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下列对端午节的分析最全面的是()A.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在文学上创造出诗歌体裁“楚辞” B.屈原的诗歌被译成许多文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C.屈原热爱祖国,具有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爱民精神,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D.屈原爱国爱民的精神和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人们尊敬和怀念屈原,不仅有他创立楚辞这一突出成就,更因为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精神,A、B、C三项表述都不全面。
【答案】 D 2.汉赋的主要特点有()①采用了民间方言 ②抒发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③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④是一种带韵散文 ⑤多是歌功颂德之作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 【解析】 本题考查对汉赋特征的掌握。①②与汉赋特点不符,可排除含有①②的选项。【答案】 B 3.“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解析】 这是杜甫的诗,前两句反映的是唐朝开元年间国家繁荣的景象,后两句反映的是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情景,两者对比,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答案】 A 4.“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A.李白 B.柳永 C.辛弃疾 D.曹雪芹
【解析】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可知此人一定是豪放派词人。【答案】 C 5.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解析】 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均可排除;B项反映了杜甫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故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B 6.郭沫若曾经为某一历史名人的纪念祠题写了下列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位历史名人是()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关汉卿 【解析】 提取题干中的“继东坡”“南宋”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C 7.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解析】 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学,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 B 8.《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 《红楼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答案】 C 9.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
【解析】 《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文化心理需求,故①④排除。
【答案】 C 10.有人这样评介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A.《诗经》 B.《离骚》 C.《逍遥游》 D.《庄子》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著作内容的了解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评介的内容来看,其有效信息是:歌颂劳动人民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而体现这两点的,非《诗经》莫属。
【答案】 A 11.元散曲诞生的历史背景不包括()A.汉族文人进取无望,需要抒发愁闷情绪
B.蒙古统治者初入中原,为找不到治理汉族的方法而苦闷,需要抒发愁闷情绪 C.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让汉族文人无奈自嘲
D.汉族文人将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
【解析】 元散曲主要是汉族文人为抒发愁闷情绪而作,并非蒙古统治者的政府行为。【答案】 B 12.下列有关明清小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B.作品中商人被视为歌颂的对象 C.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兴起 D.英雄传奇小说备受冷落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能力。D项表述错误,《水浒传》就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唐]王维
念奴娇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宋]辛弃疾
材料二 明刻本《荷花荡》插图
材料三 “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解析】 第(1)问,“诗以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回答本问首先要读懂诗词,然后联系时代特征,分析诗词风格。第(2)问,注意材料信息是木刻版画,而深层次的信息则是明清时期小说的盛行,商品经济发达。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限定词“变化”,第二小问注意关键词“时代特征”。
【答案】(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王维的诗体现了田园风光;两宋之际,民族矛盾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而辛弃疾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因而他的词反映了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2)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3)变化:小说浸染了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时代特征: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4.不同时期的文学家代表着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
材料五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和叱咤风云的气魄。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什么趋势,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3)材料五中,为什么说“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
(4)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请你列举几本。(至少四例)(5)由宋词到明清小说的发展,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与小说。第(1)问,趋势要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人物身份及其作品的角度进行分析;原因从经济角度思考。第(2)问据材料四并结合该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活等因素回答。第(3)问回答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即可。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5)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市民阶层扩大的需要。
(2)宋词繁荣的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便于歌唱的词更能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3)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新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明清小说蓬勃发展。
(4)四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5)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篇:高中历史 第9课 诗歌与小说素材 岳麓版必修3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知识梳理】
一、古代中国突出的文学成就 1.《诗经》、楚辞与汉赋
(1)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总集,保存了________到_______约500多年的诗歌,共_______篇,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它的出现,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它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2)楚辞:是战国时期 __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_______方言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又称“骚体”。《_______》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3)________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是吸收了先秦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特点是_____________。代表人物有西汉司马相如、东汉张衡等。2.唐诗
(1)唐诗辉煌的原因:
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就: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期,五言七言、律诗绝句都臻于完备。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和五万首诗歌。初唐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盛唐有高适、______的边塞诗,孟浩然、_________的山水诗。李白被称为___________,显示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诗圣” ___________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中唐__________的创作成就最高。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是广为流传的佳作。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杜牧的《江南春》充满历史的沧桑感,李商隐的爱情诗流传千古。
专心
爱心
用心 3.宋词与元曲
(1)词:又称_______,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流传至今的宋词有两万首,词作家一千三百多人。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代表,北宋中后期,___________为词的发展打开新格局,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代表作《永遇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___________所写的《满江红》中的明句,流传千古。辛弃疾的词也表现了昂扬斗志。
(2)元曲中许多作品抒发了汉族文人愁闷的情怀,也表达了下层文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4.明清小说
(1)原因:_________和_________,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话本脱胎而来的___________,逐渐发展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
(2)成就:
①明清时期的四大奇书是指:《
》、《
》、《
》、《
》。
②三言二拍是指:《
》、《
》、《
》、《
》、《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③批判现实的代表作有: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
》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
》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思维拓展】
许多人认为:文学反映鲜明的时代特色。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春秋时期的《诗经》中的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等诗篇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汉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一种文体一一赋应运而生; 初唐诗人王勃等人的诗充满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盛唐诗人李白的诗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中唐诗人杜甫的诗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充
专心
爱心
