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个人多年来在美国感受的人文环境
谈谈个人多年来在美国感受的人文环境
[原创]谈谈个人多年来在美国感受的人文环境38207 次点击
377 个回复extract 于 2018/1/25 14:57:14
美国人是我在公共场合所见过的最具阳光气质、也是最朴素最有教养的国民,甚至远超日本人,因为美国人所表现出的是坦率与真诚。礼貌、善意是大部分美国人的本能,哪怕我在路上稍微欠身让一下陌生人走路,别人都会说一句谢谢,或早上好之类的话语,我住在纽约的时间比较多些,不是住在华人区,大多数时间我住在史坦顿岛,每天出门都是心情愉快,因为丝毫不用担心纽约人(主要是白人与黑人,都是本地人),在公共场合有什么对别人造成不便或困扰的举动,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或是老年人都是很有礼貌与善意。我反而在中国的公共场合不愉快的情况比较多,或者是在华人区也是如此,当然美国的华人区中国人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比中国是要好一些,我如果在中国公共场合对中国人谦让不管是男性或女性,中国人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样子,甚至是有意盛气凌人的表现,当然更不会说什么礼貌的话语了。而在美国的ABC的素质都是与美国人相差无几的,这是可以肯定的,ABC都很有礼貌,不管是纽约还是来自外州的,有个佛罗里达的ABC大块头见到我就礼貌的打招呼,不管相隔距离是近还是远,表现的非常有教养,尽管有些男女ABC或许在公共场合稍微有些放浪的举动,但是绝对没有傲气凌人的炫耀恶意表现,都是对周围的人充满善意。
美国的警察也是我见到过的最和善的,最有教养的,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警察都非常有教养,如果你稍有对他们尊重的表现,他们也都是用最礼貌与最有善意的方式来表达,就我在美国的公共场合所见到的每一个美国人都是那么可爱,如果美国人意识到自己的表现在公共场合有什么不好的倾向,都会自言自语的自嘲,或是表现的有些惭愧的的样子,或许有些人不同意我的一些看法,或许是我描述的不够确切,但这些事实都是本人亲身经历的感受。
有一次我进入摆渡站时,两只手都领着东西,不方便推开门,在我前面的一位白人小伙突然走了回来帮我拉开门,而且还满面歉意的说:真是抱歉,我没有看见你。我当然连声说谢谢。
在纽约的地铁里面,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白人大妈,走进车厢要坐下时,看到座位上有人遗落的的广告废纸,她就捡起来到下站的时候带出去。还有一位白人大叔在地铁里开可乐易拉罐时有几滴洒落在地上,马上就从自己背包里拿出抹布擦干净。此类事情不胜枚举。
有次在地铁里有位外州来的黑人小哥大块头向我问路,我也不知道是哪条路,这个黑人小哥还就是喜欢多问我,正好旁边的白大妈黑大妈立即就哇啦哇啦热情的告诉他该怎么么走。
经常在地铁里见到韩国人,说实话,美国本地韩裔年轻人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亚洲人,女的漂亮大方,男的帅气坦率,不管是胖些的还是瘦些的韩裔,日本人也见到过,日本人的长相很一般但是在公共场合素质很高,素质最差的当然就是从中国来到美国的一些中国人,包括台湾人也不例外。
在美国,尤其是纽约,公共场合演奏歌唱卖艺的到处都是,那个水准大多数都不次于专业水平,许多次我有时以为是在播放唱片,走进了才发现是现场演唱。有时候在地铁里会遇到白人大叔装成小丑的模样自己在排演,非常搞笑。或有时是墨西哥人拿着各种乐器上来吹奏歌唱,而且还都是大件的乐器,墨西哥人非常团结,墨西哥人只要遇到老乡卖艺基本都会给钱,有时是黑人小伙带着老婆孩子在地铁里卖艺,那个舞蹈水准就像京剧武生的水准一样,但是比京剧武生的动作更华丽更柔和流畅。
在乘坐渡海的摆渡船时,在摆渡站里面也是经常遇到音乐家在演奏歌唱,有时一人操作许多乐器,有时由于某个人唱得好,大家都随着歌声跳起舞,结束时响起欢乐的掌声。纽约的摆渡过海是24小时的免费服务。
美国人养的狗在公共场合从来都不叫,美国人出门遛狗绝对都牵狗绳,而且美国人饲养大型犬也蛮多的,有一次一条大狗一直在自家院子里叫,我走过时它见到我反而不叫了,反而低头耷拉脑的跑回后院了。
