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叙利亚感受战争中的百姓生活
在叙利亚感受战争中的百姓生活
枯燥冰冷的数字远不能说明战争给一个国家造成的伤与痛。持续两年半的叙利亚战争给这个国家的民众究竟造成了什么样的身体伤害和心理创伤?
《环球时报》记者9月1日至10日在大马士革深入采访,与各行各业的人交心深谈,切身感受战争环境中叙利亚人的真实生活,内心的想法和对未来的期盼。
炮声下的“正常生活”
如果站在大马士革四季饭店方圆5公里范围内,你不会感觉到当地人生活跟其他国际大都市人有什么两样。“明明是双向两车道,可走着走着就会变成了双向四车道甚至六车道!”常驻大马士革的同事向记者描述说:“早晚上下班高峰,环绕四季饭店的所有道路都变得水泄不通,跟北京市中心没有丝毫区别。”在老城的大马士革古堡景点前,如果不是守卫那里的叙利亚特种部队官兵跟《环球时报》常驻记者熟悉的话,停车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餐饮业的火爆同样让记者感到意外:上午11时,老城巴巴图玛区的几家知名餐馆刚开门,就有男女老少上门,点一杯茶和一壶水烟,开始了天南海北的聊天。20岁的经济专业大学生阿尔弗莱德告诉记者,在战争前,父母都是公务员的他几乎每天都要到老城餐馆消遣。如今,火箭般上升的通胀数字逼得他节衣缩食,可每周仍要下两次餐馆:“位置安全的餐馆还得排队”;在中产阶级聚居的嘎萨区,衣着时尚的青年男女挤满了街边的餐馆,5台悬在房梁上的大屏幕电视机播着“最美声音”选秀和欧洲足球赛;晚上10时左右,位于大马士革北部富人区内的“三角地”高档餐饮区开始热闹起来,泰餐、土耳其餐等异国风味都能在此找到。
巴沙尔总统的新闻顾问哈姆扎向《环球时报》记者谈及自己的“抢购”经历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在风传美国人要对我们进行军事打击前一天,我疯狂地跑到超市去采购,把冰箱塞得满满的。可当我跟朋友见面吃饭时,发现他们很淡定,而我的‘抢购’反而成了他们的笑柄。”
本报记者在大马士革两家最大超市里看到,虽说物价是两年前的三四倍,但基本物品并不缺,货架不但没有外界形容得“被抢一空”,反而很齐满。走进大马士革老城批发市场,来购买日用品、食物和布匹的顾客逼得你不得不侧身行走,小贩们用三轮车推着山一样高的“中国制造”商品吆喝让路。
大马士革人的娱乐生活也似乎照旧:在距离四季饭店100米外的一幢临街旧楼里,两层上千平方米的空间一到中午就挤满了中老年大叔,打牌娱乐直到深夜才散去;四季饭店西边2公里外的大马士革公园内,谈情说爱的男女,携家带口的中年人坐在草坪中和座椅上,摆上点心、喝茶、抽水烟。赫赫有名的伍麦叶清真寺广场更是大马士革市民纳凉的好去处。
不过,时而响起的隆隆炮声会提醒这里的每一个人:大马士革的“正常生活”并不正常,仅限于市中心的这5公里范围内。
事实上,在四季饭店的高层房间内,拉开窗帘随时都能看到南边和东南方向腾起的一股股浓烟;马路街道边随处可见沉重的水泥块路障,全副武装的军人和警察随时拦下车辆行人核查身份;在最热闹的嘎萨区餐馆吃着饭,1.5公里外的枪声与爆炸声响成一片。“那是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在阿巴森广场展开争夺战。”大马士革英文出版社编辑卢巴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双方在那里已经打大半年了。”
“日子总得继续过吧”
是什么样的心态支撑着大马士革看似正常的城市生活呢?
