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才之路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2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时作业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选择题
1.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说明导学号 2411048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 D [解析]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微博既可以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也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可见微博有利有弊,但微博的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其它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C选项。故答案选D。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下列俗语中能体现这一哲学观点的是导学号 24110481()A.牵牛要牵牛鼻子 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书到用时方恨少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答案] A [解析] 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适合题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不适合题意;书到用时方恨少强调劝勉人们要“贵学”,C不适合题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不适合题意。
3.文化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文化建设的思路体现的思想方法是导学号 24110482()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分别体现
B.①③ D.③④
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④符合题意入选;材料未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没有涉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答案选D。
4.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导学号 24110483()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答案] D [解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材料中对于不同的数据要用不同的存储方式,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5.与右图漫画《断线风筝》寓意相同的是导学号 24110484()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答案] D [解析] 漫画中风筝后面的线对于风筝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同时对于风筝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体现的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的也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D项正确。“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体现了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但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体现了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应选D。
二、非选择题
6.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生事物,亚投行的未来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方面,亚投行主要贷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大、周期长、盈利弱,且政治风险不小,安全环境多变。亚投行如何在众多基础设施项目中进行取舍和平衡各国需求,是一个大挑战;另一方面,亚投行需要创造国际多边银行的最佳实践,努力让参与者都能满意,协调难度大,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开放包容心态和合作共赢的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磨合和完善,世界
应该对亚投行的探索和不断完善过程给予必要的宽容和包容。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应有的战略思维。导学号 24110485
[答案]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亚投行作为新生事物,要正视未来发展之路的挑战和风险。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要坚持求同存异,学会吸收、借鉴以往其它国际银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懂得取舍和平衡,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应有的战略思维。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矛盾观的相关知识,切入点是中国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应有的战略思维,题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矛盾观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生事物,亚投行的未来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可从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角度来分析;亚投行需要创造国际多边银行的最佳实践,可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角度来分析;亚投行如何在众多基础设施项目中进行取舍和平衡各国需求可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角度来分析。
一、选择题
1.在物理研究中,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各种物体就能被看作只有质量而无体积和形状的质点。质点忽略了复杂且次要或无关的因素,注重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这体现的哲学思想方法是导学号 24110486()①从事物的个性中把握其共性 ②解决复杂问题时要突出重点 ③认识事物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④要坚持从局部入手认识整体
A.①② C.①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主次矛盾的关系。“各种物体就能被看作只有质量而无体积和形状的质点”告诉我们要从事物的个性中把握其共性,①符合题意;“注重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体现了解决复杂问题时要突出重点,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抓重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讲整体与局部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2.磁悬浮列车具有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的优点,但人们对其安全性、磁辐射又有一定的担心。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
B.②③ D.③④ 具,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这说明导学号 24110487()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看问题既要看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做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说明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C项符合题意。
3.“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主要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导学号 24110488()A.坚持全面的观点,分清主流与支流 B.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进行思维 D.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答案] B [解析]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说明我们要抓住事物的中心、关键和重点,这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体现,故选B项。A、D两项说法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4.面对雾霾,继北京之后,不少城市也相继出台或加快出台自己的应急预案。但业内人士指出,这只是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污染恶化”的短期应急举措,治理雾霾的长远解决之道“不在应急,而在减排”。这一主张体现了导学号 24110489()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A.①② C.②③ [答案] C [解析] 治理雾霾是办事情,而不是看问题,所以不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题中未体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所以①不入选。
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②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B.③④ D.①④
