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 第1课 第1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1框
基 础 演 练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11月18日发出重磅消息:十年后我国纸币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字货币。关于数字货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①支付宝、微信支付就是数字货币 ②数字货币是央行发行的、加密的、由国家信用支撑的法定货币 ③数字货币既节省发行、流通成本,又能提高交易与投资效益 ④央行数字货币等同于“比特币”“莱特币”“狗狗币”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①错误,数字货币作为未来我国的法定货币应该由国家来发行,支付宝和微信作为企业产品不具备发行电子货币的资质,居民只是通过支付宝与微信进行支付,最终支付软件还是要与银行进行实物货币的结算。④错误,“比特币”“莱特币”“狗狗币”等不由国家发行,不是货币,仅是虚拟商品,因此并不具备央行数字货币的全部职能。故选D。
2.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进行结算的一种方式。随着移动支付手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完成交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A)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②流通中所需的现金量减少 ③现金周转次数减少 ④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移动支付的出现,将会减少人们对现实货币的需求,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减少,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①②适合题意;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使货币的周转次数增加,③错误;移动支付并不会使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3.继微信提现收取手续费后,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宝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对此,说法合理的是(C)①支付宝提供优质服务,应该收取相应费用 ②支付宝运营成本提升,收费是合理行为 ③支付宝提现服务属于无形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④支付宝提现与银行转账是互补的,收费不利于银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支付宝之前也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提供优质服务不是其收费的原因;④错误,支付宝提现与银行转账不是互补的。故选C。
4.2016年某县的苹果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国庆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苹果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B)A.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B.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解析] 商品生产者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获得商品的价值,才能生存和发展,但受到市场供求、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被故称为“惊险一跃”,B与题意相符;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易发挥,A错误;并非所有商品使用价值都容易被损耗,C说法过于绝对;在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D错误。故本题选B。
5.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对货币的认识正确的是(D)A.货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B.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 C.有商品交换就有货币 D.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解析] 货币具有多种职能,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化;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项错误;由货币的含义可以看出,D项正确地表达了货币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6.材料一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材料二 目前农村食品市场突出问题多发、高发的态势令人忧虑,主要表现为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和“五无”食品在农村食品市场屡打不绝,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经营过期变质食品、经营条件不符合要求、食品及原料来源不合法、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我国多次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以构建安全有序的农村食品市场环境。
联系材料,依据商品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商品—货币”的惊险“跳跃”,并说明国家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的意义。
[答案]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人们购买商品,首先是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使用价值。要实现“商品—货币”的惊险“跳跃”,就需要商品生产者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意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不能作为商品用于交换。国家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有利于保障食品质量,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又有利于实现企业生产的目的,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解题时,首先要审清设问要求,第一小问要求根据商品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商品—货币”的惊险“跳跃”,可联系商品的概念、基本属性等知识展开分析。第二小问,谈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的意义,也必须根据商品的有关知识展开,可联系现实需要,把握住“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质量)”这一核心观点深入分析。
创 新 拓 展
一、选择题
1.微信支付只需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并完成身份认证,即可将装有微信APP的智能手机 变成一个全能钱包,无需任何刷卡步骤即可完成支付,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及服务。与传统的线下支付相比,微信支付(B)A.改变货币本质,实现直接交换 B.创新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 C.保证账户安全,提高运营效率 D.减少现金使用,防止通货膨胀
[解析] 与传统的线下支付相比,微信支付创新了服务模式,方便了购物消费,B符合题意入选;在微信支付的条件下,货币的本质依然是一般等价物,A说法错误;微信支付并不能保证账户安全,也不能提高运营效率,C说法不符合题意;微信支付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防止通货膨胀,D说法错误。故选B。
2.错币是指在印刷过程中出现差错的纸币,一般是指漏印、错位、印偏、水印移位等。某人手中持有多张错币,银行称可等值兑换。但也有收藏爱好者愿意以高出纸币面值多倍的价格进行收购。这说明(B)A.错币的购买力是由其收藏价值决定的 B.错币的有用性对其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C.错币不是真币,因而不具有使用价值
D.错币是纪念币,具有较高的纪念价值
[解析] A错误,货币的购买力由市场决定,不是由其收藏价值决定的;C错误,错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D错误,错币不是纪念币。故选B。
3.“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C)A.体积小、价值大、便于保存 B.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C.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D.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解析] 人们之所以喜欢金银,是因为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故选C项。
4.2016年10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金融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我国货币池子里的水不少,但向实体经济传导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对此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由此,应这样理解国家货币政策(D)①国家发行货币要考虑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②增发货币不一定解决所有领域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 ③国家应根据货币的总体供应状况决定是否增发货币 ④国家发行货币既要考虑总量,又要考虑货币的流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国货币池子里的水不少,但向实体经济传导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这表明增发货币不一定解决所有领域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说明国家发行货币既要考虑总量,又要考虑货币的流向,故②④与题意相符;①本身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故排除①;“我国货币池子里的水不少”“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这体现的不是增发货币的问题,而是货币的流向和精准供应问题,故③与题意不符。故选D。