在城区一家国营菜市场内,家庭主妇法唐·阿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你问我怕不怕战争?怕不怕美国的军事打击?我觉得没啥好害怕的,日子总得继续过吧。”
加洛·达里安是典型的“富二代”:在阿勒颇有豪华别墅,在大马士革住在富人区,父亲和他经营的游艺园设备产业遍及阿拉伯世界,甚至在亚美尼亚还有祖传豪宅。这位到过中国香港、澳门和广州的青年谈起眼下的日子不禁摇头:“现在真是歹人横行呀。我父亲去年就被人绑架过,如果不是及时交了4.5万美元的赎金,恐怕连命都没有了。”
在达里安的眼里,所谓的“叙利亚革命”根本就是“又懒又穷的人拿起武器做坏事”:“他们要干的就是绑架要钱。绑架的对象不分穷富,因为穷人绑了之后同样家人要出一笔钱,如果实在拿不出,那么肯定就会砍掉他的一只胳膊,通过这种方式警告有钱人:别以为我们只是说着玩,我们可是玩真的!”
达里安还举例说,有一个工人之前替他家看阿勒颇的别墅,偶尔清洁一下游泳池,每个月可以有100美元的收入,但不久前却辞职了,“他自称‘现在每天能赚200美元!’你想想,做什么生意一天能赚200美元,不就是参加绑架么?”
达里安和家人现在游走在叙利亚和中东多国之间。时局不稳时就出国,时局有好转就回国照料生意。“有钱人基本都这样,”达里安坦言。
克里斯蒂安是大马士革老城巴巴阿莫尔区“马灯”餐馆的老板。身为基督徒的克里斯蒂安可谓家大业大,光是他那家有300年历史的餐馆一次就能容下200余人就餐。尽管基督徒加上富人的身份意味着在反对派面前很不安全,但克里斯蒂安没有逃难的意思。他自己花钱购买了1万发子弹和数支冲锋枪。
被问及为何不逃到国外时,克里斯蒂安神情黯然地说:“我不想过没有尊严的异国难民生活。再说如果我们全都逃离了,我的餐馆肯定会遭洗劫,与其那样,不如捍卫自家的祖业。”
面对美国可能的军事打击,大马士革市民跟记者交谈时都表示“不害怕”。有人甚至开玩笑称,一旦军事打击开始,他们就躲到桥下去。不过,也有一个居民担忧:“如果美国的导弹打中了化学武器仓库,毒气团扩散到全城,那大家又能躲到哪里去呢?”
死神阴影笼罩着每个人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过的每位大马士革人都能给你讲述他们经历过的亲人生死。大马士革英文出版社编辑卢巴告诉记者:“我每天醒来去工作,却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平安回家!”卢巴的一名好友8月在大马士革朱巴区被打死。当人们为他举行葬礼时,一发炮弹从天而降,来送葬的多名亲友被炸死。
大马士革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卜拉欣博士在家中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尽管他家位于大马士革安全区,可走进他家的客厅仍然如同进了武器库:沙发边放着一支AK-47,高脚柜上摆着数个手雷,茶几上还有一把手枪和一些子弹,还有一名人高马大的保镖别着手枪来回转悠。易卜拉欣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不是杞人忧天,曾经有一车的恐怖分子准备伏击我,还有恐怖分子想用汽车炸弹炸我。”
《环球时报》记者下榻的四季饭店外,一座过街桥顶棚被炸得七零八落,铁扶手上全是累累弹孔。常驻大马士革的本报同事说:“一辆瞄准军车车队的汽车炸弹在那里爆炸,造成多名行人死伤。”
“对于人口仅2000多万的叙利亚来说,两年半的内战已经造成10万人死亡,超过500万人流离失所。如果哪家没有人遇难,那简直就是奇迹。”叙利亚新闻部一位官员坦言。
无能为力的国际组织
国际红十字会驻大马士革办事处官员利玛·卡迈尔向《环球时报》记者展示的战争创伤照片触目惊心:成片的城市居民区毁于战火,在交火中惨死的居民横尸街头数天。“虽然我们开足了马力为难民提供食物、药品和干净的饮用水,但仍有众多地区无法照料到。”这位瑞典姑娘说,“在得知大马士革东古塔地区遭到化学武器袭击的消息后,我们立即组织特别救护车辆和人员试图进入事发地,但因为政府军封锁彻底,所以我们根本无法知道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叙利亚代表尤瑟夫·贾里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是叙利亚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全国有400万儿童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其中100万人处于最前线,20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100万人沦为国际难民,这几乎相当于所有叙利亚战争影响人数的一半。还有7000儿童死于这场战争。”不过,这还不是最沉重的代价:“如果战争持续下去,可能意味着整整一代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这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简直就是灾难。”贾里尔表示,在叙利亚新学期开始之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了一场名为“百万书包”的运动,也就是为叙利亚全国100万儿童提供上学用的书包。
叙利亚总统新闻顾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提出,希望中国的相关组织或者民间机构能够为叙利亚的就学儿童提供“学习用具”:“只有孩子们能上学,才不会让仇恨一代代地传延下去,才能真正有未来。”
第二篇:“十五”期间 感受百姓生活四大变化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五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丰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社会保障与生活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是:收入普遍提高,低收入人口逐步减少,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高档耐用消费品更新升级,拥有量增加,生活富裕家庭不断涌现。城市居民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新阶段。
