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翻译的体会
心得体会 篇二:翻译心得
附件2:
西安财经学院
实践教学活动周登记表
姓
名:
汪
丽
学
号:
09030901 专 业: 院 系: 文法学院外语系 本校指导教师: 张柏林 实践单位指导教师:
西安财经学院教务处 制 2.如实践成果(附后)即书面总结(不少于3000字)7月13日无法完成者,应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交指导教师。
3.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共五级。4.本表由二级学院存档。
实践成果格式(参考)1.封面:(见后页)2.纸张:a4纸 标题:黑体小二 正文内容:宋体五号字 左页边距:2.5厘米 右页边距:2cm 上下页边距:2cm 行距:固定值 20磅
页码: 从实践成果正文页面起标注装订: 左侧装订 3.实习报告字数: 不少于3000字
本科生实践教学活动周实践教学成果
成果形式: 翻 译 心 得 体 会 成果名称: 浅 话 翻 译
学生姓名: 汪 丽 学 号: 0903090116 专
业:
英
语
班
级:
0901 指导教师: 张 柏 林 完成时间: 2012 年 9 月 12 日篇三:翻译心得
翻译心得
自从进入到黑大开始学习俄语翻译,慢慢的我发现俄语越来越难,这是以往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没有过的感觉。原因可能是首先本科的学习本来就是机械性记忆,本科的任务就是背单词,记住语法关系,然后按照语法关系造出几句简单的俄语句子,所以那时我对俄语的感觉就是这门语言其实并不难。其次是因为现在的学习完全不同于机械的记忆,翻译的过程中要思考。这又涉及到了人们的思维各有不同,以及生活阅历不同对一句话的理解也有差异。思考的过程又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我觉得翻译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把东西翻译好,翻译的漂亮这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里先讲一下由母语翻译到外文的过程。它要求你除了要在掌握良好的俄语基础语法之外,你首先必须有对俄语这门语言的感觉。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对一门语言的语感。这种感觉是日积月累主动接触这种语言,而这种语言对你的潜移默化所形成的。这种潜移默化因人而异,所以从一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俄语水平,也就影响着我们的翻译质量。这个问题其实在本科时写俄语作文,老师只要简单的阅读一下每位同学的文章,那么很自然的就能分出学生的水平差异。好的文章,自然流畅,对外文的表达地道贴切,如果质量不好的,你会明显感觉到这是一种汉语式的表达,完全按照汉语的思维转换过去,读起来会很生硬。自己的语感还不是很强,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觉得自己在开始学习如何把翻译做好之前,首先应该继续加强自己对这种语言的语感。多阅读俄语原文,多背诵俄语美文。多留心一些地道的俄汉语表达。这种过程很漫长,我需要努力。毕竟这不是母语,没有母语这种先天的语言环境,有
书中说我们每天脑中对母语的文字处理量要达道道到5万字以上,包括你每天听到的声音,每天阅读的文字,说话时大脑思维对文字处理等等。而对于外语来说想要达到母语这种信息处理量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我要在这方面不断地要求自己,尽可能主动的接触俄语,多阅读报刊,多和俄罗斯人交流。这也需要持久的耐力和不断想要自我提升的持续心理催动力的。
此外我再讲讲由外文译成母语的过程我所遇到的困难。上学期我的导师给我一个翻译任务,就是俄罗斯教育部新近下达的关于上海经合组织各大学的教育规定。资料刚拿到手,除了读起来吃力外,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即使你懂得了句子的精华,明白了句意,但是想要 把它用地道的汉语表达是非常困难的。在懂得了句意却无法表达的情况下突然觉得自己不会说母语了。或者说出的句子别人根本不懂你的逻辑,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这就让我懂得了,对翻译的要求不仅要看你的外文水平,对母语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而且在翻译专业的文本时,必须要对这一行业的语言和词汇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就如同运用母语再次学一遍母语中行业的语言。这又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翻译积累量的。而且对自己母语的语法也有提高的必要,如何组词造句,如何尽可能的少犯母语的语法错误。这些都是我在没有学习专业翻译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以上我基本讲的都关于笔译方面的一点点感受,口译和笔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首先口译较笔译轻松地方面说。今年夏天我去大连的一个俄餐厅打工,虽然每天接触的只是饭店的一些常用语,但是也经常会遇到各种状况,偶尔会碰到客人和饭店老板沟通时,我在中间做个简单的小翻译,虽然不是什么正式的翻译,但是也有一些心得。首先还是从中母语译成俄语说起,为 了迅速达到交际目的,有时候我会把老板刚说出的话,立即逐字逐句译过去,这时就存在一些问题。刚译过去我就立即意识到刚才自己的语法错误,而且这种语法错误我发现是根本避免不了,有时刚想去改,但是觉得又没有必要,因为关键词的传达已经到位的话,此时 没有人会注意你的语法错误。这意味着口译在对组词造句优美方面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这方面的压力较小。当然这只是简单的生活翻译,如果更专业的翻译我还没有接触过,所以那种难处感触还不是特别深。或许比笔译压力更大,因为专业的正式的口译翻译需除了比我上面提到过得笔译难处之外,还更多的考验人的心理素质。其次是由俄文译成中文,这在简单的生活翻译过程中就轻松得多,因为毕竟生活翻译的常用语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所以有时候可以不用经过思考就脱口而出,此时考验的不是人的母语水平,更多的是对外语的听力水平,听力好的,思维快的话,就可以沟通无障碍了。当然这还是讲的简单的生活翻译,不过我的终极目标是想做一名专业翻译。还需要学的很多很多。简单的生活翻译任何接触过外语的人都能做到,例如去我工作饭店的导游,她们的目的是只要能达到交际目的,至于外语的地道水平一般不予以考虑。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下,其实只要身体语言就可以达到交际目的。我的追求要远远超出这些,所以我要做的还有很多。
翻译是个难做的职业。这是我目前接触翻译之后,最大的感受。
