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学习心得(2篇)
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学习心得(2篇)
从“内修”到“传递”——有感于优秀工作室主持人的分享
本次研修,我们得以与众多优秀的省、市、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近距离学习和交流,无论是XX附小“抱团式”的优秀团队、XX中学吴XX老师“家庭式”的工作室,还是XX小学“品牌化”的工作室;在聆听他们无私的分享中,在参观个性鲜明、特色各异的工作室时,我深深被吸引,由衷敬佩的同时,也深切感觉到自身的不足与责任。从“潜心内修”到“无私传递”是我对优秀工作室主持人的整体印象。以下分享两个印象深刻的工作室。
(一)吴向东工作室——要把自己当回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赫赫有名的吴向东老师其貌不扬,话语不多。他给我们分享的第一句话:“要把自己当回事,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的(科学、综合)工作室成员并不局限于“指派的”学员,他的鸢尾花团队成员遍布全国各地;他工作室的工作时间不只是在“跟岗期间”,而是在每时每刻。吴老师的分享就如他的外形一样朴实无华。吴老师从(学员)“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出成果”三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向我们介绍了他工作室的运作经验。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分享里,我们也许不能“吃透”他的经验,但我记住了吴老师说的:“学习要开放悦纳”,“正确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才能改变教学行为”,“要让成果系统化”;我更深刻理解了“学习和坚持是个人和团队成长的生命力”。
(二)吴XX工作室——有思想,有幸福
XX中学吴XX老师的名字很硬(三个石头),但她却是一个柔软、美丽、知性的优雅女性。她的(历史)工作室让人留恋:不仅因为工作室内的布置弥漫着“历史感”——红色底板金色门钉的大门、青瓦红框的陈列墙、明晃晃的“文物”陈列柜、羊皮四方灯笼、古装布衣裙、长案书桌;还因为她命名为“民师——普通的、草根的老师”、“明师——明白的、为明天的老师”、“鸣师——乐于争鸣的老师”的工作室理念;更因为她有内容、有深度、有幸福感的工作室行动。吴老师说话慢慢的、柔柔的,不张扬但透着坚定。在吴老师徒弟——同样成长为名师的双学峰老师的分享中,我更深刻理解了工作室作为环境、平台的角色和责任。我们需要建一个有思想的工作室,做一个有思想的名师,带出有思想的学员;让工作室有内涵,有温暖,有幸福。
从“自话”到“对话”——有感于教师的交流协作意识
本次项目培训最具活力的课程当属“活动课程”,从第一次“认识他人”的拘谨,到“认识自己”的投入,再到“幸福你我他”的疯狂,我们这些以四、五十岁为主的学员们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课堂,课堂中伙伴及我们自己的表现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团队的关系,认识团队中伙伴的意义。
在韩裕娜博士设计的“七巧板”游戏中,我们领略了“集体失败”的痛苦,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没有全局观,没有对话,不善于合作是根本原因。聪明如我们,在领到任务卡后,很快就明白了老师发的四片七巧板是无法独立完成任何一个任务的,必须与其他小组分享与合作;也知道一个课室相互有距离的七个小组,在不能移动座位的情况下,有效的合作是应当产生一个“指挥”。可是,40分钟的游戏时间里,不到5分钟时就明白的道理,却在一片嘈杂声中,“道理”、“规则”不堪一击。在“尽快完成小组任务获得加分”的利益驱动下,主动分享出去的七巧板,不一定能归还回来;希望得到帮助的,只能无助地请求;原想规规矩矩不动的,最终也加入了“抢夺战”中;终于醒悟过来的“领导组”,“号召”无力后最终放弃„„
这让我想起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学会合作”这些话,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可是我们老师真的懂得合作吗?!小组中必须产生一名领袖成员,我们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去当“领袖”呢?!
又记得宋春燕博士设计的“我是谁”活动中,在题板上归纳小组类型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时,部分小组成员开始选择离场休息,只留下了几名组员完成任务。还记得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不断“追问”的课堂,朱教授一直努力与老师们“对话”,但显然老师们很不习惯甚至回避这种“毫无准备”的对话,大家似乎更习惯于“准备好了”再回答,习惯于“听听别人怎么说”。
我们可能会很轻易地批评学生“不会合作”、“不愿开口”、“不懂表达”,作为老师的我们今天以学员的身份,同类型的任务给我们,我们“会吗?”、“愿吗?”、“懂吗?”,我们想过这个问题吗?