导学号 24110490()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 C.①③ [答案] B [解析] ①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到事物发展遭受挫折,不能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错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而不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6.“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主要是导学号 24110491()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空白和色彩构成了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用空白来反衬其他的色彩,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A适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不是主次矛盾,更没有涉及事物的性质,B、C、D三项都和材料无关,故选A。
7.下面漫画《掉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导学号 24110492()
B.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B.③④ D.②④
①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③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①正确,②错误;牙齿并非是人体中的关键部分,所以③与题意无关;同样是掉牙齿,老人和小孩原因却
②矛盾普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B.①④ D.②④ 是不同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
8.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导学号 24110493
[答案]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要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既对立又统一,扶贫开发要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实惠。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扶贫。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即矛盾的观点,要求分析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了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善于抓重点;“坚持因地制宜”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强调了矛盾是普遍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2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时作业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选择题
1.“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枝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周恩来的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导学号 24110434()A.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答案] B [解析] “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成长为力量”体现的是新事物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选B。A说的是运动的绝对性,C说的是联系的条件性,D说的是联系的普遍性,这三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2.中国转基因领域经过多年“折腾”后,从政府到行业内部已经看到,由于过去重科研轻科普,转基因知识出现真空。转基因被妖魔化,由此形成的舆论压力导致转基因产业化搁浅。这体现的哲理有导学号 24110435()①事物的发展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③④ C.①② [答案] C [解析] 转基因被妖魔化,舆论压力导致转基因产业化搁浅,体现了人们对转基因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转基因产业化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①②当选。材料只介绍了转基因领域出现的困难,既没有体现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也没有强调转基因产业化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③④不选。
3.“四风”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恶疾陋习,尽管有多起案例被曝光和查处,但并不代表“四风”问题得到了根治,根治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这蕴含的哲理主要是导学号 24110436()A.要做好量的准备为质变创造条件
B.事物经过一定的量变就能实现质变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④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B.②④ D.①④
B.新事物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D.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D.质变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答案] A [解析] 材料旨在表明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根治“四风”问题,这体现了量变对质变的重要性,A正确。只有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B错误。C与材料主旨不符。质变 1 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但质变并不一定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排除。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开始风起云涌,掀起一轮一轮的浪潮。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转移,其中包括医药产业,这给中药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中药行业应抓住机遇进行国际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导学号 24110437()A.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的规律和条件 [答案] C [解析] 中药行业应抓住机遇进行国际化,说明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和发展,C正确。A中“决定性因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相对静止,B不选。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规律,D错误。
5.如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导学号 24110438()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通过漫画形式考查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度”,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
6.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承载着广大农民的“中国梦”。我国一个村居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元。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进入城镇生活,进而带动1000多亿的消费需求,促进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必须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27%,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出现了“造城”运动、农民“被上楼”等现象。有鉴于此,我国政府工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作报告明确指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合材料,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导学号 24110439
[答案](1)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走的是一条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问题多困难大,必然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但是,我国的城镇化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造福百姓、富裕农民,具有光明、美好的前途。
(4)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解析] 该题知识指向性明确,知识限定仅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进行说明,除了全面、准确回答原理外,还需要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状况相联系。学生可以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然后从这些角度简单的结合材料进行说明即可。
一、选择题
1.下列与水有关的诗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的有 导学号 24110440()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指旧事物的灭亡,“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指有生命力的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势不可挡,因此,该诗句体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①应选。③较为直接地体现了这一哲理,应选。②④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无关,不选。
