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丽丽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第52、53、54条心得体会
官道口镇中心小学 樊丽丽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不是近来为了改善教学过程做了许多工作吗?例如: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并且在编写新的教科书等。然而尽管如此,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勤奋学习的情况下,还是不得不每天在家庭作业面前坐上3至6个小时。在学校里学小时,再加上在家里学6小时,这样的学习已经把学生弄得精疲力竭了。许多学生在八年级毕业后,不想再升入九年级,因为他们感到学习太吃力了。
现在,当我国即将实施普及中等教育的时候,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问题,已经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育过程的文明以及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都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有赖于这一问题的实际解决(即在教师、校长、教导主任、教育局长的工作中都得到解决)。
当然,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劳动。求取知识本来就是要花费劳动的。但是,不能容许让少年学生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能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劳动减轻到这样的程度,就是让高年级学生在两小时内,至多3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而让八年级学生完成功课的时间不超过1到1.5小时呢?在学校工作的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是可以做到的。
为此需要什么呢?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的,确是如此,尽管这话听起来有些奇怪。学生每天应当有4、5个小时,既不用来
在学校上课,也不用来在家里复习功课。这些时间应当让他用在多方面的智力生活上。
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给教师的建议》53条读后感 学习愿望的形成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其中 家长与老师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老师自己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与探究热情。因为学生对学习的漠不关心,这就更需要老师能让知识鲜活起来,老师要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示范对学生很好的回答表示惊奇,而不是平淡地夸奖两句,因为那么小的孩子那样的发现是很不容易的。是教学上形式主义,是老师一直想“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像烤鸡肉一样“嚼烂”了“喂”给学生,并且多次重复这样的教学形式,才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而不是去想办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就是说,是教师在备课时总是那样地“懒惰”,不去想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的方法,而总是用前人用过的方法来把知识和方法“灌”进学生的脑子,这样学生的脑子就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哪里还会有主动探究的学习愿望与学习热情呢?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懒”老师造成了不愿意思考的“懒”学生。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给教师的建议》 怎样使小学生能够愿意学习,是令我们教师和家长们经常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苏教授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他所提出的观点:要会让学生在识记的同时学会思考,使他们享受到思考的快乐,并且我们教师想想方设法使他们看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不管这种成果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得微不足道。而这种观点,恰恰是我们有些教师所忽视的。“儿童想要好好学习的愿望,是跟他乐观地感知世界不可分割的。如果儿童对学习没有一种欢乐的喜爱,没有付出紧张的精神努力去发现真理,并在趣味面前感到激动和惊奇,那是谈不上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的。” 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使学生学会思考并乐于探究,这就提醒我们不能总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那狭小的天地里,应该让他们到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去,让他们看日出日落,看风花雪月,听虫鸣草长,听雨声风吼。关键要让他们多去感知,多看多听。“一个人由于看见世界,他就不会成为消极的观察者,而是成为真理的发现者,由此便产生了活的思想。“一个人勤于思考,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真理,他也就会以巨大的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去感知和识记。”
当学生学会了思考,对他所看到的事物感兴趣时,他就愿意去学习、了解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但下面有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当学生经过辛苦的脑力劳动后,我们如何对待他们的问题,是漠然视之,还是备加关注,采取的方法不一样,取得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我们要千万谨慎地防止儿童的脑力劳动得不到任何结果的现象。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应付消失,因为实际上劳动本身也不存在了。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快乐。”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他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尊,要像爱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爱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中表现出来的且不易察觉的学习愿望。“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第二篇: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何丽仙)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新生小学
