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小学语文课——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5:3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好小学语文课——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读书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好小学语文课——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篇:上好小学语文课——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读书心得体会

上好小学语文课

——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

方里学区 寇润利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如果缺乏思考,她的人生注定是黯淡无光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思考的人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对于师者,更是如此。善于思考并勇于实践的老师给孩子们营造的是充满灵性的课堂。用智慧润泽课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们的精彩人生。去年很有幸的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年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提高班的研修学习;上个月又派去参加小语会组织的“陕西省第四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各地市优秀参赛教师的14节语文课。国培计划的培训持续了三个月,培训形式安排比较多样,有专家报告,有深入课堂和优秀教师观摩,还有同仁讨论。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收获很大。这是我走上教育岗位以来参加的时间最长,安排最扎实的一次培训。回想十余年来的工作,随着教龄的增长,管理学生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日渐成熟,工作热情却慢慢地减退了,反复思考不得其解。经过这次培训,特别是同行的交流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研修学习思考,才能成为优秀的幸福教师。下面就将这两次培训研修的所见、所学、所思同大家一起分享。

三个月研修期间,我们听了35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听了一节名师课,在西安四所有名的小学去听课若干节;上个月去西安听了五节二年级的课,一节三年级课,两节四年级的课,五年级五节课,六年级一节课,上完课由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也是小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委 员王林波老师和宝鸡市教育局局长做了点评,这两位老师也是在研修班上过课的老师,他们首先肯定了课堂的优点,重点通过这些课堂给我们解读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几点误区,并深刻的剖析误区,最后探讨如何走出这些误区。下面我将他们的一些教育思想道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或者说希望大家听完有所感悟。

一、深度思考,发现误区

(一)小学语文课改中的误区

1、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细心的老师发现,我们在课前布臵作业,让学生回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上课时,孩子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拿了出来,一些学生拿的是品德书,或者课外书,条件好的孩子拿的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资料,老师请孩子们开始交流展示,学生便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资料统统念给大家听,学习好点儿的读的还算流利,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念起来磕磕绊绊,既浪费时间又说不到点子上,我们老师心里那个着急啊。反思其中缘由:《语文课标中》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许多教师只注意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忽视了“公民”这一极为重要的词语。“公民”并不是“儿童”的同义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是逐步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也更具吸引力。还可以更明确的要求:搜集相关图片,再请教家人,听一听他们讲一讲相关信息。第三学段的学生也可尽自己的能力去搜集并处理信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会更具实效性。谨记:搜集资料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资料展示厅”。

2、无节制地合作学习

记得我们在培训期间,听大学南路小学一位老师讲《珍贵的纪念》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

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亭子是谁建的?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小刺猬为什么站着不动?第二次,请学生齐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亭子周围的景色怎么样?花是谁种的?为什么“这才是珍贵的纪念”?课堂上孩子们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孩子们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怎么了?难道不愿意展示自己?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有的老师这时候可能会问,那到底什么时候应该合作呢?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也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比如:出现了新知识、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或者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当学生的意

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于对方辩论。小组合作学习还应分工明确,主持人、记录员、噪声控制员、组长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

3、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语”,都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歌唱“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高效。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联姻”,但究竟该在什么时机“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

(二)、课堂质疑的误区

朱熹曾这样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确,我们应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应当提倡、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审视其中的质疑环节,却发现值得深思的现象还真不少。

老师质疑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可是这些问题又并不是老师准备好的问题,于是老师这样一句话:“老师试着把你们刚才的问题梳理一下,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一个”,这样转眼间,学生的问题便摇身一变,几个问题浓缩为老师的一问。亦或者“脱胎换骨”变成另一番老师准备好的模样,问题的“重新集结”悄然无声。学生就要放弃自己的问题,思考老师“梳理”出来的问题,学生还得将明明不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当做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大声告诉老师这是自己特别想知道的!课堂质疑,要尊重学生们的真正问题,切勿声东击西,随意“重新集结”。

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并不是本课的重点,老师便一步步引导,又拉又拽到自己预设好的问题上,为什么?因为孩子的问题不是老师想要的问题。课堂质疑,我们到底该关注谁?是学生真正的疑问,还是老师事先的准备?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学生,就应该倾听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真正不明白的问题。

(三)、对语文课堂评价误区的反思

语文课上的随堂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个分支,也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改善教与学,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课上的随堂评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师生受益匪浅;但是,于此同时也尝试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

