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大全)
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唱课型成为最主要的课型之一。而学生们的潜意识中也认为“音乐课”就是“学唱课”,即唱会了歌曲就是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在新课标的改革下,音乐课不仅仅是包括了“学唱”这一基本目标,而是在浓厚的兴趣下,学生们自主乐于参与到音乐的歌曲学唱、作品欣赏、舞蹈律动等音乐活动中。歌曲学唱与作品欣赏对于音乐教师来讲不是一件难事,而舞蹈律动却要在简短的四十分钟课堂内完成,实属不易。
二、案例描述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五声F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节奏自然、流畅,似傣族小姑娘与,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感受傣族舞蹈动作,初步了解傣族音乐与风俗,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我是通过以下教学设计实现的:
《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设计流程是:音乐列车——走进“孔雀园”——学“孔雀舞”——学唱“孔雀曲”——翩翩起舞——爱动物六个有关联的情景串联而成。每一个步骤都渗透着“孔雀舞”的启蒙及教学,尤其是在学“孔雀舞” 与翩翩起舞这两个环节。
教学片断一: 环节:学“孔雀舞”
师: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也是“孔雀之乡”。傣族人民喜欢和崇尚孔雀,不但在自己的家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美丽、吉祥、幸福的象征,所以啊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舞蹈之一,大家看,在舞蹈中,有很多模仿孔雀的动作,处处体现了婀娜多姿的孔雀形态。孔雀代表着吉祥如意,所以跳起孔雀舞就表示祝福别人吉祥如意。大家想不想学习我们傣族的歌舞呢?(生答:想……)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孔雀”的象征意义,让学生初步学会欣赏“孔雀舞”的美】
提问:你们有谁也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孔雀的动作?就学一个动作? 师:可以问一问你是从哪里学会的吗? 评价:你真是个有心人,观察得真仔细。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手势来模仿孔雀头部的动作?(学生模仿)真不错,我们再来模仿一下孔雀梳理羽毛的动作。
(课件出示舞蹈动作图片,依次学习孔雀跳舞、孔雀开屏、孔雀走路的动作,评价。)师:如果你们能够把动作做的再柔美一些,就更像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模仿孔雀的动作,使学生理解“舞蹈源于生活”】
(教师一边哼《金孔雀轻轻跳》的旋律,一边和教学生跳)
【设计意图:先通过“舞”再“歌”,主要是在“舞”中多次聆听音乐,为“歌”打下基础】
教学片断二: 环节:翩翩起舞
师:小朋友们唱得那么感情,还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跳起了孔雀舞,我们现在把刚才学的“孔雀舞”动作加进去,让我们全班一起合作表演《金孔雀轻轻跳》。(师生在音乐中齐跳 《金孔雀轻轻跳》)
【设计意图:通过边歌边舞“孔雀舞”,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舞蹈的魅力】
三、案例反思:
我选教的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中的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它是一首描写傣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用舞蹈律动来表现自己的体验,甚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切身的感受。针对于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实效性,我通过不断地研读教材以及反复修改教学设计中,有了以下浅薄的点滴思考 :
1、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步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美”,以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以孔雀舞欣赏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的环境,我采用图片展示、音乐赏析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3、要让孩子喜欢舞蹈,首先应该让孩子喜欢你——老师。
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就必须做到爱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舞蹈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砖添瓦,成为音乐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二篇: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音乐教学,多以教材的核心内容为主,采取单
一、固化的教学方式教唱歌曲,学习音乐常识和乐理知识,常常忽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变革。在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基本理念的指引下,我深深地感受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歌曲、认识乐谱,更主要的是要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教学中学习音乐,在欢快、舒畅的环境中感知音乐。所以,我时常在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律动,将音乐与舞蹈有机融合起来,通过肢体语言向儿童传达特定的音乐信息,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下面,我就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舞蹈律动有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和必要前提,而舞蹈律动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儿童听觉、视觉、肢体等多方面的感官,从而刺激儿童去感受音乐。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是单一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唱歌曲,枯燥的讲解乐理知识,使原本愉悦的音乐教学显得单调乏味,消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融入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用身势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几个简单的舞蹈律动有效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不仅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我在二年级《黄鼠狼拜年》的教学中,通过想像和模仿作品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儿童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如黄鼠狼、大公鸡、小草、大树等,并让儿童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各个角色的特点加以舞蹈律动进行大胆表演。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的积极性。
二、舞蹈律动有助于增强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学生随音乐通过身体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叫舞蹈律动。用舞蹈律动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领悟音乐。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身体律动亲身体验下获得的音乐感知是强烈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掌握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例如,利用画三角形的轮廓感受三拍子的节奏,利用击掌拍肩的力度来感知音的强弱,利用踏步快慢去感知音乐的速度,用手臂的律动感知旋律线的起伏„„我在二年级《学飞》一课教学时,请学生做小鸟飞翔的动作,感受小鸟学飞的音乐形象,同时加入先提腕后压腕的舞蹈律动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四二拍的强弱力度。通过舞蹈律动教学,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歌曲的节奏速度,而且很好的感受了小鸟学飞的可爱形象,增强了学习学习音乐的感知力。
