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课感想
2013年11月19日上午,我参加了女儿班上(新曙光小学一年级三班)对家长的公开课,感觉此次公开课很好,为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增加了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也使我对老师们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首先,班主任张老师,给人感觉干练,是一位教学工作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数学老师蔡老师和英语老师陈老师是工作非常认真的老师,把孩子交给她们我们很放心。下面就谈谈我对此次公开课的几点体会:
一是教学形式新颖。老师们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教学,课堂上采用图文并茂的投影教学方式,大大吸引了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
二是教学方法得力。老师们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贴近孩子的实际,注重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尤其班主任张老师在上语文课时,首先她启发学生想出雨的类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引出上课内容《雨点儿》,在上课过程中,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同时跟孩子们互动,教学效果真的很不错。
三是使我很受启发。此次公开课让我了解了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我们辅导孩子作业时能顺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去点拨孩子,老师们的讲课使我耳目一新。跟孩子上过这次课后,使自认为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的我有一种挫败的感觉,要能驾奴好一节小学生的课真是很不容易。
四是使我很放心。老师们的工作态度非常好,工作责任心非常强,这让我对女儿的学习很放心。另外我还参观了学校的食堂,首先看到的是食谱,食谱安排的真的很丰富,其次食堂环境很干净、很整洁,这让我对女儿的饮食方面也是很放心的。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使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间的认识和理解都大大加深了,不仅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更让我们家长知道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我们家长一样也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不断进步。亲爱的老师们,我会配合你们,使孩子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和进步,也请您们费心严格要求,精心培育。同时,也希望有机会再次参加这样的公开课,再次谢谢您们!
杜婧萱妈妈:李丽荣 2013年11月26日
第二篇:公开课感想
精心设计课堂 大赛促进成长
——课堂教学大赛感想
在本次教师课堂大赛中,我上课的内容是《动点产生的三角形问题》,上课班级是九年级1班。从这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他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现总结如下:
本课内容分析:
动点问题主要出现在河北中考试题最后的压轴题部分,分值为12—14分。一般有动点产生的线段问题、三角形问题、特殊四边形问题、面积问题、相切问题、函数关系问题等,要求具有1.要有充分的分类讨论意识2.尝试动手画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基本示意草图。本节主要学习有动点产生的三角形(等腰、直角)问题,让学生强化分类意识,做到全面、准确的解题。
学情分析:对九年级1班学生的要求是数学拿到80分以上,简单的动点问题出现在第二问,要求能够掌握。
反思本次大赛,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
1.老师讲得多。主要是因为自学指导不具体。当学生对问题模棱两不知道如何下手时,老师不自觉讲的就多了,很多本来应有学生完成的任务,我都包办代替了。措施:在课前把问题具体化,公式化,能用填空的不用问答,能用字母公式的不用文字叙述。
2.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虽然在备课时我也认真琢磨了,但讲完课后李主任再次对我这节课进行指导,使我认识到了在课堂语言暴露出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育引导学生最有效的手段,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准确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今后我会认真研究教材使课堂语言更精练、更准确。
3.在问题的设置上需更符合学情。上课前,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对待学生的解答和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参赛任务,思想上高度重视,踏踏实实去分析授课内容,认认真真的去研究每一个细节,力求打造高效课堂。
非常感谢校领导给了我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我们在比赛中成长,在学习中提高。相信通过这次课堂教学大赛,英华教师的教学水平定会更上一层楼!