2.近年来,新中式风格在家装界兴起一阵文艺回归的潮流。不仅四五十岁的消费人群青睐这种优雅的家居风格,也有越来越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加入“复古”大军。新中式风格成为中高端装修的绝对主流。这主要说明导学号 24110441()A.社会变化是循环往复的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 C
B.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事物发展是迂回前进的 B.②④ D.①④
[解析] 社会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发展的规律,B不选。家居风格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C正确。材料中的“文艺回归”“复古”并不是指旧事物对新事物的抵抗,D不符合题意。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常用来形容新生事物有着勃发的生命力。下面诗句蕴含的哲理与之相同的有 导学号 24110442()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①描写的是初春的事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当选。②说的是人生的绝对运动和江月的相对静止,不选。③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当选。④体现的是运动变化,不选。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理是导学号 24110443()A.要重视量的积累
C.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答案] A [解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是要重视量的积累,故选A。B、C、D表述错误。
5.我国明代大学士文嘉在《今日诗》中写道:“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这首诗主要表明导学号 24110444()A.有了质变就有发展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 B [解析] A、D两项说法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从今天开始努力,这表明要注重量的积累,B当选;C不符合题意。
6.“蚂蚁效应”理论是说,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挪移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最终零落成泥。下列与“蚂蚁效应”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导学号 24110445()A.巢覆卵破
B.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B.事物的发展离不开量的积累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①③ D.②④
C.吐故纳新 [答案] D
D.绳锯木断
[解析] “蚂蚁效应”包含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与“绳锯木断”的寓意是一致的,因此D项正确。
7.有时,做事情没有机遇是不行的,但是有的人在机遇面前却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最终贻误时机、前功尽弃。这种做法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导学号 24110446()A.促进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D.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答案] B [解析] “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也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故A与题意不符;C观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质变的重要性,故D不选。
二、非选择题
8.文化因传播而精彩。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郑和七下西洋,与亚非多国通商,将中国的造船航海技术推向国外;李安导演的电影,将旗袍、马褂、灯笼这些中国元素和3D技术相结合,把中国文化的儒雅、飘逸带给世界;在多国建立的孔子学院,通过现代中文教育等形式,使当地民众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所有这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累积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材料中,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导学号 24110447 [答案]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内容和方式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经历了千百年的艰苦开拓,才使得中华文化得以香飘海外。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正是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才成就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辉煌。
[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观的知识。运用发展的普遍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等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三篇: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2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为了让荆轲去刺杀秦王,百般讨好荆轲,特意宴请他。宴会上,太子丹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这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纤细、白嫩、灵巧的双手,不禁魂飞天外,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到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人将美人的双手斩断,放到一个盘子里,送给荆轲。
教师引导: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太子丹割裂了作为部分的手与整个身体的有机联系,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而美人灵巧的双手离开了身体就永远弹奏不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这启发我们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个故事叫“嘴疼医脚”:有个人嘴上长了一些小疙瘩,后来逐渐严重,满口溃烂。他到医院打针吃药无济于事。后来经朋友引荐,去找一位颇有名望的老中医治疗。不料,这位老中医开了几味药,并让他研制成粉,用醋调敷在脚心上。这样敷了几次,病就全好了。这人感到很奇怪,去问老中医:听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为什么嘴疼医脚,药到病除呢?
老中医向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都密切相连,在病变上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时病本在上,病状表现在下;有时病本在下,病状表现在上。你这口糜与心脾积热有关,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采取上病下治,用药敷脚心,通过经络引心脾火下行,因而取得药到病除的疗效。
教师引导:嘴与脚,一个在人体之上,一个在人体之下,表面看都是独立存在、互不影响的,似乎没有内在的联系,实际上它们和人体其他部分共同构成人体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推进新课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板书: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从含义上看: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2)从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来看: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所以,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教师总结:人是一个整体,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手一旦离开了人体,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不可能发挥它本来具有的功能;钟表是一个整体,各个零件是部分,一个钟表如果被拆开,零散的部件就不能发挥它在钟表里的功能。所以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板书: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问题情境
木桶理论(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专心
爱心
用心 1
所谓“木桶理论”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问题探究:理解了木桶理论,对我们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我们要学会分配学习的时间,尽量不要有短腿学科。
教师总结:作为学生,我们高考看的是总分,所以如果存在短腿学科的话,就会影响到总分,所以在学习上,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使各个学科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结论:(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问题情境
手是人体的一部分,不能脱离人体而单独存在,一旦被割了下来,一只鲜活的手就会慢慢失去光泽,就不会再弹出优美的乐曲,就不会写出漂亮的汉字,就不能做日常的琐碎事情。
问题探究: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人体,手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和存在的价值,这说明部分是离不开整体的。
