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中学习心得
2014年9月,我们小学的老师有幸在学校的安排下来到了第四中学中学听课。四中走在塔城市课改的前沿,在教学楼两侧映入我眼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这次学习由校领导带队。通过听课的形式和最后一天的解读,使我们了解了四中的“362”教学模式。
在四中听课,给人最深刻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三言两语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然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了学生安静的环境,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静心思考,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学习,教师巡视,不提示,不说话,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环节,教师请学生上台板书,并让学生自己讲解,这环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如果学生讲错了,其他学生就会及时站起来纠错,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学生讲对了,教师就会加以肯定,不再重复讲解;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就进行适时的点拨或补充;这样教师精讲,学生互补的方式达到了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体现出了四中课堂教学“兵”教“兵”的一种有效的教法。也起到了相当好的一种效果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适时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带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学生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阅读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例如:在听七年级地理《母亲---黄河》公开课上,那位教师先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自读,再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然后补充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只作很少的必要的点拨,很快解决了问题。
二、洋思的教学模式特点:
1、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开始上课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的教重在解难找规律,教的内容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问题,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的方式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精讲多练,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3、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洋思中学注重提高课堂效率:
洋思中学每节课不少于15分钟的独立地、快节奏的当堂训练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当堂独立作业,什么问题都可以暴露出来,教师可以根据获取的准确信息,及时改进教学。这样长年累月坚持下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我深深体会到,学洋思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有所取,有所舍,有所增,有所减,活学活用。重点学习洋思人的改革精神,品格,先进的管理经验,学洋思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我们切不可机械照搬而不灵活运用,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的学习,要理解其实质,把握其精髓。下决心根除课堂上的“满堂灌”等毛病。为提高明德小学的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一点心得体会
(2011-03-02 23:47:46)转载▼ 标签:
学习
洋思中学
教学模式
学习心得
姜晓三
合作学习关键
教育
分类: 晓三原创
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已走过了一年的历程,但我们的步子迈得实在是太小了。最近看了许多洋思的案例及一些人的心得,我突然意识到,若不突破教育教学思维的局限性,我们的改革是很难向前行进的。可以说,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颠覆,它打破了以往的一劳永逸的教学传统,推翻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超权威的话语权,甚至是师道尊严,可见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其艰难可想而知。我虽没教几年的学,却也眷恋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讲的就是你所安排的一切,哪怕你没有备课,沉着而勇毅的你也不用担心,因为话语权在你这里,你可以避实就虚,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古今奇谈,学生正不愿听课呢,听了这些倒是一个乐呵,双赢的智慧真是无处不在啊!倘若是现在,翻身的农奴把歌唱了,我不备好课,我是绝不会走进课堂的!另外新的教学模式,在最初时总让人有种落寞感,就像退了休的人,总感到自己还有的是力气,却被人给丢到了一边,如果要是个老干部,这种感受就更为贴切了。所以一得到机会,就说个不停,真是可怜啊!
更可怜的是学生,美滋滋地喝着奶,虽说有些厌食吧,但你抢了他的奶瓶,自然是要哭上几声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改革缺少了一个环节,就像模特步走起来好看,但没经过训练的人上场,一个不知道如何迈腿的人他绝不能走完T台。
正如江太文老师在《合作学习:关键是团队建设》一文的开篇就明确指出,此文是为了“活动单导学”模式而做的成功尝试,是实现模式设想的一种有效途径。而我们的老师也恰好是为了保全自我,而放弃走完T台!杜郎口师资差,却能出很多的名师,原因何在呢?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简而易行的教学方式。就像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只要输入程序,不管是谁去操作,生产出来的都会是同样的产品。所以说,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是大同小异,只不过是冠以各种名号捞取钱财罢了。
其祖传的秘方,我想无外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可想而知,杜郎口的老师为什么差时都差,火时都火了。而我们最可怜也最可悲的地方就是单打独斗,狭隘而自私!