也许以往的经历使我们习惯于独立思考、自说自话,也许这只是游戏不必太较真。但我觉得,在这开放的、多元的、新鲜的,强调交流、对话、合作的社会里,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不与时俱进、身体力行的老师,不可能带领出“想象中、愿景里”的积极进取、勇于表达、创新协作的学生和团队。我们,肩负责任。
第二篇: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学习心得(2篇)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学习心得(2篇)
文 章来 山 课件 w w 5k J.cO m文秘 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学习心得(2篇)
从“内修”到“传递”——有感于优秀工作室主持人的分享
本次研修,我们得以与众多优秀的省、市、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近距离学习和交流,无论是XX附小“抱团式”的优秀团队、XX中学吴XX老师“家庭式”的工作室,还是XX小学“品牌化”的工作室;在聆听他们无私的分享中,在参观个性鲜明、特色各异的工作室时,我深深被吸引,由衷敬佩的同时,也深切感觉到自身的不足与责任。从“潜心内修”到“无私传递”是我对优秀工作室主持人的整体印象。以下分享两个印象深刻的工作室。
(一)吴向东工作室——要把自己当回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赫赫有名的吴向东老师其貌不扬,话语不多。他给我们分享的第一句话:“要把自己当回事,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的(科学、综合)工作室成员并不局限于“指派的”学员,他的鸢尾花团队成员遍布全国各地;他工作室的工作时间不只是在“跟岗期间”,而是在每时每刻。吴老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师的分享就如他的外形一样朴实无华。吴老师从(学员)“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出成果”三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向我们介绍了他工作室的运作经验。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分享里,我们也许不能“吃透”他的经验,但我记住了吴老师说的:“学习要开放悦纳”,“正确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才能改变教学行为”,“要让成果系统化”;我更深刻理解了“学习和坚持是个人和团队成长的生命力”。
(二)吴XX工作室——有思想,有幸福
XX中学吴XX老师的名字很硬(三个石头),但她却是一个柔软、美丽、知性的优雅女性。她的(历史)工作室让人留恋:不仅因为工作室内的布置弥漫着“历史感”——红色底板金色门钉的大门、青瓦红框的陈列墙、明晃晃的“文物”陈列柜、羊皮四方灯笼、古装布衣裙、长案书桌;还因为她命名为“民师——普通的、草根的老师”、“明师——明白的、为明天的老师”、“鸣师——乐于争鸣的老师”的工作室理念;更因为她有内容、有深度、有幸福感的工作室行动。吴老师说话慢慢的、柔柔的,不张扬但透着坚定。在吴老师徒弟——同样成长为名师的双学峰老师的分享中,我更深刻理解了工作室作为环境、平台的角色和责任。我们需要建一个有思想的工作室,做一个有思想的名师,带出有思想的学员;让工作室有内涵,有温暖,有幸福。
从“自话”到“对话”——有感于教师的交流协作意识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本次项目培训最具活力的课程当属“活动课程”,从第一次“认识他人”的拘谨,到“认识自己”的投入,再到“幸福你我他”的疯狂,我们这些以四、五十岁为主的学员们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课堂,课堂中伙伴及我们自己的表现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团队的关系,认识团队中伙伴的意义。
在韩裕娜博士设计的“七巧板”游戏中,我们领略了“集体失败”的痛苦,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没有全局观,没有对话,不善于合作是根本原因。聪明如我们,在领到任务卡后,很快就明白了老师发的四片七巧板是无法独立完成任何一个任务的,必须与其他小组分享与合作;也知道一个课室相互有距离的七个小组,在不能移动座位的情况下,有效的合作是应当产生一个“指挥”。可是,40分钟的游戏时间里,不到5分钟时就明白的道理,却在一片嘈杂声中,“道理”、“规则”不堪一击。在“尽快完成小组任务获得加分”的利益驱动下,主动分享出去的七巧板,不一定能归还回来;希望得到帮助的,只能无助地请求;原想规规矩矩不动的,最终也加入了“抢夺战”中;终于醒悟过来的“领导组”,“号召”无力后最终放弃……
这让我想起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学会合作”这些话,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可是我们老师真的懂得合作吗?!小组中必须产生一名领袖成员,我们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去当“领袖”呢?!