这条路任重而道远。目前中俄在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所以对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做一名成功的被大家认可的好翻译,我的任务还很多。我会继续努力。最后我觉得翻译技巧这门课是我在翻译方面 知识学到最多的一门课。这门课很实用,因为里面有些固定的句式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谢谢老师的工作。篇四:英汉翻译心得体会
英汉翻译心得体会
英语1101 袁立冬 111001116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即将结束《英汉翻译教程》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简而言之,就是获益匪浅。英汉翻译是一门建立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科,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不管是对个人能力以及日常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前我一直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翻译起来就会很容易,认为翻译只不过是把大量的词汇拼接连接在一起。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惊觉自己原来的思维是有多么的狭隘。当翻译一句话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合。勉强组合在一块时不是错误百出,就是很chinglish.首先,英汉翻译应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所谓忠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句英文在欧美人看起来顺理成章,而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就会极其别扭。我们就会在翻译过程中不自觉的用上自己的思维,因而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破坏了原文的风格。通顺就是指原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通顺,避免死译,硬译,符合规范。把原文的内容适当的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扭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如“he is seriously ill”.就译为:“他病得很厉害”。有人为了追求汉语的“漂亮”译为“他苟延残喘”,这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校核。准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翻译时采取直译或者意译两种方式。有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用。主要取决与具体的情景。校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可忽视。即在翻译时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已到达最好效果的翻译。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有关英译汉方面的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了解基本英汉语言对比(词法和句法)。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避免造成错用,误用,闹出笑话。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很多英语单词已经不再紧紧局限于其原有的意思,更有了扩展。这就要求我们积 极扩充自己的积累。同时,我还学习掌握了英译汉时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如: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以及词义的转义等等。还有关于各种不同句型的不同翻译方式。如定语从句,被动语态,状语从句等等,这些在书本上都有系统的介绍。我们在日常练习的时候也要避免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在过程中学会理解,应用这些方法。我还体会到理解和翻译并不是一回事,几个人的理解相同,翻译成的文字 风格可以是不同的。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可以直译的就直译,只要把词序调整一 下,保证通顺,不致引起误解就好。如果不能直译,可凭借各种翻译技巧,在不 偏离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对句子的结构作一些变动。方法也好,技巧也好,都是为忠实、通顺地再现原作这个目的服务的,其功效自不待言,但并非万应灵药。任何方法在应用中都有其限度,过犹不及。如果一味死搬教条,盲目遵照翻译的规则,过分依赖这些翻译的技巧,最终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优秀的翻译者会在在实践中经常数法并用,因人因文而异,并无一定之规,主要靠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最终达到得心应手、曲尽其妙的境界。
经过学习,我确实获得了不少的进步以及在本学期的翻译学习中,我们获得了翻译专业应具备的一项技能,也对下学期的汉英翻译学习有了初步的计划和想法,以后学起来的时候亦不会无从下手。我相信我在今后的翻译道路更加宽阔平坦,我会再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技巧,是这些宝贵经验成为翻译学习的宝贵财富,力争做一名合格的英语人。
我也知道只是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还有很多缺失以及不足的对地方。像中西文化这方面我就做的不是很好,经常在翻译时会弄不清具体的背景知识而做出错误的译文。翻译的时候也会出现措辞不当的现象。我还需要继续的加深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翻译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但是也不是高不可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积极学习进取的心,无论何时何地不能失去对翻译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勇气克服它。翻译本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积累,应运的过程。我有信心在未来的学习中会越走越远,越做越好!!另外,在此对我们的吴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的陪伴以及指导!!篇五:翻译心得体会
