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科学三上2单元《身边的动植物》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身边的动植物
1、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1、身边的植物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1、认识周围的植物
2、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3、有趣的植物
2、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 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 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 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 物呢?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常见的动物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猜谜语活动。
教学新课:
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
7、拓展延伸
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 结论可信吗?
板书设计:
2、.常见的动物
(1)认识常见的动物
(2)猜动物
(3)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第二篇:三上科学 《水》 教学设计
《水》教案
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 杨丽玲
教材简介
《水》是三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学生对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他们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以前的科学课学习中,学生仅仅是用某一个感官观察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没有明确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本课以水为载体,重点对“水是什么样的”进行探索研究。让学生用感官(眼、鼻、舌)运用看、闻、尝的方法把水与其它液体进行比较,感知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初步掌握一些观察的技能,如怎样闻气味、尝味道等。
目标预设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网状图来对水的概念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脑筋急转弯,请听好:用手拿不起,用刀砍不断,做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生:水。
师:真聪明,你是怎么猜到的?(学生回答)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水》(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在科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非常重要,对于水,你们会提哪些问题呢?
生:水是什么样的、水的用途、水从哪里来(雨水,河流,海水,地下水,水蒸气„„水在大自然中是循环的)、水分子、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可以归类为水的味道?海水咸是因为海中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类,这些是因为水循环中大底冲刷泥土中的物质汇聚到海中形成的)、井水为什么冬暖夏凉(泥土的保温作用)、海水为什么是蓝色(日光由七中色光组成,红橙等波长长的光穿透力强,能被海水和其他东西吸收,蓝紫色波长短被海水反射所以看到是蓝色。)冰山瀑布为什么是白色(表面有很多小水滴能够折射光线所以看上去是白色。)„„
师:同学们都很会提问,让大家的思维一下子都打开了,原来我们对水有这么多问题,这里有些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有些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解决。课前老师让大家填写了关于水的网状图,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家对水有什么样的认识。(展示网状图)
师: 水是什么样的?有的同学说水是透明的、会流动.清澈和干净同样是说明他是透明的。你还能补充吗?水有什么味道?什么颜色?(教师追问其他同学)„„ 师:现在你能根据我们填写的网状图,说说你知道的水吗?
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存在在江河湖海中,他有很多用途,世界上的动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他„„ 师:你总结的太好了。(还有谁能说的更完善?)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没想到大家对水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认识!这张网状图还可以无限的扩展,真是说也说不完!接下来我要用一个活动来检验大家的知识,看你们能否从装有不同物质的袋子中找到水在哪个袋中。
2、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的要求:
① 每个小组桌上有一个不透明的黑袋子,里面可能装了石头、树叶、牛奶、木块、水、空气和醋中的一种。
② 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你能辨别出每种物质分别在哪个袋中吗?
③ 注意:1.观察时的动作要轻,边观察边填写实验记录单; 2.对你们的观察结果保密,不要被其他小组听到; 3.观察完后将袋口封好,贴在记录板上对应的位置; 生:学生观察
师:我发现好多小组分辨的很快,但似乎遇到一些难题,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我们组最后发现水和醋还有牛奶没办法分辨,他们都是流动的。师:有没有谁能够解决?
生:可以闻味道,但不是很清楚。师:既然如此,如果我把条件放松一点,准许你打开最后不能分辨的这三个袋子,你能完成实验吗?
生:学生继续实验。完成的小组上交记录板。
3、师: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家都找到了水在5号袋中,快说说你们用到哪些方法,是怎么判断的?
生:可以摸,闻,听,看,尝。
师:看到、闻到、尝到什么说明是水?注意,在确保观察物质安全无毒的情况下可以用尝的办法。
生:无色无味透明的是水。摸起来流动的,凉凉的。另外一个袋子看上去像水,但是有酸味,所以是醋。白色的是牛奶,很香。师:那其他袋子里的物质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树叶摸起来比较薄很脆;石头凉凉的很硬很重;木头是方的,也比较硬,比石头轻 ;空气是鼓鼓的,非常轻,看不见也摸不着。(师追问)
师:让我们打开一组看看,确实是这样。我们的同学们都是小侦探,全部都找对了水在5号袋中!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再说说水有什么特点吗? 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会流动,摸起来凉凉的。师:非常棒!