又记得宋春燕博士设计的“我是谁”活动中,在题板上归纳小组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类型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时,部分小组成员开始选择离场休息,只留下了几名组员完成任务。还记得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不断“追问”的课堂,朱教授一直努力与老师们“对话”,但显然老师们很不习惯甚至回避这种“毫无准备”的对话,大家似乎更习惯于“准备好了”再回答,习惯于“听听别人怎么说”。
我们可能会很轻易地批评学生“不会合作”、“不愿开口”、“不懂表达”,作为老师的我们今天以学员的身份,同类型的任务给我们,我们“会吗?”、“愿吗?”、“懂吗?”,我们想过这个问题吗?
也许以往的经历使我们习惯于独立思考、自说自话,也许这只是游戏不必太较真。但我觉得,在这开放的、多元的、新鲜的,强调交流、对话、合作的社会里,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不与时俱进、身体力行的老师,不可能带领出“想象中、愿景里”的积极进取、勇于表达、创新协作的学生和团队。我们,肩负责任。文 章来 山 课件 w w 5k J.cO m文秘
第三篇:“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培训学习心得
砥砺奋进、自我修行 --赴沈阳学习结业论文
前言
小雨沥沥,断线玉珠般落到路边的小水洼,我像一滴未入水洼的雨滴,随性而起,却随风而落。伴着轻快的步伐,清鲜的春雨,从地铁站冒出头的那一刻,忘了离别幼子的忧愁,忘了领导的殷殷嘱托,忘了肩负着巨大的压力,被眼前的这一座城吸引。
这是一个将自身文化特色溶入到生活中的城。街上,随处可见烙印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机械文物。瞧,这个商场,好有特点。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每一层都将自已的主题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城真美,这就是此行,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地——沈阳。
名家
本次学习主要围绕“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如何开展工作,全面提升工作室主持人的指导和管理能力而展开。国内著名教育专家,一线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优秀主持人、讲师,可谓明星大咖云集,汲取知识经验的盛宴。
(一)风姿卓卓永葆“青春”的李晶教授
虽然已白发斑驳,却神采风扬,她就是已近古稀的,北京教育学院李晶教授。一天的课程,李教授给我们讲述了太多的知识。从现阶段“三名”工作室发展现状,到我国课程改革所遇困境,每一条每一点都讲的细致透彻。
1.“三名”工作室的初期组建。
在李晶教授的讲解下,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三名”工作室初期应准备些什么:了解自已工作室的类型;确定工作室将要研究的主题;确定工作室组成人员,了解成员特长、需求及其工作环境,从可做到尽可能的人尽其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及任务分配计划,其中工作计划的制定要运用“基于结果”的方法;过程的实施,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数据收集、汇总并加以修改;成果的收集与总结等。
2.运用“基于结果”的方式
要想运用这种方式,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模糊的,得改成西方人分析、实证的思维方式。例如“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就是“综合、模糊”。什么是有效,怎么认为就是有效,范围太大,太广,“素质教育”那么什么又是素质教育呢?哪些范畴属于素质教育呢?定义太模糊。而自2013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就是“分析、实证”。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就是“基于结果”的方式。那么到底什么是“基于结果”的方式,我们来总结一下:把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最关键的几个观测点,在可观察、可测量的水平上描述“结果指标”,具体说清楚作到什么程度,就认为达到了目标。围绕“结果指标”建立“过程指标”。“过程指标”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够保证“结果指标”实现的必要活动,二是具有可操作性。数据收集:用什么方法或材料证明达到了“结果指标”。
这个过程就是“基于结果”的方式。
(二)突破“平常”迈入“辉煌”的潘建明老师 操着一口带有鱼米之味的普通话,却身材高大、健硕挺拔;明明英俊潇洒,却又诙谐幽默,这就是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潘建明老师。
1.名师从优秀到卓越的成长途径
在西南大学教授朱德全的理论指导下,从优秀到卓越只要做好“五好”即可:人品好,就是师德好;考得好,便是教学质量高;说得好,是要将自已的经验善于梳理总结;讲得好,将理论与表达完美的结合;最后一点写的好,便是要将其书写成文。而要做要以上五点却非易事,需不断的努力和提高。
2.“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重温一下“张老师的故事”。普实无华的张老师为了打造精品课,多次磨课,终于要上阵了。从发型开始改变,长发剪短,烫个大波浪,够时髦了吧?却因为睡了一晚,发卷卷不听话,有点跑偏。脸色有些黑,怎么办?同事的BB霜来救急,不好打的有点多,太白了。没关系,这还有腮红,一边脸上来一个红朵朵,这下完美了吧!坐在下方听众席上潘老师不觉得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评定张老师“张老师这两个红朵朵不是轴对称啊!”