在摆渡船上有时对面会遇到有一艘船正在准备驶出海港,我这里的船上的白人女孩最先对着对面的要驶离的船上的人们招手欢呼,接着是白人男孩也招手欢呼起来,紧跟着两艘船上的大人们也互相挥手欢呼致意。
在渡船旁边有海岸警卫队的快艇经常在海面上游弋,小艇上驾着一挺机枪,船上的人们经常向巡警挥手致意,巡警也游弋在船的一侧挥手致意。
在天气好的时候,摆渡站旁边的直升机游览平台就对游客开放了,当然这是收费的,可以经常看到数架直升机盘旋于空中,旁边还有游艇观光,有时会经常在海面上出现中世纪的古式帆船大的小的都在悠闲地游弋,摩托艇与一般的游艇更是常见。
有次在摆渡站里有一对白人老年夫妇,我走的太快,那个老太的拐杖无意间碰到我的鞋底脚后跟,白人老太太立即表示歉意而且表现的非常吃惊的表情,嘴巴长的老大,那副愧疚歉意的样子搞得我不好意思。
在船上的人们也都是彬彬有礼,船很大里面还有快餐式饮食店,我在曼哈顿与其他地区的所见所闻现在懒得写了,先这些,总之,纽约是我见过世界上真正最和谐的地方。
这要说起来,可有的说了,现在感觉
第二篇:在美国法学院感受“压力山大”
在美国法学院感受“压力山大”
我是2012年申请来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Levin法学院攻读硕士的,今年5月获得了硕士学位。在这一年里,让我感受了异域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在美国法学院的学习充满了挑战,但只要用心付出,回报给你的必然是充实的生活和专业的提升。
法学博士以前都没学法律
不同于国内的法学院制度,美国或者说英美法系的法学院不设学士学位。也就是说,要想申请就读美国法学院,必须已获得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本科生不能学习法学。
中国的法学学位进阶和其他学科类似,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递进,代表学位的高低。而美国法学院的最主要学位是博士学位,即J.D.,学制三年。绝大多数情况下,录取本科学历以上但没有法学背景的申请学生就读,但是其他国家法学院本科毕业生仍然可以申请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所以,能就读法学院的美国人,虽不具备法学背景,但是至少已经拥有其他专业的本科背景,其中不乏许多已经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人。
从这个角度说,美国的法学博士作用相当于国内的法学学士,都是给没有学过法律的人学习的,但是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具备法学博士学位。学生因为具备其他专业的知识,并且能够和法律工作相结合,能够胜任法律方面的工作。从这一点看,美国更加贴近实践。
美国法学院还设有硕士学位,即LL.M.,为期一年。这个学位要求申请者必须具备法学背景,所以申请者一般都是已经具备了法学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很多法学院会将法学硕士学位的课程定位成针对特定法学领域或部门的专业化课程,学生毕业后会被授予该特定部门颁发的硕士学位,如环境法、税法、国际法等。美国人申请攻读法学硕士学位,一般都是看重了法学硕士学位的专业定位。
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学位外,美国法学院还设有较为学术化J.S.D或S.J.D学位。总之,J.D.是美国法学院基本的法学教育形式,而LL.M.是进阶的法学教育形式。
课本像砖头,拖着拉杆箱上课
在美国学习法学是公认较为辛苦的。法学院的课业压力非常繁重。在读J.D.课程的三年中,以学业而论最为辛苦的是第一年,必修课包括了法学当中最经典、最基础的合同法、侵权法、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物权法等,一般都要在一学年中全部修完。
读LL.M.课程,还要面对语言、文化以及不同法系制度的挑战。一个有趣而又悲惨的现象是,经常能够看见有同学在法学院里拖着拉杆箱上课,因为几乎每本课本都是“砖头”,教授往往又会要求学生配备一些其他材料,如法条汇编,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参考书,这样,有时候仅一门课就有几本“砖头”,每天上课就是在“搬书”,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体力活。