一、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钱袋子鼓了。“十五”期间,在党和政府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带动下,采取积极有效增收措施,先后几次提高工资,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为居民家庭收入稳步增长奠定了基础。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8540.64元,增加到2001年10265.90元,增到2002年10861.80元,2003年达到12281.80元,2004年超过13920.5元,到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95.21元,突破15000元,五年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递13.1%。
期间,随着党和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注,启动了多项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使得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低收入户逐步减少,居民收入得到了普遍提升。改革初期,中国人创造的新名词“万元户”几乎成了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名词,而如今,已经成为过时的历史名词。随着时代的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如今的城里人个人财富和家庭收入成倍增长,高收入阶层已占相当数量,他们的生活水平已跨过小康,进入富裕阶段。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情况来看,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户由2000年的24.5%下降到2005年的4.7%;500-1000元户由58.2%降到31.5%;人均月收入1000-1500元户由2000年的15.5%上升到2005年的32.3%;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户逐年攀升,由2000年的1.8%增至2001年7.2%;2002年增至9.1%,2003年增至13.6%;2004年增至24.6%;2005年增到31.5%,比2000年增加29.7个百分点。到 2005年末,居民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家庭已达到37.5%,比2000年增加34.8个百分点。10万元以上的家庭占调查总户数的6%。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五年里,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给众多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在翔实的数据中,人们见证变迁。
二、居民消费支出迅速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受收入拉动和政府启动消费政策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十五”时期,城市居民消费增势强劲。2000年居民消费支出7381元,2001年8158.80元,2002年9574.70元,2003年9928.80元,2004年超过万元10885.30元,2005年达到11988.37元,比2000年增加支出4607.37元增长62.4%,平均年递增 10.2 %。居民消费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其主要表现在:
1、恩格尔系数下降。从反映人们生活消费结构变化和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来看,食品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在起伏中逐年下降,食品在居民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轻了。城市居民越来越远离围绕吃、穿辛勤劳作的单调生活,日子不但过得殷实,而且越来越丰富多彩。恩格尔系数(人均购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判断国民生活水平的国际指标。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2713.56元,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6.8%,到2001年降到35.6%,2002年降到32.2%,2003年32.5%,2004年33.5%,到2005年人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为32.2%,比2000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居民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在30%以下者为最富裕。当居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在食物支出绝对额呈增长趋势的同时,恩格尔系数则呈下降趋势。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标志着城镇居民消费质量进一步提高,表明居民消费需求从小康走向更富裕的过渡时期。