进入角色,张老师一堂课讲的是风声水起,激情澎湃,到关键点了“班长,你来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班长“大义凛然”。(不对,不是标准答案啊)“学习委员,你来说。”学习委员“不怕牺牲”(焦急,还不对)“你来说。”“从容就义”(怎么都不对,磨课时的答案,同学们都忘了吗?慌张)张老师无奈的说出了“答案--视死如归”。这节课成功了吗?不,失败了,败在了固执死板偏激,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压制了下来。
我想张老师平日上课定然不是这样的,那么,“三名”工作室的要做的就是帮助像张老师这样的教师突破自已,提升自我。
(三)心疼那颗南山坡上的山药疙瘩
“人在吃饱饭以后,不想洗锅涮碗,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这叫迷瞪期。”这是仇千记老师的开场白。说实话一听他名字就让我想起了“仇千尺、仇千丈、仇千仞”。不同于武侠中的几个武功平平的仇千,这个仇千记老师武功了得。看似平凡却让人欲罢不能。
1.“油干捻子尽了”怎么办
成功的路上,人人都一样,仇老师也是如此。建立工作室后也风光了一阵儿,没多久就光鲜不起来了,工作室走到了瓶劲期:“油干捻子尽了--没招了”、工作繁忙“精力越来越顾不上了”、指导好像没有效果“对自己失去信心了”。面对重重困难,仇老师无措了,迷茫了。书,给了他重新开始了灵感,用他的话说:教师是靠读书吃饭的职业。整合工作,寻求支援;深化指导,借助外力。靠着自已的执着,仇千记工作室走出了缺氧地带,工作室又活过来了。“我还聪明着呢”是仇老师对自已的评价。
2.日记是写给自已的历史
头一次听说,日记的意义如此重大,也突然觉得学生那流水账般的日记不在可恨。“日记有时候就是流水账”这是仇千记工作室攻关的“课题研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要去拼凑一篇看似华丽的日记,实实在在的写,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好。不用去讲究布篇谋局,怎么方便就怎么写作,它如同生活速写画,不是工笔细描画。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日记,它是成长记录袋、个人自传、素材储藏间。从一篇小小的日记开始,形成了《成人的认识与儿童的世界:小学生日记写作的成人认知与儿童理解的调查研究》理论研究。
几乎是每次好运降临前,会捣乱的衰神都会提前眷顾仇老师。在给他颁奖前他腿骨折了;可以去听崔峦老师的讲座了时,他轻微脑震荡了。困难!病痛!没有阻止他前进的脚步,靠着那份执着,拼劲儿他走上了今天的讲台。
(四)一份豪礼《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徐安德,纵是布满银丝却依然奋战在教育战线上。82岁的高龄的徐教授,没有给人迟暮老人的印象。精神抖擞,步履健硕,一节近三个小时的课程,徐教授几乎都是站着讲下来的。从他的身上,我看到“匠人的精神”。
1.鼓舞人心“土默特左旗名师工作室成立” 得知我们现遇的困境,徐老先没有用长篇的理论开篇,而是讲了我们的“邻居”土左旗教育局成立“三名”工作室的前后经历。有身边人做例子,斗志被激起来了。
2.“三名”工作室要做什么
三个问题是关键:“我”在哪里?“我”是谁?“我”准备到哪儿去?可以思考并回答了以上的三个问题,“三名”工作室初期的准备也就算做好了。
(1)“我”在哪里?是给目前自我的状况定位。做好迎接挑战的心里准备。重新认识名师工作坊(室、站)。搞清楚,我们要走什么样的工作室。
(2)“我”是谁?是给自已的能力定位。一名工作室的主持人要勇于承担重担,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走出“缺氧地带”。
(3)“我”准备到哪儿去?是给未来的发展定位。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辛勤的劳动,还必须有深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做到心情与科学并重。简言之就是从辛苦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创新型教师转型。
感悟
学习归来,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认真思考短暂的教学生涯,我到底做过些什么?热爱自已的职业,每堂课都做到认认真真,不敢有一丝马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去设计课程,尽可能的领着他们前行。疼爱自已的学生,将他们当成了自已的孩子,每个孩子有几件衣袄,有几双鞋袜都心中有数。可以自豪的认为,我就是一个合格的好老师。可是事实却迎面给了我一拳,没有科学观念,科学理论,科学实验,科学方法的素质我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几天的学习经历带给我的冲击太大,让我不得不认清现实,自已距离“好教师”的目标还太远太远。这次学习也让我下定了决心,革新自我,重振精神,做一只勇于冲破云霄的草原飞鹰,向着更高更远的教育新时空飞行。
跟随着学校大踏步向前征程的步伐一路前行。而我从现在开始有所作为,更是机洽逢时。要想有所作为,能将孩子们领到那更远更美的世界,我只有不断的汲取,只有刻苦努力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完成自我的转型。我相信,在鄂尔多斯这片蓝天下,有着上级领导和周边同事的支持鼓励,我的转型必能成功。
预想
向校领导汇报后,着手准备本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立事谊。即:
1.着手整理校内班主任资料,进行统计调查,从而筛选工作室的成员后选名单。根据统计,分析各后选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及相关专业特长进而进一步进行面谈,达成共识。
2.初步设定工作室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活动计划,(可参考“培训者的六天”工作法,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每月一次进行有主题的交流讨论)并与学校对接,分析可行性,进行再次修改。
3.甄选工作室成员,根据面谈结果,进行双向选择。确保所有成员具备科研、奉献精神。
4.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协商制定考核制度细则。5.从两方面考虑工作室活动方案:(1)打造“特色班会”切实利用班会为学生为家长解决实际问题。(2)立项课题研究,从“小”“细”“精”着手,从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校生文明用餐礼仪,感恩教育等方面找契机,找主题。
当然前行的路上,困难是免不了的,本着遇鬼弑鬼,遇神拜神的原则,砥砺奋进。
白 净
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8年5月9日成稿
第四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职责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职责
一、全面主持工作室的工作,确定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室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和成员周期培训计划,并报市名师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通过传、帮、带、辅的方式,引领成员加强师德修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传授教育教学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三、主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周期内至少完成1 篇本专业教育教学调查或研究报告,至少发表3 篇专业论文。
