很多钱,那时我不想要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惊天动地,虽然我也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却无法克制内心巨大的欲望,现在却早已变了好多,甘愿平凡,欲望渐渐变小了,知道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幸福,默默持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虽无绚丽的外表却也是伟大,故也能自得其乐,世间需要伟大的人,也需要平凡的人不耐烦的付出,我甘愿默默为这个社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那种成功的企业家多数到最后穷的只剩那点钱了,什么都换不回了,我渐渐体会到家庭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在努力使我的家庭幸福,和谐,尽管曾经有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不开心,可过去的就过去了,留着只会折磨自己。

我知道我现在做的还不够好,还不够多,所以我还要努力,好好读经,好好做好我该做的事,期盼经典能更加深入我的内心,使我的心灵更加纯净,使我成为志于道,向往于德的人。

高正斐(十七岁)09年11月13日

读经怎么样

社会当中只要是读经的孩子就很特别,冷静,气质非凡,记忆力强,满口的经典等等,当然,这些都令人注目,而且感觉就跟常人不一样,因为读过经,别人不明白的道理他就懂得。只因为他们能在读经当中将收获堆积在一起,所以受用他们一生。这一生中,他们将把读经概念教导给下一代,下一代又将文化传递到世界中,社会当中又拥有了更多的读经孩子。在这里,被冲洗干净的孩子日益健康,在社会被潮流改变的孩子日益恶烈。所以,我会选择读经,我的想法也因此而被改变。我,一开始就跟母亲发现了读经。我的想法也因此而被改变,因为极受感动,所以来到了这儿,我来的时候是背老子,后来又背了大学,中庸,论语,有三万多字,我从以前到现在已经呆了一年了。我的记忆只停留在经典上,学习任务是必须及时的完成。

我只按照四个字去做(老实读经)。每天至少有半天是在老老实实地读经。读经的方法是先一字一字去专心仔细的去读,再一句一句的连读,一般是要一遍一记,读一遍记一遍,记好遍数。遍数一周二百遍,复习一周连背时一百遍。一般是听一遍读一遍,读一遍背一遍,领读班是边听边读,自学班是边读边背,因为读经的检查是背,所以自学班一周一连背,领读班一月一连背。这样,一年下来,至少也有六七万字。我每天也必须按时早起早睡,早上六点钟起床,晚上九点钟睡觉。一天有十个小时在读经,学习。我对读经的感受:现在这社会太需要读经教育了,因为如果小孩从小不读经,就等于浪费时间,而且如果小孩都能读经的话,那整个天下就太平了,不太平至少也不乱。

读经至少也是一种文化传统,能继承这种传统,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承传。经典是智慧的杰作,如果有人能付出精力来读经,也是对得起中国老祖宗了。一生下来,能读的书本来就不多,如果能挑几本好书读,也就是经典之作,就算一个有知识,有文化财产的人。学习经典就是学习人类的共同智慧。经典中的精神是人类所共有的,能将经典中的精神理解并体现出来,大概也只有深入的读经了。

讲了这么多读经的好处,先是经典的作用效果等等,等读完经你自然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经典怎么样?你读了就知道了!2009.11.17 黄慧中(十三岁)赋得永久的梦

前些日子,广毅先生在班会课上询问了大家多半对之产生了“距离美”的“读书之目的”,方式是不自由的点名式。诸学生搔耳托腮,绞其脑汁,磬其所有,或曰“为心安”,或曰“为立君子品”,甚者如慧中学弟直言“成佛”,实令人作长太息哉。及至先生点名问我,说:“你现在的读书目的肯定和以前不同吧,乃至和几个月前的也不同。”我听罢,默然颔首。诚然,几个月前,我有着壮阔而振奋的学习目的:开发人类全幅理性,接通华族慧命之类。而今每每思索,深入内心的却是另一番向往。我缓缓答道:

“我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能有一天 „在一个叶子很浓密„阳光透不进来的„葡萄园里温暖的„泥土地上„安稳的睡上一觉。”

这个梦想(目的)从学问的角度分析,并非曾皙之“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及仲尼夫子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之意义。那是圣人渴慕的大同世界,我不敢妄加以攀援欣羡。一直以来,我有这么一句口头禅:睡觉,是不可避免的犯罪。姑且用它来解释我的读书目的吧。

“犯罪”这两个恐怖的字眼,当然不是指犯法,而是指道德良心上的不安(不安亦不是指无道德)。休息是为了侍奉人的躯壳,不得已而为之。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思考,提拔自己的心性,只有精神附庸才会要求工作与休息时间分开。然人之为肉身,有诸多无奈,是故有诸多不可避免的分神、拖沓与躯壳上的照顾。每次的睡眠都是为了补充生理意义上的精力。以前亚哲学弟时常在课上打瞌睡,我便对他讲:“劝君惜取少年时,莫把教室当卧室。”一个人,尤其在求学阶段,有多少时间可以拿来睡觉?

数日前,我作了一个梦,梦见我违反了学校校规,表现为严重的不尊师重道,为了自身利益而欺负弱小等方面,等待我的是开除,醒来后一身冷汗。继而我开始反思,为何在梦中出现的我的这些在当今社会常见的乃至于自己几年前曾经表现过端倪的行为如今看来是这么的令人匪夷所思?在读经的几年内,我不明白自己是如何成长的,我只是在翻阅着经典的同时听到了同学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子曰”、“孟子曰”。而今回忆起来,却令我潸然泪下,从前迷茫在物质、欲望之交逐中的我今天沐浴在圣贤的光辉里。接下来,我将怀着此时无比的感激之情,不顾双手的颤抖,记下我对读经的体会。我想,单纯的回忆往事并不能使人进步,唯有肯定当下,才是切实工夫,而一切现实,迟早将成回忆。

心,现实的心不断思考,加以运用,受到引导后,得到奇妙的结果。有一种心让思想变得极为混乱,它能挽起思想的狂澜,想你所不能想,忘你所不愿忘(暂时性的不自觉),甚至改变你的潜意识,此种状态的心便是梦眠中的心。