翻译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已经成为中外各界人士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不管是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医学领域、商业贸易或学术交流等方面,英语都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与外界沟通的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而翻译工作在其中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翻译工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翻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翻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翻译是桥梁和纽带。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站在国际高度上看待英语,更觉得作为当代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在英语上下功夫。这不管是对于整个国家的对外交流上,还是作为自己的一份交往沟通技能,学好英语都是必须的。就我们自身而言,大学三年,在经过了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的培训后,口译也成了我们必学的科目。在翻译的表现形式上,,有三种主要的形式: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普通商务口译。同声传译主要用在顶级国际大型会议、经济论坛、政府组织的正式会议等上。交替传译包括更正式的中型会议、技术交流、商务谈判或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等。普通商务口译包括小型商务会议或谈判、境外旅游陪同口译、工厂或现场访问、展会等。很多人都听说口译考试很难,通过率很低就望而却步了。其实我认为英语主要的目的是会用,是学习到一些英语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点:素质教育第一,应试教育第二。
无论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其目的均在于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能够实现清晰、无障碍的即时沟通。会议口译层次上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并没有高低难易之分,两种口译模式相辅相成,且其功能以及对质量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称职的会议口译员应当掌握两种模式的口译技能。
通过短暂的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也深切感受到“快乐口译”带来的无穷乐趣。口译不像四、六级,还有专业四级那样只是单纯的注重于笔头的练习而是一门综合性的集听、说、读、写于一体英语课程,它可以使你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它的译,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老师会教给你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教你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及内容,很有益处。口译的口语交谈能让你展示足够的“演戏天分”,在演老师安排的话题时能让你捧腹大笑。这种情境的口语课可以使你有足够的勇气开口讲英语。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会讲,而我们以前都太忽略这一点了,倒致了许多人如今的哑巴英语。不能用于交流的语言,不管书面内容学得多么的出色,也是是失败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于交流。同时,上口译课程的另一大收获是如何自我培养听力能力:多听英文歌曲,多看英语电影、视频,这不仅不枯燥,而且会让你越来越喜欢英语,同时可以在听的过程里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发音的人的语音语调,这会让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好,耳朵越来越灵敏。相信在潜移默化中会让你的英语大有长进。
除此之外,口译课程让我了解了更多的文化。在以前的翻译课上,各地方的方言,还有美国的很多的哩语翻译都会让你觉得很有乐趣。这些不同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带来一些有趣的事,多样的差异性。总之,在笑中学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同时,只有在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知识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翻译的内容才会生动,才能有灵性,才比较的符合实际,而不是按照词意生硬的翻译,那样的文字没有生命力,也没有感染力,也就不可能很好的传递出原文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说话者的意图。有很多时候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得到的收获往往并不让自己满意,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大可不必灰心,这是每个学习口译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口译自然会变得简单轻松。“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听起来觉得很难,但只要我们能够认清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和充实,这个难题就很容易解决。
记得以前曾听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仅要求我的学生从一堂课中学到知识,我更注重他们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确如此,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比在课堂上获得知识更为重要。那个老师指出“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各不一样,这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记忆力和沟通习惯等。这需要在授课时更注重对学生引导的技巧和互动!”在口译课上我就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这是我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