用心 2 满忧国忧民的感情,晚唐诗人白居易的诗猛烈批判黑暗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宋朝初期城市经济发展,反映繁华多彩都市风情的词迅速发展,两宋之际及南宋时期,词人李清照的词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陆游的词则充满了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元朝的散曲多反映了汉族文人逃避现实的愁闷情怀。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
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C.赋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D.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2、关于《诗经》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包括风、雅、颂三部分。C、主要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D、部分诗歌描述了下层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3、关于楚辞的解析,最正确的是
A、是战国时期的屈原等,吸取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而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B、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抒情诗。C、楚辞中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屈原的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D、楚辞主要是屈原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4、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B、其突出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C、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D、汉赋主要是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
5、战国时期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取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是 A楚词
B汉赋
C诗词
D散曲
6.“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表现手法应该属
专心
爱心
用心 3 于
A.汉赋
B.楚辞
C.唐诗、D.宋词 7.“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8.唐诗中,描述边塞生活的著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王昌龄
D.孟浩然
9、唐朝活跃在安史之乱后的著名诗人有
①杜甫 ②白居易③王勃④陆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诞生于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11、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的是作者()
A、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
B、忧国忧民情怀
C、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D、寄托自己的政治报负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12、“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13、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命,愿得天下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昌龄
14、下列关于唐朝诗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昌龄的诗体现了宁静平和的自然的自然之趣
专心
爱心
用心 4 B、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白居易的诗关心民间疾苦
15.“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16.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的是 A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逝不还 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 京络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18、下列能反映诗人隐居田园,追求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的诗句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19.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你觉得位诗人应该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20.“青体系长云暗雪山,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唐诗属于哪个流派
A、边塞诗
B、田园诗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21.1955年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
2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专心
爱心
用心 5 该作品的体裁是
A.诗
B.赋
C.词
D.散曲
23、下列词作者的风格有相似之处的一组是 A柳永——李清照 B辛弃疾——李清照 C柳永——苏轼 D苏轼——李清照
2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A、婉约派
B、豪放派
C、田园派
D、花间派
25、下列关于元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D、散曲在宋代已经广为流行,元代兴盛
二、材料分析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自《早发白帝城》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材料三: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
请回答:
(1)概括唐代三大诗人的创作风格。
(2)分析三位诗人创作风格不同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专心
爱心
用心 6 材料二:北宋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当时有人将苏轼的词与柳永的词作比较,说“柳词只能让十七的女孩子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词就必须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材料三: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请回答:
(1)材料中所述的两宋著名词人都有谁?举出代表作各一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3)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派别?试比较两派的不同?
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ADA 6——10 ABCAA 11——15 AABAC 16——20 CCCAA 21——25 BDABB
二、材料分析
1、答案.(1)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该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该诗表现了作者对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伤感之情;白居易也是现实主义诗人,该诗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作者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
(2)三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的差异影响诗人的创作风格:李白处于盛唐时期,其诗歌以其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经历了唐朝的由盛转衰局面,故诗歌中饱含国破家亡的忧郁之感;白居易生活在中晚唐时期,目睹黑暗的现实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命运,使其诗歌中充满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柳永,《贺新春》或《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举其他作品也可以)
(2)两宋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文学家更
专心
爱心
用心 7 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豪放派和婉约派。主要不同是: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
专心
爱心用心8
第三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课标要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各个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各有特点。分别认识各时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文学来源于现实,同时反映现实的特点。【学习重点】诗歌与小说的时代特征。【学习难点】诗歌与小说的史料价值
【学法指导】
1、学习本课需要对比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不同特色,寻找其内在的继承性和批判性,概括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注意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的变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文学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民族、社会风气、作者个性和社会地位的关系:文学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于思想意识方面的产物,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从根本上说文学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变化。同时,政治统治、政治斗争和政治思想也对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作者个人的个性、素质和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则直接影响着作品的风格、内容、倾向等。【课前预习】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___。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为____________、雅、颂三部分。
(3)影响(特点):①它以_____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②它的____________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楚辞
(1)产生:是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3.汉赋
(1)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奢靡之风盛行。(2)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带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题 链接】.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2.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唐诗兴盛原因: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_______________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_______________体验、_______________乐观和_______________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2)代表人物:
①李白:放荡不羁,诗风飘逸。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_______________、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②杜甫: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诗人。他长期生活中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③白居易: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2.宋词
(1)词的起源与特点:词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2)宋词的代表:①豪放派的代表有北宋的_______________和南宋的_______________,合称“苏辛”。②婉约派的代表有北宋的_______________和南宋之交的李清照。3.元曲
(1)兴起:在宋词、金元_______________基础上经文重新制作而形成,是与音乐、_______________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2)兴盛原因:在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典题 链接】.