结论:(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里只有一点点油,谁也喝不到。于是它们想出一个办法,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三只老鼠连成一串,换班下去喝,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它想油只有一点点,我先喝个饱,上面两只老鼠见第一只老鼠喝起来没完,都急得很,最上面的老鼠急得说:“给我们留一点。”可一张嘴,下面的两只老鼠就掉到缸里去了,它一慌也跟着掉了下去。结果三只老鼠都再也未能爬出来。
问题探究: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都会影响到部分。所以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这里的三只老鼠之所以能够偷到油,是因为它们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具备了任何单只老鼠都不可能具备的功能,三只老鼠配合好了,才能喝到油。后来它们只看到了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整体和全局,所以都掉进了油缸里爬不出来了。
专心
爱心
用心 板书: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问题情境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多媒体课件展示)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问题探究: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要提出“中部崛起”战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中部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部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中部崛起”战略是根据中国实际提出的,不仅有利于中部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2)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存在着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如果西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引起民族纠纷,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199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把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了出来。目的是要缩小东西部差距,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可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板书: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学生自主学习,找出结论)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板书: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板书:(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问题情境
成语故事:田忌赛马(多媒体课件展示)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
专心
爱心
用心 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问题情境
田忌为什么在三匹马都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还能赢得比赛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当事物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排列组合时,整体功能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板书:(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是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问题探究:上述成语、俗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三个和尚没水吃,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内耗了,出现1+1<2的效应。
板书:(3)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即1+1>2。这一方法对于安排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3.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课堂小结
本课是前一课时的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这一课时主要讲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掌握系统优化的工作方法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其中,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和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板书设计
专心
爱心
用心 4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部分功能决定着整体的功能,整体服从部分 C.事物是由各个部分有机联结而成的整体 D.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可能有的功能
2.如果要增加上题中水桶的容量,首先要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A.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B.想问题、办事情要重视局部
C.部分的问题解决了,整体的问题就解决了 D.局部的性质功能受到整体功能的影响 3.北京开关厂门口有块巨幅宣传牌“99+1=0”,其意思是说虽然生产了99件合格的产品,但只要有一件是不合格的,就意味着不合格。因为一件不合格产品在生产者手中的概率虽然只有1%,可是在用户手中的概率却是100%。从哲学上看,对“99+1=0”的宣传口号认识正确的是()
A.商品必须有用,否则就不能用于交换
B.厂家关注用户的合法权益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C.用“1”来否定“99”,违背了客观实际
D.重视“99”也重视“1”符合系统优化的方法
4.2005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拉开了序幕, 搞好经济普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就是整体 C.整体离不开部分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专心
爱心
用心 5.实现我国中部崛起战略,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
A.中部崛起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丢掉愚公精神,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重视外部力量的作用,中部崛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C.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积极促成中部飞跃,力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6.下列选项中有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A.整体是事物的全局,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B.部分是事物的局部,从数量看它是多 C.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D.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二、非选择题
7.从中国国情出发,在东部发展起来之后,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计划,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2004年12月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抓紧落实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参考答案:1.C 2.B 3.D 4.C 5.D 6.D 7.(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符合中国国情。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当前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是根据我们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中部崛起”的条件已经具备。
(3)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最优目标,同时要搞好局部。“中部崛起”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专心
爱心
用心 6
第四篇:《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1课时.
第九课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所在。
在本课中,第一课时分析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课时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要求人们学会分析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这两课时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都是从原理到实际的运用,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必须弄清楚。
教学重点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原理。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难点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主次方面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2.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信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一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放映图片)
问题探究:图中的人敢剪吗?为什么?