确实,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一样,一个人成功的学习方法并不代表放到自己身上也一样合适。翻译中更需要的,是要: 1培养自己善于分析的头脑和概括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每天在状态最好的时候(通常是早上)针对一些案例进行实练。2 培养自己合理思考的能力和估计形势的本能。3 锻炼自己的反应迅速,能迅速将注意力转移给下一个发言人、新形势和新话题。4 善于集中注意力。5有求知欲,兴趣广泛。6良好的短期和长期记忆力。7在公众场合流畅、清晰、良好地讲话。8超出一般的抗压能力。
从以上列出的几点中找到自身不足的地方,加以针对性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以时日必定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谈到翻译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免不了要提到翻译的技能,靠着这些技能,才能让翻译工作更加的出色。
说到技能,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笔译是锻炼一个人语言功底很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做好口译的重要基础。从口译的角度说,如果语言文字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表达和思维就至关重要。练表达,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视译。非常有针对性的材料,可以使得练习变得很有效率。在拿到材料以后应该调整好状态,想象自己就在翻译的现场,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看到材料中的中文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有哪些词或句说得不通顺或者结构不好,就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之后可以向他人请教或者自己进行查找。通过反复的训练,在表达方面便有可能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练思维,在英译中时,听力是基础,首先作为译者,自己必须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便是思考如何用精练的句子传达出来,这对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单单只是听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口译译员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所以译员的表达应该是工整的,让受众能够非常顺畅地理解对方的意思甚至是精髓。所以中文的功底在这时就显得至关重要。语言是不同的,但又是相通的。因此,两种语言不应该有所偏颇。
但是不论是表达抑或是思维,翻译最需要的勤学苦练,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在我看来,这是成为一名好翻译,一名不会落伍的翻译的最重要的前提。要经常长期性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说法,新的词汇只有拥有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才能成为优秀的翻译。
第二篇:翻译新得体会
翻译心得体会
在大学期间我们已经学了几个学期的翻译,确实也学到不少东西,可谓是受益匪浅!翻译是一门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识和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你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的要求都很高。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以一名翻译者的身份立于人群中,可是现实确是我们离当一名成功的译者很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而一个成功的译者确是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成的。这正验证了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
这次我们外语院8名同学经过北流日利企业老总的面试顺利获得了这次在北流首届瓷器博览会担当翻译,面试时间距工作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我们怀中兴奋激动的心情尽自己所能在这七天里面积极寻找相关资料争取做到完善的准备。2011年10月24日,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我们早上6:50准时在校门口出发,虽然起得很早但是我看的出大家脸上都很兴奋而且充满期待,就是带着这种心情我们迎来了第一天的翻译工作。第一天上午就有外国客商来到我们的展区,当开始与他们交流时我们还有点畏手畏脚,但没过多久我们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积极发挥自己作为一名译者的工作,原来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因为双方使用的都是简简单单的话语很容易理解所以基本的沟通还是不成问题的。通过发挥我们作为译员的作用使得公司和客户之间初步达成了共识,也为后续的良好的发展埋下了不错的伏笔,总体来说算是成功的。但是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自己也犯了一些错误,首先连上课学的作为译员最基本的准则都忘记了,虽然基本意思我们无疑都能传达给对方,但是对于语言得体性、准确性把握的还是不够。
经过这次翻译,我发现翻译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要做好翻译,我们还得了解很多的东西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只知道一点英语和汉语。在翻译的旅程里我们还有更艰辛的路要走,最重要的是坚持你的这份执着,付诸于行动,尽全力去的神秘色彩!用全方位的视野去洞察那就在旅途中不容错过的美丽!相信努力过后,幸福花开满的世界尽收眼底,你会用心感触到!