Levin法学院对此的便民措施是在教学楼内提供免费的储物柜,学生可以把每天的书暂时寄存在储物柜内,根据学习进度和时间表对课本进行调度。遗憾的是,储物柜数量有限并且是先到先得,每个秋季学期刚开始就会出现“抢柜大战”,成功占有者获得一学年的“合法支配权”。
美国法学院的教授通过案例教学来阐述法学理论,通常教授每天都会布置学生阅读两到三个案例,这仅是一门课的内容。学生自学案例和阅读教材的一些解释之后,教授会在下一堂课上随机提问学生对案例的事实、双方的主张及争论点、法官的推理等内容的理解,希望学生能通过自发思辨来理解法律规则的教育模式。
除了每天几乎读不完的案例之外,对于有些科目,教授还会给学生布置写小论文、准备模拟法庭等作业,如果学生的课堂回答或作业表现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成绩,进而直接影响到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若用一句话概括,美国法学院对学生自身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学生考前睡在图书馆
美国法学院的学生极其看重考试成绩,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律师事务所不仅看重学校的名气,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超乎想象地重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新律师水平的最直接体现。
在这里你可以观察到一些类似于在中国高考准备中出现的现象,如小团体复习、对参考资料的渴求、失眠崩溃等,临近期末,学生会想尽办法接近教授,一些从来不提问的学生开始不停地向教授提问、拜访教授的办公室,就是为了让教授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临考前学校的图书馆至少会开到凌晨甚至通宵,夸张一点讲,整个图书馆在考前可以用“尸横遍野”来形容,睡在图书馆的大有人在,任何法学院学生都无法回避来自考试分数的压力。
相较于复习时的人人自危,法学院为学生营造的考试环境却是较为宽松和人性的。考生可以在考试时随意去洗手间,这应该算是对基本人权的保护吧。考试时还有咖啡提供,如果学生不怕时间来不及的话,去喝杯咖啡聊聊天都可以。更重要的是,没有监考老师,但这并不是说学院不在意学生是否作弊,相反,如果学生违背这种信任而作弊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纽约州司法考试难度大
司法考试在美国被称为Bar Exam,与中国一样,是决定法律职业资质的专业化测试。不同的是,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所以不存在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法律工作者均以其所希望从事工作所在的州来划分决定参加哪一个州的Bar Exam。通过该州Bar Exam的法律工作者,一般而言仅能在该州执业。如果想在另一个州执业则一般需要再参加另一个州的Bar Exam。
要获得在美国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仅仅通过Bar Exam是不够的,申请人还需要另行通过一个全国统一的专业责任考试,称为MPRE,主要测试申请人将来作为一个律师或法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个人认为,纽约州司法考试整体难度高于中国的司法考试。除外国人无法回避的语言问题外,Bar Exam会测试联邦法、州法、普通法和成文法,这些法律互相之间对同一个问题有时会有不同的规定,而中国司法考试的考生只需面对全国统一的法律规定。
第三篇:谈谈我在保险公司实习的一些感受
最近在一家保险公司实习了半个多月,在期间的过程中也了解了很多和这个行业相关的信息,有很多感想,于是在这里发个帖子分享一下我的经历以及感受。