四、对成员学习过程进行督导和考核,建立工作室成员成长档案。
五、负责本工作室的网页建设,上传教学资源和工作动态,分享工作成果,开展在线交流,使工作室成为资源共享基地和成果辐射源头。
六、根据需要参与全市教师培训工作,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评估和考核,向各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作出书面总结。
七、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负责工作室资金的计划和使用,并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监督审计。
第五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方案
新华区首届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活动方案
新华区胜利街小学 马淑萍
一、工作室的定位及目标
1.工作室定位:研究的平台,示范的基地,名师的加工厂。
本名师工作室是立足教学第一线,以文件精神为指南,以教研员为领衔人,面向全区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学科教科研机构。
本工作室将积极搭建教育教学研究平台,引领工作室的成员提高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与自我完善;同时将研究成果在全区辐射推广,促进我区小学英语课程发展,从而使本工作室成为我区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平台,示范的基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教师的加工厂。
2.总目标:带一支队伍、抓一个课题、出一批成果。
本工作室以带好一支小学英语青年教师队伍、抓实一个研究课题、形成一批研究成果为总目标,努力形成特色、创立品牌,为我区小学英语课程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以工作室为研究基地,在教研员引领、组织保障下,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教研活动,培养骨干教师、中青年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研究并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切实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效益,充分发挥工作室在学科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引领、指导作用。
(3)以工作室网站为载体,积极宣传、总结、传承、推广先进的管理思想、教育教学思想以及工作室的教育科研成果。
二、教师培养
1.对拟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
(1)有强烈的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愿望,肯吃苦,善钻研。(2)师德高尚,乐于奉献,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合作与共享。
(3)善于学习,能不断丰厚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功底,有较强的英语素养,特别是语言能力。
(4)潜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业务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智慧。
(5)热衷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2.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目标
工作室成员通过合作研究,制订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不断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通过教学实践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新华区甚至平顶山市的优秀、知名小学英语教师。具体目标是:
(1)具有高尚的德性,做一个善良、公正、有责任感的教师。
(2)具有较高的英语素养和丰厚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底蕴。
(3)具有较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艺,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科学地、艺术地驾驭课堂教学。
(4)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小学英语教学的得失,从问题中提出研究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5)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够开发适合学校和本地区使用的校本课程。
3.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首先,形成工作室运行机制。工作室将制定运行管理制度和细则;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携手共进。在管理模式上,采取对工作室成员建立教师成长袋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培养对象施以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实行全程的“淘汰”与“升级”的学习弹性管理制。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有成就、有建树的学员积极向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建议或推荐在任用、晋级、评优评先及进修高学历等方面给予优先。
其次,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具体内容有:(1)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
(2)开展骨干教师传帮带等活动,对工作室内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出具体要求,并予以积极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使各青年教师迅速成为优秀骨干教师。