第三篇:做家务体会
做家务体会
在这个寒假里,我学会了煎鸡蛋和其他几种简单的菜,打扫起卫生来也像模像样了。当然,这个寒假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
在做菜的时候,因为是刚开始学,很多事还不懂。一次,锅里的水还没有完全蒸发掉,就倒上了油,结果不一会我就得到了教训,油像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的向上蹦,有的还弄到我的手上和胳膊上,烫的我差点把勺子扔了。不过有了这次教训,以后做饭就小心多了,像这样的失误也很少发生了。
我第一个学会做的饭是煎鸡蛋,几次做好给表妹吃,妹妹都说很好吃,后来居然缠着我让我给她煎鸡蛋,每次想到这总是心里美滋滋的。
在学会煎鸡蛋后,我决定开始再学别的菜,后来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炒白菜,炒蒜薹,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菜,味道也不一定真的很好,但毕竟是我亲自做的菜,吃起来觉得比那些山珍海味还要好吃。
做家务不仅要学会做菜,还要学会打扫卫生,过年了,家里要大扫除,我也拿起拖把抹布帮大人一起干。看着干干净净的屋子,虽然累,但却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马上就要开学了,虽然开学后肯定会很忙,但我想还是要在周末抽空帮父母做做家务。
这个寒假,我真的体会到了做父母的辛苦,早起晚睡,还要做家务,做饭,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要操心,寒假里我所做的不算累,因为只是偶尔做一下,还只是一些芝麻大的小事,而大人们,则是把一切事情都扛起来,谁能说这不辛苦?在这个假期里,我发现我能做的原来有这么多,我也意识到原来我确实是长大了,我们不能和以前一样淘气任性了。
每个人的身上都背着或多或少而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不能再以年纪小,学业重为理由,不干家务了。
一年一年过去了,我们也越来越大了,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而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背负责任,让父母省心。
第四篇:我的翻译体会啊
文学翻译之我见
掐指一算,我学习翻译已经两年半的时间了;仔细想想,这么长时间以来,翻译过的文本基本上涵盖了各种文体,从刚开始的政府报告的翻译,各种官话套话,各种固定句式,到网络时文的翻译,各种网络流行语,到法律文本的翻译,各种专有名词,再到最近接触到的也是我自己感觉最困难的文学翻译,各种汉语功底薄弱,不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汉语水平都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甚至都觉得自己白活了这二十几年,连中文都说不好,不过仔细想想,这种自我否定也是直到自己接触了翻译才开始的。不过早否定总比迟了要好,起码我还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所以我决定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老师推荐的《古文大略》。
虽然我觉得文学翻译最为困难,但是我发现我在文学翻译中的体会是最多的。首先,我先谈谈我对文学翻译的理解。首先,文学翻译是一种再现艺术的语言活动,其次它除了翻译的一般特性以外,还需要一定的再创造性。文学翻译要真实再现原著的中心思想,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这说起来简单,大家都懂,可是真正能做到这两点是很不容易的。钱钟书对于文学有个著名的“化境”之说,他说,文学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了。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说到“化境”,我就想起之前我看过的一段翻译,十分经典。它是选自《阿丽丝镜中的奇遇记》,其在英国的风行程度不亚于我国的《西游记》。这一段是这样的:”But what would it do, if any danger came?” Alice asked.“It would bark,” said Rose, “It says Boughwough!”cried a Daisy.“That’s why its branches are called boughs.” 赵元任先生的翻译是,“可要有了害怕的事情,”阿丽丝说,“它又能怎么样呐”。那玫瑰花儿说,“它能逃啊。”一朵蒿子花儿就接着说,它说“桃子夭夭!”所以你买桃儿的时候总说,“给我约一约看几斤?”赵元任在这里采用了意译,巧妙地使用了“桃”与“逃”,“夭”与“约”四个字,通过谐音产生了与原文类似的幽默效果,所以这样的翻译也符合Target reader oriented的翻译理论。翻译的目的就是要将风靡外国的优秀儿童文学介绍到中国,其读者群是青少年儿童,如何让这些读者原汁原味的感受到原著中那些古怪话语的幽默之处,感受原文的美感,这就需要译者在文体风格,语句情态等方面做出明智的选择。其次,我觉得文学翻译还有一个与其他翻译完全不同的地方,就是要考虑到文学语境以及背景知识这两个因素,对应成英文就是我们常说的“context”和“background knowledge”,这点十分重要。如果不考虑这两点,那翻译出来的作品是很难让读者接受的。说到这,我就想到了我之前小小研究过的《老人与海》的翻译,尤其是余光中先生的翻译。大家都知道余光中先生的中文和英文功底都很过硬,按道理来说,他的译文肯定是字字珠玑的。可是,再厉害的人也会有疏忽的地方。这个改过“一千处以上”的译本第2页就出现了明显的纰漏。在小说的开头,男孩打算请老人去喝酒,于是说:“Can I offer you a beer on the Terrace and then we'll take the stuff home.”余先生给出的译文是:“我请你去平台上喝杯啤酒,好不好?喝过了,我们再把这些东西拿回去。”书中的Terrace其实是一个酒吧,它的原型是哈瓦那柯希玛尔湾的La Terraza酒吧。这个地方如今已成为当地名胜,许多热爱《老人与海》的游客都喜欢去那里缅怀海明威。此处余先生似乎将首字母大写的专有名词Terrace看成一般名词terrace,所以译错。张爱玲的译本和吴劳的译本各是“露台酒店”和“露台饭店”,虽然有些出入,但也都算译对了。由于这个露台酒吧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具体地点,余先生这个无心的疏忽导致了一系列连锁的反应,后面就出现了这样让人费解的译文:“男孩把这些食品盛在一个双层的金属盒子里,从平台上带来。他袋里装了两副刀叉和汤匙,每副都用纸做的餐巾包好。”
“谁给你的?”