张伟红
第三篇:《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开课感想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华龙小学谢燕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课文,课文写了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取水,乡亲们为了纪念毛主席于是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样一个故事。
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教学时间的冲突,我本身是想第二课时精讲课文来上公开课的,最后还得第一个可是来上。我觉得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没有把握好。我本身是想会认的字一笔带过,然后来精讲课文的,可是后来由于时间没有安排,字也没深刻去认识,课文也没精讲得通。我的课件里面有一个拓展,就是课前我叫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小故事,本身是想课堂上交流的,由于时间的关系也没有交流。在课前我做了一些字卡,我是想和学生来拆字,组字的,让学生拿着字的某个部分和我相配组成另一个字。结果也没实施有点遗憾。本次公开课之后,我也采取了与学生配字学习这种学字方法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本次公开课最失败的没有抓好重点,就像猴子下山一样什么都没有得到。
本次公开课最自豪的是学生基本上都会背课文,听得反应还不错。
希望自己下次能做好。
第四篇:听公开课感想
物理听课心得体会
昨天,我们物理组集体去宁埠中学听两位老教师的公开课,分别是宋老师的凸透镜成像和张老师的光的折射。听完他们的课并听了最后的总结报告,感觉老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讲课时的灵活程度以及把握知识点的细腻程度,无疑是我们刚踏入教坛不久的新教师努力拼搏的目标。
宋老师的凸透镜成像能够结合教参,深入钻研教材,将一些教参上未涉及的内容巧妙地删去。而且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将实验探究及规律总结一并讲完,这对于我们新教师则需要两课时。所以课堂上精炼的语言叙述是我们难以企及的。再者,学生实验时秩序井然,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将数据填完,这种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张老师讲的光的折射。之前,我已经讲完本节课的内容。回过头去回忆一下,感觉自己离张老师的能力水平差一大截。他讲课能够用各种实验方法将折射规律一一总结,并结合折射规律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其中很多细节是我们讲课时未能做到的。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然后再说明问题也是我们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一节课不仅讲完全部内容,并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各种折射现象,而且练习力度很大,使我们为之钦佩。
总之,通过昨天的学习,使我深深地被那种课堂氛围和老教师的形象所感染,我感觉自己身上需要填补的东西太多太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逐渐查缺补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使课堂更充实,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
第五篇:哈佛大学公开课感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龚艳楠
摘要:
本次心得主要针对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第一讲,即“杀人的道德侧面”做了一些听讲笔记和自己观看后,对于其中的一些案例和观点的看法。杀人的道德侧面中迈克尔教授将课堂分为两段,每段都以一个故事或案例来引发同学的思考和讨论,从而达到理论引入的目的。“电车问题”使我们对后果主义道德和绝对主义道德产生了疑问。“女王诉达德利和斯蒂芬斯案”则使我们更为深入的思考了后果主义道德的代表人英国哲学政治家杰里米·边沁所提出的“功利主义”。
正文: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共有12集,分别是《谋杀的道德侧面》,《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自由选择》,《我的地盘我做主》,《雇枪?》,《考虑你的动机》,《谎言的教训》,《什么是公平的起点?》,《讨论反歧视行动》,《好市民》,《社会的需求》,《辩论同性婚姻》。每堂课都发人深省,然而,在这12堂课中,最吸引我的,也是引发我最多思考是第一节,开篇的第一节课引导我进入了如何判断某一行为是否道德这一疑问,促使我思考。笔记及观点:
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以一个故事作为课堂的引入:“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电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五个工人在施工,你无法让电车停下来因为刹车坏了。你清楚地知道,若是电车撞向那五人,他们都活不下来。正在你觉得绝望无助的时候,你发现在轨道的右侧有一条侧轨,而在侧轨的尽头只有一名工人在施工。你可以将电车转到侧轨上,牺牲一人挽救五人的性命。那么,你是否会选择牺牲者一个人而去救那五个人?”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将车开向侧轨。而当迈克尔教授将问题换成“你可以从桥上推下一个胖子来阻止电车的前进”时,大多数人又选择了袖手旁观。
这样的选择结果实在奇怪,为什么同样是牺牲一人挽救五人,大家会选择电车司机的做法,而不是后者呢?
其实这两种情况之间有一个最明显的差异:第一种情况下,无论如何我都会撞死人,不论多还是少,所以,为什么不选择人少的那方而让跟多的人活下去呢?这就是所谓的后果主义道德。后果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正确的选择,道德的选择取决于你的行为导致的后果。后果主义道德推理中最具影响的就是“功利主义”,由18世纪英国哲学政治家边沁提出:正
/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龚艳楠