5.一般而言,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最基本和最可靠的途径是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国家用通货膨胀的方式“赖账”,是一种“公认的”隐蔽赖账的方法。国家可以用通货膨胀的方法“赖账”,说明通货膨胀可以(D)①减少国家债务的利息 ②减少国家所要偿还债务的额度
③提高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 ④使国家债务所代表的实际财富“缩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物价上涨会导致购买力普遍下降。因此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会提高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同时纸币贬值使国家债务所代表的实际财富“缩水”,③④正确;国家偿还债务的额度依然不变,而国家债务的利息与国债利率有直接的关系,与通货膨胀无关,所以①②错误。故选D。
6.苹果CEO 乔布斯说过,消费者不是爱买便宜的商品,而是喜欢占便宜。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是(D)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时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时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解析] 消费者喜欢占便宜说明人们选择商品时要关注商品的性价比,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说明人们不仅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还关注商品的价值,选D。A和B与题意无关;C错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不仅仅是使用价值,还关注商品的价值。
7.人民币收藏是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老王前不久花了20万元收藏了我国发行的、现已经强制退出了流通领域的第二套人民币,其中有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毛、2毛、1毛、5分、2分、1分各一张,合计面额为18.88元。关于人民币收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被收藏的人民币的本质已经成为了收藏品 B.被收藏的人民币仍然能充当一般等价物
C.物以稀为贵,被收藏人民币由于市场供应量少,决定其价格高 D.被收藏人民币已经退出了流通领域,不能再用于购买商品
[解析] 人民币被收藏前后的本质没变,A项不选;被收藏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领域,因而不能再充当一般等价物,B项不选;供求不决定价格,市场供应量少决定其价格高的说法错误,C项不选;被收藏人民币已退出了流通领域,不能再用于购买商品,故选D。
二、非选择题
8.某校高一(2)班学生就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次讨论活动。同学甲: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商品生产者经常要出售自己的商品换取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同学乙:人民币的作用这么大,国家可以多发行一些人民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学丙:人民币发行多了不好,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因此,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针对上述问题,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1)人民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2)请你对同学乙和丙的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人民币是由我国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能在市场上执行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所以持有人民币就能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人民币的这种作用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2)国家有权发行人民币,但不能随意发行。它的供应量受货币发行规律的制约,如果人民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发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如果人民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因此,人民币的供应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乙、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第二篇:2015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1课 第1框 体味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1课 第1框 体味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
修3 【本框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
◆ 识记文化的概念;
◆ 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 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四、教学建议
新课标的实行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探究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实践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蓝图。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去发现、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探究导入
探究活动:北京城历史久远,早在三千多年前,这块土地上就出现了土城。元、明、清三朝以来,北京更是贵为“国都”。六百年的皇城史使现代的北京城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也
第三篇:【历史】课时作业: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必修一)
【素能提高】
1.(2010年浙江温州模拟)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2.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必修1精品教案(6 鸿门宴 第1课时)
鸿门宴
从容说课
《鸿门宴》是《史记》的名篇,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典范作品。它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塑造了多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范增、项伯等。认识这些文学形象,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键。文章还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本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最长的文言文之一,语言现象及词汇都极为丰富,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常用文言特殊句式,常见的实词活用现象以及积累文言词语的良好素材。这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本文为讲读课,文字浅易,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学生对这段历史又比较熟悉,结合注释应该能读懂大意,不需要逐句翻译。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表演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法、朗读法等教学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情节,学习字词句。然后针对学生的疑难,教师加以点拨、归纳。在此基础上讨论人物形象的塑造。
拟定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简介作者,听课文录音,根据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内容;看课本剧表演,熟悉故事情节。通过学生讨论“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来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在学生的点评中,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穿插带讲重要字词、句式。第三课时:
教学设想:总结写作特色,自己归纳课文字词、句式。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2.学习文言字词句,掌握通假字,归纳多义词,了解句式的特点。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对历史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史记》的相关内容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归纳、整理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探究学习,学习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学会初步评价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习了解人物个性与历史之间的紧密关系。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难点
在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形象。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霸王别姬》的故事大家多少有所耳闻,项羽被刘邦打败,在垓下与自己的爱姬话别,写下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垓下歌》。它的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感受一下这位悲剧英雄的末路之痛。
【学生齐读、理解。】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师:对于项羽的失败,历来众说纷纭,但鸿门宴是项羽转胜为败的一个起点却是历史公认的事实。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关于这段历史,史书多有记载,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来自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哪位同学可以帮大家回顾一下关于作家、著作的一些知识?