(三)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师:现在我们已经把袋子里的物质一一区分出来了,如果请你给他们分分类,你会怎么分?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先想想这几种物体各有什么特点,比如水,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物质的特点,选择一个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现在请各小组讨论下,我们可以按什么标准分,分成哪几类?合作完成分类的思维导图。
生:讨论分类并完成思维导图。
学生展示,教师追问,修改分类的思维导图。
师:这组同学把袋中的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的?分类标准可以写在哪里?哪些属于固体?哪些属于液体?哪些属于气体? 生:固体有石头、木块、树叶,液体有水、醋、牛奶,气体有空气。
师:没错,像石头这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我们叫做固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的我们叫做液体,像空气这样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的我们叫做气体。大家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有味道和没味道的,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的和不能的„„ 师:你们说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分类方法,看来大家的创造潜力无限,肯定大有作为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水,现在,你能总结一下你知道的水吗?
生: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的用途,动物和植物都离不开它„„
师:你总结的真棒,一开始同学们还对水提了很多问题,有些解决了,有些还没有解决,你能回去查阅资料,补充这张网状图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1、水
固体 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液体 没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
气体 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
第三篇:教学设计_小学科学_珍稀动植物
24.珍稀动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以及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2、掌握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知识。科学探究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
难点:通过认识珍稀的动植物,查找相关资料,使学生从中体会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准备材料: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投影仪 学生:课前搜集珍稀动植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珍稀动植物的视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出示题目珍稀动植物,看到题目能解释珍、稀是什么含义吗?进而引导学生要学会珍惜稀少的动植物。
3出示3个问题,你知道哪些珍稀动植物?珍稀动植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我国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有那些?
二、自主探究
(一)认识珍稀的动植物
1.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教师(出示学生熟知的珍稀动物图片),调动学生的探究愿望。
2.看到这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你想研究哪些问题?教师归纳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即教学目标)
(1)我国有哪些珍稀动植物?(2)它们生活环境怎样?
(3)这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是什么?(4)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有哪些? 3.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小组整理、交流。
4.组长汇报珍稀动物资料,教师及时指导、评价。
5.教师出示搜集到的珍稀动物图片(熊猫、朱鹮、扬子鳄、银杉、水杉...),补充部分资料,适时找学生补充,及时评价。
6.全班学生交流珍稀植物资料,教师适时呈现课件,为珍稀动植物稀少的原因做好铺垫。
7.教师小结:通过我们交流资料,知道了这么多珍稀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二)了解珍稀动植物稀少的原因
1.“那你知道他们稀少的原因吗?”各小组交流、汇报。
2.教师(出示日本人捕杀鲸鱼、猛犸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稀少原因。
(三)如何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1.教师说一组统计数据:“据统计,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学生讨论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
2.“看了图片你有何感想?这些珍稀动植物有些什么共同特点?怎样保护动珍稀植物呢?”学生自由发言。
3.展示秦岭保护区图片,让学生看到我们通过实施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增加学生对珍稀动植物行动的信心。
4.播放徐秀娟一家人保护丹顶鹤视频,这些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5.学生思考呼吁人们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标语,教师及时点评。
6.教师小结:你做,我做,改变小环境;大家都来做,改变大环境。呼吁学生行动起来,珍稀动植物。
四、课堂小结
1.我国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珍稀动植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周围的珍稀动植物?
五、课后拓展
调查:家乡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有没有设立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又是哪些?