人们的灵感来源于天命,来源于现实,也有的来源于梦眠(但是梦眠正是进入自然现实后的思维反应),这些灵感经过条理的,系统性的整理直到易被第二个体接受,继而面向更多的客体之活动便是交流。但是一个人的思想(灵感本源)不管其在梦眠状态还是清醒状态都是极为复杂且难以言喻的,倘若要把思想从脑神经转到喉部,必须通过一种委屈意愿的过程始能完成此神经代码的转换(发出声音)。所以语言是思想的降层表现(另一方面,动物性的冲动亦能形成语言,但不必经过思考),思想是高级的(理性或非理性),降而再降成文字,更要经过过滤甚至选择性遗弃的过程(非不民主国家对文字流通的限制意义),最后完成其低级形态。故古人借书载道,大体是他们的委屈思想(或曰糟粕,实不尽然,相对与绝对之别),看似有条理、系统性,却常常使人闹不开而陷溺其中。若要学会他们至纯、未经委屈、未经锤炼、过滤的智慧,则需要各个体去冲破那条理、系统(勿以言害志),才能窥见古人的智慧。但真正的经典记录的是圣人活泼舒朗的心胸,只有依靠读经,启发并引导我们的理性,思维才有源头活水,才能循循然从现实中繁琐的空气里超拔出来。

我希望自己不要陷入永恒的梦眠状态,因而期待教育并坚持读经,走上孔孟内圣之路。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个“敬”字,对父母的孝,便是有标准(受过启发)的心觉而别于禽兽,提升心觉为智觉,不断的与自身动物性作否定,始能贞定自己。我个人处在此阶段,知痛苦是必然(反身修道),因而也无所谓痛苦。因此,在此状态中,意志允许“安稳的睡上一觉”便是我永久的梦了。正如圣人之圣性(例如仲尼夫子之圣性),在永恒的学不厌教不倦中彰显一样,梦想,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

近半年来,我常常思考篮球这项体育运动的意义:人的动物性通过此运动得以释放,或曰此运动可以锻炼人的团体意识,但我认为一切即时规矩下所表现的团体意识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即时性,意即无法长久。且我身临其境,看到的只是运动暴露出了人类动物性本能的粗野的语言、举动,病态的表现欲(NBA赛场常有斗殴事件,日常生活中也常有为了比赛的个人得分而不顾甚至摒弃友谊、亲情的举动,不管其持续的时间多么短暂都令人感到不安),而宽容、谦让、理性、智慧、真善美等均被践踏在地(从哲学方面讲,高频率的活动难以让人作入微的沉思,人的心灵完全胶著扑着在外——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但当今社会竟公然支持,举行大型赛事,美其名曰国家荣誉,使纷纷然为之引领而望的观众——多半缺乏理性的引导——纵容自己的耳目之欲,崇拜球星、运动员,谈论其衣着、外表、技术,互相攀比,文化意识被扭曲。不止是篮球运动,不止是体育,商业、教育、政治„整个媒体所能公开的一切活动,无不充斥着类似现象,成为一个时代的悲哀。人若没有理性的引导,徒以原始生命作纵横,要在此时代立住其自己,认清生命的纲维,谈何容易哉?

季谦先生常言:“读经的孩子是有福的。”回照自己,这个“福”到底有多大呢?我不敢把握。在我风华正茂无忧无虑的年纪,我选择了读经,而这一刻即将消逝,一去永不复返。现在我所作的努力,不只是为某个阶段而作的努力,带着我一如既往的热忱与虔诚,将一生奉行。

黄岸谷切

2009年11月16日 己丑九月即朔(十八周岁)幸运十三岁

沐浴了十三年的阳光,回首一望,在记忆深处,那过去的时光,如电影般一一回放,没有阳关大道、没有独木小桥,只磕过小跤溅了一身泥泞,只微微一笑,好似胜过那些无聊,喜欢流行文化,大不咧咧,不听妈妈话却又被妈妈管的很严的小女孩,对现实还有些依恋的来到了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排斥也不喜欢,想离开但又不想家。

同学说我很幸运,他们读经好多年才看到一次王教授,而我才刚来第一天就见到王教授了,感觉没有什么特别,普普通通地,因为那时不解。

最初说实话,是不想上学了,才自愿来到这里消磨时间的,没有考试,没有作业嘛!乍看确实很诱人,讨厌学校的功课,有事没事就考试,作业布置一大堆,我不是“好学生”,作业经常不做,考试考不好,有时还逃课,时间都花在了玩上,现在看来叫做颓废无意义,但那时自己并不知道。因为在那个染缸里都差不多,反而是那些用功、努力的不知什么是“周杰伦、林俊杰、非主流”的才被人看不起。支离破碎的生活在那里叫做好玩,有意义,舍本逐末的精神,被评为社会主流,同流合污的习惯,被称做酷、帅,不知何谓孔孟老庄,不知何谓程朱陆王,更不知何谓廉耻纲常,浑浑噩噩,十几岁出头的我也早已有了世俗的模样,那时说不听爸妈老师的话纯属正常。

听大人们好象说过一句话:环境很重要,一般人,在坏圈子里,再好也好不到哪去,在好圈子里,再坏也坏不到哪去。一个一股人没有那种分辨能力,可以会让自己的欲望、惰性怂恿着自己,直坠落下去。直到来到了莱州学堂。

那里是一个封闭式学校,规章秩序严明,最初极不适应,虽然自己对经典不排斥,但光这么圈着,束缚了自己好多的欲望,坏习惯,故不适应,可不适应也得挨着,每天度秒如年。但不知怎么了,挨着挨着,我习惯了,没有了如坐针毡,没有了杂七杂八的想法,不知不觉的就好了,回想起来,连自己都觉得惊讶!