学生:不敢。因为他若剪断了绳子,自己也会掉下去。教师进一步设问:这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学生:说明这两个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引导:他肯定不敢剪,他们两人系在了一根绳子上,虽然气球承载不了两个人的重量,双方在此时是敌对的;但若剪断了绳子,在另一方掉下去的同时,自己也会掉下去。这说明这两个人既存在利益上的对立,又存在利益上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后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问题探究: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光既是波又是微粒,这说明波和微粒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但是也能统一在光中。爱因斯坦不仅仅看到波和微粒的区别和对立,还看到了波和微粒的联系和统一,在这里,波和微粒也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引导:
今天就来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什么是矛盾,以及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推进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板书: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拓展探究:高矮、胖瘦、美丑等都包含了对立统一关系。同学们还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学生发言踊跃,举出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大小、上下、男女、好坏、诚实与欺骗、君子和小人、足球运动中的攻守矛盾、战争中的攻守矛盾等。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对立统一的理解还算可以。
板书: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板书:(1)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马克思
问题探究: 老子和马克思的言论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老子和马克思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祸福等都是共同存在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同时我们要注意,马克思的这句话并不是对那些小偷和制假钞者的赞美,他只是从这个比喻中,阐释一个道理,那就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小偷,没有假钞。
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更加发愤努力才可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懂得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我们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应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自信与自卑都是学习中、成长中遇到过的矛盾。在顺境中不要沾沾自喜,在逆境中我们也要充满自信。只要努力,逆境可以转化为顺境,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成绩面前不自满,失败面前不气馁。
拓展探究: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例子。学生发言踊跃:权利和义务、民主和专政、快乐与悲伤等。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睛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问题探究:猫和老鼠是在怎样的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学生积极回答:略。
教师总结:猫和老鼠是在竞争和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界的同化和异化,物理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它们在排斥和对立中并存。
板书:(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问题探究: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总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任何两个人都会存在差别和对立,没有差别和对立,他们就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实体。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但又是这种排斥才使他们构成一对矛盾,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他们在这个统一体中并存,却又相互斗争、排斥。君子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故说君子是保留了差异的和;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合心不合,所以说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
最亲密的朋友,因为和我们关系密切,因为了解我们太多,所以往往也是和我们发生矛盾最多的人,也可能是伤害我们最深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交朋友,朋友可以分享喜悦、分担忧伤,朋友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泥泞和挫折,我们应该彼此坦诚相待,让友谊天长地久。
社会上有很多拍马奉承的人,领导说什么就什么,表面上唯命是从,其实他的内心或许十分地不赞成领导的意见和观点,这种人就是小人,小人同而不和。我们以后若做了领导,千万不要相信这种拍马奉承之人,恰恰相反,那些经常给我们忠言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板书:(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里的“寓于”,也就是存在于的意思,同学们千万不能颠倒了,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工厂的生产与消费,也是一对矛盾。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要工厂存在,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就不会停止。
生命体的同化和异化是一对矛盾,只要生命体存在,这一矛盾就不会消失。问题探究: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矛盾,你能举出实例吗?或者你能举出不存在矛盾的事物吗?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
学生:知道与不知道、会与不会、懂与不懂、难与易等矛盾。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文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人人平等、人人富裕、社会和谐、没有国家、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欺诈,一派宁静、和平、幸福,是与外界迥然不同的世外桃源。这是他幻想出来的一种生活安乐的社会。
问题探究: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存在任何矛盾的世外桃源呢?
学生回答说没有。因为在世外桃源里面也存在矛盾,有男女的矛盾、老与少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同化异化的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等,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不存在任何矛盾的世外桃源。
教师总结: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板书: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意义 板书:(1)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问题情境
扁鹊见蔡桓公(多媒体课件展示)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问题探究:蔡桓公“讳疾忌医”,结果病入膏肓。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回避矛盾,而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教师总结:蔡桓公“讳疾忌医”,结果病入膏肓,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当遇到问题和矛盾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矛盾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不存在,如果我们一味地回避问题和矛盾,而不想方设法解决矛盾,问题则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板书:(2)方法论意义
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一:《水浒》这部小说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是对梁山一百零八将更是了如指掌,现在就请三位同学表演一下其中的三个人物,同学们判断他们表演的分别是谁。
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放多媒体投影: 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武艺高强、仗义疏财的一条好汉。号称“豹子头”的他统率东京八十万禁军。他本身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却因官逼而终于走上梁山成为造反骁将。
他号称二郎,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他武艺高强、秉性刚烈、食量如牛、勇猛过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使他做了阳谷县里的都头。
他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扫荡恶势力的“黑旋风”,他要用他那板斧“杀尽天下不平人,砍尽天下不平事”。直到后来他吃毒酒死后,宋徽宗还梦见他“抡起斧头,向自己砍来,吓出一身冷汗”。
学生答后投影:林冲、武松、李逵。
问题探究:同学们为什么能根据上述表演准确地说出被描写的人物呢? 学生讨论、分析略。
教师总结:是因为《水浒》在描写不同人物时抓住了人物的外貌、个性、语言、行为等特征,因而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不同的个性描写刻画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个性。这正好说明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即矛盾特殊性的第一个方面的表现。
情境二:多媒体放映歌曲《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我们大家都听过,下面请同学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伴随“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的歌声,依次出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图像)问题探究:歌曲生动地概括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同学们想想,是哪三个阶段呢? 学生回答:“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教师总结:中国人民经历的这三个阶段,正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
点。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只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从我国国情出发,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上述材料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第二个表现。即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情境三:(多媒体课件展示买卖双方的特点比较)
卖方:花言巧语、王婆卖瓜、软磨硬缠、迫不及待,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
买方:半信半疑、货比三家、挑三拣
四、不慌不忙,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
问题探究:上面材料反映了矛盾特殊性的什么表现?