我今年大三,学的是金融专业,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就业方面的准备,因为对于考研实在没有热情。在09年4月份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去了一场招聘会,招聘会上和我们金融专业对口的岗位并不多,只看到几家证券公司,而和我同去那位同学对于证券行业的热情实在是很大,于是我也就跟着她投了几家证券公司,几天后我们俩接到了公司打来的电话,让我们带上简历过去面试。不过那次面试后,经理说我们现在还在上课,空闲时间不多,来来回回也不方便,就让我们俩暑假时再约他。在那次后很长时间没有再联系过其他具体的公司,零零星星去了几个招聘会,不过基本上没有碰上对口的岗位,再加上那半个学期大多时间花在了另一个考试上,也每太关注就业的问题。到了期末考试发现时间已经不多,大公司的招聘已经结束,我开始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开始到网上看招聘信息,那时也是听了一个学长的介绍才来到应届生网的。应聘时我大多投的是财会岗位,因为自己对财会方面比较有意向,有想法是在毕业后到会计事务所工作的,无奈自己专业不够对口,而且会所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又是实在的高,╮(╯▽╰)╭,天总是不遂人意的。跑题了,回到正题,有一个下午无意中投了一家保险公司,招的是见习岗,没想到那天晚上就接到电话,那个S经理让我有时间去面试,恰巧那时自己刚好有事情要去市区,便排了个时间过去。
还想是6月13日下午左右,自己去面试了,到了之后知道是分批单独面试的,填了一份简历一份职业性向测试表,没讲什么话就说让我7月份过去实习了。我自己觉得挺蹊跷的,回到寝室后查了下和保险行业相关的一些信息,一查吓一跳,很多都说是骗人的,自己有些害怕。不过等慢慢了解的信息更多了,发现比如像培训费、履约金之类的问题大多还是正规的,只是在于你公司的操作问题了。感觉了解了够多信息之后,我决定要么就到了7月份那时过去看看吧。于是也没再网上浏览信息,一方面这边有个保险公司可以考虑,好歹也还有家证券公司保底(因为自己之前对证券没有兴趣,没有考证券从业资格证,所以不能做客户代表,只能呆在电脑前做些开户之类程序性的工作,觉得挺没意义的。证券的那位经理也挺实在,说我们这样的事情只要呆个一个星期就够了。所以自己只是把它作为一份保底的工作了。)另一方面,期末考试在紧锣密鼓中进行,自己也实在抽不出那么多时间去看招聘信息。
时间很快,期末考还是结束了,于是在休息一天之后(7月1日)我决定去那家保险公司看看。不过那天自己脑子抽抽了,去之前明明想好了,先看看那家公司怎么样的,如果要保代考试报名的话就说自己钱还没带,下次再说,这样就可以腾出几天时间来深入观察下这个公司。结果那天完全没能控制状况,不知怎么的就直接把钱交上去了——这个事我到现在还觉得很纳闷也很郁闷——这么一来我就把自己困死了。于是决定等到把证书考出来再说。S经理也和我说过后面要是要签代理合同入司的话还要再交500押金的,我多次试探想知道可不可以不如司,因为我只是实习不用出去拉保单的,但S经理一直说不入司就不能算是公司正式员工,不能开实习证明的。后来慢慢意识到自己只是他的增员,我只有入司了他才能拿到增员奖。于是有了另一番打算,证书我先考出来,到时候逼我入司我没钱交他也拿我没什么办法的。于是就这样决定了。
在那家公司呆的几天,对这家公司的映象很不好。首先,这是一家小人寿公司,本身业务就不好展开,员工的素质真是不怎么的,我在办公室那几天也没见他们干什么事情;其次,说是交了100元的考务培训费,外加教材的押金30元,但是公司没有给我安排什么所谓培训,在公司那几天也没见到其他办公室的人,经理只是让我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看书自学。偶尔过来他说给我培训下,不过说实话,他对某些理论的解释还是我自己在学校学的透彻,甚至给了我错误的解释。这些我都忍下了,不过后来的几天我就提出自己在寝室看,于是好几天没去公司。真不知道那是家什么公司,这么乱糟糟的!不过也无所谓,反正自己是不会在这样的公司久留的,到时考出证书了我就走人,还让他赚了40元的培训费。
7月8日考完试,事情开始出现变数,之前S经理就跟我说过他在联系其他公司,是一家更大些的保险公司,那天考试结束之后他就给了我另一个地址过去那家公司。在衡量一番之后我还是过去了,到了那边之后知道S真的是跳槽了。这家公司给我的感觉和原来那家完全不一样,至少这里是有事情做的,于是决定先在这里试试看实习。那天之后到现在,我就一直在那里呆着了。