浓厚文化 高效课堂 精细管理
真真实实的洋思
赴洋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衙下中学 蒲建斌
一、走进洋思感悟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伴着冬日丝丝的寒风,我走进了中国名校洋思中学,映入我眼帘的是路的两侧无处不在的学校标语。“真、善、美”是洋思中学的校训,被深深镌刻在一进校门的巨石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让每一个家长满意”分别位于主教学楼与食堂大楼最醒目的位置。餐厅正门两边的墙壁上分别写着“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学生吃早饭时看得到,吃晚饭时瞧得见,相当于孔夫子的“一日三省”了。大路两旁的路灯,教学楼门廊、横梁、立柱等可以醒目看见的地方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英语单词、各类公式、诗词文赋、名人名言„„比比皆是,想不看都不行,除非闭上你的眼睛。有很多标语都镶到了镜子里。正如洋思中学校长所说,这是为了全校师生走到哪里都能看见自己的形象,做一个端端正正的洋思人。洋思的这一面面镜子,这一条条标语,具体,亲切,实在。它启示着、熏陶着、激励着洋思中学的每一个师生,他们从一进校园,就开始接受无声的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正是洋思张扬而有注重细节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生拥有一个既气派又具备学习氛围的读书环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讲的不是走过场,而是切实深入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走进洋思中学,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令人叹服。
二、学习洋思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洋思人创立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发言活跃,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的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点拨,指导,释疑。凡学生通过自学学会的内容就大胆地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下面我以一节语文课来简单的解释他们的教学模式
1、出示学习目标 时间为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此环节的意义在于是学生上课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从而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探索,追求。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
时间为5—8分钟。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学习,教师巡视,不提示,不说话,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黑板演示或口答得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时间约5—8分钟。这环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一环节体现出了洋思课堂教学“兵”教“兵”的一种有效的教法。也起到了相当好的一种效果。
4、当堂训练
布置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其目的是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学习目标。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力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我看了几个学生的作业,特别规范,几乎是一个人写的,我想老师在作业规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说到洋思的教学,我不得不说洋思的“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实难,很难。洋思的教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堂堂清不了的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题,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其“清”。
“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洋思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教师和班上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时,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两周所教的单词逐一朗读,逐一听写,错一个就在课本上那个单词旁边做上记号。验收数学时,也只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习题。验收完,在表上填上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教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在接受验收。现在,“四清”已化为洋思的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自觉主动,“清”不了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三、体会洋思精细化的日常管理方式
洋思中学的教学管理很细、很实。采取多种办法培训青年教师。如寒暑假培训、集体备课、周前备课、师徒配对、两课一评、一课两评等;洋思学生管理“包”字当头,责任明确。将“包”字引进校园,这是洋思人的管理创新,学生的各块管理工作无所不包,责任明确,责任到人。真正做到了“生生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管理有“三个一工程”。从起始年级抓起,从新生入学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有“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用洋思中学秦校长的话来说,“各条管理制度纵横交错,密不透风”。
四、践行洋思服务地方教育事业
我跟随教体局组团参加了全国名校洋思中学学习模式培训后,我感想很多。带着激情观察名校,让我充满信心;带着冷静思考现实,让我倍感责任。
我学习过魏书生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比较我发现“三三六”突出教,“学案导学”突出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把教、学、练有机结合。依据本地方的实际和我校的校情,我想把洋思的教,杜郎口的学,“导学案”的练有机结合,引用到我校的教学当中,形成教师教案同级同学科统一规范(目标统一、指导统一、策略统一、作业统一、进度统一)。学生作业统一规范。通过学习洋思中学的立足实际,变革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我想我校更适合抓住重点,兼顾全面的管理办法。重点班级,重点学生、教师,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抓,抓重点班级,学生、教师,时段,地域。及时总结,定期考核,做到每日晨会,每周例会,每月总结。
