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培训心得--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听了教研室薛主任、白老师、姬老师和崔炉中学齐校长的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短短三天的教师培训结束了,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他们的讲座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学习针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双领四清”教学管理机制、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新课程新理念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理论性的指导。其中深深打动我的是崔炉中学齐向东校长大胆实践创新,不甘平凡的精神,促人反省、催人上进。下面是我这几天来学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在课改实施以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有时真的感到非常悲哀,也非常内疚。众多的学生喜爱读课外书籍,也喜欢谈论看过的某一篇小说之类的文章,却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是不是自己所上的语文课不够吸引学生呢?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单调老套,虽然有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多媒体,引进一些新颖的内容,但也只是一时的。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无聊乏味、缺乏新意的课堂了。试问你所教的学生,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再看一看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给了学生什么东西,除了用来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呢?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性知识,它还负载着丰富的人文性内涵,它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
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5、认真实施“四清”教学管理机制,坚持做好“四清”工作。树立自主学习学生都能学会的学生观,明确“四清”的目的,重视考后一百分。
三、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能摧残人才。“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才观。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我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制定自我发展目标。
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篇二:教师培训心得--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心得--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心得--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听了教研室薛主任、白老师、姬老师和崔炉中学齐校长的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短短三天的教师培训结束了,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他们的讲座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学习针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双领四清”教学管理机制、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新课程新理念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理论性的指导。其中深深打动我的是崔炉中学齐向东校长大胆实践创新,不甘平凡的精神,促人反省、催人上进。下面是我这几天来学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 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在课改实施以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有时真的感到非常悲哀,也非常内疚。众多的学生喜爱读课外书籍,也喜欢谈论看过的某一篇小说之类的文章,却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是不是自己所上的语文课不够吸引学生呢?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单调老套,虽然有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多媒体,引进一些新颖的内容,但也只是一时的。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无聊乏味、缺乏新意的课堂了。试问你所教的学生,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再看一看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给了学生什么东西,除了用来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呢?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性知识,它还负载着丰富的人文性内涵,它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篇三:教学反思----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学反思----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
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它要求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走进新课改,适应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反思”指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审视和分析。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的经验得到提炼、得到升华。面对新课程,教师应该反思什么,又该怎样进行反思呢?
一、反思教育理念
1.课程观。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学科,程就是教材,课程就是大纲,课程开发与教师无关,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统一进程进行讲授;而新的课程观则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课程不是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是综合性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之间是互动的、交流对话的,师生是新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新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学观。要改变“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教学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师不是产品制造商,模式化生产产品。教师不是“养鸭专业户” 实施填鸭式教学。学生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容器”,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教师要改以往“带着知识走近学生”的做法,“带领学生走进知识”,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便不满足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势必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战。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3.教材观。教材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材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文化,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教材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进行交往的桥梁。教师其实就是一种最好的教材,他的学识、人品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
4.课堂观。“满堂灌变满堂问”、“课堂变戏台”、“学生认真听老师讲”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吗?加拿大的课堂与我国的截然不同。学生的自由空间大,几乎可以随心所欲,作自己喜欢的事。老师很宽容,容忍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课堂很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一堂成功课的课堂特征应该是:学生敢质疑,也会质疑;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个人思想;学生充满自信,敢于说话;教师充满活力,师生关系和谐;课堂开放,教师不包办代替;课堂动静有度,活动有收有放。
4.学生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正视他们的缺点、错误。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的责任在于唤醒他们的潜能,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去打开每一座资源宝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挡,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5.教师观。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批判者、反思者、建构者等转变。首先,教师要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校本
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知识的建构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次,教师要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此外,教师还应是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批判者”和“反思者”。教师应利用个人的课程意识和教育理性为依据对其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和反思。新型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驾驭新教材的能力2.选择教材的能力3.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4.适应新授课方式的能力5.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6.合作教学的能力7.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8.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9.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的能力
6.质量观。考分不是衡量学生质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质量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追求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教育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引导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发展的过程。坚持整体发展的质量观---要面向全体,照顾个性差异,切实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学力为主要追求。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考核他是掌握了在未来人生发展中所具备的基本社会适应能力。