因为自己是S经理带过去的,而且那个早上我又刚好通过了保代证的考试,S到新公司手下又刚好需要人手,于是我过去就直接是主任了。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一个处经理,下设两个部经理(S就是部经理),每个部经理下有设主任。所以稀里糊涂的我就成了这个团队的主管人员。至于段首分析的为什么让我做主管的原因是在好些时间之后自己才分析出来的,S这个人有些不按牌理出牌,所以才会有我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不用像其他人一样经过培训班才可以正式进入工作。
到了新团队感觉不错,这个营业区还在筹备之中,所以这个月的任务是要团队建设,也就是增员。自己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工作,感觉和企业管理更相关,而且现在自己和另几个主任的情况是一样的,参加每天的主管会议,所以不用怕信息不对称,也不用怕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相对安心的留了下来,当然还得继续审时度势。现在这份实习工作让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看到了很多社会层面的内容,真的和学校很不一样。刚开始工作时,我只把自己当做是实习生,做事情也没有压力,结果在第二天的夕会上作总结工作时,自己的成绩是最差的,一下子很沮丧,而且其他几位经理和主任也没有把我当做实习生的来看待,完全是按照主任的标准来要求的,感觉好有压力,但是真正的动力也随之而来,下定决心把现在的工作做好——不论以后自己要怎么发展,主任这样的职位还是有增员人数要求的,但是这对我来说其实不重要,我就是想看看自己能把一份工作做到怎样的程度而已。
现在的工作是增员以及前期的团队建设。保险业的招人真的很难,本身保险在社会上的名声很不好,保险招聘的名声就更差了。因为保险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所以保险公司总是在不断的招人之中,由于招聘困难,有时候一些公司增员时就会连哄带骗,把求职者忽悠进来拿增员奖。对于培训费、履约金等问题闭口不谈,导致求职者“闻保险色变”,招聘工作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就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保险业已经把自己推入一个非常窘困的境地。我们这个营业区的招聘工作在刚开始时,由于筹建初期的混乱,导致流程上有些地方做的不到位,有一些人也是在通过复试了之后才知道“这个工作是没底薪的”,“还要交费的”等等信息。导致前期好不容易招进来的人,由于这些问题离开了。于是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更新流程,现在我们增员的原则是首先要他自己有销售的意向(当然应聘其他类似助理之类的岗位除外,这些岗位也是要招的,不过人数不多),关于薪资待遇、考务培训费、履约金等问题我们全部都交代清楚,通过经理、人事部的面试我们才为其办理入训手续。我觉得这样子的安排才是符合长远大计的,毕竟所有的事业最终靠的还是【诚信经营】。今天再来逛论坛,又看了下和保险相关的一些帖子,发现大家对保险的态度一律持反对态度,觉得有些心酸,也难怪增援工作那么难做了。于是很有一种想要写些东西欲望,虽然明天6点钟还要早起,但有些话实在想说,就在这里敲字到深夜……
自己虽然实习不到20天,但觉得还是积累了挺多东西。在办公室里的日子也不好受,看了很多明争暗斗,有些我看的明白的也有些我怎么想也想不透的。发现这个社会真的很复杂,很难辨别谁是真情,谁是假意……我还是决定边走边看,审时度势。
写这篇日志最后有点沦为流水账了,还有很多话想说,但是还没理出思绪,没准以后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了,再来发个帖子呗。只是现在想要先总结个几点,一方面帮助大家防止一些保险公司的骗术,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对保险的态度有所改观。1、保险公司的招聘时是分为内勤外勤的。内勤是例如组训、讲师之类的职务,外勤则指的是业务员,在应聘时注意区分。网上有人说,一般内勤人员是人事部同一招的,而外勤人员是营业经理招的,基本上是这样的。不过基本上内勤人员也是从外勤里挑选的,很少说直接从没有保险从业经验的人中招的,更不要说是我们这样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了。