纵观洋思务实、高效、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全程教学和管理,我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到,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主战场在课堂,而教师——在课堂上真正面对学生的一线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备课质量是决定这一切成败的关键。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提高学校教学成绩和营造良好氛围的基石。走在洋思的校园中,我看到的是一群礼仪文明,秩序井然,生活学习节奏规范的学生。或许,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我们还要不断思考。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大地回春,阳光和煦,春风轻拂,翠柳依依。在这个美好的春日里,我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全国名校——洋思中学。听课,听报告,看升国旗,做早操,巡视食堂,观看纪录片、、、、、、几天下来,我对洋思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了解,深刻领会了“洋思效应”“洋思精神”的内涵,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震撼了,折服了,敬畏了。首先,洋思有一群公正、无私、务实的领导。你想,洋思从1980年的“三无”起家,到近几年的中考年年名列泰州市前茅,没有过硬的领导班子行吗?从校舍的扩建、搬迁,到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从庞大的经费缺口到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从名不见经传的三类学校到现在的美名远扬,领导是多么进取、团结、务实、有创造力。这是洋思中学陈功的关键和源泉。
其次,洋思有一套科学精准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你看,对老师日常工作的考核,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重点关注落 后老师和新老师),对有困难的老师,实行“师徒结队”,同舟共济,对老师绩效的考核,真正调动了大多数老师的积极性,使大家“多上课,上好课”为荣。再看,对学生入学的三天行为规范皎月,实行了人人背规范---讲规范---找差距,对特殊学生实行适当的“惩戒教育”。三把尚方宝剑,剑剑见血,设违纪餐桌,摆违纪床,周周创红旗,多有意思,多有创意,真正把“我要管”变为了学生自觉全方位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当然,洋思又一批踏实肯干,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的教师,这是洋思前进的动力。当我了解洋思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左右,却赶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时,不禁在扪心自问:我才四十多岁,观念为什么这么陈旧,思想为什么如此保守,行为为什么这样懒惰、、、、、、平平口口声声说教良心书,其实自己耽误了不少孩子的前途——因为我的目光紧紧盯着优生,对差生根本不怎么关心(认为只要不影响纪律就皆大欢喜,天下大吉)。现在看来是多么愚昧无知,多么急功近利,多么误家误国呀!最后,我真正认识到了课堂才是教学的主战场。要减负增效,就应该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进理念,严格执行:①导学,②明确自学目标,③学生自学,④老师点拨,⑤当堂作业,这五个环节。尤其要耐心地让学生自学,不能搞形式,走过场,始终坚持“师生互动为辅,学生教学为主”,明确落实“三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让学生真正掌握“双基”,不炒“剩饭”。当然,这中间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洋思之行,在期待、憧憬、猜想中启程,在思考,在顿悟,在自信、自豪中踏上归途。多么难忘的洋思之行!
第二篇: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抓党务
促业务
强服务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基层单位完成各项任务、促进单位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孙村镇全力围绕开展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强基固本、深化拓展、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新的水平。
一、强基固本,打造规范党建。坚持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抓起,扎实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基层党组织。一是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把从严治党要求向村(居)、社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延伸,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自觉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按照《发展党员细则》,从严从实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工作。三是抓实支部规范建设。制定建设标准,统筹推进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开展“先锋支部”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深化拓展,打造活力党建。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基层党建的首位,引导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保持定力,激发活力。一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向广大干部群众讲清楚党的十九大的鲜明主题、丰富内涵、总体布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二是认真锻炼年轻党员干部。把能力强、素质好、潜力大的年轻党员干部放到基层工作一线锻炼成长,开展“老带新”活动,提升干部责任担当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三是抓好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依托中分村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学习和重温党的创业史、奋斗史,坚定理想信念,改进工作作风。
三、严于律己,打造服务党建。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认真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实施细则精神的贯彻落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新问题新动向,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善,提高机关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纪律的执行力。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聚集主体责任,以“六大纪律”为准绳,坚持纪在法前,严肃审查、处分违纪党员。充分运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成为常态。对严重违纪有违必究、动辄则咎,强化纪律刚性约束。
第三篇:珲春四中学习心得
珲春四中学习心得
李建宇
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开始着手进行《构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课改工作。为了更好的进行和构建小组学习模式,本学期,学校组织到珲春四中进行参观学习。
通过本次学习,收获颇丰。对小组学习模式有如下体会:
一、转换课堂角色