生: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师:很好,鲁迅先生曾对《史记》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他怎么说的? 生: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对!这句话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所以我们学习本文不但是了解这段历史,还要重点学习、赏析作者塑造人物、构思精彩的文学表现手法。接下来我们先听听全文的朗读,一方面注意读音;另一方面再熟悉一下故事情节。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学生听全文录音,教师巡堂。】
师:录音听完了,哪位同学可以把本文要异读的字点出来? 生:破音异读有: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阳间行(jiàn);通假异读有: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师:为了将大家更好地带入故事,更深入地认识文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在课前排演了一出《鸿门宴》,请大家一起观赏。希望在座的能给几位同学一些评价,看谁对自己的角色把握得更准确。现在有请几位演员上场,大家掌声欢迎。
【学生表演。】 师:很好,大家再次掌声鼓励!【学生鼓掌。】
师:刚才的表演很精彩,相信大家对故事情节更加清楚了。整个故事有张有弛,跌宕起伏。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觉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生:我觉得刘邦定计一节非常精彩。刘邦在紧急情况之下,急中生智,以拉拢项伯为契机,扭转了自己非常被动的处境。
生(另一生):我最喜欢鸿门宴上的紧张暗斗。因为它名为宴会,实际上处处暗藏杀机,气氛非常紧张。在这场宴会上,几次刺杀几近得手,但又总是在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令人冒一身冷汗。
师:的确如此,宴会上的几番交战被司马迁写得游刃有余,三起三落,扣人心弦。现在我们用一个曲线图来更为详细地描绘一下,曲线我已经画好,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了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情节。
生:我来。
【一生填写,其他人思考。】
师:很好!宴会上,从“范增举玦”以示杀掉刘邦到“项羽不应”是第一回合;从“项庄舞剑”借机行刺到“项伯翼蔽”保护刘邦是第二回合;再从“樊哙闯帐”到“项王款待”是第三个回合。每一回合精彩纷呈,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也便跃然纸上。下面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内容对刚才的表演进行点评。剩下的10分钟请各组准备好发言稿,下节课发言。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是了解了本文的相关文学知识和把握了故事的情节,下节课我们再来重点赏析人物形象。
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完成书面翻译!板书设计
鸿门宴
项 帐 项 剑 玦 项 王伯 闯 舞 举 羽 款哙 不 庄 翼 增 项 蔽 应 范 樊 待
第五篇: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教学案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试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自主预习区】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出现 2.商朝:内外服制度
(1)内服:。外服:。
(2)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的实际权力。商王对的控制力是有限的。有很大的自主权。
(3)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
二、西周政治制度(一)分封制
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内容:
(1)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2)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以及等。(3)内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
(4)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较密切,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各种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定期朝觐、交纳贡赋)。3.影响:
(1)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2)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4)弊端: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二)宗法制 1.目的:
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的矛盾。2.内容:
(1)确立严格的体系。实行。
(2)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为小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作用:
(1)确立起一整套、和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防止,强化。即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动脑筋】:宗法制度有什么特点?
(1)最大特点:(2)(3)(4)【思维拓展】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其区别在于,分封制是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三)礼乐制度: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祭祀、占卜)
2.家庭血缘关系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宗法制)3.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4.严格的等级制度。
5.世卿世禄制的贵族政治。
【课堂展示探究区】
【走进高考】 1.(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 3.(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4.(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5.(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 6.(2006广东,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
和摘抄原文)(13分)
【课后巩固反思区】
一、单选题:
1.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先代的贵族D.归附的部落首领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 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 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 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 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④
3.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4.对西周宗法制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① 有助于解决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 ② 巩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③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 有利于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⑤ 保障了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 的特权()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 6.《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 《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郡县制度D.监察制度(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 8.(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梨近十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A.记载了某一家族兴衰荣辱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10.(2007上海历史)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二、非选择题
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
问题。(28分)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摘自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一切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作者对此有何看法?(10分)
(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走进高考】
1.解析:A.“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2.A 3.A 题眼:“家国一体” 考点:中国古代宗法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答案:A.4.C
[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分封制。分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5.【解析】C 本题考查商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故选C项。6.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
【课后巩固反思区】
一、选择题:
1--10.BACCBBBCBD
二、非选择题:
11.(1)历史现象:周初实行分封制,诸侯之间争战,周王权威受到挑战。(4分)主要原因: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与周王朝抗衡,分封制崩溃。(4分)(2)变化: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2分)
基本态度: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2分)
(3)措施:中央派文官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察; 各州郡的财赋,自留一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将禁军划归三衙统领,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8分)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了成功。但是导致地方财政军事力量削弱(或积贫积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2分)
(4)腹里:河北、山西、山东。(2分)
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颁发;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2分)