王教授说十三岁以后,“死马当活马医”了,这句话绝不是空口无凭的,人大了以后,个人的想法也多了,私欲也多了,所谓的尊严、面子也有了,所以说不好管,(自己承认)老师往往颁一个规矩秩序,或许是为了我们将来好,但现实上却违背了自己的现实私欲,可以耍脾气、不同意,可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听也得听,不听还得听,一旦听长了、习惯了,最后反过来认真想想,老师是为我们好,最后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十个月——三本书,期间多次想回去,但在老师、学姐们的劝说下,还是留下来,毕竟这里才能真正长进,在这里让我学会了自立、自强,让我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何谓礼仪,懂得了见贤思齐,明白了一个人应追求最高深的学问,应听善言,应欣然接受别人给自己提出的缺点和建议,还有,应怎样更好的做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我没有那么多风霜,我只能将这些短短的时间构成些小小的心灵回忆,写成短短的一篇,待将来看时,小小的笑一下„„

(胥媛媛 十三周岁)走过的这段路

经典的教化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自己读经将近三年,反观走过的路程,未尝不更加肯定经典的内化之功。

零七年正月十七,正值高一下半年开学,因为厌烦了乏味的学习,觉得生活毫无乐趣,父亲得知读经教育,便毅然要把我送过来。和我说这里只读书就可以了,不必背,没有作业,没有考试,也没有老师讲课,当然就想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学校?(可知当时目光只限定于安逸或说是自甘堕落的生活)当然迫不及待的转学了。

来之前,也算受了十年的体制教育,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很轻松的成为了各科老师的宠儿。并且顺利的进入理想的高中。小学、初中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把我宠坏了,到高中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成绩就排在了中游,刚开学就成了普通同学五味瓶的味道,很是不甘,于是下定决心赶到前面去。努力了二十几天,后来排位因为身高以及成绩的原因坐在了后面,于是桌子上的书城足以成为做任何事情的堡垒。刚开始只是偶尔的在自己认为无聊的语文、英文课上做些小动作,如写作、传纸条,和同桌聊天等。但随着自己的惰性与懈怠,直至发展到在班主任课上睡觉,和同学一起逃课。当时自己也惊叹自己的变化,但已经不以为然,因为在我身后的同学还有更放肆的事情。

以点观面,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风已是这般模样,不知天底下还有多少优等生可以担当大任。回想起来,也只能深叹一口气,感叹这种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的目的地在何方?人类的未来会是怎样的景象? 但现在亲身走过读经教育将近三年,以及身边同步的同窗好友,我们自身的变化,不仅让我们坚定了继续读经的信念,而且决定将来也要努力,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教育。记得刚进入德谦学堂的第一年,作息时间散漫,上课无纪律,一本《学庸论语》花了七个多月的时间才结束,虽然也有英文与中医课,但都是边玩边读,并没意识到自己是在学习,进度慢的像乌龟爬行似的,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在那十年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为老师学、为分数学的心态。

后来,学堂规模开始扩大,学校新来了几位老师,也分开了大、中、小班,外在的制度不断完善,内在的经典也慢慢化入我们心中,启发着四端之心。在这段过程中,也出现过很多问题,因为这段叛逆的年龄免不了倔强的狂妄,也曾和老师吵过嘴,扭过气,现在想起来却觉得自己当时无知的自以为事是多么渺小。问题的出现就表示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这是老师对我们错误的宽恕与包容,而且使我们充满信心,特别是赵老师的讲课,每一次都会让我们满心的畅朗,似乎有一颗太阳在等我们去拿,就是这样的光明,这样的信心十足,在日记里我都称赵老师是我们的生命加油站!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不在掩饰,辩解自己的错误,不再与老师发生口角之辩,反而充满了尊敬与爱戴,相信老师的话,感动于老师的真心付出。这样,问题的几度出现,让我几度反省,长进,渐渐向理性走进,不再冲动,不再发脾气,不会在老师离开时偷偷做小动作。学会了自律,自学,并且因拥有这种能力而自豪,懂得了我在为自己而读书,而学习!

一个人是在追求真理,追求人性的圆满的过程中奋斗着,我们通过学习古圣先贤的遗言,渐渐抹去心灵的污垢,返璞归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过经典后,才真正的感觉出学习中的快乐,愉悦,尽管现实不再那么安逸,没有零食,没有电视,电脑,没有花花绿绿的世界,但那终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学中求乐,苦中求乐。生活中苦难的出现正是磨练我们的意志,激励我们前进的好机会。

简单的环境,简单的作息,简单的学习,还有一座与世隔绝的德谦,似乎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让我们的心欲一收再收,起初对学校古板苛刻的规矩甚是不理解,怨声四起,很是不满意,而现在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能够坦然的遵守每一条校规,我们懂得所有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我们的学习更快的长进。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多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收起一颗浮于世俗的心,能够安心的潜入到学习中,是一件何等福气的事情,生命诚可贵,虽然年龄已经不再是黄金阶段,但父母给我提供优厚的条件,做一名无忧无虑的学生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是我当下最幸福的生活。感恩一切!

09.11.13 傅小益(十九岁)

第三篇: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

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

(一)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晓以因果道德,敦伦尽分之理;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气已成,难以修正,悔之晚矣。儿童所读的经并不是指佛经或宗教的经典。凡是圣贤的典藉,可以历久弥新的,可以规范我们立身行事的,皆称为经典。借由以下几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对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有所了解:

心定功夫是如何培养的?

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现在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素来训练的。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现代常说的训练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要读古人的圣贤经典?

有很多老师、家长质疑,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对于这种疑问,我们要冷静思考这种质疑有没有道理?回顾我们过去推动文化经典的时候,往往采取比较强硬的手段,硬要孩子背下来。孩子背了,但不懂得意思,家长就会想既然不懂得意思又何必背呢?就以为读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我们想一想,人从出生到老死,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一个年龄层面的思考。随着人生的发展,对人生的历练都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和思考。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再回头看看过去,由于自己的无知,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等到我们年龄大了,再来学习,往往感到我们的体力、脑力确实是力不从心,因为我们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来学习了。等到我们了解、已经看透以后再来学习,为时已晚。古人言:幼无学,老何为?幼儿的学习就是扎根教育。人要有底子,最好的底子无过于圣贤的智能经验,这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础。比如说一年级的读经小朋友在爷爷被选上了孝悌楷模后说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她在背诵这一句的时候,可能完全不知道它的意思。熟读、背下来后,看到爷爷选上孝悌楷模,她就明白原来爷爷是一个孝顺的人,还为此获得政府的奖赏,因而她就能有所体会,讲出了孝悌是为人的根本。所以要预先垫底,有了基础以后,才能运用。就像盖一座大楼,没有基础绝对不能盖起来。以圣贤经典为地基的扎根教育就非常重要。