(3)每位成员立足自己的教学岗位依托各校教研组开展个体性学习与研究。一是理论学习:领衔人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读书计划,每学期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量;二是教学实践:立足于自己的课堂,针对研究的主题以及教学中的热点与难点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三是课题研究:工作室确定一个总课题,每个成员确立子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四是总结提升:工作室成员要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以教学反思或随笔的形式记录教学中的体会与问题,认真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集中的交流、学习与教研活动。一是沙龙式的研讨:定期集中或在网上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交流阅读内容和阅读心得;定期集中沙龙,就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各抒己见,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二是观课议课磨课活动:定期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课前、课后组织集体备课、磨课、评课等活动,如每一学年的第一学期的课堂教学重点形式为一课三磨,以利于成员的又好又快的健康成长与进步;第二学期的课堂教学重点形式为同课异构,以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课题研究目的。
(5)为工作室成员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把他们推上第一线“压担子”,提供机遇,创设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以增长才干,展露才华,脱颖而出。
(6)工作室定期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和专家零距离接触,如开设名教师论坛、专家讲座、研讨会、报告会、拍摄精品课等。同时组织外出观摩考察,博采众长,选派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研修,给他们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三、教育教学研究
1.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本工作室将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精神,调查了解我区小学英语课程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开展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研究,努力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基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并针对和《小学新标准英语》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目前我区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工作室将重点研究“优化单元整体教学 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一课题。
2.从事该研究意义及目前所具备的优势(1)研究的意义
我区使用的《小学新标准英语》教材是按模块编排的,每个模块都由若干板
块构成,这些板块虽然形式各异,却都围绕着模块的主题展开。模块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单位。因此模块整体教学是优化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只有从整体上来设计模块教学目标,并理清模块整体目标与各版块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层次的推进训练,才能真正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工作室以“优化模块整体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来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目前所具备的优势
纵观目前我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模块整体教学研究”已经在一些学校有过研究,近两年,我区教研员一直在带领我们全区老师进行着模块整体教学的研究,如由新新街小学的黄平老师、新程街小学的楚明浩老师、新鹰小学的李静老师和我一起承担了这种模式的公开课任务。这些研究和实践在提高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证明“模块整体教学”是值得在小学外语教学中推行的,这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思路与做法。
在学习同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已有人在研究语篇教学和整体性教学,但对于单元整体教学中各课时模式的研究以及各课时中语言思维的逻辑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课题的研究将突破现有同层面研究范围,寻求最优化的单元整体教学途径,着力解决以上种种弊端。
本工作室由教研员牵头负责,研究活动能得到各学校的大力支持,研究成果更容易在市得到介绍与推广,从而促进我区小学英语课程的均衡发展。
3、研究的主要内容
(1)模块整体备课研究:包括模块教材分析、模块学情分析、模块教学目标分析、模块教学目标叙写、模块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模块课时划分等等。
(2)模块各课时各板块的课堂教学:
①第一课时语篇教学课堂模式研究: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关注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篇前铺垫——整体感知——精读分析——综合运用 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在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关注语篇中的语言逻辑性,语言思维的整体训练策略,关注如何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②第二课时词句教学课堂模式研究:
复习语篇——词句训练——感悟发现——拓展运用
在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关注关注词句版块教学在模块整体教学中的作用,有效衔接。研究词句教学的整体性,词句训练的层次和坡度。关注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探索、发现、内化到多种能力的发展。
③ 综合版块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关注版块的巧妙串联,化整为零;挖掘教材,化“小”为“大”,优化和提升各板块的功能;综合运用,拓展输出,模块目标的整体实现,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