何丽仙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对儿童要个别对待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是 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人顺畅。”,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
几乎所有一线教师都在感叹,现在的书越来越难教了,我想这也的确是实情。教学中一些孩子的行为和表现确实常常令人困惑:为什么对我们精心背出来的课无动于衷?为什么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40分钟?为什么老是的苦口婆心转眼就忘的一干二净?为什么连起码的认真规范书写都做不到?细细翻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来感受书中的确涉及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许多道理,使我有看到了教育的曙光。虽然事例大部分是建立在教授小学生之上的,但其中蕴涵的道理是处处可见的。如在开篇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他谈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要尽其所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快乐的过程。再如书中还谈到了思考的重要性: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同样,在第48条建议„要思考,不要死记!‟中也提级了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性。是的,教师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自己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啊,这一点是我平日里试图努力尝试的,可操作起来需要花费心思,由于受一定惰性思想的影响,自己在平日里所下的工夫还是不够的。书中像这样的教学故事及案例所蕴涵的教育思想比比皆是。
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自从大学毕业后,似乎就懒得拿起一本书细细品味,有的只是看看小说杂志等闲散作品,大多数时候还是忙着批改作业、上课、备课,有多少时间经常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呢?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他还说道;真正的教学能手知道的东西,要比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以致于有经验的教师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过程,而不是教材内容。的确,要达到这种地步,是要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还谈到: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有关教师素养的论述,让我深刻理会一名好老师的身后所凝聚的自身人格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归纳的有关教师的教育素养方面的看法,字里行间体现了对教师素养的深刻理解。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拳拳之爱,殷殷之情,告诫我们的是更贴近实际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是一生都在做教育啊!教育的学问与艺术永无止境,教师的魅力在于不断的孜孜以求。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启迪着我重拾书本,重温那股墨香!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字里行间都真诚地表述着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上,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牢;这种东西存在于教师心灵深处,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下面我结合本书,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教师要敬畏真理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再也不“安分守纪”,课堂上与教师唱反调的学生大有人在,教师说答案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却争论不休,仔细想想,学生也是有理有据。教师如果非要一锤定音,那岂不是磨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吗?如果教师能退一步,放下面子,敬畏真理,他在和学生一起探讨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学到许多。课堂上,当教师在传授知识出现错误时,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教师要敬畏权威
教师要善于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那些有德之人,有渊博知识的人,我们要把他们当成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的长处,以补自己的短处。一个教师群体中,个体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年长的教师经验丰富,年轻的教师朝气蓬勃,富有创造精神,可以说华考范文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来说,论教育教学经验,与年长教师比起来,真是相差甚远。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创造的同时,能吸取一些经验,岂不是腾云驾雾吗?
三、教师要敬畏生命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十五条中写到: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我从来不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问好,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给你打分,你再努力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