把圣贤的经典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变成自己的经典,有哪些好处呢?简单举例说:遇到困难时,你会想到古人说“遇到困难应当愈挫愈勇”你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孟子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你要记起这样的话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会自暴自弃,还会勇于承担一切困难和艰辛。我们纵观历史上的圣贤、伟人的成长历程: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教育成人,最终成为至圣先师。

孟子也是自幼父亲就过世了,“孟母三迁”,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终使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贤人。范仲淹靠苦学,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最终成为国家的宰相、国家的栋梁。他廉洁奉公的品行流传至今。历史上所有成圣成贤的人哪一个不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考验最后成为圣贤之人的?我们想一想,如果读了圣贤的书,存于脑海,虽然没有办法一下子用出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借由圣贤典籍的教诲,我们可以做到最合理的应对。最起码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懂得如何把握方向和掌握目标。比如我们读到孔夫子说:“四十而不惑”,到四十岁以后我们对人生的看法是不是更进了一层呢?如果我们越活越倒退,就说明对于圣贤典籍,我们未曾读过或没有读进去。如果我们从小就接受经典的熏陶,圣贤就可以常相左右,当我们遇到任何的问题,信手拈来圣贤的教诲就会发现圣贤典籍原来就是我们人生导航,可以带领我们走向光明。最起码在面临挫折时,我们有能力勇于接受,不至于在挫折来临时,束手无策。可见圣贤典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运用得到,只是一般人不知道如何运用,也就不能了解圣贤文化何以能承传五千年,又为何五千年来他一直是中国各朝各代的立国之本。综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安定的维系都有赖于这些圣贤遗留下来的智能和经验。

缺乏圣贤教育会出现哪些问题?

(1)全社会不重视圣贤教育的结果是什么?

现前,我们面对高科技的文明社会,虽然物质水平都提升了,具有极高的日常物质供需享受和便利,可是我们冷静观察,现今社会人们的内在精神并没有提升,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就是由于现代人从小没有接受过德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教育,另外一说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教育),没有接受过圣贤的教诲,因此就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当今的学校教育,也普遍着重在知识、科技教育,并没有把人文教育做很好的教导。其后果之一就是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不知道如何尊重对方。人与人相处时就很易起冲突,夫妻不和比比皆是,夫子相告在今天也屡见不鲜……

(2)圣贤教育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不是断了?

家庭中父母得不到敬重,父母和子女两代都受西方化的教育,父母和子女之间就像是朋友。至亲父母的尊长地位降为朋友,而朋友又是可有可无的,家庭的伦理随之丧失了,出现了父不父,子不子;夫妻之间不懂应该如何相互尊重;子女之间也不懂如何友爱...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单亲家庭增多,子女更难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缺乏以圣贤教育为核心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我们会觉得他们好象非常的冷漠,暂且不要说有伦理,有道德,连最起码应该尽的责任都不清楚,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害与得失。在以往农业社会,靠家庭教育,人们也知道人有尊卑,要尊敬长上,懂得敬畏天地……

过去,学校的老师因学生犯错误处罚孩子,家长会感到很高兴,因为孩子得到认真的关照,在出问题时,老师特别地付出教导。家长会报着感恩的心向老师致谢。而现在的情况呢?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儿子像皇帝,女儿像皇太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弟子规》有言“父母呼,应勿缓”,是父母呼唤,子女应对。而现在,小皇帝一呼,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一起应。家庭的结构关系完全颠倒了。孩子是千般宠爱于一身,从小没有被骂过,被雕塑过。到学校后,如果犯一些过失,老师难免会严词责备或处罚。孩子现在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孩子回家一告状:“老师今天骂我,责备我”,父母就会感到难过,甚至到学校告状。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溺爱逼得老师无所适从,也不敢倾全力来教导,尤其是品德方面几乎没有办法来指导。因而这些幼苗从小就很傲慢,自大,自古以来老祖宗就训诫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将来长大一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许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就无法忍受一些外来的冲击,包括课业方面或人际方面。因为没有幼小时期的挫折磨练,到青少年时期就往往想不开,甚至走向极端。我们冷静想一想是谁造成孩子如此的?是父母,是失去的以圣贤教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我们不能怪学校和老师。

真正贤明的父母,应该懂得在孩子幼儿心性非常纯洁的时候,如果一味地纵容、宠爱、顺从是在害他。谚语道:“棒头出孝子,箸头出杵逆”,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孩子小时候就像一棵小树,枝干很嫩,我们怎样雕塑,他就会成为怎样的形状。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给他圣贤的经典,让他在幼小的成长阶段就培育很多圣贤的智能和德能,那么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就可以走入康庄大道。有道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二)如何教导儿童读经 近年来,教导儿童读经已经在全世界各地蔚为一股风潮,有许多老师和家长,在得知读经的益处后,纷纷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或者在社区亦可见到热烈开展的读经活动。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带领孩子读经,就成为很重要的课题。

教导儿童读经本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老师,首先必须要熟读经文,而且不可以读错。至于速度应该如何,我们要视孩子的年龄而定。高年级的,速度可以快一点,而学龄前的,速度不宜过快。因为读经时,最主要是让他们的心定下来,读快读急反而会导致他们内心的急躁。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读经应该不急不徐。老师在带读之前,内心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最好能把情绪缓和稳定下来,声调不宜急促、不宜过高。对所要教读的内容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老师有自信,学生自然有信心。老师如果能把经文读熟,甚至可以背下来,学生听到老师流畅的读诵和抑扬顿挫的音声,学习的兴致自然就很高。老师如果没有做好准备,不但心慌,又容易断句错误,学生就无法读得通畅,难免他们会心生怀疑:“老师读得水平是这样还来教我们?”如果有家长陪同,也会质疑老师的学问到底有多少?所以作为一个导读的老师在课前应该调适好自己的心理,并做好充裕的课程准备,上课才能收放自如,学生自然会随之欢喜地学习。