1.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2.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深化探究】
1.《历代词话》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在这段材料中,幕士为苏词与柳词配了不同的伴奏乐器,并用“大江东去”和“杨柳岸晓风残月”来代表二者的不同,这说明苏词与柳词分别属于哪个流派?各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2.有学者认为“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唐宋时期文学的突出的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当时的政治、经济是如何影响文学的内容及风格的?
三、明清小说
1.繁荣背景:明清时期,_______________城镇和_______________阶层兴起。2.代表作:《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西游记》《金瓶梅》_______________;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_______________《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既“三言”、“二拍”)《聊斋志异》_______________等。
3.评价:在_______________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深化拓展】
请思考,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典题 链接】.
1.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唐朝诗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王昌龄的诗体现了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 B。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白居易的诗关心民间疾苦
2、下列关于元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D.散曲在宋代广为流行 3.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B、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
C、通俗文学的兴起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4、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等作品反映出了时代新变化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科举考试走向衰落
C、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D、对外政策趋向闭关
5、“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6、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保存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余篇诗歌 D、内容丰富,句式自由灵活
7、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B、其突出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C、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 D、汉赋主要是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
8、宋代城市生活繁荣对词曲创作造成的影响有()①大批士子留恋于山水田园 ②一些词人长期混迹于市井下层 ③诗词内容反映了都市风情 ④士大夫的词作经常流传于民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10、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小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明清时期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B、作品中商人被作为歌颂对象 C、短篇小说备受冷落 D、批判现实小说兴起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该材料出自的文学作品的体裁是()
A.楚辞 B.诗 C.词 D.散曲
12、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哪一本书()
A.《元曲赏析》 B.《诗经》 C.《全汉赋》 D.《全唐诗》 【读史感悟】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此凝结、积淀和升华;小说把宫廷官宦、才子佳人和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纳入创作范围,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社会。因此诗歌和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社会作用。希望同学在日常的历史、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历史上出现并纳入教材中的诗歌、小说加以重视。了解和学习古代诗歌和小说,不仅能够陶冶我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而且还能使我们了解作品反映的当时社会风貌,理解作者作品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尖锐批判。
探究题答案:正确 特色:唐朝诗歌,宋词。影响:(1)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大唐帝国的诞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生命。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弹奏出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李白的诗歌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2)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他们在颠沛流寓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3)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人民的生活依旧悲惨,社会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使得诗人自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在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4)宋代城市生活的日趋繁荣吸引了大批的士子。他们于山水田园之外,更加迷恋都市歌舞宴饮的生活。(5)两宋之际,歌舞升平的大平景象被金人南侵的铁骑踏破,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明清小说繁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①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小结:我国诗歌发展源远流长,上下绵延4000余年,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唐诗,历代诗歌体制一再演变,诗歌风格、表现手法亦随之而异。诗歌的发展变化深受创作者性格、兴趣、素养、阅历和社会现实以及诗歌文体自身的演变规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唐诗渐衰后,宋词和元散曲相继兴起,它反映了诗歌由简趋繁,由粗趋细的内在发展规律。
第四篇:高中历史第单元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课件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恩格斯说:“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所述的现实与下列哪一类文学的产生密切相关()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社会主义文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恩格斯所述的现实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密切相关。
【答案】 A 2.1969年,因“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A.托尔斯泰 B.拜伦 C.贝克特 D.巴尔扎克