苏霍姆林斯基用真诚的笔调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具有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或消失。在此,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点感受,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反思,去聆听!文章第十八条中建议我们怎样靠阅读扩充知知识,第十九条中告诉我们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第二十七条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其实也是让学生喜欢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中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组织这里所说的这种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特卡琴柯从五年级教到十年级,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某些学生是永远也不会达到及格的。
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对他们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一一熟知,这样在课堂上能“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了?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文章里所说的情况,有些基础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这里学生没有错,这是教师没能注意到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篇:魏丽旋——《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非常感谢我们学校送我们这一本教育名著,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有很有必要细细地将这本名著研读一翻。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名教育实践家,读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都是这样实用而中肯。他能结合儿童学习的规律,举出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地指导老师们在每一个学习细节上应该如何处理。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好比在给自己的心灵撒甘霖,它在我刚刚踏上教师之路时为我点亮了一盏灯。我静静地品味着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也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教师的工作不少,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如果是当班主任的话就还会有更多繁杂事情,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
想想自己,有时打开电脑明明想要备课,却被网页中自动弹出来的新闻图片吸引了,等到回到备课这件事上,时间已经过了大半;有时为了在网上买件东西,经常是毫无明确目的的刷网页,也会浪费好多时间,而等到上课时却发现我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使的这节课上的更好。想起来真是惭愧!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读大学时,时间多,但是真正用来读书的时间却很少,想起那一个个美好的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窝在宿舍,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半天的时间就悄然离去,我不禁为我浪费了那么多美好时光忏悔,我意识到我必须珍惜宝贵的时间了,我必须把时间用来学习,增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其他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第四篇:08520范丽娟实习总结
<<毕业生实习报告总结>>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08520
姓名:范丽娟
实习单位:常州市万豪花都大酒店
实习时间: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
实习内容:餐饮部中餐厅服务员
2010年6月,期末考试刚刚结束,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专业部多准备安排我们08520班和隔壁的08519班奔赴酒店参加为期一年的实习。由于暑假也是酒店业比较红火的日子,多家星级酒店和宾馆向我们张开了怀抱,我班30名同学参加了相关的面试。初次接触社会的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要注意的事项。也许是幸运, 也许是专业底子较好,我和同班10名同学顺利通过了万豪花都大酒店人事部门的面试,经过严格的体检,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岗位,我被分配到五楼中餐厅工作,带着一份兴奋而紧张的心情我们走进了万豪花都,开始了我们的实习。实习的一年里,我感受颇多,收益匪浅。
一、准备工作
由于我们在酒店的实习期长达一年,酒店在心理上已经把我们当做了正式员工。于是酒店像对待正式员工一样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分为三大块:一是人事部的岗前培训,进行了四个课时的室内培训和游览培训,主要是介绍酒店的概况,同时也对我们进行了员工素养及酒店管理制度的培训(这一点主要是通过酒店的员工手册告知我们的),这让我们对酒店和自己的工作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二是消防安全意识培训,酒店特别安排了工程部的经理助理为我们现场讲解授课和实地演练,让我们对酒店安全和消防常识有了更深入系统的了解;第三是业务技能培训,这一培训贯穿着我们实习的第一个月,由餐饮部杨琴经理为我们进行不间断的技能指导,一个月的培训让我们对部门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让我们的专业技能在实地得到了演练,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这些培训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应该是非常有用的。
我的实习单位——万豪花都大酒店是一所成立于2007年的四星级涉外酒店,酒店管理先进,客源市场广阔。其餐饮部大致分成如下几个部门:中餐部(2楼、3楼、5楼和6楼的多功能厅)和西餐部(1楼的酒吧和自助餐厅),我和同行3名同学的工作岗位就是中餐部的5楼。5楼是万豪花都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一个餐厅,主要承担的是团队客人和散客的用餐,有时候也承办大型的宴会和其他活动,餐厅员工有将近20人,1
包括主管一名和若干领班及服务员数名,工作比较繁忙。
二、实习过程
1、万事开头难:中餐厅是酒店餐饮部门中最为辛苦的部门,因为在学校我们基本都是纸上谈兵,实际工作中的很多内容与书本知识都有很大的区别,甚至连我们考工所学的标准的中餐宴会摆台台面也被否定的面目全非。所以刚刚工作的几天,我们就像无头苍蝇,完全不能领会工作的流程和要领,只是听从领班和老员工的安排和他们手把手的教导。庆幸的是基本所有的老员工对我们都特别的友好,主管还专门为我们每人安排了一名师傅,负责引导我们的工作。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基本都能熟练各项工作了。