“马丁老板。”
由于余先生将露台酒吧误译成“平台上”,后面这个“马丁老板”显得特别突兀。张爱玲和吴劳的译本都将最后一句译为:“马丁。那老板。”这样读者就能知道马丁是露台酒吧的老板,而不会感到摸不着头脑。
第五篇:翻译工作总结与体会
翻译工作总结与体会
从业以来,仅就笔译而言,做得还算进退自如。当初兴趣使然,毅然决然半路出家做了翻译,现在想来,有些冲动和冒险,但应该说这是一次正确的选择。走到今天,除了机遇外,应该还有其必然性。我拟从一个非语言专业译者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翻译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一、选准方向,打好基础
有些人认为,只有外语专业的才能做好翻译,翻译就是翻译文学作品。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全面的。从翻译需求来看,主要还是实用类翻译,如科技、财经、法律等。具体到某一翻译类别,如果没有深厚的经验积累或者相应的专业知识,想胜任愉快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建议翻译新手在从业伊始就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背景等,选择一个翻译主攻方向。经营某类翻译久了,不仅质量有保障,速度也能上得去,从成本效益角度来看,是相当划算的。
以我相对熟悉的法律翻译为例,我中英文法律文本的阅读量至少达到百万字的数量级。阅读可以帮助我了解法律概念、原理,不同法律文本的风格,甚至对法律推理也有所了解。有了阅读积累,应对实际工作的时候,就能比较轻松自如。对我来说,翻译工作最难的部分不在实际做翻译,而在做知识储备。一方面,我想加强对某一法律领域(如仲裁/诉讼)的了解,做到翻译时心中有数,不会稀里糊涂;另一方面,我要根据公司业务的发展,阅读相关材料。这种准备工作量之大,有时令人心生畏惧。
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翻译人才模式是 专业知识+语言能力,我甚至觉得现在的翻译硕士教育也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说,如果培养方向以财经为主,则可以考虑开设基本的财经、金融双语课程。
二、学会研究,体现专业
我们阅读中文文本时,如果遇到不太理解的词语、概念,可以跳过去,甚至整段整段地跳,或者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但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遇到这种情况,就算想跳也不能跳,否则还要翻译做什么?翻译的价值从何体现?这时翻译就要做研究。不是简单地查一查字典、搜一搜网络,而是要准确理解相关词语的确切内涵,必要时甚至要阅读相关的英语语篇,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研究的层次不局限于词语,还可以上升到语篇。比如,我就在互联网上找过十个版本左右的英文保密协议,找过多个版本的英文起诉状,研究它们语篇风格和实质内容的异同。
有时听人感慨说,翻译到了一定阶段,就会遭遇瓶颈。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和研究。举例来说,如果时事新闻汉译英的时候遇到困难,我们可以阅读国内外的多种相关报刊杂志,一定可以找到多种可供借鉴的译法,并通过比较,判断出最优译法。
三、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翻译工作最终体现为译入语的字字句句,甚至标点符点上。在细节方面(特别是标点符号和空格),本地化翻译做得非常好,我觉得可以向全行业推广。
同一原文,不同译文,如何分出译文的优劣高下?假设两个译者的水平非常接近,有时候,一两个关键词的处理,就能看出译者下了多大功夫。比如,approval作为可数名词,在一定语境下是表示“批准件”的,甚至可以结合具体交易细化为“批件”、“批文”或“批函”。又如review,律师review一个文件,可以说是“审阅”;审计师review一个账目,实际上是在“复核”;上司对下属做performance review,实际是对下属的工作表现做“评价”。再如,一定语境下,issue到底是“签发”还是“颁发”?approve到底是“批准”还是“核准”?考虑到动作主体、搭配习惯等,应该还是存在最优译法的。
四、题外话
常听见同行抱怨,说翻译不被理解,不受重视。我以为解决之道在于,一方面,翻译从业者要主动向业外人士解释说明翻译工作的难处,为自己、为行业争取理解、赢得尊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让人知道,专业翻译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专业,成为一个专业翻译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