【解析】 1969年,贝克特因《等待戈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答案】 C 3.下列作品属于诗歌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是()①《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②《等待戈多》 ③《唐璜》 ④《西风颂》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等待戈多》是戏剧,故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 D 4.下列文学作品与其对应正确的是()①《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②《悲惨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③《战争与和平》——“近代的《伊利亚特》” ④《等待戈多》——“荒诞派的经典之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是《人间喜剧》。
【答案】 D 5.下列不属于拜伦、雪莱相同点的是()A.都是英国人
B.都是浪漫主义诗人
C.用诗歌创作和坚决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全欧的民族民主运动 D.把诗歌创作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对拜伦、雪莱两位作家的比较分析能力。对于比较类题目,关键要找到比较点,如拜伦和雪莱可从经历、作品影响方面找相似点,从文风方面找不同点。
【答案】 D 6.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解析】 从时间来看,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时期。从题干“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可知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强调个人感 1 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相符合。
【答案】 A 7.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两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②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善和谐 ③都是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④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不同文学流派特点的对比分析能力。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所以①③是两种文学流派的共同点,②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8.下图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这两种文学流派的相同点是()
A.揭露社会问题
B.表现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主义
【解析】 《巴黎圣母院》和《战争与和平》分别是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A项是其共同点。
【答案】 A 9.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解析】 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美好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求。
【答案】 A 10.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这主要是说()A.拜伦的功绩与拿破仑一样伟大
B.拜伦和拿破仑同样都坚决反对封建专制 C.拜伦和拿破仑都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D.拜伦塑造的英雄式人物和拿破仑一样 【解析】 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主要是因为拜伦利用他手中的笔赞美了自由和平等。
【答案】 C 11.歌德说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主”;鲁迅坦然承认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以及“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有人称他的一部诗体小说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他”是()A.巴尔扎克 B.拜伦 C.薄伽丘 D.海明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由于参加希腊民族解放战争,拜伦的最后一部长诗《唐璜》未完成。但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气势宏伟,批判锋芒犀利无比,被誉为 “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答案】 B 12.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说的作家是()A.巴尔扎克 B.雨果 C.司汤达 D.歌德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四位作家作品的了解程度。从材料提取信息“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可以判断该作品是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十日谈》
材料二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
材料三 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葛朗台的吝啬渗透到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中。这种吝啬的可恶在于贪得无厌地赚钱。
——《欧也妮·葛朗台》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作者的什么主张?这反映了什么时代精神?(2)指出材料二、三作品的风格特点。
(3)“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请结合材料二、三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文学艺术的状况,回答时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作品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具体内容与文学特色,再认再现史实。
【答案】(1)主张: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
(2)材料二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材料三作品属于批判现实主义。
(3)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欧洲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对现实的不满导致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英国诗人拜伦的代表作,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他塑造的“拜伦式英雄”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孤傲、倔强、狂热、浪漫„„
材料二 爷爷的遗体用货车运到离雅斯纳雅波良纳六俄里左右的查雪卡火车站。„„当 我们的马车经过乡村时,发现许多人走到街上。当然,与聚集在火车站和铁道两旁的成千上万的人相比,他们毕竟还是为数不多的。看来沙皇政府更加害怕死去的托尔斯泰,因而把前来参加护送灵柩的大学生专车中途拦住,在灵柩护送队伍必经的沿途两旁,出动了骑警,如临大敌。
——《回忆祖父列夫·托尔斯泰》
材料三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件许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然而奇怪的是,当荒诞派戏剧作家贝克特风闻自己获得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竟做了一个“荒诞”的举动,马上躲到一个小山庄里去了。最后在政界人物的劝导下同意接受此奖项,又以身体缘故,没有亲自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1)材料一中的作品属于哪种风格流派?该流派兴起于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沙皇政府更加害怕死去的托尔斯泰”?试从其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角度分析。
(3)你喜欢贝克特的作品吗?请简述理由。
【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注意从题干所给角度分析原因。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表明观点后,理由要充分。
【答案】(1)流派:浪漫主义。背景: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社会发展迅速,但同时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也日益暴露,人们普遍感到失望、不满,反映在文化领域,是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2)托尔斯泰的作品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该类作品注重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对人们反抗黑暗的沙皇专制统治具有激励作用,故“沙皇政府更加害怕死去的托尔斯泰”。