三、舞蹈律动有助于加强低年级学生对音乐感情的理解 音乐是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传递的情感呢?除了通过示范、聆听、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以外,还能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运用舞蹈律动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去感受音乐中所蕴藏的情感。比如,模拟农民割麦子的舞蹈律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模拟白鹅走路的舞蹈律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白鹅的可爱;模拟摇篮轻轻晃动的舞蹈律动,可以让学生感受歌曲安静优美的情感„„我在《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时,创设“献哈达”这一舞蹈律动氛围,让学生感受藏族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创设跳跳藏族舞的教学氛围,就是通过几个典型的藏舞舞步 “左右点步”、“退踏步”、“颤膝脚步”,让孩子们在欢快的舞蹈律动中感受藏族歌舞粗犷豪放以及热情奔放的情感特点。
四、舞蹈律动有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
音乐课标理念指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想像和创编艺术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模仿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从而丰富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集体舞《小乌龟飞上天》是一首天真有趣的音乐作品,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舞蹈律动,让学生想像生活中乌龟的形象,加以模拟创编,表现小乌龟的“哭”、“摇头摆尾”“扑通落下水”一系列的可爱样子。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跟随音乐节奏和情绪即兴设计律动,来感受音乐强烈的节奏、丰富有趣的感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各类音乐教学都强调要通过艺术实践来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而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已无法实现这些需求,因此把舞蹈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限性,通过把音乐与舞蹈律动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唤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本能,激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热爱音乐,审美音乐和享受音乐。
第三篇: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程黎明
音乐老师要教学的班级通常有很多,学生数也多,每班的课时数又少,学生把音乐课当作是放松的课,加之音乐课本身气氛活泼,又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学生就更放松了。许多音乐老师觉得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音乐老师,我就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谈谈看法,供大家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
音乐课堂务必建立以下几个教学常规,并注重落实。
1、学生进教室的常规。学生带齐音乐课本或上课用的乐器,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一边聆听音乐一边等待着老师上课。
2、聆听音乐的常规。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用身体来表示,如闭着眼睛想象音乐、也可以摇晃身体有节奏地做动作或手舞足蹈,但一定要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3、歌唱的常规。音乐教师都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
4、表演的常规。音乐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老师要提出表演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表演时要有合作精神,并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情绪。当学生表演结束时要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5、乐器练习的常规。为了提高学生的音准和学习兴趣,应大力提倡乐器进课堂,但许多同学在上课时会随意拿出乐器乱吹,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要求学生上课时乐器一律放在同一地方,练习时才能拿出来,演奏时要注意姿势正确,结束时及时整理好乐器。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体现音乐美感
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都有机会得到奖励。那些调皮好动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奖励,往往老师对他的肯定会让他改变很多,甚至成为老师组织教学的好帮手。
总之,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教师心里装着音乐,装着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不断学习,用新的教学理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相信,崭新的音乐课堂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学生也会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
2、教学设计是否鲜活有创意,学生是否乐于参与;
3、教学设计是否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实践的冲动。在欣赏《糖果仙子舞曲》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穿上美丽的裙子,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快乐地跳着舞蹈,音乐形象表现得非常直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坚持以音乐为本,以审美为核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把音乐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来看待。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歌曲、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同时在表演、创编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着音乐的节拍、情绪来表演,不能脱离音乐。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
四、采用激励措施,多与学生交朋友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幼稚、天真、好动、可爱,采用“小金星”这一招,非常管用。采用激励措施,要想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奖励,这样才能发挥他的作用,我给三种不同颜色的“小金星”分别取了“智慧小金星”、“进步小金星”、“乖乖小金星”三个名字。“智慧小金星”是奖给最聪明,回答问题最好,学得最快的小朋友的;“进步小金星”是奖给虽有缺点,但能改正,进步大的小朋友的;“乖乖小金星”是奖给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课的小朋友的。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学得更有信心。