7.评价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在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智力因素,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教师应包含感情、用期待、肯定、鼓励、希望的语言多表扬、多赞美、少批评。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评价,充分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还应注意语言技巧,如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用赞美语言给予肯定,以增加学生自豪感,树立学生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应用鼓励、希望的语言作评价,化解答题时的尴尬和紧张心理。如果用直接否定、批评将挫伤学生自尊心,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
二.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
1、由“被动学习” 转为“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放在首位,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变消极、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的获取,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使传统课堂学习活动由外部强加的、被迫的变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需要。
2、由“接受学习” 转为“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要注重发现而不是给予,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使课堂教学过程远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经历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同步发展。
3、由“个体学习” 转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中的“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与交往。
三、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
1、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精选和传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应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学习过程和方法。
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促进意味着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与学生共担忧愁,共享欢乐。不仅让学生有所得,而且自己也有所得。
四、反思课堂教学
1.课前反思。就是在上课前思考怎样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把课上好、上活。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的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散,令人遗憾不已。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可以是对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的思考,可以是对教学机智、课堂亮点的思考,也可以是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改革创新的思索等等。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总之,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教师培训心得--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心得--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心得--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听了教研室薛主任、白老师、姬老师和崔炉中学齐校长的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短短三天的教师培训结束了,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他们的讲座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学习针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双领四清”教学管理机制、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新课程新理念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理论性的指导。其中深深打动我的是崔炉中学齐向东校长大胆实践创新,不甘平凡的精神,促人反省、催人上进。下面是我这几天来学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在课改实施以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有时真的感到非常悲哀,也非常内疚。众多的学生喜爱读课外书籍,也喜欢谈论看过的某一篇小说之类的文章,却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是不是自己所上的语文课不够吸引学生呢?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单调老套,虽然有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多媒体,引进一些新颖的内容,但也只是一时的。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无聊乏味、缺乏新意的课堂了。试问你所教的学生,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再看一看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给了学生什么东西,除了用来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呢?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性知识,它还负载着丰富的人文性内涵,它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
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5、认真实施“四清”教学管理机制,坚持做好“四清”工作。树立自主学习学生都能学会的学生观,明确“四清”的目的,重视考后一百分。
三、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能摧残人才。“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才观。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我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制定自我发展目标。
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吉安县二中黄乾亮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字化社会生存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必须走成长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成长之路,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捷径。信息时代,知识更多地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它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认知感官,使学习者更容易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知识的获取渠道,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交互式平台,不受时空限制随意检索的知识流,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构筑起丰富知识资源宝库。教师利用网络可以足不出户,随时依据自己的专业爱好,随意检索所需要的知识,达到饱有学识,内强文化素质的目的,有效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
第四篇:校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作业)
校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宜兴市万石小学 张国君
教师发展是实现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了,也就是学校发展了,教师强大了,学校必然强大。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说过:“校长的职责是让每个教师成功,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提升,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那么,校长如何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呢?下面结合本人在学校任职多年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目标引领,规划自主发展目标
需要,是人的发展最强大的动力。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近、中、远期自我发展目标,学校根据各位老师的现状和自身特点,给每位教师量身定做,提出明确的、通过努力预期可以实现的建议发展目标,并建立《万石小学教师发展手册》,记录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使原来的“学校要我发展”变为“我自己要发展”。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业务竞赛、课题研究、培训进修等,大家都能踊跃参加,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
二、加强师德引领、树立高尚人格魅力
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
1、抓师德学习,提高素养。进行《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关注教师心理成长:教师问题行为的心理预防》、《中国师德手册》、《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等师德专题读书活动。通过学习、反思、讨论,调节心理,陶冶情操,让全体教师坚定了职业信念,形成了“爱学生、爱事业,爱学校”的良好风气。
2、抓师德活动,提升形象。举办“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师德论坛,举办“我的师德故事”征文演讲比赛、“爱与与责任同行”学习心得交流会、“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专题报告会;进行“抵制有偿家教”承诺签名等,组织教师学习吴邵萍老师事迹和本校先进教师事迹,开展“爱生三走进”、“抵制有偿家教,争做文明女性”女教工系列活动„„一系列生动的师德活动,展示了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大大提升了师德形象。
3、抓评价考核,铸造师魂。我们通过学生座谈问卷、家长问卷、教师座谈问卷、个人总结自评、科组交流、学校考核等环节,对教师师德实行多元化评价,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考核评优挂钩,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充分发挥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师德不断升华。全体教师师德考核优良率达100%,关心学生、廉洁从教、认真教学的形象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我工作、我快乐”、“我辛苦并快乐着”成为万小教师共同的内心体验。