确的选择,道德的选择的标准是“最大功利化”,即用快乐减去痛苦,幸福减去苦难。在大多数人心中,当我没有办法保全所有人的生命是,当然要选择牺牲人数较少的那一方,这时理所当然的。
而第二种情况下,我是完全置身事外的,就算我什么都不做,也没有人能责怪于我。这与电车司机的情况不同,作为电车司机,我已经注定会杀死一些人,只是在多或少之间犹豫罢了。而现在,我则拥有杀人或不杀人这样的一个选择,显而易见的,大多数人会选择不去作为。因为,那个胖子和我一样是完全置身事外的,没有理由将他迁入这场无妄之灾,我如果推他下桥,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是直接杀人行为!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加关注行为的道德本质,而不仅仅是行为的后果。这就是绝对主义道德。其内容是:是否道德取决于特定的绝对道德准则,取决于绝对明确的义务与权力,而不管后果如何。
从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可以得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依靠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本省的正确性,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发现,不仅行为的后果会使我们动摇,行为的本质是否道德也同样重要。
另一个故事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女王诉达德利和斯蒂芬斯案”——19世纪英国的一则法律例案:一艘船在大西洋被水浪冲翻,沉没了。船上一共有四名船员,船长达德利,大副斯蒂芬斯,水手布鲁克斯,侍者帕克。在这四人中,前三人都是品德高尚(报纸所说),有家有室的人,17岁的男孩帕克则是一个孤儿,没有亲人。四名船员唯有逃到救生艇上,经过艰苦的数天,他们的所有食物都吃光了。到了第18天,达德利建议大家抽签来决定谁先死来挽救其余三人的性命。但由于布鲁克斯的拒绝,这项提议没有实行。然而,又过了一天之后,还是没有船只的影子,于是达德利叫布鲁克斯转过头,自己和斯蒂芬斯杀了帕克。他们三人靠食用男孩的身体撑到了救援的到来。
在最终的判决中,布鲁克斯作为证人,达德利和斯蒂芬斯作为被告,他们对所有事实都供认不讳,并为自己辩论说自己的行为是迫于无奈的。法官和陪审团认为法律的意义在于人人平等,法律保护每个人合法正当利益,夺取他人生命来满足自己的生存,是不会被法律所允许的除此以外,判两人杀人罪成立。但当时的报纸和舆论给予了二人巨大的同情。不久,维多利亚女王俯顺舆情,将两名被告减刑为监禁六个月。
这样的结果令人震惊,不论他人的想法,最起码在我看来,达德利和斯蒂芬斯的故意杀人罪是板上钉钉事实,怎么样也不能只判六个月的监禁,一个相当于“无罪”的惩罚。岂不闻:入罪,举轻以明重。杀死无辜他人,保全自己性命,法律怎可轻易包容。达德利和斯蒂
/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龚艳楠
芬斯为自己辩解说是为活下来的无奈之举,可是难道只有他们想活下来吗?难道帕克就心甘情愿的愿意牺牲自己去救这三个对自己没有一丝一毫尊重的人。还有布鲁克斯,他怎么能堂而皇之的作为证人呢?虽然他并没有直接的行凶,可是视而不见,并和另两人一起以帕克的血肉为食证明他只是不愿去承担杀人的罪名罢了,但他对这行为无疑是支持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达德利和斯蒂芬斯杀了帕克是因为他们存有得到援救的希望,他们心中想着只要能多活几天,就会有人来救自己,他们是这样相信的。然而,他们选择了帕克作为牺牲者,或许这里面有帕克喝了海水生命垂危的原因(事实上若是杀了别人,帕克可以进食的话,他也是能活下去的),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帕克没有反击之力,杀他是最为简单的,并且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命比帕克的更为重要:“我们都是有家有室,有声望,受人尊敬的人,而帕克只是一名孤儿,一文不值。”事实上,就算当初他们抽签进行了选择,最终抽到船长或是四人力身体最强壮的人,如果被抽到的人反悔,可能那人有极大的可能不会被杀。毕竟船长威望最高,平时又对他们有指挥命令的权力;而身体最强壮的人就更简单了,毕竟你无法用武力让他屈服。
然而帕克已死,但杀人者却“逍遥法外”。法院虽已判处了杀人罪成立,但女王迫于民众压力只监禁了二人六个月,布鲁克斯更连被告都不是。这让我想到了“多数人暴政”。
多数人暴政,又称暴民政治。是由法国人托克维尔最先提出的,他于1831年前往美国考察并写下了名著《论美国的民主》,其中指出,“我最挑剔于美国所建立的民主政府的,并不像大多数的欧洲人所指责的那样在于它的软弱无力,而是恰恰相反,在于它拥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托克维尔将这种以多数人名义行使的无限权力称之为“多数人的暴政”。即多数人所拥有的无限的权力:只要多数人都同意去干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就必然会被实行。事实上,这便是“民主”,“少数服从多数”所存在的无法消除的隐患。举个例子,若世界上一共有十亿人,有九亿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都希望剩下的一个人死,那么毫无疑问的,等待那个人的只有死亡。这与那个人是善是恶,其他所有人是否被蒙蔽都毫无关系,只是大多数人的愿望总是比少数人的重要。多数人暴政中最著名的两个例子:纳粹罪行和美国队黑人的欺压。这两种情况发生时,德国和美国都是处于民主政治下,然而,当大多数德国人觉得犹太人应该付出代价,犹太人毫无反抗之力;当大多数美国人瞧不起黑人,黑人只能忍受白眼。
就像在这个案例中,船上的四人一人弃权,另两人都同意帕克牺牲,又是在那样体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帕克死了。而在最后的审判中,虽然法官和陪审团判处两人杀人罪成立,3 /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龚艳楠
但是,由于广大的民众,即社会中的“多数人”都同情,谅解了二人,并且强烈要求政府释放两名杀人犯。结果只能是政府妥协,因为少数服从多数。为了防止这种民主下的暴政,通常采取的做法有:在多数人权威与个体公民或者少数人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和通过司法权威来防止民主暴政。虽说多数人暴政无法杜绝,但真正防止时的根本做法还是要从多数人入手,当多数人能够辨明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公平的事总会多一些。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