(3)探索模块不同课时的课堂模式同时,同步研究如何在不同的课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案中如何为学生设计学案,以大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课堂语言练习活动中如何有效设计话轮,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中如何留有余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指向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尤其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4.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采取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学科教研员和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研究,以成员所在学校教研组为研究基地,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或教师培训提供专业指导和专业支持。在研究过程中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同时做到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
(1)调查研究法
以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全区各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现状,了解了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误区,调研了各学校存在的英语教学教研困难,收集教师对英语校本教研活动的需求与建议。
(2)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有关“单元整体教学”教育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观察法
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模块整体教学策略及实施策略。
(4)行动研究法
要坚持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经常性总结与反思,发现和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及时修正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案,使课题研究循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5)经验总结法
当我们在这一课题研究方面积累到一定的经验时,工作室将对这些经验进行及时地挖掘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成果或应用规律,为全市所有学校英语教学提供模式与思路。
5.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1)预期成果
研究形成单元各课时各板块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2)呈现方式
①调查报告与研究报告; ②公开教学及部分精品课光盘; ③案例分析集; ④论文集;
⑤基于教材的教案集与学案集。
四、需要的保障、支持条件
1.心理的支持。无论是工作室领衔人还是工作室成员均需要得到所在单位领导和教师的认可,认同这项工作的价值,创设支持性的心理氛围。
2.专业的支持。对本工作室的实施能多组织专家组提供技术咨询,进行培训、评估及相关业务指导。
3.激励机制的支持。相关行政部门、学校能对有成就、有建树的工作室成员在任用、晋级、评优评先及进修高学历等方面给予优先。
4.时间的保证。有条件的话,能够适当减轻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的负担;工作室成员集中活动时间,成员所在单位应该尽量保证。
5.活动的保证。无论是领衔人还是成员所在单位,能够为工作室的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并积极主动地承担工作室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适当的服务。
6.活动经费的保证。
五、工作室成员主要分工 成员:(略)分工:
领衔人:全面负责,主要负责策划和评价工作。理论学习负责人:主要负责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负责人:主要负责课堂教学的展示。课题研究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的落实工作。成果推广负责人:主要负责成果推广工作。
资料收集负责人:主要负责工作室活动资料及课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六、工作室的规章制度
(说明:以下规章制度为初步框架,待工作室正式成立后与工作室成员讨论成具体细则。)
为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研究、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1.会议与学习制度
(1)建立每月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全体成员会议,总结前期工作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商讨布置下期工作。
(2)每个学期的期初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3)每学期的期终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展示学期工作成果及形成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2.科研制度
(1)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含发展目标、发展进度、发展措施)。(2)根据个人自我发展目标和研究课题,有选择性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两本的理论专著,参加工作室组织的集体交流研讨。
(3)每学期提供三个课时的教案与学案设计。
(4)每学年提交一篇有价值的课题教学课例(或者案例)研究。
(5)每学期开一节以上的公开课,提前报工作室备案,并提供有关教案、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和评研记录。
(6)每学年撰写一篇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7)任期结束前认真总结个人研修情况,撰写一篇反映自己成长发展的报告,考察自己的发展状况,有必要时调整个人的发展规划。
3.考核制度(1)成员考核制度
考核项目:师德修养;理论提高;教研业绩;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由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专家顾问(特聘顾问)组成考核小组,每年从以上五个方面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调整出工作室。
(2)动态管理
对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淘汰制度,成员每学期不参加工作室研修活动超过三次者,将视为自动放弃工作室研究员资格;对不能认真负责完成工作室布置的各项活动,经工作室全体成员评议,将其调整出工作室,同时根据需要及时增补人员。
4.经费使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