1、表扬,呼唤真诚

有些教师的课堂上表扬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学生读完了课文,篇二: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 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篇三:读上好小学语文课心得

读《上好小学语文课》心得

我校在前段时间,开展阅读教学竞赛,为了对阅读教学有更深了解,在空余时间,我看了《上好小学语文课——著名教师张康桥教学方法》一书,受益匪浅,从他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实录中看到,张老师的阅读教学,他不是填鸭式地满堂灌,他是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人物。

在阅读教学中,我都是用讲读的方法去进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更加没有注意到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物思想感情,看了这课实录,整堂课老师都在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感悟课文,使学生在看中感到快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习就应对自己的思想有所确及,人的真正生命是你的思想,每个人的思想只能在自己独立思考过的地方成长。阅读教学,应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我们的教学,不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和能力,学生怎么会有思考力,怎么会有自己的思想?那究竟怎么教呢?张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动作去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以语文的方式,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引导学生在不断的独立思考中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建构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语言。

今后,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人物,透过人物的动作去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以语文的方式,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引导学生在不断的独立思考中学会独立思考。2013.12.篇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张明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

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篇五: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为了教育的体内永远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一)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待人

对上的课没有预习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一种是埋怨式,居高临下——你们怎么没有预习呢?是不是不感兴趣?还是看不懂?还是???一连串的发问,将好端端的一个课堂弄的一片死寂,学生的才气和灵性就这样被扼杀了。另一种则是鼓励式,身临其境——当问及学生没有预习的时候,一句:那很好,既然我们都是一张白纸,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第一次接触吧,看谁能够最先画出优美的图画?学生是需要鼓励的,结果士气大振,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回答的漂亮,并且大部分学生都积极踊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

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开创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第二篇:浅谈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课中的运用

浅谈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先讲,学生后学,最后作业巩固是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当翻转课堂的改革之风吹来,这种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教学中掀开了一次“革命”。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建构概念、主动迁移、自主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尝试到了语文““翻转课堂”的不少甜头,也收获了一些实践经验,在此和各位同仁分享。

一、小学语文学科如何实践“翻转课堂”

目前,国外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这缘于理科知识点明确,很多教学内容只需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道例题、一个实验,其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有力实施。而文科类课程(如:政治、历史、语文等人文学科),在授课过程中会关联到多学科的内容,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情感上的碰撞才能起到最佳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翻转课堂”模式?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对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提高教学视频的质量,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翻转教学”备课室,语文教师务必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大量搜集课程资源,调用自己所学计算机知识(ppt、Flash、音频下载、视频剪辑、图片嫁接、图标转换等),将新授内容制作成教学录像,概括课程中所要讲授的基本知识点,阐述相关理论,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进行深层思考,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逐步深化理解。

通过翻转课堂实验,学生收获最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学生认可、接受翻转课堂这种学习模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超前学完范本教材,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开拓文学视野;学习吃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达到“学懂”的目的。对于语文学科,翻转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厚的学习信息,拓展其语文乃至人文学科的视野,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广泛地与社会接轨,更好地认识与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把传统教学结构颠了个倒,改变了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有一个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作指导,就我个人对“翻转课堂”的认识来看,其指导思想应该是建构主义理论:

首先,“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展开是完全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翻转课堂”的课堂展开非常适合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回话和协作。

其次,“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也符合建构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虽然“翻转课堂”中学生回家通过看视频学习仍可认为是“传授——接受”教学的一种新形势,但很显然,这种“传授——接受”式教学形式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权威。特别是“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是完全符合建构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定位的。

三、语文“翻转课堂”应用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学习由学生在家完成,课堂成为互动的场所,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包括组织活动、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师生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有序、互利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

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当教师由内容的传递者变为指导者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彼此互相帮助、学习和借鉴。此外,还增强了课后家长和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在家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在监督的同

时也能积极参与其中。而互动性在语文课堂中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师生”互动演绎情思共鸣,另一方面,“生生”互动,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语文课堂互动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追求和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自己把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了这样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但语文学习要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纯粹的书本知识,或者说是单纯技巧、方法的内容似乎容易掌握一些,一些人文的要素,却只有在师生交流、沟通、互动中,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把握得更加深刻。语文课堂互动还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人能说会道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人与他人沟通的问题,与社会交往的问题,能融入群体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问题。这也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又一基本素质。语文“翻转课堂”在形式上打破传统,淡化了课的形式,消融了师生在空间上的隔膜,拉近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心灵的距离。