(3)喜欢,因为其作品反映了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及工业社会压抑下,人们苦闷、迷惘的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给人们以警醒。
或不喜欢,因为其作品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情节支离破碎,难以理解等。
第五篇: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春秋练习岳麓版必修3(最终版)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春秋
(对应学生用书P35)1.如图物品在当时的用途不可能是()
A.驱魔 B.娱神 C.避邪消灾 D.戏剧的道具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先民的面具主要用来装扮成神灵、野兽,以驱魔娱神,故A、B、C三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两宋之际,南戏能够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经济繁荣
C.瓦舍的出现
B.民间艺人的努力 D.民间歌舞云集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城市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
答案:A
3.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解析:元朝时,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知识分子科举进取无望,寄情于戏曲等形式,因此直接推动了元杂剧的昌盛。
答案:C 4.如图是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昆曲》特种邮票。下列关于昆曲的说法错误的是()1
A.兴起于江南昆山 B.鼎盛于明中叶到清中期 C.被誉为“百戏之祖” D.《西厢记》是昆曲代表作
解析:《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
5.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出如下图卷,试图再现当年京剧名伶的风采。历史上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直接相关的是()
A.徽剧 C.越剧
B.南戏 D.黄梅戏
解析:“京剧”是在徽剧的基础上,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而形成的,因此与之直接相关的是徽剧。故A项正确。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为四大行当。……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
——《京剧行当》
材料二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戏曲谚语
材料三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说唱脸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京剧的特点。
2(2)根据你的了解,说出材料三中“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的脸谱分别表示的含义。
(3)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结合材料二,请你驳斥这种观点。
(4)请你谈谈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
答案:(1)在艺术程式上将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不同的行当有不同的脸谱谱式,京剧表演具有虚拟性特征。
(2)红脸脸谱表示忠勇义烈;白脸脸谱表示狡猾奸诈;黑脸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3)①京剧博采众长,成为戏中之王。②在艺术多样化的今天,京剧也不断地与现代音乐、艺术相结合,推陈出新,适应群众需要。③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
(4)对待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既要继承和弘扬,同时又要与时代相结合,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一、选择题
1.把中国的戏曲艺术称为“梨园”,把学习戏曲的人称为“梨园弟子”,这一称谓的起源应该追溯到()A.春秋战国
C.宋代
B.唐代 D.元代
解析: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故把中国戏曲艺术称为“梨园”可以追溯到唐朝。
答案:B 2.下列关于南戏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戏是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 B.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 C.南戏主要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 D.南戏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解析:南戏主要是宋代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一种戏曲,主要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多出现在喧闹的集市和专门娱乐场所——瓦舍,而不是主要在宫廷内流行,故B项错误。
答案:B 3.《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中的“瓦”是()A.专门的贸易场所 C.旅舍
B.专门的娱乐场所 D.学校 解析:“瓦”是宋代专门的娱乐场所。答案:B
4.《元史·顺帝纪》载:“禁优(艺人)盛服,许男子裹头巾,妇女服紫衣,不许戴笠乘马。”反映了()A.元朝有严格的职业服装规定 B.歧视汉人 C.艺人地位低下 D.杜绝明星崇拜现象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职业服装,也并未提及汉人。而从“禁优(艺人)盛服”可以判断当时艺人地位低下。
答案:C
5.如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从中国古代艺术的角度看,其创意主要取自()
A.篆刻 C.山水画
B.书法 D.戏剧脸谱
解析:通过图片的形状看,其创意取决于戏剧脸谱。答案:D
6.据载,“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为乾隆帝所宠爱。后因臣下议论,道光帝将其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据此,京剧兴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受统治阶级的推崇 C.融合吸收了多个剧种曲调 D.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解析:京剧自诞生以来之所以能兴盛不衰,关键是适应了人民大众的审美及价值观要求,这从材料中的“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可以得到印证。A是京剧产生的条件;B与题干内容不符;C是京剧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D 4 7.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 C.凶猛残暴
B.奸诈狡猾 D.刚直果敢
解析:京剧红脸表示忠勇正义,例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狡猾,例如曹操;黄脸表示凶猛残暴,例如宇文成都;黑色表示刚直果敢,例如包拯。故A项正确。
答案:A 8.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解析:元杂剧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答案:C
9.关于中国古代戏曲的说法正确的是()A.京剧被誉为“百戏之祖” B.昆曲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C.京剧形成于元朝
D.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京剧融合多种戏曲,集古代戏曲之大成,京剧形成于清朝,故A、B、C三项错误。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
答案:D
10.从元杂剧、昆曲、京剧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不包括()A.艺术不能脱离群众
B.艺术应随时代发展变化而推陈出新 C.艺术门类之间应相互学习、兼收并蓄 D.艺术应保持原有风貌,不要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戏剧发展的认识。戏剧发展来源于群众,服务群众;必须与时俱进,各艺术门类之间要相互学习,故A、B、C三项观点正确。D项,固守陈旧的艺术风貌而不求变化是不可取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解析:第(1)问,“瓦肆”主要指的是娱乐场所,考查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第(2)问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商业、城市、阶层三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的是社会教化功能。
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