2、消费倾向递减。从居民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来看,五年来,城市居民消费倾向在起伏中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0.864,降为2001年0.795,到2002年0.882,2003年0.808,2004年0.782,到2005年0.759。这一连串的数据,说明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于基本生活消费方面的支出所占比例越来越小,逐步向高品质生活方面转移。今后随着新一轮经济时代的兴起,居民消费将出现新的热点,逐步向新消费领域位移。
3、消费结构新特点。2005年,人均食品支出3865.81元,比2000年增长34.6%;衣着支出985.49元,比2000年增长36.8%;医疗保健支出1416.96元,增长34.5%;交通与通信1660.87元,增长208.7%;教
育文化娱乐支出1832.09元,增长79.7%;居住类支出1026.34元,增长47.2%;杂项商品与服务支出513.36元,增长19.7%。其中,增速最快的有:交通与通信比2000年增长2.8倍;教育文化娱乐增长79.7%;居住类增长47.2%。从各类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看:2000年排列顺序是:食品、文化娱乐教育、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衣着、交通与通讯和杂项商品与服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消费领域不断拓宽,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八大类消费支出比重除食品、教育仍占重要地位外,交通与通信所占比重从2000年第七位,升至为第三位;其次是医疗保健、居住、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
三、大件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稳定增长,更新换代升级了。“十五”期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居民的消费档次也进一步提高,大件耐用消费品不仅增长快,而且更新换代迅速,一大批新型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家庭。
据资料显示,从2000年至2005年,居民家庭百户拥有的摩托车、自行车、录音机等减少,家用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照相机、空调器、电炊具、淋浴热水器、移动电话和普通电话普及率均超过100%。五年间,城市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仅增速快,而且种类拓宽,更多的新兴电子数码产品迅速进入居民家庭。2005年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54台,比2000年增长15%;照相机105架增长47.6%;电炊具138台增长37.9%;淋浴热水器101台增长35.3%;脱排油烟机96台增长30.6%;影碟机71台增长55.4%;空调器144台增长1.2倍;吸尘器43台增长1.8倍;微波炉88台增长1.5倍;普通电话109部增长36.2%;移动电话、家用电脑分别为169台和83台,比2000年分别增长6.7和5.1倍;居民家庭百户拥有汽车15辆比2000年增长4.6倍。
四、居民居住需求旺盛,住房改善了。“十五”期间,党和政府继续致力于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加速住宅建设,由于新建住宅交付使用,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居住设施得到较大改善。2005年我区人均使用面积16.9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9.3%。住宅式样发生较大变化,二居室以上户从2000年的69% 增至84.3%。居住平房户、住房拥挤不方便户大为减少,这类家庭占总户数的比重由2000年的27.3%下降至8.1%。在住房质量上也有较大提高,居住单元式配套住宅由2000年72.7%增至2005年的86.4%,在住房配套设施上也日趋完善,有厕所及浴室的比重由2000年74.5%增至83.4%,独用自来水由2000年89%增至94%。有暖气设备的户由76.4%增至91.9%。同时在炊事用燃料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用管道煤气的户由2000年30.9%增至58.3%。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居民家庭室内陈设更加讲究,沙发、组合家具、沙发床的普及率较高,新型数码电脑等家电产品也迅速进入百姓家庭。到2005年末,有71%的家庭装修了住房,有62.6%的家庭购买住房圆了自己的住房梦。
五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收入得到明显增加,家庭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但是,还应当看到部分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生活存在一定困难,应予以高度重视。