第四篇:浅谈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体态律动是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一种感觉。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合理使用律动辅助教学,通过律动表演和即兴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与表现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爱上“音乐”课。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运用到低年级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喜爱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关键词:体态律动教学法 小学低段音乐 课堂教学
前言
小学1—2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上都带有幼儿的特征。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好模仿;情绪易兴奋、易激动、不稳定。根据1—2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教学,能培养了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创造力。将“律动”教学与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律动培养音乐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态律动概述
(一)体态律动的提出
达尔克罗兹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1(二)体态律动的形成发展和基本内容
1.体态律动的形成
多年前,达尔克罗兹在教学中就发现了学生在音乐演奏中的问题,由此他苦思冥想,总结了一套新的 1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
教学模式。
首先,他让幼儿认真地听音乐,去感受音乐的节奏。但在这期间,他却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果只是听一听音乐,这样不足以让幼儿准确把握,而且也缺少对音乐的互动,这样身体与音乐的结合就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此后, 他就一边注重培养身体对音乐的反应,一边还要注重心理聆听音乐的感悟。将整体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达到完美的充分的融合,收效颇丰。这样下来,很多孩子本身没有什么音乐感受的,经过练习都表现明显的进步,动作自然、随和。
有了上面在教学中的认识和经验,他就更加灵活的掌握了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并且设计了一套连串的音乐练习活动,总体就是通过大脑感悟、情感、身体动作结合起来,充分表达出每个人对音乐的解释,协调身体和大脑机能的发展。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很简单的动作如跑、跳、坐、蹲等在不同方位、不同姿势表演相互组合下来表现不同曲种、调式和节奏旋律。体态律动因而产生了。
2.体态律动的发展
体态律动凭借着自身的音乐教育活力,被各界音乐教育家推崇。同样的,在早年间,这一体系就被传播到我国。从1986年至1996年,体态律动就在大小文章、刊文中被提写到。《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是外国音乐教育研究专题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体态律动这一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发展还只是杯水车薪。由于许多条件的限制,因而没有广泛的传播应用。
3.体态律动基本内容
体态律动的学习是一种将音乐和肢体动作以及内心对音乐的领悟三者融会贯通的过程,音乐所传达出的灵魂不是仅仅用简单单纯的动作表现出来就完美了,而是真真的可以将音乐节奏融入内心,通过内心的理解,达到人身音乐的完美共鸣,这就是直接用我们的身体在感知音乐。因此我们要学习体态律动,了解它真正的内核。
(1)节奏的训练
节奏的训练是体态律动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体态律动的的目标是由节奏所传达出的思想经过大脑的的感悟,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融合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实现音乐与幼儿的身体动作的结合。通过音乐中节奏的动感使幼儿在聆听时有所体会,并根据不同节拍的强弱、快慢、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快慢间断变化。在练习中,我们鼓励幼儿将全身的肌肉进行放松,这样就比较容易掌握拍子的强弱变化,并且同这样的练习,还可以锻炼儿童对身体肌肉的控制能力、身体的平衡能力等等。
案例: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其多列》这首歌曲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四分音符合和八分音符的区别,教材上用节奏小人“走”和“跑跑”来对应四分音符合和八分音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走”和“跑跑”来感受四分音符合和八分音符。
学生在用身体律动感受“走”和“跑跑”以后,用拍手和念、拍手和口型念、拍手和心里念来掌握熟练《其多列》这首歌曲的节奏,以达到学会歌曲的目的。图为学生课程表演律动《其多列》
(2)体态律动注重时、空、力量
时间、空间和力度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律动的表现。这样才能在一定时间里完成音乐的表现和舞动。空间、时间、力度始终贯穿于体态律动之中,三者相辅相成。在不同的空间里,我们会做相应的动作,运用一些空间的移动、跑、跳、走等简单动作,就会表现出音乐中许多的内容。
案例:在表演《动物说话》这首儿歌的时候,我可以带领孩子们在教室的空间里,运用我们的手部动作,脚步动作,和身体扭动,再配上一些简单的走动,就可以将这首儿歌表现出来,气氛十分活泼、欢快,孩子们学习的也快乐自如。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运用的基本内容
(一)“体态律动”在新歌导入中的运用
唱歌教学在低年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唱歌教学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教 唱一首歌曲,能够融进许多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因此,怎样使学生对新歌的学习产生欲望,提高兴趣呢?导入是关键。在新歌教学中,借用要学歌曲的音乐,让孩子先动一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咏鹅》这首歌曲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手臂叠起来模仿白天鹅的长脖子,根据歌曲的旋律线高低,跟着音乐动一动。
(二)“体态律动”在歌曲学习中的运用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把人的喉咙比作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歌唱最易普及、最为简便,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歌唱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姿势、呼吸、咬字、吐字外,还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表情动作。歌唱时适当地配合身体动作能更好的使感情外化。特别是新《标准》还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如果让这么小的孩子枯燥无味地背诵歌曲,首先学生是被动的,而且好不容易记住了,没两天就忘了,既吃力又没效果。然而根据歌词大意编排简单的动作,学生背唱歌曲的速度明显加快。
案例: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找家》,一年级的学生本来就生性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歌曲“呱”、“呱呱”“呱呱 呱”处边唱边模仿青蛙叫的动作,在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家了”时让学生慢慢蹲下来,然后在最后一声“呱”的地方,跳起来唱。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得专注,期待着唱最后一声“呱”。通过律动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三)“体态律动”在处理歌曲中的运用