2、日常琐事多:我们的工作除了日常的摆台、看台、撤台外,也得兼职勤杂工,扛桌子椅子、铺地毯、打扫卫生等一些脏活、重活。节假日忙碌的时候如果传菜员不够,我们甚至还要兼任传菜员。由于酒店星期一的生意比较淡,这天我们基本每个楼层基本都要进行大扫除;我们自己居住的宿舍也要接受上级领导的卫生大检查。
3、工作弹性大:我们实习生的上班时间和老员工是一样的,每周休息一天。平时上班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弹性比较大,客人如果走得早,我们下班也早;客人如果走得晚,我们就必须等客人走后收拾完才能下班,这样一来有的时候中午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晚上有时也要到10点甚至11点才能休息,到了节假日我们每天基本都是很晚才能休息,白天忙个不停,整个人疲惫不堪。
4、服务感触多: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在服务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客人,在工作中既受到过客人的嘉奖,也曾招受客人的投诉,当受到客人投诉时,我总是笑脸相迎,话干戈为玉帛,因为我记得老师在上课时说过:心理服务永远比功能服务重要。尤其是像我们这样技能还不是特别出众的学生,更要关注心理服务。另外,由于万豪花都是一所涉外星级酒店,拥有极为丰富的海外客源,不论是中餐厅还是西餐厅,经常能见到老外的身影,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5、徒弟变师傅:由于酒店员工的出入弹性比较大,经过了为期半年的实习后,我们已经能够很好的掌握各项技能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就在这时,酒店又迎来了一批来自常州旅游商贸新疆班的新实习生,按照领导的安排,我和班上其他两名同学都当起了师父。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实习的表现是得到领导的认可的。
6、光荣称号多:由于在学校我就担任着班级的班干部,让我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由于在学校我和同学、老师都能友好相处,让我有了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实习的一年当中,我多次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肯定,并被评为我们学校在万豪花都实习学生当中
仅有的两名优秀实习生之一。在2011年3月,基于我的能力,酒店经过协商还提名我和戚欢做了储备主管,从此我们的工作除了以前的正常实习,还多了很多会议,这让我们与管理层有了更深入的接触,也带给我很多关于酒店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思考
三、心得看法
1、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是特别到位。所有高星级酒店的管理制度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基本各个酒店都有自己的员工手册,关键是要看落实的如何,效果怎样。万豪花都大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很完善,但我个人认为贯彻的不是很好,比如酒店规定在酒店公共区域员工一定要用普通话交流,但是实际情况是当地话还是员工的主要交流方式,甚至是在有客人的情况下,使用当地话的员工大有人在,毕竟酒店是一个涉外的高星级酒店,服务需要标准化,所以我觉得建立一套规范的服务执行和监督机制是酒店管理的一个当务之急。
2、加强对餐厅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调查,有70%的人对酒店的餐饮卫生不放心,而且卫生也是客人对酒店的一项基本要求。在餐厅实习的一年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我确实感受到了其中的问题。据我观察,餐饮部门虽然有对员工仪容仪表、卫生等方面的条例,但是员工的卫生意识不是很强,而且在每天的例会中并没有把这一点突出来。
3、提高酒店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常州作为一个新兴的明星城市,外来人口多,特别是这个劳动力需求极其旺盛的餐饮服务业,目前大多都是四川、云南、安徽、甘肃或者新疆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家庭教育不当等原因致使过早辍学,但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就抱着让孩子出来尝试几年的心态出来做几年服务员等其他工作,等年龄适合了再回去结婚等筹备人生大事,导致酒店从业人员的员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特别是在管理层上,大多都是靠着做的时间长而多了中层管理者,因此那种只有经验没有理论的管理又缺乏了动力,给人一种强制和压迫的感觉,说服力不强,员工不满情绪高涨,辞工等一系列的事情时常发生,因此使得酒店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加之酒店行业较强的灵活性使得酒店管理的难度加大,尤其到了春节前的一段日子里,来自外地的员工争相回家团聚,而酒店自身的生意有那么的旺盛,在这个阶段出现劳动力供需紧张的局面,但公司往往采取一些手段留住人员,因此员工的情绪不良,影响工作,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
4、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激励机制和晋升制度。据我了解,很多老员工工作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个人服务意识和技能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是由于酒店的相关机制的限制,他们并没有获得什么激励和晋升,而个别员工表现的并不是很好却能依旧留在原职;另外酒店的激励机制中也过多的注重于物质上的激励(最多也只是发钱),事实上,除了传统的奖惩激励外,还有很多的激励方式值得我们管理者借鉴。比如荣誉称号、带薪旅游等。
5、树立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精神性的企业文化。一个民族有它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有它自己的企业文化。在一年的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万豪花都大酒店似乎并没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化核心(可能是我实习的时间太短了),即员工在里面没有一个统一的坚定的信念,似乎很多员工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工作,工作的积极性不够,而且工作缺少创造性。
四、总结
酒店实习的日子快结束了,在这一年里,我曾因困难而想退缩过,也曾因认为实习没有用而迷茫过……但是事实告诉我:一年来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也真正的接触餐饮、了解了餐饮。一年的实习既是对我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的一种巩固,也是为了毕业后的工作埋下了伏笔。我可以以这次经历中的事情来指导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这种财富是宝贵的、无价的!他可以教导我将来走向社会应该怎样做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尤其是在快毕业的的时光里让我们清楚了的目标,明确了方向,赢得了动力,找到了不足,看到了差距,坚定了信心。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最大的财富,最好的结果。