第四篇:2014新人教数学三上-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14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测量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五篇:三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01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学会从人物语言和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知道描写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相关课文。
3.初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4.在“讲名人故事”的口语交际练习中,能把故事讲清楚,在认真倾听后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本组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把这件事情写清楚。6.读读背背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高尔基的名言,从中体会它们的优秀品质,学有余力的还可搜集别的名人的名言进行交流。
7.学习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学习祖逖勤学苦练的品质。
5.灰 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学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婉转”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了解列宁循循善诱,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
1.学习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透过观察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猜一猜第二单元导语上的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2.让每个同学选取一个人物并搜集他的资料,以及他的一句名言、一个小故事,并整理成500字以内的文本材料。(课前请一位同学讲述他找的故事,三分钟内)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读过一些名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回忆,比如列宁的课文——《蜜蜂引路》,现在再来认识几位名人,有谁知道第二单元导语上的几个人物分别是谁?请一位同学讲讲他搜集的名人故事。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位伟人——列宁与灰雀的故事。板书课题——灰雀 3.读课题,通过幻灯片展示灰雀的图片、声音等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标好自然段序号。
2.针对学生朗读情况,重点指导难读的字词。注意平翘舌(渣)、后鼻音(胸)。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注意倾听,表扬为主,适当点拨)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有关词语、句子并理解其含义。指导朗读,读出灰雀的活泼、可爱。
2.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也像你们一样很喜欢灰雀,找出有关词句。
抓住句式“每次„„都„„”(可以进行说话练习),“经常”等词句来理解。通过上下文或插图理解“仰望”的意思。3.指导朗读。(带着喜爱的感情读一读)
4.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2.知道学习生字,如联系之前已经学过的生字学习本课生字,或结合身体部位学习“胸”、“脯”。
3.学生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胸、脯、渣、惜、低、诚”均为“左窄右宽”,“渣、者、惜”中都有“日”但是具体形状不尽一致,同样是“月”这个部件在“散”“胸脯”中的位置不同形态也不同。
对“步”“胸”“敢”“或”等较难写的生字可进行展示、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及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回顾第一段,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师生可以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回忆)
2.身临其境,引发情感共鸣
有哪位小朋友养小动物?如果有一天它突然不见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同样的,你能设想一下当时列宁是怎样的心情吗?——着急,不开心,担心等
二、精读课文
1.大家把课文再默读一下,把你认为能看出列宁替灰雀着急的句子找出来,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为什么。(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了解。)2.全班交流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体会,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同时进行朗读指导,以读促思。重点词句:
(1)“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抓住重点词“找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切,指导学生带着关切的感情读好句子。)
(2)“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因为关心,所以四处打听。)(3)“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如果灰雀真的飞走了,列宁就看不到它了;如果灰雀不幸被冻死了,列宁又将很难过。从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担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
(4)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那些词语最能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多好、可惜、自言自语。朗读好此句较难,可进行示范读指导。)
三、深入体会 1.过渡质疑
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挂的灰雀哪去了呢?(学生自由议论)男孩究竟有没有说实话? 2.精读解疑:
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再读课文,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和说话,看能不能找到线索和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学生再读课文,积极思考,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教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交流:(针对关键句子推断小男孩的想法,学生的表述要清楚。教师适当点拨、引导。)(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在这里用省略号的含义)
(2)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见到列宁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男孩内心受到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男孩下定决心,鼓起勇气)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及时改正错误)(比较男孩两次说的话,可通过多次的朗读去感受。)
3.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
释疑:灰雀果然飞回来了。体会“果然”一词用词准确。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男孩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请大家再把这最后三段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生独立朗读、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4.交流讨论: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梳理,主要抓住“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喜爱灰雀,却更爱孩子,他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细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明白爱鸟就该给鸟儿自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灰雀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让我们拿起书来,再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拓展练习。
爱的力量多大啊,对动物的爱,对孩子的爱,这种博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使一个小孩子变得更诚实、可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列宁或者小男孩说什么?请把它写下来吧!