并不是内勤就比外勤好,内勤拿的是稳定的工资,而外勤是靠自己努力做的,看自己能力,每月做到上万肯定是困难的,但是基本做上2000还是可能的,慢慢积累状况总会越来越好。而且保险业的整顿是迫在眉睫的,现在保险代理人素质层次不齐、保代人权益不受保障等问题迟早是要解决,当然说这些都为时过早,真的要整顿的话绝对是大动作的。2、要从事保险行业就一定要考保险人代理证,这个一般每个公司会组织培训,(我之前在的那家小保险公司其实也是有正规培训的,但是那个S经理没给我安排,我怀疑他是在招我时就已经准备跳槽了,所以没让我经过公司的流程,而是让我尽快考出证好直接到新公司帮忙……猜测)培训的收费一般100到200不等(其中60元考试报名费),这个每个公司不一样,要入司得签代理人合同,得交履约金,有的公司300,有的500,也有1000的,但这些倒是都会在退司是退还,很少有公司会拿出勤等理由克扣这部分钱,那样是不正规的操作,出勤的钱只能在佣金收入中扣的。当然在选择区哪家公司时你要看的不是这些钱哪家贵哪家便宜,你要看那家公司的基本法,不过基本法一般是不对外部公开的。3、保险公司在招聘时会写出很多岗位,但大多还是销售岗位,一部分的经理助理等岗位是少数的,而且薪资水平及其成长状况不如销售人员。也不是所有的销售人员都要往外跑,比如电话销售人员只要做到邀约客户就可以,工作轻松收入也还好。但是你想要做出自己的事业当然还是要学会如何促成签单。绝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满去拦人或者敲门推销。至少我现在在的公司状况是这样的,采用的是团队营销的模式。4、……暂时还没想到,以后想到了再加了。
好了差不多到这里吧,还要去睡觉呢~ 最后,我想说明一下,这些只是自己实习到现在很浅薄的一些感受,希望和大家分享和指正。
第四篇:去美国感受
体会感悟
九年一班 冯佳慧
刚从洛杉矶下飞机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加州无比明媚的阳光。天蓝蓝的,很少有云的影子。高大的棕榈树随处可见,路旁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下了飞机后,顿时就没有了在飞机上做鬼脸的心情。开始很平静的面对我新的旅程。
傍晚的时候,我们住进了旅馆,大脑中突然想起的是家喻户晓的《加州旅馆》,落日的余晖透过窗子,照进了旅馆的房间,脸颊也被快要落山的太阳公公染成了红色。当阳光从地平线隐没,四周一片黑暗,只有车子经过才有一些光亮,什么时候我也能达到用自己车子的前灯照亮我回家的路的境界。
经过在洛杉矶几天的行程,我们驱车赶往旧金山,一路上我们穿越落基山脉。经过许多种植葡萄的农场,一路上我们唱着歌,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来到了旧金山,在那里我看见了我印象很深刻的两个地方。
第一个便是斯坦福大学。虽然斯坦福大学也有很多游客,但仍然显得很安静。步入校园时,看到了很多供学生打工的小餐馆和小书店,这是为了帮助无法负担高昂学费的学生,而设立的。斯坦福大学虽然以它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成果闻名于世界,但它的学费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
斯坦福的建筑风格都是古朴的西班牙风格,阳光透过长长的回廊,留下一圈一圈圆圆的印迹。学院的教堂门前画着圣主的壁画。教堂中有一种肃穆的气氛。教室也不是特别的宽敞,一块不大的黑板,十几个黑凳子就填满了一块教室。
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斯坦福校园里的贴广告的地方,井然有序,花花绿绿的纸整齐的排列一点都不混乱,在中国,所有贴小广告的地方都是一塌糊涂的。几乎辨认不出字的模样。斯坦福的图书馆也和国内的有很大不同,斯坦福的图书馆看起来很小而实际藏书很多,中国的图书馆一般建筑气势很恢宏,实际藏书很难想象会有多少,极大的讽刺。离开斯坦福,回头望见高高的胡佛塔,和校门两旁高大的棕榈树,心里就在想Maybe I’ll be in Stanford in some year。
下午我们去了渔人码头,看到了很多在电影《公主日记》中出现的场景,巡洋舰,潜水艇还有掰手腕的搞笑游戏。在旧金山丘陵地带 的道路上行走,感觉还像在迪斯尼的过山车上,还好我们没有公主Mia的经历。我们仿佛都是另外一个公主Mia。