2.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

利用网络教学视频和网络数字资源,学生可以自控式地深度学习,同时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自己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时间。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可以快进跳过,没懂的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类似Moodle的网络教学平台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有效解决了忽视“瑞士奶酪式”的间隙、“一个版本”针对所有对象讲课造成的问题。语文“翻转课堂”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

把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基本格局改造成先学后练,把知识的传递安排在课前,把知识的内化安排到课内,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参见“教学结构变化比较图”),其结果发展了学生安排学习的能力、思维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3.改变家长的角色

改变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一起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共同督促学生的学习,当发现孩子不学习时,能及时制定一系列实时的、必要的干预措施。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看教学视频的表现对其进行更深地了解,更好地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共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加之教学视频和情境素材,特别是影视作品的合理融入,学习者的课前学习内容由呆板、单调的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视频,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这一点能满足大语文教育观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切实提高语文能力。5.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来录制教学视频,在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内容和难度、课型设计更加完美,一位教师的讲解可以供全年级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从长远来看,教学资源库一旦建立起来,特别是语文学科,大量的名家视频、电子书、影视作品会大大地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将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辅导学生的作业,精心设计待讨论的问题,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翻转课堂,不是“推翻”重在“转”,转新形势下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上只有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最终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

第三篇: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和思考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多媒体;结合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深入,引起了数学教学中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促进了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资源几个要素构成的教学结构的变革,优化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在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形势已刻不容缓,在学校教学中所占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主要标志是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这又常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积极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感观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元角分时,我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电动玩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计出“买卖情境”让他们在乐中买,乐中认,认中学,学中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紧密相接。

2、合理运用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电脑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了!(1)、把圆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突出弯曲感,强调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2)、把圆32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变直了一点。(3)、把圆6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拼成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媒体动画拼成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则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4、增加课堂容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课堂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电脑在轻快的乐声中显示色彩亮丽、形象逼真的画面,创设一个小青娃迷路找家的情境。每只青娃身上都有一道题目,每张荷叶上都有一道算式。青娃身上的题目是用哪些荷叶上的算式解答,哪张荷叶就是青娃的家。让学生先同位互相讨论,再提名学生操作鼠标帮青娃找家。这里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设置了目标响应功能,如果学生找错了,媒体立即作出反应,找错了,再找一遍。青娃返回原来的位置,如果找对了,即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这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儿童特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轻松愉快的巩固新知识的效果。再比如在小括号的教学中,有一道题是判断8+12-5=15与8+(12-5)=15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判断是或不是,再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CAI软件,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深入、探索、实验、失败或成功中发现规律,这就将视、听、做、思统一了起来,达到学习的最好效果。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学习的方向,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独立地解决计算机给出的各种问题。由于学生有选择地主动获取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由于问题的结果是开放的,因此我把可能出现的答案均设计成了交互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地作出响应,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依据教学标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与学生价值观等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形式灵活,让学生亲临其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用传统的小黑板,还是网络化教室,在什么环节上使用,都应该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赶时髦,搞“花架子”。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二年级“千克、克的认识”,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刺激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点击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也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生活经验走进了教材内容,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积累经验,弥补教材的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来自家庭条件较好并拥有电脑的学生,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没有条件接触电脑的学生,则连开关机都不会。即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给课堂教学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地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下”从此失去信心。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上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4、直观教学,启迪学生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图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在课堂教学时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习效率。只要我们教师勤于耕耘,不断探索,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媒体越势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力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的发展。参考文献;

1、王春华;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2期

2、杜红梅;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8期

3、吴美玲;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5期

第四篇:浅谈引思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思考

浅谈“引思”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思考

-------暑期小学数学培训体会

响水县七套中心小学

黄传林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好的课堂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最终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维启蒙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而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数学就一直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

例如:教学六年级“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时,针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的特点,于是我给同学们讲了他们耳熟能详的《乌鸦喝水》故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小石头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现象,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搭建探索平台,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引发思维程序

合作交流是当今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互补,这样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合作交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促使学生主动地、开放地学习。同时它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例如:教学五年级“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式,只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因此学生刚接触这个问题时,会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帮助学生养成事先做好规划的习惯,告诉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图形的面积,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再如:教学“最大公约数”时,教先出示下题:分别找出12和18的所有约数,并思考。

(1)12和18的公约数有哪些?什么叫公约数?