最后我要感谢老师的帮助,每当我迷茫的时候总习惯给她打个电话,从她那里我能看到希望、坚定信心;我还要感谢万豪花都大酒店能给我们提供这样难得的实习机会,在此祝愿万豪花都大酒店能够越办越好,我们专业越办越好。
实习生:08520范丽娟
2011年5月9日
第五篇:特殊教育范丽娟突出事迹
范丽娟同志教育教学叙事
大庆市特殊教育学校(2013年9月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我叫范丽娟,今年46岁,聋部数学教师,中教一级职称,1986年毕业于肇东师范学校,1992年通过成人自考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这27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克己奉公,执着敬业,曾连续2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创新教研,锐意课改,曾多次被推选、出席省、市级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并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荣获教学新秀、骨干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
忆往昔,峥嵘岁月。27年的从教历程,有晴天丽日,也有凄风苦雨,它构成了我事业和生命的主体。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我的同事们无私、崇高和伟大品质的真实写照,更是对我从事特教事业无私人格的高度概括。爱教、乐教、善教构成了我师者一生的全部内涵,构筑了我钟爱一生、倾其毕生的特殊教育事业。
因为爱教,所以奉献学生让我心甘情愿
爱是教育的源泉。我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更热爱我的学生。不管他们的智力、文化、家庭背景如何,我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把自己的爱全部奉献
给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用自己的向真、向善、向美之心来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使之绽放出生命异彩。和众多的同事一样:给差生义务补课,找后进生谈心鼓励,为贫困的孩子买午餐,送生病的学生上医院,大雨天行进在家访的路上,……。
泥水、汗水、泪水,水水交融;爱心、关心、忠心,心心相印。
记得2009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时任生活教师的我和吕长发老师值岗夜班,他负责男生部,我负责女生部。在11点多巡岗时,我发现聋部一年级学生陈禹萦发高烧,我急忙查阅学生资料,才知孩子家长在林甸,由于通讯问题无法告知,就是告知了也不可能及时来校。看着孩子高烧微喘的样子,我又急又心疼。一边吩咐吕大哥给孩子找药,一边用毛巾冷敷给孩子物理降温,一直忙活到零点,病情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于是决定立即送往油田总医院。当班就我们俩人,当时男寝压力也很大,吕大哥必须留下来两头照料。我叫上一位高年级女生作伴,背起陈禹萦就冲下了楼。从学校到世纪大道上打车要有两华里路,深秋的凌晨还下着冷雨,一呲一划的泥水路上,我背着又哭又闹的学生步履踉跄、气喘吁吁,几乎走几步就要蹲下歇一气儿。泥泞中,我汗透衣背,双腿发抖,两华里的路我足足走了40分钟。到了医院后,抱着孩子挂急诊,背着孩子去住院处找医生,下了这栋楼的台阶,又要爬那栋楼的台阶,就在一脚踏进儿科诊室的瞬间,陈禹萦被
楼上楼下折腾的一声呕吐吐了我满肩头满脖子,随即淌了我前胸后背满哪都是,此时的无奈让我现在想起来依然充满无助。即便这样,我依然不急不燥,在大夫的帮助下,把孩子慢慢的放在诊床上,并为她清理污物。诊断后大夫说,孩子送得很及时,再有延迟孩子就得烧出肺炎。听了医生的话,即便一夜的艰辛与疲惫,我也深感欣慰和自豪。
因为乐教,所以倾心事业让我无怨无悔
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形象。我乐于教学,所以有骄人的学科成绩;我乐于和学生打成一片,所以有27年的教龄,24年的班主任的光荣经历;我乐于研究与反思,所以有多次省市级示范课的成果。在乐趣横生中,我培育孩子成长成才;在津津乐道中,助推和实施我崇高的教育理想。在备、讲、批、复、考的辛勤劳作中,我将这些繁杂事务,内化于乐教体验之中,游刃于教学互动的每一个环节;在仁、义、礼、智、信的谆谆教诲中,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健康成长。用快乐的心态爱护和关心每一位学生,欣享每一位学生的点滴成长与快乐,就是我乐教乐学的最大收获。
因为善教,所以进取人生让我乐此不疲
当今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关知识必须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教书履职必须淋漓尽致,臻于至美。我尤其注重牢固的专业知识储备,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并富有个性的教育教学体系,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并为之诲人不
倦,孜孜以求。大家都知道,我是从普小转行来到现今这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新工作的起初,一个是对特殊学生的适应,一度让我几天都吃不下饭;一个是对特殊教学的适从,与学生的沟通方式让我闻所未闻。这就像两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一时间喘不过气来。那一年我38岁,面对着突如其来的事业挑战我深刻思考:是顺势而下借口清闲,还是知难而上勇挑重担?是教者的良知,是品质的积淀,是特殊教育学校老教师们肯于奉献的精神感召了我,使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后者。与老教师学特教技能,与年轻教师学特教手语,与班主任学生活管理。8年多的时间,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生活管理,从突出困境,到布局谋篇,到今天获得各种殊荣的得心应手,都让我在个性发展、内涵壮大和实力筑固上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前年11月份,大庆公交分局破获一起聋哑青年团伙盗窃案。因为对象特殊,审讯一度陷入困境。由于我爱人在公交公司,他们知道我是特教老师,就通过我爱人把我请到公交分局协助侦案。凭着自己几年来的手语积累,借助部分辅助资料,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这个特殊群体9名嫌疑犯团伙作案的审讯工作,受到公交分局领导和干警们的好评。至此,我又一次感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特教老师的荣光与使命。
各位领导,深知这次教育成长叙事是为职称评定所叙所事,可我更把他看成是一次向领导和同事汇报工作,交流体会,互相促进,整体提高的一次难得的机遇;看成是一次总结过去,查摆
不足,铭记教训,升华自己的难得契机。为此,无论这次结果如何,我都将和我的同事一道,一如既往地“爱教、乐教、善教”,为孩子带来希望,为家长送去慰藉,为时代传承温暖,尽自己微薄之力,铸特教不朽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