学生回答: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这就是矛盾特性的第三个表现。
教与学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教是启发与传授,学是领悟与接受;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某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欠缺。此矛盾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板书:2.矛盾特殊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 板书:(1)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即使同样是学校,大学、中学、小学教与学的矛盾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也各具特点,大家的相貌、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都不尽相同。而我们所学的各门功课中,它们也具有各自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所以,了解我们自己的特点,了解各门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才有助于学好各门功课。
板书:(2)方法论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一知识点放在教材的下一课时,建议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适当联系、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缜密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情境一: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情境二:结合书本图片,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问题探究:上述材料中的这两个人错在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个人错在不知道白马也是马的一种;第二个人错在不知道苹果、香蕉都是水果。
教师总结:马是一类事物的总称,包括白马、黑马、黄马等各种颜色的马,具有各种颜
色的马的共性,白马是马中的一种,是马的具体体现。同样,水果是一类事物的总称,它包括任何一种具体的水果,具备每一种具体水果的共性;而每一种具体的水果如苹果、香蕉都是水果的具体体现,是水果中各具特色的个体。
板书: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意义 板书:(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板书:(2)方法论意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问题探究:你能找出实际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相对与其他动物来说,是特殊性;相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是普遍性。
由此可见: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板书:(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地位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注意普遍性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以及表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把原理和方法论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④刻舟求剑
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说明()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上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句话的哲)
A.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C.事物内部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有其统一性
4.“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5.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6.在某商场柜台前,有这样一段对话: 顾客:同志,我要买…… 售货员:快下班了,明天来!顾客:我急需。
售货员:我也要急着下班呢!
顾客(指着墙上“为人民服务”标牌)忘了上面这五个大字了吧!售货员:为人民服务,又不是为你服务。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该售货员()
A.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B.只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没有看到二者的对立 C.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割裂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非选择题
7.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1)上述材料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对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A 2.D 3.D 4.B 5.A 6.C 7.(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勇于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是主流,但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对此我们要全面地看待,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同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主流,不能因为网络存在消极的影响就因噎废食,而要做到趋利避害。
第五篇:2014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作业 第39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时作业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 1.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被称为“金砖国家”,五国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巴西是重要的“原料基地”,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印度是“世界办公室”,南非则是“非洲的资源库”。这一现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双方各有特点 B.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各国的发展模式各有特色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解决好主要矛盾,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3.2012年对中国来讲是承前启后、极不平凡的一年。下列关于“2012中国”的评价中最能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是()A.中国适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谋求更可持续、更加平衡的增长 B.既见证了中国科技进步的喜悦,也谱写了中国防灾减灾史上新篇章 C.2012年前两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形势趋好,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D.雄辩的事实再次证明,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下列与“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波须臾改”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B.寒暑自有常,不顾万物求 C.草木在人间,去来有时节
D.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5.(原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主要是()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6.当下城市建设中因征用土地、拆迁房屋引发的矛盾频发,抗拒拆迁的“钉子户”频现。有人指出:“如果干部把群众视为钉子,就把自己当成了锤子,用锤子去砸钉子,钉子永远是钉子;如果把群众看成亲人,付出真情去温暖,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再不配合的群众也不会变成钉子户。”这说明()①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都是人为臆造的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③观念的转变决定了矛盾性质的转化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原创)2012年中国第一例地沟油大案审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给人民的生命造成巨大损失,造成事故屡屡发生的原因在于,生产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安全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抓生产而
忽略了安全。生产者的错误在于()A.只看到了安全与生产的对立,忽视了二者的统一 B.只看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忽视了二者的对立
C.只看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忽视了矛盾的解决 D.看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统一于事物之中