歌曲处理的一般方法有:讲解词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风格、特点、注意强与弱,活泼与抒情的对比,作品稍大的还要注意“高潮”的到来等。但由于低年级歌曲都比较短小,相对来说,只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三拍子歌曲还要注意歌曲的韵律感等,一般的歌曲就能演唱的比较好。如在一年级上册教唱歌曲《布谷》时,让学生从想像、模仿布谷的飞舞的节奏及动作上感觉所描述的可爱的布谷形象,让学生在唱唱、动动及过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的美好境地。我先启发学生对“飞”的想象,想象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布谷鸟,飞进了音乐的小天地里,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只要求学生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别的不做任何限制。由于没有固定“飞”的模式,孩子们飞得各式各样,音乐一停,要求每个孩子摆一个造型,让老师猜猜“布谷鸟”在干什么?由于动作不受限制,每个发挥了主动创造性,孩子参与性提高,孩子们在实践中不只是学会了飞的技能,更重要是发挥了创造性,培养了个性能力。而教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则编排成表演唱、调动学生的情绪边唱边做。这样,歌曲学完后,学生已牢牢记住,只要我唱其中的一句旋律,学生就能载歌载舞地表演起来。学习过程加入一些“体态律动”不仅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能主动的学习歌曲,还能形象的记住歌词。
(四)“体态律动”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 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所以音乐欣
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在欣赏打击曲《鸭子拌嘴》时,我通过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讲讲演演图片中发生的故事,然后在请学生边看图边欣赏音乐,最后再让他们随着音乐来动一动、演一演,学一学鸭子的叫和吵闹声,给他们创
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这样学生很快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种感受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三、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课时要通过播放音乐来律动。通过悦耳的音乐和优美的造型,学生不但欣赏美还能通过动作体验美。在我教授的三年级红星歌一课中,有听音乐变换队形和动作模仿小红军的环节,突然有一学生跑出了队伍,在小红军旁边模仿起了老农民,让小红军喝点水。此时学生不仅学会了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含义,而且律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了情感教育,陶冶了情操。
(二)体态律动有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本能
1.教师通过让高年级学生自主根据音乐或者歌词编创动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能力。2.我发现现在我校学生在课间操走步环节总是踩不准节奏,上课时多以律动形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乐感、节奏感。
3.听音乐做出优美的动作,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设计,自由地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三)体态律动有利于提高记忆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上课播放音乐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会不自觉地根据歌词做出相应动作,在演唱时他会根据这些动作记住歌词。如在欣赏乐曲时,把相同或相似的乐段用相同的动作,不同的乐段则反之,学生在体验观察后可以更好、更清晰地理解音乐。如,在《小雨沙沙》中,学生听到“沙沙沙”就会模仿小雨作出动作,或者拍手。这些看似抽象凌乱的活动往往对儿童开发智力和创造潜能的挖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体态律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益于身心
律动是有节奏的做动作、活动,而动作、活动离不开手脚、关节的相互配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四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它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与体育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现如今,不仅音乐学科在使用达尔克罗滋的体态律动,英语课里面的CHANT等都开始融入体态律动,可见其重要作用。音乐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律动,便可以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效率的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脚步,积极转变教学思维,让体态律动教学法得到长足的发展。体态律动教学是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情感思维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当学生参与这种体系的活动时,会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气氛中,这既是一种学习社会交往的游戏,又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运用儿童喜爱的音乐与运动结合的学习形式来教学,把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不仅避免了枯燥,死板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厌烦感,而且简单、易操作,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感知。在兴趣的带动下,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加深了对本节课得记忆,让学生在玩乐中懂得音乐。学生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技巧和能力时达到最佳状态。最终在相对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在音乐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好“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音乐教学的迫切呼唤。因此,广大音乐教师不仅不能忽视律动教学,而且还要不断地探索、创新,不断地完善、钻研和发掘,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艺术天地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1版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M].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组,2011.03 [3]陈琴《体态律动》[J].霍邱教育网,2011.05.03 [4]韩雪娇《体态律动教学》[J].国培官网,2011.01.26 [5]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05 [6]李红蕾《谈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9)21-23 7
第五篇:律动舞蹈计划、
淮安市兴强幼儿园大班年级组舞蹈(律动)培训活动方案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一、活动目标: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舞蹈即是以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与成人舞蹈所不同的是幼儿舞蹈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
二、活动地点:大(2)班
三、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CD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熊和小孩(音乐游戏)
2、拉拉钩(歌曲)
十月份:
1、小格桑(舞蹈)
2、扭秧歌(舞蹈)
十一月份
1、秋叶(歌曲)
2、小树叶(歌曲)
十二月份
1、健康歌(韵律活动)
2、卷炮仗(音乐游戏)
一月份:
1、铃儿响叮当(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