老师应有的课堂表现

1.首先声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

2.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注重自我进修。

3.读经可以有抑扬顿挫的表现,随着声韵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动,不知不觉地,就会陶醉在读经的乐趣中。

4.语速不宜过快。读得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因为我们知道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末学教的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爷爷被选上了孝悌楷模,全家聚餐庆贺时,这个小朋友就在餐桌上面抑扬顿挫地大声说道:“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在座的大人都感到吃惊: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孝悌是做人的根本,而且话是在获得孝悌颁奖后讲出来的。因而我们不能轻视周遭小朋友的领悟能力。我们读得很慢的时候就很容易随文入观。什幺是随文入观?是指随着文章文词的意境,我们能契入了解字义。所以读慢有它的好处,尤其是3至7岁的小朋友更需要慢读教导。《弟子规》讲道:“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因此教导小孩读经,自幼应当教他读得清楚明白,同时也奠定他言语清晰的基础。至于验收学生背诵时,速度可以快一点。

用此种方法教学,有许多家长、老师反映:孩子透过读经之后,在学校的表现特别的优秀。比如,过去孩子没有胆识,胆量特小,当老师要他起来读书时,不但没有自信,加上颤抖的声音,语音就更不清楚了;透过读经的训练,孩子上课被叫起朗诵时,就非常地有自信,每一个字都读得铿锵有力。故经典诵读确实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训练孩子的胆识,尤其是胆小的小朋友,他的自信心也会相对提高。

(语速和断句的示范请听如何教导儿童读经的音声版MP3)

总之,语速的快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情况,才能拿捏准确,掌握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方法。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是最大的收获者,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尤其是体会个中的道理后,会深切向往圣人的大智大德,很多的句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诚如朱子所言:我们读圣贤书,展开典籍,就要能察觉到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与圣贤的教诲是否有所不同,如有不同,就要即刻改正。故当一个好的导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个人修养的提升是成效显著的。

老师的课前练习准备

自己先读一读,听一听自己的朗读效果,读得很熟稔,经义就会慢慢契入到心海里。教出来时就会觉得特别的愉快。如果能熟读历史上的八德故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穿插在课堂中讲解,效果会更好。透过自己充分的学习,你周遭的人,包括家长就会觉得你的气质和言行以及你的态度无形中都在提升。所以读经,自己可以得到很大的益处。

经典的选取

作为童蒙养正的基础,最好的莫过于《弟子规》,如将其每一句都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就打好了圣学做人的根基,而后再读其他的圣贤典籍:如《三字经》、《孝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老子》、《庄子》、《礼记》、《易经》等。

读经要不要背?

我们来思考一下,凡事如果有求,就会感到很痛苦,不论大人或小孩,设立某种目标后就要非常尽力,要特别经过训练才能达到。往往觉得学习是一种困难和压力,那么我们读经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挫折和排斥呢?要经常地读诵、熟读,透过这样的方法,经义、经文就可以顺畅而自然地吸收和背诵下来。这是因为人的耳朵最利。举例来说,听一首歌10遍以后就耳熟能详了。如果每天读经10遍,一周能读70遍,70遍后就会很自然地记下来,即使记不下来,也可以朗朗上口。所以读经要鼓励学生每天读,如果父母亲子一起共读,那是最好不过了。

家庭的有效配合

读经不应该只有小朋友读,应该是全家一起来读。如果家里的成员由父母带领在饭后拨出30-60分钟共同读诵,一年的时间可以把《论语》完全背下来。谚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父母读后若能深入义理,无论处事还是待人都会更加练达,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进行都有很大提升作用。

由于现在的小朋友受到电视、电脑的污染相当的严重,我们对抗这两种传媒的污染,可以积极地采取全家一起读经的方法来防范,不但意义非凡,而且陶冶性情就在读经中。借着潜移默化,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透过经典、义理的熏陶而逐渐变化气质,诚如古人所言:“读书无非在变化气质而已”。父母率先以身作则,则子女焉有不效仿之理?所以这是最好的修学方法,也是奠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第四篇: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

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

(一)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晓以因果道德,敦伦尽分之理;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气已成,难以修正,悔之晚矣。儿童所读的经并不是指佛经或宗教的经典。凡是圣贤的典藉,可以历久弥新的,可以规范我们立身行事的,皆称为经典。借由以下几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对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有所了解:

心定功夫是如何培养的?

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现在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素来训练的。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现代常说的训练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要读古人的圣贤经典?

有很多老师、家长质疑,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对于这种疑问,我们要冷静思考这种质疑有没有道理?回顾我们过去推动文化经典的时候,往往采取比较强硬的手段,硬要孩子背下来。孩子背了,但不懂得意思,家长就会想既然不懂得意思又何必背呢?就以为读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想一想,人从出生到老死,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一个年龄层面的思考。随着人生的发展,对人生的历练都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和思考。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再回头看看过去,由于自己的无知,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等到我们年龄大了,再来学习,往往感到我们的体力、脑力确实是力不从心,因为我们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来学习了。等到我们了解、已经看透以后再来学习,为时已晚。古人言:幼无学,老何为?幼儿的学习就是扎根教育。人要有底子,最好的底子无过于圣贤的智能经验,这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础。比如说一年级的读经小朋友在爷爷被选上了孝悌楷模后说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她在背诵这一句的时候,可能完全不知道它的意思。熟读、背下来后,看到爷爷选上孝悌楷模,她就明白原来爷爷是一个孝顺的人,还为此获得政府的奖赏,因而她就能有所体会,讲出了孝悌是为人的根本。所以要预先垫底,有了基础以后,才能运用。就像盖一座大楼,没有基础绝对不能盖起来。以圣贤经典为地基的扎根教育就非常重要。