8.下列谚语或俗语与所对应的哲理表述不相符的是()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2012年2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中美双方就多方面问题签署了协议,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两国虽然存在众多的分歧,但同时也存在更多的共同利益。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D.人们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0.(2012·山东潍坊模拟)下边的漫画主要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1.央视在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面对记者“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同样的问题,虽然大家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但大都感觉幸福。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2.201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逐步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并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这主要体现了()A.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有关资料统计,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69 07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了51.27%, 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转折。一国的城镇人口在超过50%之后,将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但也衍生交通、环境、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
材料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广东省在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中,着力于整个产业运作框架的构建,在具体内容建设上,不但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于一体,还尤其重视开发利用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文化资源。在目前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努力克服认识浅表、粗放经营、盲目照搬、低效重复、零散分割、闲置浪费、难成品牌等问题,促进了资源效应的有效释放。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结合矛盾分析法说明我们应怎样面对这一“转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广东省发展文化产业措施的合理性。
14.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持续警告,悍然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许多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标语伴随着中国人的游行示威,甚至出现了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
知识链接: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所涉及的货物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棉纱织品、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国的采矿生产。这个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相对较少,所以抵制日货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所谓的“日货”,不再是日本纱厂生产的棉布,或者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的核心部件、知识产权、营销计划的商品或服务。中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这种隐性的“日货”,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认识论原理,谈谈你对“抵制日货”的看法。
(2)对于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有人认为,“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该观点。
一、选择题
1.D 解析:C项不是哲学道理,故排除;材料不是强调矛盾双方的特点,故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自己的发展特色,是一种矛盾的特殊性,所以选D项。
2.D 解析:“时代的变迁”,说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故选D项。A项不合题意;B项本身错误,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主次矛盾的问题,所以C项不当选。
3.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我们总结过:当我们分析形势的时候,比如说总体上怎么样,主流是什么,支流是什么,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另外判断事物的性质、评价一个人等都用矛盾主次方面原理。本题C项是在分析事物的形势,故答案选C项。
4.D 解析:“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波须臾改”形容世事无常,荣华难久,蕴含矛盾双方转化的道理。A项蕴含联系的观点。B、C两项说明事物都有自身变化的规律。
5.B 解析:从题干中的“重中之重”,可知体现的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6.D 解析:①说法错误,矛盾是客观的,人为臆造的矛盾不是哲学上矛盾的定义。②符合题意,因为本题是讲如何创造条件,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③说法错误,观念决定矛盾性质的转化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项。
7.A 解析: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生产者只看到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安全工作,也就是忽略了两者的统一性。
8.A 解析:注意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违背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而不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A项前后不对应,符合题意。
9.B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不选;“分歧”与“共同利益”是对立统一的,B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D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0.D 解析:生活中人常引领狗行走,而漫画中狗引领人行走。从漫画的文字表述可分析出,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注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D项。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与漫画主旨不符。
11.C 解析: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但有着共同点“大都幸福着”,说明了C项。A、B两项没有体现。D项颠倒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C 解析:推行房产税改革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系,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要承认矛盾,积极寻找办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针对当前我国国情,具体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殊性。
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城镇人口过半对经济发展的积
极作用,又不能忽视其给交通、环境、公共秩序带来的消极影响,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解决会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因此,广东省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着力于整个运作框架的构建。
②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势,不仅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于
一体,又重视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③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针对目前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统筹考虑,优化组合,让资源效应得到有效释放,进一步发展了广东文化产业。
14.答案:(1)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20世纪上半叶,“抵制日货”容易发生且易于达到目的,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我们要依法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
(若运用实践的历史性或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答题,也可)(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示威游行,如果缺少自律和约束,很容易导致失控和暴力,“爱国”的行为,则可能演变为危害社会的“害国”行为。因此,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要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