传统课堂上的讲授基本上是师讲,生听。在课堂上起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教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教授内容和教学意图,致使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而变得退缩,久而久之就成了学困生。
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被动的听变成了主动的找。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动性。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从提问到回答的连续的感知认识,加强了对知识内容的对角度的理解。
在七年级的一节生物课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点,并将其转化成问题对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是否能够难倒同学而形成了兴趣。都积极主动的对书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理解,并转化成问题。这样利用了20分钟的时间,就使学生自主的消化了本堂课的知识。然后教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和拓展,使学生在本课的基础知识认知上得到了升华。
一堂课下来,教师的讲述只有15分钟左右,而大多数的时间掌握在学生手中。
二、合理的评价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需要运用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
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珲春四中的评价机制从三个方面着手:独学,对学和群学。从学生的自身,师徒合作和小组合作三个梯度,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独学,通过评价奖励学生个人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对学,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让学生教学生。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也能使学生产生使命感,促进相互间的合作。群学,小组合作模式的集中体现。通过群学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三、改变授课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由于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格局,所以在授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的变革。
无论是新授课堂还是复习课堂,都从你问我答的形式中挣脱了出来,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自由课堂。
在听一节历史课时,有一种很深的体会就是学生在课堂时的兴奋度被教师大大的提高了。这节历史课时一节复习课,教师通过每一课的重点语句的提示,使学生自主、快速的完成了本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工作。然后教师就通过从易到难的梯度性训练,逐步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认知的最高点,也加强了参与度。训练方式多样,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猜概念。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描述,使自己的搭档了解出题的知识点。这样既考验了学生在知识点描述上的认知,也考验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这样的训练环节是非常有效而且吸引学生的。
四、特色课堂的开启
建立第二课堂,是每个学校的特色项目,珲春四中在第二课堂的建立上也下了很多的功夫。几乎每个教室都成为了第二课堂,从语文、数学、英语的兴趣课堂到美术、音乐、体育的拓展课堂,学生可以从将近40个选修项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堂进行学习。
英语古典剧、话剧、趣味数学、国画、素描、漫画以及各种体育项目、生物标本探究等等,使学生开拓了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自主选择也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本次的珲春四中之行,收获颇多。看见了的听到了的学习了的无不感受到了
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震惊。但对于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我想我们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但既然有先例,就证明有成功。我相信,我们可以踏着巨人的肩膀走向成功的高峰。坚持和努力必将带领我们走向教育的前沿。
第四篇:章丘四中学习心得
3月27-28日,在教育局的安排下,我校一行6人专程赴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参观学习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半的时间,但依然使我们受益匪浅,感触颇深,让我们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前景及办学思路都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科技创新教育教学的信心和勇气。下面就结合我在章丘四中的所见所闻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通过章丘四中校长刘真水的介绍得知,章丘四中建于1957年,是国家创新型学校、济南市重点中学,该校获全国各类创新大赛奖励近百项,《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做过宣传报道,是全国科技创新教育的一面旗帜。自2005年9月开始,在研究性学习中启动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与试验以来,先后有四个级部6000名学生接受创新教育,产生创意6万个,收到国家知识产权总局专利证书1300多份。
通过认真聆听刘校长的报告,章丘四中之所以在科技创新教育上有今天,主要是在校园文化、科普阵地、教师配备、自主活动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科普创新教育网络,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创新与创造发明同样需要环境的影响和氛围的感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教育网络,建立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人人爱创造、好探究、能创新的校园氛围。
二是构建热爱科学的校园文化。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2002年,学校在1万多平米的图书实验楼内建起了长达500米涉及各个科学门类的全景式科技画廊。聚人类百万年历史为一瞬,揽太空十亿光年图景于眼前,图文并茂、形象逼真,并在教学楼、办公楼等显眼位置安放中外科学家雕塑,镌刻科学家名言,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都专门组织学生学习参观,接受科学的熏陶浸染,使之成为
了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是创设科技活动实施阵地。2006年上半年,学校投资50余万元,对原有建筑面积近500平米的礼堂进行改造,建成了高标准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其中建有智能机器人实验室1个,配备各种类型机器人32套,机器人比赛场地4个,科技创新教育多媒体授课室、创新作品实验制作室、科技创新成果展室各1个,为学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搭建了操作平台。