(2)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有哪些?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列举,顺利地找出了12和18的所有约数、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经过思考得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意义。

教师再出示下列题:分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公约数,观察其特征。

(1)5和11(2)3和8(3)6和7(4)4和11

(5)1和10

(6)9和25

学生积极思维,很快找出上面各组数的公约数都只有1。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互质数的意义和判别方法。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学生拾阶而上,学得轻松,思维具有方向性,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设计操作活动,培养建模思想,引发思维内化

思维始于动作,动作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了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动手操作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运用学具,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或亲身参加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获得新知,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

例如:教学六年级“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让学生通过动手切一切、数一数、填一填等方法探索正方体表面涂色的规律以及涂色面数不同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眼、动脑的机会,自主建立手脑链接、在动手、动眼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四、打破思维条框,实现再创造过程,引发思维升华

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不要定框框,不要求设卡子,不追究所出现的错误,不要求全面准确可以寻根问底,可以推广发散,可以归纳类比,可以联想假设,鼓励标新立异。要求学生对问题不要死盯在一点思考,一处想不通,另寻一处;一面不行,另找一面;一种方法难理解,多想几种。

例如:教学“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可用图解法、分析法、假设法、转化法等,着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怎样由复杂变为简单,在教学中,对学生中突破常规标新立异的解法,教师应予以鼓励,并引导他们分析比较,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锐。

总之,小学生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真正的做到“引思”,教师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又要明确下一个阶段应达到的目标,要能驾驭全部教材,掌握其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逻辑因素,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第五篇:在行动与变革中持续发展

在行动与变革中持续发展

——在淳安县09年教育科研年会上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大家好!举世瞩目的两会刚刚闭幕,温家宝总理在09年工作部署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一起来共同研究、探讨、总结、交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其意义将更加深远。十多年来,姜家镇小的教育科研经历了风风雨雨,看到了“彩虹”,同时也遇到了困难、挫折,但我们从来不曾迟疑和停留,始终本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科研精神一直走到今天,为什么我们能够一直坚持着,因为我们有一个精神支柱:那就是教育局领导的支持、鼓励、鞭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姜家镇小人坚定一个信念:在摸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

下面我就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个汇报,请大家给予指导。

一、我们的行动:开发了教师潜能

我们认为课题运行的真正生命力是教师潜能的无限释放。在课题运行中,我们始终在找寻一种能够激发教师潜能的运行方式,工作中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

1、逐个交流,更新观念,形成课题

学校课题研究之初,教科室主任带着课题组长挨家挨户闲聊,并和科研骨干组成课堂调研小组,深入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困惑,找出日常教学问题所在,并把问题转换为小课题研究课题。

2、创设方式,鼓励自学,主动吸收

我们做教育科研最大的困扰是教师理论素养的缺乏,而教育理论也是我们做好教育科研最需要的原材料。如何来化解这个问题?我们在研究中创设了3大活动,以鼓励教师千方百计的学习教育理论。

①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理论。

②听:派送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后返校传经送宝。

③聊:在闲聊中做课题,教师利用日常办公闲聊教学研究心得,在不经意中获得学习,达成资源共享。

3、立足课堂,研究课堂,轻负高质

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实现轻负高质,最根本的做法是立足课堂,研究课堂课堂,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切实解决好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师生从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整个教育科研过程,我们都坚持以“课堂研究”为中心。

①研究每堂“平时课”,积极捕捉课堂亮点。这种以课题主导的课堂与传统表演性的“观摩课”最大的区别是带着课题意识上课、听课。听课者是作为一个合作伙伴的角色进入课堂,是帮助课堂当事人寻找课堂亮点,而不是随意性的观摩;课上完后,执教者依据听课者的意见收集课堂亮点,整理成文,思考原由。

②围绕主题研好每堂“研究课”,完善合理部分,突破不合理的环节。以主题引领的课堂与传统表演性的“观摩课”最大的区别是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所关注的是研究的价值。

③群策群力研好每堂“参评课”,以一堂课的纵深挖掘带动个人水平的辐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教师经历了无数个“平时课”与“研究课”的磨练下,我们一有机会就把教师推向战场,利用县级优质课评比的展台,展现教师的百日修炼。在全体教师的帮助下,提炼精华,全体论证“参评课”,学会系统布局课堂,从而带动个人课堂水平的跨越式成长。

4、寻找平台,释放收获,展现风采

海伦●凯勒说过:当一个人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

教师需要有释放自己才能的空间,因此一旦教师有了充足的收获,我们就给教师提供展现风采的平台。在课题展示课中,以课堂为载体,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形象地展示给全校教师;在课题发布会上,鼓励教师公开演说自己的课题研究收获与成果;在课题赠送会上,把自己的课题专利送给同伴,以利相互欣赏、学习,而且我们还把教师的科研成果印成集子,赠送到兄弟学校,以扩大知名度。