之后便到了我们交流的地方,肯塔基州。之前的一切都是序幕。肯塔基州是一个以赛马著称的农业州,在美国25美分的硬币,肯塔基州背面就是一匹马。在那里,处处都像是草原,覆盖着一片片的玉米和豆子。偶尔还能看见几只奔跑的小鹿。在肯塔基州的这一周,我觉得我感受到了美国人的真诚和热情,这一周的生活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首先在埃文斯维尔的一所天主教小学表演,我们的表演很成功。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Owensboro,在那里我们有了忙碌的活动。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多元文化节。在中国很少有像这样的节日。每个民族的家庭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搭好自己的摊位,售卖或赠送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当我们搭好我们的中国摊位,挂上中国结,踢起毽子,向美国人介绍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心里激动的像在天安门看升旗一样,一股祖国的荣誉感油然而生。当天晚上,我们参加了一个舞会,同在一个社区的人们都参加了。我们尽情的跳舞来展示我们的热情。
第二天,我随Home stay的爸爸妈妈去教堂,外国人真的对于宗教非常虔诚。他们去会见上帝,并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要求,而只是与心中的上帝交流,忏悔自己的错误,甚至祈祷下雨,祈祷晴天,祈祷我能平安的回中国。教堂—上帝就是美国人的精神寄托。我们去了Homestay 的农场,在那里看见了Homestay家中的奶奶,她带我去看蜂鸟(许多美国人门前都有喂食蜂鸟的糖水,他们很爱鸟)教我如何做一个毯子,又用包装纸包好,做成糖果的形状,叫我带回国。
到了周一,我们就都跟着自己Homestay的孩子上课,美国的学校7点40上课,并不比我们中国晚。但他们下午3点就放学了,并且回家后很少有作业。看起来他们比我们轻松的多,但实际,他们需要掌握的也很多。每一节课刚下课,就到自己的locker取书,往下一个教室赶。也很劳累。他们的课程很开放,给你一个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分小组进行研究,并不像我们只是听和写老师说的话。他们的学生都很有创造力,有一个学生甚至写了一本类似《Twilight》的书,他们的课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的性格开朗,外向,活泼。
这就是我在美国的感受与体会,也许并不像许多人印象中的美利坚合众国,但这是一个我所体会到的,一个景色优美的国家,一个包容热情的国家,一个现代开放的国家。
第五篇:感受美国“演讲”
感受美国“演讲”
美国的现代演讲与口才事业起步早,水平高,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这次笔者赴美国探亲访友、考察教育之余,同时也得以一窥其门径。在中国,演讲不是艺术表演,而是社会实践,服务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在美国,演讲则主要运用于政治竞选与商务活动。
笔者在波士顿参观肯尼迪总统图书馆与博物馆时,观赏了肯尼迪生前系列演讲的录像:包括竞选国会议员的演讲、竞选总统的演讲、竞选总统的电视辩论、总统上任的就职宣誓、以总统身份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的即兴讲话等等。竞选议员、州长、总统的巡回演讲少则数十场,多则上百场,听众成千上万。如果没有这种鼓动性的宣传,怎能争取民心获胜呢?竞选演讲政论性强,口语表达的力度大、语速快,面部表情丰富,手势刚劲有力。演讲者需要具有扎实的政治、哲学理论基础,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口语表达技巧,再加上充沛的体力与悦耳动听的嗓音,方能应付自如。
凡竞选演讲大都有“教练”、“辅导”,但内容远非仅指训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与轻重快慢恰如其分,那只是雕虫小技而已。更多的功夫“在口外”,如根据不同种族、地区、行业、年龄、性别选民的不同心理,选取演讲的角度、确定内容的重点、设计演讲的风格。甚至戴不戴手套,手套用什么颜色等微小的细节都在反复斟酌之列。所谓的“教练”、“辅导”其实是指语言设计与演讲策划。