四是加强对创新教育的领导。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校领导全部参与的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以“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创造”为原则,全面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五是充实健全辅导教师队伍。学校现有5位专兼职科技辅导老师,其中2人成为中国发明协会会员,1人获得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园丁奖,1人获得全国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同时,学校还从山东大学等省内高校、科研部门聘请多名客座教授,为学生进行高水平辅导。
六是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学校坚持将创新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内容,并委托团委,建立学生科技社团,各班设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定期举办科技活动周。同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洛庄汉王陵遗址、明水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省市创新成果展览等,在创新教育与现实考察的结合中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学校大张旗鼓地表彰创新、创造成果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设立“小小发明家”奖项,在今年开学典礼上,学校隆重表彰了36名小小发明家,对激励学生创新、创造产生了积极影响。
听完刘校长的报告后,我们参观了科技创新实验室,里面摆放的是各式各样的作品,让人赞叹不已。随后,我们又听了李昌旺老师的一堂科技创新课,课堂气氛活跃,让我深受启发。课后,听李教师介绍说,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牢固的科学知识基础,学校要求物理、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既当教育工作者,又当科技工作者,把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好书本中的科技知识,更要把学科前沿信息、重大发现、重要成果、未解之迷介绍给学生,把发现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感悟创新、创造的规律。同时,学校专门研究开发了《创新思维与创造发明》、《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科学》、《研究性学习》等校本课程,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激活创造发明灵感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所有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坐到一起就科技创新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对科技创新教育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展开了大讨论,现总结如下:一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全员实施创新教育的同时,选拔创新潜能突出、有志创新探索的学生组建创新实验班和创新协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二是坚持引领与自我培养师资结合,创新教育实施之初,授课需聘请专家,在专家授课之时,选拔校内热爱创新、头脑灵活、创新潜能突出的教师全程参加,跟课学习,充当助手。三是依靠自身努力与争取社会支持相结合,在申报专利、聘请专家、成果转让、资金扶持等方面,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四是隐形成果与显性成果相结合,开展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这些隐形成果看不见、摸不着,难以量化,我们要努力实现隐形成果向显性成果(专利、获奖、自主招生)的转化。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其中的好处,激励学生积极深入的参加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五是创新教育课要与学科教改相结合。六是创新教育要与教育创新想结合。
第五篇:章丘四中观摩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章丘四中观摩学习心得 阳信一中 孙瑞刚
10月11日,跟随周主军校长,我有幸去章丘四中观摩学习,聆听了刘艳岩老师和杨玉玉老师的示范课,并与章丘四中的同仁们深入交流,感觉收获良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求真务实,用好导学案。
“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目前,本人对于导学案的使用尚处于摸索阶段,往往流于形式,实效性差。章丘四中的这两位老师,立足于“课堂内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导学案的引导功能,步步为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首先,这两位老师注重了预习案的反馈。课前,她们对导学案都作了详尽的批阅,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实时反馈展示。并据此设计学习的重难点,有效节省了学习时间。
其次,教学过程中她们都充分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案中心问题设置“精而优”,层层递进,颇有梯度;既有基础知识的梳理,又有能力的提升,还有知识的迁移应用。
(本人亟需提高之处:精心设计学案、做好预习案的批阅、用好学案)
二.夯实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没有过多的花架子,两位老师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学习环节。刘老师讲的是《地球的运动》这节课,理性较强,对于高一学生而言难度比较大。为此,她设计了大量铺垫性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适时总结规律。杨老师讲的是《鲁尔区的开发》,文性占优。在学习过程中,她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要求学生对于重点知识当堂背诵,有效记忆。课堂容量大,学习效果好。
(本人亟需提高之处:去伪存真,追求高效)
三.合作探究,注重能力培养。
就我班而言,学习小组早就分好了,但在课堂上所用甚少,小组教学成为摆设,推行力度不够,对于规律的总结依然“盲目填鸭”,教学效率低下。章丘四中的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合力,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的中心问题,并适时合作交流。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本人亟需提高之处:既然分组,那就用好)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而言,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在学习着,转变着,实践着,思考着……前方的路还很遥远,或许现在还不是收获的时候,但我已经跨上了这条路,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或许歪歪扭扭并不好看,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前方还会有更美的风景,我会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