五、未来展望:2006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起步之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将出现快速稳步增长的好形势,同时对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推进作用。2005年10月刚刚闭幕不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最引人瞩目之处,是全会审议的“十一五”规划。全会公报郑重提出了“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等一系列为亿万人民群众期盼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将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经济实惠,使更多的百姓分享改革开放的甜美果实。城市居民高低收入户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总体生活水平将明显改善和提高。可以预见的是,”十一五”规划将带给亿万民众更多的雨露滋润,确保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在居民消费方面:今后的五年,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将从小康走向更富裕的过渡时期,居民消费将呈多样化趋势,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以及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基本消费趋势将是持续的消费升级。生活富裕了,居民消费总体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人们将更加注重名牌消费,环保、节能、精神文化产品将成为消费的热点。智能化、健美化、方便化、绿色化将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
第三篇:“百姓生活”中的股市
股市术语新解-“百姓生活”中的股市
想炒股的朋友也不妨看看,便于在短时间里对股市术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1,谈朋友叫选股,订婚叫建仓,结婚叫成交;
2,生子叫配股,超生叫增发;
3,感情不合叫套牢,白头偕老叫做长线,离婚叫解套;
4,自由恋爱是开放式基金,涉外婚姻是AB股并轨;
5,婚姻登记是新股申购,举办婚礼是新股上市;
6,未婚先孕叫跳空高开,父母给钱是资产注入;
7,吵架叫震荡,分手叫割肉,失恋叫跌停,第三者叫黑马; 8,蜜月叫长阳线,分居叫停牌,再婚叫重组,复婚叫反弹; 9,怀孕叫含权,分娩叫除权,喂养是填权;
10,与老人住在一起叫整体上市,与老人分开住叫股权分置;
11,外地人嫁娶上海人是借壳上市,儿女婚嫁了老人便是非流通股;12,旅行结婚是境外上市,请红娘做媒便是委托理财;
13,一家人和和睦睦叫基本面很好,把老婆逗乐叫技术面很好; 14,欺侮老婆叫逼空,山盟海誓叫股市泡沫。
15, 离婚成功――“解套”。
16,谈朋友——叫“选股”;
17,感情不合却又离不掉――叫“套牢”;
18,分手――叫“割肉”;
19,包二奶――叫“投资组合”;
第四篇:说说法国在叙利亚事件中的得与失
说说法国在叙利亚事件中的得与失
叙利亚事件一直以来,幕后都有一双黑手,也许人们早就清楚,但是没说。现在情况基本明了,闹腾最欢的就是法国。与上次利比亚事件一样,法国是上窜下跳,急不可耐。弄的当时联合国设立禁飞区,成了一个笑话,俗称规矩都是给别人定的。现在法国再想通过联合国做点文章,把全天下人都当傻子,已经没有这个可能了。
法国这个国家,干事情历史上有不识时务的传统,这方面与日本倒是有的一拼。以前到越南搞事,不吸取教训,被中国收拾多次。连号称全世界最*无能的中国满清政府军队都打赢过法国军队,尽管他们没有自知之明,但不得不承认,他们还是运气不错的。上次傻客气一冲动,非要搞地中海联盟,结果卡扎菲杯具了,小小的兴奋了一下。不知道消停一下,非要接着搞叙利亚。弄的现在不上不下,非常难受。
法国这么卖力,到底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有人总结过,法国某些人心术不正,在欧盟内部都没理顺的情况下,想把地中海打造为自己的后花园,确保自己在今后斗争中立于不败地位和取得更大利益。感觉是敏锐的,想法是好的,但对于自己有没有能力完成这事是不在考虑范围的,法国人做事靠热情、靠冲动而不是能力。你看他们,享受生活,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一个温柔乡是产生不了才能非凡的人物的。
但是叙利亚事情与利比亚的有天壤之别,首先,叙利亚是有哥们的和老大的,不是谁想动就动的无主之地。其次,叙利亚战略位置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以法国能力就能搞定的事。原则上,法国想强大,想法没有错,但你不能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所以,个人感觉法国此次失算了,这几年,叙利亚一直动荡,对欧盟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开始还有土耳其、以色列参合,后来他们看形势不对撤了,现在又把英美拉过来,估计是给了不少好处,但其是不可能成功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在此事件中没必要对法国客气,正是坚定站在俄国一边表现的时候,大国形象首先是要维护正义,是靠自己做出来的,祝愿我国把握机会,在此事件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第五篇:博弈论在战争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兵法中的应用