二、我们的变革:实施了五大转变

回首十一年的科研历程,面对原有工作中的局限性,我们在新的工作中树立了新的工作思路:在科研管理中实施了五大转变。

1、科研考核重心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转变

科研考核是调动老师参与研究热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自从有教育科研考核以来,就只有“奖”,没有“罚”,老师们参与科研没有任何负担。和很多学校一样,我校的科研考核曾经只停留在对获奖成果和论文的奖励上,但我们发现研究成果获奖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因此,在2008年9月修改了《姜家镇小教育科研考核条例》,在考核中实现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转变。不仅关注研究成果的获奖层次,关注老师在教育科研中的参与度和效度,更关注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性。这种转变,弱化做教育科研的功利心。

2、课题管理向项目型转变

以往,我校在课题研究中采用了基于“总课题统领”的管理模式,在研究中,大家吃大锅饭,很不利于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如今,我们创立了基于“项目管理”的课题运行模式,教师们在研究中有了自己的小课题,犹如实施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拥有了自己的“责任田”。这样以来,干劲就足了,潜能得到了激发。本学期我校教师有10多项小课题在县级立项,教师们在日常工作中以“小课题”为导向,以总结变革自我经验为基础,切实解决了困惑自己已久的教学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益,最终吹响了“轻负高质”的号角。

3、科研成果交流向网络化转变

为了便于老师们及时交流课题研究成果,便于学校对教师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建档。学校于2009年1月初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博客“守护梦想”。两个月来,共有老师们的各类科研博文30余篇。这样一来,缩小了老师们交流的时空限制,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小

4、科研管理机构向一体化转变

教师的教学工作普遍繁杂琐碎,为了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学校将教导处工作与教科室工作进行整合,尽量统领于课题研究之下,教研组即课题组,“教科研训一体化”,做到科研工作常态化,日常工作科研化。

5、教师培训向课题化转变

依托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我校有特色的教师成长模式。然而,近几年来,我校科研骨干力量流失严重,如何快速有效建好科研队伍是当务之急,因此,我校确立了《基于农村青年教师的团队专业能力提升的“主题式磨课”模式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2008年7月市级立项),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

三.我们的成果:走出了学校特色

2008年,我校共有两项市级立项课题,即《基于探究教学的对话艺术研究》和《基于农村青年教师的团队专业能力提升的“主题式磨课”模式研究》,前一项刚刚结题,后一项正在研究过程中。在11项县级立项课题中,有一项为县重点课题,十项为教师个人研究课题。这一年里,我校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和论文的获奖层次均在县二等奖以上,最高级别为市级一等奖。

持续发展的科研历程,重塑了教师们的内在精神品质,大家以“研究的视角”主持学校工作,整体带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德育方面,我们将美学思想与德育理念相融合,实施了美学德育的实践探索;在教学方面,形成了“我探究故我在”的精神情结;在学生发展方面,培养了学生个性:2007年12月,我校学生在第七届亚太地区口琴节比赛中获得特别奖。学生写的作文也两次以专刊的形式在国家级刊物《作文报》上得以刊登。

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发展是对教育科研形象生动的写照,而正是这些最基础的发展彰显了我校教育科研的无限生命力。

谢谢大家。

下载上好小学语文课——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读书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好小学语文课——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应用

    目录 内容摘要 ........................................................................................................................................................

    在反思中成长—小学语文课改感悟

    在反思中成长——小学语文课改感悟 我县“课改再启航工程”已经实施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县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努力的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语文课......

    创客教育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与思考(5篇)

    【摘要】: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

    听陈中杰老师关于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的报告的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听陈中杰老师关于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的报告的心得体会 界湖中心小学中疃联小 苗梅8月16日上午,我们沂南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沂南四小听了临沂市语文教学专家陈老师的一场精彩......

    换位思考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开鲁一中--纪缘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

    在参与中学习和行动心得体会(推荐5篇)

    在参与中学习和行动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职业教师教学能力远程培训,通过视频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这次培训中收获很多,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现总结......

    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与思考 杨关华 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我发现每个班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真令我头疼。“后进生”在音乐学科中没有现成的定义,也没有统一......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 楚雄市鹿城中学 杨忠美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等问题是新课程改革首要考虑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