三、校本研修引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倡导学习,让读书积淀思想。我们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要求教师“与书为伴”、“与大师对话”,每年研读1本教学专著,学素质教育思想、学新课程理论,鼓励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教育随笔或读书心得,不断积淀教学思想,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二是结对带培,重视新教师培养。实施新教师“一二三”工程,制定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开展新教师与骨干教师、新班主任与班主任骨干师徒结对活动,每年进行一次考核,使新教师一年常规入门,两年课堂教学合格,三年教学能力达标,引领新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尽快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三是同伴互助,抓好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采取“三级备课”加“课后反思”的方法,“三级备课”即“个人预备——集体讨论——个性化备课”,形成了“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发挥集体智慧,有利于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体现了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成为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之一。美国着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着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为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我们要求教师备课中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不得少于课时数的三分之一,且必须有一定的质量,每月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习惯。
四是聚焦课堂,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师培训与教科研结合是最重要的校本培训方法,我们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人一课”评议活动,以课堂为中心,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围绕切实提高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完课后,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说课),大家开展评议。通过参与式的实例讨论、比较式的反思交流、沙龙式的主题研讨,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不断理解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
四、名师工程引领,重视骨干教师培养
积极实施《万石小学教师发展规划》,积极实施《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对学校骨干教师进行分类指导。一是让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观摩取经。二是为骨干教师搭台子,每年举办一到二次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三是抓校级骨干教师评比,在此基础上推荐参加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评比。近三年来有3位教师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8位教师获宜兴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称号。
五、教育科研引领,着力提高科研水平
我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策略,并把课题研究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先后有无锡市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自主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地域石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等四个课题通过结题验收。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近三年来,教师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论文48篇,280篇论文在宜兴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江苏省一等奖5篇、无锡市一等奖14篇,获奖人数、获奖层次屡创历史新高。3位教师被评为宜兴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第五篇:学习感想及自身专业成长计划
学习感想及自身专业成长计划
第一部分 学习感想
通过再次学习李冬梅老师《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问题及对策》一课及参考资料中的文章,感想很多。李冬梅老师所说的都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的心里话,我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方面的有很多困惑,学习之后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对自己专业成长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进一步加强了专业成长的意识,而且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充满了信心,并且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行动,主动思考、积极反思,坚持做到持之以恒,能达到经营好自己的境界。
我认为教师专业成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趋势,所以我们每位老师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去对待自身的专业成长。
第二部分 自身专业成长计划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以自身的已有基础为出发点,朝着既定的目标,经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创造出业绩的过程。我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自身的专业成长计划如下。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使自己拥有良好的专业态度
良好的师德素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巨大动力。对教师自身的个人品质、自己综合素质、职业理想、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关系。师德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她可以促使我自觉迎接挑战,勤奋学习,努力实践,更主动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师德修养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自信的人。同时也可使自己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地追求自我进步。总之,师德修养可以让自己拥有远大的职业理想、高尚的情操及人格魅力。
二、加强自身的学习,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通过学习我更加认为,学习对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引领学生的发展。
1.坚持有选择性的阅读
“问渠哪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中来。”可以说从教以来自己唯一没有放弃的是阅读,阅读的书很多、很杂。有专业的也有非专业的,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好事,让自己始终处于充电的状态。通过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使自己始终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实践经验知识,教育研究的方法、教育理论知识,给自己充实更多的专业知识、学科理念,教育科学知识。这本刊物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汇集了同行的心血的文章,开阔了我的视野。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培训,我想我以后会持续的看这些方面的书。
2.通过“联系”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属于直接借鉴他人的经验,都必须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而理解、消化进而吸叫,增强自己智慧、能力。在思考之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勤于反思和自悟
美国学者波斯纳说:教师的成绩=经验+反思。由于我是一位有十多年教龄的成熟型教师,所以对自己已有教育教学行为的总结评价,找出优缺点,明确方向,通过对已有经验的筛选、提炼、内化吸收,进行积极的自省。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相对丰富,反思应注重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形成自觉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风格。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于细节处反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三、牢牢抓教学实践这一主阵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通过实践来实现,都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这一主阵地。教师的知识、能力都要在实践的舞台上去检验、锤炼、打磨,在真实的场景中历练,才能尽快成长、成熟,进而取得成功。育人者需自育,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他们的教育经验和理论,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另外向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反思、总结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点,克服自身的不足。另外,通过学习我更加认为学生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者、促进者、受益者、见证者、评判者,所以老师应向自己教学的对象进行学习,和他们产生思维的碰撞,互动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学习就是自我超越,教师的精神生活决定了课堂生活质量①,通过日常教学实践环节,发展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通过教育科研,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自己会从事教育科研式工作,使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我校“科研兴校”的理念下,校本教研的不断推进,实现自己在教育科研中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让自己拥有让学生敬仰的学识和品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撰写出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成果。
首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组织本学科教研组的公开课、评课、说课活动,同时参与其他教研组听课活动。在教研中说出各抒己见、研讨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达成统一的认识,形成教育随笔或案例研究。这些浓厚的教研氛围是教师专业的外因,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与兴趣。
其次,积极参与并组织本组教师参加省市区级的科研课题,自己要不但做一名学者型老师,也要做一名研究型老师。通过自己日常教学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的进行研究,通过学习——感悟——研究——实践——总结,最后及时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交流和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以上是我个人的专业成长计划,我希望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
【参考资料】
①《论教师专业成长的四要素》
②《教师专业成长的个“关键词”》 ③《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