每个中国人对博弈都不会感到陌生,从经典到民谚,从战场到麻将桌,每个中国人都会使用博弈论,只是运用的恰当与否的区别罢了。全世界都承认中国人是善良的,也是老练的。博弈论在中国很早就流行了,并不是舶来品。要知道什么事博弈论,首先要清楚什么事博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博弈一词的解释是:(1)古代指下围棋,也指赌博。(2)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博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博弈,无人不会博弈,但博弈有胜负,策略有高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探讨,作出更佳的抉择,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既然我们如此离不开博弈,就必须学习博弈,一定要懂得博弈论。
博弈论是一种“游戏理论”。其准确的定义是:一些个人、团体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对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其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在战争中,如果我们在足够多的战场中集中足够多的兵力的话,我们将有很大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如果我们的兵力等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时,我们要想在战争中取胜,就必须学会“集中优势兵力”这一战术原则,将我们的时间、精力、才能等投入最有希望获胜的战场,确保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
历史上有个发生过的真实例子,“田忌赛马”。在这个故事中,齐王的上、中、下三种赛马都要比田忌的同等赛马要好,但却输掉比赛,这是因为孙膑采取了“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的巧妙策略,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在足够多的战场中集中足够多的兵力最终取得胜利。主动放弃在另一战场上的投入,有时并不会失败,相反,它才是赢得战争的正确思路。
由英国工程师蓝彻斯特提出的“蓝彻斯特定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势兵力转化为优势战果的量化指标。他设想了一个战斗模式,敌对双方彼此相互射击,而且双方在准确性、人员、武器等各方面都势均力敌。因此,军队数量决定了敌对双方的攻击力:一方面增加自己的命中率,另一方面则分散对方的攻击火力。蓝彻斯特指出:当敌对双方互相射击时,会产生物理学家所称的“运动常数”,这个常数是双方军队数量的平均差。也就是说,假如一方有3支军队另一方有5支军队,那么双方的火力之比就不是3:5,而是两个数的平方之比:9比25.这样战争的结果就是双方的平方差25减9,也就是16.根据定律,较少的一方会被扫荡殆尽,而较多的一方则会剩下4支军队(即16的算术平方根)。这虽然是个模型,但是在实用时,对战术有相当大的启示。
《孙子兵法》已经问世2000多年,到今天,它依然还是关于战争原则的最伟大的阐释。尽管科技的的发达使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战争的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孙子兵法》依然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种竞争领域。
如果假设蓝彻斯特定律正确的话,那么又该如何将这个定律用于战术呢?
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这些例子看起来似乎是违反蓝彻斯特定律,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只有极少数是通过以劣势兵力与对方的优势兵力正面决战而取胜的。更多的是劣势的一方统帅善于高效率使用他的军队,他往往通过巧妙地设置假象使对手判断错误,分散兵力,然后各个击破。虽然从双方总的实力对比来说,胜利一方处于劣势,但在每一场具体的战役中,却都是以优势兵力去打败对方的劣势兵力,这正是《孙子兵法》中的“倍则分之”。
举例说明。如果甲手下有15支军队,乙有17支军队,双方的士兵战斗力相当,没有武器、地形等优势,仅仅是人数上甲处于劣势,而甲又必须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希望。但如果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倍则分之”这一理论,又会怎样呢?
假设甲能成功将乙的12支军队引出来,然后以自己的15支军队全力攻击乙的12支军
队,根据蓝彻斯特定律,甲乙的双方火力之比是:225比144,甲占优势。因此,甲消灭掉乙的12支军队,还有9支军队(225减去144是81,9是81的算术平方根)留下来。然后再去解决乙剩下的5支军队,此时的双方火力之比是:81比25,还是甲占优势。直到战争结束,甲取得胜利。甲将乙剩下的军队消灭,还有7支军队(81减去25是56,7.48是56的算术平方根)。
从这个假设中可以看出,虽然甲方的兵力少,但是若合理的运用兵法和蓝彻斯特定律,还是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每一场胜利都会使双方的实力之比发生变化,不断地积少成多,直至取得全局性的优势时,你就会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图说博弈论:生存竞争中的策略游戏》。白波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6 《图说博弈论:现实生活中的赢家智慧》。王硕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6 《一定要懂博弈论》。谢洪波,宿春礼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 《三天读懂博弈学》。徐宪江,郑治伟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