相较而言,中国的政论演讲更多运用于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青少年的革命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品德荣辱教育等。美国的政论演讲寓庄于谐,幽默、诙谐成分更多。中国的政论演讲庄重、严肃,忧患表白的色彩更浓。中国历史上天灾人祸不断,民族发展史崎岖坎坷,忧国忧民的意识浸透了我们的政论演讲。
商务演讲就是为市场服务、为顾客服务的演讲,听众就是上帝,一切为听众着想。笔者在波士顿与纽约各乘船游览一次。在波士顿海湾,因游客仅三十多人,没有专人随船讲解沿途风光,而是广播讲解。鉴于游客全为华人,广播选用汉语。在纽约哈得孙河,一百多位游客则各国人皆有,就由一位中年男性手持话筒,用英语讲解沿途风光。他时而楼上,时而楼下,不断向游客点头、微笑、握手,动作大方、爽朗。讲解完毕,又回答游客的咨询、提问。船靠码头,游客们上岸前纷纷对讲解员热烈鼓掌,表示赞赏和感谢。
在从华盛顿赴美国-加拿大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途中,旅行社考虑到在高速公路上连续行车七个多小时,太枯燥、单调,在中途安排两次参观活动。上午参观一家巧克力食品厂,游客们乘厂里的玩具车观看巧克力制造过程时,仿佛在浏览动漫世界,广播讲解的男声,其语气也像讲童话故事。下午参观一家玻璃艺术制品厂,有工人现场操作表演。看台上坐有一百多名游客,华人约占三分之一。讲解员又是两位中年男性,一位用英语讲解,一位用汉语讲解。
相较而言,车站、码头、机场、旅游景点等处的广播员、讲解员,中国以青年女性居多,美国以中年男性居多。美国广播电视界最著名的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也是男性多。从口语角度比较,女声清脆、温柔、甜美,男声雄浑、豪迈、壮美。中国的传统文化偏爱温柔敦厚,美国的牛仔文化偏爱粗犷、豪爽,于是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语言审美观。
谈起为市场服务的演讲,就不能不提到美国的演讲经纪公司。其性质类似于演出经纪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社会需要,从全国、全球各地聘请对口的专家、名流来演讲,经纪公司收取中介费。演讲经纪公司属于文化产业、智力产业,创办所需物力、财力有限,但各行各业的人才难觅。要物色一位对市场有吸引力的演讲嘉宾,往往需要猎头公司多方寻找。一般的演讲经纪公司都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至少十多名工作人员,再加上经常联系的数十位口语表达能力高超的演讲嘉宾。每位嘉宾备有文字简介资料与演讲光盘供邀请单位查询。同时,公司的题库储存有成百上千的演讲题目,类似于大饭店的“菜单”,供客户查询“点菜”。如客户需要的演讲题在题库中没有“存货”,可以及时联系演讲嘉宾突击准备。一场演讲的报酬,少则4位数,多则6位数,或客户直接付给演讲嘉宾,经纪公司按比例提成;或客户直接付给经纪公司。演讲嘉宾的食宿、交通、旅游乃至包装、宣传等全由经纪公司承担,并付给演讲嘉宾双方签约时谈妥的报酬.其运作模式、程序与演出经纪公司大同小异。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高的演讲社会活动家还有自己的经纪人。他们既负责联系客户,还收集反馈意见与建议,协助演讲嘉宾不断改进、提高演讲水平,以适应不断开拓演讲市场的需要。
在美国,还有“声音美容院”、“健声培训班”,其业务范围不仅是矫正口吃、纠正方言,更包括美化音质音色,保养、呵护嗓音。客户有政治家、企业家、律师、教师、医师、工程师等。所谓“声音美容院”只不过是演讲经纪公司的配套设施,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涌现一批。而演讲经纪公司因要求的人才更多、层次更高,所以至今中国尚未出现名符其实、组织机构健全的此类产业,只有少数文化传播公司、公关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等兼营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