我想对列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小男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业设计:
1.请你根据意思写出表示“看”的不同词语。
向上看------()向下看-------()专注地看------()恭敬地看------()
迅速地向四周看-----()观察(人的衣着、外貌)-------()从高处往远处看------()暗中观察-------()2.在课文中找近义词
欢快——()常常——()寒冷——()3.照样子,写词语
言语-----(自)言(自)语 心意——()心()意 多少-----()多()少()——()
6.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认识“摄、基”等8个生字,学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立刻、人行道”等词语。
2.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
5.续写这个故事。教学重点:
1.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2.学习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从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梳理内容,学习生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一个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读音重点“摄、社”(翘舌音)、“躬”(后鼻音)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书写生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眉—媚、弓—躬、必—秘、交—胶、土—社)、形声字构字(辆)。3.书写生字
“基、备、卷”为“上大下小”,“突、弄、杂”为“上小下大”,“辆”的“车字旁”笔顺变化为最后一笔是“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研读人物言行,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心与爱护以及男孩对高尔基的尊敬与热爱,认识三种对话形式。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巩固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分角色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深入体会,续写课文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4.续写课文(参考)
到了第三天早上,秘书兴冲冲地带着一个男孩走了进来,高兴地说:“高尔基同志,那位小摄影师来了。”
◆ 作业设计
1.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假(jiǎ jià)装 晃(huǎng huàng)眼 当(dàng dāng)时 朝(zhāo zhāo)霞 假(jiǎ jià)日 摇晃(huǎng huàng)准备停当(dàng dāng)朝(zhāo zhāo)向 2.读下面的话,完成练习。
(1)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从男孩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高尔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高尔基对记者说很忙,却让男孩一定近来,从中可以看出高尔基:_________________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2.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 2.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受人物品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玩过捉迷藏吗?你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的有什么不同?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照片,简介他的生平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重点指导:坑(后鼻音)、秦(前鼻音)、震(翘舌音、前鼻音)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三、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秦、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层层推进,研读李四光的言行,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指名演一演。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_____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师生演演这次对话)。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四、分组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五、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作业设计 1.我会变
()+者=()春-()+禾=()()+()=()()+肖=()准-()+手=推()-()=()2.成语积累
意思与“震惊世界”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带“心”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带“海”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陨石、第四纪冰川等知识。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 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理解小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孩子有困难,可以通过一些词语给孩子提示)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 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 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诚信的格言警句。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
1.能把名人故事讲清楚,让别人能够听明白,认真倾听别人讲故事,会提问或补充,听后会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会用一件事表现一个熟悉的人的某一方面品质或带给自己的启示,初步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来反映人物心理,写作有条理,表达清楚。3.知道人物对话三种不同的形式。
4.读读背背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高尔基五位名人的名言,从中感受他们的品质,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搜集其他名人名言。5.能够正确区分形近字,并能组词运用。
6.学习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学习祖逖勤学苦练的品质。课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把名人故事讲清楚,让别人能够听明白,认真倾听别人讲故事,会提问或补充,听后会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四位名人,他们分别是——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哪些同学搜集了他们的小故事和我们一起来分享?
二、讲故事 1.明确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要和可以补充,听完想想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2.指名讲故事,随机引导领导交流规则和交际过程。
3.小组交流名人故事和启示,给小组推荐一人参加全班交流。4.全班交流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三、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用一件事表现一个熟悉的人的某一方面品质或带给自己的启示,初步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来反映人物心理,写作有条理,表达清楚。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前次《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方面品质;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品质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品质,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品质。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 1.写好后自行修改。2.教师面批指导。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评改习作,誊抄作文。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中等的习作1篇。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作文。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人物对话三种不同的形式。
2.读读背背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高尔基五位名人的名言,从中感受他们的品质,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搜集其他名人名言。3.能够正确区分形近字,并能组词运用。
4.学习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学习祖逖勤学苦练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朗读三个句子和提示,思考人物对话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2.指名回答,引导孩子可以在习作中灵活运用,特别关注“说”后面标点的正确使用。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五句名人名言,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句,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2.指名推荐,简要阐明理由
五个句子反映了五位名人在学习积累,不畏艰险、勇于进取,学习目的,刻苦劳动,读书等方面的见解。
3.读读背背(自由——指名——齐背)4.认读形近字——独立练习——交流反馈
三、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想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