把圣贤的经典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变成自己的经典,有哪些好处呢?简单举例说:遇到困难时,你会想到古人说“遇到困难应当愈挫愈勇”你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孟子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你要记起这样的话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会自暴自弃,还会勇于承担一切困难和艰辛。我们纵观历史上的圣贤、伟人的成长历程: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教育成人,最终成为至圣先师。

孟子也是自幼父亲就过世了,“孟母三迁”,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终使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贤人。范仲淹靠苦学,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最终成为国家的宰相、国家的栋梁。他廉洁奉公的品行流传至今。历史上所有成圣成贤的人哪一个不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考验最后成为圣贤之人的?我们想一想,如果读了圣贤的书,存于脑海,虽然没有办法一下子用出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借由圣贤典籍的教诲,我们可

以做到最合理的应对。最起码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懂得如何把握方向和掌握目标。比如我们读到孔夫子说:“四十而不惑”,到四十岁以后我们对人生的看法是不是更进了一层呢?如果我们越活越倒退,就说明对于圣贤典籍,我们未曾读过或没有读进去。如果我们从小就接受经典的熏陶,圣贤就可以常相左右,当我们遇到任何的问题,信手拈来圣贤的教诲就会发现圣贤典籍原来就是我们人生导航,可以带领我们走向光明。最起码在面临挫折时,我们有能力勇于接受,不至于在挫折来临时,束手无策。可见圣贤典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运用得到,只是一般人不知道如何运用,也就不能了解圣贤文化何以能承传五千年,又为何五千年来他一直是中国各朝各代的立国之本。综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安定的维系都有赖于这些圣贤遗留下来的智能和经验。

缺乏圣贤教育会出现哪些问题?

(1)全社会不重视圣贤教育的结果是什么?

现前,我们面对高科技的文明社会,虽然物质水平都提升了,具有极高的日常物质供需享受和便利,可是我们冷静观察,现今社会人们的内在精神并没有提升,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就是由于现代人从小没有接受过德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教育,另外一说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教育),没有接受过圣贤的教诲,因此就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当今的学校教育,也普遍着重在知识、科技教育,并没有把人文教育做很好的教导。其后果之一就是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不知道如何尊重对方。人与人相处时就很易起冲突,夫妻不和比比皆是,父子相告在今天也屡见不鲜„„

(2)圣贤教育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不是断了? 家庭中父母得不到敬重,父母和子女两代都受西方化的教育,父母和子女之间就像是朋友。至亲父母的尊长地位降为朋友,而朋友又是可有可无的,家庭的伦理随之丧失了,出现了父不父,子不子;夫妻之间不懂应该如何相互尊重;子女之间也不懂如何友爱„„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单亲家庭增多,子女更难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缺乏以圣贤教育为核心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我们会觉得他们好像非常的冷漠,暂且不要说有伦理,有道德,连最起码应该尽的责任都不清楚,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害与得失。在以往农业社会,靠家庭教育,人们也知道人有尊卑,要尊敬长上,懂得敬畏天地„„

过去,学校的老师因学生犯错误处罚孩子,家长会感到很高兴,因为孩子得到认真的关照,在出问题时,老师特别地付出教导。家长会报着感恩的心向老师致谢。而现在的情况呢?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儿子像皇帝,女儿像皇太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弟子规》有言“父母呼,应勿缓”,是父母呼唤,子女应对。而现在,小皇帝一呼,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一起应。家庭的结构关系完全颠倒了。孩子是千般宠爱于一身,从小没有被骂过,被雕塑过。到学校后,如果犯一些过失,老师难免会严词责备或处罚。孩子现在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孩子回家一告状:“老师今天骂我,责备我”,父母就会感到难过,甚至到学校告状。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溺爱逼得老师无所适从,也不敢倾全力来教导,尤其是品德方面几乎没有办法来指导。因而这些幼苗从小就很傲慢,自大,自古以来老祖宗就训诫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将来长大一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许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就无法忍受一些外来的冲击,包括课业方面或人际方面。因为没有幼小时期的挫折磨练,到青少年时期就往往想不开,甚至走向极端。我们冷静想一想是谁造成孩子如此的?是父母,是失去的以圣贤教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我们不能怪学校和老师。

真正贤明的父母,应该懂得在孩子幼儿心性非常纯洁的时候教育好他们,如果一味地纵容、宠爱、顺从是在害他们。谚语道:“棒头出孝子,箸头出杵逆”,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孩子小时候就像一棵小树,枝干很嫩,我们怎样雕塑,他就会成为怎样的形状。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给他圣贤的经典,让他在幼小的成长阶段

就培育很多圣贤的智能和德能,那么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就可以走入康庄大道。有道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第五篇: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

《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杨淑芬老师主讲

第1页

共3页

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

(一)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晓以因果道德,敦伦尽分之理;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气已成,难以修正,悔之晚矣。儿童所读的经并不是指佛经或宗教的经典。凡是圣贤的典藉,可以历久弥新的,可以规范我们立身行事的,皆称为经典。借由以下几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对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有所了解:

心定功夫是如何培养的?

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现在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素来训练的。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现代常说的训练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要读古人的圣贤经典?

有很多老师、家长质疑,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对于这种疑问,我们要冷静思考这种质疑有没有道理?回顾我们过去推动文化经典的时候,往往采取比较强硬的手段,硬要孩子背下来。孩子背了,但不懂得意思,家长就会想既然不懂得意思又何必背呢?就以为读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想一想,人从出生到老死,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一个年龄层面的思考。随着人生的发展,对人生的历练都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和思考。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再回头看看过去,由于自己的无知,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等到我们年龄大了,再来学习,往往感到我们的体力、脑力确实是力不从心,因为我们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来学习了。等到我们了解、已经看透以后再来学习,为时已晚。古人言:幼无学,老何为?幼儿的学习就是扎根教育。人要有底子,最好的底子无过于圣贤的智能经验,这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础。比如说一年级的读经小朋友在爷爷被选上了孝悌楷模后说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她在背诵这一句的时候,可能完全不知道它的意思。熟读、背下来后,看到爷爷选上孝悌楷模,她就明白原来爷爷是一个孝顺的人,还为此获得政府的奖赏,因而她就能有所体会,讲出了孝悌是为人的根本。所以要预先垫底,有了基础以后,才能运用。就像盖一座大楼,没有基础绝对不能盖起来。以圣贤经典为地基的扎根教育就非常重要。

把圣贤的经典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变成自己的经典,有哪些好处呢?简单举例说:遇到困难时,你会想到古人说“遇到困难应当愈挫愈勇”你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孟子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你要记起这样的话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会自暴自弃,还会勇于承担一切困难和艰辛。我们纵观历史上的圣贤、伟人的成长历程: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教育成人,最终成为至圣先师。

孟子也是自幼父亲就过世了,“孟母三迁”,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终使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贤人。范仲淹靠苦学,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最终成为国家的宰相、国家的栋梁。他廉洁奉公的品行流传至今。历史上所有成圣成贤的人哪一个不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考验最后成为圣贤之人的?我们想一想,如果读了圣贤的书,存于脑海,虽然没有办法一下子用出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借由圣贤典籍的教诲,我们可以做到最合理的应对。最起码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懂得如何把握方向和掌握目标。比如我们读到孔夫子说:“四十而不惑”,到四十岁以后我们对人生的看法是不是更进了一层呢?如果我们越活越倒退,就说明对于圣贤典籍,我们未曾读过或没有读进去。如果我们从小就接受经典的熏陶,圣贤就可以常相左右,当我们遇到任何的问题,信手拈来圣贤的教诲就会发现圣贤典籍原来就是我们人生导航,可以带领我们走向光明。最起码在面临挫折时,我们有能力勇于接受,不至于在挫折来临时,束手无策。可见圣贤典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运用得到,只是一般人不知道如何运用,也就不能了解圣贤文化何以能承传五千年,又为何五千年来他一直是中国各朝各代的立国之本。综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安定的维系都有赖于这些圣贤遗留下来的智能和经验。

缺乏圣贤教育会出现哪些问题? 《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杨淑芬老师主讲

第2页

共3页

(1)全社会不重视圣贤教育的结果是什么?

现前,我们面对高科技的文明社会,虽然物质水平都提升了,具有极高的日常物质供需享受和便利,可是我们冷静观察,现今社会人们的内在精神并没有提升,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就是由于现代人从小没有接受过德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教育,另外一说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教育),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诲,因此就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当今的学校教育,也普遍着重在知识、科技教育,并没有把人文教育做很好的教导。其后果之一就是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不知道如何尊重对方。人与人相处时就很易起冲突,夫妻不和比比皆是,夫子相告在今天也屡见不鲜„„

(2)圣贤教育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不是断了?

家庭中父母得不到敬重,父母和子女两代都受西方化的教育,父母和子女之间就像是朋友。至亲父母的尊长地位降为朋友,而朋友是可有可无的,家庭的伦理随之丧失了,出现了父不父,子不子;夫妻之间不懂应该如何相互尊重;子女之间也不懂如何友爱...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单亲家庭增多,子女更难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缺乏以圣贤教育为核心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我们会觉得他们好象非常的冷漠,暂且不要说有伦理,有道德,连最起码应该尽的责任都不清楚,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害与得失。在以往农业社会,靠家庭教育,人们也知道人有尊卑,要尊敬长上,懂得敬畏天地„„

过去,学校的老师因学生犯错误处罚孩子,家长会感到很高兴,因为孩子得到认真的关照,在出问题时,老师特别地付出教导。家长会报着感恩的心向老师致谢。而现在的情况呢?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儿子像皇帝,女儿像皇太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弟子规》有言“父母呼,应勿缓”,是父母呼唤,子女应对。而现在,小皇帝一呼,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一起应。家庭的结构关系完全颠倒了。孩子是千般宠爱于一身,从小没有被骂过,被雕塑过。到学校后,如果犯一些过失,老师难免会严词责备或处罚。孩子现在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孩子回家一告状:“老师今天骂我,责备我”,父母就会感到难过,甚至到学校告状。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溺爱逼得老师无所适从,也不敢倾全力来教导,尤其是品德方面几乎没有办法来指导。因而这些幼苗从小就很傲慢,自大,自古以来老祖宗就训诫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将来长大一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许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就无法忍受一些外来的冲击,包括课业方面或人际方面。因为没有幼小时期的挫折磨练,到青少年时期就往往想不开,甚至走向极端。我们冷静想一想是谁造成孩子如此的?是父母,是失去的以圣贤教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我们不能怪学校和老师。

真正贤明的父母,应该懂得在孩子幼儿心性非常纯洁的时候,如果一味地纵容、宠爱、顺从是在害他。谚语道:“棒头出孝子,箸头出杵逆”,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孩子小时候就像一棵小树,枝干很嫩,我们怎样雕塑,他就会成为怎样的形状。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给他圣贤的经典,让他在幼小的成长阶段就培育很多圣贤的智能和德能,那么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就可以走入康庄大道。有道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二)如何教导儿童读经

近年来,教导儿童读经已经在全世界各地蔚为一股风潮,有许多老师和家长,在得知读经的益处后,纷纷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或者在社区亦可见到热烈开展的读经活动。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带领孩子读经,就成为很重要的课题。

教导儿童读经本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老师,首先必须要熟读经文,而且不可以读错。至于速度应该如何,我们要视孩子的年龄而定。高年级的,速度可以快一点,而学龄前的,速度不宜过快。因为读经时,最主要是让他们的心定下来,读快读急反而会导致他们内心的急躁。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读经应该不急不徐。老师在带读之前,内心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最好能把情绪缓和稳定下来,声调不宜急促、不宜过高。对所要教读的内容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老师有自信,学生自然有信心。老师如果能把经文读熟,甚至可以背下来,学生听到老师流畅的读诵和抑扬顿挫的音声,学习的兴致自然就很高。老师如果没有做好准备,不但心慌,又容易断句错误,学生就无法读得通畅,难免他们会心生怀疑:“老师读得水平是这样还来教我们?”如果有家长陪同,也会质疑老师的学问到底有多少?所以作为一个导读的老师在课前应该调适好自己的心理,并做好充裕的课程准备,上课才能收放自如,学生自然会随之欢喜地学习。

老师应有的课堂表现 《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杨淑芬老师主讲

第3页

共3页

1.首先声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2.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注重自我进修。

3.读经可以有抑扬顿挫表现,随着声韵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动,不知不觉,就会陶醉在读经的乐趣中。4.语速不宜过快。读得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因为我们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末学教的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爷爷被选上了孝悌楷模,全家聚餐庆贺时,这个小朋友就在餐桌上面抑扬顿挫地大声说道:“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在座的大人都感到吃惊: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孝悌是做人的根本,而且话是在获得孝悌颁奖后讲出来的。因而我们不能轻视周遭小朋友的领悟能力。

我们读得很慢的时候就很容易随文入观。什幺是随文入观?是指随着文章文词的意境,我们能契入了解字义。所以读慢有它的好处,尤其是3至7岁的小朋友更需要慢读教导。《弟子规》讲道:“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因此教导小孩读经,自幼应当教他读得清楚明白,同时也奠定他言语清晰的基础。至于验收学生背诵时,速度可以快一点。

用此种方法教学,有许多家长、老师反映:孩子透过读经之后,在学校的表现特别的优秀。比如,过去孩子没有胆识,胆量特小,当老师要他起来读书时,不但没有自信,加上颤抖的声音,语音就更不清楚了;透过读经的训练,孩子上课被叫起朗诵时,就非常地有自信,每一个字都读得铿锵有力。故经典诵读确实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训练孩子的胆识,尤其是胆小的小朋友,他的自信心也会相对提高。

(语速和断句的示范请听如何教导儿童读经的音声版MP3)

总之,语速的快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情况,才能拿捏准确,掌握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是最大的收获者,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尤其是体会个中的道理后,会深切向往圣人的大智大德,很多的句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诚如朱子所言:我们读圣贤书,展开典籍,就要能察觉到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与圣贤的教诲是否有所不同,如有不同,就要即刻改正。故当一个好的导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个人修养的提升是成效显著的。

老师的课前练习准备

自己先读一读,听一听自己的朗读效果,读得很熟稔,经义就会慢慢契入到心海里。教出来时就会觉得特别的愉快。如果能熟读历史上的八德故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穿插在课堂中讲解,效果会更好。透过自己充分的学习,你周遭的人,包括家长就会觉得你的气质和言行以及你的态度无形中都在提升。所以读经,自己可以得到很大的益处。

经典的选取

作为童蒙养正的基础,最好的莫过于《弟子规》,如将其每一句都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就打好了圣学做人的根基,而后再读其他的圣贤典籍:如《三字经》、《孝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老子》、《庄子》、《礼记》、《易经》等。

读经要不要背?

我们来思考一下,凡事如果有求,就会感到很痛苦,不论大人或小孩,设立某种目标后就要非常尽力,要特别经过训练才能达到。往往觉得学习是一种困难和压力,那么我们读经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挫折和排斥呢?要经常地读诵、熟读,透过这样的方法,经义、经文就可以顺畅而自然地吸收和背诵下来。这是因为人的耳朵最利。举例来说,听一首歌10遍以后就耳熟能详了。如果每天读经10遍,一周能读70遍,70遍后就会很自然地记下来,即使记不下来,也可以朗朗上口。所以读经要鼓励学生每天读,如果父母亲子一起共读,那是最好不过了。

家庭的有效配合

读经不应该只有小朋友读,应该是全家一起来读。如果家里的成员由父母带领在饭后拨出30-60分钟共同读诵,一年的时间可以把《论语》完全背下来。谚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父母读后若能深入义理,无论处事还是待人都会更加练达,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进行都有很大提升作用。

由于现在的小朋友受到电视、电脑的污染相当的严重,我们对抗这两种传媒的污染,可以积极地采取全家一起读经的方法来防范,不但意义非凡,而且陶冶性情就在读经中。借着潜移默化,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透过经典、义理的熏陶而逐渐变化气质,诚如古人所言:“读书无非在变化气质而已”。父母率先以身作则,则子女焉有不效仿之理?所以这是最好的修学方法,也是奠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下载孩子5年在家读经心得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孩子5年在家读经心得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经心得分享:相亲相爱一家人

    相亲相爱一家人 ——李昕怡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亲爱的叔叔阿姨以及爸爸妈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李昕怡。今天上午我向大家分享的标题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在分享之......

    孩子在家如何学习数学

    孩子在家如何学习数学 1、坚持每天进行口算练习 我会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自己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口算题让孩子练习,有错题就告诉孩子错了几题,让孩子自己把错误的题找......

    孩子在家表现评语

    孩子在家表现评语 孩子在家表现评语1 1、你胆子大了,说话的声音也响亮了,有时来园能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平时乐意和伙伴交往;体育活动中,走高跷跳圈爬垫子,你样样都行……看到你的......

    为孩子指点江山,读经一年感悟!

    云心教育eme.com.cn 为孩子指点江山,替他指引他的人生道路,为他的人生负责!当我们还在犹豫读经是否可行时,有人已经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胜利的果实,看看这位妈妈的分享,也许可以给那......

    7月8日读经心得(合集5篇)

    他的旨意是要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得救,确切认识真理。——提前2:4 耶和华希望人认识真理,能正确地崇拜他,蒙他赐福。他让“真确的知识”显露,把忠心的受膏基督徒召集起来。(但12:4......

    读经心得分享:我们读经有什么用

    我们读经有什么用 ——何梓骏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何梓骏。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读经有什么用》。 首先我要和大家说明,我......

    孩子在家表现简短评语(合集9篇)

    篇1:孩子在家表现评语1. 漂亮的小姑娘,你聪明又伶俐!活动时你总是坐得很神气,听得很认真,画画做手工样样都行。现在还学会了自己穿鞋子,真能干!爱干净的小宝宝,如果你以后不......

    如何在家帮助孩子学好语文

    如何在家帮助孩子学好语文?原本要写孩子们期末复习之事,现在请来专业老师,星期四下午2点在群里讲这个方面的内容(四个群一起转)。所以双子还是接前面写下去。前面写到在语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